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信道与噪声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信道与讲义噪声第3章

通信原理信道与讲义噪声第3章

通信中常见的几种噪声
所谓白噪声是指它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在整个频率域(-∞<ω <+∞)内是常数,即服从均匀分布。我们称它为白噪声,因为它 类似于光学中包括全部可见光频率在内的白光。
理想的白噪声功率谱密度通常被定义为
Pn
()def
n0 2
( )
式中n0的单位是W/Hz 。
通常,若采用单边频谱,即频率在0到无穷大范围内时, 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又常写成
在通信理论分析中,常常通过求其自相关函数或方差来计算噪 声的功率。
高斯分布的密度函数
正态概率分布函数还经常表示成与误差函数相联系的形 式,所谓误差函数,它的定义式为
互补误差函数
er(fx) 2 xez2dz
π0
er(x f)c1er(xf)2 xez2dz
高斯型白噪声
所谓高斯白噪声是指噪声的概率密度函数满足正态分布 统计特性,同时它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是常数的一类噪声。
(a) 一对输入端, 一对输出端; (b) m对输入端,n对输出端
对于二对端的信道模型来说,它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式可表示成
eo(t)f[ei(t) ]n(t)
式中, ei(t)——输入的已调信号; eo(t)——信道输出波形; n(t)——信道噪声(或称信道干扰); f[ei(t)]——表示信道对信号影响(变换)的某种函数关系
通信原理信道与噪声第3章
精品jin
3.1 信道特性
信道的定义 通俗地说,信道是指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输媒介(质)为基础的信号通路。
具体地说,信道是指由有线或无线电线路提供的信号通路;抽 象地说,信道是指定的一段频带,它让信号通过,同时又给信 号以限制和损害。 信道的作用是传输信号。

通信原理(第四章)

通信原理(第四章)

27
第4章 信 道 章
四进制编码信道模型
0 0
1 送


1
收 端

2
2
3
3
2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4章 信 道 章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恒参信道的影响 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确定的或者 是变化极其缓慢的。因此,其传输特性可以 等效为一个线性时不变网络。 只要知道网络 的传输特性,就可以采用信号分析方法,分 析信号及其网络特性。 线性网络的传输特性可以用幅度频率特 性和相位频率特性来表征。 现在我们首先讨论 理想情况下的恒参信道特性。
平流层 60 km 对流层 10 km 0 km 地 面
6
第4章 信 道 章
电离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反射 散射
7
第4章 信 道 章
电磁波的分类: 电磁波的分类: 地波 频率 < 2 MHz 有绕射能力 距离: 距离:数百或数千千米 天波 频率: 频率:2 ~ 30 MHz 特点: 特点:被电离层反射 一次反射距离: 一次反射距离:< 4000 km 寂静区: 寂静区:
13
第4章 信 道 章
4.2 有线信道
明线
14
第4章 信 道 章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分非屏蔽 (UTP)和屏蔽(STP)两种。 )和屏蔽( )两种。
塑料外皮
双绞线( 5对)
图4-9 双绞线
15
第4章 信 道 章
同轴电缆
16
第4章 信 道 章
n2 n1 折射率
25
第4章 信 道 章
4.3.2 编码信道模型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通过k(t)和 使已调信号发生波形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通过 和n(t)使已调信号发生波形 失真。 失真。 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则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 ฀ 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则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将 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 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误码 输入、输出都是数字信号, ฀ 输入、输出都是数字信号,关心的是误码率而不是信号 失真情况,但误码与调制信道有关, 失真情况,但误码与调制信道有关,无调制解调器时误码由 发滤波器设计不当及n(t)引起 引起。 收、发滤波器设计不当及 引起。 编码信道模型是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 ฀ 编码信道模型是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

