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刘姥姥逗笑习题苏教版
笑声中的人物百态

笑声中的人物百态作者:孙俊峰来源:《速读·上旬》2021年第11期◆摘要:刘姥姥进大观园》是部编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刘姥姥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村老太太,她这次二进荣国府,一是知恩图报,二是也想继续得到贾府的帮助。
因此,她在大观园里,在贾母面前,有意无意地闹了许多笑话。
她的到来,为大观园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祥和。
宴席上,众人因她的滑稽可爱笑得各具情态,我们能通过笑声了解每个人在大观园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感悟笑声里的人物百态,同时也能感受到刘姥姥的善良与豁达。
◆关键词:笑声;人物性格;人物百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名著,相信每一个读过《红楼梦》的人,不仅记得宝黛的爱情故事,也一定会记得里面那个不惜自黑来讨贾母欢心的刘姥姥。
刘姥姥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村老妇,是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老太太,她来到大观园,闹了许多笑话,在众人的笑声里,我们能感受到每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也能感受到刘姥姥的善良与豁达。
《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同学们可能会问了,刘姥姥一介农村老妇,为什么会来到地位显赫的大观园呢?【前情回顾】小说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当年,刘姥姥女婿王狗儿的祖上贪恋王家的势利,与凤姐祖父连了宗认了亲,但并不是真正的本家。
后来渐渐断了联系。
现如今,家里越来越落魄,王狗儿一筹莫展。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刘姥姥不得已厚着脸皮来荣国府求人施舍,俗称“打秋风”。
那次,凤姐施舍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钱,打发了刘姥姥。
刘姥姥得了凤姐的施舍,一家人度过了难关,待到秋季丰收,就带了一些自己地里种的上好的新鲜瓜果蔬菜来表达谢意,也就是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没成想刘姥姥这次来入了贾母的眼缘,并挽留她在大观园住几日。
也就是在这几日里,刘姥姥给大观园里带来了不一样的欢乐和笑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咏物抒怀)1 海燕2 白杨礼赞3* 石榴4 马说5* 紫藤萝瀑布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杨柳写作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口语交际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专题:鸟第二单元(道德修养)6 纪念白求恩7 敬业与乐业8* 多一些宽容9*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10 陋室铭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天净沙·秋思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写作写简单的议论文口语交际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第三单元(事理说明)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12*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13 短文两篇活板核舟记14* 叫三声夸克15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诵读欣赏山市写作写简单的说明文语文实践活动如果我主办校刊第四单元(小说之林)16 孔乙己17 范进中举18 口技19* 变色龙20* 窗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五)一双明亮的眼睛写作写人记事突出中心语文实践活动市场新商品调查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第五单元(人生体验)21 错过22* 散步23 送东阳马生序24*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25 有的人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语文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专题“叶”第六单元(精彩演讲)26 悼念玛丽·居里27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28 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29*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30*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夜雨寄北论诗写作写简短的演讲稿口语交际(师生自行设计)附录一应用文示例(通告、布告、启事、广播稿)附录二语法简表(短语结构简表)附录三字词表。
【拓展阅读】初中语文八下第一课《社戏》

1.看戏菡子故乡的人们,不问男女老幼,自古至今都是喜欢看戏的。
正月里倾巢而出,看各种各样的戏,进城和各村之间的路上,看戏的行人,谈着戏的内容。
至于各个季节中这方那方演出草台戏,有的敬菩萨,有的庆丰收,有的消灾避难,却都成了活人生活中一点难得的享受,一年大约有四五次。
