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饲养方法 - 奶牛养殖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与畜业技术丨资源育繁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禄小霞(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洛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741306)摘要:牛奶富含钙质和蛋白质,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动物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奶的需要量越来越多,促进了我国奶牛业的规模化发展。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有很多,许多养殖户由于奶牛饲养管理经验不足,极易盲目追求产奶量而缩短奶牛的使用年限。
本文从遗传、生理、病理和环境4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影响奶牛 产奶量的因素,为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奶牛产奶量; 遗传; 生理; 病理; 环境奶牛生产性能不仅与品种、奶牛年龄、日粮结构有关,疾 病、环境温湿度和挤奶方式都会影响产奶量。
笔者结合自己的 生产经验,将这些因素归类为遗传、生理、病理和环境4大因素, 其中遗传因素与奶牛选种配种有关, 生理、 病理和环境因 素都与奶牛饲养管理有重要联系。
因此,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要 重视奶牛选育, 优化奶牛饲养环境, 减少疾病的发生, 为奶牛生理生产提供一个安静、健康、舒适的条件。
1遗传因素1.1品种差异奶牛品种对泌乳量和乳脂率有重要影响, 奶用牛的主要用途为泌乳,其泌乳量明显高于乳肉兼用牛、肉用牛和役用牛。
目前国内奶牛主要品种有荷斯坦奶牛、更赛牛和娟珊牛等,其 中荷斯坦奶牛乳房发育好、泌乳量高。
1.2 个体差异奶牛个体之间的差异也会影响产奶量和乳脂率,我国不同 区域荷斯坦奶牛一次产奶量(3000~12000kg)差异就很大,乳脂率的变化也在2.6~6.0kg 之间变化。
其次,产奶量和奶牛个 体体重有关, 奶牛体重越多, 相对产奶量越多, 荷斯坦奶牛体重在550~750kg 之间为适宜体重,在这区间内体重增加10kg, 产奶量也会相同提高100kg 左右,但奶牛膘情过肥也不利于泌乳性能。
2 生理因素2.1年龄和胎次一般初产奶牛的年龄为2岁,此时产奶量较低。
随着奶牛 年龄的增长和胎次的增加,在4~7岁(或第3~5胎)时为奶牛产奶高峰期。
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 0 1 4 年
3 O 卷
第 分析
樊 华
( 山东省泰安市 宁阳县畜牧兽医局 ,山东泰安 1 遗传 因素 2 7 1 4 0 0 )
糟 中 以啤酒 糟 为最 好 。另 外 如果 每 天每 头奶 牛 饲 喂一 个豆 腐渣 , 遗传 性 能 决 定奶 牛 产奶 量 。 目前 ,产奶 的品种 主要 包括 荷 斯 产奶 量可 以提 高 1 O %。 坦奶牛。 2 . 2 管 理 因素 ( 1 )每个 养 牛场要 有 足够 的奶 牛活 动场 地 ,尽 量不 要栓 养 , 1 . 1 系谱 要 了解 奶 牛母 亲 的产 奶 量 ,了解 父 亲 的女 儿产 奶 量 。如 果 没 每头 牛要有 1 2 m2 的运 动 场地 ;牛 床 ( 槽 )至少 1 . 2 m ×1 . 8 m。注意 有系 谱 ,则 看其 本 身产 奶量 ,衡 量 标 准是 3 0 5 d 一个 产奶 周期 的产 经常 添 加垫 草 ,注意 清扫 卫 生 ,因 为如 果奶 牛 生长 环 境 中牛粪 过 多 ,最易 得烂 蹄病 。 奶量 。购买冻精细管进行人工授精时 ,要了解系谱。 ( 2 )经 常用铁 刷子 给奶 牛 刷拭全 身 ,一般 做法 是从 前到后 , 1 . 2 体 形 外 貌 购 买 奶 牛 时 ,要 选 择 青 年 怀 孕 牛 ( 2 岁 左 右 ),不 要 只 挑 花 从上 到 下 , 目的是增 加 血 液循 环 ,利 于 产 奶 。 因为产 生 1 牛奶 色 ,而 应 以生 产 性能 好 为 准 。注 意体 形 从上 面看呈 梯 形 ,前 窄 后 需要 有 2 0 k g 血 液 流 经 乳 腺 细胞 ,每 天 挤 奶 前 1 0 m i n 刷拭 奶 牛 全 宽 ,皮 薄 ,棱 角 明显 ;乳 房发 达 ;头颈 清 秀 ;腰 背平 直 ( 特 别 腰 身 ,可 以有效 的提 高产 奶量 。 往后一定要平 );髋部要宽,以免难产 ;腹部大而圆,不下垂 ; ( 3 )水 泥地 前 后 趾 不要 太 直 也不 要 太 弯 。