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孝感高考语文试卷加答案
2022湖北高考试题及答案

2022湖北高考试题及答案【语文】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章节选】(此处省略具体文章内容)1. 文章中提到的“XX”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根据文章内容提供具体含义)2. 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展现“XX”的主题?答案:(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并给出答案)3. 文章中“XX”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情感并给出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7题。
【唐诗】(此处省略具体唐诗内容)4.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述其创作背景。
答案:(提供作者信息及创作背景)5. 诗中的“XX”一词是什么意思?答案:(解释诗中词汇的含义)6. 请分析这首诗的韵律结构。
答案:(分析诗的韵律结构)7.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三、语言知识运用(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答案:(根据句子分析给出正确选项)9. 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答案:(根据句子内容选择最合适的选项)10.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答案:(根据标点符号使用规则给出正确选项)11.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答案:(根据成语使用情况给出正确选项)12. 下列句子中,词语搭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根据词语搭配给出正确选项)【数学】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3-22. (此处省略具体数学题目)13. XX14. XX…22. XX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3-27. (此处省略具体数学题目)答案:23. XX24. XX…27. XX三、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8-30. (此处省略具体数学题目)答案:28. (提供详细的解答过程)29. (提供详细的解答过程)30. (提供详细的解答过程)【英语】一、阅读理解(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35. (此处省略具体英语阅读材料及题目)31. XX32. XX…35. XX二、完形填空(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55. (此处省略具体完形填空材料及题目)答案:36. XX37. XX…55. XX三、语法填空(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56-65. (此处省略具体语法填空材料及题目)答案:56. XX57. XX…65. XX四、短文改错(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66-75. (此处省略具体短文改错材料及题目)答案:67. XX…75. XX五、书面表达(本题共1小题,30分)76. (此处省略具体书面表达题目)答案:(提供一篇范文)【综合科目】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77-96. (此处省略具体综合科目题目)答案:77. XX78. XX…96. XX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97-100. (此处省略具体非选择题题目)答案:97. (提供详细的解答过程)98. (提供详细的解答过程)99. (提供详细的解答过程)100. (提供详细的解答过程)【结束语】以上是2022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试题及答案示例。
2021-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湖北)高考语文试卷

2021-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湖北)高考语文试卷第一卷(选择题共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8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足A、羚.羊邻.居可怜.孤苦伶.仃B、质.问桎.梏幼稚.炙.手可热c、喉咙.宠.罩垄.断得陇.望蜀D、楼.盘搂.抱头颅.光怪陆.离2、卞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边陲船仓放空炮高朋满座无心插柳柳成阴B、沟通赋与唱双簧有恃无恐有缘千里来相会c、稼穑皇历跑龙套记忆尤新壶里没酒难留客D、通缉砂糖碰钉子披星戴月有一利必有一弊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建设文明寝室,首先要——文明寝室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学生寝室进行考评。
.②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
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③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确定前仆后继只有/才B、决定前仆后继只要/就C、确定前赴后继只有/才D、决定前赴后继只要/就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B、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杏刚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
C、他有便宜从事....的职权,地方性和局部性的问题,可以全权处理。
D、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2022年湖北省孝感新高考联考协作体9月高二考试高二语文答案1.C. “可弥补俗语在提高读者智性、增强文学表达美感方面的不足”错误。
由原文“而俗语则更接近大众,使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不少翻译家对于文言与俗语的关系,有深厚的理解。
比如钱稻孙翻译但丁《神曲》,就意识到那文字如何引入意大利的俗语,与拉丁语这种‘雅言’有了区别。
但丁的写作丰富了母语,他从‘雅言’那里出来,以俗语调适着词章,变为后来的新雅言”可知,俗语更接近大众,利于思想广泛传播,但不能抹杀其在提高读者智性、增强文学表达美感方面的价值。
2.C. “其实是对当时文坛的当红作家创作中表达平庸,作品缺乏辞章之美的强烈不满”错误,批评范围扩大化。
王小波感叹傅雷、穆旦的译文之美,只是对于当时流行的翻译文体的揶揄。
3.C. 此处的周氏兄弟“以直译的方式,撕裂了母语的表达,给汉语注入新鲜的血液”是对语言的再创造,而不是“调适雅俗之间关系”。
4 .①植根于母语,保持古老汉语的质感,追求作品的辞章之美。
②立足于直译,克服汉语的局限,灵活变通,使雅俗得以调适。
③尊重原作,把握中外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的差异,合理创作。
