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模具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五金模具规范要求

五金模具规范要求

五金模具规范要求第一篇:五金模具规范要求五金冲压模具规范要求----德之佳为了规范和保证五金冲压模具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及结合我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结构及工艺要求:1.所有模具都必须有导柱、导套,特殊模具除外,但须和模具负责人沟通协定2.模具垫板、模座必须足够厚足够宽,防止模座(板)变形,16-25T模座(板)厚度≥25mm,30-40T模座(板)厚度≥30mm,60T及以上模座(板)厚度≥35mm;模柄要求使用标准模柄3.凹凸模及重要工作部件必须做真空热处理,冲裁硬度HRC58-60度,压型硬度HRC55-56度,不接受利用火焰枪直接做热处理4.推料、卸料机构必须灵活,无干涉现象5.所有活动部件应平稳灵活、无滞止干涉现象6.冲孔、落料的漏料孔必须保证通畅7.所有紧固件必须锁紧无松动,起限高作用的长螺丝需要有等高套或加用螺母锁死8.模具要求便于操作且安全,当模具需要有定位时必须要有定位外观要求:1.模具零部件不允许有裂纹,工作零部件表面不允许有划痕、机械损伤、锈蚀等表面缺陷2.凹凸模刃口及侧刃等必须锋利,不允许有蹦刃、缺刃和机械损伤3.凹凸模及工作面必须是光面,不接受没有处理的线割纹等不良表面4.模具外观面要求平整,不允许有锯齿纹等类似的粗糙面包装要求:1.必须在模具正面非工作区打上模具铭牌,铭牌内容:模具名称、出厂日期、供应商2.模具出厂前应清洗干净,所有工作件零件表面应涂覆防锈剂,不接受锈蚀的模具3.模具外观面清洗后需要涂覆油漆做防腐处理,不接受没有做涂覆处理的模具送样及送货要求:1.模具在送货前,必须先送样确认,每套产品必须送至少10PCS 样品,送样材料可以由我司提供2.模具负责人确认样品符合要求后再通知模具商送货3.送货时模具商必须派至少1人和我司维修工一起试模,模具负责人确认模具状况和加工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售后服务要求:1.所有冲压模具工作部件要求在10万次或6个月内免费维修,除工作部件外如模架部分等要求保修1年,我司人为原因除外2.模具维修时须遵循先报价且双方确认报价后再维修的原则注:1.出厂日期为最后确认模具的日期2.按照每月4周,每周冲压4000次计算,6个月计96000次3.如有一些特殊五金冲压模具不能符合本规范要求时,模具商须和模具负责人沟通协定4.本规范要求最终解释权利归本公司所有,且保留不断修改的权利5.本公司保留因供应商模具设计不当而造成损失要求赔偿的权利编制:杨芬洪审核:日期:版本:A/0第二篇:五金模具知识五金模具知识:模具基础知识 2009/9/28/10:02 来源:机械专家网[慧聪五金网]模具的基本构成(1)前模(母模)(定模),(2)后模(公模)(动模),(3)嵌件(镶件),(4)行位(滑块),(5)斜顶,(6)顶针,(7)浇口(入水口)2.模具制品形状对制品的影响壁厚,几何形状,会影响成形收缩率,脱模斜度大小。

五金模具设计规范大全(二)

五金模具设计规范大全(二)

