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先生》写作背景简介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8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8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整理1.揭题:出示猫的图片,你喜欢图中的小动物吗?说说它的样子。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是——《猫》。

2.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老舍爷爷写的,老舍爷爷一生写下了许多好文章,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学习他的文章就是一种享受。

3.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尽职抓痒稿纸咕噜屏息凝视丰富多腔遭殃彼此任凭逐渐无忧无虑贪玩解闷花盆性格古怪粗细各异温柔可亲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天真可爱(1)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平舌音“蹭、遭”,翘舌音“职、折、蛇”。

其中有两个多音字“屏、折”,“屏”在这里读“bǐng”,还有一个读音是“píng”,组词“屏风”;“折”在这里读“shé”,还有一个读音是“zhé”,组词“折断”。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虑遭”。

“虑”半包围结构,注意“虍”的撇写长一些,下面的“心”写得小一些,藏在虎字头的下面。

“遭”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写“曹”,再写“辶”。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虑和顾虑。

枝折花落:枝断了,花也落了,“萧条”与“破败”的意思。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

也指变化很大。

生气勃勃:形容气势旺盛的样子。

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屏息凝视: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自由轻声读课文。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最新)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最新)

这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愿对你有参考作用。

一、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说明: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

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

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无怪乎,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说明:语文学习需要沉浸,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能力。

作者笔下的鲁迅先生对妻子敬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关怀,乐观幽默,宽容别人,严格要求自己,支持革命进程等,所有这些是需要在阅读中需要细心体会的。

二、理清思路体会情感1、提问: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描写鲁迅先生?2、思考,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三、思考,交流1、有以下生活场景:(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品评衣着;(4)、待人饮食;(5)、调侃玩笑;(6)、感染快乐;(7)、接待商人;(8)、回复来信等,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2、这篇怀人散文内容设计多个方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会形成某种断裂。

这表明:这是一篇情绪化的文章,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3、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使学生从吃、穿、住、行多侧面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平易近人。

朱自清、郁达夫、陆蠡、余光中四位作家的简介

朱自清、郁达夫、陆蠡、余光中四位作家的简介

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

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

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因祖父、父亲长期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幼年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912年进中学学习。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翌年,升入本科哲学系,于1920年修完课程提前毕业。

朱自清著述近三十种,二百万余言,大部分收入开明书店出版的《朱自清文集》(1953)。

另有《朱自清古典文学专集》,自1981年起陆续出版。

其他选本尚有《朱自清选集》(1951)《朱自清诗文选集》(1955)等。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 11月22日(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出生于江苏东海(今连云港市海州区),原名朱自华,江苏扬州人。

他是诗人,现代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

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今扬州中学),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其孙现亦定居于扬州,从事文化工作。

他也曾在浙江省台州中学任教,亲手种下紫藤花,后该花成为台州中学的校花。

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

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

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

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子”,“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的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

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出版他的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识字加油站中八个诗人的生平简介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识字加油站中八个诗人的生平简介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识字加油站中八个诗人的生平简介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

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等。

孟浩然:唐代着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代表作有《春晓》《宿建德江》等。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代表作有《登高》《春望》《三吏》《三别》等。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师说》《进学解》等。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望洞庭》等。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代表作有《岳阳楼记》等。

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着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鲜生史》观后感

《鲜生史》观后感

《鲜生史》观后感假期,我看了部美食纪录片《鲜生史》。

讲述了鲁迅、苏东坡、曹雪芹、白居易四位先生对美食的看法。

看了这部剧,让我胃口大开:里面的美食,个个色香味俱全;里面的人物,个个活泼灵动。

让我感受到什么叫“人间烟火气”。

生长在什么城市,吃到怎样的味道,获得怎样的知识,童年的经历总能影响人的一生,鲁迅亦是如此。

众所周知,鲁先生好甜味。

他看牙医75次,每次看完,总要买点儿甜食奖励自己。

此外,对家乡的醉虾、茴香豆、干菜也是念念不忘。

而对于鱼,鲁先生则爱的痴狂,鱼干、糟鱼、熏鱼、鱼圆……轮换着上鲁先生的餐桌。

苏东坡,著名大吃货。

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学上的创造,还有美食中的瑰宝。

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想着便让人口水流千尺。

颠沛流离的命运,始终无法阻止“自笑平生为口忙”的苏先生,即使身在贫苦中,生活也能开出花来,这种精神让我十分佩服。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别看写得那么凄苦,事实上曹大人的小日子过得还算舒坦。

