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3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总结归纳重点 1

00153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总结归纳重点 1
00153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总结归纳重点 1

00153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总结归纳重点-(1)

第一章

1、“ 3C "是指变化、顾客和竞争 2 、质量: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特性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类:①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理化检测仪器精确测定。例如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汽车的耗油量;手表的防水、防震;②心

理方面的特性;③时间方面的特性;④安全方面的特性;⑤社会方面的特性

20、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三全”管理。即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质量

第二章

1 、朱兰主编的《质量控制手册》被人们称誉为“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圣经” 2、休哈特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这一领域,被人们称为“现代质量控制之父” 3、石川馨在质量管理领域的贡献之一是开发了在欧美被称为石川图的因果图

只是关注那些最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的职能。它不涉及经济效果和成本效率这样的问题,而只是涉及那些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特定的人事方面和特定的销售及营销方面 因此, ISO9001 的范围比卓越绩效模式或是质量奖的范围要窄

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7、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②领导作用。 “领导 4 、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①服务 ②软件 ③硬件 ④流程性材料

5、狩野纪昭讨论了三种主要的质量特性:① 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② 必须特性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

顾客感到特别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③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例如,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

6、“大质量"观认为 ①产品是所有类型的产品;②过程包括制造、支持和业务在内的所有过程;③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④顾客是所有受影响的人,不论内外

7、促进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有:①科学技术的增长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提出了对质量重视的严格要求;②政府对于质量的管制;③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

涨;④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增强

8、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9、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着三个管理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些过程称为“朱兰三步曲” 。在质量管理“三步曲”中,质量计划明确了质量管

理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0、全面质量管理(TQM 是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

ISO8402 : 1994 将其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

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效。包括高质量、低成本、高收益、顾客忠诚 和员工的活性化。主要表现在:①高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最直接的成效;②

高质量会意味着更低的成本;③高质量会带来更高的收益;④全面质量管理为组织造就忠诚的顾客;⑤全面质量管理还为组织造就了活性化的雇员

12、当前,质量正在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13、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4、质量成本可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

15、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发现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 ①废品损失; ②返工费; ③复检和筛选费; ④停工损失; ⑤不合格品处理费等 16、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 ①保修费; ②索赔费; ③诉讼费; ④退货费; ⑤降价费等 17、预防成本是指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在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与内部故障成本成反比 18、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有:①质量成本法,这一方法着重于质量成本分析;②过程成本法;③质量损失法 19、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956 年美国的费根堡姆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 TQC "概念。

4、美国马尔科姆 ?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准则中体现了

11 种核心价值观:

1)具有远见的领导( 2)顾客驱动的卓越( 3)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

4) 对雇员和合作伙伴的重

视( 5)敏捷性( 6)注重未来( 7)管理创新( 8)基于事实的管理( 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

10)注重结果与创造价值( 11)系统的视野 5、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核心标准有:①

ISO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②

ISO9001 : 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③ISO9004

2000 《质量管理体

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 : 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6、质量奖、TQM ISO9000之间的关系。①TQM 或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最大的概念。通过设立国家质量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做法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

是日本的戴明奖、美国的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这些奖项均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讲,称为“卓越绩效模式"的各种评 奖准则可以看作 TQM 的具体实施细则。②卓越绩效标准与

ISO9000族标准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 即与 ISO9001 的关系与 ISO9004 的关系。 就基本目的而言,

ISO9000族标准的目的旨在促进企业间及国际间的贸易活动。③

ISO9001 是关于质量体系要求的一个标准,用于双方合同或第三方认证的场合。与这一角色相对应, ISO9001

” ③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

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④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⑤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

恒目标”

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⑦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的决策建立在

” ⑥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

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⑧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8、ISO9000、六西格玛管理、精益制造模式、卓越绩效模式均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9、审核公司绩效方面有三套著名的外部标准,即美国的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标准、欧洲质量奖标准和日本戴明奖标准。

第三章

1、组织在实施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时,首先必须明确谁是组织的顾客,即识别顾客。识别顾客最简单的方法是按照顾客- 供方过程模型来思

2、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

受”

3、顾客满意过程模型可以看出,顾客满意度是由顾客感知质量、顾客期望和顾客感知价值三个因素所决定的。当感知质量超过顾客期望时,顾客会感到物有所值,其表现

情绪是非常满意

4、顾客忠诚是指顾客对于某种品牌的产品或某个企业做出的长期购买的承诺

5、顾客忠诚度=吸引力X满意度X参与度

6、测量顾客满意度的途径有很多,主要有①顾客调查②产品提出登记③投诉的处理和跟踪④交易数据分析⑤流失顾客分析等

7、在顾客满意度测评系统中,包括了四项关键的活动:①明确测量的目的并识别测量的事项;②选择有效的信息收集过程和方法来收集顾客反馈数据;③综合分析和评价

满意水平并沟通测评结果;④讨论测评发现并计划改进活动

8、正式的书面问卷是测量顾客满意度最常用的手段

9、顾客关系管理(CRM,也称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为了获得顾客满意、留住顾客、挖掘潜在顾客、实现顾客忠诚并最终获得顾客长期价值而致力于与顾客建立长期良好

关系的活动和管理举措

10、有效的顾客关系管理包括若干重要环节:①组织的可达性与承诺;②选拔和培训与顾客直接接触的一线员工;③明确顾客接触要求;④有效的投诉管理;⑤全面分

析顾

客关系价值;⑥寻求战略伙伴与联盟

第四章

1、组织的使命是其存在的规定,决定了它之所以是它而不是任何别的机构。例如:惠普公司将其使命陈述为:“为人类的幸福和发展做出技术贡

献”

2、核心价值观又称为“关键信念”,它是一个组织所拥护的和信奉的东西,是一个组织的最重要的和永恒的信条,是一小部分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的原则

3、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4、战略计划活动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在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早期版本中,被称为“战略质量计划"

5、标高分析可定义为“对照公认的领先正在或最强的竞争对手持续地对本组织的产品、服务、过程等关键的成功因素进行衡量的结构化的过程

6、标高分析的基本思路具体来说是由“标高”和“超越”两个阶段构成

7 、实施标高分析的目的并不在于对于榜样的简单模仿,而是在于“超越”对手,使自己成为同业之

标高分析的实质是对组织的变革

第五章

1、员工培训需求分析通常在组织层次、个人层次和战略层次三个方面进行。战略层次的分析不是集中在个体、组织现在有效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方面,而是集中在它

