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五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提高对网络体系结构、网络设备配置、网络服务搭建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若干台,具备以太网卡。
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网线、跳线等连接线缆。
2、软件环境Windows 操作系统。
网络模拟软件,如 Packet Tracer。
命令行工具,如 CMD 终端。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1、设计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多个计算机节点、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连接。
2、使用网线将各个设备按照设计的拓扑结构进行物理连接。
(二)IP 地址规划与配置1、为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分配合理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
2、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网络设置界面或命令行工具进行 IP 地址的配置。
(三)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1、登录交换机和路由器,设置设备名称、管理密码等基本信息。
2、配置交换机的 VLAN 划分,实现不同网段之间的隔离。
3、配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实现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四)网络服务的搭建与测试1、在一台计算机上搭建 Web 服务器,安装 IIS 或 Apache 等服务软件,并配置网站内容。
2、从其他计算机上访问搭建的 Web 服务器,测试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和性能。
(五)网络安全设置1、配置防火墙规则,限制网络访问权限,防止非法入侵。
2、启用网络访问控制列表(ACL),对特定的 IP 地址或端口进行访问控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搭建了设计的网络拓扑结构,各设备之间物理连接正常,指示灯显示工作状态正常。
(二)IP 地址配置结果通过查看计算机的网络设置和使用命令行工具进行IP 地址的验证,确认各节点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配置正确,网络内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
(三)网络设备配置结果交换机的 VLAN 划分成功,不同 VLAN 之间的计算机无法直接通信,实现了网段隔离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姓名: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2011级学号:指导教师:周术成老师职称:2014年 5 月 4 日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系:计算机与信息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2011:学号:实验课程:_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号____田C-305__ 计算机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一以太网组网实验1.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局域网所使用的基本设备2. 掌握以太网组建方法3. 掌握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2.实验原理以太网事实上是一簇局域网技术,不同的以太网在链路层帧头的格式、电缆的类型和传输速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以太网可以利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等不同的传输介质进行组网,也可以运行10Mb/s、100Mb/s、1000Mb/s 的网络速度。
不管采用何种传输介质,以及网络速度各不相同,只要是以太网,采用的都是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即任何结点没有可预约的发送时间,所有结点平等地争用发送时间,并随机地发送数据。
组建局域网常用的传输介质为双绞线,作为10BASE-T 和100BASE-TX 以太网的传输介质,非屏蔽双绞线在组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非屏蔽双绞线UTP 中的8 芯导线采用了不同的颜色,分成4 对,其中橙和橙白一对,绿和绿白一对,蓝和蓝白一对,棕和棕白一对。
以太网使用的UTP 分为直通UTP 和交叉UTP。
UTP 双绞线有两种接法:T568A 标准和T568B 标准。
直通UTP:线的两头都按T568B 线序标准连接。
交叉UTP:线的一头按T568A 线序连接,另一头按T568B 线序连接。
组装不同类型的局域网需要不同的设备,10Base-T 和100Base-TX 组网所需要的设备有:UTP 电缆、以太网卡、10M/100M 集线器、以太网交换机等。
现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用这种拓扑结构,每台计算机用电缆线连接到共享网络设备上,如集线器和交换机等。
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本实验旨在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一、实验背景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通过通信链路互相连接而成的。
它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构建一个局域网,以便更好地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局域网的构建方法和技术;3. 熟悉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三、实验步骤1. 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星型拓扑结构。
这意味着所有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中央设备(交换机)上。
2. 连接硬件设备:将计算机和交换机通过以太网线连接起来。
确保每个计算机都与交换机直接相连。
3. 配置网络设备:通过交换机的管理界面,设置每个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确保每个计算机都具有唯一的IP地址。
4. 测试网络连接:打开每台计算机的终端,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其他计算机的连接。
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四、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局域网。
