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简述

合集下载

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南

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南
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南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了解植入指南将帮助 您更好地准备手术及了解其后续护理。
适应症和指南
适应症
慢性心脏病、晕厥、心肌病和短暂性意识丧失 等都是心脏起搏器适应症的表现。
指南
与您的医生共同决定植入起搏器的最佳时间和 类型。术后需要遵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定期复 查。
植入前的准备
医生咨询
在植入起搏器前,医生将会询问您关于过去和现在 的健康状况以及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
X线检查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X线检查,以确保起搏器的植入 位置和调试情况。
手术前要快速空腹
手术前 6 小时内请勿进食和饮水。
植入手术步骤和技术
1
局部麻醉
手术期间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疼痛。
2
插入导管
医生会在手术中插入导管,引导起搏器通过静脉插入心脏。通常需要约一小时的手术时间。
3
检查和调试
完成植入后,医生将确保起搏器在适当的位置并进行调试。
术后护理和注意事项
休息
手术后需要休息,避免重体力活动。
避免磁性物品
避免使用磁性物品,如手机、耳机、磁扣等, 以免干扰起搏器。
定期检查
每个月需要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起搏器正常 运转。
就医
如果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异常症状,应及 时就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维护
保持身体健康,遵循医生的嘱咐,定期检查和更换 电池。
监测
1. 每月定期检查,检查心脏及起搏器的状态可靠。 2. 定期上传数据,心脏专家可通过云端监测其
状态。
小结和建议
心脏健康管理
心脏监测仪、心理疏导等是心脏健康的重要工具, 有助于提早发现问题并预防心脏疾病。

植入心脏起搏器操作流程

植入心脏起搏器操作流程

植入心脏起搏器操作流程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准备工作1. 确保手术室设备和仪器完好并符合标准要求。

2. 使用无菌器械,保证手术操作无菌环境。

3. 检查患者的病历和预先进行的心脏评估报告。

4. 与团队成员沟通,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植入过程1. 麻醉: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确保患者安全。

2. 准备植入位置:清洁、消毒植入部位,并切开皮肤以便植入。

3. 植入导管:通过创口插入导管,将导管引入心脏适当位置。

4. 植入起搏电极:将起搏电极通过导管插入心脏,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5. 连接起搏器:连接起搏电极与起搏器,确保连接牢固且电极位置准确。

6. 固定起搏器:将起搏器放入植入袋中,固定在胸部适当位置。

7. 调试和测试:测试起搏器的功能和效果,确保其正常工作。

8. 关闭创口:小心缝合创口,确保创口愈合。

术后处理1. 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脏活动。

2. 监测:定期监测起搏器的功能和电池寿命,确保其正常运行。

3. 问题处理:如有任何问题或不适,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4. 定期随访:安排起搏器定期随访和检查,以确保其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

注意事项1. 在植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确保手术安全。

2. 随时与团队成员保持沟通,确保信息的及时流通。

3. 在术后处理中,患者的情况和起搏器的功能应得到充分关注。

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的手术操作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执行。

心脏起搏器植入操作流程

心脏起搏器植入操作流程

心脏起搏器植入操作流程
以下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操作的一般流程:
1. 患者准备:
- 在手术前几天,患者需要接受必要的检查和评估,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血液检查。

- 在手术前几小时,患者需要禁食,并按照医生的指示停止服
用特定的药物。

2. 麻醉:
- 手术开始前,患者会被给予局部麻醉药或全身麻醉药,以确
保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痛苦和舒适。

3. 心脏起搏器植入:
- 医生会在患者胸部进行消毒,然后将手术区域遮盖起来。

- 医生会通过一条导管将起搏器带入患者胸腔。

- 医生会在心脏特定位置植入起搏器电极,通常是通过静脉将
电极导入心脏。

- 植入电极后,医生会将起搏器连接到电极,并将起搏器植入到患者的胸部下方的袋囊中。

- 医生会进行必要的测试,以确保起搏器能够按需工作。

4. 缝合和恢复:
- 操作完成后,医生会缝合手术切口,并进行必要的包扎。

- 患者会被送到恢复室,接受一段时间的监护和观察,以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

-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建议,包括休息和药物使用。

这是一般心脏起搏器植入操作的流程。

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会因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决策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因此,在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之前,患者应与医生进行详细的咨询和讨论。

