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

合集下载

《历史学理论》参考书目

《历史学理论》参考书目

辽宁大学历史学专业2010级任课教师:耿元骊《历史学理论》参考书目说明:1)以中文书为主,有多种版本则著录较新出版且版本较好者2)分类以该书的主体分类,个别书跨多个主题,但是只放入某个主题之下。

3)论文未列入。

一、历史、历史学、史学史【书名】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作者】(英)彼得·伯克著【出版商】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书名】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作者】(美)格奥尔格·伊格尔斯(Georg G. Iggers)著;何兆武译【出版商】济南市: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08【书名】西方历史学名著提要【作者】陈启能主编【出版商】南昌市: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书名】历史学是什么【作者】葛剑雄,周筱贇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08【书名】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作者】包伟民选编【出版商】杭州市: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书名】为历史学辩护【作者】(法)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著;张和声,程郁译【出版商】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书名】历史与历史学【作者】何兆武著【出版商】武汉市: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7【书名】中国世界历史学30年:1978-2008 【作者】于沛,周荣耀主编【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10【书名】西方历史学经典名著选读【作者】王宪明选编/导读【出版商】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07【书名】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全3册【作者】《中华大典》委员会编纂委员会【出版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书名】历史研究【作者】(英)汤因比(Toynbec,A.J.)著【出版商】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书名】《历史研究》导读【作者】(英)汤因比原著【出版商】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04【书名】历史之源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英汉对照【作者】(英)约翰·H.阿诺德(John H. Arnold)著【出版商】南京市:译林出版社, 2008【书名】历史是什么?【作者】(英)E.H.卡尔著【出版商】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2007.06【书名】史学导论【作者】姜义华等著【出版商】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书名】论“历史是什么?”从卡尔和艾尔顿到罗蒂与怀特【作者】(英)基思·詹金斯著【出版商】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2007【书名】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作者】(英)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刘永华译【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二、史学理论与历史哲学【书名】史学理论读本【作者】刘北成,陈新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书名】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作者】(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出版商】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1990.11【书名】历史理性批判散论【作者】何兆武著【出版商】长沙市: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4.05【书名】历史理性批判论集【作者】何兆武著【出版商】北京市: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书名】历史理论基本问题【作者】赵轶峰等著【出版商】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05【书名】童书业历史理论论集【作者】童教英整理【出版商】青岛市:青岛出版社, 1998【书名】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作者】何兆武主编;刘鑫等编译【出版商】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1999【书名】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作者】黄进兴著【出版商】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书名】西方历史理论的进化【作者】章士嵘著【出版商】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书名】世界历史与和谐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研究【作者】赵士发著【出版商】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2006【书名】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作者】(美)威廉姆·肖著【出版商】重庆市:重庆出版社, 2007【书名】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作者】(意)克罗齐(Benedetto Croce)著;田时纲译【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08【书名】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作者】(意)克罗齐(Benedetto Croce)著;田时纲译【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08【书名】关于历史学理论的学术论辩【作者】牛润珍著【出版商】南昌市: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4【书名】近九十年史学理论要籍提要【作者】刘泽华主编【出版商】北京市: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12【书名】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作者】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书名】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作者】何兆武主编;刘鑫等编译【出版商】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1999【书名】历史学家的技艺与贡献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作者】(法)利科(Ricoeur,Paul)著;王建华译【出版商】上海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04【书名】史学理论大辞典【作者】蒋大椿,陈启能主编【出版商】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书名】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作者】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出版商】上海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08 【书名】史学理论读本【作者】刘北成,陈新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书名】史学理论的世界视野外国史学研究【作者】瞿林东主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7【书名】叙事的转向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考察【作者】彭刚编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9【书名】建国以来史学理论问题讨论举要【作者】《历史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商】济南市:齐鲁书社, 1983【书名】史学理论研讨讲义【作者】宁可著【出版商】厦门市:鹭江出版社, 2005.08【书名】历史哲学丛启蒙到后现代性【作者】张羽佳编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书名】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作者】(波兰)埃娃·多曼斯卡编;彭刚译【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书名】历史哲学:从启蒙到后现代性【作者】杨耕,张立波主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1【书名】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的到分析与批判的【作者】严建强,王渊明著【出版商】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书名】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7卷历史哲学【作者】张文杰,何兆武编【出版商】济南市: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6【书名】历史哲学教程【作者】翦伯赞著【出版商】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书名】历史哲学导论【作者】(英)沃尔什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书名】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作者】康德(Immanuel Kant)著;李明辉译注【出版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2002【书名】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作者】韩震主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书名】历史哲学批判的论文【作者】(英)格鲁内尔著;隗仁莲译【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书名】当代西方历史哲学读本1967-2002 