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4-离子探针和场离子显微镜

合集下载

材料研究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 材料时如何分类的?材料的结构层次有哪些?答:材料按化学组成和结构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材料的结构层次有:微观结构、亚微观结构、显微结构、宏观结构。

2.材料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对象是什么?有哪些相应的研究方法?答:任务:研究、制造和合理使用各类材料。

研究对象: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

研究方法:图像分析法、非图形分析法:衍射法、成分谱分析。

成分谱分析法:光谱、色谱、热谱等;光谱包括:紫外、红外、拉曼、荧光;色谱包括:气相、液相、凝胶色谱等;热谱包括:DSC、DTA等。

3.材料研究方法是如何分类的?如何理解现代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答:按研究仪器测试的信息形式分为图像分析法和非图形分析法;按工作原理,前者为显微术,后者为衍射法和成分谱分析。

重要性:1)理论:新材料的结构鉴定分析;2)实际应用需要:配方剖析、质量控制、事故分析等。

第二章光学显微分析1.区分晶体的颜色、多色性及吸收性,为何非均质体矿物晶体具有多色性?答:颜色:晶体对白光中七色光波选择吸收的结果。

多色性:由于光波和晶体中的振动方向不同,使晶体颜色发生改变的现象。

吸收性:颜色深浅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吸收性。

光波射入非均质矿物晶体时,振动方向是不同的,折射率也是不同的,因此体现了多色性。

2.什么是贝克线?其移动规律如何?有什么作用?答:在两个折射率不同的物质接触处,可以看到比较黑暗的边缘,称为晶体的轮廓。

在轮廓附近可以看到一条比较明亮的细线,当升降镜筒时,亮线发生移动,这条较亮的细线称为贝克线。

移动规律:提升镜筒,贝克线向折射率答的介质移动。

作用:根据贝克线的移动规律,比较相邻两晶体折射率的相对大小。

3.什么是晶体的糙面、突起、闪突起?决定晶体糙面和突起等级的因素是什么?答:糙面:在单偏光镜下观察晶体表面时,可发现某些晶体表面较为光滑,某些晶体表面显得粗糙呈麻点状,好像粗糙皮革一样这种现象称为糙面。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习题答案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习题答案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习题答案【篇一:2012年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复习题及解答】lass=txt>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1.成分和价键分析手段包括【 b 】(a)wds、能谱仪(eds)和 xrd (b)wds、eds 和 xps(c)tem、wds 和 xps (d)xrd、ftir 和 raman2.分子结构分析手段包括【 a】(a)拉曼光谱(raman)、核磁共振(nmr)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b) nmr、ftir 和 wds(c)sem、tem 和 stem(扫描透射电镜)(d) xrd、ftir 和raman3.表面形貌分析的手段包括【 d】(a)x 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 (b) sem 和透射电镜(tem)(c) 波谱仪(wds)和 x 射线光电子谱仪(xps) (d)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sem4.透射电镜的两种主要功能:【 b】(a)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b)内部组织和晶体结构(c)表面形貌和成分价键(d)内部组织和成分价键5.下列谱图所代表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基团包括:【c 】(a)–c-h、–oh 和–nh2 (b) –c-h、和–nh2,(c) –c-h、和-c=c- (d) –c-h、和 co2.扫描电镜的二次电子像的分辨率比背散射电子像更高。

(√)3.透镜的数值孔径与折射率有关。

(√)5.在样品台转动的工作模式下,x射线衍射仪探头转动的角速度是样品转动角速度的二倍。

(√ )三、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1. 扫描电镜的分辨率和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和所用的信号种类和束斑尺寸有关,因为不同信号的扩展效应不同,例如二次电子产生的区域比背散射电子小。

束斑尺寸越小,产生信号的区域也小,分辨率就高。

2.原子力显微镜的利用的是哪两种力,又是如何探测形貌的?范德华力和毛细力。

以上两种力可以作用在探针上,致使悬臂偏转,当针尖在样品上方扫描时,探测器可实时地检测悬臂的状态,并将其对应的表面形貌像显示纪录下来。

材料分析方法总结

材料分析方法总结

第一章 X 射线物理学基础一、X 射线产生的主要装置和条件 主要装置:阳极靶材、阴极灯丝条件:a. 大量自由电子;b. 定向高速运动;c. 运动路径上遇到障碍(靶材)二、短波限一个电子在与阳极靶撞击时,把全部能量给予一个光子,这就是一个光量子所能获得的最大能量,即:h c/λ=eU ,此时光量子的波长即为短波限λSWL 。

