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和PPI的相关关系分析
CPI与PPI剪刀差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PPI 又称作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
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一、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二、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三、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
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
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
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
产业链可以分为两条:一是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存在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
另一条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存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的传导。
在中国,就以上两个传导路径来看,目前第二条,即农产品向食品的传导较为充分,,2006年以来粮价上涨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但第一条,即工业品向CPI的传导基本是失效的。
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可能的。
CPI与PPI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
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
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工业品价格向最终消费价格传导有两种可能情形:一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成本上涨引起的工业品价格(如电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会顺利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二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供大于求,工业品价格很难传递到消费品价格上,企业需要通过压缩利润对上涨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结果表现为中下游产品价格稳定,甚至可能继续走低,企业盈利减少。
CPI,PPI,MPI解读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浮动汇率取代了固定汇率,通货膨胀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变得更为重要了。
通货膨胀意味着国内物价水平的上涨,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由于物价是一国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通货膨胀也就意味着该国货币代表的价值量下降。
在国内外商品市场相互紧密联系的情况下,一般地,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
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他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按照一价定律和购买力平价理论,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另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时,则该国货币实际所代表的价值相对另一国货币在减少,该国货币汇率就会下降。
反之,则会上升。
例如,20世纪90年代之前,日元和原西德马克汇率十分坚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一直很低。
而英国和意大利的通货膨胀率经常高于其他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故这两国货币的汇率一下处于跌势。
具体说来,衡量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主要有生产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三个指标,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
(一)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是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
它主要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状况,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
一般是统计部门通过向各大生产商搜集各种产品的报价资料,再加权换算成百进位形式以方便比较。
例如,我国有1980年不变价、1990年不变价,美国是以1967年的指数当作100进行比较的。
该指标由劳工部每月公布一次,对未来(一般在3个月后)的价格水平的上升或下降影响很大,也是预示今后市场总体价格的趋势。
当前我国PPI与CPI走势分化原因分析

相关 部 门对 C P I中各 类 商 品权 重 每年 进行 微 调 . 五 年进行 大 调整 比较 P P I 与C P I .它 们在 构 成上 存在 以下 异 同
点 :进入 国 内最 终消 费市场 的 国内工业 品是 两指数
2 0 1 3 年第 1 1 期
表 1 相 关 变量 与 C P I 间 单 向 因 果 关 系 检 验 结 果
中服务 项 目少 : 农 副 产 品 中生 产 价格 只涉 及 工业 加 工环 节 部 分 . 而 消费 价格 涉 及 直 接进 入 消 费 环节 部
分: P P I中生 产 和生 活 资 料 的权 重 分 别 超 过 7 0 %和
途可 以分 为 生产 资料 价格 指数 ( 采掘 、 原料 和 加工 ) 和生 活资 料 价格 指数 ( 食品、 衣着、 一般 日用 品和 耐
用 品) . 其中. 生产 资料在 P P I 中权 重超过 7 0 %, 因此
图1 1 9 9 6年 1 O月 以 来 P P I 与 C P I 线图 ( %。 当月 同比 )
7月 份 。我 国 C P I 上涨 2 . 7 %。 P P I 下降 2 . 2 7 %,
C P I 与P P I 继续 “ 背离” 。 自2 0 1 2年 3月 以来 , 我 国
当前我 国 C P I 与P P I 走势 分化 ?