【作者】陈新主编【出版商】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09【书名】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作者】(英)卡尔·波普尔著【出版商】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07【书名】历史哲学【作者】庄国雄等著【出版商】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07【书名】历史哲学经典选读【作者】(美)伯恩斯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04【书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第1卷历史过程论和历史动力论【作者】赵家祥主编;赵家祥著【出版商】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12【书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第2卷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作者】赵家祥主编;刘曙光本卷作者【出版商】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12【书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第3卷历史进步论和历史代价论【作者】赵家祥主编;林艳梅本卷作者【出版商】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12【书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第4卷普遍交往论和世界历史论【作者】赵家祥主编;席大民著【出版商】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12 【书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第5卷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作者】赵家祥主编;袁吉富著【出版商】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12【书名】历史哲学【作者】牟宗三著【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书名】波普尔历史哲学述评【作者】谭扬芳著【出版商】合肥市: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7【书名】历史哲学引论【作者】孔敏【出版商】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7【书名】西方历史哲学导论【作者】韩震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书名】历史哲学导论【作者】(英)沃尔什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0【书名】历史哲学引论【作者】张耕华编著【出版商】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10【书名】历史哲学:思辨、分析及其当代走向【作者】M.C.Lemon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01【书名】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作者】(英)汤因比等著;张文杰编【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书名】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作者】(德)亨里希·李凯尔特(Henrich Rickert)著;涂纪亮译【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书名】历史哲学【作者】(德)黑格尔(G. W. Hegel)著;王造时译【出版商】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03【书名】哲学通论【作者】孙正聿著【出版商】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2010.01【书名】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作者】赵汀阳著【出版商】南京市: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04【书名】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作者】李振宏,刘克辉著【出版商】开封市: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 三、中国史学与历史研究法【书名】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作者】瞿林东【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2【书名】中国史学通论【作者】朱希祖著林传甲著【出版商】长春市: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9【书名】中国史学通论作者】瞿林东著【出版商】武汉市:武汉出版社, 2006.05【作者】史家与史学【作者】王家范著【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作者】中国历史通论【作者】王家范著【出版商】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书名】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作者】王学典,陈峰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7【书名】《历史研究》五十年论文选20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作者】《历史研究》编辑部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07【书名】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作者】杨牧之总主编;陈高华张彤主编【出版商】广州市: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06【书名】中国历史学30年:1978-2008 【作者】张海鹏主编【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10【书名】中国史学入门【作者】顾颉刚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出版社, 2009.03【书名】史学入门【作者】郑梁生主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作者】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作者】(美)汪荣祖著【出版商】北京市:中华书局, 2003【书名】史学方法【作者】王尔敏著【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1【书名】史学方法与历史解释【作者】康乐,彭明辉主编【出版商】北京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5.04【书名】史学方法导论【作者】傅斯年著【出版商】南京市: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书名】史学方法论文选集【作者】杜维运,黄俊杰编【出版商】华世出版社, 1980【书名】史学方法论【作者】杜维运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书名】怎样学历史——严耕望的治史三书【作者】严耕望著【出版商】沈阳市: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6【书名】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叙录【作者】张惠芝编辑【出版商】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四、新史学、后现代史学【书名】碎片化的历史学:从《年鉴》到“新史学”【作者】(法)弗朗索瓦·多斯(FrancoisDosse)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2【书名】新旧历史学【作者】(美)格特鲁德·希梅尔法布(Gertrude Himmelfarb)著;余伟译【出版商】北京市:新星出版社, 2007【书名】变动世界中的史学【作者】杜维运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书名】历史研究国际手册当代史学研究和理论【作者】(美)伊格尔斯(Iggers,G.G.)著;陈海宏等译【出版商】北京市:华夏出版社, 1989.05【书名】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作者】(英)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姚明,周玉鹏等译【出版商】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书名】史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方法新对象法国新史学发展趋势【作者】(法)勒戈夫(Legoff,J.),(法)诺拉(Nora,P.)主编;郝名玮译【出版商】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8.08【书名】新史学【作者】(法)勒高夫(Le Goff,J.)等主编;姚蒙编译【出版商】上海市: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08【书名】西方新史学述评【作者】庞卓恒主编【出版商】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书名】新史学九十年【作者】许冠三著【出版商】长沙市:岳麓书社, 2003【书名】新史学【作者】(美)鲁滨孙著(James Harvey Robinson)何炳松译【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01【书名】新史学自白与对话【作者】(英)玛丽亚·露西娅·帕拉蕾丝-伯克(Maria Lucia Pallares-Burke)编;彭刚译【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书名】新史学圈外史学【作者】王尔敏著【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8【书名】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作者】王晴佳,古伟瀛著【出版商】济南市: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3【书名】后现代历史叙事学【作者】(美)海登·怀特(Hayden White)著;陈永国,张万娟译【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书名】后现代主义辞典【作者】王治河主编【出版商】北京市: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书名】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作者】罗明洲著【出版商】北京市: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5.08【书名】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续编【作者】王燕著【出版商】北京市: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6【书名】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作者】陈嘉明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书名】后现代的历史学:中西比较第2版【作者】陈启能主编;王学典孔令栋姜芃副主编;王晴佳古伟瀛著【出版商】济南市: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01【书名】新史学第5辑后现代:历史、政治和伦理【作者】陈恒,耿相新主编【出版商】郑州市:大象出版社, 2006 【书名】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作者】黄进兴著【出版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12【书名】历史的逻辑:把后现代主义引入视域【作者】C. 贝汗·麦卡拉(C. Behan McCullagh)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书名】历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西方后现代历史哲学研究【作者】韩震,董立河主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书名】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作者】(美)海登·怀特著【出版商】南京市:译林出版社, 2009.08- 11 -。

