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气虚证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辨证(二)

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辨证(二)

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辨证(二)1.气虚证的临床意义是A. 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B. 机体气生成不足,消耗太过C. 元气亏虚已极,急骤外泄D. 气虚固摄失职E. 无力升举,清阳之气下陷2.下列各项,不属于血瘀证临床表现的是A. 面色苍白B. 唇甲色淡C. 心悸多梦D. 手足发麻E. 肢体浮肿3.痰证的临床表现是A. 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B. 吐血,便血,崩漏,皮下瘀斑,鼻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C. 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D. 咳嗽痰多,痰质黏稠,胸脘痞闷,呕恶,纳呆E. 唇甲淡白,心悸失眠,形体消瘦,舌淡而嫩,脉细弱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气虚证的临床意义是机体气生成不足,消耗太过。

2. 【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血瘀证临床表现: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拒按,常在夜间加重。

肿块在体表者,常呈青紫色;在体内者,呈坚硬而按之不移的包块。

出血反复不止,色呈紫暗色,血中多夹有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妇女崩漏。

面色黧黑,唇甲青紫,皮下瘀斑,肌肤甲错,或皮肤丝状红缕,或腹壁青筋怒张,妇女闭经,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曲张,脉细涩或结代,或无脉。

3. 【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痰证的临床表现是胸闷,咳喘,痰多黏稠,喉中痰鸣,脘痞,纳呆恶心,呕吐痰涎,喉中异物感,头晕目眩,表情淡漠,神昏神乱,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瘰疬气癭,痰核乳癖,舌苔白腻,脉滑。

细目三气血同病辨证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气病或血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往往影响到另一方的生理功能而发生病变,从而表现为气血同病的证候。

临床常见的气血同病证候,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和气随血脱证等。

各证的临床表现,一般是两个基本证候的相合而同时存在。

(一) 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气滞血瘀证是指气机郁滞,导致血行瘀阻所产生的证候。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讲义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讲义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讲义细目一、六淫辨证1.风淫证2.寒淫证3.暑淫证4.湿淫证5.燥淫证6.火淫证1.暑淫证候的表现是A.头昏沉,嗜睡,胸脘痞闷B.口渴饮水,口唇、鼻、咽干燥C.发热恶热,汗出,气短,神疲D.突发皮肤瘙痒、丘疹E.肠鸣腹泻、脘腹拘急冷痛【正确答案】C2.患者出现头重如裹,脘痞苔腻,肢体困重,属A.热证B.暑证C.燥证D.湿证E.寒证【正确答案】D细目二、阴阳虚损辨证1.阳虚证:畏冷,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为细数)无力。

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的表现。

2.阴虚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等。

3.亡阳证: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肌肤不温,手足厥冷,呼吸气弱,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

亡阳一般是在阳气由虚而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但亦可因阴寒之邪极盛而致阳气暴伤,或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阴血消亡而阳随阴脱,或因剧毒刺激、严重外伤、瘀痰阻塞心窍等而使阳气暴脱所致。

4.亡阴证:汗热味咸而黏、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扰,恶热,口渴饮冷,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赤颧红,呼吸急促,唇舌干燥,脉细数疾等。

亡阴可以是在病久而阴液亏虚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也可因壮热不退、大吐大泻、大汗不止、大量出血、严重烧伤致阴液暴失而成。

亡阴亡阳鉴别细目三、辨气血类证候一、气虚类证1.气虚证临床表现: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脉虚,舌质淡嫩,或有头晕目眩,自汗,动则诸症加重。

意义:机体元气生成不足,消耗太过。

2.气陷证临床表现: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形体消瘦,或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等。

意义:气虚的发展,或为气虚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一般指脾(中)气的下陷。

3.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临床表现:气短,疲乏,面白,舌淡,脉虚无力;或见自汗不止;或为流涎不止;或见遗尿,余溺不尽,小便失禁;或为大便滑脱失禁;或妇女出现崩漏,或为滑胎、小产;或见男子遗精、滑精、早泄等。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辩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辩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辩证)-试卷1-2(总分:12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9,分数:58.00)1.下列不属于气虚证的表现是A.气短声低B.精神疲惫C.头晕目眩D.面色淡白√此题考查的是气虚证的临床表现,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

