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学案:第12课《荷花淀》(粤教版必修3)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荷花淀)教案 粤教版必修3 教案

荷花淀教学目标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初步形成小说鉴赏的能力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教学重点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描写教学难点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你喜欢看电影吗?什么题材的?成龙轻松的武打片,甜蜜的言情片,悦目的青春偶像片还是刺激的恐怖片?战争片少人看,为什么?沉重!残酷!我们今天学习的却是一篇另类风格的战争题材的小说--《荷花淀》。
二、订正预习,梳理情节脉络1. 作家作品2.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明确:全文三部分的标题:(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明确: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
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4.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三、研读课文(一)夫妻话别1、让学生在课文中用笔画出"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并根据这句话揣摩水生嫂说此话时的心情,语气,甚至眼神。
2、根据这句话本身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水生嫂对水生参军的事是支持还是反对?3、让学生阅读这句话的上文,自己去解决问题。
赏析:白洋淀夜景图("月夜编席,深情盼归")的景物描写读: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借助幻灯片图景,感受诗情画意)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手指上缠绞着苇眉子苇眉子在她的怀里跳跃着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银白的世界透明的薄雾徐徐的清风清新的荷香结论一:这里有美丽富饶的家园,有美好的生活,勤劳善良的水生嫂,作为中国一名普通的妇女对丈夫充满了体贴依恋之情,她是希望丈夫和自己朝夕厮守,共同操持这个家的。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荷花淀》原创教案设计-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doc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荷花淀》原创教案设计: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高中语文《荷花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鉴赏多种风格文学作品的能力。
2.品味小说个性化的语言,体会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品味小说诗化的语言,体会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难点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风格。
2.用简洁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4.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战争场面的图片,请学生用几个词概括。
残酷、恐怖、血肉横飞、血流成河.......二、检查预习,梳理小说情节脉络1.作家作品: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2000年《亚洲周刊》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中,孙犁的小说被选入两篇,一篇就是《荷花淀》,另外一篇是《铁木全传》。
孙犁去世后,有人这样评价他: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离开了我们,一个性格清淡如水的人,一个文字清丽如水的人,走完了一生,完成了他诗化的一生。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
被称之为“荷花淀” 派。
2.三部分的小标题:(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
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高中语文 3.12荷花淀学案 粤教版必修3

《荷花淀》学案教师寄语:结亭临水似舟中,夜雨潇潇乱打篷荷叶晓看元不湿,却疑误听五更风宋——江万里学习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学习重点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学习难点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提防( ) 竹篙( ) 苇塘( ) 疟子( )寒噤( ) 吆喝( ) 一梭机枪( ) 蹿( )仄歪( ) 趴( ) 飒( ) 转弯抹角( )2、解释下列词语寒噤:仄歪:张皇失措:3、作者简介:二、自主探究1、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路导航: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2、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读这篇小说的感受,要求用“我喜欢,因为”这样的句式说话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一)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1.以小组为单位,就“你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小组组长作总结归纳2.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的手段,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二)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真实美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三)赏读小说中的景物美1.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要求学生从文中画出并摘抄,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2.分析写景的作用四、拓展延伸展开想像,把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思路导航:抓住对老英雄的崇敬、赞叹,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昨天自己怀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来写五、课堂小结孙犁的《芦花荡》写得异常优美,那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实、可爱,那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让我们流连驻足,不忍离去,这是孙犁创作魅力的最高体现特别是文中那位智勇双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让我们赞叹不已从他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六、达标测试(一)阅读下面选段,完成1-5题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⑤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1.第①段中“呆望”一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此段属于描写,在全文起什么作用?2.