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术期抗栓策略选择

合集下载

起搏器植入术的抗生素应用时机类型及疗程

起搏器植入术的抗生素应用时机类型及疗程
应在手术医师开始切开皮肤时即刻用药,以确保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足够的抗生 素血药浓度。
术后抗生素应用时机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时机
术后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但对于手术时间较长、污染风险较高、术后并发症较 多的患者,可根据需要延长使用时间,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
控制性抗生素应用时机
应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与否来综合考虑,必要时可延长使 用时间。
治疗性抗生素应用应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确保感染得 到有效控制,防止复发。
特殊情况下的抗生素应用
特殊情况下,如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存在感染、免疫功能低 下、营养不良等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抗生 素应用方案。
特殊情况下,应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抗生素应用的 认知和依从性,避免不规范用药和滥用抗生素。
目的和意义
探讨起搏器植入术抗生素应用的最佳 时机、类型及疗程,为临床实践提供 参考。
通过研究和分析,提高手术安全性, 降低术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健康。
02 起搏器植入术பைடு நூலகம்生素应用 时机
术前抗生素应用时机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时机
在术前0.5-2小时或麻醉诱导时首次给 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出血量大于 1500ml,可于手术中再次给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起搏器植入术抗生素疗程
常规抗生素疗程
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
手术时间较短(小于2小时)且出血 量少者,也可不用预防性抗生素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出血量大于1500ml,手 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控制 在24小时以内,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特殊抗生素疗程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起搏器 植入术患者,需接受至少4-6周的抗 生素治疗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围术期应用与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形成的关系研究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围术期应用与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形成的关系研究

较低 ,阿 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明显增加起搏器术后 囊袋血肿的发生 ,手术经验和恰 当的术 中操 作有助 于减 少血肿 的发
【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人工;抗凝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中图分类号】R642 【 .9 5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 52 (01 2 40 — 3 07 97 2 1)1 — 16 0
u r 0 0. An l z h cd n e o mao r t n atrDe ieI ln ain i e p t nswi i h—r ko h o o i , ay 2 1 ay et e i i e c f n He t maf mai f vc mp a tt n t a e t t h g o o e o h i h i f r mb s s T s u d rt e c n i o f o t u u s f n io g ln ra t l tltd u si e p r —p o e u e p r d Re u t Amo g t e n e h o d t n o n i o su e o t a a t n i aee r g n t i rc d r e o . i c n a c u o p h e i sl s n h
p r —p o e u a e o n h n i e c fh ma o o mai n a trd vc mpa tt n M e h d e i r c d r p r d a d t e ic d n e o e tma fr t f e ie i ln ai . l i o e o to s Rer s e t ey r ve t p ci l e iw o v
回顾 20 07
年 1月-2 1 _ O0年 1月在我院植入 或更换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 ,在不停用抗凝或抗血 小板 药物 的情 况下,对其 中血栓 共 4 6例患者植入或更换起搏器,有 1 出现 围术期 囊袋血肿 并发 7 4例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发表时间:2014-03-12T13:36:57.4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作者:沈凌雅赵菊伟王娇[导读]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沈凌雅赵菊伟王娇(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浙江杭州 310008)【摘要】探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方法:对14例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准备,手术准备;术中护理;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安置合适体位,切口护理,饮食与排便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

结果:14 例病人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重视术前术后护理,对患者严密观察、做好心电监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对促进患者及早康复、提高生命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319-02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

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而其手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手术者的水平,还与专科护理水平密切相关。

本文就如何做好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的护理和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心内科植入埋藏式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14例,其中新安装7例;起搏器更换术7例;男7例,女7例。

心脏病人围术期管理的若干问题

心脏病人围术期管理的若干问题

心脏病人围术期管理的若干问题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李立环一、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一)冠心病理想的术前准备及麻醉前用药应使病人入手术室呈嗜睡状,无焦虑、紧张,表情淡漠,对周围漠不关心。

心率慢于70/min,血压较在病房时低5%~10%,无胸痛、胸闷等任何心血管方面的症状。

为达到上述要求,麻醉前用药除投以适量的镇静或安定药外,应参考术前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及与心绞痛之间的关系,投入适量的β—阻滞药和(或)钙通道阻滞药。

