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历史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一、中国近代史部分1.鸦片战争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结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结果:签订《瑷珲条约》《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3.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措施: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学校。

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甲午中日战争根本原因: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结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5.戊戌变法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失败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6.辛亥革命意义: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结果: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统治结束。

7.五四运动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8.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国共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北伐胜利:推动了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

9.抗日战争开始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全民族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

胜利根本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10.解放战争胜利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的支持。

二、中国现代史部分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一五计划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基础薄弱。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重工业项目建成,川藏、青藏公路通车,武汉3.长江大桥建成等。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三大改造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

⼈教版⼋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年级上册第⼀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战争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业品,掠夺廉价的⼯业原料(扭转贸易反差,打开中国市场)危害:1、中国许多⽩银流⼊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2、严重摧残吸⾷者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虎门销烟:1939年3⽉,道光帝派林则徐到⼴东⼴州禁烟措施:派⼈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百多万⽄。

1939年6⽉3⽇,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鸦⽚当众销毁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民禁烟⽃争的伟⼤胜利,显⽰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爆发:原因:1、外国打开中国市场(必然;根本)2、林则徐禁烟运动(偶然;直接)时间:1840年6⽉过程:1841年初,英军占领⾹港岛,1年后,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清军被迫求和结果:1842年,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内容:1、割⾹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岸4、英商进出⼝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教训: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对抗,落后就要挨打第2课第⼆次鸦⽚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原因:西⽅不满⾜既得利益,企图进⼀步打开中国市场,扩⼤侵略权益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起⽌时间:1856年10⽉-1860年10⽉侵华罪⾏: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烧圆明园第⼆次鸦⽚战争前后,俄国与中国签订了⼤量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东北、西北领⼟150多万平⽅公⾥(《瑷珲条约》侵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龙江以北60多万平凡公⾥的⼟地,侵占最多)太平天国起义:过程:1851年,农民⾰民领袖洪秀全在⼴西桂平⾦⽥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 1853年,起义军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政权李秀成在青浦打败美国⼈华尔统领的“洋枪队”1862年9⽉,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战役中击毙华尔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第⼆次鸦⽚战争是鸦⽚战争的继续与扩⼤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性质:⾮正义的侵略掠夺战争侵略国家:英→英、法、俄、美侵略时间:2年→4年扩⼤侵略区域:长江以南沿海→内地通商⼝岸:5个→11个危害影响:领⼟主权遭到更多破坏导致继续半殖民地化程度⽇益加深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两次鸦⽚战争失败原因:根本: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对抗主观:清王朝腐朽落后客观:列强综合国⼒强⼤第3课收复新疆背景:英、俄虎视眈眈,阿古柏1865年侵占新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档将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各单元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单元秦汉帝国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
1. 统一货币、度量衡
2. 实行郡县制
3. 规范文字、车轮、轴距
二、秦朝政治制度
1. 中央集权制度
2. 三公九卿制度
三、汉朝的政治制度
1. 建立大臣制度
2. 实行科举制度
第二单元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
一、汉武帝的开放政策
1. 实行屯田制度
2. 开辟丝绸之路
二、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1. 科技成就:制纸术、指南针、火药等
2. 文学成就:《离骚》、《汉赋》、《史记》等第三单元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 魏国实行九品中正制
2.蜀国、吴国实行丞相制
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1. 南朝建立南朝刘宋
2. 制度的确立
第四单元隋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一、隋唐的政治制度
1. 中央集权制度
2. 取消九品中正制,建立唐朝科举制度
二、唐朝的社会生活
1. 科技成就:火药、纸张等
2. 文化成就:诗歌、绘画、音乐等
第五单元宋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
一、宋代的政治制度
1. 宋初实行科举制度
2. 政治制度分为两级: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府
二、宋代的经济生活
1. 农业生产大幅度发展
2. 商业经济迅速发展
第六单元中国古代历史的回顾与总结
一、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特点
1. 朝代更替、政治制度的变化
2. 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
二、中国古代历史的启示
1. 接受优秀传统文化
2. 借鉴先进制度。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梳理一、古代文明与帝国的兴起1. 文明的起源与发展2. 亚洲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古埃及文明3. 欧洲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二、中世纪欧洲文明1. 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封建主义的兴起2.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及对欧洲的影响3. 教会的权力与地位:教皇、神权与世俗统治的关系三、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对世界的影响1. 阿拉伯帝国的创立与扩张2. 阿拉伯人对科学、文学和哲学的贡献3. 阿拉伯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四、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思想1. 儒家思想与儒家学派2. 法家思想与法家学派3. 道家思想与道家学派4.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五、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经济发展1. 西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2. 东汉时期的土地兼并与贫富差距的加剧3. 南北朝时期的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4. 唐朝的经济繁荣与丝绸之路的开放六、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的兴起1. 文艺复兴运动对社会的影响2. 宗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与新教的兴起3. 科学革命:哥白尼与伽利略4. 启蒙运动思想家与他们的贡献七、欧洲殖民与奴隶制度1. 欧洲殖民扩张的原因与影响2. 奴隶制度的起源与发展3. 奴隶制度对殖民地地区的影响与后果八、近代工业化与议会政治的兴起1. 工业革命的起因与影响2. 无产阶级的兴起与工人运动3. 西方国家的议会政治与民主制度的发展九、中国近代的变革与反侵略斗争1.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3.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4.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农民革命斗争十、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的影响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3. 冷战与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十一、世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发展与衰落1.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与斯大林时期的发展2.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文化大革命3. 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与东欧剧变这些章节和知识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影响,以及各种思想的形成和传播,为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基础。

