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自燃倾向性煤的指标气体产生规律实验研究
煤自然发火规律及指标气体优选研究

煤自然发火规律及指标气体优选研究煤自然发火规律及指标气体优选研究煤自然发火除了受环境温度、煤水分及其它因素影响外,更主要是受氧气、一氧化碳、氮气及水蒸气浓度影响,因此研究不同类型、温度及煤水分的煤自然发火规律与其指标气体优选,对煤炭储量的资源的利用及煤的聚烃分子的结构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研究不同煤样品自然发火规律及指标气体优选,我们建立了一款燃烧的煤样品检测装置,该装置具有温室实验室,火焰检测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氢、碳、氧仪器及水分分析仪,可用来保证实验数据准确可靠。
首先,将不同煤样进行温度和水分预处理,并将其放入到燃烧室中。
在实验前先做煤的发火时间测量,当发热室内火焰温度达到400摄氏度时,即可视为自然发火。
随后使用气体传感器及氢、碳、氧仪器等设备检测燃烧室中的CO、CO2、N2浓度等指标气体,同时使用水分仪测量燃烧前后各样品的紧度水分。
经过上述分析后,形成一系列数据,可以用来得出不同煤样必然发火的规律,以及不同温度、煤水分下煤样优选指标气体的比较和研究结果。
若可以研究出不同煤样、不同温度、不同煤水分下的煤自然发火规律及指标气体优选的规律性,有助于提高煤的质量,防止煤自燃等。
除此以外,该研究还可以为煤炭储量的资源的利用和煤的聚烃分子的结构特征的研究奠定基础,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
基于上述有关煤自然发火规律及指标气体优选研究设想,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并按照实验安排,以更为详细的案例记述本实验过程,以针对性地研究出煤自然发火规律及指标气体优选规律,为全面研究煤自然发火提供可行性策略。
本文实验研究釉里,将试料进行温度预处理,把不同煤范围温度下(1100,1200,1300,1400,1500)的试料放入到燃烧室中,并采用试灼法检测煤的发火时间;同时使用气体传感器及氢、碳、氧仪器等设备检测燃烧室中的CO、CO2、N2浓度等指标气体,同时使用水分仪测量燃烧前后各样品的紧度水分,以便观察多个维度的影响,深入分析不同温度下煤的燃烧行为变化规律,优选出自然发火的指标气体及相关的温度等数据。
《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范文

《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煤炭自燃是一种常见的煤炭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问题,它不仅对煤炭资源造成浪费,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安全问题。
因此,对煤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作为一种新兴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技术,已经在煤炭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进行研究,以期为煤炭自燃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DSC是一种基于热力学原理的测量技术,通过测量样品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流变化,从而得出样品的热力学参数。
在煤自燃倾向性鉴定中,DSC通过测量煤样在升温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煤样,制备成DSC实验所需的样品;其次,在DSC设备中进行实验,设置适当的温度范围和升温速率;最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煤样的自燃倾向性等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通过DSC实验,我们得到了各煤样的热量变化曲线及相关的热力学参数。
这些数据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基础。
2. 结果分析根据DSC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各煤样的自燃倾向性等级。
通过对比不同煤样的自燃倾向性等级,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地区的煤样在自燃倾向性上存在差异;同一地区的煤样,其自燃倾向性也可能因开采、储存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DSC实验数据,分析煤的自燃机理,为预防和控制煤炭自燃提供理论依据。
四、讨论与展望1. 讨论DSC技术在煤自燃倾向性鉴定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有效地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
然而,DSC实验过程中,样品的制备、实验条件的设置等因素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煤的自燃机理,为预防和控制煤炭自燃提供更有效的措施。
2. 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于煤炭自燃的预防和控制。
煤炭自燃指标性气体确定的实验研究

煤 炭 自燃 指 标 性 气 体 确 定 的 实 验 研 究 术
彭 伟 何启林 葛新玉 , ,
(. 1安徽理 : L 大学 煤矿安全 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晕点实验窄 , 淮南
( . 南矿 业 集 张 集 煤 矿 , 南 2淮 淮 2 20 ) 3 0 1
2 20 ) 3 0 1
p oe s r c s .Th oe p o e sc n b v d d i o5 sa e : itr v p r to t g e wh l r c s a edii e n t t g s mo su ee a o ain sa e,o y e b o p in sa e,t e - x g n a s r t tg o h r
A s at C a miefei acm o ciet a dsotno scm ut ni tem jrcueo r.T em — b t c : ol n r s o m nac n , n pna eu o b so S h ao a s f e hr o r i d i f i gai e y T ad Df rni cn igC l i t ( S tcn l i eeue o s d h o l x a o r m t ( G) n ie t lSa nn ao me y D C)eh o g sw r sd t t y teca oi t n v r fe a r r oe u di