《历史(基础模块)》专题八 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

《历史(基础模块)》专题八 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

任务一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美 国、法国于1844年7月和10月分别与清政府签订中 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鸦片战争 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任务一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任务一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4. 《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 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中国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 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香港被割占,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 到破坏;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规定,使中国的关税和司 法主权受到侵犯;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 中国的领海主权等。
任务二 中国军民的军事抵抗
四、 邓世昌壮烈殉国
任务二 中国军民的军事抵抗
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保家卫国。面对帝国主义 对中国的侵略,“灭洋”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要求。这一口号 的提出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也应看到“扶清”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在 客观上又会使人们丧失对清朝封建统治集团的警觉,尤其是随 着义和团运动的迅速发展,人员成分复杂,清政府对义和团的 政策由“剿灭”改为“招抚”时,义和团逐渐落入被利用、被 控制的圈套,以至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任务一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图8-3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 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彻底控制了清政 府,清政府也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中国历史文选参考书目

中国历史文选参考书目

内容绪论(2课时)重点与说明:本绪论重点向学生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开设目的、授课方式、学习方法等问题,从思想引起高度重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历史和历史要籍二、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开设目的三、本门课程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思考题:1.试述历史与历史要籍的关系。

2.制定一个你学习本课程的计划。

参考书目:1.柴德赓著《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 1982年2.张舜徽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解题》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4年3.杜泽逊著《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01年4.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6年5.《辞海》/《辞源》/《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6.《中国历史纪年》荣孟源编三联书店 1956年第一编考古文献(6课时)重点与说明:本章重点向学生介绍考古文献资料的基本情况以及几种考古文献资料,并通过具体选文感知考古文献资料,其难点在于甲骨文、金文古文字的释读和它们的史料价值的分析。

一、考古文献概述1.甲骨文2.金文3.简牍帛书与敦煌文书二、文章选讲(1)《武丁卜辞二则》(2)《大盂鼎铭》(3)《利簋》思考题:1.为什么说甲骨文、金文具有史料价值?2.简述甲骨文、金文的文字特点。

3.简述甲骨卜辞的结构特点。

4.翻译:《武丁卜辞二则》、《大盂鼎铭》、《利簋》参考书目:1.《甲骨文合集》胡厚宣中华书局 1979年2.《殷周青铜器通论》容庚、张维持著科学出版社 1958年3.《西周铜器断代》陈梦家《考古学报》9——14期(1955.12——1956.12)4.《简牍学研究》(第一辑)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6年5.《敦煌文书与唐史研究》刘进宝著台湾叶文出版社 2000年5.《敦煌历史文化》刘进宝著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0年第二编纪传体类(22课时)重点与说明: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纪传体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知识点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第一章先秦文学理论1、先秦文学理论处于萌芽状态,诗歌没有完全从音乐舞蹈中脱离出来,散文还附庸于史学和哲学之中。