每台计算机都能够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并且可以共享文件和资源。
通过ping命令,我们还测试了网络的可达性和延迟情况,结果显示网络连接良好。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我们学会了如何构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且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这些知识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感想本次实验让我对计算机网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意识到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人们的生活。
通过实际操作,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体会到了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七、实验改进尽管本次实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仍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将各种计算机和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通信测试,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网络配置和通信过程中的相关知识。
三、实验环境我们使用了两台计算机和一个交换机来搭建局域网。
其中,计算机A作为服务器,计算机B作为客户端,交换机用于连接两台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1. 配置网络参数我们首先在计算机A和计算机B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确保两台计算机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2. 搭建局域网将计算机A和计算机B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不同端口上,确保物理连接正常。
3. 配置服务器在计算机A上搭建服务器,选择一种合适的网络服务软件,如Apache、Nginx 等,并进行相应的配置。
4. 配置客户端在计算机B上配置客户端,选择一种合适的浏览器软件,如Chrome、Firefox 等,并设置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
5. 进行通信测试打开浏览器,在客户端中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访问服务器上的网页。
观察通信过程中的网络数据传输情况,检查是否能够成功建立连接并获取到服务器上的网页内容。
五、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了通信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1. 网络连接正常计算机A和计算机B通过交换机成功建立了物理连接,网络连接正常。
2. IP地址配置正确计算机A和计算机B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配置正确,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3. 服务器配置成功在计算机A上搭建的服务器配置成功,能够正常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4. 客户端配置成功在计算机B上配置的客户端能够正常访问服务器上的网页,获取到正确的网页内容。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通信过程,掌握了网络配置和通信测试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以下设备和软件:1、计算机若干台,安装了 Windows 操作系统和相关网络工具软件。
2、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3、网络线缆、跳线等连接设备。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捕获与分析1、打开网络协议分析软件 Wireshark。
2、将计算机连接到以太网中,启动捕获功能。
3、在网络中进行一些数据传输操作,如访问网站、发送文件等。
4、停止捕获,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进行分析,包括帧的格式、源地址、目的地址、类型字段等。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连接交换机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进行配置。
2、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管理密码。
3、划分 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不同的 VLAN 中。
4、测试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情况。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连接路由器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或Telnet 方式进行配置。
2、设置路由器的接口 IP 地址、子网掩码。
3、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如 RIP 或 OSPF)。
4、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实验四: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延迟和丢包率。
2、利用 Tracert 命令跟踪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3、使用网络带宽测试工具测试网络的带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帧的结构,包括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等。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五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2015年10 月27 日实验项目列表实验报告系:计算机科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姓名:学号:实验室号:计算机号:实验日期:2015 年10 月27 日指导教师签字:成绩: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实验五应用层SMTP协议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CMailServer邮件服务软件和Outlook Express客户端软件的基本配置与使用。
2、分析SMTP及POP3协议报文格式和SMTP及POP3协议的工作过程。
二、实验工具软件简介为了观察到邮件发送的全部过程,需要在本地计算机上配置邮件服务器和客户代理。