三、连续X 射线(强度公式)大量电子在与靶材碰撞的过程中,能量不断减小,光子所获得的能量也不断减小,形成了一系列由短波限λSWL 向长波方向发展的连续波谱。

连续谱强度21iZU K I四、特征X 射线(莫塞莱定律)当X 射线管两端的电压增高到某一特定值U k 时,在连续谱的特定的波长位置上,会出现一系列强度很高,波长范围很窄的线状光谱,它们的波长对一定材料的阳极靶材有严格恒定的数值,此波长可作为阳极靶材的标志或特征,所以称为特征谱或标识谱。

莫塞莱定律:Z K 21) U - U ( i K I m n 3 (Un 为临界激发电压,原子序数Z 越大,Un 越大)五、X 射线吸收(透射)公式——(质量吸收系数:单质、化合物(固溶体、混合物)) 单质 m tm m e I eI I 00化合物ni i mim w 1六、光电效应、荧光辐射、俄歇效应光电效应:当入射X 射线光量子能量等于或略大于吸收体原子某壳层电子的结合能时,电子易获得能量从内层逸出,成为自由电子,称为光电子,这种光子击出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荧光辐射:因光电效应处于相应的激发态的原子,将随之发生如前所述的外层电子向内层跃迁的过程,同时辐射出特征X 射线,称X 射线激发产生的特征辐射为二次特征辐射,称这种光致发光的现象为荧光效应。

俄歇效应:原子K 层电子被击出后, L 层一个电子跃入 K 层填补空位,而另一个L 层电子获得能量逸出原子成为俄歇电子,称这种一个K 层空位被两个 L 层空位代替的过程为俄歇效应。

光电效应——光电子荧光辐射——荧光X 射线(二次X 射线) 俄歇效应——俄歇电子七、吸收限及其两个应用:滤波片的选择、靶材的选择吸收限:欲激发原子产生K、L、M等线系的荧光辐射,入射X 射线光量子的能量必须大于或至少等于从原子中击出一个K、L、M层电子所需的能量W K、W L、W M,如,W K= h K = hc / K,式中, K、 K是产生K系荧光辐射时,入射X射线须具有的频率和波长的临界值。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复习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复习

XRD X 射线衍射 TEM 透射电镜—ED 电子衍射 SEM 扫描电子显微镜—EPMA 电子探针(EDS能谱仪 WPS 波谱仪) XPS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AES 原子发射光谱或俄歇电子能谱IR —FT —IR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RAMAN 拉曼光谱 DTA 差热分析法 DSC 差示扫描量热法 TG 热重分析 STM 扫描隧道显微镜 AFM 原子力显微镜测微观形貌:TEM 、SEM 、EPMA 、STM 、AFM 化学元素分析:EPMA 、XPS 、AES (原子和俄歇)物质结构:远程结构(XRD 、ED )、近程结构(RAMAN 、IR )分子结构:RAMAN官能团:IR 表面结构:AES (俄歇)、XPS 、STM 、AFMX 射线的产生:高速运动着额电子突然受阻时,随着电子能量的消失和转化,就会产生X 射线。

产生条件:1.产生并发射自由电子;2.在真空中迫使电子朝一定方向加速运动,以获得尽可能高的速度;3.在高速电子流的运动路线上设置一障碍物(阳极靶),使高速运动的电子突然受阻而停止下来。