二、 R R l 与 CP l 走 势 持 续 分 化 的 原 因 分
中 图分 类 号 : F 8 3 2 .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7 — 4 3 9 2 ( 2 0 1 3 ) 1 1 — 0 0 5 2 — 0 4
对ppi与cpi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1)

对PPI与CPI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一、引言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是我国价格指数体系中最重要的价格指数,分别反映消费领域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领域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的变动情况。
自2002年10月份起,我国价格总水平开始出现恢复性上涨,但同时也出现了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不同步,且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等现象,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从2008年4月开始,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持续三个月回落,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08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3%,环比下降0.8%,比上半年CPI平均水平7.9%下降1.6%,而7月份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0%,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差距继续拉大。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是短暂的分离,还是长期如此,这一问题值得思考。
为此,本文从1996年10月到2008年5月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出发,就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的探讨,以期正确认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PPI对CPI影响的内在机制及制约因素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PPI并非按国际惯例编制的生产者价格指数,而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从生产流通消费的价值链循环来看,企业生产产品,经过中间流通环节,才能进入终端消费领域,PPI反映的是工业品出厂环节价格的变化,CPI 反映的是居民购买环节的价格变化,PPI居于CPI的上游,PPI的变化将引起CPI 相应的变化。
根据我国的统计制度,PPI对CPI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变化直接影响CPI的变化。
二是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的变化,直接引起生产消费品的企业生产成本的变化,间接影响CPI变化。
因此PPI与CPI之间有一定的传导关系。
1.供求关系影响PPI向CPI传导。
理论上讲,成本的变化是导致商品价格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能否将成本转移到价格上还要看市场的供求状况。
CPI和PPI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CPI和PPI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通货膨胀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中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重要指标,也是通货膨胀监测的主要依据。
CPI和PPI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它们的变动会相互传导影响到经济体系中的各个层面。
深入研究CPI和PPI的传导机制对于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有效应对通货膨胀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国际经济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CPI和PPI之间的传导机制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外部冲击等因素都可能对CPI和PPI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对CPI和PPI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规律,也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深入探讨CPI和PPI之间的传导机制,通过对前人研究的综述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通货膨胀现象以及应对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CPI和PPI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深入分析通货膨胀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支持和参考。
通过研究CPI和PPI传导机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预测市场走势,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为政府决策部门、企业经营者以及学术界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3 重要性通常,CPI和PPI被认为是衡量物价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经济运行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CPI反映了居民消费品价格的变动情况,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PPI则反映了工业品生产价格的变动情况,可以用来分析生产成本和产出价格的波动情况。
了解CPI和PPI的传导机制,对于理解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制定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分析研究CPI与PPI产生剪刀差现象的原因

分析研究CPI与PPI产生剪刀差现象的原因一、引言二、CPI与PPI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三、CPI与PPI产生剪刀差的原因1.供需关系错位2.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孪生魔咒3.移动性与粘性价格差异4.市场力量与政府干预5.国际贸易与汇率变化四、案例分析1.我国2010年至2019年CPI与PPI的剪刀差现象2.美国2002年至2015年CPI与PPI的剪刀差现象3.欧盟2012年至2018年CPI与PPI的剪刀差现象4.日本2000年至2015年CPI与PPI的剪刀差现象5.印度2014年至2019年CPI与PPI的剪刀差现象五、结论与建议引言: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总体价格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
然而,CPI与PPI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的“剪刀差”现象,即CPI持续上升,PPI却出现下降或上涨相对较小的情况。
