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合集下载

中考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中考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2014江苏南京】1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

下列人物中,对该成就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 .魏源B .焦裕禄C .袁隆平D .邓稼先【答案】D【2014江苏徐州】21.2013年12月15日,月球车“玉兔号”顺利驶抵月球表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追溯历史,新中国在同一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C .导弹核武器的成功研制D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答案】D【2014达州】2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 、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C.“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答案】C【2014年临沂市】15.图4中飞船的成功发射A .实现了我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梦想B .标志着我国开始掌握了飞船发射技术C .标志着我国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导弹D .使我国成为第一个送人上太空的国家【答案】A【2014东营】14.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重大事件是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海军装备了核潜艇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答案】A【2014年菏泽】12.建国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下列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C .④②①③D.④①②③图4 神舟五号飞船【答案】C二、非选择题【2014内江】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任何人,只要愿意付出代价及冒险到遥远的东方,便可从黄金、珠宝、丝绸和香料贸易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 籼型杂交水稻” 成“籼型杂交水稻”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人吃饭靠“两平”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人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 小平,二是靠袁隆平。今天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中, 小平,二是靠袁隆平。今天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 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增产的部分, 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增产的部分,可多 养活7500多万人。 多万人。 养活 多万人
山东滕州尚贤中学八年级历史组赵允强
时间: 时间:3分钟 任务:阅读全文, 任务: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拥有原子弹的时间和意义? 1、我国拥有原子弹的时间和意义? 2、我国用于实战的导弹出现于 何时? 何时? 3、我国何时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 卫星? 卫星? 农业科技有什么成就? 4、农业科技有什么成就?
为追赶航天 科技大国, 科技大国, 我国于1999 我国于1999 年发射了 第一艘无人 飞船“ 飞船“神舟 一号” 一号”
2003年 2003年中国 成功发射了 第一艘载人 飞船“ 飞船“神舟 五号”, 五号” 并安全返回
我国成为继 俄罗斯、 俄罗斯、美国 之后, 之后,世界上 第三个有能力 把人送上太空 的国家。 的国家。
2005年“神舟 年 六号”发射成 六号” 功,有两位航 天员征服了 太空。 太空。
神舟7号
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天空对接 神舟八号交会对接
中国科技工作者在那种艰难岁月 研制成功了代表当时最先进科技的 两弹一星”震惊了全世界, “两弹一星”震惊了全世界,让 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那么, 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那么,他 们是靠着什么样的精神克服的困难 走向成功的呢? ,走向成功的呢?
启示四: 启示四: 20世纪 年代 年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世纪60年代 世纪 年代-70年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条件艰苦,左倾错误严重干扰科研的进行, 条件艰苦,左倾错误严重干扰科研的进行, 身处西北荒凉沙漠仍坚持工作。 身处西北荒凉沙漠仍坚持工作。

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解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介绍与讲解,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我国的科技事业和祖国的命运一样经历了不平坦的道路,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防建设、农业生产等科学技术领域里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空白,取得了满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国际地位,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成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一)邓稼先杨利伟讲授新课:一、“两弹一星”播放关于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录像片,以生动的镜头、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果。

探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两弹一星”指什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通过这个资料,可以看出,研制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请同学了解一下科学家的杰出代表邓稼先的情况。