X 射线荧光:入射的X 射线光量子的能量足够大将原子内层电子击出,外层电子向内层跃迁,辐射出波长严格一定的X 射线俄歇电子产生:原子K 层电子被击出,L 层电子如L2电子像K 层跃迁能量差不是以产生一个K 系X 射线光量子的形式释放,而是被临近的电子所吸收,使这个电子受激发而成为自由电子,即俄歇电子14种布拉菲格子特征:立方晶系(等轴)a=b=c α=β=γ=90°;正方晶系(四方)a=b ≠cα=β=γ=90°;斜方晶系(正交)a ≠b ≠c α=β=γ=90°;菱方晶系(三方)a=b=c α=β=γ≠90°;六方晶系a=b ≠c α=β=90°γ=120°;单斜晶系a ≠b ≠c α=β=90°≠γ;三斜晶系a ≠b ≠c α≠β≠γ≠90°布拉格方程的推导 含义:线照射晶体时,只有相邻面网之间散射的X 射线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才能产生干涉加强,形成衍射线,反之不能形成衍射线。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教案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教案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教案(总1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代码:授课对象:本科专业:材料物理授课总学时:64其中理论:64实验:16(单独开课)教材:左演声等.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材料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制图3-3入射电子束与固体作用产生的发射现象3-2电子“吸收”与光子吸收有何不同?3-3入射X射线比同样能量的入射电子在固体中穿入深度大得多,而俄歇电子与X光电子的逸出深度相当,这是为什么?3-8配合表面分析方法用离子溅射实行纵深剖析是确定样品表面层成分和化学状态的重要方法。

试分析纵深剖析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补充习题1、简述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章节名称第四章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概述教学时数4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的用途。

2.了解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核磁共振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色谱、质谱及电化学分析方法的用途。

重点难点重点: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的用途。

教学内容提要第一节衍射分析方法概述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

第二节光谱分析方法概述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分子荧光光谱,分子磷光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核磁共振谱,拉曼光谱等。

第三节电子能谱分析方法概述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

第四节电子显微分析方法概述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

第五节色谱、质谱及电化学分析方法概述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

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优选全文

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优选全文


相干散射——电子衍射分析—— 显微结构分析

激发被测物质中原子发出特种X射线

——电子探针(电子能(波)谱分析,电子
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
——显微化学分析(Be或Li以上元素分析)
1.材料现代分析技术绪论
材 料 现 代 分 析 技 术
1.材料现代分析技术绪论

材料现代分析的任务与方法

材料组成分析
1.材料现代分析技术绪论


直接法的局限
现 代
采用高分辨电子显微分析等直接分析技术并不能有效、 直观地反映材料的实际三维微观结构;高分辨电子

显微结构像是直接反映晶体的原子分辨率的投影结

构,并不直接反映晶体结构。
技 尽管借助模型法,通过对被测晶体拍摄一系列不同离

焦条件的显微像,来分析测定材料的晶体结构,但
性能和使用性能间相互关系的知识及这些知识的应用,是一门应用
基础科学。材料的组成、结构,工艺,性能被认为是材料科学与工
程的四个基本要素。
1.材料现代分析技术绪论
材 料
组成 (composition) 组成是指材料的化学组成及其所占比例。
现 工艺 (process)

工艺是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方法、技术等。
2. 多晶相各种相的尺寸与形态、含量与分布、位向 关系(新相与母相、孪生相、夹杂物)
微观,0.1nm尺度(原子及原子组合层次)
结构分析:原子排列方式与电子构型
1. 各种相的结构(即晶体类型和晶体常数)、晶体缺 陷(点缺陷、位错、层错)
2. 分子结构与价键(电子)结构:包括同种元素的不 同价键类型和化学环境、高分子链的局部结构(官 能团、化学键)和构型序列等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材料的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是为了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相应的测试手段。

通过分析测试方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特点,进而为材料的研发、优化和应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一、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中不同质荷比(m/z)的离子的相对丰度来确定样品组成和结构的分析方法。

质谱分析法适用于分析有机物和无机物。

其优点是能快速分析出物质组成,提供准确的质量数据,对于结构复杂的样品仍能有效分析。

二、核磁共振(NMR)谱学核磁共振谱学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中核自旋与磁场相互作用的现象来分析样品结构和组成的方法。

不同核的共振频率和强度可以提供关于样品分子结构和组成的信息。

核磁共振谱学适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析。

由于从核磁共振谱图中可以获得丰富的结构信息,所以核磁共振谱学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药物研发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三、红外光谱学红外光谱学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吸收情况来分析样品结构和组成的方法。