④参考前人译介域外作品留下的丰富经验,传承发扬好的翻译传统。
(每答对一点1分)5 .①创造新语言,给汉语注入新鲜血液,增强流动性和暗示性,推动母语发展,引领写作风气。
②改变传统的表达方式与阅读习惯,利于对思维的突围性的培养,使智性得以生长。
③借鉴国外文学研究与创作的优秀成果,传播先进思想,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6.D (A项“在花钱方面斤斤计较”错,文中有“为儿女设计了城里人的生活”,说明父亲只是在为自己用钱的时候舍不得。
B项“担心自己的儿子也会这样不孝”错,老人只是担心儿子不能回来给自己送终,导致自己死后成为孤魂野鬼。
C项“为国家尽忠大于对父母尽孝”无依据。
)7.B解析,不能因“父亲委屈”,就断定他精神境界低。
2022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文字版)

2022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文字版)语文留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局部。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觉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觉证明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系统叙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存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明显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见古史作为讨论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觉,将商人亲自书写、契刻的文字呈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奇时代分别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殊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根本牢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的确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觉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加。
由于这一发觉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根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唯恐也不是向壁虚构,特殊是在20世纪20年月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明了《殷本纪》与《世本》的牢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头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牢靠性恢复了信念。
甲骨文的发觉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开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讨论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讨论者开头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22年湖北高考语文古代文学赏析及答案

2022年湖北高考语文古代文学赏析及答案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于高考语文来说,古代文学的赏析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对于古代文学的深入理解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审美价值。
本文通过对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词的赏析,让我们一起探索古代文学的魅力所在。
1. 《水调歌头》赏析《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写意风格和深刻的感慨而广为人知。
全词以描绘大自然的景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短暂、充满变化和无常的思考。
同时,词中融入了作者对于生命的领悟和对于人世间痛苦的疏离感。
首先,词中的描绘大自然的景物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作者以“明月几时有”来开启词篇,将词中的情感融入到对月光的描绘中,给人一种宁静和安全感。
接着,通过“且凭风月共长晖”和“管他什么醉与清”,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经历和社会规范的淡漠态度,倡导着人们要发自内心地感受自然的美妙。
其次,词中通过两种景物的对比,凸显了人生短暂和无常的主题。
作者以“明月”和“青楼”来对比,明确了人生的两种不同境遇。
明月象征着自然和纯洁,而青楼代表了尘世的繁华和浮躁。
通过这种对比,作者表达了人世间的无常和变幻莫测。
最后,词中的感慨和疏离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词的结尾以“万里共婵娟”作为呼应,传递了作者对于宇宙的广阔和对于自己渺小的体悟。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事无常的领悟和生命的疏离感。
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赏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杜牧的一首诗,他以咏史写景的形式,抒发了自己对于现实社会的失望和无奈。
首先,诗的开头通过咏史的方式,凸显了作者对古代人物的景仰和对于现实的失望。
例如,诗中提到的“刘项原来不读书”和“庞公亦无计”等句子,体现了现实社会的浮躁和功利,并寄托了作者希望有一位聪明和有能力的君主来治理社会的愿望。
其次,诗中通过描绘秋夜的凉爽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的憧憬和对于现实社会的逃离。
湖北孝感高考语文试卷真题

湖北孝感高考语文试卷真题
一、阅读理解
1.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1-3题。
五年级的小明是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经常有些奇怪的问题需要解答。
上周,他问老师:“老师,为什么星星会闪烁?”老师微笑着解释说:“那是因为星星发出的光经过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和衍射,让我们看起来星星在闪烁。
”小明聪明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兴奋,他继续问:“那为什么地球会转动?”老师满意地看着他,回答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造成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同时也使得四季更迭,这是地球的魅力所在。
”小明听完老师的解释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明白了星星闪烁和地球转动的原理。
2. 在文章中,小明为什么问老师星星会闪烁的问题?