信道建模 相位噪声

信道建模 相位噪声

相位噪声,一般指振荡器产生的信号的相位随机波动的现象。

在通信系统中,信道建模是建立信道数学模型的过程,用于描述信号在通过信道时的传输特性。

而信道的噪声可以看作加性干扰,它独立于信号始终存在,无论有无信号输入,噪声都始终存在。

具体来说,信道的噪声在频谱(频域)上呈均匀分布(即白噪声),而在幅度上(时域)则表现为高斯分布。

同时,接收信号功率Pr和噪声功率谱密度(PSD)的关系决定了信噪比(SNR)。

对于每符号有 k = log_2 (M) 位的未编码 M-ary 信号方案,调制符号的信号能量由特定公式给出,从而可以计算出每符号的信噪比。

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对相位噪声的影响进行建模,首先会产生零均值高斯白噪声,然后使噪声通过一个无限冲激响应(IIR)滤波器,再把滤波后的噪声添加到输入信号的角度分量中。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模拟和预测相位噪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二版第3章答案张辉 曹丽娜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二版第3章答案张辉 曹丽娜

sIuJ tpIuJ oIuJ dIuKJHtjIuJ oIuJ 在 通 信 系 统 中 K绝 大 部 分 实 际 信 道 可 以 用 以 上 三 种 信 道 模 型 来 表 征
IJ

带 有 加 性 噪 声 的 线 性 时 变 滤 波 器 信 道 图
内 容 提 要
信 道 的 定 义 和 分 类
信 道 是 指 以 传 输 媒 质 为 基 础 的 信 号 通 道 K有 狭 义 信 道 和 广 义 信 道 之 称
狭义信道
狭义信道仅指传输媒质分为有线信道和 无 线 信 道 两 类有 线 信 道 包 括 明 线 对 称 电 缆 同轴电缆及光纤等无线信道 包 括 地 波 传 播 短 波 电 离 层 反 射 超 短 波 或 微 波 视 距 中 继 人 造 卫 星 中 继 散 射 及 移 动 无 线 电 信 道 等
相 频 特 性 的 导 数 K即
IJ
eIJ e
ue
它 表 示 对 信 号 的 不 同 频 率 成 分 具 有 相 同 的 迟 延 K如 图
IdJ所 示
IJ
由式I

理想信道的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和群迟延 频率特性
J可 得 理 想 恒 参 信 道 的 冲 激 响 应 为
iIuJ L Iu ueJ
论何种广义信道K传输媒质是其主要部分K通 信 效 果 的 好 坏K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将 依 赖 于 传 输 媒质的特性
信 道 的 数 学 模 型
建立信道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描述实际物理信
道 的 特 性 K它 有 助 于 通 信 系 统 的 分 析 和 设 计
调制信道模型 调制信道是为研究调制与解调问题而定义的
二 进 制 编 码 信 道 模 型

通信原理 ----噪声

通信原理 ----噪声

通信原理-----噪声噪声,从广义上讲是指通信系统中有用信号以外的有害干扰信号,习惯上把周期性的、规律的有害信号称为干扰,而把其他有害的信号称为噪声。

噪声可以笼统的称为随机的,不稳定的能量。

它分为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乘性噪声随着信号的存在而存在,当信号消失后,乘性噪声也随之消失。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加性噪声。

一、信道中加性噪声的来源,一般可以分为三方面:1 人为噪声人为噪声来源于无关的其它信号源,例如:外台信号、开关接触噪声、工业的点火辐射等,这些干扰一般可以消除,例如加强屏蔽、滤波和接地措施等2 自然噪声自然噪声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电磁波源,例如:闪电、雷击、太阳黑子、大气中的电暴和各种宇宙噪声等,这些噪声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宽,并不像无线电干扰那样频率是固定的,所以这种噪声难以消除。