这种现象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对CPI与PPI产生剪刀差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CPI与PPI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CPI是反映城市居民家庭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为选取一定基期的商品篮子与消费者支出权重作为基础,测算同一时期内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
PPI则反映了工业品和型材原料的价格变动,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价格指标,其计算方法为加权平均数法,即将各类产品的价格变动率和其各自的销售额权重相乘,再将结果相加得到总体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CPI与PPI产生剪刀差的原因:供需关系错位:CPI与PPI产生剪刀差的首要原因在于供需关系出现错位。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但CPI与PPI涵盖的商品和服务有所不同。
CPI以居民家庭为统计对象,重点反映日常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而PPI则反映中间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
当市场产生过剩时,生产者不得不降低价格以促销,而这与CPI反映的日用消费品和服务价格走势不一致,从而产生了剪刀差现象。
探究PPI与CPI的关系

探究PPI与CPI的关系以及CPI走势预测的研究编号:20111708目录探究PPI与CPI的关系以及CPI走势预测的研究 (2)摘要 (2)关键词 (2)一、问题重述 (3)1.1问题的基本情况与背景 (3)1.2问题的提出 (3)二、问题分析 (4)三、问题假设 (4)四、符号定义与说明 (5)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6)第一部分准备工作 (6)(一)数据的处理 (6)(二)模型的预测准备 (7)第二部分问题一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8)(一)模型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8)(二)模型Ⅱ:一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 (10)第三部分问题二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2)(一)模型Ⅰ:灰色预测模型 (12)第一步:级比检验 (12)第二步:建立GM(1,1)模型 (13)第三步:模型的检验 (14)(二)模型Ⅱ:时间序列模型中二次指数平滑法 (14)六、模型的优缺点分析 (17)(一)问题一模型的优缺点分析 (17)(二)问题二模型的优缺点分析 (17)七、模型的改进和推广 (17)(一)模型的客观评价 (17)(二)模型的改进 (18)(三)模型的推广 (18)八、应对CPI持续上涨的政策建议 (18)九、参考文献 (19)附录文件: (20)探究PPI与CPI的关系以及CPI走势预测的研究摘要本文根据题目的要求建立了2011年CPI(Consumer Price Index)相关问题的模型,根据互联网上搜集到的相关最新数据,从PPI这一侧面研究其与CPI 的关系。
本文在评估及预测的过程中,采用了MATLAB软件编程、EXCEL数据分析等手段,对两个问题所建立的四个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对模型作出了评价和改进。
针对问题一,本文探究了PPI对CPI的影响。
根据网上搜集的最新数据,对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各月份PPI与CPI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EXCEL数据得到的折线图与散点图分析得知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PPI与CPI价格传导关系研究

PPI与CPI价格传导关系研究一、PPI和ePI的指标内涵PPI,是英文词组ProducerPrice Index的缩写,直译成中文就是“生产者物价指数”。
在我国,PPI实际上指的是我国价格指数体系中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是该指数的简称。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的指标,其调查范围包括工业企业售给本企业以外所有单位的各种生产资料和直接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各种生活资料,具体的调查产品由国家统计部门依据工业企业的普查资料和年度统计资料来确定。
目前,计算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即PPI)的“商品篮子”中有调查产品4000多种(含规格品9500多种),覆盖全部的共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种类186个。
因此,PPI指标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当前工业品的价格总水平。
CPI,是英文词组Consumer Price Index的缩写,直译成中文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
在我国,CPI实际上指的是我国价格指数体系中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该指数的简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的指标,它由国家统计部门根据按抽样调查原理选中的近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其中,城市近5万户,农村近7万户)的消费支出资料,选定了251个基本分类、约700个规格品种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作为调查的“商品篮子”,通过现场采集,搜集到“商品篮子”中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幅度资料,再按其权重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的。
由于该指数的调查范围涵盖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类消费品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多种服务项目,因此该指数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当前消费领域的物价总水平。
二、审慎对待PPI与GPI的价格传导关系(一)PPI与CPI价格传导关系的理论分析PPI素来被认为是CPI的先行指标,“先行”是价格先行的意思,意味着PPI的上涨将带动CPI上涨,PPI的回落将使CPI也随之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I与PPI的相关关系分析
一、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的关系分析
1、什么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其编制意义是什么?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简称CPI)是度量一种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品的变动情况,它是宏观经济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影响着政府制定货币、财政、消费、价格、工资、社会保障等政策,同时也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水平评价。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是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相对数,包括工业企业售给本企业以外所有单位的各种产品和直接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