2、先秦早期的文学理论,可以追溯到《尚书》时代,主要成就则反映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著述之中3、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两学派,共同奠定了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基础。

儒家以政教为中心,注重探讨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道家以审美为中心,注重探讨文学自身的规律。

第一节“诗言志”(一)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舜典》。

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尚书》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虞、夏、商、周初)时期典章文献的汇编。

其中保存了商及西周的一些重要史料。

(二)“诗言志”的特点1、“诗言志”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

2、提出了诗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

即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3、朱自清指出“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

第二节孔子的文学思想(一)孔子创立了以仁学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孔子文艺思想的现实主义精神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他对“诗教”的强调,“诗教”的中心点则是为政治服务。

孔子认为《诗三百》对培养理想人格具有决定性意义。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二)《论语》节选体现的孔子文论主张:1、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核心是为封建礼教、政治服务。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即“兴观群怨”说。

2、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孔子主张先“质”而后“文”,认为内容决定形式。

并未轻视形式,主张“文质彬彬”。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3、重视“中和”之美。

孔子评论《关雎》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表明了孔子对“中和”之美的肯定。

4、提出了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一是思想的标准,一是艺术的标准,即“善”与“美”。

历史文献选读

历史文献选读

第一章、走向成熟的古代史学一、编年体的创立与《左氏春秋》:(一)编年体的主要特点:1、上古记事史书《春秋》,病在过于简略,而依照年月顺序记事则是其优点。

后遂有人取长补短:采用《春秋》以时间为顺序的形式,而打破其单纯记事的原则,从单一的记事扩大为系统的记事。

2、这一新的形式有行动、有言论、有评议、有分析,更有概括的叙述、细致的描写,既可上溯往事,又可下叙后世,即便再复杂曲折之事亦能表明其原委,实即:以时间为纲记录史事,而不是简单排年逐月记事。

正式的编年体史书从此创立。

3、编年体与《春秋经》有密切关联,实即脱胎于兹。

(二)《左氏春秋》的成书及其特色:1、作者与成书时间:《左氏春秋》通称为《左传》或《春秋左氏传》,成书于战国中上期(当时的“近代史”),惜乎作者的本名和时代都晦暗不明,后世长期聚讼不绝。

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2、《左氏春秋》与《春秋经》的关系:(1)《左传》应为配合《春秋经》而作。

《左传》记事终止年代晚于《春秋经》,自成一部内容完备的著作。

(2)汉代经学盛行,古文学家以其记事详尽,认为是《春秋经》最好的传;今文学家则称“《左氏》不传《春秋》”。

若照《公羊传》的体例看,《左氏春秋》不能称为《春秋经》的传。

(3)但是,不能强调二书绝无关系,也不能说《左传》是汉人伪造、或是以《国语》改编的。

只是古文学家把二书相配合的关系说成是经与传的关系,就将事情复杂化了。

3、《左氏春秋》的特色:(1)与《春秋经》相比,除体裁形式有所创新之外,内容亦有重大发展:﹡记事范围已从以鲁国一国为主扩大到当时之列国;﹡人民在史书中已有一定的地位。

(2)取材广泛:﹡正式的记言记事史书——《语》、《志》;﹡广泛收集各种记载与传说;﹡取材既广,难免有言过其实之处,叙事生动而传信不足。

故后人有“《左氏》浮夸”(韩愈:《进学解》)之语。

《史记》选读: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史记》选读: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史记》选读: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中国历史悠久,经历了繁荣和衰落的循环。

《史记》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记录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史记》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研究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史记》的创作背景《史记》是西汉朝大书法家司马迁所著,成书于公元前109年至公元前91年。

当时,司马迁受雇于刘邦创立的西汉,并负责编纂官方历史。

《史记》以五行志、十表、三十世家、八书等形式,全面地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二、《史记》的组织结构《史记》被划分为上下两篇,共一百三十篇。

