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24h尿量
排尿的护理

排尿的护理一、正常排尿的观察1.正常情况下,排尿受意识支配,无痛、无障碍、可自主随意进行,每次尿量200~400ml,24h 尿量约1000~2000ml。
2.正常尿液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比重1、015~1。
025,pH为5~7,呈弱酸性,正常晨尿因尿素分解产生氨,故有氨臭味。
二、异常排尿的观察1.次数和量:24h尿量超过2500ml称多尿,见于糖尿病、尿崩症。
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少尿,见于心、肾疾病和休克病人。
24h尿量少于100ml称无尿或尿闭,见于严重心、肾疾病和休克病人。
2.颜色:红色或棕色为肉眼血尿;酱油色或浓茶色为血红蛋白尿;黄褐色为胆红素尿;白色浑浊为脓尿;乳白色为乳糜尿。
3.气味:新鲜尿有氨臭味提示有泌尿系感染;烂苹果为尿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大蒜臭味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
4.膀胱刺激症: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每次尿量少。
三、影响排尿活动的因素1.年龄和性别2.饮食与气候3.排尿习惯的改变4.治疗因素5.心理因素四、尿潴留病人的护理1.予以心理护理,安慰病人,消除焦虑和紧张情绪。
2.提供隐蔽额排尿环境,取适当体位,酌情扶卧床病人坐起排尿,并训练床上排尿、3.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会阴。
4.热敷、按摩下腹部以放松肌肉,促进排尿,针灸治疗,切记不可强力按压,以防膀胱破裂。
5.排便排尿法、6.经上诉处理无效时,可采纳导尿术。
五、尿失禁病人的护理1.心理护理,给予安慰和鼓舞,保持室内空气清新、2.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3.应用接尿装置,关于长期尿失禁的病人,必要时可留置尿管。
4.重建正常的排尿功能:白天摄入液体2000~3000ml;定时使用便器;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锻炼。
六、男女病人导尿术目的:为了尿潴留病人放尿以减轻痛苦;取无菌尿标本做细菌培养;测量膀胱容量、压力、残余尿;尿道或膀胱造影;膀胱腔内化疗。
1、女病人导尿术①操作方法:病人去仰卧屈膝位,用0、1%苯扎氯铵棉球严格消毒后,按无菌技术原则将导尿管插入尿道4~6cm,见尿流出后再插1cm,达到目的后,拔管,清理用物、2、男病人导尿术①男性尿道解剖特点:尿道唱18~20cm,有两个弯曲(耻骨前弯和耻骨下弯)、三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
计24h尿量

准确记录尿量合理用药
• 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根据尿量的情况可以部分 的反映残余肾功能水平,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一 定的参考。运用需经肾脏排泄的药物,肾衰时会 在体内蓄积中毒,增加不良反应。此时无尿患者 则应禁用销普钠、地高辛等药物,以免引起蓄积 中毒。少尿时则不用保钾利尿剂,多尿时监测血 钾、血钠、血钙,及时调整用药,避免电解质紊 乱。肾脏病患者并发高血压大多由于肾素分泌异 常而引起,血压顽固而难以控制,需要了解体内 有无水钠潴留,根据尿量和体重情况可以帮助指 导选择降压药物的类型。
记24h尿量
目的及意义
• 目的:肾脏是调节体液的一个重要器官,通过尿量监测的 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及护理人员对疾病病情有一定程度 的了解,及时、准确地对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健康教育,对 于患者住院期间与自我护理以及为他们准确有效的家庭自 我护理均是必要。
• 意义:尿量是反映组织灌注,体液平衡的常用参数,是测 定肾功能、循环容量等的重要指标,监测24h尿量对各种 肾病意义都十分重要。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准确地 记录24h尿量便于评估患者是否处于少尿期、多尿期或恢 复期,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则是评价少尿、无尿、多 尿的可靠手段,24h尿量监测也有利于疾病的鉴别,如尿 崩症。
