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a
8
2. 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可由下图描述:
用户
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软件
知识
数据
a
9
2. 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定义:
是以采集、存储、 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 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 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 布有关的的数据的计算机 空间信息系统。
a
10
2. 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测绘学不但为GIS提供各种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定
位数据,而且其理论和算法可直接用于空间数据的
变换和处理。
a
16
3. 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地理信息系统按存储数据的范围大小,可划分为全球的、 区域的和局部的三种。
信息的特征:
客观性 适用性 可传输性 共享性
数据的定义:
是一种未加工的原始资料。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 图象、图形等都是数据。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数据是信息表示的载体,信息是数据表示的内容。
a
4
1. 信息和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的定义:
地理信息是关于地理实体、现象或关系的本质、 特征及其运动状态、规律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 知识。
数字系统。”Burrough认为“GIS是属于从现实世界中
采集、存储、提取、转换和显示空间数据的一组有力
的工具”。俄罗斯学者也把GIS定义为“一种解决各种
复杂的地理相关问题,以及具a有内部联系的工具集
11
2. 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角色(人)
➢ 地图的使用者:他们需要从地图上查找感兴趣的东
地理数据的定义:
各种地理特征、现象和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 括空间位置及其关系、属性特征和时域特征三 部分。称为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

gis的基本概念

gis的基本概念

gis的基本概念1. GIS的发展历史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数据进行整合、存储、分析和展示的技术系统。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GIS主要用于军事和国防领域,用于进行地图制作和军事情报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GIS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 GIS的基本概念与组成GIS是由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组成的系统。

其中,硬件包括计算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数据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人员则是使用和管理GIS技术的专业人员。

3. 地理空间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是GIS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点、线、面等要素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属性信息。

点可以代表一个位置或一个事件,线可以代表道路或河流,面可以代表土地利用类型或行政区划等。

这些要素及其属性信息被存储在数据库中,并通过各种操作进行管理和分析。

4. 属性数据除了地理空间数据外,GIS还需要属性数据来描述要素及其特征。

属性数据可以是数字、字符、日期等类型的数据,用于表达要素的属性特征,如房屋的面积、人口数量等。

属性数据可以与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关联,从而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应用。

5. GIS的应用领域GIS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城市规划领域,GIS可以帮助规划师进行土地利用分析、交通规划和市政设施布局等工作;在环境保护领域,GIS可以进行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等工作;在农业领域,GIS可以帮助农民进行土壤肥力评估、作物生长监测和农田管理等工作。

6. GIS的分析功能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

通过GIS技术,我们可以进行空间查询、缓冲区分析、路径分析和空间插值等操作。

这些功能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并做出科学决策。

7. GIS与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航空器或卫星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与遥感技术结合使用,可以获取大范围的高质量地理空间数据,并实现对地表特征的监测和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定义:
是以采集、存储、 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 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 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 布有关的的数据的计算机 空间信息系统。
2. 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对地理信息系统 的不同视点
GIS对于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应用目的,其定义也不尽 相同。例如,美国学者Parker认为“GIS是一种存贮、 分析和显示空间与非空间数据的信息技术”。 Goodchild把GIS定义为“采集、存贮、管理、分析和 显示有关地理现象信息的综合系统”。加拿大的Roger Tomlinson认为“GIS是全方位分析和操作地理数据的 数字系统。”Burrough认为“GIS是属于从现实世界中 采集、存储、提取、转换和显示空间数据的一组有力 的工具”。俄罗斯学者也把GIS定义为“一种解决各种 复杂的地理相关问题,以及具有内部联系的工具集 合”。
2. 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 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该系 统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数据 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 析子系统、可视化表达与输出子系统等。这些 子系统的构成直接影响着GIS的硬件平台、系 统功能和效率、数据处理的方式和产品输出的 类型。
2. 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角色(人)
➢ 地图的使用者:他们需要从地图上查找感兴趣的东
西。
➢ 地图生产者:编辑各种专题或综合信息地图。 ➢ 地图出版者:需要高质量的地图输出产品。 ➢ 地图分析员:他们需要根据位置和空间关系完成分
析任务。
➢ 数据录入人员:完成数据编辑。 ➢ 数据库设计者:需要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 开发者:需要实现GIS的软件功能。