第②段“……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小船又飘回来……”体现船行的什么特点?那我们猜想的是怎样的撑船人?3.文中对主人公“老头子”的外貌描写顺序是,主要抓住哪个特点来刻画的?4.“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5.“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6.文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活动?7.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征?8.“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一句中,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体现人物怎样的心情?9.找出景物描写的一句,体会作用?2.《荷花淀》一、1、 (dī fɑnɡ) (ɡāo) (wěi (yào)(jìn) (yāohe) (suō) (cuān)(zè) (pā) (sà) (mò)2、寒噤:因寒冷而哆嗦仄歪:倾斜、歪斜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3、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孙犁,河北安平县人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作者的名篇《荷花淀》《荷花淀》写于1945 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二、1、示例:一个干瘦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老者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运干部他不带一支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那件蓝色的破旧短裤),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驰骋,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稻米和肥鱼的香味,才和歌声一起从苇塘里飘出来;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才得以维系以“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开头,续说下文2、答案示例:“我喜欢这篇小说的情节,因为它具有浓浓的传奇色彩”“我喜欢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老头子’,因为他孤身一人捉弄并战胜十几个鬼子,本领神奇”“我喜欢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俊女子,因为她们小小年纪便投身革命,大菱受伤后表现得异常坚强,是个真正的革命战士”“我喜欢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因为它富于诗情画意,比如‘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我喜欢小说把严酷的战争与温柔的水乡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因为它具有一种摇曳的美”三、(一)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为“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很丰满,很真实,很可爱“丰满”表现在小说中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写出了人物的各个方面,具有一种立体美;“真实”表现在作为一个大英雄,小说不仅写其智勇双全,而且写其过于自信、自尊,写他自责、歉疚;“可爱”表现在“老头子”对待两个女孩的态度上2、外貌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肖像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语言描写:“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我没脸见人”“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心理描写:“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二)①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许诺一切靠他,一切保险;②通过敌人封锁线,老人就像一个没事人,显得悠闲自得;③送两个女孩进苇塘,他以为万无一失,结果大菱受伤,确实过于自信;他觉得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又有些过于自尊④老头子发誓要讨回血债,这场极其精彩的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自信的(三)示例:(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2)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5)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6)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7)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8)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2.示例:“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么优美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白天一片死寂,连水鸟也躲避;只有到晚上,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鲜明的爱憎情感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这段景物描写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第(8)句是老人致敌人于死地时,“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之中,那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美丽这段景物描写有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决非可有可无六、1.“星星……”、“水鸟……”“苇子……”景物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创造典型的环境气氛2.轻盈、轻快的特点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3.由远到近由粗到细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特点4.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自信,自尊5.不能去掉这一词为下文发生的事情作铺垫6.因未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7.有柔情、有仇恨,敢于负责,自尊8.“砸着鬼子们的脑袋”“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体现复仇的快感,独特的方式打击敌人的智慧9.“在那里,……正在迎风飘撒”优美的景物描写为文章增添诗情画意。
高中语文 3.12荷花淀教案 粤教版必修3

3.12 荷花淀·教案3(粤教版高中必修三)【教学目的】1.了解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
2.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3.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珍惜和平生活。
【教学重点】1.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与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2.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含蓄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1.鉴赏并领悟本文的诗情画意美和人物的形象美。