选 择乳 房 紧 凑 、有 弹性 、皮薄 、乳 如果 你 的奶 牛 场是 水 泥地 的 ,因为 地上 没 有垫 草 ,冰 凉 ,容 静脉 粗且 弯 曲 的尤佳 。 易 患关 节炎 和 蹄病 。奶牛 在 整个 生命 过 程 中 ( 无论 是 犊牛 期 、育 成期 、泌乳 期 还是 干奶 期 ) 一 定 要在 运 动 场进 行驱 赶 运动 ,运 动 1 . 3 生产 性 能 选择 奶 牛分 娩 后 产乳 上 升 一 般在 产 后 2 5 d 左 右 ,然 后 稳 步逐 步 上 场经 常铺 垫草 ,每 两个 月清 理一 次 。 ( 4 )牛舍 中的几个 注意 事 项 升 ,高 峰 期 长 ,然 后 缓慢 下 降 。一 般 3 0 5 d 的泌 乳 期 ,2 个月 的干 牛舍尽量少投资 ,应当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饲养和饲料上 , 奶期 ,现阶段 ,年 产奶量在3 0 0 0 k g 不赚钱 ,4 0 0 0 k g 不赔钱 , 40 0 o 以上 有 利润 。 在 牛舍设 计 上 应 当考 虑 到奶 牛是 一 种相 对 怕热 不怕 冷 的动 物 ,当 环境 温 度 在 6 ℃ 一1 6 ℃时产 奶 量 最 高 。如 果 环境 温 度 较 高 ,2 0 ℃ 2 环境 因素 2 . 1 饲料 因 素 时对 产 奶量 稍 有影 响 ;2 5 ℃时有 明 显影 响 ;3 O ℃时有 严重 影 响 ; 奶 牛 日常 生 长过 程 中的饲 料 主要 有 粗 饲料 、精 饲 料 、青 绿 多 3 5 ℃ 时 有 破 坏 性 影 响 。如 果 环 境 温 度 较 低 ,一 6 ℃ 一6 ℃稍 有 影 汁饲 料和 填 充料 。 响 ;一 1 6 ℃有 明 显 影 响 。我 们 山东 的 地理 环 境 决 定 ,年 平 均气 温 2 . 1 . 1 粗饲 料 在2 5 ℃以上 的时 间是 5 个 月 ,在一 1 0 ℃以下 的气 温 每年 只有 几天 , 各种 牧 草 、青 贮 饲料 、干 草及 农 作 物秸 秆 都属 于 粗 饲料 。粗 鉴于 这种 情 况 在设 计 奶牛 舍 时应 当 以 防暑 降温 为主 ,因此 建议 建 饲料 中粗纤 维 含 量较 高 ,利 于奶 牛 的生 长 发育 。每头 奶 牛 每年 需 设开放式牛舍。牛舍最好坐北朝南 ,东西走 向,三面环墙 ,南面 要8 0 0 0 k g 青 贮饲 料 ,在 每年 青贮 期 间一定 要 备足 备好 。饲 喂过 程 开放 ,冬季 天 气渐 凉 可 以用塑 料 布 密封 。 牛舍 周 围可 以种 植高 大 中注 意 少 喂勤 添 ,如 果 一 次添 加 饲料 太 多 ,牛 在 呼 吸 中产生 的哈 的树 木 ,如 法 国梧 桐 树 ,在炎 热 的夏 季 可 以有 效 的降低 牛 场 内 的 气 留在 上 面牛 就 不愿 意吃 ,造 成 浪 费 。另 外粗 饲 料 的长 度做 好 在 温度 。还有 一 种 办法 是在 食槽 上 方 采取 喷 雾设 施 ,加 之通 风可 以 1 —1 . 5 c m 之 间 ,太 长不 便 于 咀嚼 吞 咽 ,降低 采食 量 ,太 短不 能 有 使牛 舍温 度下 降5 。 c 左右 ,效 果非 常 明显 。另外 ,在 冬季 ,一定 要 效 的刺 激 瘤 胃壁 ,容 易 出现 为动 力 不足 ,造成 瘤 胃积 食 。麦 糠 因 防止 东 北风 和 西北 风 。冬 季乳 头 容 易皲 裂 ,每 次挤 完 奶后 ,投 涂 其 纤 维 素 含量 较 高 可 以饲 喂 ,但 是容 易 出 现 口腔 炎 ,为 此 注意 它 上一 层凡 士林 可 以起 到 保护 作用 。 的柔 软 度 。苜 蓿 因其 中蛋 白质 含量 达 1 8 %,是 青贮 饲 料 中最 好 的 ( 5 )做好 产犊 季节 的安 排 种 ,有 条 件 的养殖 户请 注 意添 加 。 由于气 温对 奶牛产奶 性能 的影 响较 大 ,因此控制 产犊期 ,使奶 2 . 1 . 2 精 饲 料 牛能在 适合 产奶温 度季节产 犊 ,可 以大 大提高 奶牛生 产力 。一年 中 2 月 一3 月 ;其次 , 是 春季 的4 月~ 6 月和秋季 要求按照 营养 配 比要求 ,使营养全面 。值 得注意的是 :精 最好 的产犊季节是 当年 1 料 中食 盐 的含 量 最好 在 1 ~1 . 5 % ,最 高 可 以达 到 2 % ,但 是要 注 意 的9 月 ~1 1 月 ;最好控 制不 要让奶 牛在炎热 的7 月 8 月产犊 。另外需 多饮 水 ;饲 料 中注 意钙 的 含量 要 足 ,如 果 长期 缺 钙 ,奶 牛可 以于 要注意 的是产房 的温度要适宜 ,以1 8 ℃~ 2 0 c 为佳 ,产房要经过严格 产后 2 0 d E 右 出现 产后 瘫 痪 ,钙 主要 来 自于骨 粉 、石 粉 、磷 酸 氢 的消毒 ,铺上较厚 的垫草。同样犊牛舍也尽量保持干净和干燥 。 钙 等 物 质 中 ;另 外还 应 当 注意 维 生素 、矿 物元 素 、微 量 元素 的添 3 生理 因素 加 ,有 利 于增 强 奶 牛 的抵 抗力 ,特别 是 适 量锌 元 素 的添 加可 以有 3 . 