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而陌生的力》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初二上物理《熟悉而陌生的力》讲义

初二上物理《熟悉而陌生的力》讲义

初二物理秋季班力知识梳理一、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力产生的条件:(1)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2)物体间必须有________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__________,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__________;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简称_______,用_____表示;6、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______。

【答案】1、物体对物体2、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3、相互的;受力物体;施力物体4、运动状态;形状及大小5、牛顿;牛;N6、1N二、力的三要素1、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2、如图用力拉同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A、B、C、D四种形变,其中F1=F3=F4>F2。

则:(1)分析比较A、B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比较A、C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比较A、D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小;方向;作用点2、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方向有关;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有关三、作图1、力的图示(1)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_______________表示出来的做法;(2)具体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的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复习课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复习课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课【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2.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并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3.知道什么是弹力,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4.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并会相关计算,知道重力的方向与作用点。

5.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并能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体验科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过程,初步学会“如何猜想与假设”,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2.体验合作与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有关摩擦问题的解决、失重与假如没有摩擦的讨论等,认识和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复习重点】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摩擦力的大小。

2.有关G=mg的计算,会用摩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关知识。

3.如何猜想及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复习难点】1.运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相关现象,运用摩擦知识解解释相关现象。

2.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实验。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检查__________: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出以下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有关;.一个航天天员在地球上重是784N,当他到达月球上时,).784kg C.80kg.下列哪幅图中的箭头能正确表示球受到的重力的方向A B C D.甲和丙B.甲和丁.乙和丙D.乙和丁参考答案:一、知识再现和梳理1.施力受力马车2.手桌面桌面手相互3.大小方向作用点50N 水平向右木块的重心4.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5N 0.2N 1.6N5.指针小6.1:2 196N二、展示交流:例1:运动员游泳时,运动员用力向后划水,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对运动员产生一个向前的力,因此运动员就会向前游动。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ppt课件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ppt课件
5.力的示意图:人们常在_受__力__物__体__上沿___力__的__方__向画 一条____带__箭__头__的__线_,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
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
6.弹力:手压订书器的压力、提物体的拉力、手推墙
时手受到的支持力等都属于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 形变而受到的力。弹力的大小与_____弹__性__形_的变大小有关。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精品课件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思维感悟成体系
┃思维感悟成体系┃
精品课件
物理.沪科版(HK)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回眸教材析知识
┃回眸教材析知识┃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比如:我们推墙壁或
推动小车,无论物体是否运动,我们都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受到了物体给我们的反作用力,这表明,物体间 力的作用是__相__互__的。
2.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用力推门,力的__大__小__不同、 推门的__方__向__以及推门的_作__用__点__不同,都能影响推门的效
果;拍皮球时,力可以使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改变物体的 __运__动__状__态__,也改变皮球的___形__状_。
3.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__作__用__效__果_的因素有三个,
精品课件
物理.沪科版(HK)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1:力和力的示意图 例1 仔细观察下面图6-1中甲和乙,分别说出它们都反 映了什么力学知识。
图甲说明:__________; 图乙说明:__________。
精品课件
图6-1
物理.沪科版(HK)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典例精析把方向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全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全章
A. 在弯路上的汽车匀速转弯 B. 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C.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D. 小孩沿滑梯匀速下滑
4.用绳子从井中提一桶水,提绳子时手受到一个向 下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手
5.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6.坐在船上的人用浆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
是( )
A.人手作用于船浆上的力 B.水作用于浆上的力
C.水作用于船体的力
D.浆作用于水上的力
不同大小的力、不同方向的力、 回顾: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 不同作用点的力对物体的作用
效果都不一样。
不同位置推门效果一样吗
结论:物理学中把力的大 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 的三要素
4.图甲中的小球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 意图。
5.如图所示,是一只在空中飞行的足球(不计空气阻力), 画( ) A.用水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而水桶对手没有力的作用 B.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不是弹力 2.我市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中,小李同学抛出后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 示,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实心球由于( ) 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受到推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重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的重力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构建要点1:对力的理解1、力的产生(1)当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多个以上的物体存在。