第一篇:设计技术规范页次第 1 页共 1 页1 总则1.1目的推行模具零部件结构标准化,实现模具设计快速作业.1.2适用范围冲压模具设计部.2 压筋冲子规定2.1压筋目的减少工件折弯时的拉料或折弯以后的回弹,提高弯曲件的精度.2.2压筋冲子形状(1)压筋冲子的形状,根据其功能性不同,而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图(a)形状的压筋冲子一般用于防止或减少折弯时工件有拉料现象的时候;图(b)形状的压筋冲子一般用于防止或减少折弯时工件有回弹现象的时候,图(b)中的尺寸L根据材料的厚度选择合适值:当厚度T<1.5时取1.0;厚度T≧1.5时L取1.5.(2)压筋的高度[图(a)中 40%*T的计算值和图(b)中的0.20], 采用UNIT2的标注形式,标注小数点后两位小数.角度45∘是供加工方便性参考的尺寸.宽度尺寸采用UNIT1的标注形式,标注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第一篇:设计技术规范页次第 1 页共 4 页1 总则1.1目的推行模具零部件结构标准化,实现模具设计快速作业.1.2适用范围冲压模具设计部.2. 定位销(块)规定2.1定位销(块)结构形式(1)定位销(块)材质用 SK3或SKD11,投外加工时热处理HRC58;设变由组立自行处理时不需热处理.(2)圆定位销,适用于圆内孔定位(定位销直径 D=工件上的圆孔直径减去0.10MM. )或不考虑拉料现象时的外形定位.如图(a):(3)异形定位销,适用于异形内孔定位,一般做成长方形.如图(b).(4)方形定位块,适用于冲孔兼小折有材料拉料现象时的外形定位,如图(c).图中尺寸 L与W依产品大小取值.(一般L=15MM,W=20MM).此种定位方式调整较为方便.(5)方形导料定位块,适用于连续下料模的材料导正(一般置于下模板.数量约 4~6个).如图(d).图中尺寸:E一般取5MM,产品变形较严重时要适当增大E值;L与W依产品大小取值.(一般L=30~35MM,W=15MM).第一篇:设计技术规范页次第 2 页共 4 页(6)弯曲模定位形式,适用于折弯成形模中的产品定位,如图(e).图中加有方框的尺寸(10)可依需要适当加大,此时要注意定位支承块的相关尺寸.图(e)注意:a.使用固定式定位(案内)时要确认相关模板的厚度及消孔大小.一般情况下:消孔单边大0.1MM,须使用线割加工.b.定位销(块)露出模板外直段高度 B(不包括圆弧段)取值: 一般情况下:精细定位,B=顶料销顶出高度+T; 有内(钩)孔定位时:外形定位,B=顶料销顶出高度+T+(3~5MM); 式中T为材料厚度.c.图(b),(c)中,C值一般取10MM.如下图所示:第一篇:设计技术规范页次第 3 页共 4 页(7) 挡块定位,适用于单边折弯模结构中.定位块的高度尺寸应和装在折块(刀)上的定位块尺寸相配合,保证同时导入材料.2.2定位销(块)选用分布设计原则(1)T>=0.8 时,精细定位块以材料边往料外偏0.03MM;T<0.8时,精细定位块以材料边往料外偏0.02MM.(2)素材为片料的第一工程料片定位,使用固定式与活动式相结合的定位方式.注意:使用固定式定位的材料边为产品尺寸形状要求较高的边,使用活动式定位的材料边为产品尺寸要求较低的边.第一篇:设计技术规范页次第 4 页共 4 页(3)后续工程必须使用前工程冲出的剪口做为精定位,并避开接刀处.(4)冲剪模尽量用固定式,折弯模尽可能用异形且可调式.(5)用内孔定位时,优先选用顺序:圆形----方形----异形.(6)各工程须使用相同的基准边,避免因公差造成段差刃边.(7)单边折弯模易有拉料现象,定位方式须设计成两边可调式,如前页图(e).业规范第一篇:设计技术规范页次第 1 页共 1 页1 总则1.1目的推行模具零部件结构标准化,实现模具设计的快速作业.1.2适用范围冲压模具设计部.2 定位支承块规定2.1定位支承块功用用在成形模的可调式定位中,将定位块联接在折刀上.2.2尺寸要求图(a):是定位支承块的装配示意图.设计过程中注意折刀和定位块上螺纹孔上下位置尺寸(12及10)与定位支承块上孔距尺寸(22.0)的对应关系.图(b):是定位支承块的规格尺寸.尺寸25或30视实际情况确定.定位支承块材质用SS41,不需要热处理.2.3五金零件需求表书写范例特殊规格的定位支承块,由设计者画零件图.如选用图(b)标准尺寸的定位支承块,不需要画零件图,在五金零件需求表中按以下范例格式写出.例: 定位支承块 30*40*10 定位支承块: 零件名称30*40*10: 规格规范第一篇:设计技术规范页次第 1 页共 1 页1 总则1.1目的推行模具零部件结构标准化,实现模具设计快速作业.1.2适用范围冲压模具设计部.2 作业原则2.1下模板上的圆孔较小需采用入子时,一般使用图a所示的入子形式.对应的模板入子孔的形状如图b所示.注意:A.上图(a)中入子直径D及尺寸“A-0.2”的选取要考虑保证挂钩宽度尺寸“1~2MM”和入子最小处壁厚“>=3MM”.(此两尺寸在实际画零件图时不标注).B.图(b)中反面沉孔的直径大小D2要保证挂钩能顺利装入,“S”孔的加工要求可按如下格式书写:“S 1-C+0.01 HATCHING: Φ**.0 BOT DEP 5.3”意思是:S 孔在加工时按图示尺寸单边加大+0.01MM,其中有影(剖面)线部分反面沉孔直径Φ**.0,深度5.3MM.2.2下模板上的异形孔如需采用入子时,一般使用普通的方形入子(带挂钩).第一篇:设计技术规范页次第 1 页共 3 页1 总则1.1目的保证设计出的模具具有较好的加工性,便于模具组立作业.1.2适用范围冲压模具设计部.2 作业标准与原则2.1线割孔(3MM以下的小孔除外)除刀口外,一般均需消线头,并在尖角处清角,设计者要按标准标明批注,不需用图形表示清角消线头,尺寸由加工者确定.如附图1:2.2一般在非刀口板(例:打板和夹板)上的孔不参与成形,都需清角及消线头.冲子和入子零件不可留线头,消线头的方法由加工单位确定.2.3无特殊需要的入子一般做成长方形,并倒C角,方式如附图2(模板倒R角).C值取0.5或1.0,甚至更大.同时注意入子的防呆措施(可利用在入子的本身倒一个较大的C角等方法).2.4铣加工中角部无特殊要求,只要求清角时,图形示出,不标圆角尺寸,由加工者现场确定圆角尺寸,如附图3.2.5铣加工中不清角时,一般取圆角大于R2.R按标注的尺寸加工,公差按标准取值,如附图4. 铣床的部分刀具规格参考附件一.第一篇:设计技术规范页次第 2 页共 3 页0.5mm~1mm.2.7模板厚度方向有攻牙孔或其它结构时,设计者必须画侧视图表示其位置.2.8为了确保入子的装配稳定性,设计者应将入子固定槽形状设计成如附图5所示,并画出详图.2.9对于细长类零件,应当考虑进行分段以利保证加工精度.分段后零件的长宽比视零件形状尺寸而定,一般取值可在10~15之间.2.10 3mm以下的小孔,刀口板要做入子,小孔较多且密集时请示上级.2.11为了方便模具的搬运,在模座的侧面适当部位需加工起重螺纹孔.一般情况下,起重螺纹孔规格取M20*40,特殊情况下(例模座厚度小于30MM时)才考虑取M16*40.2.12冲孔/落料/连续模中冲子过孔或落屑孔(SB/CB/DP/DD板)的铣加工优化处理(尤其是SB/DD):SB/DD在不影晌强度时可进行处理,并保证R≧3MM,DD板尽可能保证R≧5MM;CB/DP板一般不进行处理,除非孔形状较规则不会对模具局部强度产生影响.不能处理成铣加工的R角时,设计者按标准放间隙和注解公差(±0.1),加工单位依自身状况确定加工方法,设计者及主管检查审核图面时应将此项要求重点确认.附件一:加工部门CNC铣床程序现行刀具表1. 钻头规格A.直柄钻头:第一篇:设计技术规范页次第 3 页共 3 页B.锥柄钻头:直径:Æ13.5,Æ14,Æ14.5,Æ15,Æ17,Æ18,Æ18.5,Æ19,Æ20.5,Æ21,Æ21.5,Æ22,Æ22.5,Æ23.0C.潜水钻:直径:Æ26(L=76mm), Æ32(L=80mm)2.铣刀规格(注:括号内数据为铣刀有效部份长度)a micro-100直径:Æ3(7), Æ4(9), Æ5(11), Æ6(12), Æ8(22), Æ10(25), Æ12(30)b粗铣刀(过中心)直径:Æ6(15), Æ8(21), Æ10(24), Æ12(28), Æ14(28), Æ16(45), Æ18(33), Æ20(41)加长型:Æ12(52), Æ20(75)c精铣刀:直径:Æ6(15),Æ8(20),Æ10(25),Æ11(39),Æ12(28),Æ13(55),Æ14,Æ16,Æ18,Æ20第一篇:设计技术规范页次第 1 页共 3 页1 总则1.1目的规范沙拉孔的展开计算方法及相关模具尺寸和成形方法.1.2适用范围冲压模具设计部.2 沙拉孔规定2.1沙拉孔的分类沙拉孔(英文名COUNTER SINK、C.S.K或C’SINK)根据产品的要求不同,一般可将沙拉孔分成两类:产品铆合连接用的沙拉孔和通过螺钉(铆钉、拉钉)头部的沙拉孔.2.2沙拉孔尺寸的确认(1)在产品确认时,除了向客户确认清楚图面中的详细尺寸规格外且必需要求客户提供五金件实物,有实物以后可以请组立等相关单位进行试验以获得经验数据。