GIS简介

GIS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12.7
主要内容

1.1 GIS的基本概念
1.2 地球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1.3 GIS的组成 1.4 GIS功能和应用1.1.1 信息与数据 1.1.2 空间数据与地图 1.1.3 地理信息与地学信息 1.1.4 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存储和管理
数据输出和显示
数据变换
1.3 GIS的组成
1.3.2 计算机软件系统
3. 数据库软件
数据库软件是GIS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GIS”血液”的 海量空间数据主要以地图为基础,并借助较为成熟的商业数据库软 件(如Oracle、SQL-Server DB2、Sybase等)进行存储和管理。在数 据处理过程中,既是资料的提供者,也可以是处理结果的归宿处; 在检索和输出过程中,它是形成绘图文件或各类地理数据的数据源。 另外,利用成熟的商业数据库软件可对数据的调度、更新、维护、 并发控制、安全、恢复等提供服务。
1.3 GIS的组成
1.3.3 地理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的三个基本特点: 1)数据的空间性
数据的空间性是指这些数据反映现象的空间位置及空间位 置的关系。通常以坐标数据形式来表示空间位置,这些坐标数 据必须具有标准坐标系中的参考位置。 坐标系的选择随具体应用要求而定,但不同的坐标定位系 统之间应能进行转换。通常用空间拓扑信息来表示空间位置的 关系。
1.3.1 计算机硬件系统
1.单机模式
2.局域网模式
GIS广域网模式其系统硬件平台一般采
用UNIX、PC工作站/服务器,采用普通以太
网作为末端类型,通过交换/路由设备与千兆
3.广域网模式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该系 统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数据 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 析子系统、可视化表达与输出子系统等。这些 子系统的构成直接影响着 GIS 的硬件平台、系 统功能和效率、数据处理的方式和产品输出的 类型。
2. 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定义:
是以采集、存储、 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 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 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 布有关的的数据的计算机 空间信息系统。
2. 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对地理信息系统 的不同视点
GIS对于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应用目的,其定义也不尽 相同。例如,美国学者Parker认为“GIS是一种存贮、 分析和显示空间与非空间数据的信息技术”。 Goodchild把GIS定义为“采集、存贮、管理、分析和 显示有关地理现象信息的综合系统”。加拿大的Roger Tomlinson认为“GIS是全方位分析和操作地理数据的 数字系统。”Burrough认为“GIS是属于从现实世界中 采集、存储、提取、转换和显示空间数据的一组有力 的工具”。俄罗斯学者也把GIS定义为“一种解决各种 复杂的地理相关问题,以及具有内部联系的工具集 合”。
2. 我国GIS的发展
准备阶段(70年代) ② 试验阶段(80年代) ③ 全面发展阶段(90年代) 国产主流GIS软件


GeoStar MapGIS SuperMap CityStar
3. GIS的发展趋势


③ ④ ⑤ ⑥ ⑦
GIS与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进一步结合,构成日趋完 善的技术体系; 空间数据结构与数据管理的研究更 加深入; GIS应用模型开发日趋加强; GIS智能化; GIS网络化; 三维GIS的研究不断深入; 宏观与微观应用进一步加强,并形 成新的产业;

最新GIS基本概念

最新GIS基本概念

2.1 系统硬件
GIS硬件用来:存储、处理、传输和 显示地理信息或空间数据。 计算机是GIS硬件的核心。GIS的外部 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2 系统软件
GIS软件是系统的核心,用于GIS功能 的各种操作,包括:数据输入、处理、 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和图形用户界 面等。
按其功能GIS分为:GIS专业软件,数 据库软件和系统管理软件。
系统特征 整体性 层次性 目的性 开放性 稳定性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具有处理、管理和分析数据功 能系统(事务处理系统),能为用户的决策 过程(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有用的信息。
信息系统特点:在信息系统中,尤其是现 代社会计算机支持下的信息系统,其信息 是以数据为载体的。
1.2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
(1)地理:泛指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 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
用 逐步向实用化、业务化、规模化 90年代 户 和专业化发展
以后
时 GIS进入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和数 代 字地球构想
4.2 GIS发展的面临的问题
孤立的、各自为政的部门 专有的数据, 程式化的编程语言 昂贵的软硬件平台 工具使用艰难
4.3 GIS发展趋势
向非GIS用户发送空间数据 在更大的信息系统中集成空间信息 维护准确的、无缝连接的实时数据 提供快速的数据接入 GIS走向网络化 GIS、GPS、RS一体化 GIS工程化
GIS基本功能
采集
分析
存储
显示
查询
输出
数据采集
纸质地图
480585.5, 3769234 483194.1, 3768432 485285.8, 3768391 484327.3, 3768565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GIS原理概述3.1.1 GIS概念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持下,以采集、存贮、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地理分布数据及与之相关的属性,并回答⽤户问题等为主要任务的技术系统。

