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上的文化典故大全

合集下载

岳麓山主要景点传说故事

岳麓山主要景点传说故事

岳麓山主要景点传说故事摘要:一、引言二、岳麓山简介三、岳麓山主要景点及传说故事1.爱晚亭2.岳麓书院3.莲花寺4.赫曦台5.鸟语花香径四、岳麓山景点传说故事的文化内涵五、结语正文:【引言】在中国众多名山中,岳麓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而闻名。

这座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山脉,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

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岳麓山,感受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岳麓山简介】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是长沙市区内的一座风景名胜区。

海拔300.8米,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

岳麓山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被誉为“城市绿肺”。

山中有众多历史文化景点,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岳麓山主要景点及传说故事】1.爱晚亭:爱晚亭位于岳麓山的半山腰,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亭。

传说唐代诗人杜牧曾在亭中与好友相聚,因而留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佳句。

爱晚亭也因此而得名。

2.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书院始建于北宋时期,培养了一大批文人墨客。

岳麓书院的传说故事众多,如“朱熹讲学”、“张拭祭酒”等。

3.莲花寺:莲花寺位于岳麓山的东麓,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寺。

相传唐僧师徒四人曾在此寺庙歇脚,寺内有一池莲花,象征着圣洁和美好。

4.赫曦台:赫曦台是岳麓山上的一个观景平台,始建于明代。

传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徐霞客曾在此台观赏风景,并题写了“赫曦台”三字。

5.鸟语花香径:鸟语花香径是岳麓山上一条美丽的林间小道。

在这里,游客可以聆听鸟儿的歌声,感受花香的气息。

传说古代文人墨客经常在这里散步、赏花、品茶,寻找创作灵感。

【岳麓山景点传说故事的文化内涵】岳麓山的传说故事丰富多样,既有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也有寓意深刻的神话传说。

这些故事为岳麓山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一座充满魅力的文化名山。

岳麓山背后的红色文化故事

岳麓山背后的红色文化故事

岳麓山背后的红色文化故事
岳麓山作为湖南长沙市的地标性景点和文化象征,背后蕴藏着丰
富的红色文化故事。

这座山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是湖南
省革命的发源地,也承载着革命先烈们的热血激情。

岳麓山上的红色文化故事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时期。

当时,各地
的爱国志士在这里合谋,积极策划起义行动,为推翻封建帝制而奋斗。

岳麓山成为了他们的秘密基地,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革命志士
们得以有机会组织、培训并酝酿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岳麓山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大批
共产党员曾在岳麓山上接受过培训,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其中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
就座落在岳麓山上,具有深远影响。

此外,岳麓山还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经过地。

红军部队在
长征中途经过湖南,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击,他们选择了岳麓山的腹地,实施了休整和整编。

在这里,红军不仅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无私援助,
还做出了重要的战略决策,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

如今,岳麓山以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和研究者。

游客们可以在岳麓山上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景点,了解革命
历史和先烈们的英勇事迹。

同时,这里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许
多学者都聚集于此,深入研究和探索红色文化的内涵。

岳麓山背后的红色文化故事,不仅是湖南的宝贵历史遗产,也是
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见证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激
励着我们时刻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岳麓山历史文化

岳麓山历史文化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而闻名遐迩,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景区历史名胜古迹和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繁多,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其中包含全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被外界誉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被道教称为“第二十三洞真虚福地”的云麓宫,被誉为“建党先声”的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名人墓葬林立,黄兴、蔡锷等仁人志士长眠于此,伟人足迹处处,橘子洲、爱晚亭都留下了革命的红色篇章。

厚重的传统文化沉淀,传奇的革命历史传统,以及与湖南人,与湖湘文化血脉相连的精神内核都使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具有了珍贵而独特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一、朱张理学,道南正脉岳麓书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拓”创立岳麓书院,与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在周式执掌下的岳麓书院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

大中祥符八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亲书“岳麓书院”匾额。

两宋之交,岳麓书院遭战火洗劫,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延聘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

张栻主教期间,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

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

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

这次会讲,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所以不仅是长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

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名声更加远播,元代理学家吴澄在《重建岳麓书院记》中说:“自此之后,岳麓之为岳麓,非前之岳麓矣!”绍熙五年(1194年),在岳麓会讲27年之后,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再次来到潭州,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