1 年龄 和胎次 的影 响 效 的 防止 蹄 叶炎 的发 生 。 年龄 不 同胎 次 不 同奶 牛 的产 奶量 发 生变 化 。一 般 以6 岁龄 ( 5 2 . 1 . 3 青绿 多 汁饲料 胎) 奶 牛 为 产 奶高 峰 ,初 胎 牛 ( 2 岁) 产 奶 量 是成 年 牛 产奶 量 的 主要有菜叶 ( 白菜、甘蓝等 )、萝 b 、梨 、苹果等 ,注意在 7 0 % ,2 胎 为8 0 %,3 胎为9 % ,4 0 胎为9 5 %,5 胎为1 0 0 %,5 胎 以后产 饲 喂 时 ,应 当切 成丝 来 进行 ,如果 只用 铁锨 铲 几下 成 块 饲 喂 ,很 奶量逐 渐降低 。如 果饲养 管理搞 得好 ,一头奶 牛利用 1 2 1 3 年仍 有 有 可 能阻 塞食 道 ,出现不 必要 的麻 烦 。 较高 的产奶 量 。乳 脂率 的高低 ,随着产 奶量 的增高而 下降 ,随母牛 年龄增 长而下 降。从第 五个泌乳期 开始 ,乳脂率 变化就 小了。 2 . 1 . 4 填充料
提高奶牛产奶量十法

染物进行消毒、深埋、焚烧等无害化
处理。●
周超峰
叶海潮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河南省伊川
471300
既有利于牛奶卫生,又可促进乳腺神经兴奋,增加产奶
量。实践证明,在挤奶前按摩乳房,可提高产奶量 10%~
20%,乳脂率提高 0.2%~0.4%。●
欧阳照华
457300
河南省清丰县农技推广韩村区域站
霉素 20~30 毫升肌肉注射,防止继
发感染。如病牛出现呼吸困难,应
肌肉注射速尿 50 毫升,同时用氨茶
碱或喘定 20 毫升加生理盐水 150~
200 毫升缓慢静滴。对于低烧、卧地
不起的黄牛,灌服舒筋活血 40~50
片、炎痛喜康 10 片、维生素 B130~50
片、安乃近 25 片、地塞米松 20~30 片
干燥、干净、舒适的环境。
3.消毒。定时对牛舍及周围环
境消毒,人员进出生产区也要严格
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4.切断传播途径。消灭蚊、蝇、
蜱等吸血昆虫,
切断传播途径。
100 克、茯苓 60 克、板蓝根 80 克、甘
每日 1 剂,连用 3 天(以上剂量为 400
千克成年牛参考用量)。
8.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牛和污
八项措施应对牛流行热
牛流行热即牛流
食欲减退或废绝,流眼泪、畏光,眼
行性感冒,是由牛流
结膜充血,呼吸急促,流涎,尿少且
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
呈暗褐色、浑浊,个别牛的背、肩部
性、热性传染病。该
出现皮下气肿(即气囊皮),有的牛
料的消化率,但同时也要适当提高饲料中的钙含量。
8.夜间补料。冬季夜间 23:00 左右给产奶牛补喂 1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十七种方法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十七种方法(一)喂甜高粱秆法。
甜高粱秆出汁率达65%~70%,糖分含量18%~20%,蛋白质、脂肪分别比玉米高8.7%和17.6%,无氮浸出物比玉米高64%。
据试验,给奶牛喂甜高粱秆,每头牛每日比喂玉米增加产奶量0.5~1千克。
(二)喂含钾丰富的饲料法。
奶牛产奶要消耗大量的钾元素。
据测定,每天奶牛体内有20%~40%的钾进入奶中。
因此,多喂含钾丰富的饲料,如苜蓿等豆料植物和禾谷类精料,能增加产奶量。
(三)喂发酵桔叶法。
日本研制成一种柑桔叶发酵催奶饲料,用该料喂牛,产奶量可提高30%左右。
方法是:在初春对柑桔树剪枝时,将枝叶收集起来,洗净后切成碎片,再拌以少量啤酒作为发酵剂,放入储器内,发酵10天即成。
(四)喂松香草饲料法。
用松香草作为奶牛的配料,不但使奶牛能保持良好的口感,还比喂玉米每天多产1千克牛奶。
(五)喂秕壳葵花籽法用秕壳葵花籽喂奶牛,奶牛的产奶量明显提高。
在饲料中加入10%~20%的秕壳葵花籽,可提高产奶量。
(六)喂粥料法。
有资料表明,给奶牛喂粥料比喂干湿料提高产奶量13%。
加工粥料可先把粉状精料加少许食盐用少量水冲稀搅匀,待锅内水沸腾时倒入,搅拌5~10分钟即成。
(七)喂小苏打法。
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小苏打,能增强奶牛的食欲,有利于粗纤维的消化,提高产奶量,特别是对终年喂青贮料和精料偏高的牛,效果更佳。
喂法:奶牛产犊后开始补喂,到产奶期结束为止,每10千克饲料中拌入150~200克小苏打。
(八)添加胡萝卜素法。
在奶牛开始产奶后30天和92天的日粮中添加7克胡萝卜素制剂,每个产奶期能净增牛奶200千克。
(九)加喂磷石膏法。
国外以磷石膏作为奶牛饲料添加剂,在每头奶牛的基础日粮中添加71.5克磷石膏,可使产奶量增加,降低每千克牛奶的配合饲料消耗量。
(十)加喂脂肪法。
