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册上的“三表”:《出师表》《陈情表》《祭侄文稿》】(附图)
《陈情表》课件(共93张PPT)

文学研究
《陈情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 经典之作,近现代的文学研究 对于它的探索和发掘至今还在 继续。
文化研究
《陈情表》作为一篇历史文学 作品,其主题内容极为丰富, 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重点之 一。
学术研讨
《陈情表》已经成为了学术研 讨的重头戏,中国文学、语言 文字学、文化研究等都对其进 行了深入的探讨。
汉文考究
《陈情表》的语言使用了大量的字词造意, 非常讲究汉文的壹字不落、切合宜言、充满 文化底蕴。
《陈情表》的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
起草时期正是战国/汉武时期, 融合了当时诸多各派文化。
语言文化
文中使用的汉字、短语、句式 等是中国语言文学艺术的重要 组成部分之一。
山水风光
诗、谣、歌、赋等文学种类良 莠不齐,但自然景观是中国传 统文化中气韵流转、通达至品 的展示人性的艺术手段。
《陈情表》的艺术手法
抒情体
《陈情表》追求“篇 章之意,闲凝于事”, 以抒发情感和真挚 之语文字之间的配 合。
叙事性
叙事性是《陈情表》 最显著、最重要的 艺术手法之一,在 加强情感表现的同 时,也满足了故事 的表达和传达。
对比法
《陈情表》在文化 背景、经历和情感 等方面采用明显的 对比手法,使文章 具有更强的冲击力 和表现力。
散文
《庄子》、《韩非子》等散文,豁达奇特、 掷地有声,风格各异、体裁纷呈,是中国文 学创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赋
赋是古代中国文学的一种形式,它立意新奇, 善用比兴,对文艺创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陈情表》和诗歌、散文的关系
《陈情表》在使用词汇、抒情、语言等方面 受到了诗歌和散文的影响,而同时又在情节 和文体等方面融会贯通,形成独有的文学艺 术特色。
沪教版语文高三上册5.19《陈情表》课件 (共79张PPT)

今臣亡国贱俘 , 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 俘,实在微不足道,承 至微至陋 ,过蒙 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 拔擢 ,宠命优渥 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 (wò) ,岂敢 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 盘桓 ,有所希冀! 呢!只因为祖母刘氏已 但以刘日薄西山 , 是象太阳迫近西山的人, 气息奄奄 ,人命 气息微弱,生命不可能 危浅 ,朝不虑夕。 维持太长的时间,已经
自由诵读第1段 A. 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包含 了哪些内容 父丧母嫁
夙遭闵凶
多病零丁 门衰祚薄
夙婴疾病
故不能“废远” (为下文伏笔)
•逮
逮奉圣朝 ,沐 浴清化。前太守臣逵 ,察臣孝廉;后刺史 臣荣 ,举臣秀才。臣 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 命。诏书特下 ,拜臣 郎中 ,寻蒙国恩 , 除臣洗马。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
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 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 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 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 “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 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 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 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 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 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前 些时候太守逵推举我为孝 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 为秀才。我因为没有人能 照料祖母,就辞谢掉了, 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颁 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 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 我为洗马。以我这样卑微 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 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 够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 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 衷上表报告,加以辞谢不去 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 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 郡县逼迫 ,催臣上道; 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 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 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 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 督促,比星火还要急。我很 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 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 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 则告诉不许。臣之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课件 (共33张)

重点字词: 以:因为 夙:早时 见:我 夺:改变 悯:悲痛,怜惜 鲜:少(有),无 祚:福分 儿息:儿子 期:满一年 茕茕:孤单的样子 吊:安慰 婴:缠绕 废:废止,停止 通假字: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独 蓐 :同“褥”,垫子,褥子
• 古今异义: 不行: 至于: 成立: 不能行走 到 成人自立
• 小结:第一段先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 殊命运,抒发对祖母的孝情,“臣侍汤药,未曾 废离。” • 第二段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马上任,“奉 诏奔驰”。为什么不能去呢?因为“刘病日笃”, 这就从另一方面反衬了他孝情的深厚,因为孝情 深厚,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所以才有 “实为狼狈”的处境。 • 第三段:转写自己“不矜名节”,并非“有所 希冀”,不应诏做官,是因为“祖母无臣,无以 终余年”。在排除了晋武帝的怀疑这个前提之下, 再抒发对祖母刘的孝情,就显得更真实, 更深 切,更动人。
古代授官专用动词:
察臣孝廉 察,推举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除臣洗马
举,举荐
授予官职 授予官职
古今异义:
逮奉圣朝 供养无主 告诉不许 到 无人主持 对皇上报答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申诉
实为狼狈 形容进退两难的情况
•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 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 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 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 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 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 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 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 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 有意拖延,态度傲慢。 • 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 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 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 要姑且顺应自己的私情,但申诉不被允许。我 是进退两难,实为狼狈。
《中华古籍总目》五部分类表及类分