• 2)少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 时尿量少于17ml,称为少尿。常见于心脏、 肾脏疾病和发热、休克等病人。
• 3)无尿或尿闭:指24小时尿量少于1OOml 或12小时内无尿,称为无尿或尿闭。见于 严重的心脏、肾脏疾病和休克等病人。
编辑版pppt
4
正确记录24h尿
• 指导患者或家属将患者每次小便倒入测量 尿壶内,将尿壶口朝上,读取数值。我科 采用的尿壶为一次性塑料用品,每格为 50ml,共5格。患者或家属将每次测得的数 值依时间顺序填在表格上,由护士分别于 4Pm、11Pm、7Am进行统计。护士各班对 统计过的尿量在“执行”栏内划“√”,表 示已统计,避免重复统计或漏计。
临床护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管理要点

临床护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管理要点出入量是指患者24h内的摄入量与排出量,护理人员有必要掌握正确地测量和记录患者每日液体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以作为了解病情、做出诊断、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入量:进入体内的所有液体,包括:饮水量、食物中含水量、输液量和输血量等。
出量:从体内排出的所有液体,包括:包括大小便、出血、呕吐物、痰液、引流液等。
记录患者出入量是基础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在临床工作中,多种原因导致护士记录患者出入量有误差,影响患者的治疗,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对了解患者病情、协助诊治至关重要。
进行出入量管理第一、评估与监测液体潴留情况(1)了解患者病史,密切监测临床症状,包括既往史、服药情况、出汗、呼吸情况、发热、纳差、突发液体丢失情况(如腹泻,呕吐)等。
(2)完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患者的意识,皮色、皮温、皮肤弹性、颈静脉充盈度,评估外周水肿情况,是否存在端坐呼吸,目前液体摄入量,患者的尿量、体重、腹围等。
通常患者发生血管舒张表现为血容量降低,但事实为水肿、液体较多。
患者容量不足的临床表现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皮肤湿冷、毛细血管充盈差。
反之,患者出现血压增高、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氧饱和降低。
(3)关注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素、肌酎、尿比重。
第二、液体出入量平衡管理首先我们了解一个公式:出入量平衡=24小时入量-24小时出量(若为正值则为正平衡,负值则为负平衡)出量大于入量:常见于尿崩症,休克,过度使用利尿剂,大量呕吐腹泻,过度通气。
注意观察有无低血容量休克表现,意识瞳孔变化,生命体征,末梢循环情况等,及时通知医生。
出量小于入量: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竭。
注意观察有无心衰,水肿发生,有无呼吸困难,水肿,颈静脉怒张,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等,及时通知医生。
第三、利尿剂治疗动态调整利尿剂使用时需要持续密切监测患者本身的服药依从性、对利尿剂的反应、电解质、肾功能、血尿酸等指标。
护嘱单

神经外科一区护瞩执行单201 年月日口腔护理(7A 7P):吸氧(停:)鼻饲(新:)男尿管 9A 5P(停:)女尿管 9A 5P(停:)膀胱冲洗(停:)氧雾化qid(停:)头部引流管护理(停:)翻身/防压疮 q2h:床上擦浴或换衣:计24h尿量:计24h出入量:PICC维护(新:)气切护理(停:)吸痰(停:)微量泵(停:)心电监护(停:)呼吸机护理(停:)冰毯(停:)其它:说明:口腔护理液除NS外,使用HO2朵贝氏等须注明每天更换氧水及鼻导管、胃管胶布、每天男病人尿道口抹洗2次,女病人会阴抹洗1次,晚上会阴冲洗1次,吸痰瓶2/3满时更换,不用吸痰时,吸痰瓶及时收回,PICC新留置头三天更换纱布并用绷带包扎,并标明第几天,周二更换PICC贴膜、引流袋,周五更换PICC贴膜及肝素帽、引流袋、氧管、湿化瓶、吸痰连接管。