不同官能团在红外区域会有特定的吸收峰位,因此红外光谱能提供有关样品中化学键和官能团的信息。

红外光谱学适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析。

它具有非破坏性、快速、易于操作等特点,在化学、生物和材料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X射线衍射(XRD)X射线衍射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对入射X射线的衍射现象来研究样品结构和晶体结构的方法。

不同物质的晶格结构具有不同的衍射图样,通过分析衍射图样可以获得样品的晶体结构信息。

X射线衍射适用于分析有晶体结构的材料,如金属、陶瓷、单晶等。

它能提供关于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和应力等信息,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地质学和能源领域。

五、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通过聚焦电子束对材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主要用于获得材料的表面形貌、颗粒分布和成分分析。

透射电子显微镜则能提供材料的内部结构和界面微观结构的信息。

材料现代表面分析技术常用方法及各自的用途

材料现代表面分析技术常用方法及各自的用途

一、材料现代表面分析技术常用方法及各自的用途表面分析与测试是以获得固体表面(包括薄膜、涂层)成分、组织、结构及表面电子态等信息为目的的试验技术与方法。

基于电磁辐射和运动粒子束(或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各种性质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构成了现代表面分析方法的主要部分,大致可分为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扫描探针分析、电子能谱分析、光谱分析及粒子质谱分析等几类。

1 分类表面分析方法是用一个探束(光子或原子、电子、离子等)或探针(机械加电场)去探测样品表面并在两者相互作用时,从样品表面发射及散射电子、离子、中性粒子(原子或分子)与光子等,检测这些微粒(电子、离子、光子或中性粒子等)的能量、质荷比、束流强度等,就可以得到样品表面的形貌、原子结构(即排列)、化学组成、价态和电子态(即电子结构)等信息。

(1)表面“形貌”分析指“宏观”几何外形分析。

主要应用电子、离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当显微镜的分辨率达到原子级时,可观察到原子排列,这时“形貌”分析和结构分析之间就没有明确的分界。

有扫描电子显微镜、离子诱导扫描电子显微镜、场离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

(2)表面成分分析包括表面元素组成及元素在表面与沿纵向深度分布、表面元素的化学态。

用于表面成分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电子探针、二次离子质谱、离子散射谱等。

(3)表面结构分析研究表面晶体原子排列、晶体大小、晶体取向、结晶对称性以及原子在晶胞中位置等晶体结构信息。

主要采用的衍射方法有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中子衍射等。

(4)表面电子态分析主要是对表面原子或吸附粒子的吸附能、振动状态以及他们在表面的扩散运动等能量或势态的分析。

主要有紫外光电子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

2 主要几种分析方法的用途分析方法名称主要用途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形貌分析、晶格结构分析、成分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面组分分析、化学态分析原子力显微镜AFM 表面形貌与结构分析、表面原子间力和表面力学性质的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表面形貌与结构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及特点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基本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利用聚焦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时激发出来的各种物理信号调制成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如对半导体硅材料中微量硼的研究,如果已 知硅、硼的电离度值,就可利用谱强度值和电离度 值求出硅中硼的定量值。 此外,利用这个技术还可在金属材料中研究晶
界偏析,添加特殊元素以改善晶界性质以及有害杂
质元素的作用分析。
在半导体材料和膜材料中,进行界面杂质等分
析。
进行微量杂质测定时,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
息,这对于研究材料表面的微区成分分布,特别
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制无疑有重要的意义。
5.纵向成分分析
利用一次离子束的刻蚀作用,在对样品不断 剥离情况下进行成分分析,从而得到各种成分的 纵向分布信息。
这种分析方法已成为半导体材料等中杂质浓
度分布的重要手段。如对离子注入元素作纵向分
布测量分析,可研究元素的注入量及注入元素浓

气体 He
几种典型的气体成像场强
Ei / MV.cm-1 450 气体 Ar Ei / MV.cm-1 230
Ne H2
370 230
Kr
190
常用的惰性气体氦和氖,Ei≈400MV/cm。当 r =10~300nm时,在尖端表面附近产生这样高的场强 所需要的样品电位U并不很高,仅为5~50kV。
子束代替电子束,以质谱仪代替X射线分析
器。
同电子探针相比,离子探针可以对更薄表面
层进行分析(<5nm);可对包括氢在内的
轻元素进行分析,检测的灵敏度高;可探测
痕量元素;可作同位素分析。
其主要功能见下表。