岳麓山的历史故事

岳麓山的历史故事

岳麓山的历史故事
岳麓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名山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素有“南岳”之称。

它的历史悠久,早在2500年前,就成为了楚国的
一处重要的祭祀之地。

在秦汉时期,岳麓山成为了一处重要的道教和
佛教圣地,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信徒前来朝拜。

在明清时期,岳麓山更是成为了文化和科学的重要中心。

明朝时期,湘绅杨时被派往岳麓山开发土地,他在岳麓山山脚下建起了一个
小集镇,并开始研究岳麓山的自然和文化特征。

他因此被誉为“湖南
宋朝第一才子”。

清朝时期,岳麓山更是成为了各种学术和文化交流
的重要中心。

清朝著名书法家康熙曾亲自题写“岳麓书院”四个大字,使得岳麓书院在全国闻名。

在近现代史上,岳麓山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辛亥革命时期,朱德
曾在岳麓山加入了同盟会,并宣誓效忠于共和国。

抗日战争时期,岳
麓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据点之一,毛泽东曾在此发表过许多著
名的重要讲话,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今天的岳麓山已经成为了湖南省的旅游胜地之一,除了其灵秀的
山水之外,还有很多人文景观,如岳麓书院、橘子洲头、岳麓广场等。

岳麓山也成为了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各种文化、艺术、学术活动在
此频繁开展。

总的来说,岳麓山的历史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历史与现代相
结合、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美好景观。

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仅
有自然美不够,只有历史与文化的滋润,才能让它变得更加吸引人们的目光。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我们应该积极地去了解和传承自己的历史文化,让这些历史文化成为我们的精神财富,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力量和智慧。

岳麓山红色人物事迹

岳麓山红色人物事迹

岳麓山红色人物事迹众多,以下是其中几位著名人物的事迹简介:
黄兴(1874-1916):原名轸,字克强,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现黄兴镇)。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的先驱和领袖,中华民国创建人之一。

黄兴在1902年赴日留学,后与陈天华、宋教仁等创建华兴会,1905年与孙中山一同创建中国同盟会。

他积极参与并指挥了多次起义,包括震撼中外的黄花岗起义。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担任战时总司令,为革命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黄兴在1916年因病去世,享年42岁,1917年被国葬于长沙岳麓山。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市洞口县)人。

他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

蔡锷在1916年因病去世,年仅34岁。

次年,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他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焦达峰、陈作新:他们都是清末湖南浏阳人,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在辛亥革命中,他们领导了湖南新军起义,建立了湖南军政府。

然而,不久后焦达峰、陈作新被反动势力杀害,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此外,在岳麓山红色人物中还有张辉瓒等人。

张辉瓒在1930年与红军作战时兵败被俘并被处决,国府追授他为上将并在岳麓山择地落葬。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张辉瓒通常被视为反面教材。

以上仅是岳麓山红色人物事迹的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岳麓山的红色感人故事

岳麓山的红色感人故事

岳麓山的红色感人故事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名山。

在岳麓山上,有许多红色感人故事,见证了我国革命历程中的英勇与坚韧。

本文将带领大家了解岳麓山的红色背景,探寻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并为大家提供游览岳麓山的实用攻略。

一、岳麓山的红色背景岳麓山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近现代史上,岳麓山更是成为了革命志士们的精神家园。

毛泽东、蔡锷等一批又一批革命者在岳麓山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红色篇章。

二、红色感人故事概述1.毛泽东与岳麓山毛泽东,我国伟大的领袖,曾在岳麓山求学、工作,与岳麓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岳麓山上,有毛泽东故居,这里保存了毛泽东生前生活和工作的诸多物品,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位伟人的一生。

2.蔡锷与岳麓山蔡锷,辛亥革命时期的杰出将领,曾在岳麓山指挥起义,为推翻满清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岳麓山上,有蔡锷故居,展示了他英勇的一生。

3.烈士纪念塔与岳麓山岳麓山烈士纪念塔,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献身的烈士而建。

塔内珍藏了大量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物,让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三、岳麓山红色景点介绍1.毛泽东故居毛泽东故居位于岳麓山风景区内,故居内陈列了许多毛泽东生前的物品,真实反映了他的生活和工作状况。

