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庄煤自燃指标气体产生规律及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煤层自然发火机理及其规律与防治应用

煤层自然发火机理及其规律与防治应用

煤层自然发火机理及其规律与防治应用煤层自然发火是煤矿工作面主要的安全隐患之一,煤层自然发火发生后,不仅会造成矿井安全事故,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及其规律与防治应用是煤矿安全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规律及其防治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煤层自然发火是指煤层内在没有受到外部热源干扰的情况下,由于特定条件的存在而自行燃烧的现象。

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煤的热氧化煤的热氧化是煤层自然发火的主要机理之一。

煤在受热的情况下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热量。

如果煤层内的氧气供应充足,就会导致煤层内部温度升高,最终引发煤层自然发火。

2. 煤的自燃煤的自燃是指在煤层内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煤自身就能够开始燃烧的现象。

当煤层内部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煤的自燃就会发生,然后引发煤层自然发火。

3. 煤的火源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中还包括了外来的火源。

在矿井内部,可能会有一些不明火源,比如机械设备的摩擦热、电气设备的发热等,这些都可能成为煤层自然发火的火源。

以上就是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些机理的了解,就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理煤层自然发火。

煤层自然发火的规律主要包括了发火的条件和发火的规律两个方面。

1. 发火的条件煤层自然发火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氧气、煤、热量和火源。

只有当这些条件同时存在时,才会引发煤层自然发火。

煤层自然发火的规律主要包括了发火的时间、发火的地点和发火的程度。

一般来说,煤层自然发火的时间是比较难以确定的,有的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有的可能在几个月之内就发生。

而煤层自然发火的地点一般是在煤层的深部,因为那里的氧气供应比较充足。

煤层自然发火的程度也是比较难以确定的,有的可能只是轻微的燃烧,有的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火灾。

针对煤层自然发火的机理和规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治理煤层自然发火。

1. 加强巡检通过加强对矿井的巡检,发现矿井内部的异常情况,比如异常的温度、气味等,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减少煤层自然发火的发生。

矿井中的煤自燃特点和一般规律

矿井中的煤自燃特点和一般规律

矿井中的煤自燃特点和一般规律煤矿里的煤自燃问题,听着就让人头大。

别小看这事儿,矿井中的煤自燃可真的是一颗定时炸弹!你要是站在矿井的角度看,煤自燃就像是个隐形的“敌人”,说不定哪天它就会突然“爆发”出来,把大家吓个半死。

你说煤本来是黑乎乎的东西,怎么突然就能着起来呢?其实啊,这背后有个特别复杂的过程,咱们得从头说起。

煤的自燃,和它的成分、存储的方式、空气的湿度、温度都关系大。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矿井里那个闷热潮湿的环境,正是煤自燃的“温床”。

煤块在矿井里长时间堆积,跟空气接触不多,里面的温度慢慢就积攒起来了。

突然有一天,它遇到一个合适的温度,可能就像打火机按了一下,点着了。

哎,你以为是偶然,实际上每个细节都能引发它的自燃。

这样一来,这煤块就开始闷烧起来,不见火光,也不冒烟,但温度可不低。

你可能觉得,煤自燃的事情听起来挺抽象的,对吧?但实际上,煤自燃发生的时候,不仅是煤自个儿“发火”,连带着矿井内的空气质量、环境条件都能受到影响。

更要命的是,煤自燃一旦发生,它会渐渐加剧,温度越来越高,甚至一不小心,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火灾。

