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名称含义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含义

节气含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4个节气的来历和含义

24个节气的来历和含义

24个节气的来历和含义
一、立春
•来历:古代将每年的二十四节气分为四个时段,分
别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春天的开始。

•含义:立春标志着春天来临,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一切都会蓬勃生长。

二、雨水
•来历: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春雨滋润
大地,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

•含义:雨水节气预示着春雨的临近,为农民的农耕
劳作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三、惊蛰
•来历: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意味着天气渐暖,昆虫开始醒来,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

•含义:惊蛰节气预示着春天已经到来,大地开始复苏,一切都在蓬勃发展。

四、春分
•来历: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代表着昼夜平均,昼长夜短,大地生机勃勃。

•含义:春分标志着昼夜平均的开始,万物开始生长,生机盎然。

五、清明
•来历: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意味着气温逐渐
升高,人们开始扫墓祭祖。

•含义:清明节气预示着春天已经来临,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更多内容请继续查看完整文档。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1、立春:是春季开始的节气,表示严冬已经过去,气温开始回升。

2、雨水: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冰消雪化,气温回升,湿度增大,雨水渐多。

3、惊蛰: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土里的冬眠动物将苏醒。

4、春分:这天南北半球昼夜相等,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

5、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渐暖,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均匀气温上升到10度以上,长江流域气温更高。

北方草木发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绿装。

6、谷雨:谷雨时气温、地温都已稳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于五谷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7、立夏:表示春去夏来,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

8、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9、芒种:指有芒的麦类和蚕豌豆等夏收作物,在这个节气里即将成熟,也到了采收留种时。

10、夏至:夏至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

此时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11、小暑:此时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12、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

13、立秋:立秋指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14、处暑:处暑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15、白露:白露时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16、秋分: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17、寒露: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多且气温更低了。

18、霜降: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19、立冬:立冬是冬季的开始。

20、小雪: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

21、大雪: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由来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由来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由来及含义,《天原发微》做了说明。

雨水:雨水者,雪散而为雨水、自上而下谓之雨,北风冻之谓之雪。

东风解之谓之水。

惊蛰:惊蛰者,蛰虫惊而走出。

谷雨:谷雨者,雨以生百谷。

清明:物生清净明洁。

小满:物长于此,小得盈满。

芒种:有芒之谷,可稼种。

小暑:就其极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暑。

大署:就其极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半为大暑。

处暑:暑将退伏潜处。

白露:阴气渐重,露汇白色、’
寒露:露气寒,将欲凝结。

霜降:霜降于地,阴气渐盛。

小雪:雪在十月初为小。

大雪:雪在十一月转大。

小寒:十二月初寒为小寒。

大丰,十二月半寒为大共。

立春:自即日起进入春季。

春分:二分者阴阳之半,春分为阳半之始,曰阳中。

立夏:自即日起进入夏季。

夏至:二至者至有之义,夏至为阳极阴生。

立秋:自即日起进入秋季。

秋分:二分者阴阳之半,秋分为阴半之始,日阴中。

立冬:自即日起进入冬季。

冬至:二至者至有之义。

冬至为阴极阳生。

相关连接加入时间:2001-9-29。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 24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 24节气

《春分 七绝》·苏醒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交节时间在阳历4月5日前 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 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 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清 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 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 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 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的好 时节。
《立春》·左河水 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雨水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 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 (阳历2月18-20日),太阳黄 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 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 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 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 般从阳历2月18日或19日开 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 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 气。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 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 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 30°;于每年阳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是"雨生百 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 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 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 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 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 茁壮成长。谷雨时节,在中 国南方地区,往往开始明显 多雨。
《大雪》·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小满》·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芒种
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 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 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 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 达75°,于每年阳历6月57日交节。芒种,是"有芒之 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 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 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 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 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农 历说:“芒种,此时可种有芒 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 种也”

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分享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

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

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传统节气系统,它以太阳视黄经划分一年四季,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共计二十四个节气。

这些节气与我国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代表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认识。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农事活动的指导,也是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及其含义以下是二十四节气及其含义的详细介绍:春季1.立春: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意味着寒冬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

2.雨水:雨水节气是指入春后大地开始融化,天气变暖,降雨增多。

3.惊蛰:惊蛰标志着春季蓬勃生长的开始,万物苏醒,昆虫开始振翅飞舞。

夏季4.清明:清明节气是表示春天已经进入尾声,万物开始复苏,清明时节祭祀先人的时刻。

5.谷雨:谷雨是指雨水充足,各种植物播种生长的关键时期。

秋季6.立夏:立夏表示夏季开始,意味着寒冷的天气已经过去,温暖的夏季即将到来。

7.小满:小满表示田地里的庄稼已经长满,开始进入丰收阶段。

8.芒种:芒种是指所有庄稼的收割季节,也是夏季的开始。

9.夏至:夏至是指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白天最长,意味着夏季正式到来。

冬季10.立秋:立秋标志着夏季即将过去,秋季正式开始。

11.处暑:处暑是指酷暑渐渐消退,开始进入凉爽的秋季。

12.白露:白露表示天气渐凉,大地开始出现露水。

冬季13.寒露:寒露表示初露寒意,意味着已经进入寒冷的季节。

14.霜降:霜降是指天气逐渐寒冷,开始出现霜冻。

15.立冬:立冬表示冬季正式开始。

16.小雪:小雪是指降雪的开始,温度逐渐下降。

17.大雪:大雪表示降雪量加大,寒冷的天气趋向高峰。

春季18.冬至:冬至是指一年中太阳高度最低,白天最短,表示冬季到来的最后阶段。

19.小寒:小寒标志着寒冷天气的开始。

20.大寒:大寒是指寒冷程度最大的时期。

夏季21.立春: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意味着寒冬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

