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感知初中数学中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学生感知初中数学中的美
摘要:从文化赏析的角度上看,数学作为一门科学,自身就具有科学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工作中,通过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理论所蕴含的“美”,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知数学学科中的理性美、科学美与几何美等,同时还能够启发学生从理性和艺术赏析的角度上学习数学课程的理论知识。
在初中阶段单位数学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李理论与素养教育的双重结合,通过审美教育与理论教育的共同引导,培育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以此进一步提高当前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本文从数学美育的角度上展开研究,针对现阶段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相关教学改善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审美;教学
引言:从国外美育的哲学研究观点上看,“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句名言经国外流传到国内,对于美学教育具有一定启发作用。
从数学课程的理论形式与发展历史上看,这一门学科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并且在理论形式与表现形式上具有独特美感,如几何学中的黄金分割与对称组合,在雕塑艺术中被奉为经典的数学理论应用案例。
在以往的学科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模式相对模式化,对于学生的教学引导也通常按照教材的理论章节进行指导,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学科审美教育存在一定不足,学生缺少拓展性的教学引导。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课程中蕴含的“美”,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视角学生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美育的途径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现阶段数学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重视美育与理论教学指导的相互结合。
一、几何内容中渗透美育指导
几何图形在数学学科的构成中占据较大比例,同时也是初中阶段重点学习内容之一。
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几何部分内容,对于该部分理论内容较为熟悉。
国内在数学几何内容的教学中,通常采取理论+例题讲解的方式,使学生在
学习公式定理的基础上,通过完成习题训练的方式掌握该部分内容。
从整体的教
学模式与流程上看,学生对于该部分理论内容的学习相对单一,并且也缺乏拓展
性内容的学习吗,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水平参差不齐。
在引导学生感知
数学课程中的“美”时,教师可从几何理论的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观察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运用到几何理论或者具有几何特征。
[1]
几何部分的理论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涉及建筑、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等,在开
展美育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分享自身生活中观察到、自己喜爱的事物,随后再根
据学生的阐述对其讲述其中蕴含的数学理论,使学生在观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感
受几何理论的多种形式。
如,在关于黄金分割的数学知识拓展教学中,教师可引
入“大卫”这一雕塑,使学生从雕塑艺术鉴赏的角度上感受数学理论与艺术之间
的相互渗透。
通过该种艺术整合的方式,使学生从单一的理论学习与思维中,逐
步建立起艺术赏析的理论学习思维。
另外,教师也可将黄金分割这一部分的内容
进行当代审美转变的问题分析,使学生从数学理论的学习视角上思考现阶段审美
观念的变迁。
二、基于数学历史文化开展美育
数学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在国内外历史发展上出现了较多著名的数学家,
如阿基米德、高斯、牛顿、欧拉、欧几里得等。
数学理论中公式定理大都经过历
史发展的考验,而成为现阶段数学发展的根基。
通过数学发展历史的教学应用,
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化鉴赏的视角上学习数学理论知识,同时在文化视角的引导下,体会数学理论并非是死板、无趣的。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随着理论部分的难度加深,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的学习往往因为难度过大而心生畏惧。
教师在引导学
生感知数学“美”时,可从人性化的角度引入数学历史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在感
受数学文化美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教师可引入《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这些古代数学研究理论,并将其与现代的数
学运算、函数运算与几何运算相互结合,使学生从文化对比中赏析数学课程所蕴
含的历史文化美。
[2]
三、基于理论实践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
在理论实践活动中,数学美的感知,学生可以从逐步探究中发现数学理论作用于现实生活的方式。
当代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与商品设计等都涉及或多或少的数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或者课后活动中,教师可设置相关理论实践任务,使学生结合所学的数学理论内容进行艺术创作,如几何模型或者几何绘画等。
几何部分的理论应用于艺术创作时,可通过对称、旋转与重叠等方式进行画面表示,在雕塑作品中也可以通过比例设计的方式使作品具有比例协调等作用。
学生在手工创作与理论实践中可以感受数学理论改造现实生活的实际美。
[3]
结语:综上,在当前的数学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从文化赏析、文化渗透与理论实践等角度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美,通过该种方式使理论部分的教学工作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使学生在感受数学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数学神审美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小花.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J]. 数学大世界:中旬, 2021.
[2] 谢大兰. 感知数学美,赋予数学美[J]. 进展:教学与科研,
2020(11):1.
[3] 曹丙芹.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美[J]. 神州·中旬刊,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