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 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 力量,保卫祖国,中国必须研制出原 子弹。
想一想:以上的材料表现了邓稼先拥有 哪些崇高的品质?
材料一:邓稼先接受了研制原子弹的任务 后,对夫人说:“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 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 材料二: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邓稼 先经常在最关键、最危险的环节(如插雷管)亲 自操作。并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工作人员下命 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后来,在 一次实验的事故中,他遭受核辐射,1986年不幸 去世。
小知识
• 一、人造卫星的用途如何决定? 人造卫星的组成基本上可分为「卫星本 体」及「酬载」两部分。酬载即是卫星 用来做实验或服务的仪器,卫星本体为 维持酬载运作的载具。卫星的用途依其 所携带的酬载而定。
小知识
• 二、人造卫星有哪几类?用途为何? 人造卫星的优点在于能同时处理大量的资料及能传送 到世界任何角落,使用三颗卫星即能涵盖全球各地, 依使用目的,人造卫星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类: 科学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进行大气物理、天文物理、 地球物理等实验或测试的卫星,如中华卫星一号、哈 伯等。 通信卫星:做为电讯中继站的卫星,如:亚卫一号。 军事卫星:做为军事照相、侦察之用的卫星。 气象卫星:摄取云层图和有关气象资料的卫星。 资源卫星:摄取地表或深层组成之图像,做为地球资 源探勘之用的卫星。
5、2001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江泽民主 席亲自给袁隆平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奖 励他( C ) A.在基础数学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B.在航天技术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C.在杂交水稻培育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D.在理论物理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6、列举出本课中三项重大科技成果: (1)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1973年,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国名 时间
法国 8年
美国 前苏联 7年 4年
中国
2年零8个月
1966年10月, 装有核弹头 的中近程地 地导弹发射 核弹头在预 定地点上空 爆炸。实战 型导弹研制 成功。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1957年苏联 发射了人类 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 开启了人类 的宇航时代。
火箭顶端内 部若装有战 斗部装置, 那么则属于 导弹发射 火箭顶端内 部若装有卫 星装置,那 么则属于卫 星发射
启示四: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条件艰苦,左倾错误严重干扰科研的进行, 身处西北荒凉沙漠仍坚持工作。 启示五: 为研制两弹一星,全国几万个单位协同作战 包括大学、工厂、铁路、电力等部门。
启示六: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向 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 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 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世界上唯一遭原子弹打击的国家是哪国?
1945年美国投放到日本的两颗原子弹瞬间 造成24万人的伤亡,原子弹是人类掌握的 杀伤力最大的武器,也是最不人道的武器
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 研制原子弹?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 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 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2005年“神舟 六号”发射成 功,航天员费 俊龙和聂海胜 完成了两人多 天太空任务, 中国人再次征 服了太空。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承载着翟志刚、景海 鹏、刘伯明遨游太空,并出色的完成了首次 出仓太空行走的任务。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背景:本节是在学习了新中国的成立等一系列史实,学生了解了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之后的一个知识点。

教学课题: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1.了解: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2.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1.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网络探索通过历史网《史海荡舟》,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1.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继承传统立志成材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2.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①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春规划;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的纷纷回国际③观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教学方法:1.教法:参与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地、多方面、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多媒体电教手段演示。

2.学法: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求知,让学生体会求知的快乐,这一课有大量的内容可以通过音像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全面地了解体会“两弹一星”伟业的过程和籼性杂交水稻推广价值。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兵力和装备都不弱于日军的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自己国家的威海卫港湾内。

但是,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弹?
它相当于20000吨 烈性炸药(TNT)的爆 炸威力。 我国是世界上第5个 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一、“两弹一星”
背景: ①、新中国遭受“核威胁”
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只剩一片废墟
一、“两弹一星”
背景: ①、新中国遭受“核威胁”
“没有核武器的国家,不是大国。” ——戴高乐
②、苏联拒绝帮助中国研制核武器。
荣誉: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英国农学奖 、美国拯救饥饿奖、 日本国际水稻奖 联合国科学奖、联合国粮食安全荣誉奖……
1、我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只要 地里有一棵稻子,我就坚持下地。 2、实实在在播种,并欢欢喜喜收获。 3、我饱尝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 苦辣酸甜。 4、我出了点名后,国际上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我 出国工作,但我都婉言拒绝了。我的根在中国。 5、我从没有想过豪华的生活,对物质上的享受看 得很淡。
“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 像、分析月球物质元素的分布、探测地月空间 环境等
“嫦娥一号” 拍摄月球表 面的照片
• 材料一、世界人口1950年约25亿,到21世 纪初超过60亿,50年世界人口翻了一翻55 多。 • 人口与粮食是个困扰人类的大问题,21世 纪的今天,地球上依旧有8亿人处于粮食短 缺的状态,每天有24000人死于饥饿。
洲际导弹
(射程8000 公里以上)
地对地导弹
地对空导弹
3、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0年,“长征1号”火箭将“东方红1 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五个能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卫星与运载 火箭对接
东方红一号
想一想:卫星有什么用途?
通讯 气象 勘探资源 侦察 全球定位 ……