每逢唱戏的那个大村,有个沾亲带故的人家,访亲会友又成了看戏的缘由。
娘家人到村上来看戏,即使做了婆婆的闺女,也觉得脸上有光。
穿了新衣裳外出看戏的姑娘,又常常成为相亲的对象,自然,如果眼尖心巧,在姑娘低垂的眼梢里也能把对方瞄上一眼。
像故乡所有的孩子一样,我自幼也是一个小戏迷,其实是热闹迷。
戏台下的另一个场面,使人眼花缭乱,豆腐花、豆浆、剪刀豆腐、兰花豆腐、臭豆腐,虽说属一个类型,一盏灯下,热腾腾、忙碌碌,却各人有各人的手艺;挎着篮子卖野荸荠、老菱、瓜子、毛栗的,大都走来走去,凑着观众。
也许这样的场合比戏台上的更与人接近的缘故,很多人被吸引到这面来了。
我从五六岁起开始看戏,家里人却认为我绝无看戏的理由,不予理睬,我在地下赖了半天,唔唔了一阵,终于被好心的邻人拖了起来。
匆促上阵,身上并无额外的穿戴,袋里也没增添零花的铜板,我每在凄凉和激愤中,侧身于热闹的人群,自负地庆幸自己挣得来的自由。
当时大多演的是京戏。
乡下人不能理会,只知道白脸是奸臣,红脸是忠义之士,其他则茫茫然。
遇到唱多做少的戏,如鲁迅先生在《社戏》里所描写的坐下来唱个不停的老旦,哪怕扮的是皇帝娘娘,大家都要不耐烦的。
记得我看过《逍遥津》,有很长的唱段,以十三个“欺寡人”开句,他唱到五六个“欺寡人”,我已趴在别人的背上睡着了。
看戏也犹如经历人生。
许多的故事都在戏场里形成,有的亲人在戏场里走失,有的亲人又在戏场里重见,我自己就有过这么回事。
夏天的晒场上和冬天的茶馆里,经常上演江南的小戏滩簧(锡剧),妇幼都很欢迎。
看戏也仿佛家常便饭,清唱、表演唱,甚至化装登台的,一律为人们所接受。
打动人的不一定是他们的唱和做,而在乎情节。
新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总目录-新版-精选.pdf

二十一《苏州园林》 二十二《都市精灵》 二十三《幽径悲剧》
二十四《明天不封阳台》 二十五《治水必躬亲》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三)(大地上的事情)
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与议论、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第六单元(高新科技) 二十六《从小就要爱科学》
二十七《在太空中理家》 二十八《奇妙的克隆》 二十九《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月迹》
八《三颗枸杞豆》 九《我们家的男子汉》 十《柳叶儿》
诵读欣赏:两小儿辩日、黄纱巾 写作: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口语交际:劝告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 十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十二《巍巍中山陵》 十三《凡尔塞宫》
十四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二)(天坛、古罗马斗技场、昆明花街、苏州小巷) 写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写作: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
第四单元 (江山多娇)
十六《小石潭记》 十七《记承天寺夜游》 十八《阿里山纪行》
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 二十《蓝蓝的威尼斯》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 写作: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口语交际:假如我是导游 名著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
八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长征组歌) 一《七律 长征》 二《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 三《老山界》
四《草》 五《 <长征 >节选》(剧本) 诵读欣赏《诗人 领袖》
写作:写清楚一件事和起因经过和结果 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六《枣核》 七《最后一课》 八《始终眷恋着祖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各课课外类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第一单元各课课外类文阅读专项练习《社戏》类文:故乡的年戏马亚伟①故乡的年戏,总是热闹而隆重。
只要戏台搭起来,整个村庄都欢腾了。
②大人孩子们奔走相告:“看戏去喽!看戏去喽!”到那时,春节才真正有了年的味道。
年戏是最能聚拢人的活动,村里几乎全民参与,A连六七十岁的老人都会穿得暖暖和和,到戏台下来看戏。
乡村简陋的戏台,撑起一个绮丽的空中楼阁,才子佳人、王侯将相,水袖如云,像走马灯一样从戏台上晃过。
③戏台下,男女老少伸长脖子,侧头的,点头的,张大嘴巴的,摇头晃脑的,拍手叫好的,密密麻麻一片,全是陶醉的模样。
B小孩骑在大人的脖子上,鼻涕泡僵在风里。
冰糖葫芦、棉花糖等各种零食,也给活动增添了几分热闹。
午后暖暖的阳光大片大片....铺开,温暖而安适,人便在饱满的光线里,心满意足地眯起了眼。
④记得有一次,我和小姨早早拿着凳子占了最佳位置,我们坐在前面看,后面有站着看的,还有踩到凳子上看的。
小姨的对象也来了,他一会儿给我们买糖葫芦,一会儿给我们买炒花生,“鞍前马后”地“伺候”着。
直到小姨说:“行了,坐下看戏吧!”他便坐在小姨的身边,一边看戏,一边看小姨。
他的手还会偷偷牵一下小姨的手,然后两个人甜甜蜜蜜地笑笑。
⑤每当看戏时,我的视线穿越拥挤的观众,落到戏台上,眼里的景象霎时缤纷起来,舞台上旖旎的长襟水袖,背景里缤纷的秀阁绮窗,多么美啊!耳边响着各具特色的唱腔,生旦净丑各有风味。
我最喜欢俏滴滴的花旦,举手投足活泼机灵,很惹人爱;还有花脸的唱腔,气韵颇有慷慨,痛快淋漓;还有优雅美丽的青衣,唱腔婉转悠长,极为动听。
⑥我的母亲曾经唱过几年戏,我从小耳濡目染,也非常喜欢戏曲。
有一次,戏台上唱的是《大登殿》,王宝钏十年寒窑,终于拨云见日。
“端端正正,正正端端,打坐在金銮……”,演员的演唱字正腔圆,表情生动,非常有感染力。