A. 他想考验老师的学识。
B. 他感到星星的闪烁很奇妙。
C. 他对天文知识感兴趣。
3.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A. 老师很喜欢小明。
B.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造成了四季更迭。
C. 小明是一个有好奇心的学生。
二、作文题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带着对生活的热爱,记录你近期发生的一次感人故事,具体表现你如何用善良和正能量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试卷精析之——湖北卷

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试卷精析之——湖北卷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家有名士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只是叔,叔亦不候。
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
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
仍与语,转造清微。
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遂留共语,弥日累夜。
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
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
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
”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
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
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
今日当与汝言。
’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
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
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
’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
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
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
’因此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
”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
”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
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
”称事实上美。
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
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
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尊敬B.绝难乘,少能骑者绝:专门C.唯当就蚁封耳就:留下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评判【答案】C【解析】就:是动词,靠近,接近意。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时代,我们必须突破传统认识,去达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境界,即新时代新的教育与新劳动、新创造进行新的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
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这一原理指导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作为创新基点,合乎理论逻辑与现实需要。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表述,既有他们对所处时代的洞察,也有他们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
在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学说中,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教劳结合”具有统一性,其根本旨趣意在社会发展。
劳动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既包括简单劳动,也包括复杂劳动。
今天,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标志的科技因素,为生产劳动注入了崭新的内涵,而且,劳动的形式也早已超出了基于体力消耗的物质生产劳动范畴。
比如,我们该怎样理解篮球明星姚明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呢?为此,我们既要看到物质生产劳动,还要看到数字形式等各种非物质生产劳动。
新时代劳动教育不是出于经济意义上的利益获取,不是出于狭隘的思想改造,也不是出于技术技能的训练,甚至也不仅仅是出于教育上的理论联系实际等的考虑。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学生发现生命才华、品尝劳动幸福、懂得奉献付出的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
一句话,是劳动价值观教育、是育人成人教育。
一段时间以来,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
