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三疑三探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下语文三疑三探1
十四道沟小学四年级语文科下册 1 单元教学设计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1.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并默写。

3.感知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体会诗人情感,鉴
赏山人之美。

教学重点: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模式:三疑三探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有着众多美丽的山水。

那么,这个暑假,你去游历了哪些好地方?了解到了哪些好去处?哪位同学能站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齐读课题〕
“独坐〞?在“敬亭山〞都能看到什么? 3.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出示自探提示
1.带问题自由朗读《独坐敬亭山》,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和插图,想象古诗词描绘的画面二、解疑合探
课件展示两首古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随着诗文的出现,逐一播放两首古诗的画面。

探究:可见的画面是你刚刚想到的吗?为什么有的地方没想到?这与你对诗文的理解有怎样的关系?
交流:试着填写下表《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时间地点所见景物景物特点诗人心情汇报:学生在反复比拟的诵读中,分别找出两首诗的时
间、地点、所见景物以及景物特点、诗人心情的不同,从而在整体上感知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的不同。

三、质疑再探
1.有感情的朗读两首古诗。

2.静下心来想一想探究的问题你都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他的疑问?引导
学生根据古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

〔预设:1.还有哪些古诗是写祖国大好山河的?2.我应该怎么把古诗中的写作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四、运用拓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稳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

〔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稳固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

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3.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教师结合年段学习目标及课文的学习目标,适当补充检测题。

五、总结
板书设计: 1.古诗三首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高飞尽两相和独去闲镜未磨两不厌白银盘里一青螺
只有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复习稳固
1.试背诵《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2.讲述两首古诗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两首古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古韵文文体—“词〞。

〔板书课题:忆江南〕
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读完后你都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问题:1.诗与词都有哪些异同?
2.古诗描写了江南的哪些景物?
3.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江花是怎样的?江水又是怎样的?
出示自探提示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有感情的朗读。

2.根据课文想象画面,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解疑合探
1.指名生读古诗。

2.词中有一个字,老师认为非得提出来不可,它说尽了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饱含了作者的赞赏之情。

它是哪个字呢?〔“好〞字〕
3.江南春景那么多,作者为什么只写“江花〞和“江水〞两样?〔这首词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

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

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4.如此江南美景叫人怎能不思念呢?结尾这个反问句,流露出作者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一个“忆〞字既道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思念之情,又顿生出一种蓬勃的韵致,把读者带入美不胜收的境界中。

5.让学生反复朗诵,拓展想象,尝试描述和背诵。

三、质疑再探
1.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学习古诗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你都解决了吗?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古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

预设问题:1.江南还有哪些美景?2.还有哪些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四、运用拓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稳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

〔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稳固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

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3.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教师结合年段学习目标及课文的学习目标,适当补充检测题。

五、总结
板书设计: 1.古诗两首
忆江南好忆
江花红似火
江水绿如蓝
教学反思:我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插图,再结合诗句说一说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想象诗句中没有提到的内容,然后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

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拟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

但依然有一小局部语文根底较差的学生说得较空洞,写得很不连贯。

这是目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2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八个生字。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并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
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理解、
表达,特别是在头脑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景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
方法。

教学模式:三疑三探
教具:多媒体课件,桂林山水风光图或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陈淼到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去看一看那里的山水风光。

〔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心中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由质疑,教师随机归纳、补充,梳理出学习本篇课文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

〕预设:
①桂林山水有什么特点?
②作者是怎么来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二、解疑合探〔一〕 1.自由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工具书解决。

2.通读课文,注意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

预设:
①重点字音:屏障 zhàng 嶙峋lín xú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