人教版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文明
1.旧石器时代
2.新石器时代
3.均田制度和农业发展
4.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
二、古代中国
1.夏商周时期
- 夏朝的建立
- 商朝的兴起
- 周朝的建立
2.春秋战国时期
-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 戰国时期的分争割据
3.秦朝和汉朝
- 秦始皇的统一
- 汉朝的兴起和发展
三、世界古代文明
1.埃及文明
- 尼罗河流域的发展
- 法老的统治
2.希腊古罗马文明
- 希腊城邦的兴起
- 古罗马的奴隶制度
3.印度古代文明
- 吠陀时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孔雀王朝的兴起
四、中世纪国家
1.拜占庭帝国
2.英国封建时期
3.法国封建社会
五、近代
1.文艺复兴
2.清朝的衰落和洋务运动
3.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六、现代
1.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___内战和建国初期
3.中国的改革开放
以上为人教版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总结了古代文明、古代中国、世界古代文明、中世纪国家、近代和现代的相关内容。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课的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重点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 史前时期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史前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2. 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的建立与灭亡商朝的兴衰与甲骨文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1. 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2.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焚书坑儒3. 汉朝的兴衰汉朝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王莽篡汉与东汉的建立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的建立与灭亡2. 晋朝的统一与分裂西晋的短暂统一与八王之乱东晋的建立与南北朝的对峙3. 隋唐的盛世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唐朝的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唐朝的衰落与安史之乱第四单元: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1. 辽、宋、夏、金的并立辽、宋、夏、金四国的建立与灭亡宋朝的科技与文化发展2. 元朝的统一元朝的建立与蒙古帝国元朝的统治与文化融合3. 明清的兴衰明朝的建立与海禁政策清朝的康乾盛世与民族融合清朝的衰落与鸦片战争第五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 古代科技成就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天文学、数学、医学的发展2. 古代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影响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文学艺术:唐诗、宋词、元曲3. 教育与科举制度私塾、国子监等教育机构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结语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还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不仅照亮了过去,也照亮了未来。

让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含古代文明大全)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含古代文明大全)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
(含古代文明大全)
1. 古代文明
- 亚洲文明:中国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埃及古代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希腊古代文明、罗马古代文明等。

- 非洲文明:埃及古代文明、卡达巴文明等。

- 欧洲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

- 美洲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等。

2. 中国古代文明
- 先秦时期: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燕赵之战、楚汉之争、汉朝的辉煌时期等。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代、西晋、东晋、南北朝的兴衰变迁。

- 隋唐时期:隋唐帝国的统一、唐朝的辉煌时期等。

- 宋元明清时期:宋朝的政治文化、元朝的统一、明朝的规模扩张和文化繁荣、清朝的国内政治和对外关系等。

3. 古代文明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
- 社会结构:君主制、奴隶制、封建制等社会制度。

- 文化特点:宗教、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社会风俗等方面的
特点和成就。

4.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 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 文化交流:思想、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5. 古代文明的影响和启示
-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古代文明的遗产对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 对我们的启示:古代文明中蕴含的思想、道德、智慧等对我
们的研究和借鉴。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含古代文明大全)的简要内容。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教材或相关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1. 鸦片战争(1840 - 1842年)- 原因。

-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利益。

-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 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太平天国运动(1851 - 1864年)- 兴起: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 发展: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 纲领。