们未来有效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方面

2、绩效就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绩效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多因性②多维性③动态性

3、激励的方法主要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种类型。精神激励方法包括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感情激励、任务激励、培训激励等

第六章

1、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2、过程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关键业务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识别改进质量和运营绩效的机会,达到高水平的过程绩效,最终达到顾客的满意。

3、为了应用过程管理技术,要求过程具备两个条件:①可重复性②可测量性。可重复性和可测量性有效控制的前提,为组织的评价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为改进提供了依据

4、过程质量衡量的三个主要尺度即效果、效率和适应性

5、给核心过程提供了基础保证,但没有给产品和服务直接增加价值的过程,称为支持过程

6、一般系统思路和方法应遵循以下步骤:①确定顾客的需要和期望;②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③确定过程和职责;④确定过程有效性的测量方法并用来测定现

行过

程的有效性;⑤寻找改进机会、确定改进方向;⑥实施改进;⑦监控改进效果,评价结果;⑧评审改进措施和确定后续措施

7、产品设计过程包括六个步骤①产品构思阶

②总体方案设计阶段;③初步设计阶段;④详细设计与试制,主要是工作图设计;⑤小批试生产阶段;⑥小批生产阶段

段;

8、设计验证是指对设计活动所进行的检查,以确定设计达到了规定要求,这些规定要求主要是指产品规范

9、质量机能展开(QFD)又称质量职能展开,是用一系列矩阵把顾客需要转换成产品技术需要、过程控制计划和操作规范的过程方法。换句话说QFD就是以顾客为导向,用来指导产品设计、生产和营销,每个设计、生产和控制的决策都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的活动步骤

10、质量机能展开中的一系列相互链接的矩阵被形象地称为“质量

屋”

11、质量机能展开的过程包括:①识别顾客需要;②识别技术要求;③开发顾客需要和技术要求的关系矩阵;④增加竞争对手的评价和主要卖点;⑤评价竞争产品和服务的

技术要求并提出目标;⑥选择在后续过程中将要展开的技术要求.

12、过程改进活动分为计划阶段、转换和运作管理三个阶段。“对过程进行分析"属于过程改进的计划阶段,过程质量控制是属于过程改进的运作管理阶段

争力的重要手段

六西格玛管理体现了“只有能够衡量,才可以实施改进"的思想

六西格玛管理循环( MAIC 包含的内容有测量( M 、分析(A )、改进(I )和控制(C ) 六西格玛活动中可能用到的基础统计工具包括基础统计、统计思想、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和简单回归

10、朱兰质量改进程序包括以下要点:①提出证据;②项目认可;③建立突破的组织;④诊断过程;⑤治疗过程;⑥保持成果

1、组织良好信息管理可以达到以下目的:①帮助公司了解到顾客是否得到恰当的服务;②给工人提供具体的反馈确认其进展情况;③为奖励回报提供了依据;④提供了评

价进展状况,指出改进活动的方式;⑤通过更好的计划和改进行动减少运营成本

2、信息管理得好的组织,其数据和信息一般具有以下特征:①可用性②完整性③及时性④可靠性⑤安全性⑥准确性。

3、在传统的生产和服务领域,成本是主要的绩效测量指标,尤其是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上

4、美国卓越绩效标准的经营结果部分把绩效测量指标分为六个方面,即①顾客指

标;②财务与市场指标,包括权益回报指标等;③人力资源指标;④供应商指标;供应商

绩效的主要测量指标包括质量、交货期、服务以及价格;⑤组织有效性指标,包括设计,生产、提供和支持过程的绩效指标;⑥监管和社会责任指标

5、绩效测量过程包括以下步骤:①明确前提条件;②计划测量活动;③收集数据;④分析、综合、阐明结果并展示结果与建议

6、测量规程是对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分析

综合和展示加以规定的一份文件,是计划测量活动的结果

1、在现代的采购观点中,供应商与买主间的关系是合作的、伙伴关系,以信任为基础;采购决策的着眼点是总的占有成本

2、在处理供应商关系时,要对供应商进行分

类,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首先确定的是采购商品的两个因素;①采购商品的重要性;②每类商品的费用情况.

3、战略性采购通过促进供应商与终端使用商的关系,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突破效果

4、对于供应商关系的控制过程的要求有:①明确定义的供应链质量目标;②对照这些

供应链质量目标对供应商绩效的充分、持续的数据收集和评价;③必要时有纠正措施.

5、供应商的绩效评价由跨职能团队来实施,其内容包括:①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评价;②供应商经营管理。包括了对供应商的财务和运营绩效的评估;③供应商产品的适

用性

6、供应商关系改进阶段一般沿着五个合作层次向前推进:①组成联合团队②降低成本③提升价值④信息共享⑤资源共享

7、对成本、质量和交货期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

目的是从合同中取得最大价值

3、统计推断所使用的技术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实验设计

4、当相关数r>0时,两个变量正相关,当 X 值增大时,Y 值也增大.

5、抽样检验的特点。与全数检验(

100%相比,其优点在于:①节约了检验费用;②适用于破坏性测试;③所需要的检验人员较少;④由于拒收是整批产品,而不是仅仅

退回不合格品,因此能更有力地促进产品质量提高。抽样检验也有缺点:①存在接受“劣质"批和拒收“优质"批的风险;②增加了计划的工作量;③样本所提供的产品信 息一般少于全数检验

6、过程能力从定量的角度来看,它是在诸因素受控的情况下,过程所加工产品的质量特性的波动幅度(分散程度)

7、过程能力等级评定表:

第七章

1、质量改进活动具有如下特点:①质量改进不同于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我们通常称为“灭火"

:②质量改进是以项目的方式实施的;③质量改进是普遍适用的;④质量改

进是无止境的;⑤质量改进是有成本的;⑥质量改进的成果主要来自于关键的少数项目

2、质量改进的意义和必要性:①质量改进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②质量改进是企业不断满足顾客要求的需要;③质量改进是消除慢性浪费、提高企业竞

根据符合性质量的现代经济模型,企业最优的符合性质量不是 100%, 而是低于这一水平的总成本最低点对应的哪个水平,具体值据产品技术要求确定.

