食品保质期的一般确定方法

合集下载

食品保质期检测方法

食品保质期检测方法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1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目前国内省级疾控中心是这样做的:将产品放在恒温恒湿培养箱中,质量卫生指标每月测一次,如果三个月各项指标稳定,则产品的保质期可定为三年.培养条件:温度约37,湿度约75%.当然,如果你的产品质量卫生指标本来就不理想的情况下,你可以适当缩短检测周期.相应产品保质期可以推算在做饮料保质期实验时,一般设置三个温度,即将样品分别存放于5度、25度、37度三个恒温箱中,5度的样品作为标准样品或对照样品,25度的样品作为模拟货架上的样品,37度的样品作为环境破坏性样品。

每隔5天左右对37度条件下的样品进行品评,品评时与5度的样品进行比较。

当37度下的样品出现与5度的样品有较大差异或出现不能被接受的差异时,37度条件下的样品停止实验,那末在37度条件下样品存放的时间乘以3得到的时间即为产品的大致保质期。

25度条件下的样品继续进行实验,当25度下的样品也出现与5度条件下的样品相比不能接受的差异时,25度条件下的实验也停止,其保存的期限作为产品的实际保质期。

饮料的保质期试验应分成三块:微生物、外观、口感,应分别设计试验来比较。

微生物预测较简单;外观主要是发现变色、沉淀、分层问题,试验者首先要根据产品配方、工艺、经验预期会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无色饮料的变黄、有色饮料的退色,奶类的沉淀加剧及分层,用37℃与冷藏样来预测沉淀分层问题,50℃与冷藏样来预测变色问题。

口感要分是否柑橘属、是清淡还是浓郁风味,模拟市场销售环境来预测。

这主要是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方法是大同小异的,但应用起来还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

加速试验(也就是破坏性实验)一般都会做,和温度与时间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在酸奶中做37度保温试验一星期,证明市场上可保持半个月。

纸巾在54度下半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若在37度下保温一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我知道有一种实验数学的方法,可使实验次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优的结果;即优选法(又称黄金分割法);或称0.618法;此法为做实验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在证券分析中也经常使用!早在六、七十年代由数学家华罗庚推出,当时即被普遍使用;具体地讲,即您在做各项试验时,比如:假设您在做酸奶37度保鲜试验时,如果保温一个月后早已变质;此时您可以用30乘0.618的天数,即18.5天重新做此实验;结果如果仍已变质,则用18.5天继续乘以0.618,即约11.5天进行实验;而如果在18.5天还没有变质,则您可用30天减18.5天后的数乘以0.618再加上18.5天,即约25天做此实验,如此反复;就可以以最少的实验次数,取得最佳的实验数据,从而确定出您的食品的实际保鲜数据;运用此实验法也可用于食品配方的研究工作;98年我曾用此法帮一个朋友进行过“采石茶干”配方的实验;只做了六次实验,用了不到六十斤黄豆(还是因为磨浆机较大,一次最少即需用10斤)即取得了最佳的配方数据;做出来的茶干较市面上的不论是韧劲还是口感均有大幅度的提高;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及其应用摘要:利用化学动力学的原理,改变储存环境来缩短食品储存期,从而在短时间内可得到长寿食品(一年以上)的储存期,以及应用于食品稳定性的测试,确保食品的商业储存期。

什么是食品的保质期

什么是食品的保质期

什么是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的保质期是制造商在生产食品时标注在包装上的一个时间范围,表示在正常存储条件下,该食品在保持最佳品质和安全性方面的期限。

保质期是根据生产和测试的数据来确定的,通常包括两种主要类型:
1. 最佳食用日期(Best Before):这一日期通常出现在非易腐食品的包装上。

它表示在这个日期之前,食品在质量上达到最佳状态,包括口感、味道和营养价值。

然而,过了这个日期,食品仍然可能是安全的,但可能会有质量上的变化。

2. 使用期限或保质期(Use By或Expiration Date):这一日期通常出现在易腐食品,如肉类、乳制品、新鲜果蔬等的包装上。

它表示在这个日期之前,食品在安全性方面的保质期限,即保持食品的微生物、理化和营养安全性。

过了这个日期,食品可能存在更高的细菌污染风险,因此使用期限过后的食品应谨慎食用。

注意事项:
•保质期是在正常存储条件下给出的,如果食品受到不当存储,保质期可能缩短。

•在购买食品时,最好注意检查包装上的保质期,并购买合适的数量以确保在保质期内食用。

•不同类型的食品可能有不同的保存要求,比如冷藏、冷冻或阴凉处等。

总的来说,遵循食品包装上标注的保质期,可以帮助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当然,对于易腐食品,超过使用期限后,如果食品出现异味、颜色变化或质地不佳等明显变质迹象,应避免食用。