油脂产热性能高,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在饲料中添加3%~5%的动物油脂,可提高奶牛对饲料的消化率,同时要适当提高饲料中钙的含量。
综述关于制约奶牛产奶量的因素与建议

王 风 强
( 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 8 5 1 1农 场 畜 牧 科 1 5 8 3 0 7)
摘要 : 文 章 中作 者根 据 自己 多年 的 实 际 工 作 经 验 , 对 制 约 奶 牛 产 奶 量 的 因素 进 行 了分 析 , 并 提 出 了相 关 的 建 议 , 希 望 对 以后
6 0 % 的增 加 , 甚 至还 会 更 多 。 一般情况下 , 温度应保持在 0 ~ 2 0 ℃最 佳, 同时每天保证光照 1 6小 时 。奶 牛 圈舍 若 潮 湿 阴 暗 , 且 残 留 堆
同。
1 . 2 生 理 素
对 于奶 牛 产 后 身 体 虚 弱 的情 况 , 应 在 它 产 后 第 6天 喂 服 壮 骨
止 汗 散 和气 血 宝 ( 补 中 益气 散 ) 各 1 剂, 连服 3 ~ 5天 。在 奶 牛 产 后 生 理 因素 主 要 包 括 产 犊 间 隔 、 奶牛初配年 龄及胎次 等 , 这 些 5天 内 , 应 少补喂精料 , 5天 后 , 按 照 奶 牛产 奶 量 的 持 续 上 升 渐 渐 因 素 都会 对产 奶 量 有影 响 。 比如 , 奶 牛 初 配 年 龄 过 早 或 过 晚 均 会 提 升精 料 量 , 可每 天不 应 超 过 0 . 5千 克 。 应 给 产 后 奶 牛 多 喂 一 些 制约奶牛第一个泌乳期 , 甚 至 对 它 一 生 的泌 乳 有 影 响 。奶 牛 干 乳 优 质 粗 饲 料 , 如苜蓿 、 干草羊草等 。 期 通 常在 6 O天 上 下 , 这 个 时期 主要 是 为母 牛 妊 娠 后 期 储 存 营 养 . 奶牛产后挤初乳应勤挤 、 少 挤 。第 一 天 每 次挤 0 . 5 ~ l 千克 , 每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几项措施

量下降和牛奶酸度提高 。
5 . 2 保 证 充 足 合 理 的 运 动 充 足
畜、 产奶母畜 和幼 畜的优质多 汁饲 料。饲喂 时 , 应先 洗净切
细, 每 日每头奶牛喂 2 0 ~ 2 5 k g , 种公牛喂 5 - 7 k g 。 储藏时 , 最好
刷拭 牛体既可 以清 除牛体皮肤 污物 ,
保持牛体清洁 , 还能促进奶牛新陈代谢 , 改善血液循环 。 通常
每天刷拭牛体 1  ̄ 2次 , 在挤奶前 0 . 5 h 完成 。 夜间可采用 白色荧光灯 照明 , 光照 由 9 - l O h 延长 到 1 3 ~ 1 4 h , 可加 强新陈代谢 , 提高消化 率 、 饲料利 用率 5 . 7 垫好 睡床 奶 牛夜 间趴卧时间长或趴在 又湿又硬 的地
草 食 动 物
奶 牛的产奶量直接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 但产奶量 些抗热应激 的药物 , 如小苏打 、 维生 素 C等 , 增 加饮 水器 具 , 保 证 充足 的饮水 , 增加饮水次数和饮水时间 , 或在高 温天气 给奶 牛饮 凉绿豆 汤 , 以减缓奶牛的热应激 ,提 高奶 牛的
振, 体重减轻 , 产奶量下降。 因此 , 在 生 产中为 了保 障奶 牛的身体 健康 , 使奶牛多产奶 ,除了要喂富含高蛋
白的精饲料外 ,还应在饲料 中加入
无氮浸 出物 3 . 5 %, 但不含胡萝 卜 素和维生素 D。饲喂甜菜渣
能 给奶 牛提 供 必需 的填 充料 。甜 菜 渣每 日每头 奶 牛可 喂
加产奶量 0 . 5 ~ l k g 。
2 喂 粥 料
提高奶牛泌乳潜能的科学饲养方法 - 奶牛养殖

提高奶牛泌乳潜能的科学饲养方法-奶牛养殖摘要:对奶牛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使奶牛泌乳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所以养殖场要充分的了解奶牛各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以及泌乳阶段产奶量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使奶牛充分发挥泌乳潜能的同时,确保奶牛正常的繁殖机能以及健康。
为了使成年奶牛的泌乳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如果对处于泌乳奶牛饲养管理不到位,不但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还会导致牛奶的质量下降,影响奶牛正常的繁殖机能,危害到奶牛的健康,从而影响到奶牛终生的泌乳水平。
因此,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奶牛各生理阶段的营养特点,以便于奶牛养殖人员充分的认识到奶牛饲养管理的特殊之处,这样才能科学合理的进行饲养管理,确保养殖好奶牛,使奶牛的泌乳潜能充分的发挥。