想想看,矿井一旦起火,通风不畅,气体积聚,浓烟滚滚,根本不是个小事。

火不易扑灭,损失也大,毕竟煤矿里面可不是一个人两人的事,成千上万的矿工可都在里面工作,万一出现个意外,后果简直不可想象。

再说了,煤的自燃并非是简单的“点着了”那么简单。

煤本身带有一定的“气质”,它的吸湿性和含水量,以及周围的氧气含量,都能直接影响它自燃的几率。

你知道吗?煤的种类繁多,像褐煤、烟煤、无烟煤这些,它们的自燃特性也不一样。

有些煤矿坑底是湿气重的地方,煤矿里的温度一般都比较高,一旦这些煤含水量高,慢慢地它们就能在“适当的条件”下滋生热量,最终燃烧。

这个过程看似是煤的“慢性自杀”,但它一旦引发了火灾,所有的慢热都成了燃烧速度超快的火场,谁也不敢轻视。

我记得有一回,矿区里就发生过一次煤自燃的事件。

那天,矿工们照常下井工作,结果突然矿井的监控设备发出了警报,煤块的温度逐渐升高,局部区域的氧气浓度开始发生变化。

影响煤炭自然发火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煤炭自燃?

影响煤炭自然发火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煤炭自燃?

影响煤炭自然发火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煤炭自燃?煤及其采矿废弃物煤矸石被氧化会产生大量热量,一旦热量聚集使温度升高到煤的燃烧点时,便引起煤的自燃。

煤炭自燃不仅破坏了资源,而且污染了生态环境,其燃烧产生的大量CO、CO2、H2S、SO2、NO、NO2等有害气体以及硫磺、芒硝和煤焦油等化学物质会扩散到空气、土壤和地下水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

影响煤炭自然发火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煤的炭化程度(变质程度)一般情况下,煤的炭化程度(变质程度)越高,其自燃倾向性越小。