质量改进的诊断过程是指从症状到原因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症状、推测原因、 验证推测并确定原因

质量改进的治疗过程是指从原因到治疗的过程,具体包括制定和选择治疗措施、 在实际条件下测试和验证措施,消除变革的阻力,建立控制,巩固成果 9、 戴明进一步发展了休哈特统计过程的思想,提出了著名的

PDCA 循环。戴明环的主要着重点是实施和学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1质量数据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①计量数据,如长度、重量、

化学成分等 ;②计数数据,如不合格品数、缺陷数、气泡数等

2、任何生产过程都包含许多变异来源,通常概括为 5M1E 即原材料、工具、机器、操作者、环境和测量 通常用标准差 S 的6倍来表示。即过程能力: B=6S

范 围

1.67 A

序能力指数

14.4mg ,样本平均值为14.3mmg ,标准差为0..41,求过程能力指数

C P >1.33

过程能力判

8、提高过程能力的途径:①调整过程加工的分布中心,减少中心的偏移量;②提高过程能力,减少分散程度;③修订容差范围

9、控制图是通过对过程或工序的质量特性进行测定、记录,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的一种质量管理工具 10、控制图在生产工序的主要作用是发现异常情况

11、控制图的点子岀现点子岀界,或者处于控制界线上或控制界限内点子的排列岀现非随机状态,即判生产过程异常 其判异准则有:①

1点在控制界线之外;②连续 9点

落在中心线的同一侧;③连续

14点相邻上下交替;④连续 6点递增或递减等

12、某检验员对 100件产品进行检验, 报告的不合格品数为

10件。复核人员复检后发现不合格品中有

2件实为合格品,而合格品中有 5件实为不合格品。试计算(1)该检

验人员的准确性百分率和错检百分率.

(2)报告合格品率和复核合格品率

(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13、某种手表的定时误差要求不大于

5秒/日,抽样一批手表,测得定时误差

X =4.3 秒/ 日,S=0.3 秒/日。请回答本题给定的是哪一种公差,并计算该手表定时误差的工

14、某原料和杂质要求最高不能超过

15、某工序加工某零件,其外圆直径的加工要求为

50 ± 0.15mm,现从该工序加工的零件中抽出

1000件,测量并计算出其直径的平均值为

50.06m m,标准偏差为 0.04mm ,

试计算此时的工序能力指数,作出判断,并指出应采取怎样的改进措施

16、某工序利用

X — R 控制图进行螺栓外径加工的控制,每次抽样

100件,共抽10次,测出平均值数总和为

S x =160.00mm , Z R =0.303,求:X - R 控

制图的中心线和控制界线

(当 n = 10 时,

A 2 = 0.404 , D 4 = 1.555 , D^ = 0.222 , E^ = 0.868 , d^ = 3.065 ,)

第十一章

17、某制药厂片剂车间,生产某种药品,要求对其颗粒水分进行控制,通过收集

数A2为0.729 , D4为2.282,求平均值和极差控制图的控制界限

1、质量管理常用的工具和方法有调查表、分层法、因果图、排列图、决策树等

25组数据并整理分析得到其质量特性值的平均值为

3.861,极其的平均值为

1.028,已知系

2、常用的调查表有①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②缺陷位置调查表;③质量分布调查表;④矩阵调查表。矩阵调查表是一种多因素调查表

3、因果图,又叫石川图,它是用来

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的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图

运用因果图有利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解

决质量问题

4、排列图又称帕累托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进行排队的一种简单的图示技术

5、抽样所得的直方图形状为双峰型可能是工序中有来自两个工人或两种设备加工的产品混为一批.

6、对于直方图形状的能力富裕型可采取改变工艺,加宽加工精度的工序调整措施;理想型应保持控制和监督办法;偏心型需要调整分布中心

X ,使分布中心 X 与公差中

心M 重合

7、在散布图中,成对的数据形成的点子云,如果当 X 值增加,相应的 Y 值也增加,表明 X 与Y 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8、关系图法是一种运用关系图,以群体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9、KJ 法所使用的亲和图是按照头脑风暴法的思想设计的,并成为头脑风暴法的有效工具之一

解的人员组成计划小组,每个成员都为工段同的目的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把资料编成卡片,各自通过亲和图整理出自己的看法,这也是将个人想法系统化的过程;⑤有效 地贯彻方针。即通过亲和图由上级到下级,再由下级反馈给上级,再修正,再向下,再反馈。这样一个循环过程使得管理方针得以知彻底贯彻

11、矢线图中的虚箭线只表示作业间的相互关系,即作业时间为零,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作业,用来消除含糊关系的现象.

频数

频 数

累 计%

15

5

(

44

9

t

4

31

5

8

8

(

8

他 2

0 0

00

100

12、某生产小组为寻找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根据不合格品情况画出排列图如下所示。试指出排列图中存在的问题并改正(附频数统计累 9 4 7

9 1

10、KJ 法的用途有:①掌握处于不清楚状态的事实的资料,用以认识事实,比如处理面对从未进入过的市场领域的问题;②把一些零散状态的事实资料、意见、设想等归纳

起来,使之系统化;③突破现状。旧有的概念

体系一旦破坏、崩溃,思路观念又会处于混乱状态,则用

KJ 法再次归纳,使之系统化;④计划。把持有不同意见而能相互理

,并找出工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十二章

1、可靠度为0.97表明,从平均意义上讲,在特定的运行条件下,在给定的时期内, 100个项目有97个项目会发挥其效能

2、纠正性维修是指产品或系统发生失效(故障)后,使其恢复到规定状态所进行的活动

失效率的倒数称为平均失效时间(

MTTF 。累积失效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表示这一时刻的失效率

提高可靠性的方法有:①选择标准化的元器件;②使用冗余技术,诸如飞机和卫星通信系统,冗余十分重要;③耐环境设计;④维修性设计

产品的可靠性主要是由设计可靠性和产品元件可靠性决定. 13、某纺织厂漂染车间 QC 小组针对一年中出现的染色疵点进行统计分析。现收集到如下一些数据,请画出排列图并指出主要的质量问题

1、标准化就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者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2、标准化的内容就是使对象达到标准化状态的全部活动极其

过程,主要有制定标准、发布标准和实施标准

3、标准化的本质是统一

合以下具体要求①权威性;②科学性;③群众性;④连贯性;⑤明确性

标准的形式有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组合化及系列化,其中零件尺寸的互换性是通用化的前提