1奶牛对营养的利用奶牛对营养的利用主要是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
奶牛摄取的营养先是用来维持需要,然后用来繁殖后代,用于生产。
奶牛在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利用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营养都能被利用,会有一部分损失,其中能量损失的主要形式是粪能,其他的则转化为消化能、尿能等。
对于成年奶牛来说,当营养的摄入水平过低,仅够维持需要时,则不能满足产奶需求,这时奶牛为了产奶会动用自身组织的能量来为产奶提供能量,满足泌乳需求。
这一时期主要是泌乳前期,奶牛会出现营养负平衡,所以在这一阶段为了满足奶牛营养的高需求,要尽量给奶牛提供充足的营养,否则奶牛的体重会下降过多,特别是对高产奶牛的影响更大,导致产奶量、繁殖性能以及奶牛的健康均受到不利的影响。
2.奶牛泌乳阶段产奶量的变化规律奶牛在分娩后在甲状腺素、促乳素以及生长激素的作用下开始泌乳,一直到干奶期结束,泌乳期通常为305天,在泌乳期产奶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每天以及每个月的产奶量都有变化,并且是呈规律性变化的。
一般,奶牛在分娩后的产奶量会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6~8周时达到泌乳高峰期,维持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
怎样提高奶牛产奶

怎样提高奶牛产奶篇一:如何提高奶牛产奶量如何提高奶牛产奶量环境因素影响奶牛产奶量影响奶牛产奶量因素有环境、气候与人的因素。
其中,环境因素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主要有:气温变化对奶牛有较大的影响,湿度、气压、气流与季节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产奶量的高低。
在北方,冬季牛舍寒冷,奶牛饮凉水都会造成奶牛产奶量低。
而且,奶牛有很强的耐热习性,但并不耐寒,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又很干燥。
如果饲养管理不当,牛舍温度低,加之饮凉水,会使奶牛的血液循环不良,体温降低,机体内的能量过度消耗来用于维持体温。
同时,奶牛的食欲下降,加之青绿饲料匮乏,营养物质的摄人不足,极易导致产奶量下降,甚至影响奶牛的正常发育。
另外,环境因素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属于间接影响。
环境卫生差和空气湿度太大会引发奶牛疾病。
这些疾病的发生,会影响奶牛的生理机能,影响奶牛的泌乳性能,最终导致奶牛产奶量降低,甚至导致奶牛过早的被淘汰。
环境因素不仅对于产奶量有较大影响,而且对奶牛蛋白质含量也有影响。
冬季奶牛的产奶量低,营养价值与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不突出;夏季奶牛的产奶量会增加,与此同时,营养价值与牛奶的蛋白质含量突出,并且夏季温度高,奶牛的机体不适应。
暑热刺激,天气酷热造成产奶牛食欲下降,采食量不足,奶牛体力下降和乳腺机能降低,因此导致原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受到影响。
由于环境卫生条件差,使奶牛患上乳房炎,乳成分合成机能明显降低,造成乳脂率、无脂固形物明显降低。
另外,饲料饲喂的不均衡、体况不良、饲喂变质饲料等原因,造成肝脏机能下降,使转化成乳成分原料的营养供给不足,乳脂率下降,无脂固形物合成减少,牛奶变稀。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人为因素主要有:奶农饲养技术及奶农素质不高,奶农挤奶技术不正确,不良的挤奶准备工作、挤奶机的真空度及脉动次数等不正确因素,不仅影响奶产量,也影响乳脂率的提高。
此外,环境的突然改变,原有饲喂程序的破坏,饲养员、挤奶员的改变,疾病等对产奶量和质量都有影响。
提高产奶量要因时因地制宜“针对目前现状,要想使得奶牛多产奶,必须按照奶牛生理变化和不同的生理阶段及产奶量多少进行科学饲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饲养方法-奶牛养殖在奶牛生产实践中,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奶的品质一直是人们广泛学习的问题,并探索出许多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改善牛奶品质的措施。
在奶业产业链中,所有的食用奶和奶制品的正常加工,乃至所有以奶作为配料的其他食品加工都离不开优质原料奶的生产。