2、煤的岩石学成分煤的岩石学成分有丝煤、暗煤、亮煤和镜煤。

其氧化能力为镜煤>亮煤>暗煤>丝煤的顺序递减。

但丝煤在常温下吸氧能力特别强,可以起到引火物的作用,所以含丝煤越多,自燃倾向越大。

相反,而含暗煤越多的煤,一般是不易自燃的。

3、煤的水分煤中水分少时,有利于煤的自燃,水分足够大时,则会抑制煤的自燃。

4、煤的含硫量据某些矿区统计,含硫3%以上的煤层均为自燃发火煤层。

5、煤炭的孔隙率和脆性煤炭孔隙率越大,越易于自燃。

变质程度相同的煤,脆性越大,越易自燃。

6、煤层厚度和倾角煤层厚度或倾角越大,自燃危险性越大(因开采厚煤层或急倾斜煤层时,煤炭回收率低,采区煤柱易遭破坏,采空区不易封闭严密和漏风较大所致。

)7、煤层埋藏深度一方面煤层埋藏深度增加(地压和煤体的原始温度增加),煤的自燃危险性增加。

另一方面,开采深度较浅,容易形成与地表沟通的裂隙,造成采空区内有较大的漏风,也容易在采空区中形成浮煤自燃。

8、地质构造煤层中有地质构造破坏的地方(比如褶曲,断层,破碎带和岩浆侵入区等),煤炭易自燃(因该区煤质松软,有大量裂隙,与氧接触的面积增大)。

9、围岩性质顶板岩层坚硬且裂隙发达,冒落后块度较大,因而采空区漏风大,供氧条件好。

若底板也较坚硬,护巷煤柱所受地压大,易破碎,则有利于自燃。

10、煤的瓦斯含量煤孔隙内存在的瓦斯,能够占据煤的孔隙空间和内表面,降低了煤的吸氧量,煤的自燃难易发生。

煤炭低温氧化自燃过程指标气体影响因素关联分析

煤炭低温氧化自燃过程指标气体影响因素关联分析

收 稿 日期 :0 1 2—2 2 1 —1 1
基金项 目: 煤炭资源 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 目(kcs 80 ) 江苏省创新学 者攀登项 目资助项 目( k0 9 0 ) sl mO x6 ; r b 20 0 4
通 信 作者 : 德 明 (9 6一) 男 , 州遵 艾人 , 授 、 士 生 导师 , 究 打 向 : 井 通 风与 安 全 . 王 15 , 贵 教 博 研 矿 E—m i w mcm @ 13 cn al d u t 6 ol : 3 2
色斜率关联度模型及计算步骤如下 :
设原数 列为 X = = ( ) ( ) … , (,, 1 ,i2 , t / )
C CH O, 和 CH 等碳 氢 化 合 物 , 分解 的 气 体 成分 且 及其浓 度 与煤温 之问有 一定 的对应 关 系. 因此 , 直接 检 测煤 的热解 气体 产物 和空气 中成分 变化 即可判 断煤 的
自燃 发展程 度 , 以便进 行火灾 的早 期预 报. 在煤矿 中 而
过 程 中 , 仅 能 释 放 一定 的 热 量 , 且 还 热 解 释 放 出 不 而
空区煤 自燃 的影 响 因素 , 系统 角 度 出发将 影 响 因素 从 与C O浓 度结 合 一起 进行 关 联 度 分 析 , 出影 响 采 空 得
区煤 自燃 的关 键 影 响 因 素是 采 空 区 的漏 风量 和 遗 煤 量 ; 曙光等 利用 B型关 联 分析 方 法对 褐 煤 、 煤 、 蒋 气 气肥 煤及肥 煤 4种煤 样 的 指标 气 体 进 行 了优 选 , 过 通
1 灰色关联度分析数 学模型
灰 色关 联度 分析 是 多 因素 统 计分 析 , 常依 据 因 通 素 的样 本数 据作 出各 因素 数列 曲线 图 , 析 曲线 图 的 分

煤炭自燃机理及防治措施

煤炭自燃机理及防治措施

煤炭自燃机理及防治措施煤炭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化石能源,然而,煤炭在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生自燃现象,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介绍煤炭自燃的机理,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煤炭自燃机理煤炭分为有机质和无机质两部分,其中有机质主要是碳元素和其他元素,如水素、氧气、氮等,这些元素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反应,产生热量,同时还会放出气体,因此会导致自燃。

而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煤炭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还会吸收环境中的水分,容易发生自燃。

此外,煤炭的自燃还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温度一般来说,煤炭自燃的温度范围在60℃~90℃之间。

当煤堆堆积过高时,会形成小隙缝,空气可以在其中流动,并感受到局部的温度升高,加上环境的高温作用,便会导致自燃。

湿度煤炭的吸湿性很强,当湿度达到35%以上时便会极易发生自燃。

当发生自燃时,煤炭的温度会急剧升高,煤内部的水分也会迅速蒸发,进一步加剧自燃程度。

空气流动性煤堆堆积时容易形成小隙缝,这会让空气在其中形成局部的流动,同时,氧气也会流入其中,加速煤炭的自燃。

可燃性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煤炭还可能会受到接触火源的影响,从而加速自燃,造成事故。

煤炭自燃的防治措施煤炭自燃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事故,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为了生产安全,预防煤炭自燃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加强煤堆管理在煤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如测温、测湿、通风、密闭、切断氧气供应等,及时发现和处理自燃隐患。

此外,对于不同热值的煤炭,应该根据其自燃特性所采用的管理措施进行区分。

增加生产过程的安全措施煤炭自燃与煤炭的物理性质和环境有关,生产过程中也要注意防范自燃风险。

应加强煤炭的质量控制,减少窝洞掘进和人工堆垛等工艺的使用,减少人员的操作和煤尘污染等,从而降低煤炭自燃的风险。

消防设施的安装和维护煤炭自燃后,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火势逐渐扩大,严重影响生产和人员安全。

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消防设施和应急预案,从源头预防和控制煤炭自燃事故。

煤自燃倾向性及测定中的影响因素

煤自燃倾向性及测定中的影响因素

煤自燃倾向性及测定中的影响因素发布时间:2021-09-07T14:56:22.790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9期作者:王军[导读] 根据煤的自燃条件和煤的自燃过程王军酒钢集团榆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兰州 730104摘要:根据煤的自燃条件和煤的自燃过程,用流动色谱法测定了煤的自燃倾向性,分析了影响煤的自燃倾向性的主要因素,即煤样的粒度,探讨了煤的自然倾向性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煤的自燃倾向性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保证运输和储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煤的自然倾向性是煤常温氧化能力的内在属性,是煤炭安全生产的重要指标。

