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煤矿矿井通风系统设计说明
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矿井是人类开采矿藏的重要场所,其中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对确保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以及如何进行优化,以提高矿工和设备的安全性和效率。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素1. 矿井特征分析在进行通风系统设计之前,需要对矿井的地质条件、开采规模、矿井深度等进行全面的特征分析。
这些特征将决定通风系统的基本参数,如通风量、风速等。
2. 通风需求计算通过计算待设计矿井的通风需求,确定所需的通风量和风速。
通风需求计算需要考虑矿井的开采活动、作业区域的工作状况等因素,以确保室内的空气质量和温度。
3. 通风网络设计通风网络是通风系统的骨架,它由主风井、支风井、回风井等组成。
通过合理设计通风网络,可以实现矿井内空气的流动,将排放的有害气体及时排除。
4. 风机和风门选择风机是矿井通风系统的核心设备,其功率和性能直接影响通风系统的效果。
根据通风需求计算的结果选择合适的风机,并设置适当的风门控制通风量和风速。
二、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方法1. 通风网络调整通过对通风网络进行调整来优化通风系统,可以改善矿井内的空气流动,提高通风效果。
例如,在主要开采区域增设支风井、回风井,以增加气流通道,优化气流分布。
2. 空气流动模拟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等模拟方法,对矿井内的空气流动进行模拟和分析。
通过模拟分析,可以发现通风系统中的瓶颈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3. 智能控制系统应用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可以实现对通风量、风速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调整。
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矿井内的工况变化,自动调整通风系统以提高整体效率。
4. 设备的改进与优化通过对通风设备的改进和优化,如改进风机叶片设计,降低噪音和能耗;优化风门结构,提高调节精度和可靠性等,可以进一步提高通风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三、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的效益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不仅可以提高矿工和设备的安全性,还能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环境效益。
矿山开采中的通风系统与工程设计

05 安全与环保问题
安全措施
通风系统设计
确保通风系统能够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降低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 ,防止矿工发生窒息或中毒事故。
紧急救援措施
建立紧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人员,以便在事故发生 时迅速展开救援。
安全培训与教育
对矿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 能力。
法律法规要求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矿山企业必须建立完 善的通风系统,以满足环保和安全生产的要求。
通风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通风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矿山开采时代,最 初人们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后来逐渐发展为机械通风方式 。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风系统的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更 新换代,如新型通风机、智能控制技术等的应用,使得通 风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优化与改进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通风系统进行优化和 改进,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D
设计优化与改进
设备优化
根据实际运行数据,对通风设备进行优化,提高设备的效率和稳 定性。
系统布局优化
对通风系统的布局进行优化,合理布置通风管道和设备,降低能 耗和减少噪音。
控制策略优化
对通风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调节 精度,降低人工干预和操作难度。
环保要求
减少粉尘排放
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设计,降低粉尘浓度,减少粉尘排放对环境 的影响。
降低噪音污染
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控制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噪音污染,保护周边 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听力健康。
废水处理与排放
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对矿山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煤矿井下通风系统设计

通风系统的环保要求
减少空气污染
通风系统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井下粉尘、有害气体等污染物浓度,保证作业环境的空气质量。
节能减排
在满足通风需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选择低能耗、低排放的通风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安全与环保的平衡考虑
安全优先
在通风系统设计过程中,应首先确保满足安全要求,然后再考虑 环保因素。
02
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模拟分析,预测通风
系统的性能表现。
专家评估法
03
邀请通风系统领域的专家对通风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给出专
业意见和建议。
通风系统优化建议
调整风机运行参数
根据实际测试数据和性能评估结果,调整风机的运行参数,提高通 风系统的送风效率。
优化通风网络布局
重新规划矿井通风网络布局,减少通风系统的阻力,提高风流稳定 性。
03