五金冲压连续模设计要求规范(产品展开设计)

五金冲压连续模设计要求规范(产品展开设计)
(三).展開計算依據
由於中立軸線受到零應力,此其長度等於原始胚料之長度,邊是作為胚料尺寸展 開之基準,中立軸線之位置則視材料種類﹑特性機彎曲內側板與板厚比而不同﹒
中立軸位置之測定,一以金屬板料彎曲內側為基準,亦即位於從彎曲內側板厚中 心處之某處一距離,此位置約是板厚 30~50%(圖 1.11)
二﹒彎曲成形加工之種類
90˚ 折彎母模尺寸為 A+0.5K 折彎線外移 0.2T
(8)彎曲壓平(側推) L=A-T+B-T+4K=A+B-2T+4*0.4T =A +B-0.4T (K=0.4T) 圖 1.37:
90˚ 折彎母模尺寸為 A+2K 折彎線外移 0.8T
類別: 技術標準
制定日期:2002/06/11
版次:A
共 14 頁 第 10 頁
A=π*(d*s+2*h*r)=0.017*r*a 類別: 技術標準 制定日期:2002/06/11 版次:A
A=17.7*r*d 共 14 頁 第 8 頁
五金冲压连续模具设计规范
展開計算標準(彎曲成形)概論篇
文件編號:SB-B0035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一.目的
推行作業標准化﹐實現模具設計快速統一。
(1).V 形或形彎曲加工(圖 1.21) (2).U 形彎曲加工(圖 1.22) (3).Z 形彎曲加工(圖 1.23) (4).彎緣加工(Hermming)(圖 1.24) (5).捲緣加工(Curing)(圖 1.25)
類別: 技術標準
制定日期:2002/06/11
版次:A
共 14 頁 第 9 頁
(1)圓角半徑處之彎曲應力 (2)壓料板與金屬板料之間摩擦力 (3)母模與金屬板料之摩擦力 (4)沖頭與金屬板料之間摩擦力 (5)凸圓區域之壓縮力 (6)沖頭必須施以一足夠的力在金屬胚料一克服滑動與靜態摩擦力及圓角半徑處之彎曲