高潮之时,台下叫好声响成一片。
演员的表演更加卖力了,完全沉浸在自己塑造的角色中。
⑦我的兴趣,更在于戏台上偶尔会出现的“奇幻效果”。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刘姥姥逗笑(曹雪芹)

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
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怎得乾净? 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 罢。」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 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 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 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 他意。」众皆称谢不已。当日饮酒,终不畅怀, 席散各回本寨
动作传神。
• 薛姨妈:虽是常客,也不便过于放肆;身为长辈, 与王夫人关系亲密,也不必憋着。
• 史湘云:豪放大度,颇有男儿豪放不羁、洒脱之风。 • 林黛玉:文静节制,体质娇弱。
• 探春:个性要强,果敢干练,毫无拿捏 之态。
• 惜春:娇柔,年纪最小,有奶姆相伴, 不能与宝玉争宠。
• 丫鬟仆人:笑的勉强,不敢伤俗越礼, 还要尽奴才的职分。
刘姥姥与贾家的来历:
刘姥姥因荒年无法生活下去了,刘 姥姥一进荣国府,得了二十两银子的 接济,便有了第二回,刘姥姥带着 “枣子倭瓜并些野菜”二进荣国府, 表示谢意。
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这场“笑”剧, 是由凤姐、鸳鸯等人导演的。她们觉得 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 入,甚至很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 来开涮,取笑。
刘姥姥逗笑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人物刻画的方法技 巧,将人物写活,提高人物形象塑造能力。掌握 考场作文的构思过程。
2、过程与方法:阅读分析判断文学作品中使用 描写的让人物活起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真诚做人, 学会生活。
小练笔:
班上参加竞赛的五位同学获得省级 奖励,可以参加全国比赛了,请写 出他们听到消息时的神态动作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季》教学设计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季》教学设计苏教版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熟读成诵。
赏析写景佳句,体会写景的方法。
2、感悟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赏析写景佳句,体会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引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分别找出每个片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并指出其特点。
3、在文中画出每个片段中写景的佳句,进行赏析。
4、能总结常见的写景方法。
课堂活动: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新课之前,老师与大家分享两首有关四季的古诗,这两首古诗分别描写了哪两个季节?各自写出了这个季节的什么特点?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明确:春季。
春意浓郁、生机蓬勃。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明确:秋色绚丽,与春光争胜。
学生活动:大声朗读这两首诗歌,并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学生回答,不苛求答案标准,意思对即可,多鼓励。
过渡语:诗歌语言精练,并选用特有的景物,表现了诗人心中这一季节的特点。
春有芳草如茵,花红柳绿;夏有烈日炎炎,绿树阴浓;秋有五谷丰登,枫叶似火;冬有白雪皑皑,红梅怒放。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风景各异,美不胜收。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笔精华——四季》,共同去欣赏四位大家笔下的四季风景。
诵读。
过渡语:诵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只有反复诵读才可以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品味出文章语言的优美之处。
就让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诵读之中,感受四季之美。
明确诵读要求: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四个写景文段。
感知文意:找到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你感受到了这一季节的什么特点?诵读要求:正确清晰,自然流利地朗读。
读出节奏、读出重音、读出感情2.风采展示:朗读你所喜欢的文段。
诵读欣赏 刘姥姥逗笑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刘姥姥逗笑学习目标1、体会不同人物富有特征的笑貌神态。
2、学习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重点难点通过人物不同的笑貌神态分析人物不同性格。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与学互动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读过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吗?谁能说说读过的感受。
