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刘姥姥逗笑习题苏教版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1-10课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答案(1-10课)1《社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点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参考答案:平桥——伙伴游玩——看戏遇阻——夏夜行船——赵庄看戏——回程吃豆——深夜返家——再谈吃豆(以上答案不是唯一的,还可以有其他的层次划分和短语表述。
)二、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点拨:注意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
参考答案:作者在叙述看社戏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如在写月夜行船前去赵庄的途中,作者做了大量的景物描写,比如视觉上所见的“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朝船尾跑去了”,嗅觉上所闻的“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听觉上所听到的“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这些景物描写表现出了江南水乡的灵秀。
同时,在景物描写中又配合抒情的句子“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情景交融,使这一段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增添了文章的迷人色彩,抒发作者对农村的热爱。
此外,再比如课文结尾处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这句话运用了议论、抒情,含蓄点题,表达了那夜看戏给“我”留下的记忆之深,以及“我” 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三、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点拨:学会揣摩作品中人物的深层情感。
参考答案:作者最后说“好豆”“好戏”,并不是在于豆本身、戏本身好,而是在于“我”和平桥村的小伙伴一起参与看戏、吃豆的过程给“我”留下的美好回忆。
平桥村热情好客的村民、诗情画意的美景、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使“我”怀念,这种对平桥村的怀念、喜爱使得本身并不完美的记忆也变得美好、珍贵,因此作者才说是“好豆”“好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版下册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第一单元1.社戏A组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哄.骗(hǒng) 闹哄.(hōng) 起哄.(hōng) 哄.抢(hōng) B.潺.潺(chán) 怠.慢(dài) 不惮.(dàn) 船橹.(lǔ) (cuān duó) 凫.水(fú) 桕.树(jiòu) 旺相.(xiàng)C.撺掇..D.皎.洁(jǎo) 归省.(xǐng) 絮.(xù) 晌.午(shǎ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绝壁膝盖脑怒欺侮B.困惑挑剔胆怯委曲C.叛徒诚肯鉴别宛转D.惊异鞠躬奖励家眷3.下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归省:回家看望父母行辈:排行和辈分B.委实:实在弥散:弥漫消散C.自失:丢失了自己依稀:隐隐约约D.絮叨:仔仔细细地说旺相:茂盛4.下列句子的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_______,________,使我的心也________,然而又________起来,觉得要和他_______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悠扬宛转愉快自失消失B.宛转悠扬沉静自失弥散5.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每个括号内限填一个字)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 )在我是乐土:( )( )我在这里( )( )得到优待,( )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6.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A.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离开母亲约束时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
B.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时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
C.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能和朋友们一起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
D.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能自由地独自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苏教版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祝你学习进步学习愉快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huáng()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tiǎo()逗。
(选自宗璞《紫藤萝瀑布》)(1)给上面加点的字注音。
盛.()迸溅..()(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辉huáng() tiǎo()逗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B.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C.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D.培养联想能力,要向生活和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画面,要勤思细想,思维活跃,这样,才能思路开阔,左右逢源....,由此即彼地展开丰富的联想。
3.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6分)①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难免要经历挫折。
②被挫折历练后的人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
”③遭受挫折不但可以积累经验,而且使人生得到升华,___________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1)第①句中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为第③句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各课课外类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第一单元各课课外类文阅读专项练习《社戏》类文:故乡的年戏马亚伟①故乡的年戏,总是热闹而隆重。
只要戏台搭起来,整个村庄都欢腾了。
②大人孩子们奔走相告:“看戏去喽!看戏去喽!”到那时,春节才真正有了年的味道。
年戏是最能聚拢人的活动,村里几乎全民参与,A连六七十岁的老人都会穿得暖暖和和,到戏台下来看戏。
乡村简陋的戏台,撑起一个绮丽的空中楼阁,才子佳人、王侯将相,水袖如云,像走马灯一样从戏台上晃过。
③戏台下,男女老少伸长脖子,侧头的,点头的,张大嘴巴的,摇头晃脑的,拍手叫好的,密密麻麻一片,全是陶醉的模样。
B小孩骑在大人的脖子上,鼻涕泡僵在风里。
冰糖葫芦、棉花糖等各种零食,也给活动增添了几分热闹。
午后暖暖的阳光大片大片....铺开,温暖而安适,人便在饱满的光线里,心满意足地眯起了眼。
④记得有一次,我和小姨早早拿着凳子占了最佳位置,我们坐在前面看,后面有站着看的,还有踩到凳子上看的。
小姨的对象也来了,他一会儿给我们买糖葫芦,一会儿给我们买炒花生,“鞍前马后”地“伺候”着。
直到小姨说:“行了,坐下看戏吧!”他便坐在小姨的身边,一边看戏,一边看小姨。
他的手还会偷偷牵一下小姨的手,然后两个人甜甜蜜蜜地笑笑。
⑤每当看戏时,我的视线穿越拥挤的观众,落到戏台上,眼里的景象霎时缤纷起来,舞台上旖旎的长襟水袖,背景里缤纷的秀阁绮窗,多么美啊!耳边响着各具特色的唱腔,生旦净丑各有风味。
我最喜欢俏滴滴的花旦,举手投足活泼机灵,很惹人爱;还有花脸的唱腔,气韵颇有慷慨,痛快淋漓;还有优雅美丽的青衣,唱腔婉转悠长,极为动听。
⑥我的母亲曾经唱过几年戏,我从小耳濡目染,也非常喜欢戏曲。
有一次,戏台上唱的是《大登殿》,王宝钏十年寒窑,终于拨云见日。
“端端正正,正正端端,打坐在金銮……”,演员的演唱字正腔圆,表情生动,非常有感染力。
高潮之时,台下叫好声响成一片。
演员的表演更加卖力了,完全沉浸在自己塑造的角色中。
⑦我的兴趣,更在于戏台上偶尔会出现的“奇幻效果”。
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八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项训练(13)【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 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 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 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 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解释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2)女有归.4. 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路不拾遗。
5.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人才选拔:福利保障:6. 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
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谈谦虚朱光潜①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练习(无答案)苏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练习(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练习(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练习(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杨柳
一、默一默
二、读一读
1.前人喜欢杨柳,往往有很深的原因,作者认为喜欢杨柳可以有哪些理由?