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和标志性气体测定实验指导书

各位同学:由于今年上半年矿井火灾防治的两个实验报告没有交,现在学校参加教育部评估,所有同学都必须补上实验报告,在2013-9-18(星期三)中午之前交上来!事关教育部评估,请大家认真仔细撰写实验报告,出现问题个人负责!实验日期:第三周星期一为2013年3月11日,其它时间大家往后推,查日期!课程名称实验名称实验类别实验类型实验要求学生层次任课教师准备教师指导教师班级实验人数每组人数实验学时数实验时间地点周次星期节次矿井火灾防治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 3 3 1 3 姚建王轶波姚建、王轶波安全B101-242 8 2 3 一1-2 安科楼218矿井火灾防治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 3 3 1 3 姚建陈绍杰姚建、陈绍杰安全B102-342 8 2 3 四1-2 安科楼218矿井火灾防治煤层自燃的标志性气体检测 3 3 1 3 姚建王轶波姚建、王轶波安全B101-242 8 2 5 一1-2 安科楼218矿井火灾防治煤层自燃的标志性气体检测 3 3 1 3 姚建陈绍杰姚建、陈绍杰安全B102-342 8 2 5 四1-2 安科楼218 矿井火灾防治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 3 3 1 3 姚建王轶波姚建、王轶波安全B104 29 8 2 3 一3-4 安科楼218矿井火灾防治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 3 3 1 3 姚建陈绍杰姚建、陈绍杰安全B105 27 8 2 3 二1-2 安科楼218 矿井火灾防治煤层自燃的标志性气体检测 3 3 1 3 姚建王轶波姚建、王轶波安全B104 29 8 2 5 一3-4 安科楼218 矿井火灾防治煤层自燃的标志性气体检测 3 3 1 3 姚建陈绍杰姚建、陈绍杰安全B105 27 8 2 5 二1-2 安科楼218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一、实验目的1.1了解ZRJ—1型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1.2掌握利用ZRJ—1型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测定煤在常温常压下对流态氧的吸附特性的步骤和方法。
《2024年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范文

《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煤炭自燃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之一,对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矿井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准确鉴定煤的自燃倾向性对预防和控制煤矿火灾具有重要意义。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作为一种热分析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特点,在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DSC实验研究,深入探讨煤的自燃倾向性,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煤样采自不同矿区、不同煤种的煤炭,经过破碎、筛分、干燥等处理后,得到符合实验要求的煤样。
2.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DSC技术进行煤自燃倾向性鉴定。
DSC实验原理是通过测量样品在程序控制温度下的热流差异,研究物质的热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将煤样置于DSC仪器中,以一定速率升温,记录煤样的吸热或放热过程,从而分析煤样的自燃倾向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DSC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煤样的热流差异曲线,以及相应的热力学参数,如反应热、反应焓等。
这些参数反映了煤样的自燃倾向性。
2. 结果分析(1)不同煤种的自燃倾向性差异显著。
在DSC实验中,不同煤样的热流差异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说明不同煤种的自燃倾向性不同。
这可能与煤的成分、结构、含氧量等因素有关。
(2)DSC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煤的自燃倾向性。
通过DSC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煤样的反应热、反应焓等热力学参数,这些参数可以反映煤样的自燃倾向性。
与传统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相比,DSC技术具有更快的检测速度、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3)煤的自燃倾向性与煤矿安全密切相关。
通过对煤样的DSC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煤的自燃倾向性,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煤矿火灾。
这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本文通过DSC实验研究,深入探讨了煤的自燃倾向性。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煤种的自燃倾向性存在显著差异,DSC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煤的自燃倾向性。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及改进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及改进【摘要】煤自燃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本实验旨在通过色谱法研究煤自燃倾向性并提出改进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煤的自燃倾向性有显著差异,其中氧气含量是影响因素之一。