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要点

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要点

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要点(一)麻醉①经静脉心内膜插管安装起搏器一般均采用局麻,除非不能配合手术的年龄太小儿童和极少数老年人。

②术前可给子少量镇静剂(如安定),特别是对于精神紧张的病人。

③术中用0.5%~1%利多卡因局麻,2 mg/kg较适宜。

(二)静脉选择供导线插入的静脉共有8条,左、右各4条。

①浅静脉为头静脉和颈外静脉,深静脉为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

②有些医生把锁骨下静脉穿刺作为首选的插管方式,但也有不少医生提倡首选头静脉,没有重要并发症。

(三)导线电极固定固定装置①被动性固定(翼状头、叉状头等)——能可靠成功地使电极固定干肌小梁。

②主动性固定(螺旋头)——通过将力量传送至电极头端而达到固定作用。

③右心室电极导线固定:细小柔韧带有被动固定电极头(如翼状头)的聚氨酯导线,可固定于右室任何具有肌小梁的部位,包括右室心尖部和心底部。

④右心房电极导线固定:安置右心房导线通常是在固定右室导线之后进行,心房J型电极固定于右心耳。

(四)起搏器填埋①由于起搏器体积小,重量轻,均埋植于胸前左侧或右侧,埋植起搏器囊袋的切口有两种方式:静脉插管与起搏器囊袋同为一个切口、分为二个切口②如脉冲发生器埋植在右上胸部,术后平卧和/或左侧卧位7天,特别注意不要右侧卧位。

③高龄患者还应延长卧床时间。

④右肩关节不宜大幅度活动,以防妨碍伤口愈合。

⑤起搏器囊袋应大小合适⑥起搏器应完全埋植于囊袋内,其上缘应在皮肤切口之下2 cm左右,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⑦起搏器囊袋内不必放置引流条,除非渗血较多,也不必于囊腔内注入抗生素。

⑧术后用沙袋压迫8~12小时。

⑨给于3~5天抗生素预防感染,2~3天即可下床活动。

(五)术后观察术后患者若发生头晕、昏厥及血压下降等异常现象,应警惕"起搏综合征"①观察胸膛、腹壁及上肢有无与起搏频率一致的抽动,其原因多是起搏器外壳或电极一导线与起搏连接处密封不严漏电所致。

②观察有无随着起搏脉冲的发放,同时发生膈肌痉挛或起搏失败,其原因可能是心室穿孔、电极尖端嵌人心内膜过深脉冲发生器输出电压过高或右心室壁菲薄。

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和调试方法

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和调试方法

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和调试方法一、植入心脏起搏器的过程在临床上,心脏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传导障碍等疾病的重要医疗设备。

下面将介绍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和调试方法,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重要治疗措施。

1. 心脏起搏器植入前准备在进行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适合接受该手术。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健康问题。

此外,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如电生理检查、血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

2. 心脏起搏器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所需治疗目标,医生会选择合适类型和品牌的心脏起搏器。

常见的心脏起搏器类型包括单室/双室/三室起搏器,其中双室起搏器最常见。

3. 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一般采用局麻或全麻,具体选择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手术一般通过左锁骨下静脉引入导线,将其导至心房和心室位置,并将导线与起搏器连接。

切口缝合后,医生会对起搏器进行调试。

4. 心脏起搏器对比色超检查为确保心脏起搏器被正确地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并正常工作,医生通常会利用对比色超声检查来确认其位置和工作状态。

这种非侵入性检查方式可以提供准确的结果,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二、心脏起搏器的调试方法1. 确认感知和刺激阈值在完成心脏起搏器的置入后,医生需要通过调试来确保其能够准确地感知和刺激心脏。