信息来源
离子探针的主要分析功能
分析方法 质谱分析 分析功能 体内微量分析
表面微量分析
表面形貌 元素像、原子序数对比
可分析元素
定量精度 (Wc>10%) 真空度要求/Pa
Z≥4 全部(对He、Hg等 (Z≤11时灵敏度差) 灵敏度较差)
±1~5%
Z≥3
对样品的损伤
定点分析时间/s
1.33×10-3 1.33×10-6 1.33×10-8 对非导体损伤大, 损伤严重,属消耗性 损伤少 一般情况下无损伤 分析,但可进行剥层 100 0.05 1000
度的纵向分布。
6.三维分析
三维分析是利用特定二次离子像和一次离 子束的刻蚀作用进行,通过这种方法操作可观 察特定元素二次离子像随深度(时间)的变 化,从而实现对该元素三维分布进行分析。
这种分析方法已在电子材料元素分布分析
中得到应用。
第二节 原子探针-场离子显微分析
FIM (Field Ion Microscope)
三、应用
由于离子探针具有以上特点,因此该项分析方 法已用于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有机分子材料
(膜材料)、陶瓷材料、粉体材料、复合材料等
领域。
1.微量元素分析
已广泛应用于金属和半导体等材料中。
如对铜中氧的高精度分析,在除去残留氧气
及表面污染后,可对铜中20~2300 ppm的氧作高精 度的定量分析。
三、图像的解释
场离子显微镜图像中每一亮点,实际上是样品 尖端表面一个突出原子的像。 整个图像由大量环绕若干中心的圆形亮点环 所构成,其形成的机理可由下图得到解释。 设想某一立方晶体单晶样品细丝的长轴方向 为[011],则以[011]为法线方向的原子平面,即 (011)晶面与半球形表面的交线为一系列同心圆 环,它们同时也就是表面台阶的边缘线。
由E. W. Muller在20世纪50年代开创了场离子 显微分析。 这是一种原子直接成像的方法,它能清晰地 显示样品表层的原子排列和缺陷,并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发展利用原子探针鉴定其中单个原子的元
素类别。
FIM 是最早达到原子分辨率,也就是最早能 看得到原子尺度的显微镜。
一、场离子显微镜的结构
场离子显微镜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主要结构 为一玻璃真空容器 ,平坦的底部内侧涂有 荧光 粉,用于显示图像。 被检测样品为阳极(一般为单晶细丝,顶端 曲率半径约为20~200nm的针尖),把样品置于高 真空的空间中,并固定在容器的轴线上,在空间 中放入成像气体(He、Ne、Ar等)中。 为了减小样品表面原子热振动,通常用液氮 或液氦降低样品温度,以提高像的分辨率。
先将容器抽到1.33×10-6 Pa的真空度,然后通 入压力约1.33×10-1 Pa的成像气体。
给样品正高压, 样品接+(10~40)kV 高压,而容器内壁通 过导电镀层接地,一 般用氧化锡,以保持 透明。 在样品加上足够 高的电压时,强电场 使样品附近的成像气 体原子发生极化和电 离,使附着在样品上 的成像气体解离成带 正电的阳离子。
2.极薄表面层分析
利用这一特性可对材料表面处理覆膜、氧化 膜、腐蚀面及表面污染进行分析。 如对18Cr钢在300℃下生成的覆膜中铬的分析 研究发现,在300℃下保温1小时后生成的覆膜在 最表面的铬含量低于内部含量。 利用离子探针分析表面污染物时,应注意表 面污染物离子与体内离子和气相离子的差别。实 现的方法是降低一次离子的能量和一次离子电流 密度,以使溅射系数下降和正确选择二次离子的 能量。
当成像气体进入容器后,受到自身动能的驱使 会有一部分达到阳极附近,在极高的电位梯度作用 下气体原子发生极化,即使中性原子的正、负电荷 中心分离而成为一个电偶极子。
极化原子被电场加速撞击样品表面,气体原子在
针尖表面作连续的非弹性跳动。
样品处于深冷,所以气体原子在表面经历若干次
弹跳的过程中也将被冷却而逐渐丧失其能量。
显然,在突出原子的高场区域内极化原子
最易发生电离,由这一区域径向地投射到观察屏
的“铅笔锥管”内,其中集中着大量射出的气体
离子,因此图像中出现的每一个亮点对应着样品 尖端表面的一个突出原子。