《中华古籍总目》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集中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五部分类表及类分更是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系统总结和分类,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历史和传统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来看《中华古籍总目》中的第一部分类表,即《经部》。
这部分类表主要收录了古代我国的经典著作,以及有关儒家、道家、名家等各种思想学说的著作。
在这部分类表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易经》、《尚书》、《论语》等儒家经典,还可以看到《道德经》、《庄子》等道家经典,以及《韩非子》、《管子》等名家思想的著作。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更是我国古代思想的精华所在,对于了解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来看《史部》这部分类表。
《史部》主要收录了我国古代的历史著作,包括了传世名著《史记》、《汉书》、《三国志》等。
通过阅读《史部》中的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历史演变、社会制度、人物传记等丰富内容,对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结构、政治历史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三部分类表是《子部》,这部分类表主要收录了我国古代各种学术著作,包括了儒家的经义、经学著作,道家的论著,医学著作,天文地理的著述等。
这些著作涵盖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方方面面,是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珍贵遗产。
第四部分类表是《集部》,这部分类表主要收录了我国古代的文学著作,包括了诗、词、曲、文、小说等各种文学作品。
在这部分类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多彩,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无一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代表着我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最后一部分类表是《古逸部》,这部分类表主要收录了一些零散的、较为特殊的典籍,内容涉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方志、奇闻异史等。
这部分类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非凡性。
总结来看,《中华古籍总目》所收录的五部分类表及类分,不仅全面、深入地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宝藏。
中国古代的史书和编年史有哪些重要著作

中国古代的史书和编年史有哪些重要著作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史书和编年史重要著作中国古代史书和编年史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我国从远古时代到近代的历史变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史书和编年史著作:1.《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部分,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元狩年间的历史。
2.《汉书》:《汉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班固所著。
全书共一百篇,主要记载了西汉的历史,是研究西汉时期历史的重要史料。
3.《后汉书》:《后汉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南朝宋范晔所著。
全书共一百二十篇,记载了东汉的历史。
4.《三国志》:《三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晋朝陈寿所著。
全书共一百四十篇,主要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5.《晋书》:《晋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唐朝房玄龄等所著。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晋朝的历史。
6.《南北史》:《南北史》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唐朝李延寿所著。
全书共一百二十篇,记载了南朝和北朝的历史。
7.《隋书》:《隋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唐朝魏征等所著。
全书共七十篇,记载了隋朝的历史。
8.《旧唐书》:《旧唐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后晋刘昫等所著。
全书共一百五十篇,记载了唐朝的历史。
9.《新唐书》:《新唐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宋朝欧阳修等所著。
全书共一百五十篇,记载了唐朝的历史。
10.《宋史》:《宋史》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元朝脱脱等所著。
全书共四百五十篇,记载了宋朝的历史。
11.《元史》:《元史》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明朝宋濂等所著。
全书共一百五十四篇,记载了元朝的历史。
12.《明史》:《明史》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清朝纪昀等所著。
全书共三百三十二篇,记载了明朝的历史。
以上这些史书和编年史著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变迁、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陈 情 表

五、虚词。 以: 臣以险衅 臣以供养无主 猥以微贱 臣具表以 臣具表以闻 圣朝以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无祖母,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因为 因为 凭借 来 用 因为 用来
六、词类活用。 夙遭闵凶:形作名,忧患,不幸的事 形作名,忧患, 察臣孝廉:名作动,作孝廉,为孝廉 名作动,作孝廉, 动作名, 臣之进退: 动作名,进退两难的处境 举臣秀才: 名作动,作秀才,为秀才 名作动,作秀才, 形作动,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远离 猥以微贱: 形作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形作名, 凡在故老: 形作名,年老之人 形作名, 谨拜表以闻: 使动,使皇上闻 使动, 沐浴清化: 形作名,清明的政治教化 形作名, 则刘病日笃: 名作状,一天天地 名作状,
七、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报。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则告诉不许。 情,则告诉不许。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也。 6、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 保卒余年。
早 迫近 草褥子 肝脑涂地 怜悯 优厚 少 病重
慈父见背 二州伯牧 慈父见背 背弃我 二州伯牧 背弃我 形影相吊 晚有儿息 形影相吊 安慰 晚有儿息 儿女 逮奉圣朝 及、到 察臣孝廉 荐举 举臣秀才 荐举 拜臣郎中 授官 拜表以闻 拜上 寻蒙国恩 不久 犹蒙矜 除臣洗马 授官 犹蒙矜育 怜悯 自尊、 自尊、自夸 愿乞终养 养活到最后 愿乞终 不矜名节 听臣微志听任,准许庶刘侥幸 希望、希冀 听任, 希望、 不胜……之情 尽、完 之情 臣之辛苦 臣之辛苦 辛酸苦楚的处境
苏轼把《祭十二郎文》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并 共24页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 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 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 (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 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 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 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 提倡古文,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 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 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人物。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 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 秀的散文家之一。其传世的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教学目标
体会抒发的情感 把握抒情的方式
韩愈和十二郎
韩愈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 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 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 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此韩愈小 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 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 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 哥(会、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 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 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 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 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 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消息, 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 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 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陈情表一等奖优质ppt