3 内部噪声内部噪声是系统设备本身产生的各种噪声,例如:电阻中自由电子的热运动和半导体中载流子的起伏变化等。

内部噪声是由无数个自由电子做不规则运动形成的,它的波形变化不规则,通常又称起伏噪声。

在数学上可以用随即过程来描述这种噪声,因此又称随机噪声。

随机噪声的分类常见的随机噪声可分为三类:(1)单频噪声单频噪声是一种连续波的干扰(如外台信号),它可视为一个已调正弦波,但其幅度、频率或相位是事先不能预知的。

这种噪声的主要特点是占有极窄的频带,但在频率轴上的位置可以实测。

因此,单频噪声并不是在所有通信系统中都存在。

(2)脉冲噪声脉冲噪声是突发出现的幅度高而持续时间短的离散脉冲。

这种噪声的主要特点是其突发的脉冲幅度大,但持续时间短,且相邻突发脉冲之间往往有较长的安静时段。

从频谱上看,脉冲噪声通常有较宽的频谱(从甚低频到高频),但频率越高,其频谱强度就越小。

脉冲噪声主要来自机电交换机和各种电气干扰,雷电干扰、电火花干扰、电力线感应等。

数据传输对脉冲噪声的容限取决于比特速率、调制解调方式以及对差错率的要求。

脉冲噪声由于具有较长的安静期,故对模拟话音信号的影响不大,脉冲噪声虽然对模拟话音信号的影响不大,但是在数字通信中,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通信原理-第2章 信道与噪声

通信原理-第2章 信道与噪声

一、狭义信道和广义信道
1、狭义信道 、 (1) 狭义信道被定义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用 以传输信号的传输媒质。 以传输信号的传输媒质。 (2) 狭义信道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 两类。 狭义信道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 有线信道 2、广义信道 、 (1) 将信道的范围扩大为:除了传输媒质,还包 将信道的范围扩大为:除了传输媒质, 括有关的部件和电路。 括有关的部件和电路。这种范围扩大了的信道为广 义信道。 义信道。
Y
x1
y1
x2
y2
y3
y4
xL
多进制无记忆编码信道模型
yM
(4)当信道转移概率矩阵中的行和各列分别具有相 )当信道转移概率矩阵中的行和各列分别具有相 对称信道。 同集合的元素时 这类信道称为对称信道 同集合的元素时,这类信道称为对称信道。
p 1 − p P ( yi / xi ) = p 1 − p
11/66
(5)依据乘性噪声对信号的影响是否随时间变化而 依据乘性噪声对信号的影响是否随时间变化而 乘性噪声对信号的影响是否随时间变化 将信道分为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 将信道分为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
v i (t)
H(ω , t )

n(t)
v 0 (t)
v i (t)
H(ω )

n(t)
v 0 (t)
2.2
信道模型
信道可用一个时变线性网络来等效
V0(t) = f [V(t)]+n(t) i V(t)输 的 调 号 V0(t)信 总 出 形 i 入 已 信 , 道 输 波 n(t)加 噪 ; 性 声 f [V(t)]表 已 信 经 信 所 生 时 线 变 i 示 调 号 过 道 发 的 变 性 换

什么是信道模型?

什么是信道模型?

什么是信道模型?信道模型是通信领域中的关键概念之一。

它描述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信号如何通过传输介质(如大气、海水、金属导线等)进行传播的过程。

信道模型对于理解和优化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信道模型。

一、信道传播的基本原理1. 外界噪声:在信道传播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和噪声。

这些噪声源包括大气电离层的效应、电磁辐射以及其他无线电设备的干扰。

通过对噪声特性的研究和建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噪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2. 多径效应: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多次反射、散射和绕射等现象,导致接收端接收到多个传播路径上的信号。

这就是所谓的多径效应。

由于不同路径的信号具有不同的传播延迟和相位差,会造成信号间的相互干扰和衰减。

深入研究多径效应的特性和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有助于优化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性能。

3. 信号衰减:信号随着距离的增加会逐渐衰减。

衰减的原因包括自由空间路径损耗、多径传播引起的功率损耗以及其他物理因素。

准确地描述和量化信号衰减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补偿信号强度的变化,提高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性能。

二、信道模型的分类1. 统计信道模型:统计信道模型是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和统计规律建立的。

根据测量数据中的信号强度、信号衰减和相位等信息,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信道的统计特性。