一般情况下,劳力性心绞痛应以β—阻滞药为主,不稳定性心绞痛应给予钙通道阻滞药。

术前心率偏快者(>70/min),应加大β阻滞药的药量。

血压偏高者,可考虑增加钙通道阻滞药的用量。

心绞痛多在凌晨发作的,亦应给以钙通道阻滞药。

心绞痛发作时伴随的循环动力学变化亦应作为术前用药的参考。

心绞痛发作时伴心率增快者,应加大β阻滞药的用量;如血压升高,可增加钙通道阻滞药的用量。

如病人心功能良好,可投予较大剂量的β阻滞药和钙通道阻滞药。

不同的手术模式也应作为术前用药的参考,即在心肺转流(CPB)下完成手术还是不用心肺转流(off-pump)?如在off-pump下手术,为便于术中控制心率,可考虑加大β阻滞药的用量。

一般情况下,冠心病人对上述术前用药有较大的耐受性,尤其是左主干或3支病变、术前无心肌梗死病史者。

该类病人接受较大剂量的β阻滞药和钙通道阻滞药非常有利于安全渡过术晨和麻醉诱导前心肌缺血易发期。

但对术前心功能较差者,尤其是高度依赖交感神经张力维持心排血量者,β阻滞药和钙通道阻滞药可促发严重的心力衰竭。

因此,对心脏扩大、合并室壁瘤、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下、不能耐受心率减慢的病人,应谨慎使用β—阻滞药和钙通道阻滞药。

(二)瓣膜性心脏病除单一的主动脉瓣损害者外,需行瓣膜置换的心脏病人术前往往有心房纤颤。

严重的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的病人,术前必须控制心室率。

在充分洋地黄准备的基础上,如心室率仍>90/min,可谨慎给予小量的β阻滞药(阿替洛尔或美托洛尔 3.125mg-6.25mg)或钙通道阻滞药(维拉怕米或地尔硫卓15mg-30mg)。

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处理及注意事项

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处理及注意事项
避免刺激性食物,多摄入高蛋 白、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
畅。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复查 ,了解起搏器工作状况。
起搏器参数的调试与优化
起搏器参数设置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调整 起搏器参数,确保其正常工作。
起搏器功能测试
定期对起搏器进行功能测试,确 保其各项功能正常。
参数优化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医生建议, 对起搏器参数进行优化,提高治
注意皮肤清洁
保持植入部位的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避免接触高磁场环境
如核磁共振、磁悬浮等高磁场环境,可能会 对起搏器造成干扰或损伤。
穿着宽松衣物
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对起搏器造成 压迫。
起搏器植入后的定期检查
定期随访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起搏器随 访,检查起搏器的功能和位置。
监测症状
留意自己是否有头晕、乏力、心悸等 症状,及时向医生反映。
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 处理及注意事项
目录
• 引言 • 术前准备 • 手术过程 • 术后处理 • 注意事项
01
引言
起搏器植入的背景和重要性
01
起搏器植入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 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严重心动 过缓、心脏传导阻滞等心脏疾病 。
02
起搏器植入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 质量,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风 险,提高生存率。
自我监测
学会自我监测脉搏,发现异常及时就 医。
保持与医生的沟通
如有任何关于起搏器的疑问或不适, 及时与医生沟通。
起搏器植入后的心理调适与应对
接受事实
积极应对
接受起搏器植入的事实,了解起搏器的作 用和必要性。
面对起搏器植入后的生活和工作变化,积 极调整心态和应对方式。

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

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

高风险(Caprini≥5)
伴高出血 使用 IPC,直至出血风险消失可启用药
风险
物预防
高风险(Caprini≥5)但对低分子肝 不伴高出 磺达肝癸钠,小剂量阿司匹林,建议同
素、普通肝素禁忌的患者
血风险 时使用机械预防措施,如 IPC
高风险(Caprini≥5)的腹盆腔肿瘤手 不伴高出 延长低分子肝素预防(4 周)