(学生说)二、作者及作品1、作者简介:曹雪芹,清代伟大的文学家,名,字梦阮,号雪芹, 出身于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生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2、作品简介:《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X金玉缘》。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表现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人物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令后世读者眼界大开,研究之风渐盛,描测之说久而弥多。
围绕《红楼梦》的品读与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一红学。
3、故事背景:简介红楼梦第六回、第四十四回刘姥姥两次进荣国府的情况。
这一段文字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逗笑”是编者所取的题目。
刘姥姥是一位乡下老太婆,此时七十五岁。
其女婿王狗儿的祖上担任过小小京官,曾与四大家族“贾、史、王、薛”之一的金陵名门望族王家—王夫人之交即王熙凤之祖—因同姓而“连了宗”,攀作侄儿,于是刘姥姥与荣国府有了这么一个“转折亲”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 刘姥姥逗笑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发怔.(zhènɡ)姊.妹(zǐ)
2.文学常识填空。
(1)曹雪芹(约1715—约1763),我国清代(朝代)伟大的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2)《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3.修改下列句子。
(1)通过阅读《红楼梦》,使同学们了解到清朝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
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2)刘姥姥的表现之所以会让贾府女孩、老人都大笑不止,主要原因是因为她的粗俗。
句式杂糅,删去“主要原因”或“因为”。
02拓展阅读
①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
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犟的过他。
”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②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
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③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
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
”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
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
贾母笑
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攮一个。
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
那冷了就不好吃了。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
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
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取笑。
贾母又说:“谁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
都是凤丫头支使的。
还不换了呢。
”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
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凤姐儿道:“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
”刘姥姥道:“这个菜里有毒,俺们那些都成了砒霜了。
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菜也都端过来与他吃。
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一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闲话。
4.这篇文章描写的中心人物是刘姥姥。
5.为什么要写众人发笑以前“先是发怔”?
这一“发怔”细节写得尤为传神,特别真实,这个看似无声的间歇时间,实际上是为后面写众人大笑做铺垫。
6.从笑声中可看出人物的个性,请任意选取两个人物加以分析。
示例:①史湘云性格率直,最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最先喷饭;②林黛玉身体娇弱,所以一笑便“岔了气”;③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一向在贾母面前恃宠撒娇,自然会笑得“滚到贾母怀里”。
7.在贾府里,平时爱笑的凤姐此时不笑,这是为什么?
凤姐是这次捉弄刘姥姥的策划者。
8.第③段在刻画刘姥姥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突出了这个农村老人淳朴、开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