一些青少年不尊重劳动和劳动者,不珍惜劳动成果,好逸恶劳,甚至不会劳动,却幻想不劳而获、少劳多得,甚至妄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扭曲了劳动价值观和人生幸福观,也扭曲了审美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湖北省孝感高考语文试卷加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赋与汉代①文学与时代紧密相连,汉赋也是如此、除文学内部发展因素外,汉代社会对汉赋的生产、消费等有重要的影响、②汉赋生产与两汉社会的兴衰基本同步、汉初基本上是汉代社会的休养生息阶段,汉赋生产也处于初期阶段、现存的赋作,最有代表性的是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这些作品体制上继承楚辞传统,抒情言志,篇幅短小,而且内容上明显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③汉赋生产的繁荣期是武帝以后到东汉中期、大一统的天下,文人心向中央,盛世激发了作家的情怀,于是,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这是时代的产物、典型代表如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这些大赋采用对话体,以状物为主,风格上呈现出“全”而“大”的特点、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两汉整个思想界成为经学的天下,大赋所体现的正统思想以及形式上的“劝百讽一”,就是这种思想的真实写照、④东汉和帝以后社会走下坡路,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党锢之祸使文人与社会逐渐疏远,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地震、蝗灾、水灾、瘟疫等随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文人士大夫内心世界发生了重要变化,深感人生迷茫、此期经学衰落,道家思想又占据了重要位置、社会的剧变带来汉赋的新变,文人鸿篇巨制形式的大赋作品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是以抒情为主的小赋、这种赋继承屈原、贾谊的传统,代表人物和作品如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等,他们突破汉大赋的创作模式,由外部世界的描绘转向内心世界的抒写,由体物转入写志,个人的思想、感情成为作品的主要内容,这是东汉后期社会带来的影响,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⑤由以上可以看出,汉代社会影响着汉赋生产、首先影响辞赋生产者,如辞赋作家的地位、遭遇、追求、情怀等、汉代经学盛行,辞赋家的地位低下,被视为倡优一类人物,亦可见地位之低下、就作家的追求、情怀而言,当社会处于鼎盛时期,辞赋家就有很强的自豪感,主动与时代靠拢;当衰世时,辞赋家更多关心的是自我内心、其次,时代影响辞赋作品,包括思想、体制、风格、内容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时代与文学是互动关系、时代一方面影响汉赋生产,同时汉赋也反映时代的风貌,为时代服务、“天子之事”中,那种磅礴的气势,宏大的景象,强壮的声威,无不体现着大汉帝国的时代精神、东汉后期赵壹等人的辞赋揭露社会黑暗,也是时代的一面镜子、⑥时代不仅影响汉赋生产,而且影响汉赋消费、汉赋由于辞藻华丽,典型的汉赋大多是宫廷作品,或歌颂,或讽谏,所以基本在宫廷和知识阶层传播、当然,抒情性的辞赋也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大部分还是在文人范围之内、(摘编自《光明日报》作者:张新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与时代紧密相连,汉赋的发展就能证明这一点,当然,除时代因素外,汉赋发展也有文学内部发展的因素、B、汉赋产生于汉代初期,这一时期汉赋的代表作有《鵩鸟赋》,其内容明显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C、汉初汉赋的发展,在作品体制上继承楚辞的传统,篇幅不长,《吊屈原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D、汉武帝以后,规模宏大,内容全部是歌颂的大赋兴盛,这些赋体在风格上呈现出“全”而“大”大特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汉和帝以后,文人鸿篇巨制形式的大赋作品绝迹,代替它的是抒情为主的小赋,其代表作有张衡的《归田赋》、B、东汉和帝以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继承了屈原、贾谊的传统,个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这类作品的主要内容、C、汉代社会影响着汉赋的生产,首先影响着辞赋作者,在社会鼎盛时期,辞赋作家就有很强的自豪感、D、时代不仅影响着汉赋的生产,也影响汉赋的消费、典型的汉赋大部分是宫廷作品,基本在宫廷和知识阶层传播、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初的抒情小赋与东汉末年的抒情小赋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这同特定的时代有关系、B、赵壹的《刺世嫉邪赋》创作模式突破了汉大赋的创作模式,内容上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也是时代的一面镜子、C、汉代社会影响着汉赋作家,汉赋作家的作品也反应着时代,写作汉大赋的作家处在盛世,地位较高,写抒情小赋的作家地位普遍较低、D、东汉末年,辞赋作家多写以抒情为主的小赋,作家多抒写内心世界,这类辞赋,大部分是在文人之间传播、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节选自《明史•傅珪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2)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3)《春望》一诗中杜甫移情于花鸟,以“ (),()。
”这两句诗表达了思念家人,感时伤怀的复杂情怀。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背叛余显斌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
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外、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
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
我给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时候这么勇敢过?不可信、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一些软骨头的战士,受不了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提醒将军,尤其对于王老蔫这样的人,不可不防。
可是,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还是派出了王老蔫、现在,打垮后跟在将军身边的人也就十几个了,他们都是外地人,对于当地情况很生疏、也只有王老焉是这儿的人,路熟。
王老蔫接受任务,敬了个礼,走了。
按照约定,第二天早晨王老蔫得赶到这儿、可是,天亮了,太阳照亮了雪野,仍不见王老蔫回来、我很是担心,告诉将军,得赶快转移,我怀疑王老蔫这家伙出了问题、我分析,这小子路熟,不会出别的事,如果要出事,也一定是投敌、将军摇着头说,再等一下。
将军自言自语,这个王老蔫,是不是让什么事耽搁了?这一等,我们就等来了日军,一队黄乎乎的小鬼子,拿着枪向这边走来、当头一人,正是王老蔫、将军骂一声,软蛋,果然带着小鬼子来了。
说完,暗令十几个人赶快趴下,藏身雪里,做好战斗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