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全册古诗词

合集下载

初中全册课外古诗词

初中全册课外古诗词

---------------------------------------------------------------最新资料推荐------------------------------------------------------初中全册课外古诗词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除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 5浣溪沙苏轼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最新资料推荐------------------------------------------------------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初中语文古诗词大全

初中语文古诗词大全

初中语文古诗词初中语文古诗词大全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古诗词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七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背诵【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初一古诗词全部

初一古诗词全部

七年级语文全册【必背古诗文】汇总古诗文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古诗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提高语文成绩,还能领略其中的自然美景,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考试的时候,古诗文也是一个丢分点,为此,为同学们做了整理,今天分享七年级语文全册【必背古诗】汇总,同学们记得收藏分享哦。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15首)《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唐·李商隐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七年级全册古诗词大全必背

七年级全册古诗词大全必背

七年级全册古诗词大全必背七年级全册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些七年级学生需要背诵的古诗词: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8.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 《赤壁》 -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 《滕王阁序》 - 王勃(节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这些古诗词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如思乡、自然景观、哲理、离别等,是七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文学知识。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七年级 古诗词

七年级 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1.《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2.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破题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9.《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七年级下册古诗词11.《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3.《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4.《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古诗欣赏:初一(七年级)古诗词大全

古诗欣赏:初一(七年级)古诗词大全

这篇关于《古诗欣赏:初⼀(七年级)古诗词⼤全》,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上册:《观沧海》《次北固⼭下》《钱塘湖春⾏》《西江⽉》《天净沙·秋思》 《观沧海》作者:曹操 东临碣⽯,以观沧海。

⽔何澹澹,⼭岛竦峙。

树⽊丛⽣,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之⾏,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

幸甚⾄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下》作者:王湾(唐代诗⼈) 客路青⼭外,⾏⾈绿⽔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作者:⽩居易(唐代诗⼈)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西江⽉》作者:⾟弃疾(宋代诗⼈) 明⽉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说丰年,听取蛙声⼀⽚。

七⼋个星天外,两三点⾬⼭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诗⼈) 枯藤⽼树昏鸦。

⼩桥流⽔⼈家。

古道西风瘦马。

⼣阳西下。

断肠⼈在天涯。

下册:《⽊兰诗》 《⽊兰诗》 唧唧复唧唧,⽊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叹息。

问⼥何所思,问⼥何所忆。

⼥亦⽆所思,⼥亦⽆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点兵,军书⼗⼆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兰⽆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声,但闻黄河流⽔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头,不闻爷娘唤⼥声,但闻燕⼭胡骑鸣啾啾。

万⾥赴戎机,关⼭度若飞。

朔⽓传⾦柝,寒光照铁⾐。

将军百战死,壮⼠⼗年归。

归来见天⼦,天⼦坐明堂。

策勋⼗⼆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兰不⽤尚书郎;愿驰千⾥⾜,送⼉还故乡。

爷娘闻⼥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弟闻姊来,磨⼑霍霍向猪⽺。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七年级全册古诗词25首

七年级全册古诗词25首

七年级全册古诗词25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古人的情感和智慧,传承着历史的记忆和风土人情。

在七年级的课本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词,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内涵。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份关于七年级全册古诗词的精选篇目,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段千年文化的长河。

1. 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象,夜晚的风雨声与早晨的鸟啼交织在一起,描绘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

2. 小池(宋代·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池塘,泉水潺潺,树影婆娑,小荷初露,美不胜收。

蜻蜓停在荷叶上,生动活泼,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3. 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仰望明月时,思念故乡的情感。

明月如霜,清冷而明亮,令人心生感怀。

4. 望洞庭(宋代·张孝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秋夜景象,湖光月色交相辉映,湖面宁静如镜,美不胜收。

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娓娓道来,令人仿佛置身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壮丽。

5. 青玉案·元夕(唐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首诗描绘了元夕之夜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景象。

细腻动人的笔墨描绘出节庆之夜的盛况,令人感受到节庆的欢乐和热闹气氛。

6. 归园田居(唐代·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帝饮长歌,故园无此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园田居的向往,追求真实自然的生活方式。

将自己生活在都市中的窘境与远离尘世、归隐自然的理想进行了对比,引起人们对生活理想的思考。

初中语文古诗词大全

初中语文古诗词大全

初中语文古诗词大全一、七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背诵【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沧海一.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写作背景: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3.作品主旨: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二.词义探究1.词句品味:①“山岛竦峙”,刻画海岛屹立的样子,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

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充满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③“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出大海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

“涌”字极写波涌连天,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沧海之大,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

