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习题及答案)

2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当羽毛球拍的价格下降时,对羽毛球的需求将( )。

A.减少B.不变C.增加D.视具体情况而定2.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料的价格上升了,这种商品的( )。

A.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B.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C.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D.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3.均衡价格随着( )。

A.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C.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4.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5.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

A.减少B.增加C.不变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6.所有下列因素中除哪一种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

A.消费者收入变化B.商品本身价格下降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D.消费者偏好变化7.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如果该种商品的一种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则会引起( )。

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B.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8.根据供求定理,供给的变动引起( )。

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B.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C.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

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D.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9.下面哪一种情况表明存在着价格上限( )。

A.尽管现在供给短缺。

但生产者正在迅速增加供给B.供给短缺。

但生产者不愿意增加生产C.供求平衡D.消费者的需求得到了完全满足10.下面哪一种情况表明存在着价格下限( )。

A.尽管现在供给过剩,但生产者仍在增加供给B.由于供给过剩,消费者巳不愿意购买C.供求平衡D.生产者的产品全卖了出去参考答案:1.C;2.B;3.D;4.C;5.B;6.B;7.D;8.C;9.B;10.A二、判断题1.需求就是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购买的商品量。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SNA 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变量实际变量净出口间接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绿色GDP2.试述六大经济总量包括哪些项目?各个经济量之间有何关系?4.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有哪几种?5.简述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以及四部门经济具体如何循环的?6.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GNP、NNP、NI、PI和PDI这六个经济总量中那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7.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8.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9.经济国民经济核算时要遵循社么样的平衡原则。

10.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例介绍SNA的基本内容。

11.试用收入法说明GDP的构成。

11.如何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产出等于支出两个等式?12.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10000亿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8200亿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400亿美元,消费是7600亿美元,贸易赤字是200亿美元。

计算储蓄、投资、政府支出。

13.假定某国各项经济指标如下:消费支出:3000亿;总投资:2000亿;政府支出:900亿;进口:300亿;出口:150亿;工资:4200亿;间接税未知;利息:200亿,租金:250亿;利润:400亿;折旧:100亿;非企业收入:400亿‘根据所给资料进行:(1)用支出法计算该国国内生产总值;(2)该国间接税为多少?(3)该国国内生产净值为多少?1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

其中B买A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余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

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出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2)计算GDP为多少;(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1.名词解释(1)SNA: 即国民账户体系。

第二章 习题及练习答案

第二章 习题及练习答案

第2章第二章习题及练习答案2.1 选择题A,B,C,C,A2.2 填空题1.在Python中,字典和集合都是用一对__大括号___作为定界符,字典的每个元素有两部分组成,即_键_和值,其中__键___不允许重复。

2.假设有列表a = ['name','age','sex']和b = ['Dong',38,'Male'],请使用一个语句将这两个列表的内容转换为字典,并且以列表a中的元素为键,以列表b中的元素为值,这个语句可以写为__c = dict(zip(a,b))__。

3.假设有一个列表a,现要求从列表a中每3个元素取1个,并且将取到的元素组成新的列表b,可以使用语句___b = a[::3]__。

4.使用列表推导式生成包含10个数字5的列表,语句可以写为__[5 for i in range(10)]_。

5. ___不可以________(可以、不可以)使用del命令来删除元组中的部分元素。

2.3 简答题1.为什么应尽量从列表的尾部进行元素的增加与删除操作?答:当列表增加或删除元素时,列表对象自动进行内存扩展或收缩,从而保证元素之间没有缝隙,但这涉及到列表元素的移动,效率较低,应尽量从列表尾部进行元素的增加与删除操作以提高处理速度。