数据分析显示,煤自燃倾向性的评价指标在色谱图谱中具有明显特征。
针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包括优化色谱分析方法和加强煤炭质量监测。
通过改进实验条件和方法,证实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综合实验结果,总结了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的实验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煤炭生产安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数据分析、改进方法、效果验证、实验结果、总结、展望1. 引言1.1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及改进煤是一种常见的化石能源,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存在自燃倾向性。
为了准确评估煤的自燃倾向性,科学家们开发了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
该方法通过分析煤样品中的挥发分子,确定其自燃倾向性,并为煤矿安全运营提供了重要依据。
现有的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分析结果不够准确、误差较大等。
本研究旨在对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进行实验研究,并提出改进方法,以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将采集不同类型和质量的煤样品,进行色谱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然后,结合实验结果,我们将提出改进方法,包括优化色谱分析条件、改进数据处理算法等。
接着,我们将进行效果验证实验,验证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我们将总结实验结果,展望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2. 正文2.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我们通过对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的实验研究,来探究其原理与应用。
我们准备了不同种类和不同质量的煤样本,并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处理和测试。
我们将煤样本置于色谱仪中,通过对样本中气体的检测和分析,来研究煤自燃的倾向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煤在自燃倾向性上存在差异,有些煤样本更容易发生自燃,而有些则相对稳定。
煤炭自燃标志性气体实验

试验·研究
同时模拟 4 种煤样的自然发火全过程,其优势在于 提高实验效率、有助于实验样品的对比研究,并大大 加强了同等条件下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另外 该实验台的保温传热介质系统和国内其他的实验台 有所不同( 其它自然发火实验台所采用的保温传热 介质是水,而该实验台所采用的是导热油进行煤温 的跟踪) 进而为煤样的蓄热创造良好环境。
煤矿火灾给矿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 伤亡,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国有 重点煤矿中有一半以上的矿井煤自燃现象很严重, 这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大灾害[1 - 2]。煤自 燃问题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3],特别是判断 采空区是否自燃的问题一直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 决,其中最重要的是判断发火的标志性气体还未解 决,多数情况下都把 CO 作为判断煤炭自燃的标志 性气体。通过实践表明把 CO 作为标志性气体尚存 在不足,主要问题在于煤层气体中就含有 CO,检测 到 CO 并不能确定采空区发生了自燃,因此对采空 区自燃的标志性气体做了进一步研究。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资助项目( 10276901D)
件,但经过放顶冒落之后具备了发火条件,就可能出 现采空区火灾; ③虽然煤炭提前进入发火过程的潜 伏期,但由于它所需的发火时间长,以致于使丢失煤 炭进入到采空区窒息带后仍处于潜伏期或自热期而 不能自燃。
《2024年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范文

《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煤自燃倾向性是指煤炭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自然发火的能力。
在煤矿生产和存储过程中,煤的自燃常常会导致重大的火灾和安全事故。
因此,对煤的自燃倾向性进行准确鉴定和预测,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煤自燃倾向性的鉴定研究。
本文将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进行研究,以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二、DSC技术及其在煤自燃倾向性鉴定中的应用DSC技术是一种测量物质在程序控温下,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时所伴随的热量变化的技术。
在煤自燃倾向性鉴定中,DSC技术可以测定煤的氧化放热速率和热流曲线,从而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测试速度快、结果准确等优点。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材料: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煤炭样品。