因此,掌握煤炭的自然倾向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测定是动力煤储存的重要环节,对保证运输和储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煤自燃倾向性;测定;影响因素煤的氧化性是引起煤自燃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生产扩大到一个新的水平时,必须查明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防止煤层自燃。

为了防止煤层自燃,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来保证,因此自燃趋势预测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的组成与自燃倾向性的相关性分析煤自燃的氧化动力学综合判定指数是从煤氧动态发展的全局角度为出发点,以热自燃及自由基相关原理为依据,运用多参数综合评判为方法的测试方法。

煤自燃综合判定指数是整个自燃过程中煤氧化能力的综合评判结果,其数值越大,煤自燃倾向性越小,煤自燃氧化能力越弱,煤越不易自燃。

总体上,煤自燃倾向性综合判定指数与变质程度呈正相关,煤阶越低,I 值越小,自燃倾向性越大,煤越不稳定,易自燃。

通过煤的组成与自燃倾向性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煤组成数据与自燃趋势综合判断指数I的相关性一般较大,相关度一般高于0.7,具体分析如下:C/H与综合评判指数I的相关系数为0.9516,相关显著。

这意味着C/H不仅反映了煤的变质程度,而且变质程度与显著程度之间存在着0.01的正比例关系;C与I的关联度较高,但相关性较弱。

C主要存在于定向构造中,煤阶高的同时,稳定的定向构造增加,煤体呈稳定趋势;元素N与I有中度关联,是一个稳定的元素,存在于蛋白质中;元素H与O元素与I中度关联,具有高度的负相关关系。

煤自燃火灾指标气体预测预报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煤自燃火灾指标气体预测预报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煤自燃火灾指标气体猜测预报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煤在氧化升温过程中,会释放出CO、CO2、烷烃、烯烃以及炔烃等指性气体。

这些气体的产生率随煤温上升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能猜测和反映煤自然发火状态。

CO贯穿于整个煤自然发火过程中,一般在50℃以上就可测定出来,出现时浓度较高;烷烃〔乙烷、丙烷〕出现的时间几乎与CO同步,贯穿于全过程,但其浓度低于CO,而且在不同煤种中有不同的显现规律;烯烃较CO和烷烃出现得晚,乙烯在110℃左右能被测出,是煤自然发火进程加速氧化阶段的标志气体,在开始产生时,浓度略高于炔烃气体;炔烃出现的时间最晚,只有在较高温度段才出现,与前两者之间有一个显然的温度差和时间差,是煤自然发火步入激烈氧化阶段〔也即燃烧阶段〕的产物。

因此,在这一系列气体中,选择一些气体作为指标气体,以及准确检测,就能可靠判断自然发火的征兆和状态。

C2H6浓度C3H8浓度预报结果处理措施<50×10-6无无正常〔50~500〕×10-6无无采空自燃隐患查明原因,注胶防火〔500~1 000〕×10-6 无有有无有采空区已自燃采空区已自燃采空区已自燃马上注胶灭火马上注胶灭火停止生产,马上注胶灭火〔1 000~3 000〕×10-6 有有采空区有明火停止生产,马上注胶灭火 C2H6浓度C3H8浓度预报结果处理措施〔0~24〕×10-6〔24~100〕×10-6>100×10-6无无无无无无正常有自燃隐患有明火查明原因,尽快采用注胶防灭火马上停止生产,查明原因,迅速采用有效防灭火措施5 结论指标气体在煤自然发火状态的猜测预报和该类火灾的早期预防方面有积极的意义,早就被世界各主要采煤国家采纳。