表 1 血栓危险因素评估
下列每项 1 分
年龄 41~60 岁
急性心肌梗死
下肢肿胀
充血性心力衰竭(<1 个月)
静脉曲张
需卧床休息的内科疾病
体重指数>25 kg/m2 炎症性肠病病史
严重肺部疾病(包括肺炎)(<1 个月) 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疗法 妊娠或产后状态(<1 个月) 不明原因死胎、反复流产(≥3 次)、因 脓毒血症或胎儿生长停滞造成早产
目前尚无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用于普通外科患者的证据。 根据普通外科不同类型手术特点,VTE 预防建议如下:(1)肝脏外科手术:除伴有出血 性疾病或明显正在出血的患者外,肝脏切除患者应在充分评估出血风险的基础上,考虑应用 VTE 药物预防措施。(2)甲状腺切除术:不建议常规使用抗凝药物预防。 三、预防禁忌 (一)机械预防禁忌 1.弹力袜: (1)腿部局部情况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2)下肢血管严重的动 脉硬化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3)腿部严重畸形;(4)患肢大的开放或引流伤口;(5)心力衰竭; (6)安装心脏起搏器;(7)肺水肿;(8)腿部严重水肿。 2.IPC: 下肢深静脉血栓症、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其他禁忌同弹力袜。 (二)药物预防禁忌 1.肝素类药物: 活动性出血、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凝血功能障碍、恶性高血压、细菌性心内膜炎、严重 肝肾功能损害、既往有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及 对肝素过敏者。 2.磺达肝癸钠:

起搏器植入术的抗生素应用-时机、类型及疗程

起搏器植入术的抗生素应用-时机、类型及疗程

常规疗程
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 1500ml,可遵医嘱于手术中可给予第 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
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手术时间较短(小于2小时)且手术过 程顺利,失血量少,可以不预防使用抗
生素。
特殊情况下的疗程调整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同时行其他手术(如白内障手 术、顺产接生等)者,应根据手术时间长短及是否为 污染手术而决定抗生素预防用药时间;
程,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探讨不同抗生素对起搏器植入术 后感染的预防效果,为临床用药
提供更多依据。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相关研究的 深入开展,提高起搏器植入术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糖尿病患者术前已经存在感染者,抗生素预防用药时 间应延长,同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
需在术前几天停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和抗凝 药,减少发生出血和感染并发症的风险。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疗程
术前已经存在感染者,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牙周脓肿等,应在感染控制后进行 手术,并适当延长抗生素预防用药时间;
头孢唑林 头孢拉定
头孢氨苄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头孢呋辛 头孢克洛
头孢丙烯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头孢曲松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其他抗生素类型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
氟喹抑制剂
如克拉维酸钾、舒巴坦钠等。
04 起搏器植入术抗生素应用 疗程
起搏器植入术的抗生素应用-时机 、类型及疗程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起搏器植入术抗生素应用时机 • 起搏器植入术抗生素应用类型 • 起搏器植入术抗生素应用疗程 • 总结与展望

干货!围手术期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管理策略新青年麻醉论坛

干货!围手术期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管理策略新青年麻醉论坛

干货!围手术期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管理策略新青年麻醉论坛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越来越多的病人在接受外科手术时,同时在使用各种类型的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肝素等。

药物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是手术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对于择期手术者,可在凝血功能障碍得到纠正后再行手术;但对于急诊手术,则需要通过应急处理,尽可能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手术中的出血。

术前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查体如是否有出血、易发淤斑、黏膜出血、血尿、鼻衄等;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询问是否正在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华法林等药物。

1.急诊手术的紧急处理(1)术前应常规检查凝血功能,一般INR(2)术前口服氯吡格雷等药物的病人,若需急诊手术或发生大量出血,可以给予输注单采血小板或其他止血药物(如抗纤溶药物、重组凝血因子)。

(3)对于术前口服华法林等药物的病人,若需急诊手术,而INR 明显延长,可以给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5~8 mL/kg)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因子Ⅱ、Ⅶ、Ⅸ和Ⅹ浓缩物,或因子Ⅱ、Ⅸ和因子Ⅹ浓缩物及因子Ⅶ浓缩物)(50 U/kg)。

(4)对于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人,可测定血小板动态功能(血栓弹力图)、静态功能(血小板聚集)。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检验结果仅供临床参考,而不作为手术决策依据。

(5)外科医师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以了解病人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如刷牙是否有出血,皮下有无淤斑,术前抽血后压迫是否较易止血等。

(6)对于特殊病人,在抗血小板治疗不可长期停药的情况下,建议优先使用替罗非班,起效快,给药后5 min 对血小板抑制作用可达到96%;其半衰期短,仅2 h。

停药2~4 h后血小板功能即可恢复至基础值的89%,出血时间恢复正常。

使用方法是将50 mg 替罗非班溶于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100 mL,初始30 min 负荷剂量0.4μg/(kg·min),以1μ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术期抗栓策略选择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脏起搏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其中一部分中高危血栓风险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这些患者在围手术期如何平衡出血及血栓栓塞风险,对于临床医生仍然是一个难点。