游客在这里可以深入了解毛泽东的一生,感受革命家的风采。

2.蔡锷故居蔡锷故居坐落在岳麓山半山腰,故居内陈列了蔡锷将军的生平事迹和文物,充分展示了他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质。

3.烈士纪念塔岳麓山烈士纪念塔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献身的烈士而建,塔内珍藏了大量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物,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四、岳麓山红色旅游攻略1.旅游时间岳麓山四季皆宜游玩,但最佳旅游时间为春季和秋季。

春季,岳麓山万物复苏,山花烂漫;秋季,岳麓山层林尽染,景色宜人。

2.交通指南游客可乘坐长沙市公交线路到达岳麓山风景区,也可乘坐地铁换乘至岳麓山站。

此外,游客还可以选择出租车或自驾游。

长沙岳麓山下的历史名城与文化名人

长沙岳麓山下的历史名城与文化名人

长沙岳麓山下的历史名城与文化名人长沙,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座城市不仅孕育了众多杰出的文化名人,还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在长沙岳麓山下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许多名人,他们的贡献使得这座城市更加璀璨夺目。

长沙作为历史名城,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古代,长沙曾是楚国的都城,楚文化在这里发扬光大,为中国文化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长沙岳麓山下,传承着众多楚国遗迹,如岳麓书院、岳麓山、宁乡石鼓等。

岳麓书院作为中国最早的一座书院,出了许多文化名人,对中国教育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历史名城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历史,还在于它的文化名人。

长沙岳麓山下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他们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这座城市。

其中最为著名的文化名人当属陆羽和杨洪基。

陆羽,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人,被誉为“茶圣”。

他在长沙岳麓山下写下了著名的《茶经》。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茶的种植、制作和饮用方法,被誉为茶叶的圣经。

陆羽的贡献不仅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茶叶产业的繁荣。

杨洪基,是当代著名的歌手和演员,他出生在长沙岳麓山下的一个普通家庭,凭借出色的音乐天赋和努力,成为中国流行乐坛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歌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不仅传唱度高,而且歌词真挚感人,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除了陆羽和杨洪基,长沙岳麓山下还培养了许多其他的文化名人,如詹天佑、杨开慧等。

这些名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长沙岳麓山下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人,展现了这座城市丰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记录着百年风雨、沧桑变迁,见证了长沙的崛起与发展。

而文化名人们的声音则激励着新一代的长沙人,坚定了他们对于传承和弘扬长沙文化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长沙岳麓山下,这片土地承载着浓厚的历史与文化,每一个名人的贡献都让这座城市更加辉煌。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长沙都是一个令人敬仰的历史名城,而这些文化名人更是长沙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倍加珍视。

岳麓山的来历

岳麓山的来历

岳麓山的来历相传,长沙城西的岳麓山,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尾峰,从衡阳到长沙,七十二峰绵延八百里,巍巍壮观。

可是在好多好多年以前,圣祖来南岳传经布道的时候,衡山只是一座孤零零的山峰,圣祖的七十二个弟子都很不满意。

一天,圣祖讲授经书之前,他们一齐跪下,同声说:“大师,远看昆仑、天山,近看阳朔、白云,左右看泰山、恒山、嵩山、华山诸兄弟,有的白玉镶顶、气势雄伟,有的秀丽多姿、妩媚动人,有的群峰耸立、天险重重,唯有我们衡山,孤孤单单,寒伧单薄,乞大师禀告上天,让我们衡山也雄伟壮丽起来,来不负我师的大名和南岳的美称。

”圣祖端坐在禅席上,等众弟子说完,微微一笑,说道:“虽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但衡山是五岳之一,象如今这样孤孤单单,确实不妙。

我已向上天禀告,乞求赏赐我七十二弟子每人一座山峰,现已蒙上天应允。

只是这山的走向……”说到这里,大师停了下来,拿眼扫了一下众弟子,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弟子们会意,抢着说了起来:“黄河、长江横贯中华,流入东海,许多山岳都跟着它们的走向,衡山可以仿效。