统计信道模型的优势在于可以对多个传播环境和场景进行研究,并得到一种适用于广泛应用的信道模型。

2. 几何信道模型:几何信道模型将信道传播过程抽象为几何空间中的点和面的运动。

通过建立几何模型,可以计算信号传播的路径损耗、多径效应和信号衰减等参数。

几何信道模型适用于研究特定区域的信道传播特性,例如城市环境或室内场景。

三、信道模型的应用1. 通信系统设计:信道模型提供了一种理论和方法,可以指导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通过准确地建立信道模型,可以预测信号质量、容量和传输速率等关键性能指标,从而选择合适的调制技术、编码方案和传输方式。

第三章信道与噪声

第三章信道与噪声

第三章信道与噪声通信原理电子教案第3章信道与噪声学习目标:信道的数学描述方法;恒参信道/随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容量的概念。

重点难点:调制信道模型;编码信道模型;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加性高斯白噪声;Shannon信道容量公式。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起伏噪声;噪声等效带宽;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三要素”。

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

课外作业: 3-5,3-11,3-16,3-19,3-20本章共分4讲《通信原理》第九讲知识要点:信道等义、广义信道、狭义信道,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

§3.1 信道定义与数学模型1、信道定义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

信道即允许信号通过,又使信号受到限制和损害。

研究信道的目的:建立传播预测模型;为实现信道仿真器提供基础。

狭义信道仅指信号的传输媒质,这种信道称为狭义信道;广义信道不仅是传输媒质,而且包括通信系统中的一些转换装置,这种信道称为广义信道。

狭义信道按照传输媒质的特性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

有线信道包括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及光纤等。

广义信道按照它包括的功能,可以分为调制信道、编码信道等。

图3-1 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2、信道的数学模型信道的数学模型用来表征实际物理信道的特性,它对通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是十分方便的。