堂堂公子哥,竟爱吃鸭舌?别笑,鸭舌亦是一种美味。

“红楼宴”里的美食,让人口水直流:外脆里嫩的晴雯包、鲜嫩爽口的糖蒸酥酪,令人久久不能自拔。

白居易,算是人生赢家,也被贬过。

冬笋的美味让他重整旗鼓,生鱼片的鲜美让他不能自拔。

过着悠闲的生活,吃着简单又可口的饭菜,也是一桩美事。

白先生一生历经沉浮,当朝堂不再是施展抱负的舞台,那就不必囿于升迁的执念。

改造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比一己得失更重千钧。

《鲜生史》把四位先生的人生经历展现的活灵活现,用最有趣的方式让我们懂得许多道理、增加许多见识。

这种传递人间烟火气的方法,温暖了整个冬天!。

语文主题学习(七下4)《单元整合报告——沐浴人性光辉》

语文主题学习(七下4)《单元整合报告——沐浴人性光辉》

环节6
活动二:叶老小事细细品——小处选材,典型事例 环节1.略读课文,找出记叙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哪些小事,并勾画作 者评价性的语句。 记叙小事的语句可以用【 】标记。 作者评价性语句用————标记。 环节2.精读课文,读文章3-8段,结合作者评价性语句,试着用这种句式表达。 我从______ (哪件小事)中的______(具体语句)读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 ____________的人。 总结提升:作者通过一些小的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 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人记事的方法值得我们 借鉴。
语文素 养主题 写作训 练主题 综合实 践主题
01
教材分析
内容 主题
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主题是:引导学生学习略读。 略读是与精读相对而言的。古人很重视略读,诸葛 亮读书“独观其大略”,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的前 言中,曾谈到略读的重要性:“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 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 单篇短篇,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 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如果说精读是指深入细致地研读,略读就是快速阅 读书籍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通过精读了解某一本 书籍或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 其他许多同类书籍文章。
《叶圣陶先生两三事》《驿路梨花》 《最苦与最乐》《爱莲说》《陋室铭》 《叶圣陶先生两三事》《驿路梨花》 《外祖父的白胡须》 丛书中“让世界更美好”专题的六篇文章+ 《从黑暗中抽出幸福的嫩芽》《灯》《松树 的风格》 《最苦与最乐》+《敬业与乐业》 《幸福是灵魂的事》 《陋室铭》《爱莲说》+《遇到今天的我, 你是幸运的》 《落花枝头》《沙土地》 《走近芦苇》+学生习作练笔

周振甫《诗词例话》

周振甫《诗词例话》

周振甫《诗词例话》关于唐诗宋词的古诗词鉴赏书推荐⼏本王⼒《诗词格律》袁枚《随园诗话》王国维《⼈间词话》周振甫《诗词例话》诗词格律(中国古典诗词的形式规范)中国古典诗词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度集合。

在形式上,⽐较注重声韵之美与对仗之美,由此产⽣了诗词格律的规范要求。

它涉及中国⽂体学、⾳韵学、词学、⾳乐学等多⽅⾯的学科,是中国古⼈对形式美⾼度关注后的产物。

《诗词格律》是诗词常识名家谈系列丛书,由王⼒所编著,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发⾏。

书中所讲的诗词格律,⼤部分是前⼈研究的成果,也有⼀些地⽅是著者⾃⼰的意见。

由于它是⼀部基本知识的书,所以书中不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是某书上叙述过的,哪些部分是著者⾃⼰的话。