”“七十二峰如果能围住祝融主峰,象众星捧月一样,气势定会更加雄伟。

”“要是能排成听禅师传经之势,众峰都朝主峰排列,那气概就会更加不凡了。

”这时,圣祖只是注意地听着,眼睛时闭时张,脸上不时闪过丝丝笑意,却不说好,也不说不好,过了一阵,圣祖又开口问道:“云麓,你的意见呢?”只见坐在角落里的禅垫上的一个年轻的和尚,微微低头,合掌回答说:“我的想法与众师兄有些不同不知对与不对?”云麓这个人,平时学习刻苦,年纪虽然最轻,却是众人推崇、圣祖喜爱的弟子之一。

听说他的意见和大家不同,众人都十分注意。

圣祖道:“对与不对,不必多虑,说出来大家商量吧。

”云麓这才谈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等既是传经布道的人,山的走向也要有益与=于传经布道。

我想,我们一起下山,哪里结下善缘,受到当地父老百姓爱戴,我们就在哪里立起一座山峰。

这样,各位师兄都有了传经之所,也才好显示佛法无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山上的文化典故大全岳麓山位于长沙西郊,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岳麓山上的文化典故大全,希望你喜欢。

岳麓山上的文化典故南北朝时的《南岳记》就提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岳麓山由此得名。

岳麓山周围有天马、凤凰、绿蛾、金牛等峰岭拱护,连峦叠峰数十公里,山中石骨巷秀,树木葱郁,如一翡翠玉屏,横丛在湘江两岸,人们称它“碧嶂屏开,秀如琢玉”,有“岳麓之胜,甲于楚湘”的美誉。

所以,自古有无数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要到这里游赏,从而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与文化故事。

到宋代,随着潭州讲学之风的盛行,岳麓山更是胜友如云,张、朱熹等人经常留连山间,感慨“年华供转徙,眼界得清新”,使岳麓山文化色彩更加浓厚。

岳麓山云麓峰左侧峰峦上著名的“禹王碑”是岳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征,是宋代摹刻至此的。

这块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

相传4000多年前的洪荒时代,天下被淹没洪水之中,大禹为民治水,到处奔波,疏导洪流,竟“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最终制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

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并在岣嵝峰立下了这块石碑。

东汉赵哗《吴越春秋》就记载了这一传说:“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投金简玉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

”唐代韩愈为此登临岣嵝峰寻访禹碑,虽未亲见,却留下了“蝌蚪拳身薤叶拨,鸾飘风伯怒蛟螭”的诗句。

1212年(宋嘉定五年),何致游南岳,在岣嵝峰摹得碑文,过长沙时请人翻刻于岳麓山颠。

宋以后,碑被士所掩。

明代长沙太守潘镒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禹碑名闻于世。

明杨慎曾撰禹王碑释文:“承帝日咨,翼辅佐卿。

洲诸与登,鸟兽之门。

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

久旅忘家,宿岳麓庭。

智营形折,心罔弗辰。

往求平定,华岳泰衡。

宗疏事裒,劳余神。

郁塞昏徙。

南渎愆亨。

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据学者研究,这篇碑文既不同于甲骨钟鼎文,也不同于籀文蝌蚪文,很难辨认,杨慎释文也只是一说,难作定论。

加上我国历代碑石中尚无夏禹时代的实物例证,因而此碑很可能是后人假托而成。

但韩愈所闻,何致翻刻却是事实,所以即使是唐宋时所刻石碑,也已是千余年前的珍贵古物了。

明清两代,吟咏禹王碑的诗词很多,有朱翊銮的《禹迹亭》、崔应科的《禹碑》、石公荫的《登禹王碑憩望》、沈一揆的《禹碑》等等。

大都表达了对大禹治水功绩的敬仰和对碑文难以认释的感叹,如沈一接的诗云:“平成绩奏几千年,石壁遗文尚宛然。

岂是后人偏好事,应知古圣示心传。

龙蛟影动云烟乱,珠露光凝日月悬。

愧我读书无万卷,空来拟议未能诠。

”现在全国各地有10余处禹碑,据说都是由岳麓山禹碑复刻的,由此也可见它的珍贵。

岳麓山除禹王碑外,还有一块著名的碑刻——麓山寺碑。

碑高近3米,宽1米多,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撰文和书写,黄仙鹤刻石。

碑额篆书“麓山寺碑”4个大宇,碑文共1400余字,骈散文体兼用,叙述了麓山寺自晋泰始(265-274)年间建立至唐开元(713-741)立碑时500年间的兴废修葺、历代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以及岳麓山的佳丽风光。