我国于 1983 年 4 月正式加入 IEC 的认证管理委员会,现已经成为检查协调委员会的成员

10、按认证性质分类有自愿性认证和强制性认证。自愿性认证是企业自愿性申请接受认证,它适用于一般性产品和质量管理体系 11、按认证范围分类有国家认证、区域认证

和国际认证

12、按认证标志分类有合格标志认证和安全标志认证。合格标志认证是以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为基础的自愿性认证; 13、我国已颁布的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可分为三类,即方圆标志及其变形、 14、目前,被普遍认为最完

善的产品认证制度是型式试验加工厂质量管理体系评定加认证后监督 15、实行质量认证制度的具体作用体现在:①帮助消费者选购商品,维护消费者利益;②推动先进标准的贯彻执行,实行扶优限劣的政策;③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

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④促进国家计量水平的提高;⑤减少社会的重复检验和试验,节约大量的试验费用;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⑦增强企业信誉和经济 利益;⑧实现国家对产品质量的宏观管理;⑨降低承担产品责任的风险

16、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由国家和政府以及顾客或第三方对企业产品或质量体系等的状况进行持续的监督和验证,并对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

果的记录进行分析的宏观管理方式

17、质量监督的任务:根据国家的质量法规和产品技术标准,对生产、流通、运输、存储领域的产品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检验,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宏观控制 18、质量监督

的意义体现在:①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②有利于贯彻产品技术标准和有关质量法规;③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保护国家的 经济利益;④有利于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素质和质量管理水平

19、我国质量法制建设的里程碑式的重要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第十三章

6、可靠性管理是指在实现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的过程中,建立、实现和保持可靠性目标的全过程

4、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要求: (1)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必须以“顾客第一”的思想为指导(

2)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必须坚持“系统化”原则( 3)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必须符

5、

在标准体系中,从纵向层次和应用范围看,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 ISO9000 族标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6、 7、 1903 年,英国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即使用

BS 字母组成的“风筝标志"

8、

9、

认证制度,又称为合格评定程序,是指任何直接或间接确定技术法规或标准中相关要求被满足的程序 它是为进行认证工作而建立的一套程序和管理制度 安全认证标志是以安全标准为基础的强制性认证

PRC 标志和3C 标志.

质量管理学试题答案(1)知识讲解

质量管理学 一、理解卓越绩效模式要点 卓越绩效模式指的是: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卓越:方方面面无短板,持续保持竞争力,管理成熟,方法多样,理念先进。绩效:在公司战略领导下,进行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估,绩效激励,并不断循环。 模式=理念+系统+方法。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一:大质量,强调持续改进和满足顾客要求。 卓越绩效的实质,卓越绩效准则是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一种实施框架,是对以往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标准化、条理化、和具体化;是经营质量的管理标准的成功途径,事实上的企业管理国际标准。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二:利益相关方、长短期利益的平衡。 五大利益相关方指的是:股东,顾客,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社会。卓越绩效模式要求均衡地考虑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利益,卓越绩效是一种卓越经营的哲学和方法,旨在使五大利益相关方综合满意,为五大利益相关方创造平衡的价值,追求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共赢。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三:非规定性、开放性和发展的管理框架 卓越绩效模式为组织提供了一种构建企业TQM、追求卓越的有效的系统管理框架,对于框架的要求是非规定性的,企业应该采取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并不断创新。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四:诊断式的评价旨在发现组织之最强和最需要的改进;而管理体系审核是对一般过程的合格评定,重在发现与规定要求的偏差。 卓越绩效模式为测评组织TQM的实施,测评组织经营管理的成熟度提出了一个测量诊断仪。管理就是不断地把成功的经验与方法固化的过程,固化成文件、制度、程序、标准等,使之可以重复持续地进行。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五:学习循环,突破自我,超越对手和标杆,追求卓越。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之六:组织成功的路线图:以卓越的过程创取卓越的结果 绩效管理是主线。 领导是关键,战略作导向,关注两个面:外面市场、里面顾客,资源是基础,测量分析与改进不间断,以卓越的过程使得卓越的结果得实现。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之六:组织成功的路线图:以卓越的过程创取卓越的结果

质量管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3C”是指变化、顾客和竞争。 2、质量: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特性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类:①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理化检测仪器精确测定。例如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汽车的耗油量;手表的防水、防震;②心理方面的特性; ③时间方面的特性;④安全方面的特性;⑤社会方面的特性。 4、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①服务②软件③硬件④流程性材料 5、狩野纪昭讨论了三种主要的质量特性:① 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② 必须特性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③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例如,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 6、“大质量”观认为①产品是所有类型的产品;②过程包括制造、支持和业务在内的所有过程;③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④顾客是所有受影响的人,不论内外。 7、促进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有:①科学技术的增长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提出了对质量重视的严格要求;②政府对于质量的管制;③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④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增强。 8、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9、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着三个管理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些过程称为“朱兰三步曲”。在质量管理“三步曲”中,质量计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0、全面质量管理(TQM)是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ISO8402:1994将其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效。包括高质量、低成本、高收益、顾客忠诚和员工的活性化。主要表现在:①高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最直接的成效;②高质量会意味着更低的成本;③高质量会带来更高的收益;④全面质量管理为组织造就忠诚的顾客;⑤全面质量管理还为组织造就了活性化的雇员。 12、当前,质量正在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13、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4、质量成本可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 15、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发现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废品损失;②返工费;③复检和筛选费;④停工损失;⑤不合格品处理费等。 16、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保修费;②索赔费;③诉讼费;④退货费;⑤降价费等。 17、预防成本是指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在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与内部故障成本成反比。 18、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有:①质量成本法,这一方法着重于质量成本分析;②过程成本法; ③质量损失法 19、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56年美国的费根堡姆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C)”概念。

质量管理学重点

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

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13、三全一多样: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是指: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14、标准:国家标准GB/T 39351—83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15、标准化:国家标准GB/T 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16、质量信息:反映企业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处理的各种情报资料。它是质量管理的耳目,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17、产品责任:制造者、销售者对用户使用该产品造成的伤亡、损害事故所应承担的法