《诗词格律》着重在讲格律,不是诗词选本,所以对于举例的诗词,不加注释。

所引诗词的字句,也有版本的不同;著者对于版本是经过选择的,但是为了节省篇幅并避免烦琐,也不打算在每⼀个地⽅都加上校勘性的说明了。

《诗词格律》有⼀个总的⽬的,就是试图简单扼要地叙述诗词的格律,作为⼀种基本知识来告诉读者。

关于诗,着重在谈律诗,因为从律诗兴起以后,诗才有了严密的格律。

唐代以前的古诗是⾃由体或半⾃由体,还没有形成格律,所以不谈。

⾄于唐代以后的古体诗,虽然表⾯上也是不受格律的限制的,实际上还是有很多讲究,所以不能不谈,只不过可以少谈罢了。

词和律诗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所以先讲诗,后讲词。

有时候,诗和词结合起来讲述。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

是⼀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本书所论及的,从诗⼈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情,到咏物、咏史;从⽴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兴、寄托、⾃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可谓⽆所不包了。

《⼈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师王国维所著的⼀部⽂学批评著作。

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学所作的评论。

2020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2020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诗和音乐一样,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 生命全在节奏。”
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由 学 生 相 对 熟 悉
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
的古诗入手,与现
思潮:某一时期内在社会上流行的思想倾向;脑海里涌现 代 诗 形 式 与 内 容
的念头。
异同的比较,培养
作者冰心此时“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 现代诗的情感。初
预设: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如下:
步感知现代诗的
①1900 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
意境,触景生情,
②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 11 岁的冰心 情动辞发,反复朗
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 读,层层递进体会
2.过渡: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你又发 诗歌的情感,同时
清响:清脆的响声。
学生思辨的能力,
三、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通过探究学习,初
环节一:朗读《繁星》(一五九)
步发现现代诗一
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般不拘格式和韵
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 律 相 对 自 由 的 特
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点。在读中理解词
3/9
(2)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 11 岁的
6/9
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 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 (3)1921 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 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这 首诗中,母亲啊…… 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板书:心情、对母亲的依恋) 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 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 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 来的灵感与思考。 (1)“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 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位先生》写作背景简介
老舍的散文《四位先生》,载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日《新民报晚刊》,几十年过去,四位先生的鲜明个性,仍生动活泼的跃然纸上。

风趣幽默的描述,三言两语的勾勒,让人读了禁不住嘴角一直是向上翘起的。

文中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简短篇幅的描绘出几位先生生活中的一些俗事,却又节奏明快,笔笔传神,让人不得不佩服老舍先生的笔触细腻。

历史上的四位先生,也着实是老舍的四位友人,都是兴趣相投的作家学者。

1、吴组缃先生的猪
(1)文中形象:文友中最为阔绰,养了一口价值600元的小花猪。

特别热爱小花猪,会因小花猪而影响心情。

(2)个人简介:吴组缃(1908-1994),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

他写的小说、散文大多取材于家乡。

著有《一千八百担》,《鸭嘴涝》,《天下太平》,《樊家铺》等。

2.马宗融
文中形象:没有时间观念,无论约他开会,还是吃饭,他总迟到一个多钟头;很喜欢和人交谈,跟谁都谈得来;喜欢参与到各种事情中,因此经常误了时间。

个人简介:马宗融(1890年-1949年)教授、文学翻译家。

回族,四川成都市人。

早年留学日本,于1919年留学法国里昂大学,毕业
后留校任教。

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回国,先后在上海复旦大学、广西大学任教。

译有俄国屠格涅夫的《春潮》等。

马宗融亦是著名文学家巴金的好友,巴金先生著有《怀念马宗融大哥》一文。

3.姚蓬子先生的砚台
(1)文中形象:生活俭朴,工作勤奋,笔耕不辍。

用着一方“无法形容的石砚”,经常办事办到天亮。

(2)个人简介:姚蓬子(1906年~1969年),原名方仁,字裸人,后改名杉尊,笔名丁爱、小莹、姚梦生、梦业、慕容梓,诸暨姚公埠人。

著有《银铃》、《蓬子诗钞》、《剪影集》等。

4、何容先生的戒烟
(1)文中形象:决心戒烟,却因各种缘由一次次失败。

因此作者调侃道“不知戒了多少次烟了,而指头上始终是黄的。


(2)个人简介:何容(1903-1990)原名何兆熊,字子祥,号谈易,笔名老谈。

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早期开拓者,台湾国语运动发起者之一,上世纪中国享誉文坛的散文大家。

著有《何容文集》、《中国文法论》、《简明国语文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