李邕,扬州江都人,史书记载“邑之文,于碑颂是所长”。

由于他任过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所以这碑又名“北海碑”。

李邕撰写的此碑碑文为行楷书,词句华丽,字体秀劲,集汉魏碑铭之长。

在李邕一生书写过的众多碑铭中,以麓山寺碑最为精美,碑的背面还有米芾等宋元名家的题名,因而历代书家都将它视作珍品。

由于此碑的文采、书法、刻工都精湛独到,所以人们又称它“三绝碑”。

“三绝碑”在我国古代碑刻艺术中声誉很高,碑字用行书是此碑新创,笔力雄健浑厚,后起书法大师,如苏、米芾等都沿袭其法。

元代书法大家赵孟自言:“每作大字一意拟之”。

自古至今,许多著名文人游览岳麓山时都特意来观摩此碑,宋代的张、明代的李东阳等都留下了吟咏它的诗篇,可见其对后人影响之大。

唐代是诗的盛期,当骆宾王、杜甫;李白、李商隐等著名诗人往来吟咏古长沙时,长沙本地的俊杰之士也才华毕露,他们撰文作诗,联句竞对,从而引出了一则王磷、李群玉麓山竞对的佳话。

王是长沙人,善作诗词,才思敏捷,唐咸通(860-872)年间,由观察使崔铉推荐,到长安参加“日试万言科”。

考试那天,王请到10位书吏,各给笔墨纸张,然后自己往来口授,10吏笔不停书。

首题《黄河赋》3000字,数刻而成,再记《鸟散余花落》诗20首,到中午就已写就了7000言。

当时掌权的宰相路严见王才华出众,想罗致门下,派人召见王,王谢绝,路严大怒,绝了王的仕途。

王便独自返回长沙,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怀诗酒。

一天,他在岳麓山偶遇另一位湖南名诗人李群玉。

李群玉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诗自娱,诗笔妍丽,才力迈健,又好争胜斗强,恃才自傲。

两个要遇时,李群玉问王:“公何许人?”王回答:“日试万言王。

”因为李群玉一向看不起孜孜于功名仕途的人,又认为日试万言只有应酬工作,算不得真才华,便在言语中对王显出轻视的态度,王觉察到后,装作不知,只是提议两人以联句较量才力,李群玉毫不在意,一口应允。

不料王占对快捷,佳句泉涌,李群玉几乎无法应付,当王吟出“芍药花开菩萨面,棕榈叶散夜叉头”的绝句时,李群玉不觉倾倒,连叹“好句、好句”,自愧不如。

从此,李群玉与王结为好友,麓山竞对的佳话也在湖南广为流传。

宋代岳麓山还产生了一则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胡寅怒斥奸臣的故事。

南宋初年,金兵不断南侵,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左,执掌朝柄的秦桧等人畏敌如虎,一味妥协投降,胡寅目睹国家的内忧外患,心急如焚,对南宁朝廷极为不满,对秦桧之流深怀憎恨,他愤而辞去京官,请示归回湖南和父亲胡安国、弟弟胡宏等一同居住生活。

一次,胡寅正在长沙岳麓山游览麓山寺,突然听到秦桧党羽刘旦来湖南做官的消息,他非常气愤,便挥笔在墙壁上大书“是何南海之鳄鱼,来作长沙之鸟。

”南海鳄鱼的比喻,来唐代韩愈的《祭鳄鱼文》。

传说韩俞初任南海边潮州刺吏,知道恶溪中有鳄鱼把百姓的牲口几乎吃光了,便写了《祭鳄鱼文》投入恶溪命鳄鱼限日离开潮州迁往南海,否则将弓矢捕杀殆尽,结果鳄鱼惧怕潜走,以后潮州永无鳄鱼。

刘旦恰好是潮州人,胡寅是将他比喻成了那凶残虚伪的潮州鳄鱼,又到长沙来为害百姓了。

刘旦见了这题句,知道是在讥讽自己,便向秦桧告状。

胡寅因而落职,20年不再做官。

这表现出胡寅和其他湖湘学派创始人一样,节操凛然,一身骨气,为岳麓秀山增色不少。

岳麓景点介绍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面积35.20平方公里,包括麓山景区、天马山景区、橘子洲景区、桃花岭景区、石佳岭景区、寨子岭景区、后湖景区、咸嘉湖景区等八大景区。