2.简单解释Python的字符串驻留机制。

答:Python支持字符串驻留机制,即:对于短字符串,将其赋值给多个不同的对象时,内存中只有一个副本,多个对象共享该副本。

这一点不适用于长字符串,即长字符串不遵守驻留机制。

2.4 编程题1.编写程序,生成包含1000个0到100之间的随机整数,并统计每个元素的出现次数。

(提示:使用集合。

)答:import randomx = [random.randint(0,100) for i in range(1000)]d = set(x)for v in d:print(v, ':', x.count(v))2.假设有一段英文,其中有单独的字母“I”误写为“i”,请编写程序进行纠正。

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A )A反映论 B实践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 )A科学兴趣 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 D好奇心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A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A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 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B )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D)观点A客观唯心论 B主观唯心论 C旧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7、认识的本质在于( B )A主体创造 B能动反映 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C)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C个别——一般——个别 D一般——个别——一般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B )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D实践比理论重要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D )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 D正确认识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B )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D)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 B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B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 B)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 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 D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C )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 C社会实践 D人类的认识能力1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D)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19、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B )A反映论 B可知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先验论20、假象是(C )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 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2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D)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 C )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3、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C)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24、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25、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D)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明(C)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2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D)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C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练习题及答案1.(单选题)在我国,法律是指由()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A.国务院及省级人民政府B.国务院及各部委C.全国人大及省级人大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正确答案:D用户选择:D2.(单选题)在我国,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的制定机关B.法律的调整方法C.法律效力范围D.法律的调整对象正确答案:D用户选择:D3.(单选题)在对人的效力方面,我国是采取()。

A.以属地主义原则为主,兼顾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原则B.属地主义C.保护主义D.属人主义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A4.(单选题)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B.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C.严格依法办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正确答案:C用户选择:C5.(单选题)以承担法律责任的程度为标准,法律责任可以分为()。

A.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B.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C.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D.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正确答案:C用户选择:C6.(多选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具体指()。

A.公民义务的平等B.公民适用法律的平等C.公民权利的平等D.公民在立法上平等正确答案:ABC用户选择:ABC7.(多选题)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有()。

A.村规民约B.宪法C.地方性法规D.行政法规正确答案:BCD用户选择:BCD8.(判断题)国体是政体的内容,政体是国体的形式,国家本质通过政权组织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并服务于国体。

A.对B.错正确答案:对用户选择:对9.(判断题)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

A.对B.错正确答案:对用户选择:对10.(判断题)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法规,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由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同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法律效力。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选择题1. 给出下列关于互不相同的直线m 、l 、n 和平面α、β的四个命题: ①若不共面与则点m l m A A l m ,,,∉=⋂⊂αα;②若m 、l 是异面直线,ααα⊥⊥⊥n m n l n m l 则且,,,//,//; ③若m l m l //,//,//,//则βαβα;④若.//,//,//,,,βαββαα则点m l A m l m l =⋂⊂⊂ 其中为假命题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设γβα,,为两两不重合的平面,n m l ,,为两两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γα⊥,γβ⊥,则βα||;②若α⊂m ,α⊂n ,β||m ,β||n ,则βα||;③若βα||,α⊂l ,则β||l ;④若l =βα ,m =γβ ,n =αγ ,γ||l ,则m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 .1B .2C .3D .43.已知m 、n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两两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βαβα//,,则⊥⊥m m ;②若βααβγα//,,则⊥⊥; ③若βαβα//,//,,则n m n m ⊂⊂;④若m 、n 是异面直线,βααββα//,//,,//,则n n m m ⊂⊂。