VS
这种手法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 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李密的情感 世界。通过借景抒情,李密将自己的 情感融入了自然之中,使读者在欣赏 文章的同时,也领略到了自然的美妙 和神奇。
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是《陈情表》中另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李密通过 描绘自然景色来暗示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使读者在欣赏自然 景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情感波动。
生动形象
李密在陈情表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形象描绘,使语言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感受。
叙事方式
以小见大
李密通过叙述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 衷,展现了孝道的伟大,以小见大,引 人深思。
VS
逻辑严密
陈情表的叙事方式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先叙事后议论,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03 主题思想研究
CHAPTER
忠孝思想
思想价值
文章反映了忠孝难以两全的矛盾,探讨了个人与国家 的关系,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
文学地位
历史地位
陈情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瑰宝。
影响后世
陈情表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文学家都从中汲取灵感。
国际影响
陈情表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被译成多种语言传播 到海外,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对比手法在《陈情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李密通过对比自己悲惨的身世和祖母的养育之恩,强调自 己进退两难的困境,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苦衷和无奈。
李密还通过对比自己的忠诚和尽孝与朝廷的冷漠和无情,进一步凸显了自己处境的艰难。这种对比手 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更加同情李密的遭遇。
借景抒情
《陈情表》中,李密巧妙地运用了借 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 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他通过描写 草木凋零、秋风萧瑟等景象,表达了 自己内心的悲凉和苦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史册上的“三表”:《出师表》《陈情表》《祭侄文稿》】(附
图)
表者,奏章也。
历史上最有名的“表”要算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和颜真卿的《祭侄
文稿》,人们往往将三者并列,称为“史上三表”。
《出师表》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的奏章。
历来以战名世者众,以表传后者稀,独《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名于文苑。
《出师表》分《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前者开导昏庸,后者审时度势。
《出师表》跌宕起伏,头角峥嵘,条理缜密,纵横开阔;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满篇不亢不卑,耿耿忠心尽袒。
正如表末所言:“今
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个“忠
”字跃然纸上!
皇上得知李密颇有才情,令他出仕,鉴于当时复杂情势,李密奏章推辞,《陈情表》由此而作。
通篇围绕一个“孝”字做文章,述说自幼丧父失母,祖母含辛茹苦将
他抚养,今祖母尚在,不能远游,恳诉必须尽孝祖母,不能出仕之情。
《陈情表》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以
情感真挚、叙述委婉、抒情深沉、陈事感人为能事。
词意恳切,句句肺腑,一个“孝”字,跃然纸上。
兼之行文练达,因而历久弥坚,光彩不减。
《祭侄文稿》又
称《祭侄季明文稿》和《祭十二郎表》,是颜真卿为纪念在安史之乱中丧生的侄子季明而作。
季明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
《祭侄文稿》,满篇悲天悯人,慈心爱意,国难家仇,悲愤激越;不计字之工拙,但抒慈爱之情,纵横豪放,一泻千里,墨色时枯时浓,笔法遒劲圆转,笔锋内含,力透纸背,充分表露作者激越悲愤之情,一个“慈”字,跃然纸上。
虽为草稿,多处涂改,但瑕不掩瑜,丝毫无损其惊人的艺术魅力!
三“表”之艺术感染力,历来无出其右者,现在更成为判断人心是非、道德高下的晴雨表、分水岭、试金石,就象老人家所言:
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动情者,是为不忠;
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动情者,是为不孝;
读颜真卿《祭侄文稿》而不动情者,是为不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