新入院及每周六剪指甲,周三、四更换病人被服。
A1班A2班:A3班:A4班:P 1班:P 2班:N班:检查者(组长):2男病人尿道口抹洗2次,女病人会阴抹洗1次,晚上会阴冲洗1次;吸痰瓶2/3满时更换,不用吸痰时,吸痰瓶及时收回;PICC新留置头三天更换纱布并用绷带包扎,并标明第几天,周二更换PICC贴膜、引流袋,周五更换PICC贴膜及肝素帽、引流袋、氧管、湿化瓶、吸痰连接管。
新入院及每周六剪指甲,周三、四更换病人被服。
每天下午由组长转抄护嘱A班:P 班:N班:检查者(组长):2男病人尿道口抹洗2次,女病人会阴抹洗1次,晚上会阴冲洗1次;吸痰瓶2/3满时更换,不用吸痰时,吸痰瓶及时收回;PICC新留置头三天更换纱布并用绷带包扎,并标明第几天,周二更换PICC贴膜、引流袋,周五更换PICC贴膜及肝素帽、引流袋、氧管、湿化瓶、吸痰连接管。
新入院及每周六剪指甲,周三、四更换病人被服。
每天下午由组长转抄护嘱A班:P 班:N班:检查者(组长):。
尿液

第一节尿液分析尿液是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与分泌作用而形成。
肾小管基底膜的毛细血管壁可以允许血液中的水、离子、糖、尿素以及小分子蛋白质自由通过,但是其中大部分又被肾小管重吸收入血。
每天肾小球滤过约180L的液体,而其中99%均被肾小球重吸收,所以,成年人实际每日(24h)尿量约1000~2000ml左右。
生成的尿液经过肾盂,输尿管进入膀胱暂存,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尿液成分及其含量的改变不仅受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影响,而且与血液循环、内分泌、消化、代谢、呼吸等系统的生理或病理变化有关。
尿液分析(urinalysis)主要包括尿液的常规检查(理学检查、常见化学成分定性或半定量分析,尿沉渣中有形成分的显微镜检查),尿液中细胞与管型的定时绝对计数(如1小时尿细胞排泄率测定),尿液的特殊化学检查等。
一、尿液常规检查㈠适应症1、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等。
2、全身性疾病伴继发性肾损害,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等。
3、其他系统或器官的疾病,如糖尿病、溶血性贫血、黄疸性肝炎、水与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等。
4、肾毒性药物的治疗监测: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某些三代头胞菌素、磺胺类药物、某些免疫抑制剂。
5、健康体检,如接触重金属类导致肾损害的职业病监测等。
㈡、标本采集1、采集前准备:患者正常饮水,用药者应需注明药物种类及用药时间。
收集尿液前清洁采集部位,包括尿道口和周围皮肤,避免月经、阴道分泌物、前列腺液、精液、包皮垢、粪便等影响,不能从便池内采集。
2、准备收集尿液容器:一般为专用的惰性材料制品,如一次性透明塑料杯,最好带杯盖,杯的容积应大于50ml,若要检查12或24h尿量则应用500ml以上的透明玻璃瓶,但必须洁净、干燥、无渗漏。
尿常规检查

目的要求:1 .掌握尿常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 .了解尿红细胞形态和尿酮体检查原理及临床意义。
3 .了解尿蛋白定量方法。
尿常规检查包括一般性状检查 ( 颜色,透明度、比重等 ) ,化学检查 ( 蛋白质及其定性试验 ) ,显微镜检查 ( 细胞、管型、结晶 ) 。
用于检查的尿标本最好收集晨尿,在一小时内送检。
因尿久置后其成份可能改变或破坏而影响结果。
一、一般性状检查:( 一 ) 尿量:正常人尿量为 1000 - 2000ml/24h ,平均 1500ml,24h 尿少于 400ml 称少尿, 24h 尿量少于 100ml 为无尿, 24h 多于 2500m1 称为多尿。
( 二 ) 颜色:正常尿为黄色透明,可深可浅,主要由于含有尿胆素之故、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尿色可发生改变中例如:黄褐色尿含胆红素增加,可见于急性肝炎,血尿可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核,结石、肿瘤等。
血红蛋白尿呈浓茶样颜色,见于溶血;乳白色尿可因当尿内含有大量磷酸盐或脓液,亦可见于丝虫病等淋巴管阻塞所致的乳糜尿。