在这里我们使用CMailServer服务器软件配置本地邮件服务器,使用Windows XP自带的Outlook Express作为客户代理。
1、CMailServerCMailServer于2000年8月问世,是安全易用的全功能的邮件服务器软件,基于Windows 平台,支持通用邮件客户端软件Outlook Express、Microsoft Outlook、Foxmail等收发邮件。
CMailServer设置简单,容易使用,非常适合实验使用。
2、Outlook ExpressOutlook Express是Windows系统自带的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功能强大,支持多用户,无论是电子邮件还是新闻组,Outlook Express都是有力的重要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CMailServer邮件服务器配置在初次进入CMailServer后,系统只提供Admin系统管理帐户,需要配置后才能使用。
就本次实验而言,我们只要完成服务器设置和帐户设置,就可以进行实验了。
首先,选择菜单:工具-服务器设置,打开图5.52所示对话框,完成如下设置:(1)服务:选择为局域网邮件服务器;(2)取消允许ESMTP、邮件代理和作为NT服务运行的选择;(3)邮箱域名设置为:单域名,并指定。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3. 学习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配置方法,如TCP/IP、DHCP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实验设备:一台PC机、一台交换机、一台路由器、双绞线、网线等。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等。
2. 实验步骤(1)网络设备连接首先,将PC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一个端口上。
然后,将交换机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到路由器的WAN口。
最后,将路由器的LAN口连接到PC机的另一台交换机上。
(2)网络设备配置①交换机配置进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VLAN ID、IP地址、子网掩码等。
②路由器配置进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参数,如WAN口和LAN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
同时,配置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③PC机配置在PC机的网络设置中,将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设置为与路由器LAN口相同的参数。
(3)网络测试①测试PC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交换机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交换机通信。
②测试PC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路由器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路由器通信。
③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另一个VLAN中的设备,检查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是否能够相互通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PC机与交换机之间连通(2)PC机与路由器之间连通(3)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相互通信2.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并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设备之间的连通性、VLAN之间的通信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试,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2015年10 月27 日实验项目列表实验报告系:计算机科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学号:实验室号:计算机号:实验日期:2015 年10 月27 日指导教师签字:成绩: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实验五应用层SMTP协议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CMailServer邮件服务软件和Outlook Express客户端软件的基本配置与使用。
2、分析SMTP及POP3协议报文格式和SMTP及POP3协议的工作过程。
二、实验工具软件简介为了观察到邮件发送的全部过程,需要在本地计算机上配置邮件服务器和客户代理。
在这里我们使用CMailServer服务器软件配置本地邮件服务器,使用Windows XP自带的Outlook Express作为客户代理。
1、CMailServerCMailServer于2000年8月问世,是安全易用的全功能的邮件服务器软件,基于Windows 平台,支持通用邮件客户端软件Outlook Express、Microsoft Outlook、Foxmail等收发邮件。
CMailServer设置简单,容易使用,非常适合实验使用。
2、Outlook ExpressOutlook Express是Windows系统自带的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功能强大,支持多用户,无论是电子邮件还是新闻组,Outlook Express都是有力的重要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CMailServer邮件服务器配置在初次进入CMailServer后,系统只提供Admin系统管理帐户,需要配置后才能使用。
就本次实验而言,我们只要完成服务器设置和帐户设置,就可以进行实验了。
首先,选择菜单:工具-服务器设置,打开图5.52所示对话框,完成如下设置:(1)服务:选择为局域网邮件服务器;(2)取消允许ESMTP、邮件代理和作为NT服务运行的选择;(3)邮箱域名设置为:单域名,并指定。
由于实验网络并没有接入外部网络,因此这里可以由学生自己定义,例如stu****.。
(***用学号代替)2、新建邮箱账号而后,选择菜单:账号-新建账号打开图5.53所示对话框,完成新账号设置。
账号指定为:姓名全拼;密码设置为:test;姓名指定为:真实姓名;3、Outlook Express客户端配置(1)打开Outlook Express,点击“工具”,然后选“”,打开图5.54所示对话框。
(2)添加邮箱单击添加,选择邮件,进入Internet连接向导。
显示名:输入用户的姓名;电子邮件地址输入“你的账号stu****.”;接收邮件服务器和发送邮件服务器设置为PC1的IP地址;帐户名和密码输入你的账号和密码,直到完成。
在帐户列表中就会看到新设置的邮件帐户,单击属性,查看设置,如图5.55和图5.56所示。
4、在PC2上使用Outlook Express创建新邮件,收信人为自己,如图5.57所示,点击菜单:文件-以后发送,将邮件保存到发信箱.5、在PC1和PC2上运行抓包软件,开始截获报文。
