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4 古代诗歌四首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竦.峙(shǒng) 萧瑟.(sè) B.天涯.(yá) 枯藤.(téng) C.沧.海(cāng) 碣.石(jié)D.澹.澹(dàn) 咏.志(yǒng)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第7~9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题及答案课时训练第一课时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2.根据提示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
,。
3.《观沧海》中,诗人观赏沧海的立足点在哪里?诗中哪一个字能够统领下文?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代诗人。
5.请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说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的妙处。
6.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7.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XXXXXX东汉政治军事激昂大方悲壮2.(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3.碣石山观4.(1)XXX5.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明月人格化,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相送的情怀。
(意思相近即可)6.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穷悲凉感伤的氛围。
7.从这两句诗中,我解读出了XXX听到朋友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同情和依依不舍之情。
4《古代诗歌四首》课时训练第二课时1.从诗的体裁看,《次北固山下》是一首诗;从表达体式格局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描绘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中央能够看出?3.《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4 古代诗歌四首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竦.峙(shǒng) 萧瑟.(sè) B.天涯.(yá) 枯藤.(téng) C.沧.海(cāng) 碣.石(jié)D.澹.澹(dàn) 咏.志(yǒng)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第7~9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作业含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作业(含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作业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灿烂(làn)澹澹(zhān)子规啼(tí)B.萧瑟(shè)竦峙(sǒng)歌咏(yǒng)C.枯藤(téng)沧海(cāng)一帆悬(xuán)D.碣石(hè)归雁(yàn)断肠人(cháng)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左迁龙标(向左迁徙)幸甚至哉(幸运)B.竦峙(耸立)幸甚至哉(达到极点)C.澹澹[(水波)荡漾]客路(旅人前行的路)D.与明月(给)次北固山下(停宿)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沧海》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其中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景象是诗人在海边所见。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挂念之情。
D.《天净沙秋思》中,作者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5.默写。
(1)《观沧海》中,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星汉展示自己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关怀和怀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中直接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中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秋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

4 古代诗歌四首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竦.峙(shǒng) 萧瑟.(sè) B.天涯.(yá) 枯藤.(téng) C.沧.海(cāng) 碣.石(jié)D.澹.澹(dàn) 咏.志(yǒng)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第7~9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1. 古代诗歌常常通过什么来表达情感?A. 丰富的词语B. 优美的韵律C. 生动的描写D. 深刻的思想2. 下列哪一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A. 《鼓诗》B. 《古朗月行》C. 《塞下曲》D. 《望岳》3. 古代的诗歌多以 __________ 开头。
A. 丰收B. 秋风C. 春天D. 往事4.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句话出自下面哪首诗?A. 《登高》B. 《望岳》C. 《明日歌》D. 《静夜思》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出自下面哪首诗?A. 《登鹳雀楼》B. 《乌衣巷》C. 《静夜思》D. 《春晓》二、填空题1.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唐代杜牧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描写 _______ 的诗句。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 _________ 的《静夜思》中的诗句。
3. “看取眼前人,胜似闻名人”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描写 ________ 的诗句。
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唐代杜甫的《望岳》中的描写_______ 的诗句。
5.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描写 ________ 的诗句。
三、判断题1. 南宋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中的“秋”字可以理解为子夜。
2.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写了远方的风景和壮丽的景色。
3. 宋代苏轼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
4. 古人的诗句通常要求严格地去对仗和平仄。
5. 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人生多变的感叹之情。
四、简答题1. 试解释古代诗歌中的“以物言志”的表达方式。
2. 举例说明古代诗歌中的“用典”手法。
3. 试解释古代诗歌中常用的对仗、平仄。
4. 《塞下曲》是一首描写什么主题的诗歌?5. 在古代诗歌中,用“孤帆远影碧空尽”这样的描写方式,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五、论述题《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表达了古人对时光流转的感叹之情,请以这首诗为例,说明古代诗歌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传递出人们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题