首先,医生会逐个测试各电极的感知阈值和刺激阈值,以确定适当的参数值。

2. 设定起搏模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起搏模式。

常见的起搏模式包括VVI(只有心室起搏)、DDD(双腔同步起搏)和CRT(心室重同步起搏)等。

医生会根据心电图和临床症状来确定最合适的起搏模式。

3. 调整心率与灵敏度调试过程还包括调整心率和提高灵敏度,以确保能够在必要时及时正确地刺激心脏。

通过改变参数设置,医生可以使发作性快速心律失常得到控制,并提高治疗效果。

4. 定期随访和调试完成对心脏起搏器的初次调试后,医生会安排定期随访以监测其工作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心脏起搏技术的基本知识

心脏起搏技术的基本知识

心脏起搏技术的基本知识
心脏起搏技术的基本知识
心脏起搏技术是一种促进心脏正常跳动的医学技术,它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来治疗心电传导障碍、心脏骤停等疾病。

心脏起搏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搏器分类、植入方式、起搏器功能、起搏器维护等,下面将分别介绍。

起搏器分类
心脏起搏器分为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两种。

单腔起搏器只能支持右心室的起搏,适用于缓慢心律失常的患者;双腔起搏器可以同时支持右心房和右心室的起搏,适用于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等疾病。

植入方式
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方式包括经皮穿刺和手术植入两种。

经皮穿刺是通过皮肤直接在心脏上方穿刺,将起搏器导线植入心脏内部,术后患者恢复较快;手术植入是通过开胸手术将起搏器导线连接到心脏,手术过程较复杂,但相对安全可靠。

起搏器功能
心脏起搏器的主要功能包括起搏、感知和治疗。

起搏指的是当心率过缓或心脏停跳时,起搏器会发出电信号来促使心脏跳动;感知功能是根据心脏的自然信号进行判断和调整,确保发出的电信号和心脏自然信号同步;治疗功能是在发生心律失常时,起搏器可以发出一定的电信号来恢复正常心律。

起搏器维护
心脏起搏器的维护是植入后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包括定期检查、更换电池、重新调整起搏器等内容。

定期检查可以通过检查患者的心电图和起搏器的电池电量等来确定起搏器的工作状态;更换电池则是因为起搏器的电池寿命有限,一旦电池电量低下,需要及时更换;重新调整起搏器则是因为患者的病情有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重新调整起搏器的工作模式和参数。

总的来说,心脏起搏技术已经成为了治疗心电传导障碍、心脏骤停等疾病的一种先进、有效的方法,掌握基本的心脏起搏知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起搏器植入技术

起搏器植入技术

旋出时
缩回时
SJM internal use ONLY
主动导线固定
SJM internal use ONLY
起搏器植入技术
● 阈值测量
起搏阈值
● 建议的术中测量值 ○ 心房 - 小于1.5 V ○ 心室 - 小于1.0 V
○ 起搏阻抗 - 基于导线类型,300-1500Ω
SJM internal use ONLY
准备
1. 输入患者信息(在中国建议术后操作) ○ 输入患者姓名,该姓名将在植入起搏器的打印报告 上显示 ○ 导线型号和序列号 ○ 患者相关信息
SJM internal use ONLY
准备
2. 提前和医生沟通患者是否为起搏器更换,如是… ○ 应了解原起搏器型号和导线型号 ○ 通过起搏器百科全书查出原导线接口是否与新植入 起搏器兼容,导线是单极还是双极 ○ 如果导线是单极,要提前通过程控仪将待装起搏器 导线设置调整为单极 3. 术前一周停止使用抗凝药
SJM internal use ONLY
穿刺–送入导引钢丝(一)
SJM internal use ONLY
穿刺–送入导引钢丝(二)
SJM internal use ONLY
穿刺–送入导引钢丝(三):推送入下腔静脉
SJM internal use ONLY
导线放置
● 右室导线 ○ 右室心尖部(RVA)或右室流出道(RVOT) - 心室心动过缓起搏 - 感知自身节律 ● 心房导线 ○ 右心耳或房间隔 - 心房起搏 - 心房感知
起搏器植入技术
起搏器植入技术-概述
● 植入医生: 心内科医生 / 电生理医生 / 外科医生 ● 植入场所: 手术室 / 心导管室 / EP实验室 ● 设备 ● 导线放置 ● 阈值测量 ● 囊袋缝合