但由于指标选择及现有的检测技术问题,往往不能正常发挥指标气体的作用。

结合现场使用状况系统地总结了“七·五〞及其以后我国关于指标气体研究的重要成果,对指标气体的选择有指导性意义。

煤自燃影响因素

煤自燃影响因素

煤自燃影响因素煤自燃是煤的氧化产热与向环境散热的矛盾发展的结果。

因此,只要与煤自燃过程产热和热量向环境散失相关的因素都能影响煤的自然发火过程。

可以将影响煤自燃的因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1、内在因素自燃是煤的一种自然属性,但发生自燃的能力(煤的自燃倾向性)却不相同。

这是因为不同的煤其氧化能力不一样,而影响其自身氧化能力的,即内在影响因素,主要有煤化程度、煤中的水分、煤岩成分、煤中的硫以及煤中瓦斯等。

实际上,这些影响因素也就是煤的自燃倾向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1)煤化程度煤化程度即煤的变质程度。

我们知道,古代高等植物先经生物化学作用变成了泥炭。

泥炭在位于其上的覆沉积物的压力作用下,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固结等一系列变化,微生物的作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缓慢的物理化学作用,这样,泥炭逐渐变成了密度较大、较为致密的岩石状的褐煤,泥炭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作用叫成岩作用。

随后,当褐煤层继续沉降到地壳较深处时,上覆岩层压力不断増大,地温不断增高,褐煤中的物理化学作用速度加快,煤的分子结构和组成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碳含量明显增加,氧含量迅速减少,腐殖酸也迅速减少并很快消失,褐煤逐渐转化成为烟煤。

随着煤层沉降深度的加大,压力和温度提高,煤的分子结构继续变化,煤的性质也不断地发生变化,最终变成无烟煤。

褐煤向烟煤和无烟煤的转化称为变质作用。

煤化作用包括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其中,促成煤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时间。

温度越高,变质作用的速度越快,因为变质作用的实质是煤分子的化学变化,温度高促进了化学反应速度的提高。

因此,在较低温度下长时间受热和较高温度下短时间受热,都可能得到同样煤化程度的煤。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成煤年代较早,而其煤化程度却不如成煤年代较晩的煤高。

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其自燃倾向性发生规律性变化,这正是由于随着煤化程度的变化煤的分子结构发生规律性变化所致。