原料奶的奶量和质量,对整个奶业的健康发展,对广大民众的身体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饲养方法。
1、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遗传因素包括品种、个体。
品种不好,再高的饲养水平,也不能实现高产奶量。
不同品种的奶牛,其产奶量、乳脂率也有不同,产奶量和乳脂率之间关系呈反比,即产奶量较高的品种,其乳脂率相应较低。
一定程度上,品种决定着奶牛产奶量的高低。
个体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产奶量的高低,相同品种的奶牛,即便处在相同的生理阶段,且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其产奶量和乳脂率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品种改良方面,由于是技术人员人为方面的原因,在进行人工授精过程中,存在着使用劣质冻精,或同一种牛的冻精反复使用,漏配、误配等情况,这些都会造成奶牛后代产奶量不高。
饲养因素。
日粮配制不合理对奶牛生长发育及产奶水平影响较大,营养物质含量过低会影响奶牛生长发育的速度,营养物质摄入过多又会造成乳腺分泌组织受损。
特别是处于泌乳期的奶牛,由于其产奶量不断增加,身体能量不断消耗,如果此时日粮的营养水平较低,就会使其能量处于负平衡状态,还会诱发各种产后疾病的发生。
日粮中干物质含量和粗饲料的种类也会对产奶量有影响,粗饲料中粗纤维量要占日粮干物质总量的17%最好,不能低于13%,而粗饲料中的干草和青贮的干物质比例最好是1:1,不宜相差太多,因为青贮摄入不足影响干物质的摄入量,而干草不足会使粗纤维摄入量不达标,都会导致产奶量降低。
另外,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补充不足,也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
管理因素。
奶牛的饲养环境、卫生状况、日常管理等都会对奶牛的产奶量产生影响。
奶牛处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发生热应激,导致奶牛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出现虚脱、缺氧,脑部精神系统紊乱等症状。
饲养环境卫生较差,会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进而大量繁殖,导致奶牛感染发病,引发乳房炎、结核病等疾病,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
饲养管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奶牛身体代谢机能紊乱,引发酮病等代谢类疾病的发生,都会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
在进行挤奶或乳房按摩时,要采用正确的操作手法,操作手法不娴熟或错误的手势都会引发奶牛的乳房炎,造成产奶量下降损失。
另外,奶牛产量还受季节影响,由于奶牛不耐热,故夏季高温季节奶牛产奶量相对较低。
2、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选择优良品种及个体。
要选择产奶性能优越的优良奶牛品种进行养殖,荷斯坦奶牛是奶牛各品种中产奶量最高,单产可达到6.5 -7.5吨,最高可达10吨,是公认的高产奶牛品种。
也可使用优质冻精进行品种改良,通过对奶牛品种进一步优化,加快低产牛的改良,来实现产奶量的提高。
个体选择上,最好选用黑白花片分明,体型标准,体格健壮,身材高大,棱角分明,颜面清秀,中躯长,胸腹宽深,腹围大而不下垂,肢蹄结实,繁殖率高,遗传性能好,乳房发达,四乳区匀称,乳头大小长短适中的优质奶牛,这样的奶牛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生产性能高的特点。
加强日常管理。
为奶牛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牛舍内外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扫舍内的粪便及废弃物。
定期对圈舍、牛栏、地面、器具等进行冲冼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适当增加奶牛的户外活动,可对奶牛增进食欲、提高产奶和繁殖率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经常刷拭牛体,不但可使牛体保持清洁卫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