下面就目前心脏起搏器植入围术期抗栓策略做一简要阐述。

1.围术期患者出血和栓塞风险评估
心脏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主要为囊袋血肿,其发生率总体在5%左右[1]。

囊袋血肿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可导致局部疼痛、住院日增加、感染概率增加。

某些情况下还需行血肿清除术或囊袋修复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

为避免出血性并发症,围手术期临床医师常盲目中断服用抗栓药物。

虽然停药期间出血事件发生概率较小,但后果常严重,尤其华法林停药后可出现暂时性高凝状态从而增加血栓栓塞风险。

因此,权衡患者出血及血栓栓塞风险至关重要。

2. 临床常用抗栓药物的管理策略
1)维生素K拮抗剂的抗凝管理
华法林:多少年来已成为主要的口服抗凝药物。

众多一、二级抗凝预防试验结果表明,华法林能大大降低血栓栓塞风险,这些临床研究中采用的目标国际正常化比值(I N R ) 多数在2 .0 ~ 3 .0 之间。

华法林出血是其最常见并发症,除与INR值相关外,还与年龄、既往出血史和特殊合并症有关。

在非瓣膜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3分的中高危血栓栓塞患者,既往指南推荐在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采用停用抗凝药物,采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桥接抗凝(heparin bridge strategy,HBS)。

但近来越来越多临床研究表明囊袋血肿风险的增加与HBS有明显相关性[2]。

Birnie等研究显示:将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的长期抗栓治疗患者,分为不中断华法林组和HBS组,其发生囊袋出血的概率分别为3.5%和16.0%,P<0.001[3]。

因而,与HBS组相比,不中断华法林组能够显著降低CIED植入术后囊袋出血的风险,而血栓栓塞的几率极小。

许多瓣膜置换术后和房颤长期使用抗凝治疗的患者需要接受心脏起搏器手术,但由于担心围手术期出血,尤其囊袋出血,手术通常推迟到INR降到接近正常的水平,这会增加患者血栓栓塞的风险。

因此,对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抗凝治疗的患者,不停用华法林可以显著减少因中断抗凝治疗带来的血栓栓塞风险[4],华法林常在术后当夜或第二日启用,因为其抗凝血活性在口服24-72小时起效。

2)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 lants,NOAC) 的抗凝管理
对于NOAC治疗的患者,与传统华法林相比,围手术期NOAC使用可以显著简化抗凝策略。

但对NOAC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的出血与血栓风险尚未明确,目前已知证据有限。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起搏器植入术前48小时停用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与口服NOAC直至手术当日晨起相比,其出血和血栓栓塞风险相当。

且服用NOAC的患者均无需在围手术期采用肝素桥接[5]-[6]。

术后≥24-48小时即可重启抗凝,但具体NOAC重新启动时间因具体临床情况及囊袋血肿风险相关,应视个体化而定。

3)抗血小板药物(单联、双联)的抗栓管理
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增加血小板内cAMP浓度等机制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分泌功能。

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血小板GP II b/ III a 受体阻断药(阿昔单抗),停用8 ~ 24 h后血小板功能一般恢复正常。

目前临床试验显示,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单独应用阿司匹林不增加囊袋出血的风险,而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则使囊袋出血风险增加[7],说明心脏搏器植入围手术期应慎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美国Johns Hopkins[8]医院电生理中心提出,对于心
血管事件一级预防患者,可直接停用抗血小板治疗5-7天,如果是二级预防,则根据危险评估分为高危和低危患者,高危患者继续抗血小板治疗,低危患者停用5-7天。

如果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小于AHA指南[9]推荐的治疗时间,则围术期继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告知患者出血风险增加。

如果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已到推荐时间,可停用氯吡格雷5-7天继续使用阿斯匹林治疗。

总之,在CIED围手术期抗栓治疗中,不中断华法林、单联抗血小板抗栓方案,能有效降低囊袋出血风险,而不增加血栓栓塞发生率,已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公认。

相较而言,HBS及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则会显著增加囊袋血肿等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增加医患痛苦及医疗负担。

在心脏植入或更换过程中,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评价其出血与血栓栓塞风险,恰当的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的应用对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风险,从而减少手术费用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