2.体会景物描写、人物对话对展开情节、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比较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
2.体会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
二、教学过程1.以影视资料导入: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影片及你了解的战争场景特点。
(影视导入构成强力冲击,场景与文章形成鲜明对比。
激发学生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归纳:提起战争,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流血漂橹,伏尸百万;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枪炮轰鸣,悲声一片……在小说《荷花淀》中描述了一场怎样的战争呢?2.把握小说情节(1)根据预习完成下表(多媒体显示)(课前预习初步感知。
)段落 1-4 5-29 30-31 32-38 39-47标题月下编席夫妻话别送别亲人马庄探夫探夫不遇段落 48-60 61-74 75-83 84标题与敌相遇助夫杀敌漫谈感受迅速成长(2)根据小标题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可以从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
)孙犁的小说并不是以情节见长,但他精选了几个生活片断开头写话别,交待故事背景,村里七人参军公推水生为代表回家告别,这为妇女们去马庄探夫设下伏笔。
探夫不遇,不遇而归,归而遇敌,摆脱敌人,隐入荷花淀助夫杀敌,目睹激战,则是一个转机。
情节发展一波三折,错落有致足见作者在情节上也是匠心独运的。
孙犁笔下的战争和我们想象的战争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感受孙犁笔下的战争。
)归纳概括:景美人美情美3.体会景物之美(1)赏析月下编席一节①引传说激趣(引传说创设意境)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
高中语文 第12课《荷花淀》教案 粤教版必修3

12.荷花淀·精粹教案集(3则)教学目的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预习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并用小标题概括。
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
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夫妻话别(开端)敌我遭遇——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四、重点探讨1.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提示: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
怎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首先应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
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第三,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在阅读和鉴赏时,还必须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只有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旨。
(1)放朗读录音或范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2)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讨论明确: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高一语文教案:《荷花淀》2篇

高一语文教案:《荷花淀》高一语文教案:《荷花淀》精选2篇(一)主题:《荷花淀》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荷花淀》的作者、题材、内容和创作背景。
2. 分析《荷花淀》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理解《荷花淀》中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敏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5.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作业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1. 分析《荷花淀》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 理解《荷花淀》中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难点:1. 通过文本分析和情感交流,理解《荷花淀》中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荷花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荷花的印象和感受。
学习活动一:作者介绍和创作背景(10分钟)教师介绍《荷花淀》的作者——钱钟书,以及该作品的创作背景。
学习活动二:阅读《荷花淀》(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荷花淀》,并在阅读过程中标注重要的语言特点和句子。
学习活动三:讨论主题和情感(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荷花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可以结合其中的语言和描写,进行分析和解读。
学习活动四:作文写作(20分钟)教师给学生布置作文任务——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作文,可以参考《荷花淀》中的描写方法和语言特点。
总结活动:(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荷花淀》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学生多关注和欣赏自然中的美。
高一语文教案:《荷花淀》精选2篇(二)教案名称:《赤壁赋》的解读与赏析教学目标:1. 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2. 掌握《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主题;3.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方式进行赏析;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点:1. 分析《赤壁赋》的主题和艺术特色;2. 探究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 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赏析。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把握《赤壁赋》的中心思想;2. 体会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和艺术魅力;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学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全套资料(44份打包)第12课 荷花淀

第12课荷花淀1.走近作者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2.相关知识20世纪50年代,京、津、保地区有一大批青年作者积极主动地学习孙犁的风格,效仿孙犁的路子写小说,即通过描写儿女情、家务事反映时代的变化。
成绩突出的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形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作家群体。
后来,人们把这个作家群体称之为“荷花淀派”,也称“白洋淀派”,孙犁被这一流派的作家视为领袖。