2. 实验仪器:DSC量热仪。
3. 实验步骤:(1)将煤炭样品进行破碎、筛分,得到粒度适中的煤样。
(2)将煤样放入DSC量热仪中,设置程序控温,进行DSC 测试。
(3)记录并分析DSC测试结果,包括氧化放热速率、热流曲线等。
(4)根据DSC测试结果,结合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微观结构分析等手段,综合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DSC测试结果:通过DSC量热仪测试,得到了不同种类煤炭的氧化放热速率和热流曲线。
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煤炭的氧化放热速率和热流曲线存在明显差异。
2. 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根据DSC测试结果,结合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微观结构分析等手段,综合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
结果表明,某些煤炭样品具有较高的自燃倾向性,需要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3. 结果分析:DSC技术可以有效地鉴定煤的自燃倾向性。
通过分析DSC测试结果,可以了解煤炭的氧化过程、放热特性等,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结合其他分析手段,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煤炭的性质,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自燃倾向性煤的指标气体产生规律实验研究沈云鸽;王德明;朱云飞【摘要】In order to study the variation laws of index gases for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with different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endency,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and forecast on the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early stage, the variation of oxidation time with temperature for four kinds of coal with different metamorphic degree including the Inner Mongolia lignite,Shendong long flame coal,Henan gas coal and Zaozhuang coking coal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tempera-ture programmed experimental system,as well as the variation laws of concentration of index gases in the process of coal oxi-d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 and ethylene should be taken as the preferred index gases in the early forecast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for lignite with the highest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endency. The judgment indexes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for the long flame coal which is easy to occur spontaneous combustion should take ethylene and the olefin/paraffin ratio as the primary,supplemented by CO. Ethylene and the olefin/paraffin ratio should be taken as the forecast in-dexes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for the gas coal with the lower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endency. CO was the best fore-cast index gas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for the coking coal with the lowest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endency.%为研究不同自燃倾向性煤的自燃指标气体变化规律,提高对煤早期自燃预测预报的准确度,采用程序升温实验系统,得到内蒙古褐煤、神东长焰煤、河南气煤及枣庄焦煤4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氧化时间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及指标气体浓度在煤氧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燃倾向性最高的褐煤应以CO和乙烯作为煤自燃早期预报的首选指标气体;易自燃的长焰煤应采用乙烯和烯烷比为主、以CO为辅的煤自燃判定指标;自燃倾向性较低的气煤应以乙烯和烯烷比作为煤自燃预报指标;CO 是自燃倾向性最低的焦煤的最佳自燃预报指标气体.【期刊名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年(卷),期】2018(014)004【总页数】6页(P69-74)【关键词】煤自燃;自燃倾向性;指标气体;预测预报【作者】沈云鸽;王德明;朱云飞【作者单位】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9360 引言煤自燃是矿井火灾的主体,是煤炭开采,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灾害之一[1],可烧毁大量煤炭资源,更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2]。