气虚证的临床表现是精神疲惫,体倦,或有头晕目眩,自汗,动则诸症加重,乏力,气短声低,少气懒言,脉虚,舌质淡嫩等。

面色淡白属于血虚证的表现。

2.气陷证是由于气的哪种功能异常引起的A.推动B.固摄√C.防御D.气化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清阳之气下陷,以自觉气坠,或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是由于气的固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的。

3.血瘀证的典型表现为A.纳少B.胀痛C.刺痛√D.胸闷此题属于较简单题目,考点是血瘀证的临床表现。

血瘀证是指瘀血内阻,血行不畅,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4.气滞证的疼痛特点,不包括下列哪项A.按之一般有形√B.部位多不固定C.随情绪而增减D.随“气行”觉舒此题考查的是气滞证的表现,主要考查的是疼痛。

气滞证导致的疼痛为胸胁,脘腹等处或损伤部位的胀闷或疼痛,疼痛性质可为胀痛,窜痛,攻痛,症状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按之一般无形。

痛胀常随嗳气,肠鸣,矢气等而减轻,或症状随情绪变化而增减。

5.患者头晕目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舌淡苔白,脉弱。

其证候是A.气滞B.气虚C.气陷√D.气逆气陷的临床表现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形体消瘦,或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等。

6.临床上常见的气逆证,多与下列何项关系密切A.肺脾肾B.肝肺胃√C.肺心肝D.心肾肺此题属于理解类考题,需要仔细分析。

气逆一般是在气滞基础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是指肺胃之气不降而上逆,或肝气升发太过而上逆。

7.气滞证发生的原因不包括A.情志因素B.外邪阻滞C.年老体弱√D.脏器虚弱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的考题,考查的是引起气滞证的原因,包括情志不舒,忧郁悲伤,思虑过度,而致气机郁滞,痰饮,瘀血,宿食,蛔虫,砂石等病理物质的阻塞,或阴寒凝滞,湿邪阻碍,外伤络阻等,都能导致气机郁滞,脏气虚弱,运行乏力而气机阻滞。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第八单元病性辨证细目一六淫辨证1.风淫证临床表现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苔薄白,脉浮缓。

或有鼻塞、流清涕、喷嚏;或伴咽喉痒痛、咳嗽;或为突发皮肤瘙痒、丘疹;或为突发肌肤麻木、口眼斜;或肢关节游走作痛;或新起面睑、肢体浮肿等。

2.寒淫证临床表现恶寒重,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或流清涕,脉浮紧。

或见咳嗽、哮喘、咯稀白痰;或为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或为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等;或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白甚或青,舌苔白,脉弦紧或脉伏。

3.暑淫证临床表现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

或发热,猝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至昏迷、惊厥、抽搐等;或见高热,神昏,胸闷,腹痛,呕恶,无汗等。

4.湿淫证临床表现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肢体关节、肌肉酸痛,大便稀,小便混浊。

或为局部渗漏湿液,或皮肤出现湿疹、瘙痒,妇女可见带下量多,面色晦垢,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

5.燥淫证临床表现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等。

6.火热证临床表现发热恶热,烦躁,口渴喜饮,汗多,大便秘结,小便短黄,面色赤,舌红或绛,苔黄干燥或灰黑,脉数有力(洪数、滑数、弦数等)。

或见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吐血、衄血、痈肿疮疡等。

六淫辨证要点总结风淫证—外感风邪、风疹、中风、行痹、风水水肿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脉浮缓;突发皮肤瘙痒、丘疹;肌肤麻木、口眼斜;肢关节游走作痛;新起面睑、肢体浮肿。

寒淫证寒冷、清稀、白、脉紧恶寒重,或发热,无汗,脉浮紧;咯稀白痰;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舌苔白,脉弦紧。

暑淫证热、气虚、湿、神昏发热恶热,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猝然昏倒、胸闷,呕恶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

湿淫证困重、混浊、分泌物量多、苔腻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渗漏湿液;皮肤湿疹、瘙痒;妇女带下量多,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

中医辨证鉴别要点

中医辨证鉴别要点

中医辨证鉴别要点展开全文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谢谢]表证和里证鉴别要点:主要审查寒热、舌象、脉象。

鉴别项寒热舌象脉象表证发热恶寒并重舌苔少变化脉浮里证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舌苔多变化脉沉寒证和热证鉴别要点:主要审查寒热、渴否、二便、舌象、脉象。

鉴别项寒证热证寒热恶寒喜热恶热喜冷口渴不渴渴喜冷饮面色白红赤四肢冷热二便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象舌淡,苔白腻舌红,苔黄脉象迟或紧数虚证和实证鉴别要点:同一症状,多有虚实之分。

