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和PPI近年走势

合集下载

PPI与CPI的关系_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

PPI与CPI的关系_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

PPI反映的是各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它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个大类构成。

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它由食品、工业品和服务等八大类构成。

2008年5月至8月,我国CPI同比上涨分别达到7.7、7.1、6.3、4.9。

PPI从2007年10月份以来开始不断上升,2008年5至8月份同比上涨8.2、8.8、10.03、10.1,并于5月份超过CPI上涨幅度。

其后,PPI一路上扬,而CPI则下行,其缺口不断扩大(见图1)。

在通货膨胀显现的情况下,宏观调控者担心,较高的PPI将会引致更高的CPI,这一缺口的扩大将会长期影响通货膨胀水平。

因此,不仅应控制PPI,使其不高于CPI太多,且PPI不能太高。

尽管这一问题有重大的政策含义,但有关PPI与CPI的长期静态关系及短期动态关系的经验研究甚少。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相互作用机制。

一、PPI与CPI的作用机制PPI是工业品进入流通领域的最初价格,是制定工业品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基础。

理论上,PPI的涨跌可以通过流通领域传导到CPI,所以PPI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反映通胀压力最全面的CPI的先行指标。

从生产、交换、消费的循环来看,企业生产产品,经过中间流通环节,才能进入终端消费领域。

PPI反映的是工业品出厂环节的价格变化;CPI反映的是居民购买环节的价格变化。

PPI居于CPI的上游,PPI的变化将引起CPI相应的变化,即PPI上升,将推动CPI上升;反之,PPI下降,将拉动CPI下降。

工业品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影响CPI:一是消费资料出厂价格变化直接影响CPI的变化;二是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的变化,直接引起生产消费品的企业的生产成本的变化,间接影响CPI变化。

例如,油价上涨增加原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导致石化产品涨价,石化产品涨价导致化纤价格提高,进而导致纺织品和服装成本上升,推高消费品价格。

因此,多数情况下,CPI和PPI走势是相同的。

近五年来重庆CPI和PPI运行情况分析及2023年物价走势预判

近五年来重庆CPI和PPI运行情况分析及2023年物价走势预判

近五年来重庆CPI和PPI运行情况分析及2023年物价走势预判摘要:近五年,重庆市委、市政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重庆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

本文对近五年来重庆CPI和PPI总体运行情况及运行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国际国内以及重庆本地影响物价重要因素、重点行业发展状况等进行综合梳理,据此研判当前和全年物价形势。

2023年,随着重庆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消费场景逐渐回归正常,旅游、住宿、餐饮等服务类消费逐渐回暖,预计2023年重庆CPI将保持温和上涨,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数据显示,2023年年初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信贷大幅增长,印证国内经济开局向好,市场信心提振。

随着各地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政策落地见效,房地产市场回暖将带动下游产业加快发展。

此外,综合考虑消费需求恢复传导至生产资料价格的时间差,以及受地缘政治摩擦、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预计2023年重庆PPI将以小幅回落开局,年中开始逐步回升。

关键词:CPI; PPI; 预判近五年,重庆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重庆CPI年均上涨1.7%,整体呈温和上涨态势,PPI价格变动幅度保持在合理区间。

本文对近五年来重庆CPI和PPI总体运行情况及运行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国际国内以及重庆本地影响物价重要因素、重点行业发展状况等进行综合梳理,据此研判当前和全年物价形势。

2023年,随着重庆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消费场景逐渐回归正常,旅游、住宿、餐饮等服务类消费逐渐回暖,预计2023年重庆CPI将保持温和上涨,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数据显示,2023年年初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信贷大幅增长,印证国内经济开局向好,市场信心提振。

随着各地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政策落地见效,房地产市场回暖将带动下游产业加快发展。

此外,综合考虑消费需求恢复传导至生产资料价格的时间差,以及受地缘政治摩擦、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预计2023年重庆PPI将以小幅回落开局,年中开始逐步回升。