- 内容:主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按照“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 评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但是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 内容: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如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等。

- 评价:这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

-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1. 洋务运动(19世纪60 - 90年代)-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 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 内容。

- 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二历史知识点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任何科目学习方法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第一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6.3;道光帝、林则徐—义律;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向中国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牟取暴利。

4、鸦片的危害:①大量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②严重摧损了吸食者的体质,使之家破人亡。

5、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①1840年6月爆发;②1841年初占领香港岛;③1842年,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性质:中国历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内容:①赔款2100万元;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商品所缴纳的税款,需从英国商定)。

6、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太平天国起义:
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加重农民负担,人民奋起反抗。

过程:
①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②1853年,占领南京,改天京,建都,后开始北伐、西征;
③1860年,逼近上海,列强组建洋枪队,美国人华尔统领;
④1862年9月,在清溪击毙华尔。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修约失败。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1856.10-1860.10,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1860年,先后占领天津、北京,咸丰帝逃到承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成立1949.10.1
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①通过“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③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
3、意义
(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注意理解)
①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②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外(国际):
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
1、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代表:1951、阿沛阿旺晋美
(2)意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2、抗美援朝
(1)必要性(原因):美国入侵朝鲜和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安全
(2)时间:1950.10——1953.7
(3)司令员和军队: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
(4)意义:
①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②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③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④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
3、土地改革
(1)必要性(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1952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改)
(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义(祥见课本13页)
①对地主和农民的影响:消灭地主,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②巩固人民政权
③推动了农村和农业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初二历史简单却也需要学习方法
一、要学会使用好课本
初中的历史比较简单,但要想学好却也不容易。

目前使用的历史新教材,课本知识容量不大。

首先要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

一般说历史课本的每一课通常分为几部分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都在这一部分,因此同学们应该对该部分进行精读,着重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要学会分析这一部分哪些是重点,那些不是重点,哪些内容是要求一定要记住的,哪些内容属于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点,才能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

此外,课本有些内容是用小字印刷的,这部分内容不是课本的主要内容,编排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同学们的知识面,不一定要记的,但是同学们可以阅读,结合课本的大字不分来看。

二、要学会“阅读”
要学好历史,就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才能取得课堂的主动权。

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就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

上课时,老师带领大家读书学习,通常老师已经有层次性、针对性地设计了问题来启发我们大家什么内容须详读精思,什么内容要略看了解,什么问题要边读边想,什么问题要读后再想。

因此同学们要跟着老师给你启示,寻找知识的纵横联系、前因后果等,同时大家也要养成圈点批注,做简要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课文中绝大部分针对历史名词、概念、人物等所作的小字或资料补充,部分不带星号的引言或插图等,只要快速扫描略看即可,而诸如历史事件的起因、进程、影响,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人物,重要的历史资料、历史插图等重难点知识,就要求大家详细阅读、认真思考。

三、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做到“善思”和“乐思”
《论语》里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我们在学习中做到学思结合。

爱思考、会思考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同学们要在课堂上利用老师给的思考的机会,培养多种思维能力。

层次一。

要会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逐层深入,学会顺着历史线索寻找事情的前因后果,以此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学“美国的冷战决策”时,可以将其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什么是美国的“冷战”政策?(2)美国为什么要(1)实行“冷战”政策?为什么能够实行“冷战”政策?(3)“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彻悟,更是思维的启迪。

长期如此的训练,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层次二。

要鼓励自己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训练我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外国的教育家曾提出:“只要学生能提问题,就有利于形成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

”因为发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体现。

老师在教学中会鼓励大家质疑,要求大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评价、定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生从中可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比如在讨论美国南北战争时有同学就提出“如果当时有其他的办法能缓解当时美国的状况,林肯
会怎么做?那么美国的今天又会是什么样子?”
四、学会掌握巩固知识的技巧———“巧学”
1、及时巩固训练。

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习是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以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根据记忆的规律,以往总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总体复习。

历史学科是一张规律性强,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历史课的学习及总复习便会化难为易。

横向联系的学习方法既要体现在总复习中,也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学习训练过程中。

老师每讲到一个可以类比的历史知识时,大家可以跟着老师的提示回忆所学的相同、类似的历史知识,然后加以分析对比,把类似的历史知识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去。

如讲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时,就可以表格的方式把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影响加以对比,分析出异同,在分析对比中,悟出掌握知识的要领,这样多次训练、引导,学生就会掌握联系对比的记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