鉴别项虚证实证气肺气虚气喘息短,自汗言语无力肺气实胸痞头眩,痰多气壅不得卧中气虚四末微冷,腹胀时减,痛而喜按不欲食,便溏泻胃气实中满,嘈杂,懊憹嗳腐吞酸,呕吐呃逆肠气实腹胀满,绕脐痛,大便秘结,或下利赤白,潮热谵语元气虚多虚阳上浮,颧嫩红带白,耳鸣虚聋,头晕心跳,或两手发战,或气不接续肝气实头痛目眩血血虚唇淡面白,心烦不寐,精神衰弱,津液不足,夜热盗汗,筋惕肉瞤,甚则手足瘛疭血瘀特点:痛处不移或大便色黑腠理:局部青肿疼痛经络:身痛筋挛上焦:胸膈肩膊刺痛中焦:脘腹窜痛下焦:小腹胀满刺痛五脏心虚多悲心实神志失常,喜笑不休肝虚目无所见,或阴囊缩筋挛,善恐肝实两胁少腹痛,多怒脾虚四肢不用,饮食不化,腹痞满,善忧脾实腹胀满便秘,身肿肺虚少气息微皮毛不泽肺实气逆喘咳肾虚头昏眼花,腰酸痿厥,大便虚秘小便失禁或不通遗精,五更泄泻肾实下焦壅闭,或痛或胀阴证和阳证鉴别要点:需从望、闻、问、切诸方面逐一比较。

鉴别项阴证阳证望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倦怠无力,萎蘼不振,舌质淡而胖嫩,舌苔润滑面色潮红或通红,身热喜凉,狂躁不安,口唇燥裂舌质红绛,苔色黄或老黄甚则燥裂,或黑而生芒刺闻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怯弱,气短语声壮厉,烦而多言,呼吸气粗,喘促痰鸣,狂言叫骂问大便气腥臭,饮食减少,口中无味,不烦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或硬或秘,或有奇臭恶食,口干,烦渴引饮,小便短赤切腹痛喜按,身寒足冷,脉象沉微细涩迟弱无力腹痛拒按,身热足暖,脉象浮洪数大滑实而有力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鉴别诊断。

2022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考试大纲新

2022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考试大纲新

2022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考试大纲第一单元绪论要点: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其次单元问诊细目一:问寒热要点:1.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4.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细目二:问汗要点:特别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细目三:问痛苦要点:1.痛苦的性质及临床意义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细目四:问头身胸腹要点:头晕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问耳目要点: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六:问睡眠要点:1.失眠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七:问饮食与口味要点: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意义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涩、口苦、口咸的临床意义细目八:问二便要点:1.大便特别(便次、便质、排便感觉)的要点及临床意义2.小便特别(尿次、尿量、排尿感觉)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第三单元望诊细目一:望神要点:得神、失神、假神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细目二:望面色要点:1.常色与病色的区分2.五色主病的内容和机理细目三:望形态要点:1.望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意义2.望姿势特别(动静姿势、特别动作)的临床意义细目四:望头面五官要点:1.望头形、囟门、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3.望齿、龈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4.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望皮肤要点:1.望斑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望疮疡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六:望排泄物与分泌物要点:观看痰、涕的临床意义细目七:望小儿指纹要点: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第四单元望舌细目一:舌诊原理要点:舌与脏腑的关系细目二:望舌质要点:1.舌色变化(淡白、红、绛、紫)的临床意义2.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舌下络脉)的临床意义3.舌态变化(强硬、痿软、抖动、歪斜、吐弄、短缩)的临床意义细目三:望舌苔要点:1.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临床意义2.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临床意义3.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第五单元闻诊细目一:听声音要点:1.音哑与失音的临床意义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咳嗽、喘、哮、短气、少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4.呕吐、呃逆、嗳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二:嗅气味要点:口气、病室气味特别的临床意义第六单元脉诊细目一:脉诊概说要点:1.寸口脉与脏腑的关系2.切脉指法3.寸口"三部九候"的概念细目二:正常脉象要点:1.正常脉象的特点2.正常脉象胃、神、根的含义细目三:常见病脉常见病脉(浮、沉、迟、数、虚、实、滑、涩、洪、紧、弦、细、微、濡、动、疾、结、促、代)的脉象特征及主病第七单元按诊要点:1.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按腹部辨痛苦、痞满、积聚的要点3.按胸部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第八单元八纲细目一:概述要点:八纲辨证的概念细目二:表里要点:1.表证与里证的概念2.表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三:寒热要点:1.寒证与热证的概念2.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四:虚实要点:1.虚证与实证的概念2.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五:阴阳要点:1.阴证与阳证的概念2.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细目六: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要点:1.证候相兼与错杂2.证候真假(寒热真假)第九单元病性辨证细目一:辨阴阳虚损证候要点:1.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2.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细目二:气虚类证辨证要点:1.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三:血虚类证辨证要点: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四:气滞类证辨证要点:1.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气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五:血病其他证辨证要点:1.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血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血寒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六:气血同病类证辨证要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特点细目七:津液类证辨证1.痰证的临床表现2.水停证的临床表现3.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第十单元脏腑辨证细目一:心病辨证要点: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心血虚、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心脉痹阻证痰、瘀、寒、气四因的比较4.痰蒙心神、痰火扰神证的比较让知识带有温度。