编制意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采用定基指数,消除了以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存在的翘首影响,从而使现性的价格指数具有可比性,也便于各方面用户的理解和使用,它更符合我国深化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现实要求,对于我们把握市场价格规律,改善价格总水平调控,强化价格监督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2、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关系的定性分析。
PPI主要反映工业产品第一次进入流通环节的价格变化,是生产企业之间或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的价格变化;而CPI主要跟踪消费市场上进入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因此,从生产——流通——消费的价值链来看,PPI是CPI的上游,并形成PPI上升推动CPI上升,PPI下降拉动CPI下降的传导关系。
通常称之为正向传导。
由于价格机制在信号传导上的时滞,PPI的变化要领先于CPI的变化。
PPI通过传导机制影响CPI的程度和时效还要受市场环境、定价机制等因素的制约。
一般来说,在卖方市场下,企业具有较强的定价权,成本上升将直接导致商品涨价,PPI上涨能够较充分地传导到CPI;在买方市场下,企业定价权较弱,这导致PPI上涨通常只能部分传导到CPI。
PPI变化引致CPI变化的正向传导,在价格上涨时主要表现为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而CPI变化引致PPI变化的逆向传导,在价格上涨时主要表现为需求拉动型价格上涨。
进一步,当消费激增导致CPI快速上涨,并拉动PPI上涨后,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加工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反过来将再次推动CPI上涨,构成了价格的螺旋式攀升。
3、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关系的定量分析。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的相关分析。
首先,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SPSS之中,做出其对应的散点图并对其做相关性分析,得到如以下图1和表2所示的散点图和相关性分析表:
图1 CPI与PPI之间的散点图
由上述散点图可以看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关性分析可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R=0.884,P值为0.000<0.01,通过检验,由于相关系数R=0.884>0.8,则说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呈高度相关。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由(1)中的分析可得,CPI与PPI的相关系数R=0.884,在0.8以上,可以建立回归方程,令居民消费价格CPI为因变量Y,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为自变量X,对1990-2010年的CPI和PPI数据在SPSS 中做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以下几个分析。
a. 预测变量: (常量),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b. 因变量: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从表3可以看出,DW的检验值为1.606,在1.5到2.5之内,则说明CPI和PPI之间没有显著自相关,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为R=0.884,说明PPI指数和CPI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方为0.782,则说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大约能解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的78.2%。
调整后的R方为0.771,标准误差为3.121。
由表4方差分析可得回归模型的平方和为664.969,自由度为1,F统计值为68.249,P=0.000<0.01,则明显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由表5可得标准化后的回归系数为0.884,统计检验量t=8.261, P=0.000<0.05,则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常数项的值为22.127,统计检验量t=2.207 P=0.040<0.05,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所以可以得到如下所示的回归模型方程:
Y=22.127+0.790X
根据以上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做出如图2所示的一元线性方程图
图2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图
由以上回归模型就可以进行回归预测,并能够得出得出每一年的预测值。
(3)在对CPI倚PPI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检验的基础上,利用PPI预测CPI。
根据(2)中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利用PPI预测CPI,得到如表6所示的预测值
表6 预测值
年份实际值CPI PPI 预测值CPI
1990 103.1 104.1 104.366
1991 103.4 106.2 106.025
1992 106.4 106.8 106.499
1993 114.7 124 120.087
1994 124.1 119.5 116.532
1995 117.1 114.9 112.898
1996 108.3 102.9 103.418
1997 102.8 99.7 100.89
1998 99.2 95.9 97.888
1999 98.6 97.6 99.231
2000 100.4 102.8 103.339
2001 100.7 98.7 100.1
2002 99.2 97.8 99.389
2003 101.2 102.3 102.944
2004 103.9 106.1 105.946
2005 101.8 104.9 104.998
2006 101.5 103 103.497
2007 104.8 103.1 103.576
2008 105.9 106.9 106.578
2009 99.3 94.6 96.861
2010 103.3 105.5 105.472
附表一
表11990-2010年的CPI和PPI数据 (上年=100)
年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
1990 103.1 104.1
1991 103.4 106.2
1992 106.4 106.8
1993 114.7 124.0
1994 124.1 119.5
1995 117.1 114.9
1996 108.3 102.9
1997 102.8 99.7
1998 99.2 95.9
1999 98.6 97.6
2000 100.4 102.8
2001 100.7 98.7
2002 99.2 97.8
2003 101.2 102.3
2004 103.9 106.1
2005 101.8 104.9
2006 101.5 103.0
2007 104.8 103.1
2008 105.9 106.9
2009 99.3 94.6
2010 103.3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