五金模具冲压成型角度设计标准

五金模具冲压成型角度设计标准

五金模具冲压成型角度设计标准五金模具冲压成型角度设计是模具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成型质量和效率。

以下是五金模具冲压成型角度设计的标准:1. 冲压成型角度应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

不同产品的冲压成型角度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

2. 冲压成型角度应根据材料的性质来确定。

不同材料的成型性能和行为有所不同,需要考虑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等因素来确定冲压成型角度。

3. 冲压成型角度应尽量保持一致。

尽量避免在一个模具中设计过多的不同角度,这样可以提高模具的制造和使用效率。

4. 冲压成型角度应适当放大。

考虑到材料的弹性变形,在模具设计中可以适当放大冲压成型角度,以确保产品的成型质量。

5. 冲压成型角度应考虑到模具的制造和使用方便。

为了方便模具的加工和使用,冲压成型角度的设计应避免过于复杂和困难。

6. 冲压成型角度应考虑到工装夹具的设计。

冲压成型角度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工装夹具的设计,以确保夹具和模具的配合精度。

7. 冲压成型角度应考虑到产品的表面质量要求。

在模具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产品的表面质量要求,例如是否需要凹凸纹路等。

8. 冲压成型角度应根据模具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来确定。

不同的模具材料和制造工艺对冲压成型角度的设计有一定的要求。

9. 冲压成型角度应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优化。

在模具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冲压成型角度进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总之,五金模具冲压成型角度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设计要求、工艺要求、材料特性、模具制造和使用等方面因素,在实际设计中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成型效果。

五金模具设计规范

五金模具设计规范

五金模具设计规范1.目的:为了规范五金模具设计,进一步完善设计标准,推行标准作业,降低模具设计错误率,实现模具设计快速作业,适应工厂发展要求,提高公司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提高公司的模具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五金模具的设计.3.权责:3.1.设计课:负责所有的模具设计工作.4.定义:5.作业内容:5.1.设计前期确认分析5.1.1.模具设计分析:接到客户/技术部的开模相关资料(CAD图文件,3D图文件或实物产品)及技术要求,针对资料和要求按以下内容进行开模前评估:5.1.1.1.模具在设计与制作上有无困难处(例如:孔到边的距离大小,折弯高度);5.1.1.2.产品本身的展开后是否有干涉或强度不足;5.1.1.3.原材料特性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可能会产生的缺陷(如撕裂、抽引高度不足等);5.1.1.4.根据以往同类模具制作经验判断可行性(冲头强度、产品尺寸公差等);5.1.1.5.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成型及尺寸)的因素;5.1.1.6.后加工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成型及尺寸)的因素;5.1.1.7.产品的料纹和披锋方向有无要求,是否要求压披锋和压披锋具体位置;5.1.1.8.产品的平面度,同心度,表面外观,垂直角度有无严格的要求以及分析个别极限偏差;5.1.1.9.根据产品的结构,产品订单量的大小确定模具结构(工程模/连续模);5.1.1.10.根据产品结构大小确定排样图和产品的出模数;5.1.1.11.产品上能否有工艺孔(如:连续模搭边料的接口要求);5.1.1.12.产品表面是否喷油/喷粉(决定孔径公差取值偏向);5.1.2.对所得资料检查完毕, 如有疑问先行提出,并经客户/技术部确认后, 再做后继工作。

如果因时间关系要先行设计,来不及确认的数据要继续主动跟进。

5.1.3.设计草图5.1.3.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修改的工作量,设计人员可以将设计意图及关键结构的构思绘制草图,经评审后,再进行后继的绘图工作。

五金模具设计规范大全(一)

五金模具设计规范大全(一)