2.前两个自然段都以“天下事往往如此”结尾,两个“如此"的含义是什么?
三、想一想
1。
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想到咏柳呢?
2。
学生朗读第三步5自然段,思考回答:本段使用了什么手法?
3.作者将杨柳和什么进行对比?赞颂了杨柳的什么品格?
四、练一练
1. 学了这篇课文,理解了杨柳的美德和崇高精神,作为职高生,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怎样做人?
2。
上网查找文中的相关典故资料。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单元测试题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8分)唾.()津 xī()利 qiú()枝胆怯.yānyān欲睡() zhù()立迸.溅()骈.死()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5分)莫不关心纵横绝荡潜滋暗长麻木不人察言观色旁逸斜出坦荡如坻不折不挠精益求精错别字改正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分)(1)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3),寻常百姓家。
(4),相伴过年华。
4.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
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
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读后按要求答题。
(共5分)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
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
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1)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栏目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三至五个字)。
(2分)(2)根据这一主题,仿照该栏目内容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题中涉及的除外)写几句简短的话。
(3分)5.读下面某商场:“五一”黄金周初小活动广告片段,完成有关题目。
(4分)活动期间,为感谢我们多年来对广大顾客的关心和爱护,本商场将让利50万元汇报消费者;同时本商场将为(A)购买大型家电产品的市内顾客提供(B)送货上门的(C)服务(D)。
(1)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应改为:(2)为使语意明确,应把“免费”一词加入A、B、C、D的处。
6.请仔细观察题为《钩鱼》的漫画,然后把你看后的启示写在下列横线上。
(4分)二、阅读理解。
(分)(一)阅读《池鹤》一诗,回答问题。
(11分)池鹤【唐】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7. “乱群鸡里有风标”的诗句,使我们联想到一个成语“”(2分)。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优秀名师资料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第一单元1、《海燕》课文同步检测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语言基础知识:(28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8分)(huǎng) 蜿蜒((( ) 白(mî) 深渊(( ) 一胆(qiâ) (fþi) 翠掠(起( ) 困(fá)2、辨字组词。
(6分) 崖( )翡 ( )末( ) ) ( )沫(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4分)(飞翔飞窜)?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__________!?海鸥在大海上__________。
呼叫) (叫喊?就在这鸟儿勇敢的__________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__________,跟狂风争鸣。
4、下面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5分)A、散文诗,经过文学家们的不断创造和开拓,终于水到渠成((((,成为常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B、近十年来,我天南地北((((地跑了不少地方。
C、强化舆论监督力度,使不法分子感到人言可畏((((。
D、相敬如宾((((是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
5、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5分)A、《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用象征手法创作的一首散文诗。
B、能否做好教学工作,决定于老师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
C、中国飞人——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冠军刘翔的名字,可能对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
D、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扩大商品。
二、语言表达:(17分)6、默写:(4分)(1)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和。
(2)默写《海燕》这篇课文的末尾一句。
7、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5分)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不肯出门,_______。
A、但终于被父亲带走了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C、但他终于把他带走了D、但他终于和他父亲一同走了8、仿写:(8分)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 刘姥姥逗笑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发怔.(zhènɡ)姊.妹(zǐ)
2.文学常识填空。
(1)曹雪芹(约1715—约1763),我国清代(朝代)伟大的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2)《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3.修改下列句子。
(1)通过阅读《红楼梦》,使同学们了解到清朝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
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2)刘姥姥的表现之所以会让贾府女孩、老人都大笑不止,主要原因是因为她的粗俗。
句式杂糅,删去“主要原因”或“因为”。
02拓展阅读
①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
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犟的过他。
”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②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
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③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
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
”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
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
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攮一个。
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
那冷了就不好吃了。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
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
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取笑。
贾母又说:“谁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
筵席。
都是凤丫头支使的。
还不换了呢。
”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
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凤姐儿道:“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
”刘姥姥道:“这个菜里有毒,俺们那些都成了砒霜了。
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菜也都端过来与他吃。
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一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闲话。
4.这篇文章描写的中心人物是刘姥姥。
5.为什么要写众人发笑以前“先是发怔”?
这一“发怔”细节写得尤为传神,特别真实,这个看似无声的间歇时间,实际上是为后面写众人大笑做铺垫。
6.从笑声中可看出人物的个性,请任意选取两个人物加以分析。
示例:①史湘云性格率直,最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最先喷饭;②林黛玉身体娇弱,所以一笑便“岔了气”;③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一向在贾母面前恃宠撒娇,自然会笑得“滚到贾母怀里”。
7.在贾府里,平时爱笑的凤姐此时不笑,这是为什么?
凤姐是这次捉弄刘姥姥的策划者。
8.第③段在刻画刘姥姥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突出了这个农村老人淳朴、开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