在观察尿的颜色时应排除药物或食物对其影响。
( 三 ) 透明度:正常尿放置后由于尿内粘蛋白和少量上皮细胞及盐类结晶,可使尿液出现轻度混浊。
如果刚排出的尿液就呈混浊,可能由于尿内含有大量细胞,盐类或微生物,大量蛋白等物质,应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发生混浊的原因。
( 四 ) 比重:正常尿比重被动在 1.015~1.025 。
当机体缺水而肾功能正常时,尿比重可高达 1.030 以上:反之尿比重可低至 1.003 以下:尿比重固定在 1.010 - 1.012 之间,则表示肾脏浓缩功能受损。
测尿比重方法及注意事项:1 .将尿液缓缓倒入比重筒,注意不要激起气泡,如有气泡应用吸管或吸水纸除去。
2 .将比重计轻轻放入并加以捻转,使其游离悬浮于尿中。
3 .读取尿液凹面的比重读数。
4 .尿液温度,尿糖和尿蛋白影响尿比重。
一般尿比重计是以 20 0 C 为标准,温度每高 3 0 C 应加 0.001 ,每低 3 0 C 应减 0.001 ;尿糖每增加 1 克%,应减去 0.004 :尿蛋白每增加 1 克 % 减去 0.003 ,凡需精确测定尿比重时都应按上述方法校正。
尿液检验

参考值
定性: 定性:弱阳性
尿液本周蛋白检查
本周蛋白( ):是 本周蛋白(Bence-Jones protein):是 - ): 游离免疫球蛋白轻链, 游离免疫球蛋白轻链,在pH4.9±0.1条 ± 条 件下,加热至40℃ 件下,加热至 ℃~60℃时可发生凝固, ℃时可发生凝固, 温度升至90℃ 温度升至 ℃~100℃时可再溶解,而温 ℃时可再溶解, 度减低至56℃左右又可重新凝固,故又 度减低至 ℃左右又可重新凝固, 称为凝溶蛋白 称为凝溶蛋白
尿液蛋白质检查
尿蛋白的组成 种类多达200多种 尿蛋白来源 种类多达 多种 1.小相对分子量 微球蛋白、溶菌酶、Ig 小相对分子量 微球蛋白、溶菌酶、 的Fc片段等 片段等 2.大相对分子量 T-H蛋白、SIgA等 蛋白、 大相对分子量 蛋白 等 3.中相对分子量 清蛋白 中相对分子量
尿液中蛋白质超过150mg/24h或 蛋白尿 尿液中蛋白质超过 或 超过100mg/L时,蛋白定性实验呈阳性, 超过 时 蛋白定性实验呈阳性, 称为蛋白尿
尿比重计法: 尿比重计法: 一套完整的比密计包括一支尿比密( 一套完整的比密计包括一支尿比密(上 刻度) 容量的量筒, 有1.000~1.060刻度)和50ml容量的量筒, ~ 刻度 容量的量筒 测定时将尿液倒入筒内, 测定时将尿液倒入筒内,将比密计放入 筒内,使其悬浮,勿靠壁或底, 筒内,使其悬浮,勿靠壁或底,待停稳 读取与尿液凹面相切的刻度。 后,读取与尿液凹面相切的刻度。
肾糖阈(Renal Threshold of Sugar) 正常人空腹血糖为3.9—6.2mmol/L,当 血糖浓度超过8.88mmol/L时,近曲小管 不能对滤液中的糖完全重吸收,导致尿 糖。临床上,把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 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值,称为肾糖阈。
尿液理学检查1

急性肾炎:尿比重>1.018 慢性肾病:尿比重<1.015
肾后性少尿: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碍 前列腺肥大、肿瘤、尿道狭窄
尿色(urine color)、透明度(turbidity)
透明度: 清晰透明 轻度浑浊(雾状) 浑浊(云雾状) 明显浑浊 方法学评价:主观性、尿液酸碱度、温度
尿色、透明度
参考值:
成人 1.015~1.025 晨尿 >1.020
尿比密
方法学评价:
化学试带法:精度差、过筛试验 尿比重计法:操作烦琐 折射计法:用量少,参考方法 超声波法:易于自动化 称量法:准确性高
尿比密
质量控制:
化学试带法:线性小、连续多次测定 尿比重计法:校准后使用、避免气泡 折射计法:用已知溶液进行校准 称量法:控制温度、符合计量标准
血尿与血红蛋白尿的鉴别
离心 红色尿液 红色 血红蛋白尿 无色 血尿
胆红素尿(bilirubinuria)
外观 尿胆红素 尿胆原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震荡黄色泡沫
深黄色 豆油色
—
++
+++
++
梗阻性黄疸
+ria)和菌尿(bacteriuria)
正常: 尿沉渣白细胞 <5个/HP 脓尿:尿沉渣白细胞 >5个/HP 未离心尿>10个/μl 菌尿:尿中细菌>104~105/ml 临床意义:膀胱炎、肾盂肾炎 尿道炎、淋病
乳糜尿(chlyuria)、脂肪尿(lipiduria)