指标气体分析法作为预测煤早期自燃的重要方法,一直以来被众多学者加以研究。
刘璐和梅国栋[3]以朝阳煤矿为例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煤自然发火气体预报指标;何萍等[4]结合煤岩学分析了煤氧化过程中的气体特征和煤自燃指标气体选择;其中,较为认可的指标气体主要是CO,C2H4,C2H6,C2H2等及其辅助指标[5]。
众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各煤种的阶段性气体指标特征和指标气体选择,却忽略了不同煤种的自燃倾向性与煤氧化过程中生成气体的关系。
为此本文基于煤自燃综合测试实验,选取4种变质程度不同的煤样进行氧化模拟实验,得到了煤样的自燃倾向性结果和生成气体规律,并将两者加以结合来分析煤样自燃倾向性对指标气体的影响。
1 实验系统及过程1.1 实验系统实验采用中国矿业大学研制的煤自燃特性综合测试系统,在设定的升温速率下针对煤样氧化升温过程中的气体浓度、氧化时间和温度等相关参数进行测试。
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由煤样罐、气瓶、程序控温箱、气体预热管、气体自动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气体分析系统组成。
图1 煤自燃特性综合测试系统Figure 1 Coal spontaneous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comprehensive test system选取神东长焰煤、内蒙古褐煤、河南气煤以及枣庄焦煤共4种煤样进行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4种变质程度不同的煤样之间各种参数有较大的差异。
褐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含量在这4种煤样中都是最高的,焦煤的C元素和H元素比其他煤样的C,H元素含量高,以及褐煤的O元素在4种煤样中含量最高。
由此可得,4种煤样变质程度依次为焦煤>气煤>长焰煤>褐煤。
煤中含有的水分、灰分、挥发分以及各种矿物元素会影响煤样氧化过程中的产热产气特性,因此选取这4种煤样是合理的。
表1 煤样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Table 1 Coal samples of industrial analysisandelemental analysis煤样Mad/%Ad/%Vdaf/%C/%H/%O/%S/%褐煤28.112.246.3567.343.8525.171.56长焰煤9.547.2629.1477.334.2618.150.91气煤3.556.8435.4578.924.8914.910.95焦煤0.466.5524.1682.155.3511.371.551.2 实验过程1) 为了避免煤样粒径过大或过小对耗氧量的影响[6],实验时筛选出0.18~0.38 mm的煤粒;2) 将筛选出的煤样放在真空干燥箱内设定40℃干燥48 h,保证煤样在后续氧化升温时不受水分影响;3) 取出一定量的煤样放入煤样罐中,为防止煤粒被气流带入管路造成堵塞在煤样上方盖一层石棉;4)连接好气路和热电偶,同时通入氮气以检查气路的严密性;5) 调节氮气流量,等煤温升到40℃后将氮气换为干空气,调整好空气流量,运行1 h以排除煤样中吸附和管路中残余的氮气,然后设置温升速率对煤样进行测试;6)设置控温箱温度控制方式为0℃跟踪控制,启动温度控制系统采集煤样温度;7)温度达到指定温度时恒温5 min,测试煤样温度并采集气样进行分析;8) 当煤样温度达到200℃时停止实验。
2 煤样的自燃倾向性分析图2是4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绝热氧化时间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煤的绝热氧化时间能反应出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氧化能力,越容易自燃的煤其氧化升温速率越快。
由图2可知,4种煤样在程序升温至200℃的过程中,褐煤用时最短,焦煤用时最长,因此可认为从褐煤、长焰煤、气煤到焦煤,煤样的绝热氧化能力是逐渐下降的。
为了验证煤的自燃倾向性和变质程度的关系,将实验时记录的70℃的出口氧气浓度CO2和交叉点温度Tcpt根据煤自燃倾向性的综合判定指数计算式(见式(1)~(3))[7],并依据表2煤的自燃倾向性判定指标来判定煤的自燃倾向性。
得到的实验结果见表3。
图2 氧化时间与温度变化关系Fig.2 Oxida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changes(1)(2)I=φ(φCO2ICO2+φTcptITcpt)-300(3)式中:ICO2为煤样温度70℃时煤样罐出气口氧气浓度指数;CO2为煤样温度达到70℃时煤样罐出气口氧气浓度;ITcpt 为煤在程序升温条件下交叉点温度指数;Tcpt为煤在程序升温条件下的交叉点温度。
表2 煤自燃倾向性分类指标Table 2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propensityclassification index自燃倾向性分类容易自燃自燃不易自燃判定指数I<600600~1200>1200表3 煤的出气口氧气浓度CO2和判定指数I及自燃倾向性分类Table 3 Coal outlet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determinationindex I and spontaneous combustion propensity classification煤样CO2自燃倾向性判定指数I自燃倾向性分类褐煤17.141容易自燃长焰煤17.63332容易自燃气煤20.27810自燃焦煤20.42942自燃表3是4种煤样的自燃倾向性判定结果。
随着煤样变质程度的加深,70℃的煤样罐出气口氧浓度逐渐增加,煤的自燃倾向性判定指数也在逐渐变大。
这是因为煤的自燃倾向性与煤的氧化能力和煤样氧化过程释放的热量强度相关,低变质程度的煤样表面有很多易氧化的活性结构,这些活性结构与氧气接触后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热量,随着温度的上升,参加氧化的活性结构和官能团越来越多,氧化强度增大以及产热强度增大;而且低变质程度的煤样挥发分和O元素等含量都较高,这些都会加快煤的氧化进程,导致煤样反应时的耗氧量增加,煤样表现出较低的自燃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