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作者简介曹操(155 - 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其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二、创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四、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我)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面浩渺,水波荡漾,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山岛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各种草的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幸运得很,好极了,就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
此句是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
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附参考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观沧海》一、常识填空诗。
___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______ 《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1家、_________ 家、________末年 ______, ________ ,字 ________ 、观沧海》的作者是2见称。
___________ 。
他的诗以______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二、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________________、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写全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4、5”写的是动景,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静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探究提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积累与应用
1. 根据课文,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碣石() 澹澹() 竦峙() 萧瑟() 早莺() 白沙堤()
2. 请选出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两项()()
A.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B. 乱花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E.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
F. 树木丛生,白草丰茂。
3. 理解性默写。
(1) 《观沧海》一诗中表现使人胸襟广阔、想象奇特的
句子是:
(2) 《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借景抒情又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3) 《次北固山下》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4) 春天,香格里拉草原野花开遍,芳草如茵,游客骑
马踏青,真可谓:
,( 用《钱塘湖春行》中诗句填空)
(5) 《天净沙. 秋思》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4. 请选出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
A. 潮平/两岸/阔,风正/ 一帆/悬。
B. 夕阳/ 西下,断肠/ 人/ 在天涯。
C. 几处/ 早莺/ 争暖/ 树,谁家/ 新燕/ 啄/ 新泥。
D. 最爱/ 湖东/ 行不/ 足,绿杨/ 阴里/ 白沙/ 堤。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朝著名诗人。
B.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C. 《天净沙. 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宋朝著名的戏曲作家。
D.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的诗人王湾。
6. 请收集古诗歌中描绘“风”、“花”、“雪”、“月的诗句,各写一句。
“风”:
花” 雪”
阅读与鉴赏
( 一) 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1 ------- 4 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青山”在这里指。
2. 你能描述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吗?
3. 请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生”、“入” 二字的妙处。
4. 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钱塘湖春
行》,回答5 ---------------------------------- 8 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 诗歌描绘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你从诗歌中哪些词语中得到了印证?
6. 全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7. 颔联中“几处”能不能改为“处处” ?“谁家”能不能改为“家家” ?请作简析。
8. 请对颈联“渐欲”和“才能”这两个词作赏析。
题型设计思路:本次练习主要从“积累与应用”和“阅读与鉴赏”两个板块设计题型。
“积累与应用”最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牢固得掌握基础的诗歌字词句的意思,并掌握一些诗歌的文学常识,如诗人、朝代、朗读节奏、诗歌积累等; “阅读与鉴赏”主要是从整首诗歌赏析,分析字词句的意思以及其表达的效果和诗歌的思想感情等。
答案
积累与应用
1. ji e d a n s o ng s e y i ng d i
2. A C (B.溅一渐;D.荫一阴;E.鸭---鸦;F.白---百)
3. (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 断肠人在天涯
4. A (B. 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C. 几处/ 早莺/ 争暖树,谁家/ 新燕/ 啄/ 春泥;D. 最爱/ 湖东/ 行不足,绿杨阴里/ 白沙堤)
5. C ( 马致远是元朝人)
6. 示例:
“风”: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阅读与鉴赏
1. 北固山
2. 涨潮时江水漫无边际,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
面变得辽阔无边,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和风吹拂,风势正顺,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天边。
3. 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残冬早春的景色。
“生” 表明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生命。
“入”表明新年提前闯入了旧的一年,给人积极向上乐观的力量。
4. 思念家乡。
5. 西湖早春的景色。
“初平”、“早莺”、“新燕”、“几处”、“浅草”等词语都表现了这是早春景象。
6. 此诗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美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最爱”最能概括这种情感。
7. 不能。
只因是初春,“几处”、“谁家”表明莺和燕还不多,与“早”、“新”照应,改成“处处”、“家家”,就不能突出早春的景色。
8. “渐欲”的意思是“渐渐就要”,“才能”的意思
是“刚刚能够”。
这两个词表现了初春花草的勃勃生机和它
们正在发展变化中的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