根据本地区疫病发生情况,制定合理的防疫计划,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和驱虫,同时要确保奶牛饲料营养全面、品质优良,还要给奶牛提供充足清洁的温水。
每天挤奶前按摩奶牛乳房,通过按摩乳房来刺激奶牛神经中枢,进而加速奶的形成,挤奶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挤奶时管理规范化,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确保奶牛产乳性能优良。
合理搭配饲料。
根据不同季节、生长阶段、奶牛身体状况等变化,及时调整日粮成分。
给奶牛提供适口性好,易消化、新鲜、干净、无污染的优质日粮。
奶牛日粮以青绿多汁饲料为主,青绿多汁饲料占50%,粗饲料占30%,精饲料占20%。
产奶期的奶牛,可通过增加精料的饲喂量,满足其产奶的营养需求。
长期给奶牛饲喂青贮料,可确保日粮营养物质平衡,促进奶牛产奶量持续稳定。
使用青贮料的同时要注意搭配一定量的干草。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饲养方法牛奶富有营养价值,其成分可分为水和固形物两部分,固形物包括乳蛋白、乳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物质。
囱形物含量多少影响乳的品质,乳脂率是衡量乳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含量一般为3%-5%。
乳脂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亚麻酸和花生油酸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磷脂类等。
提高乳脂率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奶牛品种改良,选择优质饲料,饲养管理也是提高乳脂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选育好的品种和个体不同品种牛的产乳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
经过精心选育的品种如荷斯坦牛,其产乳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
产乳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产乳量较高奶的乳脂率相应较低。
但产乳量高的品种通过有计划地选育,乳胀率仍可提高。
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长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其产乳量和乳脂率仍会有差异。
如荷斯坦牛的产乳量变异范围在3000―12000千克,乳脂率为2.6%-6.0%。
选育优良的品种和个体并不断地进行改良,是奶牛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二、选择优质饲料牛的瘤胃代谢产物中挥发性脂肪酸即乙酸。
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结构,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响?乙酸被吸收后,通过血液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链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后,输送到肝脏,成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种短链脂肪酸,也可与乙酸辅酶A缩合形成高级脂肪酸。
乙酸、丁酸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奶牛乳脂率。
乳脂是由两种基本类型的前体合成的,其中约50%的脂肪是以瘤胃发酵产生的乙酸和醋酸为原料由乳腺合成,其余部分则由饲料的脂肪或体内积蓄的脂肪供给(以长链脂肪酸的形态直接形成乳脂人不同饲料组成对乳胀的体内合成有极大影响)。
1.粗纤维饲料中对乳脂肪影响最大的是粗纤维含量。
纤维在瘤胃内被分解后生成乙酸,而淀粉则能增强瘤胃发酵、降低pH值,促进丙酸的生成,乳脂率与瘤胃内乙酸/丙酸比呈正相关。
若日粮中的牧草低于50%,或者ADF(酸性洗涤纤维)低于19%,或把全部饲料的粗纤维限定在13%时,由于日粮纤维含量的减少将导致乙酸/丙酸比下降,从而降低乳脂含量。
2.脂肪脂肪的正作用是能量高并能直接为乳脂合成提供脂’肪酸,约50%的乳脂肪必须由日粮中脂肪供给。
当奶牛处于能量正平衡时,很难动用体脂肪并把它运人乳腺。
因此,在泌乳期内日粮脂肪是乳脂的唯一来源。