2009年分月CPI、PPI同比走势图

2009年分月CPI、PPI同比走势图

2009年分月CPI、PPI同比走势图
佚名
【期刊名称】《四川省情》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图表说明: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0.7%,涨幅与1~8月持平。

食品、烟酒、家庭设备、医疗、娱乐教育等五类价格上涨,其中食品类上涨1.7%。

PPI同比下降3.8%,其中9月下降5.9%,降幅比8月份缩小0.3个百分点。

【总页数】1页(PI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6
【相关文献】
1.9月CPI同比上涨1.6% PPI同比下降5.9% [J],
2.4月CPI同比涨幅与上月相同PPI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J],
3.10月CPI同比上涨2.1% PPI同比上涨1.2% [J],
4.1月CPI同比上涨1.5%PPI同比上涨4.3% [J],
5.2月份CPI同比上涨2.9%PPI同比上涨3.7%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31 / 5 / 2008
史福厚
(一)固定资产投资额继续保持 较高水平
1、从投资增长的绝对数和相对数 来看: 从上面的两个图可知,自2001年 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逐年 扩大,从2001年的37213.49亿元达 到2007年的137239亿元,2007年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2001年的 3.69倍。
印度 俄罗斯 其他
(三) 出口增速提高,顺差继续扩大

第三,以欧盟为主要市场的机 电产品的外贸出口仍有可能稳定增 长。同时,人民币对欧元存在贬值 趋势,一季度贬值为3.74%,这使得 中国商品在欧盟市场仍有很强的竞 争优势。
史福厚
31 / 5 / 2008
(三) 出口增速提高,顺差继续扩大
第四,境外资金仍会通过贸 易渠道流入境内。在人民币持续 升值、利率水平较高的情况下, 境外资金仍会通过各种手段强化 我国外贸企业高报出口、低报进 口等做法,将资金转移到境内。
1999.06.10
2007.03.18
2007.07.21
说明:上图1992、1994、1995、2000、2001、2003、2005年份CPI为各 年平均数据,其余年份为利率调整日所在月份CPI的数据,便于对应比较。
31 / 5 / 2008 史福厚
2007.09.15
2008.03
(三) 出口增速提高,顺 差继续扩大
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31 / 5 / 2008 史福厚
(二)消费增势不改,增速温和放大

首先,居民收入将持续 增长,消费预期和信心仍 然良好。
31 / 5 / 2008
史福厚
(二)消费增势不改,增速温和放大

其次,国家将不断加强社 会保障,公共财政将进一步 惠及民生领域。

2008年到2010年中国GDP、CPI、PPI走势及分析

2008年到2010年中国GDP、CPI、PPI走势及分析

2008年到2010年中国GDP、CPI、PPI走势及分析GDP:即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CPI:指数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PPI:指数即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1991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走势图1992年到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季度走势图2008年11月到2010年10月CPI和PPI走势图具体分析:2008年: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全年增速9.0%。

全年CPI增幅为5.9%,PPI增幅为6.9%。

2008年主要调控分析:2008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变化,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恶化,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经济遭遇了外部环境“过山车”般的巨大波动。

同时,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也让持续了五年两位数高增长的世界最大新兴市场感受到了意料之外的压力。

与此同时,决策层密切观察国际国内形势,审慎而灵活地实施了一系列果断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

从年初的“双防”到年中的“一保一控”,到9月的“保增长”,以及11月的“保增长、扩内需”,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基调被完善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概述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概述