(2)产生力的两种情况:①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能产生力,如推力。

②物体不相互接触出能产生力,如磁体之间的吸引力或者排斥力。

2、力的相互性两个物体在发生力的作用时,都将力相互作用于对方,即这两个物体既上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一个物体在施加力的同时也一定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关键题:1、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只填序号)正方反方观点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2.两个物体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9.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为:2、4、5、7、10.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的种类、力和运动的关系等力学的基本理论,考查的方式比较直接,是一道基础题.2、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选D.点评:本题考查力的基本概念和力作用的相互性,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要会运用.3、赛龙舟时,每个运动员坐在船的两侧,随着有节奏的号子声,大家齐心合力一起向后划水,龙舟快速前进,使龙舟、人、桨一起前进的施力物体是()A、龙舟B、人C、船桨D、水选D.点评: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中学生的头发拉断时所需用的力大约是()A、0.9NB、1.7NC、9ND、17N选B.点评:此题考察的是我们对力的感性认识,是一道力学基础题.对点练:1、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选D.点评:此题综合性很强,既考查了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考查了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作用的相互性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学习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同学们应联系实际,认真分析和领会.2、用钓鱼竿拉出水中的鱼时,对鱼施力的物体是()A、手握鱼竿的人B、钓竿C、拉住鱼的鱼钩D、鱼选C.点评: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明确每一个力都必须有施力物体,并且产生弹力的物体之间一定是相互接触的.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B、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C、任何一个物体,它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D、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概念,物体间里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概念很简单,要挖掘其中的内涵,做到正确理解.4、如图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选D.点评:这类题目可以从力的作用效果角度分析,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5、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B、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C、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N推力的作用D、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选D.点评:(1)掌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相互作用力的条件.(2)掌握力的作用效果.6、在图中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是否能正确辨别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的能力,要知道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两种,一是速度大小,二是运动方向.7、清明节会船是我市民间传统习俗.王刚参加了在溱湖湿地公园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浆B、龙舟C、王刚的手臂D、湖水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特点;在分析一个力的时候,要搞清施力和受力物体分别是谁,且勿匆匆下结论.要点2:对重力理解与应用1、重力与地球的吸引力不同: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的吸引是因,重力是果。

《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复习

《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复习

《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复习1.物理观念:(1)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2)通过常见事例或课堂演示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科学思维:认识在探究过程中“控制变量”的意义和方法。

3.科学探究:激起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自然界物理学原理的兴趣,能够乐于观察、勇于实验,体会实验在探索物理规律中的作用和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渗透以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乐于参与科学实践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增强学生与同伴协同、合作的能力。

重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难点:受力分析一、画知识结构图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考点梳理考点1 力及力的作用效果1.《流浪地球》电影中描述到了木星。

木星质量比地球大得多,木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F1,地球对木星的引力大小为F2,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为(C) A.F1<F2 B.F1>F2C.F1=F2 D.无法确定2.如图所示,打网球时,击球瞬间网球迅速被压扁并反弹出去,这说明力既可以改变物体的__形状__又可以改变物体的__运动状态__;在球被压扁的同时球拍的拉线也弯曲了,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相互__的。

考点2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有一物体从弹簧的正上方落下,和弹簧接触后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受到的弹力(A)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4.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挂在墙上,一人用4N的力F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5cm;如图乙所示,两个人分别拉该弹簧的两端,弹簧也伸长了5cm,则每个人的力F分别为(C)A.4N 0 B.0 4NC.4N 4N D.8N 8N考点3 重力5.如图所示,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这是由于(D)A.它的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B.它的重心是变化的C.“不倒翁”的重量较小D.“不倒翁”重心较低,不易倾倒6.“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020年武汉牵动了各方人士的心。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教案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教案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并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包括力的定义、单位、分类等。

2.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3. 让学生掌握力的计算公式和换算关系。

4. 培养学生运用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与单位:回顾力的概念,强调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为牛顿(N)。

2. 力的分类:讲解按性质分类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和按效果分类的力(拉力、压力、推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强调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力的计算公式和换算关系:回顾力的计算公式F=ma,介绍牛顿与千克力、磅力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和计算公式。

2. 难点:力的分类和力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力的相关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解决力的计算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如提书包)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复习力的基本概念:提问学生力的定义、单位,让学生回答,并进行讲解。

3. 复习力的分类:让学生列举已学过的力的分类,并进行补充和讲解。

4. 复习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5. 复习力的计算公式和换算关系:让学生回顾力的计算公式,并进行换算练习。

6. 案例分析:给出一个力的计算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力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力的计算和应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课后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拓展1. 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点

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点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作用的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

三、弹力与弹簧测力计1、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条件:①物体相互接触②必须发生形变2、弹簧测力计(1)用途: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等。

(3)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4)使用方法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校零;④测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⑤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垂直。

四、重力(G)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①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②计算公式:G=mg(2)方向:竖直向下(3)作用点(重心)①质量分布均匀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悉而陌生的力》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撰稿:冯保国审稿:史会娜【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力的图示表示力;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4、理解重力、弹力产生的条件和特性。

5、知道摩擦力6.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7.知道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力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物体存在。

(3)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间的吸引力。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3、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1)力的示意图是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只需要标明物体受力的大致情况,只画力的方向、作用点、不用画标度和大小。

(2)画法:首先找到力的作用点;其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最后用箭头标出力的方向。

6、相互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要点诠释:1、从字面上看“物体对物体”说明有力的存在时,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这就是力的物质性。

“对”字前面的物体,我们常把它叫施力物体(因为它施加了力),“对”字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受力物体。

有力存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如:人推车,人对小车施加了力,小车受到了力,所以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有力,若只有物体,没有作用,也不会有力。

例如:人踢球,使球在草坪上滚动,人踢球时,人对球施加了力,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当球离脚之后,人不再对球施力,球也就不再受踢力。

3、力的作用效果往往是两种效果同时都有,我们研究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时,只研究主要的作用效果,例如,用脚踢足球时,脚对足球的力,同时使球发生了形变和使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但主要的作用效果应该是运动状态改变了。