对通风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确保通风效 果达到预期目标;
04
完成设计后,对通风系统进行施工和安装 ,并进行调试和验收。
03
通风系统设备选择与配置
通风机设备选择
离心式通风机
适用于大流量、低压力场景,效率较 高,但噪音较大。
轴流式通风机
适用于低流量、高压力场景,噪音较 小,但效率较低。
通风管道材料与规格
通风系统设计流程
通风系统设计流程一 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根据矿井条件和需求 ,选择合适的通风方 式、通风设备和布置 方式;
收集矿井地质、生产 、安全等方面的资料 ,了解矿井的实际需 求;
通风系统设计流程
01 进行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计算,确定风流的 质量、流量、压力等参数;
02 根据计算结果,对通风设备进行选型和配 置;
煤矿通风系统设计

煤矿通风系统设计一、引言煤矿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煤矿的通风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介绍煤矿通风系统设计的原则、规范及标准,以确保煤矿安全稳定运行。
二、通风系统的功能和关键要素1. 功能通风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矿井内部空气的新鲜度,调节温度和湿度,排除有害气体,有效控制瓦斯和粉尘等有害物质的积聚。
2. 关键要素通风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关键要素:(1)通风方案的选择和优化,包括主气流、副气流和局部通风的合理配置。
(2)通风送风和回风的合理布置,以保证新鲜空气的充足供应和污浊空气的及时排出。
(3)通风风量的合理计算和调整,以满足不同作业区域的通风需求。
(4)通风风速和风压的控制,以确保矿井内部空气的均匀分布和压力平衡。
三、煤矿通风系统设计的原则和规范1. 原则(1)安全原则:煤矿通风系统设计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2)高效原则:通风系统设计应合理配置通风设备,提高通风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瓦斯和粉尘积聚,提高矿井工作环境质量。
(3)经济原则:通风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投资和运行成本,合理利用资源,提高通风系统的经济效益。
2. 规范(1)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矿井通风系统技术规范》(GB/T 12349-2008)规定了煤矿通风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通风系统的结构和安装、风机的选择和配置、防火和防爆措施等内容。
(2)行业标准:煤矿通风系统设计还应根据具体的行业标准进行,例如煤矿瓦斯防治行业标准、煤尘防爆行业标准等,以确保通风系统设计符合行业规范。
四、煤矿通风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1. 步骤(1)确定通风需求:根据煤矿的工作条件和作业区域的特点,明确通风系统的需求和目标。
(2)计算通风风量:根据矿井的开拓面积、煤层的产气量和工作面所需通风量,计算出通风系统的总风量。
(3)确定风机布置:根据矿井的地形布置、工作面的位置和通风需求,确定通风系统的主通风机和副通风机的布置和参数。
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煤矿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一个危险性极高的行业。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井下通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确保矿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的设计原理、优化方法以及其在矿工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一、设计原理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二是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为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通风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保持井下空气清新,排除有害气体和粉尘;二是控制井下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和过湿对矿工的危害;三是保持井下氧气含量在安全范围内,避免缺氧事故的发生;四是保证井下通风流量的均匀分布,避免局部通风不畅导致的安全事故。
为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通风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保持井下通风风量的稳定,确保矿工作业环境的稳定性;二是控制井下通风风速,避免过高或过低对矿工作业的影响;三是合理布置通风风门和风机,减少能源消耗,提高通风系统的效率。
二、优化方法通风系统的优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优化方法:1. 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建立井下通风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
这种方法可以节省大量的实验成本和时间,提高优化的效率。
2. 优化通风网络:通过调整通风网络的布局和参数,可以改善通风系统的整体性能。
例如,合理设置通风风门的位置和开启程度,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通风效果。
3. 使用智能控制技术:利用现代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通风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
通过实时监测和调节通风参数,可以使通风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提高矿工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4. 采用新型通风设备: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通风设备的出现为通风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例如,采用高效节能的风机和风门,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通风效果。