冲压模具设计标准目录编号內容版本发版日2007 AA01 图框填写作业标准 1.0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AA02 模具图面图层作业标准AA03 尺寸标注作业标准AA04 展开图画法标准AA05 工程图画法标准AA06 产品展开计算标准AA07 结构图画法标准AA08 图示注解作业标准AA09 共用件注解标准AA10 设变图档作业标准AA11 模具图档作业规范AA12 公差及间隙标准AA13 五金零件加工要求AA14 板(零)件图画法作业规范AA15 中英文对照AA16 零部件作业规范(字模冲子)AA17 五金零件作业规范(弹簧)AA18 五金零件作业规范(顶料销)AA19 五金零件作业规范(导正销)AA20 五金零件作业规范(止付螺丝)AA21 零部件作业规范(圆冲子)AA22 零部件作业规范(异形冲子)AA23 零部件作业规范(切边冲子)AA24 零部件作业规范(折刀)AA25 零部件作业规范(滑块)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AA26 零部件 作业规范(压线冲子) AA27 零部件作业规范(压毛边冲子) AA28 零部件作业规范(压筋冲子) AA29 零部件作业规范(定位销,块) AA30 零部件作业规范(定位支承块) AA31 零部件作业规范(下模入子) AA32 加工组立工艺性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AA33 小折模具结构(沙拉孔) AA34 小折模具结构(卷圆压平) AA35 模板备料作业规范(垫板夹板) AA36 模板备料作业规范 AA37 模座备料作业规范 AA38 滚轴成形公模退0.1mm 说明 AA39 铆合螺帽模具结构说明 AA40 带 N 折的成形模结构AA41 零部件作业规范(细小圆孔冲子) AA42 高凸成形方法标准件编码说明03第1页1 标准件编码规定0 3 □□—□……□—□□扩充编码 ○4 规格编码 小系列编码 大系列编码○ 2 3 ○ ○12标准件类编码表 序号 1 标准件名称 标准件分类码01 序号 标准件名称 标准件分类码21 螺丝 螺母 21 22 23 24 25 26 27浇口套(咀嘴) 2 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定位环 带钢球螺丝 顶出限位 22 23 24 25 26 27垫片 4 防松弹簧垫片冲针 5 支承柱 6 弹簧 锥度内6角螺塞垃圾钉7 顶针 8 内导柱(导套) 外导柱(导套)定位销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顶料销 两用销 弹钉 ………………………引导销 检知销 等高套筒 华司 限位柱 下模圆形刀口 脱料圆形1 整套模具编码规定0 5 □□ □□□□□□-套数编码 ○ 4 5 ○ 月份编码 年份编码 ○ 3 ○ 等级编码 2 ○ 1大系列编码1.1列表说明○○2 ○3 ○4 ○5 1 代码说明 代码 06 说明 06年07年 08年代码 01 说明1月2月 3月 代码 01说明0102 0304 051级 2级 3级 4级 5级07 02 02 080303流水号05…… ………… …………9999年 12 12月 99(1)模具等级列表说明 代码 等级01 02 03 04 05 1级2级3级4级5级上盖板 无 S45C+M S45C+M S45C+M S45C+M S45C+铝合金 +M+TZ+YJ 上模座 无 S45C+M S45C+M S45C+M+TZ+JG上垫板 上夹板 S45C S45C 无 D2+H D2+H+W D2+H D2+H D2+H SKD11+H+S D2+H+W SKD11+CO+S D2+H+W SKD11+SC+S D2+H+W 背垫板 D2+H+W 脱料板无 D2+H+W SKD11+H+S SKD11+H+S D2+H+W SKD11+CO+S SKD11+CO+S D2+H+W SKD11+SC+S+PG SKD11+SC+S+PGD2+H+W 说 明下模板 S45C S45C 无 D2+H+W 下垫板D2+H+W 下模座 S45C+M+W SKD11+D2+W D2+SKD11+W SKD11+D2+W无S45C+M+WS45C+M+W+T2+JGS45C+M+W+TZ凹模入了 脱板入子 夹板入子 外导柱 无 SKH9+SKD11+S WC+SKH9+SKD11+S+PG WC+SKH9+SKD11+S+PG 无 SKD11+S SKD11+WC+S+PG SKD11+WC+SKH9+S+PG无 SKH9+SKD11+S WC+SKH9+SKD11+S+PG WC+SKD11+SKH9+S+PG无 钢珠导柱钢珠导柱 铜珠导柱 “一”字 导柱内导柱“一”字导柱 “一”字导柱钢珠导柱铜钛钨钢导柱(2)说明A 板件处理:H 热处理、深冷CO 、超冷SC 、调质T2、阳极YJ ;B 材质:WC 、SKH9、SKD11、D2、S45C ;C 加工方式:快走丝W 、慢走丝S 、光研PG 、内研磨JG 、铣床M 。

五金模具设计及制作规范(970715)黑白图面

五金模具设计及制作规范(970715)黑白图面

標準書名稱五金模具設計及製作規範編號目录1.目的--------------------------------------------------------------------------------------------------------( 2 ) 2.适用范围-----------------------------------------------------------------------------------------------( 2 ) 3.内容-------------------------------------------------------------------------------------------------------( 2 )3.1板厚与材质设计标准-------------------------------------------------------------------------------( 2 )3.2快速夹具使用设计标准-------------------------------------------------------------------------( 3~4 )3.3内制高块设计标准----------------------------------------------------------------------------------( 5 )3.4闭模外制高块设计标准----------------------------------------------------------------------------( 6 )3.5快拆冲头入块设计标准-------------------------------------------------------------------------( 7~8 )3.6抽牙孔结构设计标准-------------------------------------------------------------------------------( 9 )3.7模具弹簧设计标准---------------------------------------------------------------------------------( 10 )3.8模具图电子文件排列标准----------------------------------------------------------------------( 11~16 )3.9模具内部功能设计标准----------------------------------------------------------------------( 17~18 )標準書名稱五金模具設計及製作規範編號標準書名稱五金模具設計及製作規範編號標準書名稱五金模具設計及製作規範編號標準書名稱五金模具設計及製作規範編號標準書名稱五金模具設計及製作規範編號標準書名稱五金模具設計及製作規範編號標準書名稱五金模具設計及製作規範編號標準書名稱五金模具設計及製作規範編號標準書名稱五金模具設計及製作規範編號3.8模具图电子文件排列作业标准3.8.1以模具结构(直式排列)由最上板向下排列(横式排列)模板图→零件位置图→线割备料图→成型研磨+圆冲头图→零件修改或追加图,每块模板零件图需套纬晋图框(范例一)。