胸导管、淋巴管阻塞或压力增高
乳糜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及意义
• 目的:肾脏是调节体液的一个重要器官,通过尿量监测的 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及护理人员对疾病病情有一定程度 的了解,及时、准确地对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健康教育,对 于患者住院期间与自我护理以及为他们准确有效的家庭自 我护理均是必要。 • 意义:尿量是反映组织灌注,体液平衡的常用参数,是测 定肾功能、循环容量等的重要指标,监测24h尿量对各种 肾病意义都十分重要。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准确地 记录24h尿量便于评估患者是否处于少尿期、多尿期或恢 复期,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则是评价少尿、无尿、多 尿的可靠手段,24h尿量监测也有利于疾病的鉴别,如尿 崩症。
准确记录尿量合理用药
• 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根据尿量的情况可以部分 的反映残余肾功能水平,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一 定的参考。运用需经肾脏排泄的药物,肾衰时会 在体内蓄积中毒,增加不良反应。此时无尿患者 则应禁用销普钠、地高辛等药物,以免引起蓄积 中毒。少尿时则不用保钾利尿剂,多尿时监测血 钾、血钠、血钙,及时调整用药,避免电解质紊 乱。肾脏病患者并发高血压大多由于肾素分泌异 常而引起,血压顽固而难以控制,需要了解体内 有无水钠潴留,根据尿量和体重情况可以帮助指 导选择降压药物的类型。
尿液常规指导
• 正常情况下,排尿受意识支配,无痛苦,无障碍,可自主 随意进行。 • (1)次数和尿量:成人一般白天排尿3~5次,夜间0~1 次;每次尿量约200~400ml,每24小时排出尿量约 1000~2000ml。 • (2)颜色和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呈淡黄色、澄清、透 明,放置后可出现微量絮状沉淀物。 • (3)比重:成人正常情况下,尿比重为1.015~1.025。 • (4)酸碱度:正常人尿液呈弱酸性,pH 4.5~7.5,平均 值为6。 • (5)气味:新鲜尿液有特殊气味,来源于尿内的挥发性 酸;当尿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因尿素分解产生氨,而有 氨臭味。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正确记录24h尿• 指导患者或家属将患者每次小便倒入测量 尿壶内,将尿壶口朝上,读取数值。我科 采用的尿壶为一次性塑料用品,每格为 50ml,共5格。患者或家属将每次测得的数 值依时间顺序填在表格上,由护士分别于 4Pm、11Pm、7Am进行统计。护士各班对 统计过的尿量在“执行”栏内划“√”,表示 已统计,避免重复统计或漏计。
根据尿量指导部分进食
• 钠和钾的摄入:当24h尿量<500ml时,应进低钾饮食, 钠约摄入量<2-3g,此时应限制进食含钠高的食物,如紫 菜、窝莴、菠菜、鸭蛋等;当24h尿量<500ml时,则应 进无盐饮食,可选用无盐酱油。每日钠摄入量<0.5g;当 24h尿量>1000ml,血钾正常者,不必限制钾的摄入; 24h尿量<1000ml,血钾升高者,则应限制钾的摄入,如 梨、桃、葡萄等。每日钾摄入量小于<1700mg/d;24小 时尿量>1500ml,血钾降低,则应补钾,可进食一些含 钾高的食物,如香蕉、橙子、罐装饮料等。 • 饮食:尿量<500ml,伴水肿、心力衰竭者,应严格限制 进水量;尿量>1000ml而又无水肿者,则不必限制水的 摄入。
尿量异常
• 1)多尿:指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称为 多尿。常见于糖尿病、尿崩症等病人。 • 2)少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 时尿量少于17ml,称为少尿。常见于心脏、 肾脏疾病和发热、休克等病人。 • 3)无尿或尿闭:指24小时尿量少于1OOml 或12小时内无尿,称为无尿或尿闭。见于 严重的心脏、肾脏疾病和休克等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