通涨好?通缩好?
2011年CPI涨5.4%(小于4%控制目标) 2012年CPI涨2.6%(小于4%控制目标) 2013年CPI涨2.6%(小于3%控制目标) 2014年CPI涨1.8%(小于3.5%控制目标) 2015年CPI涨1.2%(小于3%控制目标) 2016年 CPI涨2.0%(小于3%控制目标)
报道称,12月CPI环比上涨0.1%,PPI环比上涨 1.5%。12月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非食品价 格同比上涨1.8%。
2017年4月CPI涨1.2%重返“1”时代 PPI环比由升转降
5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4月 份全据显示,CPI环 比上涨0.1%,同比上涨1.2%;PPI环比下降 0.4%,同比上涨6.4%。
通货膨胀概述
1978-2012年CPI的变化趋势
2015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5%, 环比持平,PPI同比下降5.9%,环比基本持平,连续 第45个月下滑。
消费价格(CPI)平缓下落,工业品价格(PPI)下降
2014年12月CPI落为1.6%,PPI-1.8% 2015年11月CPI落为1.5%,PPI-5.9%
年均上涨近14倍
一战后德国通货膨胀 (1923年每月上涨2500%)
P
1921 1922 1923 1924

津巴布韦严重通货膨胀
环球网2008年3月7日报道 :非洲国家津巴布韦近 来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已达令人吃惊的100500%, 当地货币的纸面价值已经低于纸的价值。5日,该国首 都哈拉雷的一名男子费力的抱着一摞纸币出门采购日 用品。只看照片,你会以为他刚刚中了彩票或是一名 亿万富豪,但是不幸的是,他手里的货币价值都不及 制造这些货币的纸。2500万津巴布韦元只相当于1美 元。

经济指标工作情况汇报

经济指标工作情况汇报

经济指标工作情况汇报一、前言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变化。

作为经济管理部门,我们需要及时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数据,以更好地指导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

我特别组织了这份经济指标工作情况汇报,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我国经济状况的指导性意见。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为6.3%,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服务业比重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

但制造业增速放缓,投资增速降低,需引起高度重视。

随着全球贸易摩擦的加剧,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我国经济增长也带来一定的压力。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半年CPI涨幅为2.2%,整体较为稳定。

但一些食品价格波动较大,而且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通货膨胀产生一定压力。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重点关注食品价格的波动趋势,同时加大供应侧改革,保障居民生活品质,促进消费升级。

四、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上半年PPI同比涨幅为0.9%,较去年同期上升。

工业生产者价格有所回升,但整体处于低位。

一方面,受国内需求不足影响,工业产品价格仍面临下行压力;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不确定性加大,对我国工业生产价格造成影响。

在此背景下,我们应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合理调整产能结构,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敏感度。

五、就业状况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在较低水平。

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些传统行业和企业面临岗位减少的压力,为此我们需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帮助失业人员转岗就业,保障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六、外贸状况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总额为4.8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5%,进口总额为4.5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7%。

外贸总体表现得较好,但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我国外贸环境依然不容乐观。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化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贸易便利化,提高贸易竞争力。

中国PPI与CPI的传导与分化再探讨

中国PPI与CPI的传导与分化再探讨

中国PPI与CPI的传导与分化再探讨
吴立元;倪红福
【期刊名称】《学习与探索》
【年(卷),期】2022()11
【摘要】近十几年来,中国PPI与CPI多次出现较大分化甚至背离。

现有文献对此做了多角度研究,但仍有一些现象没有得到较好解释。

本文从产业链延长、结构转型与统计构成角度对PPI与CPI的传导与分化进行了再探讨,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产业链延长弱化价格传导以及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型是造成PPI与CPI分化在各国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第二,产业结构的供需矛盾加剧了中国PPI与CPI的分化;第三,价格指数构成差异也是导致中国PPI与CPI分化尤为严重的重要因素。

价格指数分化对央行通胀目标选择、结构性改革与宏观稳定政策等政策的制定实施具有重要含义。

【总页数】12页(P134-145)
【作者】吴立元;倪红福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22;F061.2;F421
【相关文献】
1.中国CPI与PPI:因果关系和传导机制
2.中国PPI与CPI的因果关系及传导机制r——基于一阶自回归模型的实证
3.通胀压力明显宏调仍是重头考虑到CPI高位运
行。

而PPI对CPI传导又存在时滞,未来通胀形势仍然复杂。

4.CPI与PPI的趋势分化再研究——从大宗商品价格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5.经济新常态下中国CPI与PPI的“正负背离”现象分析——基于部门间价格传导机制差异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