三、煤矿井下通风系统在矿工安全中的重要作用煤矿井下通风系统在矿工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引言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良好的通风系统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矿井内的气体浓度和温度,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矿工的安全和健康,并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结合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通风系统设计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1.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安全性原则: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确保矿工的安全。
通风系统应能及时有效地排除矿井内的有毒有害气体,保持矿井空气的新鲜和清洁,并能够应对突发事故,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可靠性原则:通风系统应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避免因系统故障或设备损坏而导致通风不畅或停工。
•经济性原则:通风系统的设计应尽量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
通过优化设计,合理选择设备和管道,减少能耗,降低运行成本,并确保达到预期的通风效果。
•适应性原则:通风系统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根据矿井的不同情况和要求进行调整和变化。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通风系统需要能够适应不同工作面的通风需求,保持稳定的通风效果。
2.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的步骤2.1. 矿井通风需求分析首先,需要进行矿井通风需求的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矿井开采方式:矿井的开采方式将直接影响通风系统的设计。
不同的开采方式(如采煤工作面、采矿工作面等)对通风需求会有不同的要求。
•矿井周围环境条件:矿井所处的地质环境、气候条件等对通风系统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地质条件不稳定、大气状况恶劣等因素都需要考虑进去。
•矿井规模和产能:矿井的规模和产能将决定通风系统的工作量和效果。
大型矿井通常需要更大容量的通风系统来满足通风需求。
2.2.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参数计算在了解矿井通风需求后,接下来需要进行通风系统设计参数的计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风量计算:通风量是通风系统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决定了矿井内空气的流动速率和质量。
通风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根据矿井的规模和产能进行计算。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说明书

摘要本设计为XXX矿业集团公司XXX矿井通风设计,根据XXX的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情况,本矿井设计采用单水平立井开拓方式,采煤工艺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矿井初期设计单采区达产,首采区为二采区上山采区,采掘比例为1:3,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后期仍然设一个采区达产,即一采区,通风方式为对角式,前期和后期选择的通风方法皆为抽出式.矿井初期设计需风量为77。
89 m3/s,后期设计需风量为80.42m3/s。
进而选出矿井主要通风机型号为BD NO-24,电动机型号为YB2 400M-2,且对矿井所需通风构筑物进行布置。
关键词: 通风设计矿井通风系统通风阻力AbstractThe conglomerate Dong Rong si coal mine second level reorganization and expansion ventilation designs the mining industry capital is designed for Shuang Ya Shan City. According to Dong Rong si coal mine geology characteristic condition,coal seam tax exists to wait for condition,handicraft the shaft is designed to adopt the many level inclined shafts opening up way ,the coal mining askew to be that average mechanization cuts coal。
Two mining area reaches shaft initial stage design producing namely third mining area of west and third mining area of east ,digging proportion is 1:3,the way being ventilated is that the both wings opposite angle is dyadic , later stage still sets up namely two mining area third mining area of west and fourth mining area of east,The way being ventilated is that the both wings opposite angle is dyadic ,earlier stage and later stage ventilation method all are to draw out style。
矿山井下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

矿山井下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摘要矿山井下通风系统是保障矿山井下工作环境安全和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设施之一。
本文基于对矿山井下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的研究,探讨了通风系统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对现有的通风系统进行了优化提升。