W的FIM像-[011]极
使极化气体电离所需要的成像场强E,主要取 决于样品材料,样品温度和成像气体外层电子的电 离激发能。
第四章
离子探针和场离子显微镜
离子探针(SIM)
第一节
至今,电子探针仍是微区分析最常用的主要
工具,定量分析精度较高。
但由于高能电子束对样品的穿透深度和横向
扩展,它难以满足薄层表面分析的要求。
同时,对Z<11的轻元素分析还较困难。
离子探针微区分析仪,简称离子探针。在功
能方面离子探针与电子探针类似,只是以离
图 场离子显微镜示意图
带正电的气体离子接着被电场加速射出,打到接 收器讯号被放大。 在荧光屏,上面 有一电子通道倍增 板 ,其 作 用是 将 微弱 成 像的 离 子束 转 化为 信号很强的电子束。 最后,以电子射 到 荧光 屏 幕 , 我 们就 能 在屏 幕 上看 到 一颗 一颗的原子亮点!
图 场离子显微镜示意图
系统。 离子由于引出电极(1kV左右)加速,其能量 由下式给出:
eV mv 2
2
然后进入一个扇形电场,称为静电分析器。
在电场内,离子沿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运动,由
电场E产生的力等于离心力:
eE mv r
2
离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道半径r为:
r mv eE
2
轨道半径与离子的动能成正比,与电荷成反
3. 测量微量轻工元素
电子探针测量轻元素的精度不高,而离子 探针是测量微量轻元素的有力工具。特别可分 析金属材料中的氢脆。
4.面分布成分分析
利用扫描的二次离子束可以得到经质量分离 的二次离子像,即得到各种成分面分布的真实图 像。
如果将计算机技术与这一技术相结合就可以
从二次离子像中获取很多化学成分与化学结合信
成象原理
尽管样品的尖端表面呈半球形,可是由于原
子的不可分性使得这一表面实质上是由许多原子
平面的台阶所组成,处于台阶边缘的原子总是突
出于平均的半球形表面而具有更小的曲率半径, 在其附近的场强亦更高。
针尖试样三层原子面
纯金属场离子像硬球模型
(001) {111}
{024}
当弹跳中的极化原子陷入突出原子上方某一
一次离子束扫描同步,就能观察样品表面的二次
离子像。
二次离子像的另一成像方式是将样品上产生 的二次离子引入由反电场法和均匀磁场相结合组 成的质谱仪中,仅取出特定离子,然后将其导入 投影透镜组,使样品表面元素成像(图)。
图 Fe+和CaO+的SIM面分布像
图 典型的离子探针质谱分析结果 18.5keV氧离子(O-)轰击硅半导体
(二)离子探针的结构
离子探针由二部分组成:
一次离子发射系统
二次离子分析系统
离子探针仪的结构如下图。
图 离子探针原理图
1. 一次离子发射系统
用于照射样品。
由离子枪、扇型磁铁、电磁透镜组等组成。
功能:形成由能量相近离子组成的束斑细小的
高能离子束。
常用几百电子伏特的电子束轰击气体分子,
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一次离子。
比。所以扇形电场使电荷和动能相同质量未必相
同的离子作相同程度的偏转,再进入扇形磁场
(磁分析器),进行第二次聚焦。由磁通量B产 生的力等于向心力:
B ev mv R
2
eV
mv 2
2
离子在磁场中运动轨道半径R为:
R 2V m eB
2

1 e/m
质荷比相同的离子具有相同的运动半径。所
以经扇形磁场后,离子按m/e聚焦在一起。同m/e
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加一次离子电流;
2)正确选择一次离子种类和样品室气氛(在
上例微量硼的测定中,一次离子如采用活性O2+离
子比Ar+离子有更高的灵敏度);
3)将样品倾斜以增加二次离子的引出效率;
4)利用负离子分析法(通常用负离子法分析
比正离子法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如在分析碳、氧、
硫等轻元素时,其灵敏度高约10~100倍)。
的离子聚焦在C狭缝处的成像面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