下面我们简要描述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这两种广义信道的数学模型。

1. 调制信道模型图3-2 调制信道模型二端口的调制信道模型其输出与输入的关系有一般情况下,可表示为信道单位冲击响应与输入信号的卷积,即或其中,依赖于信道特性。

对于信号来说,可看成是乘性干扰,而为加性干扰。

在实际使用的物理信道中,根据信道传输函数的时变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不随时间变化,即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固定的或变化极为缓慢的,这类信道称为恒定参量信道,简称恒参信道;另一类信道是传输函数随时间随机快变化,这类信道称为随机参量信道,简称随参信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相移失真前的波形; (b) 相移失真后的波形
减小畸变的措施
通过一个线性补偿网络,使衰耗特性曲线变得平坦。这一 措施通常称之为“均衡”。在载波电话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时, 通常要采用均衡措施。
3.3 变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变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
变参信道传输媒质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对信号的衰耗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 传输时延随时间也发生变化; (3) 具有多径传播(多径效应)。
Kf (t t0 ) KF ()e jt0
另一条路径的时延为(t0+τ),假定信道衰减也是K,故它到达接 收端的信号为Kf(t-t0-τ)。相应于它的傅氏变换为
Kf (t t0 ) KF ()e j(t0 )
当这两条传输路径的信号合成后得
r(t) Kf (t t0 ) Kf (t t0 )
3.1 信道特性
信道的定义 通俗地说,信道是指以传输媒介(质)为基础的信号通路。
具体地说,信道是指由有线或无线电线路提供的信号通路;抽 象地说,信道是指定的一段频带,它让信号通过,同时又给信 号以限制和损害。 信道的作用是传输信号。
信道的分类
分成:狭义信道和广义信道。 狭义信道按具体媒介的不同类型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有线信道是指传输媒介为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 光缆
(2) 从频谱上看,多径传播引起了频率弥散(色散),即由 单个频率变成了一个窄带频谱;
(3) 多径传播会引起选择性衰落。
为分析简单,下面假定只有两条传输路径,且认为接收端 的幅度与发送端一样,只是在到达时间上差一个时延τ。若发送 信号为f(t),它的频谱为F(ω),记为
f (t) F()
设经信道传输后第一条路径的时延为t0,在假定信道衰减为K的 情况下,到达接收端的信号为Kf(t-t0),相应于它的傅氏变换为
P(0 / 0) P(1/ 0) 1
P(1/1) P(0 /1) 1
信道分类归纳如下:
3.2 恒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幅度—频率畸变
典型音频电话信道的衰耗—频率特性
相位—频率畸变(群迟延畸变)
所谓相位—频率畸变,是指信道的相位—频率特性偏离线性 关系所引起的畸变。
相频畸变对模拟话音通道影响并不显著,这是因为人耳对 相频畸变不太灵敏;但对数字信号传输却不然,尤其当传输速 率比较高时,相频畸变将会引起严重的码间串扰,给通信带来 很大损害。
其中,a(t)是多径信号合成后的包络, 即
a(t) aI2 (t) aQ2 (t)
而φ(t)是多径信号合成后的相位, 即
(t (t) aI (t)
可以得到: (1) 从波形上看,多径传播的结果使单一载频信号Acosωct 变成了包络和相位都变化(实际上受到调制)的窄带信号;
(a) 一对输入端, 一对输出端; (b) m对输入端,n对输出端
对于二对端的信道模型来说,它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式可表示成
eo (t) f [ei (t)] n(t)
式中, ei(t)——输入的已调信号; eo(t)——信道输出波形; n(t)——信道噪声(或称信道干扰); f[ei(t)]——表示信道对信号影响(变换)
n
n
r(t) ai (t) cosc[t tdi (t)] ai (t) cos[ct i (t)]
i 1
i 1
式中,ai(t)——总共n条多径信号中第i条路径到达接收端的随 机幅度;
tdi(t)——第i条路径对应于它的延迟时间; φi(t)——相应的随机相位,即
φi(t)=-ωctdi(t)
信道的模型
1. 特性:
(1)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 则必然有一对(或多对)输出端; (2) 绝大部分信道是线性的, 即满足叠加原理; (3) 信号通过信道需要一定的迟延时间; (4) 信道对信号有损耗(固定损耗或时变损耗); (5) 即使没有信号输入, 在信道的输出端仍可能有一定的 功率输出(噪声)。
把f[ei(t)]设想成为形式k(t)·ei(t)。
eo (t) k(t) ei (t) n(t)
我们期望的信道(理想信道)应是k(t)=常数,n(t)=0, 即
eo (t) k ei (t)
2. 编码信道 编码信道的模型可用数字信号的转移概率来描述。
二进制无记忆编码信道模型
P(0/0) 、 P(1/0) 、 P(0/1) 、 P(1/1) 为 信 道 转 移 概 率 , 具 体 地 把 P(0/0)和P(1/1)称为正确转移概率,而把P(1/0)和P(0/1)称为错误 转移概率。根据概率性质可知
及波导等一类能够看得见的媒介。 无线信道的传输媒质包括短波电离层、对流层散射等。 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没有有线信道的传输特性稳定和可靠,但
方便、灵活、可移动。
广义信道可分成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 调制信道的范围是从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 编码信道的范围是从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
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
信道的相位—频率特性还经常采用群迟延—频率特性来衡 量。群迟延—频率特性定义为相位—频率特性的导数。若相 位—频率特性用φ(ω)表示,则群迟延—频率特性(通常称为群 迟延畸变或群迟延)T(ω)为
T () dΦ() d
理想的群迟延特性 (a)φ(ω)—ω; (b)τ(ω)—ω
典型的电话信道的群迟延—频率特性
n
n
r(t) [ ai (t) cosi (t)]cosct [ ai (t) sin i (t)]sin ct
i 1
i 1

n
aI (t) ai (t) cosi (t)
i 1
n
aQ (t) ai (t) sin i (t) i 1
r(t) aI (t) cosct aQ (t) sin ct a(t) cos[ct (t)]
多径效应的分析 属于变参的传输媒质主要以电离层反射和散射、对流层散射
等为代表。
(a) 电离层反射传输示意图; (b) 对流层传输示意图
共同特点是:由发射点出发的电波可能经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点,这种现象 称多径传播。 就每条路径信号而言, 它的衰耗和时延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若设发射信号为Acosωct,则经过n条路径传播后的接收信号r(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