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结构单元中芳香环数增加,对气态氧较活泼的侧链和含氧官能团减少甚至消失,煤的抗氧化作用的能力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程序升温速率、干空气流量、煤样粒度和煤样量等实验条件发生变化时,对煤自燃程序升温
实验中气体产生规律造成的影响。其中,初始温度是影响气体产生规律的关键因素,煤样质量和
程序升温速率次之。
关键词:煤自燃; 指标气体; 规律; 对比实验;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D75 + 2.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 - 496X( 2012) 03 - 0006 - 05
15#煤层的瘦煤,主要煤质指标见表 1。
表 1 温庄瘦煤的主要煤质指标
样品 温庄瘦煤
挥发分 Vdaf / %
15. 93
灰分 Aad / %
17. 62
水分 Mad / %
发热量
含硫量 St,d / %
Qnet,ad / MJ·kg - 1
0. 97 2. 49 26. 58
1. 2 实验方法 研究煤炭自燃指标气体的实验,采用中国矿业
Analysis on the Laws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dex Gase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in Wenzhuang Coal Mine
KOU Li - wen1,2 ,JIANG Shu - guang1,2 ,WANG Lan - yun1,2 ,ZOU Li - li1,2 ,WU Zheng - yan2 (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 and Mine Safety,Xuzhou 221008,China;
目前,关于煤自燃指标气体的研究已经较为成 熟,为了找出温庄煤样指标气体及指标气体释放过 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实验初始温度、程序温升 速率、干空气流量、煤样粒度及煤样量等因素设计了 对比实验,意在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其关键影响因素, 从而在煤自燃火灾防治工作中掌握防治重点。
1 实验部分
1. 1 实验样品 实验所用煤样采自山西潞安集团温庄煤业公司
2. School of Safety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 Abstract: Building the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dex gases programmed temperature experiment table,the paper studied the impact of coal gas produced laws in the temperature - programmed experiments when changed,such as the experimental initial temperature,temperature - programmed rate,dry air flow,coal sample size and the weight of coal sample etc.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was regard as the critical factor,the temperature - programmed rate and the weight of coal sample took the second place. Key words: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dex gases; laws; contrast experi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图 1 25 ~ 180 ℃ 气体产生量随温度变化趋势图
图 2 16 ~ 180 ℃ 气体产生量随温度变化趋势图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煤样在 25 ~ 180 ℃ 内低温 氧化过程中,有规律的释放出 CO、CO2 气体。整个 实验过程中均有 CO、CO2 气体产生,且其生成量随 煤温的升高基本上呈现出指数规律上升趋势。CO、 CO2 气体在 40 ~ 60 ℃ 范围内生成量逐渐增大,在 120 ℃ 时出现转折点,CO 气体浓度随温度升高而急 剧增大,说明该温度下煤样已经开始迅速氧化,以化 学 吸 附 及 化 学 反 应 为 主。 而 CH4 、C2 H4 、C2 H6 、 C3 H8 、C2 H2 5 种气体未呈现明显的规律性。随着煤 体温度逐渐升高,煤氧化速度加快,脂肪侧链氧化生 成 C2 H4 、C2 H6 、C3 H8 等气态烃。C2 H6 浓度随温度 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 100 ℃ 时达到最大值; C3 H8 出现时煤体温度已经上升到 100 ℃ ,120 ℃ 后消失, 此温度范围属于过氧化物分解阶段,说明 120 ℃ 之 前,主要是饱和脂肪烃类结构发生氧化和分解反应。 C2 H4 出现时温度为 110 ℃ ,直至 180 ℃ ,释放量逐 渐增加,说明在 110 ~ 180 ℃ 温度段煤中含有 C = C、 C≡C 键的不饱和脂肪烃类开始裂解,直至 180 ℃ 时 出现少量 C2 H2 。根据煤炭自然发火原理,煤温 60 ~
大学研发的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系统,该系统包括程 序升温箱、供氧系统及气样采集分析系统等。煤样 通过破碎、混合,分别筛分为 0. 177 ~ 0. 42 mm、0. 07 ~ 0. 177 mm 的颗粒。程序升温实验中,当煤样温度 达到指定测试温度时,恒定温度 5 min 后取气样用 分析其气体成分及其浓度。实验主要检测气体为 CO、CO2 、CH4 、C2 H6 、C2 H4 、C3 H8 、C2 H2 。气 相 色 谱 分析中观察并记录各气体出峰情况。
试验·研究
( 2012 - 03)
·7·
2 指标气体产生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2. 1 实验初始温度对比实验 实验煤样量为 50 g,煤样粒度为 0. 177 ~ 0. 42
mm,通入干空气流量为 50 mL / min,实验温度分别
为 25 ~ 180 ℃ ( 常温实验) 和 16 ~ 180 ℃ ( 低温实 验) ,并在 40 ℃ 初次检测气体浓度。实验温升速率 为 0. 5 ℃ / min,煤样温度每上升 10 ℃ 进行 1 次气体 分析。常温与低温实验中的气体浓度变化趋势图分 别如图 1、图 2。
·6·
( 第 43 卷第 3 期)
试验·研究
温庄煤自燃指标气体产生规律及影响 因素分析
寇砾文1,2 ,蒋曙光1,2 ,王兰云1,2 ,邹力力1,2 ,吴征艳2
( 1.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008; 2. 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针对温庄煤矿,搭建了煤自燃指标气体程序升温实验台,经对比实验找出了当实验初始
大量文献资料研究表明[1 - 7],煤在低温氧化过 程中会产生多种化学气体。煤在氧化自燃过程中, 不仅放出一定的热量,而且还释放出 CO、C2 H4 和 C2 H6 等碳氢化合物,且分解的气体成分及其浓度与 煤温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通过直接 检测煤低温氧化的气体产物和空气中成分变化来判 断煤的自燃发展程度,以便进行火灾的早期预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