质量管理学期末试题一及答案

质量管理学期末小测(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质量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 A.管理 B.控制 C.质量 D.评审 2.“在质量大提的保护下生活”是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博士提出的。朱兰是___。 A.英国人 B.美国人 C.日本人 D.中国人 3.我国第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系列标准是_____。 A.GB/T19000—ISO9000 B.ISO9000 C.GB/T—19000.1—ISO9000-1 D.GB/T19002—ISO9002 4.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____。 A.根本环节 B.关键环节 C.首要环节 D.最终环节 5.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全部活动的总和,其含义为_____。 A.质量体系 B.质量职能 C.质量控制 D.质量保证 6.销售后的质量管理主要指的是_____。 A.售后的附加利益 B.售后信息反馈 C.售后服务 D.售后消费引导 7.在PDCA管理工作方法中,关键是_____。 A.P阶段 B.D阶段 C.C阶段 D.A阶段 8.把收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意见、观点、想法和问题,按它们之间的相互接近关系加以归类,汇总的一种图示技术是_____。 A.树图 B.因果图 C.亲和图 D.矩阵图 9.企业赢得“货币选票”的最基本条件就是______。 A.赢利 B.品牌 C.特色 D.质量 10.190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即用BS字母组成的_____。 A.风筝标志 B.蝴蝶标志 C.小鸟标志 D.钻石标志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标准化 2.质量体系 3.质量控制点 4.因果图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成本质量的构成。 2.简述成本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3.简述质量监督的重要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在企业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系列标准。

质量管理学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 1、现代质量管理之父是戴明。 2、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提出的质量三部曲是: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3、美国和日本的国家质量奖分别是美国波多里奇奖日本戴明奖。 4、田口玄一提出的产品设计优化过程的“三次设计法”的三个阶段是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 值为质量标准(公差范围)T与过5、6σ标准所对应的产品过程能力指数C P 程能力6σ的比值。 6、质量管理发展的五个阶段:传统质量检验阶段现代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国际化。 7、质量成本的构成: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外部故障(损失)成本。 8、写出三种常用的设计质量控制技术:田口方法 QFD FTA故障树、TRIZ(写三种就可)。 9、质量改进的常用工具有很多,请写出四种排列图、直方图、散布图、因果图。 10、QFD的全称是 Quality FunctionDeployment,中文含义是质量功能展开。 11、质量改进中的5W1H通常是指when where why who、 what how 12、常见的计量控制图有均值—极差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中位数---极差控制图、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13、质量改进三部曲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的。 二、选择 1、在60年代以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引起世界各国瞩目的国家是(B)。 A.美国 B.日本 C.瑞典 D.德国 2、一线员工自愿组织起来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是 ( A )。 A、QC小组 B、班组 C、项目小组 D、黑带 3、标准差σ的大小是说明(A )。 A数据分散程度 B数据大小 C工序能力大小 D检查精度 4、鱼骨图的发明者是( B )。 A休哈特 B石川馨 C赤尾洋二 D戴明 5、摩托罗拉公司确立的质量改进目标,就是要将百万机会缺陷数降至( D )。A.233 B.150 C.68 D.3.4 6、戴明奖是哪一国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最高奖 (C) A、美国 B、欧洲 C、日本 D、英国 7、频数直方图中长方形的高度表示( B ) A数据范围的间隔 B在给定间隔内的数据数 C数据的极差 D组距 8、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中“T”指(A) A产品的公差范围B产品的标准差C质量数据分布中心D中心偏移量

集团公司全面质量管理方案计划学习知识重点归纳

全面质量管理 第一章质量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 对质量的两种解释P5 一种是质量意味着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从而使顾客满意的哪些产品特征,提高质量旨在顾客满意,从而实现收益增加。另一种理解是,质量意味着合格或没有缺陷,提高质量通常会使成本降低。 第一种质量是顾客满意的源泉,第二种质量则是顾客不满的原因。 3.质量特性 技术性或理化性的质量特性;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时间方面的质量特性;安全方面的质量特性;社会方面的质量特性。 4、硬件产品的质量特性:性能、寿命、可信性、安全性、经济性 5、软件产品质量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6、流程性材料质量属性: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外观 7、服务质量特性: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文明性 8、根据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魅力质量特性、一元质量特性、必须质量特性: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具有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和。 10、质量的意义:1、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2)从质量和员工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有利于员工的发展 3)从质量和顾客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是顾客满意的保证 4)从质量和其他相关关系看,企业只有合法经营并持续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企业才会持续发展,缴纳更多的税收,供应商也会有持续经营的机会。 11、质量的对象是产品和服务 质量要求:符合规范------>适用性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大质量(广义的质量)第二章质量管理 1、朱兰质量三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2、质量管理的基本程序:计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 3、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把关)、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事前预防)、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第三章质量文化 1、组织文化三个层次的结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 2、正泰电气组织文化: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 3、质量文化核心:满足要求,利己利人,承担责任,诚信守法 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4、质量管理的八原则:以顾客为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5、ISO9000族标准的四项核心标准分别为: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9011《质量和(或)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6、为什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1、满足组织内部进行质量管理的要求;2、满足顾客和

质量管理学复习要点

质量管理导论 1.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迅猛发展的科技支撑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水平要求的提高 2.国际贸易与我国产品质量的关系 国际贸易于我国产品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国际贸易促进了我国产品质量的提高 国际贸易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又成为贸易壁垒的新动向 当下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有益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 质量管理的发展简史 1.工业时代以后的质量管理; 质量检验阶段18c—19c30y 以事后检验为主体泰勒科学管理 统计质量检验阶段二战---20c60y 全面质量管理20c60---- 费根鲍姆朱兰 2.泰勒科学管理的内容概括: 工作定额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薪酬制计划和执行相分离原理 3.质量检验阶段质量管理的特点与局限性: 特点: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专职检验人员把关作用劳动生产率提高 局限:事后检验不能预防废品的产生不能减少因废品而造成的损失 4.统计质量管理主要问题: 仍然以满足产品标准为目的,而不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目的 偏重于工序管理,而没有对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 统计技术难度较大,主要靠专家和技术人员,难以调动广大工人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质量管理与组织管理未密切结合起来,质量管理仅限于数学方法,常被领导人员忽视 5.促使统计质量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过度的原因 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 现代质量管理科学的发展 60年代在管理理论上出现了行为学派 6.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本手段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7.全面质量管理的四个基本要素(商品竞争力的基础,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 产品质量交货质量成本质量售后服务质量 8.全面质量管理与一般质量管理的区别 质量管理组织的所有管理职能之一,而全面质量管理是将组织所有的管理职能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 全面质量管理是管理理论及实质质的飞跃,是一套管理思想、理论观念、手段、方法的综合体系;十一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 9.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 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采用的方法是科学的、多种多样的。 10.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 强调一个组织要以质量为中心 强调全员参与