通过优化设计与改进,提高了井下通风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1. 引言矿山井下通风系统是矿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对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提高矿山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井下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排除废气、降低井下工作环境温度、调节湿度,保证矿工的健康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2. 井下通风系统设计原理井下通风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矿区井下空气流动特点和需求,通过合理设置通风设施和通风路线,使井下空气保持适宜温度、湿度和含氧量,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确保矿工的健康和生产的平稳进行。
井下通风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2.1 矿井地质条件不同矿区的地质条件存在差异,如矿层结构、岩石性质、厚度等,这些因素会影响通风系统设计的选择和布置。
2.2 矿区单元细分矿区根据井下工作面的划分,需要将矿区划分为不同的单元,通过通风系统为每个单元提供独立的空气供应。
2.3 井下工作面布置井下工作面的布置涉及到通风系统的路径和风流分配问题,需要优化工作面布置以最大化通风效果。
3. 井下通风系统设计方法井下通风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计算法、经验法和仿真模拟等几种不同的途径。
3.1 计算法计算法是通过分析井下各个通风终点的通风需求,结合空气流动的物理规律,计算得出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压。
计算法需要准确的输入数据,如矿井地质条件、工作面布置、岩石气体含量等。
3.2 经验法经验法是基于以往的通风系统设计经验和实践,根据矿井特点和数据,通过经验公式和统计方法估算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压。
经验法建立在大量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基础上,能够快速给出初步的设计结果。
3.3 仿真模拟仿真模拟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井下通风系统的流动和分布情况,通过调整参数和变量,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东煤矿矿井通风系统设计1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条件1.1自然地理概况1.1.1交通位置胶东矿井位于胶莱谷地或胶潍平原以东,倾斜的山前冲洪积平原之中。
胶东矿位于省平度市西部约50km。
新潍高速公路和潍莱高速公路、309国道由矿区西北及西南侧通过,工业广场至宋庄车站10km,距田庄车站10km,运煤专用铁路在潍坊车站与铁路接轨,储煤场与309国道有公路相连,矿区与平度市有公共汽车往返,交通方便(1-1)。
图1-1 胶东煤矿地理位置1.1.2 自然地理地形胶东矿井位于胶东半岛,半岛上丘陵起伏,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由花岗岩组成,最高峰崂山海拔1130米。
矿井所在地地势相对平坦,无明显起伏。
1.1.3矿井气象,水文及地震条件据多年气象资料,矿区多年平均气温14℃左右,最高气温40.7℃,一般出现在七月份,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12月或翌年1月份。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0mm 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8、9三个月,一般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左右。
冻结期从11月至翌年2月,最大冻结深度为0.44m,年风向多为西北风,历年最大风速为16.7m/s。
井田共发育有一条季节性河流,河流流向自南向北。
上游修建水库蓄水影响,河床平时干枯无水或存有少量污水,仅在持续降雨期间或上游水库放水时出现短暂水流。
根据2001年颁布的《国家建筑抗震设计》划分,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四级,历史上最大震级为四级,100年未发生过四级以上地震。
1.2井田开发概况1.2.1井田围、走向长、倾斜长、上下标高胶东井田,东西长约5km,南北宽约2.6km,呈不规则菱形,井田面积13km2。
胶东井田位于倾斜的山前冲洪积平原之中。
地形西高东低,标高+70~+130m,西部山区山脉走向北北东,最高点标高+400m左右。
东部为广袤平原,最低标高约+70m,地势平坦。
1.2.2矿井的开发历史胶东矿井自1977年2月开始建设至1983年12月建成投产,设计与核实生产能力为240万t,服务年限60年。
目前主采3#煤层。
1.2.3相邻井田(矿区)的情况根据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从2008年11月起,所有小煤矿一律停产整顿,整合资源,兼并重组。
截止2009年底这些小煤矿仍然没有生产。
据调查了解,小煤矿的开采深度一般在110—230m不等,井田外围的小煤矿虽有较大的断层与矿井隔开,但对矿井的安全生产仍有一定影响。
井田的小矿,其开采煤层、深度、围等均无法掌握和控制,虽有上级政府批准的开采煤层及围,但是否存在越界开采的行为仍不明确。
为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胶东矿应与地方小煤矿签订安全生产及开采边界保护协议书,双方都应按保安规程规定留有足够的防水保安保柱。
每季小煤矿向大矿报送采掘工程平面图及相关资料,由煤炭局、胶东矿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各小矿井下采掘工程进行检查和测量,加强技术监督,使开采围严格控制在边界保护煤柱之,达到矿井安全生产之目的。
1.3地质构造胶东井田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的过渡地带,受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井田断层、褶皱和陷落柱均不发育。
受井田中部发育的一组北东向延伸断裂带控制,形成了南部相对抬起、北部相对下降、平面形态为一长轴走向近南北的菱形构造格局。
1.3.1断层及褶皱延伸600~700m左右胶东井田褶皱主要发育在东北部,南部地区构造相对简单,井田北部褶皱呈向背斜相间排列,褶皱轴向NNE~E。
1.3.2陷落柱目前井田已揭露陷落柱2个,位于井田南部,呈北向分布。
陷落柱皆呈椭圆形,长轴在35m~57.5m之间。
短轴在11m~42m之间,单个面积不大。
陷落柱岩性呈紫红色、灰绿色砂岩,岩石破碎、呈锯齿状、棱角明显,2个陷落柱均含水微弱,采煤揭露时,煤层顶底板均无下沉现象。
1.4地层1.4.1地层年代及地层特征井田全为第四系掩盖,地层发育为奥系中统,石炭系,二叠系,第四系。
(详见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1-1)现将钻探及井巷揭露地层由老到新叙述如下:)一、奥系中统(O2x):地层厚度160m,以厚层花斑灰岩为主,夹角砾状(一)下马家沟组(O2灰岩和白云质灰岩。
(二)上马家沟组(O2s):地层厚度250m,岩性以灰色、深灰色厚层状质纯灰岩和花斑状灰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含燧石条带和结核。
f):地层厚度140m,岩性以深灰色质纯厚层状结晶灰岩和(三)峰峰组(O2花斑状灰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和薄层泥质灰岩,偶见燧石结核,岩溶裂隙较发育。