上篇主要以经国家事为目的,下篇则以表述英名事迹为主。

《史记》以志传体写成,既有记载历代君臣政治斗争的志,也有传记历代人物的传,以及其他各类记载。

三、《史记》的价值1. 历史真实性:《史记》是中国历代正史中最早编纂的一部。

其作者司马迁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史书和当时的文献记载,并亲自进行实地调研。

因此,虽然存在一些历史事件的歪曲,但《史记》仍然被视为中国历史研究的极其重要的原始资料之一。

2. 政治价值:《史记》是司马迁意图借古引今,通过揭示历代王朝的兴衰和政治斗争,来阐释当时的政治现实。

例如,司马迁通过《太史公自序》和《本纪》中的介绍,回顾了中国历史上的君主,警示后人珍惜权力、公正执政。

3. 文学价值:《史记》不仅是一部纪实性的历史书籍,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文风雄浑磅礴、表达生动有力,为后世中国历史书籍的写作提供了范本。

四、《史记》的影响1. 培养历史意识:《史记》为后世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帮助培养了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它通过详实的记载和生动的描述,展示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演进,为后来的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影响后世史书:《史记》对后来的历史著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组织结构、叙事方式以及语言风格成为后来历史书籍的范本。

中国历史文选第一讲绪论详解

中国历史文选第一讲绪论详解

张大可,邓瑞全主编:《中国历史文 选》,商务印书馆,2011年。
第二页,共50页。
第三页,共50页。
第四页,共50页。
第五页,共50页。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性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2、任务:对中国重要的历史文献基本了解、具备一 定的阅读和使用中国历史文献的能力。
第六页,共50页。
二、历史与史料
第十六页,共50页。
(5)标点符号
标点 句读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古籍整理 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标点本
第十七页,共50页。
▪ 古时候,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当时,有个媒婆替大户人家 的少爷说亲,写了一行字:漆黑头发 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还说保证姑娘 的容貌就如纸条上所写的那样。大户 一看,心花怒放,允许了那门事。
第二十二页,共50页。
汉字的构形
(1)表意字(用意符造的字):字形本身跟 所代表的词的意义有联系,跟词的语音没 有联系的字。
▪ 表意字表达事物的意义、形状。“以形表意” ▪ 《说文解字》中“六书”的象形、指事、会
意都是表意字。
第二十三页,共50页。
a、象形字
最早使用的造字方法 《说文》“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 是也”。是指画具体事物的形状。多独体字 一般的象形符号:日、月、人、牛、水、木、 车、身、雨、射、涉、步、走、见、立、采、 斗
,确立史学在中国学术中的独立而重要的地位:经、 史、子、集。
*纪传体产生并成为封建社会“正史”,体大思精。 *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前四史”的巨大史
学成就。
*别史、谱牒学、方志学的发达。
注:别史,区别于正史、杂史,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
第四十一页,共50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历史文献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历史文献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历史文献
本文档旨在为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提供必背历史文献的列表。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学生们应该熟记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1. 《日默瓦条约》
摘要:
《日默瓦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于1842年签订,将中国与西方列强的不平等关系拉开序幕。

2. 《甲午海战前后的清政府议和方略》
摘要:
这是清政府在甲午海战后,面临日本侵略的危机时所制定的议和方略。

这份文献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对外交政策的思考和应对策略。

3. 《戊戌变法的奏折》
摘要:
《戊戌变法的奏折》是戊戌变法期间,改革派官员纷纷上书朝廷要求改革的表述。

这份文献反映了中国近代改革思潮的兴起和变法中的一些主要措施和目标。

4. 《五四运动宣言》
摘要:
《五四运动宣言》是五四运动时期领导人发表的宣言,宣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主与科学的目标。

5. 《新民主主义论》
摘要:
《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

这篇文献提出了在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和原则。

以上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历史文献的一些样本,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文献,学生们将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字数: 19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历史学,是面向过去立足当下的真与爱之学。

其基本任务有二,还原与解释。

惟有求真,方能还原;惟有深博之现世关怀,方能有上乘之历史智慧。

中小学历史教育多重记诵,因目标仅在于文明常识之灌输。

而大学之后,应有求真、育爱之史法与史观,方有资格成为文明的传承者与创造者,方可称为此项学问之入门。

学问以目录学为门径,特面向历史系新生制作此提要,以供大一阶段学习之用。

习史者首当明本人、本地、本国之史,故以国史训练为主。

读书当择版本,否则便是乱读,亦望切记。

一、人文读本1、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读本》(三卷本: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何光沪等主编《大学精神档案》(四卷本:古代、近代、当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思想操练:丁东、谢泳、高增德、赵诚、智效民人文对话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提要:大学之道,要育材更要育才,此理甚明而世难行。