质量管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学第 1 章: 1-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质量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活动。 3-质量计划:旨在明确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对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行动进行规划和部署的过程。 4-质量控制:实现质量目标、落实质量措施的过程。 5-质量成本:是指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第 2 章: 6-领导作用:就是要在组织中形成一种“上下同欲”的状态,创造一个让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充分发挥作用的积极的内部环境。 第 3 章: 7-顾客需要:指顾客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于生存和福祉的基本要求和欲望。顾客需要 8-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9-顾客关系管理:也称为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为了获得客户满意,留住顾客,挖掘潜在顾客,实现顾客忠诚并最终获得顾客长期价值而致力于顾客建立长期良好关系的活动和管理举措 第 4 章: 10-标高分析:是对照公认的领先组织或最强的竞争对手持续地对本组织的产品、服务、过程等关键的成功因素进行衡量的结构化的过程。 第 5 章: 11-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组织通过预测规划、招聘、教育、培训、考核评价、配置使用、激励人力资源管理等一系列环节,系统地开发人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的过程。 12-职位分析:对某特定的职位做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资格条件的过程。 第 6 章: 13-过程:一级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14-过程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关键业务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识别改进质量和运营绩效的机会,达到高水平的过程绩效,最终达到顾客满意。 15-质量机能展开:也称质量职能展开,是用一系列矩阵把顾客需要转化成产品技术需要、过程控制计划和操作规范的过程方法。 第7 章:

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汇总001

2010年自考《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单选题1、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精神文化需要。2、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因素,质量的作用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要重要。质量不仅是国际市场中竞争的主要手段,还是对关系人类社会安全和生存环境的种种威胁的防御力量。3、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4、名牌产品的本质特征是其差异性。差异性包括产品的差异性和市场的差异性。5、实施品牌战略,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在产品品质竞争力的基础上,推行系统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加强产品宣传,塑造名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培养消费者品牌偏好及品牌忠诚,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6、实行品牌经理制有利于确立品牌经营和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独特地位;有利于集中各种品牌资源优势;有利于跟踪市场变化,引导消费者的品牌消费行为,发展品牌偏好,提高品牌满意度和知名度,培育品牌忠诚度;也有利于品牌的延伸管理,将品牌资源的经营搞大搞活。7、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又是管理与经营方式的竞争,经营机制与体制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8、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9、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重要内涵,这一关系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表现和基本要求,市场经济越发达,这种关系越明显。 10、质量文化和质量战略具有相互的能动作用。11、在组织上涉及企业中每

一个部门和每一个个人;在内容上则涉及经营管理,尤其是质量管理的所有方面,如企业的质量决策文化、质量产品文化、质量服务文化、质量道德文化、质量公关文化及质量文本文化等。总而言之,知识经济时代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良好的机遇。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尽快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彻底转换。反映在质量战略上,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企业必须着力培育以“质量第一、用户第一”的经营理念为核心的质量文化。12、服务通常是无形的,软件由信息组成,硬件通常是有形产品。因为根据ISO9000:2000标准对“产品”的定义,服务乃是产品的一种形式。就质量特性而言,视为硬件的有形产品,通常以其可描述的可计数度量的质量特性予以识别,如性能、可信性(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和时间性。13、反映服务质量要求质量特性主要有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和文明性等。14、ISO9000:2000标准将“质量特性”定义为“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如产品的几何尺寸、技术性能等是产品的质量特性;过程能力、过程的变差、过程稳定性、过程规范等是过程的质量特性;体系的方针、目标及其内涵和水准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等是体系的质量特性。ISO9000:2000对“效率”的定义是“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是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指导下,建立、实施和改

质量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产品:过程的结果,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和流程性材料。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控制要素:人、机器、物料、方法、环境质量螺旋曲线 5理念:.1产品的质量形成过程由市场研究到销售、服务等共13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2.产品质量形成的13个环节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是不断上升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质量要不断改进3.产品质量形成是全过程的,对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管理。4产.品质管理形成全过程存在供方销售商和顾客的影响,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5.质量管理应以人为主体,所有质量活动都由人来完成。质量管理概念: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协调的活动。内容:质量方针、目标、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八大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现代质量管理发展4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和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ISO9000:社会背景: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是产生的社会基础;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促进国际贸易顺利发展是产生的经济基础;社会技术进步,高科技产品的不断涌现,高科技产品要求的高质量是产生的技术基础;世界各国制定和颁布的质量责任、法令、法律法规,把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作为强制性的社会要求;各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成为了群众基础;来源于美国军工行业标准,并经过半世纪的实践,成为了国家国际标准是实践基础。推广应用:质量管理的指南,即为了质量管理的目的所建立的质量体系;合同情况,在第一第二方之间;第二方认定或注册;第三方认证或注册。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过程:内部质量审核概述、内部质量审核的策划(组织最高者必须重视;管理者代表必须主持;确定责任部门;组建内审员队伍;建立程序)与准备(组建审核小组;编制审核计划;审核相关文件;准备审核文件)、内部质量审核的现场审核(首次会议;现场审核;确定和报告不符合项;审核小组内部会议;末次会议;内部质量审核报告)、纠正和跟踪验证 服务质量5层面:有形性、可靠性、响应、保证、移情性质量改进八大原则:1顾客满意原则2系统改善原则3突出重点4水平适宜5项目制6持续改进7主动改进8预防性改进原则质量改进的步骤:1选择改进项目2掌握现状3分析问题原因4拟定与实施改进方案5确认改进效果6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7总结PDCA:四阶段: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八步骤: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3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4针对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5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6检查7标准化8提出这一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循环特点:1 PDCA循环是大环套小环,相互推进2 PDCA循环是不断 上升的循环3A阶段是上下循环的结合点,A 阶段是关键控制图:又叫管理图,是判断 和预报生产过程中质量状况是否发生异常 波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头脑风暴法,亲和图法分层法、排列图,因果图法,检查表,散步图,直方图法QFD(质量功能展开):是把顾客或市场的要求转化为设计要求、零部件特性、工艺要求、生产要求的多层次演绎分析方法。QFD用途:①有助于企业正确把握顾客需求②有助于优选方案③有助于打破组织间部门间的功能障碍④容易激发员工工作热情⑤更有效的开发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可信度,更大的满足顾客质量屋的要素结构:①左墙-用户需求及重要度②天花板-工程措施③房间-关系矩阵④地板-工程措施的指标及重要度⑤屋顶-相关矩阵⑥右墙-市场竞争能力评估⑦地下室-技术竞争能力评估质量屋应用模式:①综合QFD模式,把功能、成本、可靠性等要素单独展开,进行全面分析,作为顾客需要,以质量特征等要素为工程措施,借助质量屋进行重要度评估等工作②ASI四阶段模式,将QFD方法贯穿产品设计到生产的整个循环过程,包括产品策划、零部件开发、工艺设计和生产策划。