3.1.2 GIS发展1)起始发展阶段(60年代)1963年由加拿⼤测量学家R.F.Tomlinson提出并建⽴的世界上第⼀个地理信息系统是加拿⼤地理信息系统(CGIS)。

1963年美国哈佛⼤学城市建筑和规划师Howard T.Fisher设计和建⽴了SYMAP系统软件。

1966年美国成⽴了城市和区域信息系统协会(URISA),1968年国际地理联合会(IGU)设⽴了地理数据收集委员会(CGDSP)。

1969年,⼜建⽴起州信息系统国协会(NASIS)。

2)发展巩固阶段(70年代)70年代,GIS朝实⽤⽅向发展。

各国对GIS的研究均投⼊了⼤量⼈⼒、物⼒、财⼒。

不同规模、不同专题的信息系统得到很⼤发展。

从1970年到1976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了50多个地理信息系统。

GIS受到政府、商业和学校的普遍重视。

3)推⼴应⽤阶段(80年代)80年代,GIS在全世界范围内全⾯推⼴应⽤,应⽤领域不断扩⼤,开始⽤于全球性的问题。

开展GIS⼯作的国家更为⼴泛,国际合作⽇益加强。

GIS软件开发具有突破性的进展,仅1989年市场上有报价的软件达70多个。

代表性的有ARC/INFO(美国)、GENAMAP(澳⼤利亚)、SPANS(拿加⼤)、MAPINFO(美国)、MGE(美国)、System9(瑞⼠/美国)、ERDAS(美国)。

4)蓬勃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90年代,随着地理信息产⽣的建⽴和数字化信息产品在全世界的普及,GIS已成为确定性的产业,投⼊使⽤的GIS系统,每2~3年就翻⼀番,GIS市场的年增长率为35%以上,从事GIS的⼚家已超过300家。

G IS已渗透到各⾏各业,涉及千家万户,成为⼈们⽣产、⽣活、学习和⼯作中不可缺少的⼯具和助⼿。

GIS基本概念

GIS基本概念

GIS基本概念一、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它具有信息系统的各种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经过地理编码的,地理位置及与该位置有关的地物属性信息成为信息检索的重要部分。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现实世界被表达成一系列的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这些地理特征至少由空间位置参考信息和非位置信息两个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Geospatial Database)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第二,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第三,计算机系统的支持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征,因而使得地理信息系统能以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过程动态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的外观,表现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其内涵却是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织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模型。

当具有一定地学知识的用户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时,他所面对的数据不再是毫无意义的,而是把客观世界抽象为模型化的空间数据,用户可以按应用的目的观测这个现实世界模型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取得自然过程的分析和预测的信息,用于管理和决策,这就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一个逻辑缩小的、高度信息化的地理系统,从视觉、计量和逻辑上对地理系统在功能方面进行模拟,信息的流动以及信息流动的结果,完全由计算机程序的运行和数据的变换来仿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IS基本概念●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簡稱GIS)是一種處理空間資訊的技術。

●實例:⏹台北市多目標門牌供應管理系統(.tw/)⏹高雄市航測影圖查詢系統(詳附圖)●GIS係由「資料庫」和「功能」二大部份所組成(詳下圖)。

●資料庫由「圖形資料庫」及「屬性資料庫」二部份所組成。

圖形資料庫的資料型式分為「網格式資料」和「向量式資料」二種。

網格式資料包括了航空照片、衛星影像等資料,向量式資料則是由點、線、面等資料型式所構成。

●關聯式資料庫是目前最常見的屬性資料庫結構,階層式和網絡式資料庫目前已經相當少見。

物件式資料庫則是下一世代的資料庫結構,目前已有一些資料庫採用此種資料庫結構。

●關聯式資料庫可以看成是一群表格的組合。

●「圖形資料庫」和「屬性資料庫」之間,存在一些鏈結(link),如下圖。

透過這些鏈結,可以由圖面查詢其相應的屬性資料,也可以將屬性資料庫的查詢結果,顯示其空間分佈的情形。

●GIS具有CAD所無之以下特點:1.位相關係(topology)2.資料庫管理能力3.空間分析功能4.圖層劃分方式5.地物編碼6.區分「數化」及「繪圖」二個階段。

在「數化」階段,注重其坐標位置;在「繪圖」階段才決定其線型、顏色、指北、比例尺、圖例等問題。

【註:隨著技術的演進,GIS和CAD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測量成果與業務主題圖的差別⏹測量成果經常以CAD呈現◆一圖層一屬性◆屬性資料依附於圖元或以註記方式呈現,而非存於資料庫●如:路名、河川名、建物結構、樓層數⏹測量成果無地物編碼⏹測量成果常以正方圖幅管理圖檔,割裂街廓、建物。