新世纪初丁东、谢泳、夏中义诸贤起而倡行“精神成人”,人文教育始进入教育各阶段实践层面。

读这些书,可以成为一个富于良知和力量的知识分子,一个明了自身使命、权益和责任的现代国民,一个置身人类文明前沿的世界公民。

二、通史读物1、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李泽厚,中国开放时代的启蒙者。

其思想将被超越,但所提“儒道互补”、“美在积淀”、“巫史传统”、“情感本体”等命题今日仍有意义。

而这部美轮美奂的《美的历程》,实为由美育爱的通史最佳入门读物。

2、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最富中国情怀的通史,但同时需提防其文化自恋情结。

结合更为平实的吕思勉《吕氏中国通史》读较佳,但后者写作对象并非新手,要在观摩其方法和立意。

3、秦晖《传统十论:本土社会的制度、文化与其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秦晖已是溢出史界的公共知识分子,本书是论述传统中国法家本色最为深刻的作品,同时也为当今和未来的中国提出了富于建设性的构想。

大一阶段可选读第二章《“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

4、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出于对现行中国通史教材不满,面向研究生而作。

但作为淹贯而稀缺的通识作品,至少前编前三节与后编整体值得推荐,其农业产权三分法的视角独具慧眼,行文随列书目的方式十分适合新手阅读。

5、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较1987年版新增了5篇。

探讨道与势的紧张与合作,切中中国文化史的脉搏。

而其高扬主体性的旨趣,今日更显意义。

6、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增修版),同心出版社2007年版在守土重迁的农业中国开拓性地发掘游民文化,从而揭示传统中国的另一面,李慎之先生“发现另一个中国”的评价切中肯綮。

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董书慧、王昶、徐正源译《全球通史》(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由于具备融汇贯通的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以及优美隽永的文笔才思,此书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最畅销的世界通史读本。

三、文化元典1、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2、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3、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99年版儒表法里是传统中国的基本设计,儒道互补是传统中国人的基本状态。

三者造就了传统中国的张力和韧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

4、(古希腊)柏拉图著,王太庆译《柏拉图对话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西方文化源头,西方首个哲学体系。

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三大领域的命题,皆是后世西方文明的不竭资源。

四、史籍1、包伟民编选《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旨在指点门径与精神成人,目前最好的历史学入门读物。

2、(西汉)司马迁撰,顾颉刚等标点《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最具求真与博爱精神的古史经典,史学入门的基本读物。

需注意,目前《史记》最佳版本,实为日人泷川资言、水泽利忠的《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选择中华书局版只是出于易得之变通考虑。

3、(古希腊)希罗多德撰,王敦书译《历史》,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与《史记》相辉映的西方史学之祖,奠定了叙事体在西方史学编纂的正宗地位,史观由神本步入人本,是今日理解古代西方的基本典籍。

4、方志1-2部习史当从足下始,史学者应有所至采气之习惯。

故方志应读一至二部,一部为家乡方志,一部为大学所在地方志,可以其中人物卷为主,便采气故。

鉴于修志者古多宿儒而今多泛泛,则选读志书宜古不宜今。

5、家谱习史更宜从自身始,不明我史,何谈他人之史?幸运的是,浙江是全国家谱保存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浙南的同学找家谱时将发现运气更好一些。

家谱的意义还在于,它往往是从来无人染指的史料,同时也是锻炼史料辨析能力的好标本。

五、名家与代表作1、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三联书店2001年版2、汪荣祖《史家陈寅恪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独立人格,壁立千仞;自由思想,尺幅千里。

3、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4、陈垣《通鉴胡注表微》,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5、陈智超辑《陈垣史源学杂文(增订本)》,三联书店2007年版6、陈智超编《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增订本)》,三联书店2006年版目录、校勘、史源、年代、避讳诸般武器皆精,陈援庵考证无敌。