最新自考00153质量管理学各章重点笔记

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 一、质量的定义: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亦即某种事物的“特性”满足某个群体“要求”的程度,满足的程度越高,就可以说这事物的质量就 越高或是越好,反之,则认为该事物的质量越低或是差。 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产品:即过程的结果。按标准分为: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组织有许多类型的顾客,有些是显在的,有些是潜在的。顾客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 供方:即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供方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 不良:是指损害产品适用性的任何缺陷或差错。比如,办公室的差错,工厂 的废品,过度的能耗,不能按时交货,不好用的产品等,都是不良的表现形式。 通常也使用“不合格“或”不符合“两个概念表示”没有满足要求“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顾客不满:是指顾客因产品的不良而产生的烦恼、抱怨、投诉的这样一种状态。 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1)服务: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在供方和顾客之间的界面上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2)软件:是通过承载媒体表达的信息所组成的知识产品,软件可以表现为根子概念、程序等形式;(3)硬件:具有特定形状的可分离的有形产品,通常由制造的、建造 的或装配的零件、部件和(或)组件组成;(4)流程材料:通过将原材料转化 成某一预定状态所形成的有形产品。 日本质量管理专利狞野纪昭根据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 系,而对质量特性进行了分类: (1)魅力特性。是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使人 生产不满的那些特性。例如,民航客机中向旅客提供酒,就可以看成是魅力特性。 (2)必须特性。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 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这类特性是顾客认为理所当然应 当具备的特性。 (3)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 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餐馆菜肴的味道。 质量管理的两种理解(即朱兰关于质量概念的辨析) 一种理解是,“质量”意味着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从而使顾客满意的那些 产品特征。这等于说,“质量”就是具有“好”的产品特性。按照这种理解,这

质量管理学复习总结

名词解释: 1、过程:就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2、质量成本:又称为质量费用,是指为了确保和保证合格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合格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3、服务:为满足顾客的需,供方和各科之间接触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所产生的结果。 4、质量检验:是指对产品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 5、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产品或一个过程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产品,进而判断产品批或过程是否接收的活动。 6、过程能力:以往被称为工序能力,是指过程的加工水平满足技术标准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标准。过程能力指数:表示过程能力满足技术标准(产品规格、公差)的程度,一般记为PCI或 C,跟 成反比。 P 7、维修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存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简写为M。 8、保障性:是指产品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能力,简写为S。 9、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并进行控制管理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10、稳定性:又称为漂移,指随着时间的变化,用相同测量系统对同一产品进行测量所得到的偏移的变化。 11、重复性:又称为设备变差,指在可重复条件下测量的精度。 12、潜在先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是按照一定得格式有步骤地分析每一个部件、单元(或每一种功能)可能产生的失效(故障)模式以及每一种失效模式对系统(设备)的影响及失效后的严重程度,是一种失效因果关系的分析方法。 13、全面生产维护:是以5S活动为基础,以自主保养、计划保养、前期管理、个别改善、教育训练、质量保全、间接部门效率化、安全与卫生八大支柱为主体,追求零故障、零灾害、零不良、零损失,以全员参与、预防为主为核心,最终实现企业的全员效率化管理。 14、可靠度:在规定的时间和给定的条件下,无故障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15、可用性:是产品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三种固有属性的综合反映,是指产品处于可工作状态或可使用状态的能力。 16、测量的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17、测量的再现性: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测量结果的再现性。

自考本科质量管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1、“3C”是指变化、顾客和竞争。 2、质量: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特性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类:①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理化检测仪器精确测定。例如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汽车的耗油量;手表的防水、防震;②心理方面的特性;③时间方面的特性;④安全方面的特性; ⑤社会方面的特性。 5、狩野纪昭讨论了三种主要的质量特性:① 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② 必须特性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③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例如,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 6、“大质量”观认为①产品是所有类型的产品;②过程包括制造、支持和业务在内的所有过程; ③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④顾客是所有受影响的人,不论内外。 7、促进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有: ①科学技术的增长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提出了对质量重视的严格要求;②政府对于质量的管制;③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④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增强。 8、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9、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着三个管理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些过程称为“朱兰三步曲”。在质量管理“三步曲”中,质量计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 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 理的前提和基础。 10、全面质量管理(TQM)是现代 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 ISO8402:1994将其定义为“一 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 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 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 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取得 多方面的成效。包括高质量、低 成本、高收益、顾客忠诚和员工 的活性化。主要表现在:①高质 量是全面质量管理最直接的成 效;②高质量会意味着更低的成 本;③高质量会带来更高的收益; ④全面质量管理为组织造就忠诚 的顾客;⑤全面质量管理还为组 织造就了活性化的雇员。 12、当前,质量正在日益成为企 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 关注的焦点。 13、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 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 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 和无形的损失。 14、质量成本可分为内部故障成 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 预防成本。 15、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发现 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废 品损失;②返工费;③复检和筛 选费;④停工损失;⑤不合格品 处理费等。 16、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 客手中之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 成本。包括:①保修费;②索赔 费;③诉讼费;④退货费;⑤降 价费等。 17、预防成本是指为了使故障成 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 成本。在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 与内部故障成本成反比。 18、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有:①质 量成本法,这一方法着重于质量 成本分析;②过程成本法;③质 量损失法 19、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 发展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 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 段。1956年美国的费根堡姆首先 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C)”概 念。 20、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主要特 点是“三全”管理。即全过程、 全员和全面的质 量。 1、朱兰主编的《质量控制手册》 被人们称誉为“质量管理领域中 的圣经”。 2、休哈特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这 一领域,被人们称为“现代质量 控制之父”。 3、石川馨在质量管理领域的贡献 之一是开发了在欧美被称为石川 图的因果图。 4、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 质量奖准则中体现了11种核心 价值观:(1)具有远见的领导(2) 顾客驱动的卓越(3)组织的和个 人的学习(4)对雇员和合作伙伴 的重视(5)敏捷性(6)注重未 来(7)管理创新(8)基于事实 的管理(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 (10)注重结果与创造价值(11) 系统的视野。 5、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核心标 准有:①ISO9000:2000《质量管 理体系——基础和术语》② 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③ISO9004:2000 《质 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 南》ISO19011:2002《质量和 (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 南》 6、质量奖、TQM、ISO9000之间 的关系。①TQM或全面质量管理 是一个最大的概念。通过设立国 家质量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做