⏹測量成果常以點資料表示停車場、農地、菓園、草地,宜以面式示之。

⏹面式地物之測量成果可能以線型資料表現,並未封閉。

⏹為美化圖面,可能刪去重疊線段(如:道路境界線與建物邊界線之重疊處)。

⏹必須轉換成GIS圖檔,做成業務主題圖。

◆屬性存於資料庫、合併圖層、地物編碼、地物單元、無圖幅圖檔管理、面式資料●上述的GIS架構,並非所有的GIS套裝軟體均全部具備。

不同的GIS套裝軟體公司基於其市場策略,會開發以某些功能為主的套裝軟體。

●不同的(GIS)軟體,有不同的「潛在用戶假設」,適用於不同的作業目的。

所以,難以籠統的說那一個GIS軟體最(較)好,而是必須視其目的而定。

●由於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GIS軟體技術也歷經了許多世代:主機版、工作站版、個人PC版、網際網路版、PDA版、移動式無線上網版…。

每一個世代,吾人均可發現有一些新的廠商推出新的產品。

GIS的產業市場,不時面臨著重整。

●GIS的發展⏹最早期為自動化製圖及設施管理軟體(Automatic Mapping /FacilityManagement):以點及線資料主。

⏹土地管理系統(Land Information System):以面資料為主。

⏹GIS可以結合許多的資訊科技,以發揮更強的功能。

⏹GPS(全球定位系統), RS(遙感探測), WWW, mobile phone, PDA,VR(虛擬實境), AI(人工智能), ES(專家系統), DSS(決策支援系統),ANN(類神經網路), CBR(案例式推理), CA(宮格自動機), Agentbased model (代理者模擬)…名詞解釋●國土資訊系統(Nation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NGIS):台灣特定的專有名詞。

應用GIS技術所建立的國土資料庫,以做為合理規劃管理國土之基礎。

目前分為十個分組(含九大資料庫),訂有八大資料標準。

政策研議單位為經建會,綜合規劃幕僚作業單位為內政部資訊中心,各分組召集單位為各相關部會。

詳情請參考.tw/。

●空間資料基礎建設(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SDI):台灣NGIS也可以說是台灣空間資料的基礎建設。

Glob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Association (/)是這方面的國際組織,交流各國SDI 的推動經驗。

●地理編碼(geo-coding):依循一定的規則或原則,賦予地物識別碼的過程。

例如:門牌、坐標、地籍地號…均屬之。

●識別碼(identifier,簡稱ID):每一地物須有唯一的識別碼,俾做為聯結圖形資料庫及屬性資料庫之用。

⏹可分為系統自行編定的「系統識別碼」(system ID)和「使用者識別碼」(user ID)。

系統識別碼由軟體自動產生,做為內部程式使用,使用者不能變更它。

使用者只能賦予使用者識別碼,以區別不同的地物(如:建物、街廓、道路、土地使用分區)。

●圖解地形圖(紙圖) V.S. 數值地形圖●成圖數化(digitization,紙圖→數值地圖)●數值航測●數值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簡稱DTM):學術名詞。

在台灣,有一套涵蓋全島的DTM網格資料,其網格單元大小(解析度)為40公尺見方。

車籠埔斷層沿線、台北市區有解析度更高(約5米見方網格)的DTM資料。

台灣在2007年也將完成全台5米見方解析度之DTM。

●位相(topology):又稱「拓樸」。

點、線、面的空間關係。

必須先有位相關係的建立才能進行空間分析。

●比例尺(scale):圖紙上地物長度所代表之實地長度之比例(1/500之比例尺比1/1000大)。

同一圖幅,比例尺越大,所涵蓋的實地範圍越小,但包含之資料項目越多。

紙圖有比例尺、精度及正確度的觀念;但電腦上沒有比例尺的觀念,只有精度和正確度的觀念。

許多數值地圖係由紙圖數化而來。

紙圖本身有比例尺的概念。

對測量而言,不同的比例尺即對應了不同的精度以及資料內容(項目)的要求。

大比例尺通常要求較高之精度(較小之容許誤差),但正確率可能仍維不變,也可能降低。

實務上,吾人如果提到「1/1000數值地形圖」,這代表二種可能:(1)成圖數化:這份圖是數化1/1000的地形圖而得,除了原圖的精度及正確度之外,數化過程也會降低其精度及正確度。