五金模具设计注意事项

五金模具设计注意事项

五金模具设计注意事项1、设计时先规划模板取料:以展开图为准,小型模具单边加40-50,中大型模具60-70;确定模板数及模板是否(400* 650以上)分段;考虑成本要铣磨的禁设计成线割;如有矩形脱块与大面积冲孔时设计应考虑两用(内外打共用); 异形孔起割孔要以3mm为准,圆孔大于Φ14起割孔位置偏移4mm,小于Φ1.8线孔需注明细孔Φ0.3-0.5放电.25T以下用Φ40*50L模柄,中心孔Φ8.2,2-M8相距24mm;110T以下(含)用Φ50*60L模柄,中心孔Φ12.2,2-M10相距31mm;小于300x300的模板可采用标准模座BB,有精度要求可选用附钢珠型BR;上模座直接锁模柄的每边加25,不考虑模座是否超出上平面; 80T以上的模座设计吊模螺丝或开U形码槽;夹码的模座单边加50,不夹码的模座单边加25;顺送大于300x300的模板或单发110T以上可采用自制模座带外导柱,有外导柱侧为模面+外导柱座+20,另边加25~40;垫脚用厚35~40MM,没有下托板则垫脚靠边,有下托板垫脚距模座边应在40~5 0以上,规划好组立图。

2、上模座厚度为30/35/40;上夹板为18/20/22;脱料板为18/20/22;下模座为35/40/45;当有许多冲孔及成形冲头时,则须加上垫板,并且热处理。

3、M8螺丝间距80~140;M10螺丝间距120~180;下垫脚螺丝为M12节距在180~220MM之间;攻牙沉头考虑组立拆卸方便;辅助导柱小型模具装Φ12~18;中大型模具用Φ20~25辅助导柱以上;辅助导柱要考虑用距离或大小做防呆;如辅助导柱沉头的夹板厚20mm以下应在垫板沉头,并要做排气槽;小型模具合销用2*Φ8,中大型模具用4*Φ10/12以上;大成型块上的合销间距应在150mm以内;并设计工艺孔便于合销拆卸方便及修模用;连续模上脱板背面需设计料槽并注意工件落料与废料禁混合,最后切断时若废料要全部一块落屎,切边长度须大于一个步距;机械手备外导柱长度=闭模时上座~下座-20,插入导套40~50深,导套长度以下模平直为宜,下模高以顶梢为准,不计定位高,抓起高度<50 内导柱长度开模时露出脱板20以上,闭模时为防空打打爆,垫板钻导柱让位孔4、设计异形冲头或冲铝料时若刀口在2.0宽度以下要做补强,如有多个需做防呆,固定方式以挂耳,穿销或磨槽塞垫片用螺丝头压(即快换方式);一般情况下禁设计用点焊固定方式, 点焊的挂耳易拉断;圆冲Φ2.5以下用H 冲自行加工成A冲;脱料板入块要有止付螺丝或用螺丝垫付片固定,多则用背板压死,禁用点焊固定,,5、设计规划脱销时要均衡,脱销四分点距折边2.5~3mm为宜, 脱销间距25左右,但上下模脱销位置不要重叠;6、下料模产量小时考虑优力胶,大行程折弯成形模用绿色弹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金模具设计规范1.目的:为了规范五金模具设计,进一步完善设计标准,推行标准作业,降低模具设计错误率,实现模具设计快速作业,适应工厂发展要求,提高公司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提高公司的模具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五金模具的设计.3.权责:3.1.设计课:负责所有的模具设计工作.4.定义:5.作业内容:5.1.设计前期确认分析5.1.1.模具设计分析:接到客户/技术部的开模相关资料(CAD图文件,3D图文件或实物产品)及技术要求,针对资料和要求按以下内容进行开模前评估:5.1.1.1.模具在设计与制作上有无困难处(例如:孔到边的距离大小,折弯高度);5.1.1.2.产品本身的展开后是否有干涉或强度不足;5.1.1.3.原材料特性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可能会产生的缺陷(如撕裂、抽引高度不足等);5.1.1.4.根据以往同类模具制作经验判断可行性(冲头强度、产品尺寸公差等);5.1.1.5.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成型及尺寸)的因素;5.1.1.6.后加工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成型及尺寸)的因素;5.1.1.7.产品的料纹和披锋方向有无要求,是否要求压披锋和压披锋具体位置;5.1.1.8.产品的平面度,同心度,表面外观,垂直角度有无严格的要求以及分析个别极限偏差;5.1.1.9.根据产品的结构,产品订单量的大小确定模具结构(工程模/连续模);5.1.1.10.根据产品结构大小确定排样图和产品的出模数;5.1.1.11.产品上能否有工艺孔(如:连续模搭边料的接口要求);5.1.1.12.产品表面是否喷油/喷粉(决定孔径公差取值偏向);5.1.2.对所得资料检查完毕, 如有疑问先行提出,并经客户/技术部确认后, 再做后继工作。