二、石炭系(C)b):该地层主要分布于井田西部,厚度为42.1~60.9m,井田平(一)组(C2均厚度50m,以浅灰色、灰色细碎屑沉积岩为主,夹1~3层薄层灰岩。
t):地层厚度61.22~86.75m,井田平均厚度70 m,以浅灰色、(二)组(C3灰色碎屑沉积岩为主,颗粒较组稍粗,含3~6层灰岩,其中3层稳定,含煤1层,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
与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三、二叠系(P)分为下统组和下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s):地层厚41.90~88.30m,井田平均厚度60m,岩性以灰色、(一)组(P1深灰色碎屑岩为主,颗粒较粗,含煤1层,为矿区及井田的主要含煤地层。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x):厚度57.93~97.74m,平均70m,岩性以灰绿色带(二)下石盒子组(P1紫斑的泥岩与粉砂岩为主。
四、第四系(Q)第四系直接覆盖在基岩面上,地层厚度68m至147m,平均80m。
多覆盖在地标最上层,岩性为浅灰色亚砂土,卵砾石等。
井田地层层序表表1-11.4.2含煤地层井田煤系地层为二叠系下统组和石炭系上统组。
地层总厚度98.83~186.04m,平均142.44m,含煤2层,煤层总厚度为8.5m,主要可采煤层为3号和5号煤层。
1.5可采煤层及煤质条件3号煤层:煤层厚度2.6~3.4m,平均厚度3.6m,煤层平均倾角为12°,结构简单,不含夹矸,直接顶一般为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底板为黑色泥岩,属全井田稳定可采的厚煤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和半暗淡型为主,底部为半亮型煤。
5号煤层:煤层厚度4.2~6.7m,平均厚度4.9m,煤层平均倾角为12°,上距3号煤层底板约40m,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层,顶板为灰岩,底板为粉砂岩,属全井田稳定可采的中厚煤层,煤岩以光亮型和半光亮型为主。
(表1-2)表1-2 可采煤层及煤质条件1.6煤质对井田所含煤层煤质的技术指标情况(灰分、挥发分、全硫、发热量)统计如下(表1-3):表1-3 井田所含煤层煤质的技术指标情况主采煤层3煤原煤平均灰分15.02%,为低中灰煤, 5煤平均13.29%,是可采煤层里灰分最低的煤层,亦为低中灰煤。
本井田所有煤层挥发分普遍较高,3煤平均为36.75%,5煤平均为38.27%。
原煤中3煤硫分最低,平均0.42%,为特低硫煤;5#煤平均为1.73%,为中硫煤。
3煤平均发热量均为25.36MJ/kg,5煤平均发热量为26.03MJ/kg,均为高热值煤。
1.7水文地质井田主要含水层为顶板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野青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第四系底部砂砾层含水层,以静储量为主,矿井年最大涌水量466m3/h,平均324m3/h。
一水平以浅正常涌水量为154 m3/h,最大涌水量为192 m3/h,受水害影响较小,对生产不构成威胁,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评判为简单类型,二水平以深正常涌水量为150 m3/h,最大涌水量为204 m3/h,受水害影响较小,对生产不构成威胁,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评判为简单类型。
1.8其它开采技术条件根据钻孔煤样和周围矿井实际调查分析,本矿相对瓦斯涌出量平均为13m3/t,其中3号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平均为14 m3/t,5号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平均为12m3/t,属于高瓦斯矿井。
本矿井3号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5号煤层有自燃倾向性,发火期为6~12个月。
根据钻孔测温资料显示,地温梯度平均1.56~1.81℃/100m,地温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高。
(表1-4)表1-4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2 井田开拓开采2.1 矿井的储量2. 1.1矿井地质资源量勘探地质报告提供的查明煤炭资源的全部。
包括探明的蕴经济的资源量331,控制的蕴经济的资源量332,推断的蕴经济的资源量333。
井田走向长约5000m,倾斜长约2600m。
井田共2层可采煤层,倾角均为12°左右。
故矿井地质资源储量为:Z z=5000×2600×(4.9+3.6) ×1.3=14365.00万t2.1.2 矿井工业储量根据钻孔布置,在矿井地质资源量中,60%是探明的,30%是控制的,10%是推断的。
根据煤层厚度和煤质,在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量中,70%的是经济的基础储量,30%的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则矿井工业储量由(2-1)式计算。
Z g=Z111b+Z122b+Z2M11+Z2M22+Z333k(2-1)式中 Z g——矿井工业储量;Z111b——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Z122b——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Z2M11——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Z2M22——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Z333k——推断的资源量。
计算如下:Z111b=14365.00×60%×70%=6033.30万tZ122b=14365.00×30%×70%=3016.65万tZ2M11=14365.00×60%×30%=2585.70万tZ2M22=14365.00×30%×30%=1292.85万t由于地质条件简单,k取值0.85.Z333k=14365.00×10%×0.85=1221.01万tZ g=Z111b+Z122b+Z2M11+Z2M22+Z333k=6033.30+3016.65+2585.70+1292.85+1221.01=14149.51万t2.1.3 矿井设计储量要计算矿井设计储量,首先要确定各种永久煤住损失。
这些永久煤柱包括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煤柱等。
(1)断层保护煤柱本井田并没有大的断层,只在井田西南部,有一处比较发育的断层,断层走向倾斜,延伸700m左右,断层每侧留着保护煤柱30m。
断层保护煤柱=断层长度×煤柱宽度×煤层厚度×煤的平均密度对本矿井:3#煤层:700×60×3.6×1.3=19.66万t5#煤层:700×60×4.9×1.3=26.75万t故断层总保护煤柱损失煤量为46.41万t(2)井田境界保护煤柱设计矿井边界每侧留有20m宽度的保护煤柱,由地板等高线看出,本井田边界周长约为16800m,由此可算出井田境界保护煤柱损失的煤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