三、诗意赏析1、内容要点:这首诗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

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于是借助丰富的想像,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

2.写作手法:本诗虚实结合,情景结合,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大海,也表现诗人自己,把眼前的海天景物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3.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描绘这迷人的海上风光。

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何等的气魄啊!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的色彩。

虽然是高度的夸张,但作者还是紧紧抓住了大海气势磅礴这个特征来写,夸张合情合理。

四.新题演练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

2.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____________,后四句写____________。

3.对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D.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答案: 1.观 2.实景虚景3.D次北固山下一、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2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诗人既景抒情,写旅途中船上所见景色,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

诗人离家日久,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

2.作品主旨: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二.词义探究1.词句品味:①“青山”“绿水”互文见义,用笔清新自然,寓情于景,细写江山景色。

②“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③“潮平”为下联“江春”一语作铺垫。

三.诗意赏析1.内容要点:首联:点明在镇江的行船上。

颔联:写船上景色。

颈联:写景而又点明时令。

尾联:写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

2.写作手法:采用寓情于景.景中含理的写法,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3.名句欣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古人评价此联说:“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尚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此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四.新题演练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字用得好,可以成为炼字的典范?请找出,并品味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新年和旧年的交替,由此你会联想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能表达这种情感?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平阔正悬潮平两岸才显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2.滞留异地的思乡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一、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白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今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2.写作背景:《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全诗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的无比热爱之情。

3.作品主旨:通过描绘了西湖的秀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愉悦的心情。

二、词义探究1词语品析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

“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三.诗意赏析:1.内容要点: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纵目西湖,一派春水新涨、云水相接的早春景色。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2.写作手法;①采用空间转换的方法,写出了西湖之美. ②即景寓情,平易畅达。

3名句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连歌姬舞伎也都喜爱骑马。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悠闲,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红花绿草,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从这两句诗里,透露出一个信息:如今是早春,再过十天半月,大地将是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四.新题演练1.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2.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 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3.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4.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绿杨阴里白沙堤 2.C 3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爱(最爱)4莺是春的歌手。

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西江月一.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

有《稼轩集》,又有《稼轩奏议》一卷,均佚。

今人辑有《稼轩诗文钞存》。

词有四卷本《稼轩词》及十二卷本《稼轩长短句》两种。

《四库总目提要》云:“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2.作品主旨: 词人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二.词义探究1.词语品析:①“明月”、“清风”、“稻花”、“蛙声”的特点,描绘了一个清朗、幽静、丰收在望的夜晚。

②从视觉上以“惊鹊”“别枝”突出月光之明亮;从听觉上以“半夜鸣蝉”反衬夜半清风之煦暖,以“说丰年”渲染“蛙声”之浑厚雄壮热闹;从嗅觉上以“稻花”飘来的芳香给人丰收的想象。

③.忽"字用得传神,既与整首词轻快活泼的情调一致,又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三.诗意赏析1.内容要点:上阕:写月明风清是词人所见所闻。

下阕:写夏雨将至和作者的惊喜2.写作手法: ①全词用语明白如话,而又灵活多变,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轻快活泼的情调。

②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3.名句赏析:稻花香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一首描写农村初夏月夜景色的小词,以轻快灵巧的笔调反映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上述两句是词中尤感生动的“细节描写”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青蛙也似懂得叙说丰年,以此渲染夜景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蛙声一片,稻花飘香,不仅诉诸读者的听觉,并且诉诸读者的嗅觉,加之前两句的视觉形象,构成一幅立体的生活图景。

给予读者多方面的审美享受。

四.新题演练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的,而是说“鹊”、“蝉”、“惊”、“鸣”。

D.“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2.词中以“________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3.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____________,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答案(1)C (2)七八个星天外(3)丰收景象天净沙.秋思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意,大都(今北京)人。

他早年追求过功名,当过江浙行省务官,晚年则淡泊名利,过着隐居生活。

他是久负盛名的元杂剧作家,有“战文场,曲状元”的美称,前人对他极为推崇。

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把他列为元杂剧诸家之首,臧懋循《元人百种曲》将其《汉宫秋》列为第一篇,近人王国维称他如唐诗之李义山,宋词之欧阳修,都说明了马致远对后世的影响2.写作背景: 《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3.作品主旨: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二词义探究1、词句品味:①枯藤”“老树”“小桥”“古道”“夕阳”属于静景,“昏鸦”“流水”“人家”“西风”“瘦马”属于动静,静景静得落寞凄恻,动景更显黄昏的孤寂和深秋的寒意,以动衬静,意境彰显,落寞更是落寞,凄恻更是凄恻;孤寂尤其孤寂,寒冷尤其寒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