中医学基础8(辨证)

中医学基础8(辨证)
76
(2)审证要点 心气虚证:心悸及气虚证。 心阳虚证:心悸怔忡、胸闷或痛及
阳虚证。 心阳暴脱:心阳虚和亡阳的临床表
现。
77
2、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 (1)临床表现 心血虚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
晕健忘、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唇 色淡白、脉细弱。
78
心阴虚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 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 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11
(1)常见的表证:风寒表证、风热 表证、风湿表证、风燥表证、暑湿 表证等。
(2)临床表现:恶风、发热、恶寒、 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喷涕、 喉痒、舌苔薄白、脉浮等。
12
2、里证:是指病邪深入脏腑、气血、 骨髓所致的一类证候。多见于外感 病的中、后期或内伤杂病。
13
(1)常见的里证:里寒证、里热证、 里实证、里虚证。
临床证候,一般都可归纳属于阴或阳 的范畴,因而阴阳辨证是基本的辨 证大法。
27
1、阳证: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 所表现的证候。
28
(1)常见的阳证:如兴奋、躁动、 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 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向 上的、容易发现的;病邪性质为阳邪 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等。)
29
50
肝气上逆:头痛眩晕、烦躁易怒、甚 则血随气逆,而见咯血、吐血等。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等。 胃气上逆:呃逆、嗳气、呕吐等。
51
(二)血病辨证:包括血虚及相应功 能减退,血液运行失常所形成的证候。
1、血虚证:即血液不足,滋润和濡 养机体的功能减退所形成的证候。
52
(1)常见的血虚证:心血虚证、肝 血虚证。
64
主要临床表现 有形之痰饮:咳喘、咯痰、呕吐痰涎等。 无形之痰饮:眩晕、梅核气、癫、狂、

中医营养测评辨证

中医营养测评辨证

中医养分测评一、气血辩证气血辨证,就是运用脏腑学说中有关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气血津液的病变,分析其所反映的不同证侯。

(-)气病辩证气病临床常见的证候,可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

1、气虚证气虚是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多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所致。

【临床表现】少气懒言,身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02、气陷证气陷证是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的证侯。

多见于气虚证的进一步进展,或劳累用力过度,损伤某一脏器而致。

【临床表现】头晕目花,少气倦怠,久痢久泄,腹部有监胀感,脱岗或子宫脱垂等。

舌淡苔白,脉弱。

3、气滞证气滞证是人体某一脏腑,某一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侯。

但凡病邪内阻,七情郁结,以及阳气虚弱,温运无力等,均能导致气机郁滞。

【临床表现】胀闷,痛苦4、气逆证气逆证是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证侯。

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和肝气升发太过的病变为多见。

【临床表现】肺气上逆,那么见咳嗽喘息;胃气上逆,那么见呃逆,暧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那么见头痛,眩晕,昏厥,呕血等。

(")血病辩证血行脉中,内流脏腑,外至肌肤,无处不到。

假设外邪干扰,脏腑失调,是血的生理功能失常,即可消失寒热虚实的病候。

血病常见证候,概括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种。

1、血虚证血虚证是指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血虚证的形成,有禀赋缺乏:或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或各种急慢性出血;或久病不愈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瘀血阻络,新血不生;或肠寄生虫等。

【临床表现】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 妇女经血量少色淡,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2、血瘀证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准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 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

由瘀血内阻而产生的证候,是为血瘀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