(2)數值測量:比照1/1000地形測量所要求之精度及正確度的數值測量成果。

●精度(precision):容許之最大誤差(與量測工具之最小刻度有關)。

較高精度之圖,所容許之誤差較小。

通常容許誤差,在圖紙上為0.2mm-0.5mm 之間。

在影像圖檔,精度的概念與「解析度」或「解像力」(resolution)相同,表示一個像元(pixel)所代表的地面範圍大小。

●正確度(accuracy):抽檢結果,符合精度要求之比率。

例如,某張地籍圖數化成果之正確度達95%,表示至少有95%的地物其圖示與實地之誤差不超0.2mm。

不同比例尺的圖,雖精度要求不同,然可以有相同的正確度(合格率),但通常小比例尺的圖之正確率也較低。

就影像資料而言,則可能指以下二者之一:(1)影像糾正之正確度,(2)「判釋的正確度」,亦即正確判釋地表覆蓋(land cover)之像元數的比率。

●土地覆蓋(land cover):從航空照片或者衛星影像上能夠直接判讀或者分類出來的土地類別;例如:森林、河川、建築物、道路、橋樑…●土地利用(land use):必須透過實地調查始能瞭解的土地類別。

例如,從航空照片之中,雖然可看出建築物之所在,但是並不能瞭解它是住宅或者商店。

又如:大賣場可能是主體商業建築、停車場、周邊綠地、咖啡座所組成。

是故,一種土地覆蓋可能被再細分成多種土地利用,也可能由多種土地覆蓋組成一種土地利用。

●土地覆蓋和土地利用的分界並非絕對,會隨著判釋能力及各地區空間特性之不同而有所變化。

例如:在台灣地區,多數學校有圍牆,所以,能夠在航空照片上(目前以人工方式,將來可能以自動判釋方式)認出運動場、教室(有某種特殊形式的建築物)、圍牆,便可以在土地覆蓋的類別中區分出「學校」此一類別。

此一方式在美國可能就不管用,許多美國的大學並沒有圍牆,運動場可能在另一校區,並不相鄰,所以可能就分辨不出來。

又如,美國郊區的建築極易判出其為住宅或者購物中心(shopping mall),但是台灣就不易區分。

●以下有關「實體、物件、圖元、圖徵」之定義,並未完全統一(但逐漸統一)。

應小心使用,或先確認其定義。

⏹實體(entity):實際物理空間所見之地物。

⏹物件(object):【測量、數值地形圖】表達實體的數值資料,可帶有空間和時間屬性資料,也可以有相應的空間運算函式(spatialanalysis functio ns)。

符合物件導向式(object-oriented)的觀念,可以由簡單的物件組成複雜的物件。

例如,個別建物可以組成街廓,再進一步組成社區、都市、區域。

⏹圖元(primitive):數值物件的基本元素(件)。

如:點、線、面、弧…⏹圖徵(feature):由圖元構成,可以是物件本身或其局部構件。

例如,建物外框可能既是圖徵也是物件,但是有中庭的建物(物件)則是由外框線或內部中庭框線兩個圖徵所組成。

【但是OGC (OpenGeospatial Consortium) 不太區分feature 和object的差別。

】大地坐標系統(coordinates)⏹亦稱「大地基準」、「參考框架」。

是一個假想的橢球體。

⏹台灣的大地坐標系統有二個國家標準:TWD67和TWD97。

【詳下】⏹參考網站:/features/2000/exploration/projecti ons/index.html⏹國際大地測量學與地球物理學協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and geophysics 簡稱為IUGG)在1967年及1980年公佈的地球參考橢球體,分別之為GRS67及GRS80。

⏹台灣TWD67(TaiWan Datum 1967)及TWD97(TaiWan Datum1997)分別採用GRS67及GRS80之地球參考橢球體。

⏹TWD67 的坐標基準在埔里,TWD97 的坐標基準在台灣地區的內政部八個追蹤站的坐標值為基準。

TWD67 的坐標基準與WGS84 坐標基準兩者不一致,約相差1公里。

TWD97 的坐標基準與WGS84 坐標基準兩者相差不大,約幾公分至數十公分。

⏹TWD67與TWD97的概略轉換:某點之TWD67 座標,其X(東)加826 米,Y (北)減210 米,Z (高度)加20 米*(但Z 的準確度不如X,Y),可大約得到其TWD97 座標,誤差不會超過5 米。

⏹轉換程式:/geo/taiwan_datums/index_en.html投影(projection):⏹將「球面」轉成「平面」的方法。

⏹投影方法可以分成三大類:planar, conic, cylindrical。

各類投影方法又可隨著不同的切點或切圓而產生不同的地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