22.雨水:雨水节气是指入春后大地开始融化,天气变暖,降雨增多。

23.惊蛰:惊蛰标志着春季蓬勃生长的开始,万物苏醒,昆虫开始振翅飞舞。

中医人必备知识: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中医人必备知识: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中医人必备知识: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中医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其中,24节气是中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以帮助中医人更深入地了解和运用这一重要的时间观念。

一、春季节气1. 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新一年的开始。

意味着寒潮减少,春意渐浓,大自然开始苏醒。

2. 雨水:雨水表示降雨增多,融化冰雪,偏向湿润。

中医认为这个时候要注意濡养肝脏,防止肝火旺盛。

3. 惊蛰:惊蛰意味着春雷开始惊醒冬眠的动物,大地回春。

在中医理论中,这个时候人体阳气逐渐上升,宜于调养阳气。

二、夏季节气1. 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变热。

中医认为这个时候要注意清热解毒,以及护肝防暑。

2. 小满:小满是表示作物开始结实的时候,也是夏季的中期。

中医认为这个时候要注意养阴润燥,避免火气过旺。

3. 大暑:大暑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气温高,阳气旺盛。

中医强调养心安神,防止热伤津液。

三、秋季节气1. 立秋:立秋是秋季的开始,气温开始缓和,一年的收获时节。

中医强调要养阴防燥,以及调理肺气。

2. 白露:白露意味着气温开始下降,露水出现。

中医提醒人们要养阴润燥,护肺养肾。

3. 寒露:寒露表示气温更低,露水更多。

中医强调要养阳保暖,调理脾胃。

四、冬季节气1. 立冬: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气温进一步下降。

中医要求人们要养阴养肾,护肺润燥。

2. 小雪:小雪意味着天气更冷,降雪出现。

中医强调要注意保暖,养阴滋润。

3. 大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寒潮频繁。

中医建议人们要保护阳气,养阴润燥。

总之,24节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医学极为重要的时间观念。

掌握24节气的含义和来历,对于中医人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精确判断和应用24节气,中医人可以更好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名称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划分的,它们代表着中
国传统农耕文化中一年四季的变化。

每个节气名称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和象征意义,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及其含义。

立春:表示春天开始,意味着寒冷的冬季即将结束,大地开始回春。

雨水:预示着雨水的增多,代表了降水量的逐渐增加,春雨滋润着
万物生长。

惊蛰:意味着春雷开始惊醒冬眠的昆虫,预示着大自然的万物将开
始苏醒。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天空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方,代表春天
正式来临。

清明:是传统节日,也是祭祀祖先的日子,同时也代表着大地恢复
生机,新生命开始成长。

谷雨:意味着播种时节,是春季农作物生长最关键的时期,也是谷
物丰收的希望。

立夏:表示盛夏即将到来,天气逐渐变热,万物生长繁茂。

小满:表示夏季即将来临,表示作物已经进入到最快的生长期,快
要成熟。

芒种:是夏季农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谷物开始抽穗的时候。

夏至:夏季的开始,太阳直射点达到一年的最北端,白天最长,夜
晚最短。

小暑:意味着天气开始炎热,表示夏天的高温时期开始。

大暑:代表了夏季最热的时期,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天气非常炎热。

立秋:表示夏季结束,天气逐渐凉爽,大地开始进入丰收的季节。

处暑:表示夏季结束,天气开始凉爽。

也是乘凉、避暑的好时机。

白露:代表已经过了秋分,夜晚的湿气会凝结成露水,预示着秋天
的来临。

秋分:昼夜平分,意味着秋天正式开始,气温逐渐下降。

寒露:表示严寒的天气即将来临,预示秋天进入到寒冷的季节。

霜降:意味着天气更加寒冷,开始出现霜冻,代表着冬季即将到来。

立冬:表示冬季正式开始,天气寒冷,大地开始进入休眠。

小雪:意味着天气进一步寒冷,开始下小雪,预示着即将迎来大雪
纷飞的季节。

大雪:寒冷的天气更加严寒,意味着开始下大雪,也代表了冬季的
高峰期。

冬至:冬季的开始,太阳直射点达到一年的最南端,白天最短,夜
晚最长。

小寒:表示寒冷进一步加重,意味着即将迎来更冷的天气。

大寒:寒冷的季节达到最高峰,代表着寒冷的冬季即将结束。

以上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其含义,它们既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指导依据。

通过了解这些节气的名称和含义,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四季的变化和自然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