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
1.注音(1)吮.吸(shǔn) 惦.记(diàn) 晌.午(shǎn ɡ) 吆.喝(yāo) 泅.(qiú) 噘.嘴(juē) 凫.水(fú) 白洋淀.(diàn) 藕.断丝连(ǒu) 湿润润.(rùn) 浸.透(jìn) 百顷.(qǐn ɡ) 膝.盖(xī) 垛.(duò) 瞄.着(miáo) 小褂.(ɡuà) (2)涨⎩⎪⎨⎪⎧红涨.(zhàn ɡ)涨.水(zhǎn ɡ) 横⎩⎪⎨⎪⎧横.七竖八(hén ɡ)蛮横.(hèn ɡ) 2.写对字形(1)⎩⎪⎨⎪⎧气chuǎn (喘)chuài (踹)一脚tuān (湍)急(2)⎩⎪⎨⎪⎧di àn (惦)记diān (掂)量追本溯源,巧记汉字“手”是个象形字。
金文的形体,像五指朝上的一只手。
小篆的形体与金文相似。
演变成楷书后,已看不出手的样子了。
“手”的本义为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能持物的部分。
广东版必修3:《荷花淀》精品教案

广东版必修3:《荷花淀》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感受战争的残酷与美好人性的光辉。
2.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孙犁独特的创作风格。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1.领悟孙犁独特的创作风格。
2.理解战争背景下美好人性的光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荷花淀》的作者孙犁。
2.引导学生回顾战争题材的小说,讨论战争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三、课堂讨论1.分析白洋淀地区的地理环境,了解战争背景。
2.分析主人公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变化。
四、作业布置1.深入分析主人公们的形象,完成人物分析表格。
2.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讨论主人公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变化。
2.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景下美好人性的光辉。
二、课堂讨论1.分析孙犁独特的创作风格,如细腻的心理描写、诗意的语言等。
2.讨论战争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三、课文欣赏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感受战争背景下的美好人性。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人性之美,传承美好品质。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讨论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景下的人物命运。
二、课堂讨论1.分析课文中的战争描写,感受战争的残酷。
2.讨论战争背景下美好人性的光辉,如主人公们的勇敢、善良等。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战争背景下美好人性的感悟。
四、作业布置1.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战争描写,完成战争描写分析表格。
2.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讨论战争背景下的人物命运。
2.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二、课堂讨论1.分析孙犁的创作风格,如细腻的心理描写、诗意的语言等。
2.讨论战争背景下美好人性的光辉,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手法。
2、学习本文布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3、学习白洋淀地区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难点、重点分析
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的写法。
“诗体小说”特征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读测试。
1.本文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出处是______。
2.先填空,然后和课文对比:
(1)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______着______苇眉子,苇眉子______,在她怀里______着。
(2)几只野鸭______飞起,______声______叫,______着水面飞走了。
3.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惊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①为什么“小声说”?②女人是个编苇能手,为什么会“划破了手”?③“吮了一下”的动作表现了什么?④你认为这个细节描写好在哪里?)
4.“探夫”的部分,写四个年青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对话: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A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B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C
“我原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D
(1)A、B、C、D四句话中,有两句应是一个女人说的,是______两句。
(2)这五句话表现了四个女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假如分别用机灵、沉稳、直爽、乖巧来表示她们的性别,那么______机灵,______沉稳,______直爽,______乖巧。
(3)D句中的“非”字的意思是______。
(4)水生的女人和C的话为下文埋下了伏笔,那下文起笔的地方是从______到______的一段。
5.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伸开放,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1)这两句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分别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2)这两句与下文的“______”等几句形成照应。
6.水生……对着荷花淀叫卖:“出来吧,你们!”好像带着很大的气。
(是不是真的有“气”,应当怎样理解这些话?)
7.读文学作品光死抠字面不行,往往要通过字面去领悟言外之意。
如:
(1)“我原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句的言外之意是______。
(2)几个女人……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这句的言外之意是______。
8.本文写得具有深厚的生活气息。
即使是在极其紧急的状况下,其生活气息也同样浓郁。
如日本鬼子的“大船紧紧追”着四个女人的小船时,作者写道:“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又如伏击成功的一节,作者写道:“______”。
这样写好处是______。
9.本文的对话,往往预示着情节的进展。
如四个女人商量探夫的一节,怕碰上鬼子,结果正好就碰上了。
又如四个女人回家的路上说“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结果______。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______。
10.最终一段补叙,要或不要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二)激疑质疑。
1.本文的环境描写和景物描写,布满了诗情画意,你能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吗?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妇女的群体,作者并未描写她们的外貌,但读后使人觉得她们的形象鲜亮,性格典型。
这是为什么?