4、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力的三要素中任一要素都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只要其中一要素改变了,力的作用效果就会发生改变。

要点二、弹力与弹簧测力计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构造:弹簧测力计的主要工作部件是弹簧,此外,还有专门用来测拉力和握力等专用测力计。

(3)使用: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秤的指针是否在零刻线处,若不在,则需调零;②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及分度值;③沿弹簧秤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④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⑤读数时,视线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要点诠释:1、弹力是接触力,弹力只能存在于物体的相互接触处,但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不一定有弹力的作用。

因为弹力的产生不仅要接触,还要有相互作用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2、日常所称的拉力F、压力F压、支持力F支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例如,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其实质就是桌面发生了微小的形变后对茶杯向上的弹力。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拉力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一旦超过量程,弹簧的形变就超出它自身的弹性限度。

这样的损坏,会使弹簧测力计无法再使用。

要点三、重力1、概念: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重力,单位:Nm——质量,单位:kgg=9.8N/㎏,粗略计算可以取g=10N/kg(2)方向:竖直向下。

据此制成了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也可改进后检查窗台、桌面等是否水平。

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不同,所谓竖直向下是指向下且与水平面垂直,其方向是固定不变的。

(3)作用点:重心。

有些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不好确定,我们在作力的示意图时,也常把这些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处。

要点诠释: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不论它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如在上升过程中的氢气球仍受重力。

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2、计算重力时,g值取9.8N/㎏或g=10N/kg,通常认为g值是固定的。

实际上地理位置不同,g值也不同,如果都在海平面上测量,地球的赤道附近g值最小,越靠近两极g值越大。

重力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物体的重心位置将随着物体的形状变化和质量分布变化而发生改变;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如:光盘、篮球、足球。

要点四、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测量: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粗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要点诠释:1.摩擦力的实际作用点是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并挤压;(3)相对运动。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4.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区别: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

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往往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要点五、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在本实验中,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所以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要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保持压力等因素不变。

2.提出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两块、砝码。

4.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在木块上面放一个砝码,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3)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5.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要点诠释:1.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量,为了保证水平拉力,牵引木块时,要握住弹簧测力计的外壳;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关键是拉力要均匀,集中注意力盯住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一直拉到底,在指针不颤动时读数。

2.实验拓展: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

方法:把木块侧放,改变和木板的接触面积,保持对木板的压力比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中没有“接触面积”,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大小”无关,而是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实验改良:可以把弹簧测力计固定如图所示,水平连续拉动木板(不需要木板匀速直线运动),这样木块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还是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

要点六、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1.利用:增大有用摩擦,可以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例如:鞋底有花纹;自行车更快停下来,可以用力捏闸。

2.防止:减小有害摩擦,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例如:冰壶运动员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隔开。

【典型例题】类型一、力1.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受力物体就行,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只要存在施力者就行,有没有受力者是没有关系的C.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定要接触才行D.一定既有施力者,又有受力者,离开物体就谈不上作用力,就没有力了【答案】D【解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在的;相互作用的物体可能直接接触,也可能不直接接触。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独立存在。

有力,肯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举一反三:【变式】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总是成对出现的B.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C.两物体间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D.力是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答案】B2.射门时,球员踢出的足球,有时径直凌空射向球门;有时却拐着弯飞向球门--“香蕉球”,如图,图中F表示踢球的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导致球沿不同路径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踢球的力的()A.大小B.方向C.作用点D.单位【思路点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将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C【解析】从图中看出力的大小都是F,方向都一样,只有力在球上的作用点不同,因此球运动的方向也不同。

所以是力的作用点,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

故选C。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三要素的理解和掌握,力的三要素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种效果好(填“A”或“B”),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有关。

【答案】B;作用点类型二、弹力3.关于弹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B.弹力的大小只与形变的程度有关C.放在桌面上的一根弹簧一定产生了弹力D.压力、拉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思路点拨】(1)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直接接触的物体要施加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①物体直接接触;②物体发生形变。

(3)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性质及物体的形变量有关。

【答案】D【解析】只要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物体间都会产生弹力作用,产生弹力的物体并不只局限于弹簧、橡皮筋等物体;弹力的大小不仅与形变的程度有关,还与发生形变的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放在桌面上的弹簧如果不发生形变,弹簧不会产生弹力;压力、拉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故D正确。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下列结果不是由弹力产生的是()A.手中的石块释放后会下落B.装有弹簧的门被推开,放手后自动关上C.玩具弹簧手枪将“子弹”射出D.撑竿跳高运动员跃过横杆【答案】A4.(2012 安溪县)如图甲、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A.4N和8NB.4N和4NC.4N和0ND.8N和8N【答案】B【解析】图甲中,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的拉力为4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而此时墙面给弹簧测力计向左的拉力也是4N,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理,图乙中,当用两个4N的力同时向两侧拉弹簧测力计时,测力计挂钩上受到的拉力是4N,故其示数也应为4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