食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_食品保质期规定

食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_食品保质期规定

⾷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_⾷品保质期规定 每样⾷品都有⼀个保质期,那么你知道⾷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品的保质期是由《药典》的规定和实验室数据双重确定的。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品保质期规定,希望对你有帮助。

⾷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 保质期可以说是伴随⾷品⼯业和⾷品流通产⽣的。

⾷品⼚⽣产的⾷品要想卖给消费者,需要经过储存、运输、摆上商店货架,还要等待消费者买⾛。

这段时间⾥,它不能变质、变味,否则⼚家就会⾎本⽆归。

所以每⼀种⾷品的研发都会考虑保质期,其中不仅包括你最容易想到的细菌引起的腐败变质,还包括脂肪酸败的哈喇味、结块、潮解、变⾊、结晶析出等各种奇葩问题。

当然,保质期有⼀个好朋友叫做保存条件,常见的⽐如:常温保存、避光、避热、冷藏、冷冻等。

如果不遵守保存条件,⾷品的保质期很可能缩⽔,甚⾄丧失安全性保障。

⽐如曾经出现过的速冻⾷品在保质期内出现致病菌超标、发霉的问题,很可能就是冷链不完善造成的⾷品解冻、微⽣物繁殖。

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呢?⼀般是通过“稳定性试验”确定的。

⽐如⼀个保质期1年的⾷品,可以放在接近真实储存条件的恒温、恒湿试验箱⾥,每隔⼀段时间拿⼀批出来看看保存效果如何,包括微⽣物、感官指标、理化指标等。

如果嫌时间太长,可以⽤⾼温⾼湿的环境做“加速试验”,然后⽤公式推算,⽐如⽤3个⽉模拟1年。

当然,模拟真实条件的试验结果更可靠⼀些。

⼀般产品上市后,⼚家还会根据货架实际抽样的结果以及顾客投诉等信息验证保质期的有效性。

其实保质期1年的⾷品并不意味着⼚家就做1年的试验,或者刚好能保质1年。

因为现实中⾷品可能经历温湿度的波动、光照变化、运输颠簸等,所以需要有⼀个保险系数,否则企业的风险也太⼤了。

⾷品保质期的含义 “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证⾷品仍然是可以⾷⽤的”。

其中“规定的条件”,⼀般指的是储藏⽅法,如⼲燥、阴凉、冷藏等,在保质期内⾷品完全适于出售和⾷⽤。

对超过保质期的⾷品应加以区别,如该⾷品的⾊、⾹、味没有改变,它仍然可以⾷⽤。

食品安全与食品存储期限如何判断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安全与食品存储期限如何判断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安全与食品存储期限如何判断食品的保质期保质期是指食品在特定的保存条件下,能够保持其适宜的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性的时间期限。

正确判断食品的保质期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食品安全与食品存储期限如何判断食品的保质期。

一、食品安全与保质期的关系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和食用等各个环节中不带来人们意外的危害,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问题。

食品保质期的判断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

过期食品可能会产生变质、腐败、霉变等问题,其中大部分变质的食品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因此,正确判断食品的保质期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二、判断食品的保质期的因素1. 食品类型:不同类型的食品具有不同的保质期。

新鲜生鲜食品,如蔬菜水果、肉类海鲜,一般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食用,而经过加工的食品,如罐头、干货、酱菜等则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存。

2. 保存条件:食品保存的环境条件会直接影响其保质期。

温度、湿度、光照、氧气含量等因素都会对食品的新鲜度产生影响。

一般情况下,低温、低湿度、避光、降低氧气接触是保持食品新鲜的重要环节。

3. 包装方式:食品的包装方式也与其保质期有关。

密封包装能够减缓食品的氧化速度和水分流失,使其保持较长的保质期。

三、判断食品的保质期的方法1. 食品标签:大部分包装食品都会在包装上标注食品的保质期。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上的保质期信息,并在食用前核实食品是否过期。

2. 外观与嗅觉:观察食品的外观和嗅觉也是一种判断食品是否变质的方法。

食品如果有明显的腐败、变色、发霉、异味等现象,可能已超过保质期,不宜食用。

3. 温度记录:在家庭中保存食品时,可通过记录食品的存储温度来判断其保质期。

较低的温度有助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而较高的温度可能加速食品变质。

4. 食品质量检测:食品质量检测是一种科学准确判断食品保质期的方法。

通过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化学物质和营养成分等指标,可以判断食品是否已经变质或超过保质期。