脂肪的负作用是不饱和脂肪代谢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和氢结合促进丙酸生成从而降低乳脂含量;由于氢的加入,生成的转移单不饱和脂肪酸也能抑制脂肪在乳腺内的合成。
根据脂肪的上述双重作用,为了不妨碍瘤胃发酵等特性,在饲料中添加3%-6%脂肪为宜。
游离油脂常降低乳脂含量,而整粒油籽未产生此作用。
大豆油或整粒大豆可以降低乳蛋白含量,而棉籽油和棉籽的影响很小。
添加不饱和脂肪或大剂量脂肪常可导致乳脂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所以,人们试图通过某些措施以减少脂肪的负面影响,如饲喂整的或压碎的油饼,用甲醛处理使脂肪免受瘤冒发酵,采用钙皂化等。
这些技术措施在维持和提高乳脂率方面具不同的效果。
高士争等(1998)报道,添加月旨肪酸钙300克/天・头可使奶中乳脂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总脂、必需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及钙含量显著增加(p<0.05)。
奶牛添加脂肪酸钙仅限于乳脂率3.5%以下的奶牛,对高乳脂率的奶牛无效。
由于乳脂率的提高必须有50%乙酸作为合成前体物,故添加脂肪酸钙时,日粮于物质中要求维持粗纤维17%、ADF21%的水平(张延利,1996)。
3.能量及蛋白质当日粮能量水平提高时,乳蛋白含量提高,但可能会降低乳脂率。
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通常并不提高乳蛋白含量,但蛋白质低于需要时可能会降低乳蛋白。
只有当奶牛在极低营养或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能量及蛋白质才有可能对乳脂率发生影响。
4.无机盐当瘤胃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时,乙酸的形成较丙酸更容易些,由于乙酸的增多,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乳脂;率都将得到提高。
在高水分谷物和青贮玉米等易发酵饲料中添加碱化剂可以取得理想效果,但在干草和青贮鲜草等含ADF占20%以上的饲料中添加碱化剂无明显效果。
常用的碱化剂多为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氧化镁和碳酸氢钠以1:2的比例制成的混合剂其碱化效果很好。
沸石能增大瘤胃pH值,但同时可能降低乳脂和乳蛋白含量。
韩正康(1986)报道,当瘤胃处于丙酸型发酵时,添喂乙酸纳能提高乳脂率。
三、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 1.合理搭配精粗饲料比例在奶牛日粮中,不能过多强调精料,而应以多汁青绿饲草、青干草等优质粗饲料为主。
在充分供给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后,不足的能量部分由精料供给,在饲喂上也应先粗后精,精料尽量做到少量多次饲喂,避免一次摄人大量精料。
Poewll(1939)最早发现,给奶牛饲喂高精料、低粗料日粮会导致乳脂率下降。
当饲粮中精料比例较高时,瘤胃中乙酸比例减少,丙酸比例增加;反之,当粗料比例较多时乙酸比例增多。
可见,增喂粗饲料有利于提高乳脂率。
但粗饲料不能提供乳牛合成乳蛋白的原料,会影响产奶量。
因此,牛的饲粮要合理搭配,不仅提供适量的精料和多汁料,保证奶牛高产,同时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粗饲料以提高乳脂率。
生产中,奶牛饲喂多采用先粗后精或精粗混合的方法,粗料比例一般不低于日粮的40%。
2.注意日粮的可消化性和物理形态通过大量奶牛试验证实了乳脂率与日粮纤维有关,并推断日粮纤维含量和来源对乳脂率的影响可能与纤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饲喂奶牛要注意日粮的消化性,高产奶牛日粮消化率不应低于65%,无论精料还是粗料都应注意其消化性能。
精料中易降解的是大麦、高粱,玉米相对较差,粗料中禾本科青干草易降解,其他牧草相对差一些。
同时要注意日粮的物理形态,精料的籽实类以打碎或压碎为好,而青粗饲料不易太碎,一般以8厘米左右为好,青贮牧草可适当长一些,这样可增加饲料在消化道内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粗纤维、干物质的消化率,进而提高乳脂率的目的。
3.补充脂肪一般奶牛日粮脂肪含量约在3%左右,而有关资料表明,日粮中脂肪含量在5%-6%时奶牛对养分利用率最高。
因此,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油菜籽或保护脂肪酸,可有效提高乳脂率,但添加量也不宜过高,掌握在日粮中脂肪含量大体在5%-6%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