第十七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十七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介绍:我国卫星研制、发射及其进程的概况。 播放: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的实况。 展示:一箭三星;神舟飞船
神 舟 一 号
神 舟 二 号
神 舟 三 号
神 舟 四 号
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运 载火箭系列“长征3号”火 箭待命发射
这是我国1986年10月 第八次发射的返回式 卫星回到地面回收时 的情况。
神舟5号 载人飞船
C 7、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 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8、2003年10月15日,实现我国载人飞船航天梦想的飞船是( D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二号 C、神舟四号 D、神舟五号 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 ) ①袁隆平在国际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②华罗庚是把数学研究应用到生 产实践的奠基人③钱学森为中国的火箭技术做出了杰出贡献④邓稼先是中 国的“两弹元勋”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对袁隆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东方魔稻”的培育者② 200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 ③ 被国际农 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④”被称为“两弹元勋”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 11、下列各项成就,属于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取得的有( C )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③籼型杂 交水稻培育成功④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第十七课
自主学习
1964 原子弹 爆 1、__________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 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 国防力量 ,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__________ 核垄断 ,对 __________ 维护世界和平 __________ 具有重要意义。 1964 中近程地地导弹 研制 2、__________ 年6月,我国设计的__________ 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 __________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爆 用于实战 的导弹。 成功,我国有了可__________ 长征 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 3、1970年,我国用______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__________ ,成为继苏联 东方红 1号 日本 美国 法国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五 人造地球卫星 __________ 之后,世界上第 _______个能独立发射 神舟一号 __________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 神舟五号 飞船“__________”,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 __________”发射成功,飞行员是__________。 杨利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在校园网上运行,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讲解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介绍与讲解,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列举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2、列举中国新时期外交成就。

二、设问导读
(一)、“两弹一星”
1、原子弹研制成功
(1)时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2)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对维护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导弹研制成功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在西北地区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1966年10月,装有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①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②我国还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将不同用途的卫星发射到太空。

③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

④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2005年,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

(二)、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江泽民主席亲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
术奖颁给水稻专家,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

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

他本人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之父”。

三、合作探究: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呢?
四、自我检测
1、1964年10月,我国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2、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导弹点火发射成功。

这里的“导弹”属于()
A:战略导弹B:地空导弹C:空空导弹D:中近程地地导弹
3、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神州一号B:东方红一号C:风云一号D:长征一号
4、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A:神州一号B:神州五号C:神州六号D:神州九号
五、巩固训练
1、我国“两弹一星”技术不包括()
A:原子弹B:氢弹C:导弹D:人造地球卫星
2、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
A:邓稼先B:焦裕禄C:袁隆平D:汪道涵
3、下列哪项科技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是()
第一颗原子弹“神舟5号”“东方红一号”“中近程导弹”
爆炸成功发射成功发射成功发射成功
A B C D
4、下列关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历史意义的认识,有误的一项是(D )
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C: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D:可以对威胁我国安全的国家使用核武器
六、拓展探究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图二、图三反映了我国哪些科技成就?
(2)图四人物是我国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谁?你认为“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3)指出图五、图六神舟飞船发射成功的时间。

图五、图六神舟飞船有何特点?
(4)上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对此你有何认识?
七、课堂小结:
1.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5.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八、板书设计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九、课后作业
识记:1.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3.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5.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