如果因时间关系要先行设计,来不及确认的数据要继续主动跟进。

5.1.3.设计草图5.1.3.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修改的工作量,设计人员可以将设计意图及关键结构的构思绘制草图,经评审后,再进行后继的绘图工作。

5.1.3.2.如果没有设计草图,设计人员可以将关键结构的设计构思绘制出来,经评审讨论,统一意见后,继续后继工作。

5.2.模具设计准则5.2.1.模具基本设计规范5.2.1.1.展开前,必须仔细检查产品图,特别要注意技术要求、毛刺方向、图纸比例、图纸是否清晰、是否缺少尺寸、与展开尺寸是否发生冲突。

必要时要与上级商量,寻求解决的办法。

5.2.1.2.展开系数确认:V型、U型、L型折弯、折弯角且内角R=0时,展开补偿值见下表:注:一次折弯多个直角就不用此表5.2.1.3.展开图必须标注重要的外形尺寸,以及展开补偿部分与材料不变部分区分开,方便检查,尺寸标注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标明产品图之毛刺方向。

5.2.1.4.模具设计图要套标准图框。

5.2.1.5.展开及设计时尺寸处理:5.2.1.5.1.冲圆孔及方孔等有公差要求之孔,必须考虑其公差,设计时冲孔务必偏上公差。

例如:冲∅5+/-0.1冲孔公差设计尺寸位∅5.08,如果未标注公差则按+/-0.1设计,特殊情况,如同一种规格孔数量多,例如:产品要冲引导孔20x∅4,为了减少加工的工作量,直接按∅4设计引导针,其预冲孔∅4.04,∅3对∅3.04,∅2对∅2.03,∅1.5对∅1.53。

5.2.1.5.2.产品图有位置公差要求的尺寸,展开时取上下极限之中间值,产品外形尺寸根据不同公差要求及材料厚度根据实际情况可取偏中下公差。

5.2.1.5.3.攻牙底孔确定:电解片,单光铁片,M5(含M5)以下牙底孔全部按挤压攻牙(硬料/细牙/无屑)方式设计;铝,铜软料,M5以上底孔全部按切削攻牙(软料/粗牙/油屑)方式设计。

牙底孔设计值如下表:牙孔大小挤压攻牙切削攻牙M2.5X0.45 ∅2.1 ∅2.28M3X0.5 ∅2.53 ∅2.75M4X0.7 ∅3.35 ∅3.65M5X0.8 ∅4.25 ∅4.62-56UNC ∅1.8 ∅2.06-32UNC ∅2.8 ∅3.155.2.1.5.4.包胶的产品,包胶部位冲孔,设计时考虑包胶厚度的影响,设计冲孔值比产品图标注值大0.05mm。

例如:冲孔∅5,设计底孔值为∅5.055.2.1.5.5.喷油,喷粉之产品,冲孔及外形尺寸设计时,应该考虑喷油,喷粉厚度之影响,喷油厚度按0.05mm,喷粉厚度按0.07mm设计。

5.2.1.6.螺丝沉头孔、导柱孔及固定销孔在模板上的基本分布.5.2.1.6.1.模板:下图为下模板螺丝沉头﹑导柱孔及固定销孔的基本排布尺寸,螺丝之间的距离为80—120mm之间,导柱孔位置及固定销位置需设计防呆(设定直径相同,位置不同防呆), 对角之沉头孔内需攻牙,以方便拆装模板;5.2.1.6.2.脱板螺丝分布与下模板类似.5.2.1.6.3.折弯块上的螺丝沉头孔尽量设计呈三角形分布,并要打螺丝相同大小的固定销。

厚材折弯模。

如图:dD15.005.2.1.6.4.沉头尺寸对照表5.2.1.6.5.有模具上下模座之间要锁限位柱,控制模具闭合高度并保障模具安全;5.2.1.6.6.有模具不允许垫垫片. 5.2.1.7.模具结构特性基本设计要求:5.2.1.7.1.弹簧长度选择需保证在开模状态时弹簧的预压量2~4mm (如遇特殊情况需加大预压时,要经过相关人员讨论评审后来确定其压缩值)。

压缩比按相关颜色比值不同进行计算,如有超出,向上级反映。

5.2.1.7.2.连续模带料部分在最后一站剪切或剪断成形,产品要求外观或手可触摸处均无毛边时要设计预剪装置机构。

5.2.1.7.3.厚材折弯刀固定方式需用铣削孔沉入方式固定,铣槽深度根据其产品折弯高度而定,夹板槽深5~8mm 以上,且须精铣加工。

公称螺丝 M4M5M6 M8 M10M12M14M16攻牙底孔直径 Φ3.2 Φ4.3 Φ5.2 Φ6.7 Φ8.5 Φ10.5 Φ12.5 Φ14.5 沉头直径D Φ8Φ9.5Φ11 Φ14Φ17.5Φ20Φ23Φ26过孔直径dΦ4.3 Φ5.2 Φ6.7Φ8.5 Φ10.5 Φ12.5 Φ14.5 Φ16.55.2.1.7.4.使用切断成形设计时先剪切后,折刀口为一个料厚,斜度1.5 度,目的是减少冲头同切口之间的接触面,以便减少摩擦,且为了保证刀口强度防止崩刃,冲头切口底部直2mm,冲头折弯边高度需有1.5T。