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范围以外的外围保护区面积22.68平方公里。

目前,已经建成的有麓山景区和橘子洲景区,天马山景区景观建设已基本完成。

橘子洲景区和麓山景区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被正式评为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

2012年1月,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成功晋级国家AAAAA旅游景区。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湘江之滨,依江面市,现有麓山景区、橘子洲景区、岳麓书院、新民学会四个核心景区、景点,为世界罕见的集“山、水、洲、城”于一体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湖湘文化传播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

岳麓山因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而得名。

景区内现有植物174科559属977种,并有大量珍贵的濒危树种和年代久远的古树名木。

岳麓山四季风景宜人、秀美多姿,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独特红枫秋景,更是古今闻名。

位于湘江中心的橘子洲,介于名山城市间,浮袅袅凌波上,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站在洲头极目楚天,令人心旷神怡。

春天,明光潋滟,沙鸥点点;秋至,橙黄橘绿,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橘子洲是宋代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被誉为“中国第一洲”。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不仅拥有“山、水、洲、城”的独特自然景观,更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蜚声中外。

始建于北宋的岳麓书院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有“千年学府”之称;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称的古麓山寺,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景区内黄兴、蔡锷等名人墓葬林立,文物古迹众多;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为精髓的湖湘文化,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伟人足迹为代表的名人文化;融儒、佛、道于一体的宗教文化在这里激荡弘扬,交相辉映,影响深远。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曾几何时,朱熹与张轼开创了岳麓书院会讲之先河;魏源、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等近代名人受训于岳麓山下,从这里意气风发地走向文明开化的前沿,担起救国图强的重任;太平天国起义军与湘军鏖战湘江,战鼓之声响彻历史的天空;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历史伟人在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演绎了历史的壮丽篇章。

近年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以长沙、市政府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契机,不断推进景区综合整治和提质改造,狠抓规范化管理和文明创建,着力打造“一流的规划、一流的景区、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的优质景区,景区面貌焕然一新,整体形象和品位有了质的飞跃。

景区已成为长沙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精品名片。

登高远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如一巨大的盆景,“山、水、洲、城”空间布局优良,湘江作带,岳麓为屏,橘子洲静卧江心,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一派山光水色,清明灵秀,可谓天工造物,人间奇景!她正如星城长沙一颗璀璨的明珠,焕发出华光异彩和勃勃生机,向五湖四海宾朋尽展其无穷魅力。

岳麓山景区文化岳麓山东麓有座岳麓书院,早在宋代就是全国有名的四大学府之一。

书院的主讲人叫山长。

清代乾隆年间,有个名叫罗典的人,在这里做了二十七年山长,很有名气。

罗典是位经学家,为人清高傲慢,有些古板。

他不但认真教书,还每年拿出自己的俸金,增修书院,岳麓山的柳塘烟晓、桃坞烘霞、桐荫别径、风荷晚香、曲涧鸣泉、碧沼观鱼、花墩坐月、竹林冬翠等八景,都是他亲手指点加工修饰的。

为了欣赏秋山红叶,他还在书院后面的清枫峡口上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红叶亭。

有一年秋天,江南的著名才子袁枚到了长沙,许多人仰慕他的名气,都赶来会见他。

只有罗典不加理睬,他说袁枚这个人有官不做,到处游山玩水,生活放荡,写诗作文又标新立异,违背圣贤之道,特别是袁枚收女学生,更使得罗典看不惯。

他不但不进城去会袁枚,还怕袁枚找上门来,就在书院的牌楼上贴了副对联:“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请退之。

”子路姓仲名由,是孔子的学生。

子又是对人的客气称呼,就是现代语中的您。

上联的意思是说:“我不是和您一条路上的人,有什么理由见面呢?”唐朝的文学家韩愈,字退之,谥文公。

下联的意思是:“你袁枚不是韩文公一样有真才实学的人,请打回转吧!”过了两天,袁枚真的过江来了。

他看了罗典的对联,摇摇头,笑了笑,还是到了书院门口,递了拜帖。

这时,罗典正在书院里整理文稿,接过门人递上的帖子,连忙叫他传话说:“山长病了,不能相见,请自便!”袁枚碰了一鼻子灰,也不在意,便自管游山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