全面质量管理试题及答案大全

全面质量试题解答第1页共28 页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1章质量 一、填空题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ISO 9000标准把质量特性定义为:与要求有关的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 3.产品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寿命、可信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4.服务质量特性一般包括: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文明性等六个方面。 5.产品的自然寿命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总时间。 6.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7.产品的经济性是指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费用,是制造费用和使用费用的总和。 8.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具有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和。 10.质量环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11.魅力特性是指如果充分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分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二、判断题

第2页共28 页 1.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 × ) 2.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满足使用目的的所具备的技术特性。 ( × ) 3.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适用性” 观点。他指出,“适用性”就是产品符合规范或需求的程度。 ( × ) 4.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 √ ) 5.由于质量特性是人为变换的结果,因此我们所得到的或确定的质量特性实 质上只是相对于顾客需要的一种代用特性。这种变换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顾客 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 ( √ ) 6.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 √ ) 7.顾客是指组织外接受服务和使用产品的个人或团体。 ( × ) 8.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个大类:即硬件、软件、服务、流程性材 料。 ( √ ) 9.提高质量能带来全社会的效益,但是生产企业的成本会增加。因为质量越 高,成本也越高。 ( × ) 10.魅力特性是指那些如果充分就会使人产生满足,不充分就会使人产生不满 的特性。 ( × ) 三、选择题 1.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的成本和费用方面的特征是_ D_。 A.性能 B.寿命 C.可靠性 D.经济性 2.服务质量特性中_A_是指顾客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满足精神需要的程度。

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9

第九章供应商关系管理(重点串讲) ( recite)供应商关系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认识到采购职能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的、高增值的职能,必须配备以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 (2)采购部门的领导要把权力委授给那些富于想象并注意成果的人员,他们应该得到公司高层的全力支持,同时也能够得到经营单位的信任。 (3)与经营单位的战略协调一致的采购战略; (4)经营单位的管理层对于供应战略的成功实施负有责任; (5)承担采购职能的管理层对供应过程的绩效和持续改进负责; (6)组建跨职能的团队来管理货品和服务的采购; (7)保持跨职能团队持续地关注整个供应链绩效,包括总占有成本、增值机会的识别以及竞争优势的辨识和实现; (8)通过尽可能地跨越经营单位的边界来合并和分配采购活动来实现采购战略的制定、实施和管理;(9)与最终用户及在最终用户之间保持公开、诚实和经常的沟通; (10)采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建立在经营单位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以事实为依据的决策过程以及一个测量系统的基础之上。 (comprehend)联合质量计划的目的 联合质量计划中一般要包括经济、技术、管理三个方面。 (comprehend)供应商关系计划的含义 供应商关系的计划是指有关识别顾客需要、分析和制定满足这些需要的供应策略方面的活动。计划 过程的关键输出之一是形成一个详细描述对象商品的顾客总占有成本的初始模型。因此,在整个计划过 程中还会要求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simple apply)制定供应商关系计划的步骤 (1)整理汇编有关组织过去的、当前的和未来的采购活动的各种文件资料; (2)从采购活动中识别那些对于企业经营既具有很高的重要性又有很高费用的商品; (3)针对该商品组建跨职能的团队,团队中要包括顾客的代表,还要包括公司职能部门的代表,如技术、采购、质量、财务等。该团队的使命是明确顾客对该商品的供应需要并制定能够满足此 需要的供应策略。 (4)通过数据收集、调查和其他的需要评估活动来确定顾客的供应需要; (5)分析供应行业的结构、能力和趋势;

自考质量管理学各章重点笔记

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 第一节当代管理环境的特征 当代环境的特征 一、日益剧烈的变化 二、掌握主导权的顾客 三、无所不在的竞争 第二节质量定义 一、质量的定义: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固有特性”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要求”反映了人们对于质量概念所描述的对象的需要或期望。这些“要求”有时是明确规定的,也可以是隐含的或不言而喻的,还可以则法律、法规等强制规定的。 质量特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技术或理性方面的特性。 2.心理方面的特性。 3.时间方面的特性。 4.安全方面的特性。 5.社会方面的特性。 二、与质量相关的术语 过程、产品、顾客、供方、不良、顾客满意、顾客不满 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组织有许多类型的顾客,有些是显在的,有些是潜在的。 顾客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 供方:即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供方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 不良:是指损害产品适用性的任何缺陷或差错。比如,办公室的差错,工厂的废品,过度 的能耗,不能按时交货,不好用的产品等,都是不良的表现形式。通常也使用“不 合格“或”不符合“两个概念表示”没有满足要求“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顾客不满:是指顾客因产品的不良而产生的烦恼、抱怨、投诉的这样一种状态。 产品:即过程的结果。(在质量管理中,任何活动或过程的结果均可以称为产品。) 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1)服务: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在供方和顾客之间的界面上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2)软件:是通过承载媒体表达的信息所组成的知识产品,软件可以表现为根子概念、程序等形式;(3)硬件:具有特定形状的可分离的有形产品,通常由制造的、建造的或装配的零件、部件和(或)组件组成;(4)流程材料:通过将原材料转化成某一预定状态所形成的有形产品。

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

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13、三全一多样: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是指: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14、标准:国家标准GB/T 39351—83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15、标准化:国家标准GB/T 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16、质量信息:反映企业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处理的各种情报资料。它是质量管理的耳目,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 17、产品责任:制造者、销售者对用户使用该产品造成的伤亡、损害事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8、质量成本: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的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是衡量企业质量管理活动和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依据。 19、直接质量成本: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成本,一般由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四个部分组成。 20、 GB/T19000系列标准:GB/T 19000系列标准是我国等同采用ISO 9000系列标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