5.2.1.7.5.对于连续模设计时外导柱之导柱安装于下模,而导套则安装于上模。

对于工程模和自动化线而言,则把外导柱安装于上模而把导套安装于下模,导套可高于成品10mm,导柱依实际闭模高度设计。

若为翘翘板结构模具则外导柱需选用无钢珠导柱。

5.2.1.7.6.单边冲切冲头必须设计有靠刀形式。

5.2.1.7.7.若冲压材料为铝材、铜材等软质材料或表面有外观需求时需使用铁氟龙材质顶料销,若有其他选择时请与相关人员讨论评审,经确认后方可使用。

5.2.1.7.8.共享板(零)件线割孔需做在对产品尺寸无直接影响的板(零)件上,例如复合模公母模共用时做在公模上。

5.2.1.7.9.滑块固定方式形式根据模具大小不同,合理选择。

5.2.1.7.10.在连续模设计中,为使材料送料精准,使用节距定位来保证材料的送料步距。

且节距定位有切舌式以及侧刃定位两种形式,一般都使用侧刃定位方式设计,除非有特殊要求。

5.2.1.7.11.为防止模具在空打时打坏零件,如字模、压线印以及一些特殊模具力的不平衡状况时,必须设计限位柱以承受力量。

5.2.1.7.12.侧推成形模具成形时,外定位需采用浮升定位的方式。

5.2.1.7.13.选用两用浮升销不仅要考虑材料的厚度,还要考虑模具的大小(优先取大)。

5.2.1.7.14.内定位销与产品间隙为双边0.02~0.03mm,外定位块与产品间隙为0.05-0.1mm,测定位与内定位大于1.5倍以上的,内定位销必须有对称顶料销,顶料销与内定位保持实际距离4.0-5.0mm; 若无内定位销时,外定位块与工件间隙应为0.03MM,内定位脱料板让位割单+0.05mm,外定位销脱料板让位钻单+0.5MM ,外定块脱料板让位割单+0.05MM( 但压毛边的外定位间隙割单+0.15mm),三个非工作面割单+0.5mm ,外定位的数量最少6 支(一般取8 支)且有防呆。

5.2.1.7.15.为防止导正销将材料带起,在导正销两旁均匀放置顶料销以便脱料,顶料销与导正销距离L不可过长,弹力应力求一致,避免工件变形。

5.2.1.7.16.连续模具T﹥0.5时必须要设置导料架引导材料。

5.2.1.7.17.内导柱导正可提高模具精度,节约模具成本,且便于模具组立。

但须注意若是使用自动化线机械手冲压时,请考虑机械手的台升高度是否大于内导柱凸出高。

5.2.1.7.18.在产品上铆合螺帽时,为了保证螺帽的定位稳定和成形后产品质量,在设计模具时都要为螺帽设计专用的定位装置。

5.2.2.模板材质﹑厚度及热处理规范155.3.模具图绘制规范5.3.1.总图包括前视图﹑下视图﹑侧视图及局部视图等,此外还有工件图﹑排样图和零件明细表等,绘制总图时最好用1:1的比例,这样比较直观,易发现问题。

5.3.1.1.前视图:一般为料带垂直面方向的模具图,此时模具的上下模座为面向设计者。

5.3.1.2.下视图:按习惯画法,常将上模拿掉或拿掉一半而绘制。

模具中心线的右边画成模具的闭合位置(即:上模在最低位置时)。

5.3.1.3.侧视图:仰视图及局部视图等,可选择绘制,达到完全清楚表达所有零件位置及尺寸的目的。

5.3.1.4.工件图:一般工件图画在总图的左上侧,对于由数套模具完成的工件,则还需绘出前工序的工件图。

5.3.1.5.排样图:绘出坯料排样情况,位于正左侧对于连续模必须画出工序图。

5.3.1.6.明细表:包括零件的编号﹑材料﹑数量及标准等,位于左下侧。

5.3.1.7.技术要求及说明:所选压力机型号,模具闭合高度等,说明部分包括模具结构特点及工作时的特殊要求等,位于前视图正上方。

5.3.1.8.绘制各非标准零件图:标注全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材料,热处理及其它条件要求,位于右侧。

5.3.2.模具图纸具体规范5.3.2.1.模版图框必须注明料厚,料宽,步距,抬料高度及材质。

5.3.2.2.模具设计时务必注意料宽采用整数,不许有小数点之料宽出现,如用产品展开尺寸做料带宽,不飞边的另作别论。

5.3.2.3.模具设计图纸要求标示清晰,线割,CNC等加工批注要明确,用CNC加工部分不用标注尺寸。

C,线割加工之模板左下角标示加工基准符号.(坐标标注)。

5.3.2.5.对每块模板进行统一的编号如下:注:a﹑中心线线型:Center 颜色:紫红色6b﹑剖视线线型:细实线颜色:灰色252c﹑料带线线型:实线颜色:蓝绿色4d﹑火花避位线线型:实线颜色:灰色2525.3.2.6.对各相应模板的零件进行统一的编号,各模板对应的孔编号尽量一致,以便模具加工和装配容易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