(三)精读导引。
1.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和景物描写,都是与人物和大事相关的,都是为了更有效地表现主题的。
精读课文,留意环境和景物的描写部分,从全文结构和各个情节分别考虑,是可以领悟这些描写的作用的。
2.小说可以通过多种描写,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表现人物形象。
但是用何种描写表现,完全取决于主题的需要。
就本文讲,作者是要表现白洋淀人民,尤其是青年妇女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精神者,人心之活动和表现也。
用什么描写最能有效的表现人物的精神呢?“言为心声”,可从这点入手,读课文,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四)疑难争辩。
1.本文环境和景物描写的作用,大致有三:
(1)为人物活动供应场景,烘托人物形象。
例如,开头部分对小院子的描写,凉快、洁净;对白洋淀月夜的描写,清爽、安静。
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的水生嫂确定是个勤劳、和善的女人,即使不写她月下编席,也可以使人感觉到这一点;另外,这样秀丽的环境中的水生嫂也确定是个秀丽的少妇,尽管作者没有写她的外貌,读者也可以感觉到她的美貌;
(2)为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主题思想作出铺垫。
作品中的景物、环境,首先是作品中人物眼里的景物、环境。
因此,美的环境、景物,也是人物所爱的。
所以人物宠爱所处环境和景物就是自然的,拿起武器保卫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且这美的环境和景物将鼓舞人物在斗争中布满成功的信念。
从而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主题思想的表现起到了挂念作用;
(3)预示了故事情节的进展。
如“探夫未遇”的一段晌午的白洋淀,凉风拂面的景象,为女人们的“难过”、“无望”进展到“又说笑起来”供应了转机;同时,也为“遇敌”的紧急先作一个“静场”,以引起波澜。
这样的描写还有,同学可以自己再找一找,领悟其作用。
2.作者虽未描写女人们的外貌,但她们的形象鲜亮,性格典型。
这主要是作者接受了最能突出表现人物精神的语言描写,和辅以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通过她们的音容笑语、灵敏的动作和多情的心理活动,我们就像看到了她们的形象。
《荷花淀》导学案参考答案
1.《荷花淀》,孙犁,《白洋淀纪事》(共9分,各3分)
2.缠绞,柔滑修长,又薄又细,跳动。
扑楞楞,尖、惊、掠。
(共8分,各0.5分)
3.①由于到部队去是军事隐秘,另外也怕吵醒睡觉的爹,所以要“小声说”。
②她听了丈夫的话有些惊异,所以才划破了手。
③她“吮了一下”是为使自己冷静一下,进行霎那间的思考。
④这样的细节描写好就好在它能细腻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性格。
(共12分,各3分)
4.①B、C;②A,水生的女人,B、C、D;③确定、非……不行;④“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小船窜进了荷花淀。
”(共16分,各4分)
5.①明喻、暗喻。
②“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变成人了?”(共5分,①2分,②3分)
6.并非真的有气。
而是出于对女人们的关怀,怕她们遇上敌人,是爱她们,为她们担忧,而产生的责怪。
(10分)
7.①自己想看丈夫,而把责任推给婆婆,这样既可达到看丈夫的目的,又可免去别人说自己想丈夫。
既吃肉又不油手。
②心里骂狠心贼,突出对狠心贼的恋。
正恰似“打是宠爱骂是爱”。
(共10分,各5分)
8.他们又开头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
这样写的好处是渲染了紧急的战斗场面中的生活气息,烘托出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共10分,每问5分)
9.“她们学了射击”,“协作子弟兵作战”,“无巧不成书”。
(10分,各5分)
10.要,完成了和前文“我们也成立队伍”的呼应,使情节完整;另外,也完善了水生嫂等从一般的劳动妇女到保卫家乡的游击战士的成长过程,使人物形象完整。
否则,便无此表达效果了。
(10分)
〖小资料〗
孙犁和他的小说。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
1913年生,现代作家。
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学校教员。
抗战爆发后,在晋察冀依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次年“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下了《荷花淀》等短篇小说,受到吵闹欢迎。
解放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作协天津分会的副主席。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记》,论文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是一个具有独特创作共性的作家。
他的短篇小说像诗歌一样秀丽动人,既具有小说的故事性和鲜亮的艺术形象,又具有散文的深厚的抒情味,题材平凡,寓意深刻。
语言清爽自然,朴实洗炼,被称为“诗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