PC2执行Outlook Express发送与接收;如果邮件收发都没有问题,可以在CMailServer状态窗口中看到图5.58所示信息。
6、停止截获报文,将截获的结果保存为Mail-学号并进行分析。
通过PC1监控到数据流量,分析这些数据包并回答下列问题:1)综合分析截获的报文,从TCP连接建立后开始分析SMTP协议的工作过程,填写表5.1,仅填写SMTP报文:表5.1 SMTP协议工作过程2) 综合分析截获的报文,从TCP连接建立以后开始分析POP3协议的工作过程,将结果填入表5.2,仅考虑请求和应答报文。
表5.2 POP协议工作过程6op3service ready 准备好366 response +ok welcome here POP3服务器若有能力接收邮件3)查看两次截获的报文的结果中TCP连接建立的过程,回答SMTP和POP3分别使用的TCP端口是多少。
SMTP使用TCP端口25POP3使用TCP端口110附录:SMTP和POP基本原理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是应用层,它包括了所有的高层协议,并且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推广,不断有新的协议加入。
TCP/IP体系的应用层协议主要有:域名服务DNS(Domain Name System),用于实现互联网中主机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功能;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用于实现互联网中交互式文件传输;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用于WWW服务。
电子邮件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和POP3(Post Office Protocol),用于实现电子邮件的传送和读取功能;远程终端协议TELNET,用于实现互联网中远程登录功能;计算机通信的对象是应用层中的应用进程,在TCP/IP体系中,两个应用进程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进行通信。
客户服务器方式描述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关系。
当A进程需要B 进程的服务时,A是客户,B是服务器。
也许在下次通信时,B需要A的服务,此时,B是客户而A是服务器。
客户与服务器的通信关系一旦建立,通信就可以是双向的,客户和服务器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信息。
电子邮件相关协议一个电子邮件系统有图6所示的三个组成部分,即用户代理、邮件服务器和电子邮件协议。
用户代理是在用户PC机上运行的程序,用户利用它来编辑、发送和接收邮件;邮件服务器是电子邮件系统的核心构件,功能是发送和接收邮件。
电子邮件在发送和接收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格式和规则就是电子邮件协议。
其发送和接收过程如下:图6 电子邮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用户利用用户代理编辑一份电子邮件,指明收件人地址,然后利用SMTP协议将邮件发送到发送方的电子邮件服务器。
发送方的邮件服务器收到该邮件后,按照收件人地址中的邮件服务器的主机名,通过SMTP协议将邮件发送到接收方的电子邮件服务器,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根据收件人地址中的账号将邮件放入对应的邮箱中。
利用POP3或IMAP协议,接收方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用户代理从自己的邮箱中读取邮件。
(1)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SMTP是工作在两种情况下:一是电子邮件从客户机传输到服务器;二是从发送方服务器传输到接收方服务器。
SMTP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负责发送邮件的进程就是SMTP客户,负责接收邮件的进程是SMTP服务器。
SMTP协议的工作过程如下:1)建立连接①SMTP客户每隔一定的时间对邮件缓存扫描一次,若发现有邮件,就使用25号端口与目的主机的SMTP服务器建立TCP连接。
②在连接建立后,SMTP服务器要发出“220 Service ready”。
③SMTP客户向SMTP服务器发送HELO命令,并附上发送方主机名。
④SMTP服务器若有能力接收邮件,则回发“250 OK”,表示已准备好接收;否则,则回答“421 Service not available”。
2)邮件传送①SMTP客户向服务器发送MAIL FROM命令,开始发送邮件,命令后跟发信人地址。
②若SMTP服务器准备好接受邮件,则回答“250 OK”。
否则,返回一个代码,指出出错原因。
③SMTP客户发一个或多个RCPT TO命令,其格式为RCPT TO:<收信人地址>,指出信件要发送的目的地。
对每个RCPT命令,若其后的邮箱在接收端系统中,则服务器回答“250 OK”。
否则,回答“550 No such user here”。
④接着,SMTP客户发送DATA命令,表示要开始发送邮件内容了。
若能接收邮件,SMTP 服务器返回“354 send the mail data,end with.<CR><LF>”;否则,返回“421(服务器不可用)”、“500(无法识别)”等。
注意:<CR>、<LF>分别表示十六进制字符0d、0a,即\r和\n。
⑤SMTP客户发送邮件内容,发送完毕,再发送<CR><LF>。
若邮件收到了,则服务器返回“250 OK”,否则,返回一个差错代码。
3)释放连接邮件发送完毕后,SMTP客户发送QUIT消息,服务器返回“221 Bye"。
断开TCP连接,结束邮件传输。
(2)邮局协议POP3POP协议用作从服务器到客户端的邮件传输中,尽管它的功能有限,但它的使用非常广泛,目前已发展到第三版,称POP3。
在POP3协议中有三种状态:确认状态、处理状态和更新状态。
初始时,服务器通过侦听TCP端口110开始POP3服务。
当客户需要使用服务时,它将与服务器主机建立TCP连接,POP3服务器发送一个单行的确认消息,如“OK Welcome to coremail Mail Pop3 Server”之类的消息。
此时,POP3会话就进入了确认状态。
1)确认状态POP3客户首先发送user命令,将用户账号发送给pop3服务器,如果POP3服务器以“OK"信息响应,客户就可以发送pass命令以完成确认。
当客户发送了pass命令后,服务器根据user和pass命令的附加信息决定是否允许访问相应的邮件并返回应答信息。
2)处理状态一旦POP3服务器成功地确认了客户的身份,服务器给相应的邮件加排他锁并打开该邮件,这时POP3会话进入处理状态。
客户可以使用下面的POP3命令对邮件进行操作,对于每个命令服务器都会返回应答。
·STAT请求服务器发回关于邮箱的统计资料,如邮件总数和总字节数。
·UIDL请求服务器发回邮件的唯一标识符,POP3会话的每个标识符都将是唯一的。
·LIST请求服务器发回邮件数量和每个邮件的大小。
·RETR请求服务器发回由参数标识的邮件的全部文本。
·DELE请求服务器将由参数标识的邮件标记为删除,由quit命令执行。
·RSET请求服务器将重置所有标记为删除的邮件,用于撤消DELE命令。
·TOP请求服务器将返回由参数标识的邮件前n行内容,n必须是正整数。
3)更新状态当客户在处理状态下发送quit命令后,会话进入更新状态。
(注意:如果客户在确认状态下发送quit后,会话不进入更新状态。
)服务器删除所有标记为删除的邮件,然后释放排它锁,并返回这些操作的状态码。
此后,TCP连接被中断。
如果会话因为quit命令以外的原因中断,会话并不进入更新状态,也不从服务器中删除任何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