其中真命题是A .①和②B .①和③C .③和④D .①和④4.已知直线n m l 、、及平面α,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 .若//l m ,//m n ,则//l n .B .若l α⊥,//n α,则l n ⊥.C .若l m ⊥,//m n ,则l n ⊥.D .若//l α,//n α,则//l n .5.在正四面体P —ABC 中,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A .BC ∥平面PDF B .DF ⊥平面PAEC .平面PDF ⊥平面ABCD .平面PAE ⊥平面ABC 6.有如下三个命题:①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异面直线; ②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③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有一个平面与平面α垂直.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A .0B .1C .2D .3 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经过不同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B .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异面直线 C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D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8.已知直线m 、n 与平面βα,,给出下列三个命题:①若;//,//,//n m n m 则αα ②若;,,//m n n m ⊥⊥则αα ③若.,//,βαβα⊥⊥则m m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 .0 B .1 C .2 D .3 9.已知a 、b 、c 是直线,β是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c a c b b a //,,则⊥⊥; ②若c a c b b a ⊥⊥则,,//; ③若b a b a //,,//则ββ⊂;④若a 与b 异面,且ββ与则b a ,//相交;⑤若a 与b 异面,则至多有一条直线与a ,b 都垂直.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 .1 B .2 C .3 D .4 10.过三棱柱任意两个顶点的直线共15条,其中异面直线有A .18对B .24对C .30对D .36对 11.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Q 、R 分别是AB 、AD 、11B C的中点.那么,正方体的过P 、Q 、R 的截面图形是A .三角形B .四边形C .五边形D .六边形 12.不共面的四个定点到平面α的距离都相等,这样的平面α共有A .3个B .4个C .6个D .7个 13.设γβα、、为平面,l n m 、、为直线,则β⊥m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A .l m l ⊥=⋂⊥,,βαβαB .γβγαγα⊥⊥=⋂,,mC . αγβγα⊥⊥⊥m ,,D .αβα⊥⊥⊥m n n ,,14.设α、β 为两个不同的平面,l 、m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 ⊂α,m ⊂β,有如下的两个命题:①若α∥β,则l ∥m ;②若l ⊥m ,则α⊥β.那么A .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B . 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C . ①②都是真命题D .①②都是假命题 15.对于不重合的两个平面α与β,给定下列条件:①存在平面γ,使得α、β都垂直于γ; ②存在平面γ,使得α、β都平行于γ; ③α内有不共线的三点到β的距离相等;④存在异面直线l 、m ,使得l //α,l //β,m //α,m //β, 其中,可以判定α与β平行的条件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1.已知平面βα,和直线m ,给出条件:①α//m ;②α⊥m ;③α⊂m ;④βα⊥;⑤βα//.(i )当满足条件 时,有β//m ;(ii )当满足条件 时,有β⊥m (填所选条件的序号)2.在正方形''''D C B A ABCD -中,过对角线'BD 的一个平面交'AA 于E ,交'CC 于F ,则① 四边形E BFD '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② 四边形E BFD '有可能是正方形③ 四边形E BFD '在底面ABCD 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 ④ 四边形E BFD '有可能垂直于平面D BB '以上结论正确的为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3.下面是关于三棱锥的四个命题:①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②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③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的面积都相等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④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且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其中,真命题的编号是____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4.已知m 、n 是不同的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若//,,,m n αβαβ⊂⊂则//m n②若,,//,//,m n m n αββ⊂则//αβ③若,,//m n m n αβ⊥⊥,则//αβ④m 、n 是两条异面直线,若//,//,//,//,m m n n αβαβ则//αβ上面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5. 已知m 、n 是不同的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 若//m α,则m 平行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② 若//,,,m n αβαβ⊂⊂则//m n③若,,//m n m n αβ⊥⊥,则//αβ④若//,m αβα⊂,则//m β上面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6.连接抛物线上任意四点组成的四边形可能是 (填写所有正确选项的序号) ①菱形 ②有3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③梯形 ④平行四边形 ⑤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三、计算题1. 如图1所示,在四面体P —ABC 中,已知PA=BC=6,PC=AB=10,AC=8,PB=342.F 是线段PB 上一点,341715=CF ,点E 在线段AB 上,且EF ⊥PB. (Ⅰ)证明:PB ⊥平面CEF ; (Ⅱ)求二面角B —CE —F 的大小.2. 已知正三棱锥ABC P -的体积为372,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 60。