7、(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增订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从一个普通年份入手见出大历史视野,以纪传体叙事揭示缺乏数目字管理的各领域症结,黄仁宇告诉我们,历史可以写得如此深入,而且好看。

8、(美)孔飞力撰,陈兼、刘昶译《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三联书店1999年版汉学三杰之一孔飞力以视角见长。

从自湖州德清县蔓延十余省的全国妖术大恐慌事件及其应对中,他成功地探讨了清乾隆这一极权巅峰时期专制权力与常规权力之间的冲突和限制,从而为近现代中国给出了有意义的启示。

9、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版茅海建以翔实的史料与精到的分析,解开了长期套在近代史研究上的忠奸模式封条,历史性地呈现了中国历史转折时期的偶然和必然。

10、唐德刚《袁氏当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唐派散文固然好看,唐氏史识更为不凡。

秉承业师胡适的自由精神,唐氏将袁氏当国放到帝制传统与共和实践的大视野中重新审视,这段关键历史因而由平板变得立体,由生硬变得有血有肉。

11、(英)吉本撰,黄雨石、黄宜思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现代史学影响最大的杰作,西方叙事体史学的魅力尽为彰显,理性旗帜高扬。

12、(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撰,唐家龙、曾培耿等译《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年鉴学派中坚人物的扛鼎之作,以长时段视野和社会经济史的手法,有效结合了微观与宏观,融会贯通了伟大和日常。

13、(法)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撰,许明龙、马胜利译《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年鉴学派第三代的代表作。

对象更为日常微观,而研究则深入到了人的精神世界。

又一部史学经典兼畅销书,这种双重身份在我国史界仍为稀缺。

14、(美)罗伯特·达恩顿撰,吕健忠译《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新文化史是当前史界最为深刻的变革。

当社会史路向变得日益琐碎和生硬,史学转而开始关注人类文化的能动性,热衷于叙述和想像则是后现代主义的烙印。

随笔体的《屠猫记》,是雅俗共赏的新文化史代表作。

15、卢建荣《一位父亲的叮咛:颜氏家训》,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说教式的家训,在台湾新文化史旗手卢建荣笔下,竟成了对话体小说,作者认为这样可以撇开形式提炼中国家教的精神,并创造出适合国情的新模式,实在是富于才情和慧识。

卢氏著作等身,《飞燕惊龙记》、《咆哮彭城》等也精彩得紧,选择这部的理由是其在大陆出版而易访得。

六、史法严耕望《治史三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史学界的朴实楷模,铅华不染但最具效用。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中华书局2003年版杜泽逊《文献学概述》(修订本),中华书局2008年版何忠礼《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文献学、史料学,史学者之武库;目录学,史学者之指南。

七、史观(英)柯林武德撰,何兆武译《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对史学自然科学化的反动,从而为史学赋予了性灵。

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岳麓书社2003年版香港史家许冠三的这部作品,是对20世纪中国新史学历程的总结之作。

王学典《史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国内史学理论代表作。

八、历史小说(日)司马辽太郎《项羽与刘邦》,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版20世纪最有影响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

潇水《骇版战国》,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有趣而且时尚的历史。

阿越《新宋》之《十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严谨且有抱负的穿越历史小说。

三部曲只看《十字》足矣,之后就是网络小说的老毛病,渐长渐臭。

九、期刊与网站期刊可去图书馆3楼现刊处人文期刊:《读书》、《大学人文》专业期刊:《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文史》、《史学月刊》、《考古学报》、《文献》、《文史知识》时事网站:联合早报凤凰资讯思想论坛:猫眼看人/list.asp?boardid=1史学论坛:国学网、往复论坛、学术批评网下载电子书论坛:龙腾国学、读书中文网、新浪微盘、百度网盘购书网站:孔夫子旧书网期望:读书求知只是应有之义,要在采气为我所有,成就自家见识。

大一阶段读书之外,希望能够创作历史随笔、书评、札记、小考、散文、小说、科普作品等。

撰写论文,不妨等到大二炼气阶段再说。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另外,希望同学们多多利用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

一些书图书馆能借则借,不能借则下电子版,或网上(京东、淘宝、当当等)购买。

相关网站:贵州数字图书馆:/注册账号可下书下论文知乎:https:///相当于百度知道扇贝:/学英语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zhs各种书乡音苑:/好玩的方言百度网盘搜索:http://so.baiduyun.me/各类资源电影图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