心脏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方法

心脏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方法

心脏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方法心脏无导线起搏器(Leadless Pacemaker)是一种新型的心脏起搏器,相比传统的有导线起搏器具有更小的体积、更简单的植入操作和更少的并发症风险。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植入,虽然在很多患者中都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采用无导线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用于调节心脏节律的医疗器械,病人的心脏在有必要的时候,通过产生电脉冲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传统的起搏器由一个电极导线通过静脉插入心脏并固定在心脏肌肉上,而无导线起搏器则是将电极直接植入心腔中。

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操作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导向和植入。

首先,在手术室中将患者置于麻醉状态,通过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来确保患者手术期间没有疼痛感。

然后,医生会在皮肤上做一个小切口,通常在腹股沟附近,用于插入穿刺针。

接下来,医生会通过穿刺针引导到达心脏位置,通常通过腹股沟穿刺至心腔。

一旦针头到达心腔,医生会使用放置导管的技术将无导线起搏器转移到适当的位置。

导管将置入心腔内,并将其连接起搏器,然后导管被拔出,习惯上不再留有记录。

无导线起搏器通常通过荧光投射成像系统进行定位,以确保其在正确的位置。

该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的X光成像来确保起搏器的准确放置,并帮助医生确定是否需要调整位置。

在整个植入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脏节律以确保起搏器的正确功能。

一旦植入完成,医生会停止起搏器支持,以便观察患者的心律和动态心电图。

植入后,患者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恢复期的观察。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在医院住院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植入过程无并发症发生。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检查起搏器的功能和患者的心律。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较小、恢复时间较短、并发症风险较低。

然而,该技术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存在风险,如感染、出血、穿刺脏器或嵌顿等。

此外,由于无导线起搏器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它的成本也较高,这可能限制了它的普及。

总结起来,心脏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方法是通过穿刺针将起搏器转移到心腔内,并通过荧光投射成像系统进行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起搏电压下降10% ~ 15% ➢ 起搏脉冲宽度改变超过原来的10%~15% ➢ 起搏器频率较设定频率降低10% ➢ 起搏器开始以磁铁频率起搏,感知功能丧失,起搏的磁铁
频率逐渐降低。 ➢ DDD 转换为 VVI ➢ 起搏器程控显示 ERI 或者 起搏器已经不能程控。
end
心电图-右心室流出道与心尖部比较
心尖
F
心尖
VVI
心尖
心尖
RVOT间隔
心电图-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与游离壁比较
间隔
Hale Waihona Puke VVIF游离壁
参数测定
可接受的急性期电极数值 起搏


感知
P/R

心房 心室


V
(0.5ms)
250
to
<1.5
1000
250
to
<1.0
1000

(mV) >2.0 >5.0
起搏器电池耗竭的标志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示教PPT
起搏器植入历史
1958年,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的Karolinska医 院植人了世界首例全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 器。
工程师 胸外科医师
1986年
“三剑客”起搏器荣 誉奖 ;
该患者43岁植入起搏 器,一生更换了27个 起搏器,86岁逝世。
患者
植入技术
经静脉植入起搏器技术的主要步骤
——使电极固定于心肌的诸多可选的位置
起搏器的常见类型
单腔起搏器,右心房or右心室
双腔起搏器,右心房与右心室
三腔起搏器(CRT)右心房和右心室和 冠状静脉窦(其中的侧后静脉分支代表 了起搏左心室)
起搏器的模式
VVIR 第一字母代表起搏 第二个字母代表感知 第三个字母代表触发或抑制 第四个字母代表是否具有频率适应性 举例,DDDR
➢静脉选择 ➢制作皮下囊袋 ➢起搏电极固定于心肌 ➢起搏电极和永久起搏器相连,埋于皮下囊袋内
,缝合皮下、皮肤。
植入技术
常见可用的静脉
➢头静脉 ➢锁骨下静脉 ➢腋静脉
——静脉选择
头静脉、腋静脉、左锁骨下静脉
电极固定的方式
➢ 被动性固定,翼状头,叉状头等电极投
——使电极固定于肌小梁
➢ 主动螺旋电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