食品保质期申报期下架期计算方法

食品保质期申报期下架期计算方法

食品保质期申报期下架期计算方法食物的保质期计算有两种:技术保质期和市场保质期。

技术保质期:参考企业的生产标准(即根据试验结果来确定)首先,在产品研发阶段,将终产品在3种条件下放置——常温(20度、避光)、光照和加速(温度70度,湿度60%)。

其中,常温是完全模拟实际储存情况;光照是看光的影响;加速实验,是以1周代替实际1个月。

其次,分别取时间进度的25%、50%、75%、100%和110%的实验样品,进行感官评定、理化和微生物检测。

例如,保质期6个月,那么常温条件下,1.5、3、4.5、6、6.5个月的时候,取样评定;加速条件下,1.5、3、4.5、6、6.5月的时候,取样评定。

最后,根据客户对产品感官要求的高低,采用不同的感官评定方法(消费者喜好测试、二三点法,等),测试结果合格即认为是通过(一般是风味、颜色、质地等)。

市场保质期:参考国家的相关标准根据产品在市场上的铺货、物流等情况,考虑同系列产品的保质期和消费者认知方面,确定一个保质期。

但是考虑到产品在市场上流通较慢,超市对上架产品的保质期要求,以及消费者看到保质期不长的食品,可能会犹豫购买等等因素,市场保质期可能会比较长,但不得长于国家的相关标准。

扩展资料:防范食品“永不过期”须标本兼治食品保质期“失真”问题,正成为食品安全最突出的隐患之一,监管部门急需采取“技防”“人防”结合的措施全力遏制。

我国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已使用多年,有些地方已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

当前,一方面应采用许可制度规范食品打码机、涂抹药剂的生产;另一方面对食品包装印刷技术和内容提出更高要求,从源头遏制“日期游戏”。

食品流通领域比较通行的“行规”,是商家对包装食品剩余1/3保质期的拒收,剩余2/3保质期的食品,被纳入促销对象。

而最终过期的商品,商家往往会退还厂家,损失都由厂家承担。

这种不合理的分配体制,为厂家伪造食品保质期提供了可能。

监管部门应在流通领域推行格式化合同,禁止过期食品回流厂家,相关损失由超市、厂商共同承担。

保质期的确定

保质期的确定

f2=f1 Q10∆/10f1:在较高测试温度T1下的测试时间(天,周)f2:在较低测试温度T2下的测试时间(天,周)∆:T1与T2的温度差因为如果一个产品在40°C测试一个月,则30°C,Q10=3,产品需最少测试f2=1x3(10/10)=3个月。

如Q10未知,最好进行多次测试,最少需要有6个资料点来将误差最小化,否则得到的储存期可信度就会贬低。

u. 计算各个测试条件下,储存的样品的数量。

v. 开始ASLT,把得到的资料画在坐标图上,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取样的次数。

w. 从各个测试储存条件,评估K值或储存期并适当建立储存期图形,据此估算出正常条件下的储存期。

C.实际应用例子因为我公司的产品主要是脱水汤料,选择两个储存条件:30°C/75%相对湿度和37°C/75%相对湿度。

- 感官测试方法按照国际标准方法ISO3972。

- 恒温恒湿装置:可采用德国产的VC0057型恒温恒湿箱,调整到所需的温湿度;或将玻璃干燥皿内干燥剂取出,放入氯化钠饱和溶液,再将它放到温度分别为30°C和37°C和恒温培养箱内,也可得到所需的恒温恒湿装置。

•无色、无味的饮用水。

•电炉或煤气炉。

•要求测试者回答的问卷。

•独立、隔音的测试区域,白色荧光灯。

•标准样(汤料产品,调料产品….)•盘子、玻璃杯、汤匙。

将样品放入恒温恒湿装置内,每隔1.5~3个月评价一次(时间间隔根据产品的种类和储存条件不同而定),并与标准样相比较。

评价结果按以下评分:5,- 产品的所有特征与标准样完全一致4,5 产品可以接受,但与标准样相比较则有轻微差别4,- 产品可以接受,但与标准样相比较则有些差别3,5 产品可以接受,但与标准样相比较则有明显差别3,- 产品既不能接受,也不能说不能接受2,5 产品稍微有点不能接受2,- 产品有点不能接受1,5 产品很明显地不能接受1,- 产品完全不能接受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平均。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论文)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论文)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食品的保质期是决定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判断食品安全销售期限的一个最直观的依据,是消费者选购食品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何为保质期,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中明确了食品保质期的定义: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对于保质期的解释,在GB 7718-2011实施指南中给出的解释是: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是保持食品品质的期限,准确讲是最佳食用期限,由生产者经过科学验证后确定并通过标签、标示等方式提供给消费者。