第二章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体现农民愿望的纲领是(C )A.《原道醒世训》B.《原道觉世训》C.《天朝田亩制度》D.《天京田亩制度》2.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D )A.《太平天国施政纲要》B.《国库制度》C.《金库制度》D.《资政新篇》3. 洋务派兴办的最大的兵工厂是(C )A.金陵机器局B.福州船政学堂C.上海江南制造总局D.汉阳枪炮厂4.康有为1895 年在京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向光绪皇帝上书的事件是(A )A.“公车上书”B.“百日维新”C.“公车载书”D.“明定国是”5.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西学为体中学为用”C.中西结合D.全盘西化6.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B )。

A.洋务派与守旧派的争论B.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之争7.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由兴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是( D )。

A.金田起义B.北伐失败C.永安建制D.天京事变8.( D )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A.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B. 公车上书C. “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D.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9. 戊戌变法的性质是(B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B.资产阶级改良运动C.封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D.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10.太平天国之所以是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因为( C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二、多项选择题1.天平天国的领导们希望《天朝田亩制度》实现的理想社会是(ABC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B.“有衣同穿,有钱同使”C.“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D.“禁朋党之弊,设立新闻官”2.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ABD )A.奕诉B.曾国藩C.慈禧太后D.张之洞3.洋务运动举办的著名的水师有(ABCD )A.福建水师B.广东水师C.南洋水师D.北洋水师4.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著有(A BCD )A.《孔子改制考》B.《新学伪经考》C.《仁学》D.《变法通议》5.“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第二章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自测练习/返回首页/本章教学大纲/本章教学内容/本章自测练习答案/一、判断题1.间接生产费用是指需要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

()2.生产费用要素反映企业在生产中发生了哪些费用,而成本项目反映生产中发生的这些费用到底用在了哪里。

()3.生产费用是产品成本形成的基础,产品成本则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

()4.在实际工作中,某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也可作为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5.直接生产费用都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 )6.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工业企业或车间中,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都是直接计入费用。

()7.如果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误记为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企业将虚增本期的利润,而以后相关期间的利润被虚减。

()8.在成本核算中,应该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防止任意提高或降低月末在产品费用,人为调节完工产品的成本。

()9.在成本核算中,应该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防止任意提高或降低月末在产品费用,人为调节完工产品的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间接生产费用的是()。

a.生产工人工资 b.机器设备耗用电费c.机器设备折旧费用 d.车间厂房折旧费用2.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是()。

a.对外投资发生的支出 b.固定资产盘亏损失c.季节性停工损失 d.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损失3.为正确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本期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应划清()之间的界限。

a.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 b.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c.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d.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4.间接生产费用都()a.是间接计入费用 b.是直接计入费用c.专设成本项目 d.不专设成本项目5.由于生产车间的管理费用和制造费用很难严格区分,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可将其纳入()a.管理费用 b.期间费用 c.制造费用 d.当期损益6.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是()。

a.生产车间厂房的折旧费 b.产品生产用设备的折旧费c.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d.生产车间的办公费用7.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计入费用的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B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 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 A)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D)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陈出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B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是把他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B)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C)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B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这是( B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

其含义是( D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种观点是( B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20、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D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2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B)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22、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命题强调( C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2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C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2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D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认识事物要有理性的指导2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 C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差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2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C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2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3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C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二、多项选择题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AB)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各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BC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BD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BcD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唯一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ABCD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cD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对象 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BD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8、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BC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9、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BD )A.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 C.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D.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10、“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BCD)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1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ACD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12、“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ACD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唯理论13、“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ACD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C.唯我主义观点 D.反理性主义观点14、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ABC )A.生而知之(孔子) B.不虑而知(孟子) C.不行而知(老子)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15、“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

”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ABD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无关系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16、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BC )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 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17、“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BC )A.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 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1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ABCD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B.实践具有普遍性特点 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9、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