但由于食品在配方、工艺、包装等各方面的差异,各类食品有不同的保质期。

尽管国家对已有的各大类食品的保质期已有具体的规定,但对于新产品的出现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等的应用,生产商需对产品的保质期进行准确的测定,以保证产品在流通、销售等环节中质量的稳定,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新鲜、营养的更高需求。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与食品劣变有关,食品劣变包括感官质量、营养价值、食品安全、色泽、质构、风味等方面发生的改变。

引起食品劣变的常见外源性因素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光照、氧以及污染物的介入;食品的成分、水分活度和水分含量、微生物和酶的种类及含量水平、渗透压、pH值等是重要的内源性因素;食品中酶反应和非酶反应、氧化反应的情况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食品劣变是与时间相关的不可逆过程,当随着时间的变化,食品的感官产生明显的不可接受改变、各项理化指标也不再符合质量要求时,即表明该食品达到了不可接受的劣变终点。

作为食品劣变的特征性时间之一,食品保质期的确定非常重要:一方面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另一方面表达了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的色、香、味等质量特性上对消费者的承诺。

确定食品保质期应建立程序,并需要企业的研发、生产、质量、采购、销售、物流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多角度论证。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程序从本质上讲不是一种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控制手段,仅是企业为得到一个承诺期限所执行的内部程序;但该程序对于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和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具有评价和验证作用。

合同关于食品保质期的描述

合同关于食品保质期的描述

合同关于食品保质期的描述
一、食品保质期是怎么定的
1、食品保质期是根据对食品进行微生物试验、理化试验
及感官检查等客观的质量变化分析确定,由生产者在现实使用的食品上提供标注,保质期内的食品应当完全适于出售和食用。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二、买到变质食品怎么赔偿
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

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
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
者追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保质期的一般确定方法
目前国内省级疾控中心是这样做的:
将产品放在恒温恒湿培养箱中,质量卫生指标每月测一次,如果三个月各项指标稳定,则产品的保质期可定为三年.
培养条件:温度约37,湿度约75%.
当然,如果你的产品质量卫生指标本来就不理想的情况下,你可以适当缩短检测周期.相应产品保质期可以推算
在做饮料保质期实验时,一般设置三个温度,即将样品分别存放于5度、25度、37度三个恒温箱中,5度的样品作为标准样品或对照样品,25度的样品作为模拟货架上的样品,37度的样品作为环境破坏性样品。

每隔5天左右对37度条件下的样品进行品评,品评时与5度的样品进行比较。

当37度下的样品出现与5度的样品有较大差异或出现不能被接受的差异时,37度条件下的样品停止实验,那末在37度条件下样品存放的时间乘以3得到的时间即为产品的大致保质期。

25度条件下的样品继续进行实验,当25度下的样品也出现与5度条件下的样品相比不能接受的差异时,25度条件下的实验也停止,其保存的期限作为产品的实际保质期。

饮料的保质期试验应分成三块:微生物、外观、口感,应分别设计试验来比较。

微生物预测较简单;外观主要是发现变色、沉淀、分层问题,试验者首先要根据产品配方、工艺、经验预期会最可能出现
的问题,如无色饮料的变黄、有色饮料的退色,奶类的沉淀加剧及分层,用37℃与冷藏样来预测沉淀分层问题,50℃与冷藏样来预测变色问题。

口感要分是否柑橘属、是清淡还是浓郁风味,模拟市场销售环境来预测。

这主要是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方法是大同小异的,但应用起来还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

加速试验(也就是破坏性实验)一般都会做,和温度与时间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在酸奶中做37度保温试验一星期,证明市场上可保持半个月。

纸巾在54度下半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若在37度下保温一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
我知道有一种实验数学的方法,可使实验次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优的结果;即优选法(又称黄金分割法);或称0.618法;此法为做实验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在证券分析中也经常使用!早在六、七十年代由数学家华罗庚推出,当时即被普遍使用;
具体地讲,即您在做各项试验时,比如:假设您在做酸奶37度保鲜试验时,如果保温一个月后早已变质;此时您可以用30乘0.618的天数,即18.5天重新做此实验;结果如果仍已变质,则用18.5天继续乘以0.618,即约11.5天进行实验;而如果在18.5天还没有变
质,则您可用30天减18.5天后的数乘以0.618再加上18.5天,即约25天做此实验,如此反复;就可以以最少的实验次数,取得最佳的实验数据,从而确定出您的食品的实际保鲜数据;
运用此实验法也可用于食品配方的研究工作;98年我曾用此法帮一个朋友进行过“采石茶干”配方的实验;只做了六次实验,用了不到六十斤黄豆(还是因为磨浆机较大,一次最少即需用10斤)即取得了最佳的配方数据;做出来的茶干较市面上的不论是韧劲还是口感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