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并随其他科学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内容:①两者谁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这是哲学的两大派别。

②两者有无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不可论者本质上也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三、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

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

(2)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真题精选】“他说你行,你不行也行;他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

在哲学上属于(D)。

A.辩证唯物主义 B.唯物辩证法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四、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观点、进步性、局限性)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自然科学依据与前提: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68个热点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68个热点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68个热点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观点,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

所以唯物主义既是一元论的,又是可知论的。

它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2)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它是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种歪曲反映。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崭新的哲学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它的阶级性,公开声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二是它的实践性,认为以往的哲学都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改造世界的哲学。

还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是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5.两种历史观的对立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亦称唯心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定义: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⑵、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⑶、是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⑷、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观、方法论的定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3、哲学与其他科学(非哲学)的关系: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即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也即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⑵、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6、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⑴、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⑵、现实社会的表象和概念中能不能正确的反应现实。

7、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 的最高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派别。

8、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⑴、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思、思维是第二性的;⑵、物质是世界万物的本原;⑶、物质决定意识。

9、唯物主义的主要三种形态: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原始的自发,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始物质。

古代唯物朴素论和朴素辩证法是结合在一起的,例如"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体现了它们的统一。

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⑶、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10、唯心主义的根源:⑴、社会根源;⑵、阶级根源;⑶、认识论根源。

11、唯心主义的主要二种形态:⑴、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主观精神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支配一切,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资勘10级黎田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以往科学和哲学思想发展的光辉结晶。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哲学就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既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又是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一般还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直接影响到对整个世界和社会的看法。

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和价值观。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质,而精神则不过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的,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本质,而物质只不过是精神的产物或体现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历史上的一切哲学都按照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而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的哲学派别,这就是哲学上的党性或党派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就要自觉地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潮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和抵制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

哲学除了要回答物质和精神何者为世界本原的问题,还要对这个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辩证法;采取孤立、静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形而上学。

辩证法是正确的,形而上学是错误的。

所以,在哲学中既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又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各有辩证的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概述(一)哲学的概念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每个人都有世界观,但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

哲学是将世界观以理论的形式组成的思想体系,所以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广义的世界观同时包含人生观、价值观。

哲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两者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一定的世界观作为思想原则在具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表现为方法,方法论就是有关这些方法的理论。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所以,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真题点睛(单项选择题)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和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看法或根本观点,哲学是世界观的()。

A. 特殊形态B. 理论形态C. 实践形态D. 具体形态【答案】 B【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认为: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历史上的全部哲学斗争始终是围绕着这一问题而展开的。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二者何为第一性的问题,是指谁产生谁、谁决定谁的问题,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根本对立的两个派别,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

二元论是指认为世界并存着物质和意识两个本原的哲学学说,以法国的笛卡儿为主要代表。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电子教案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电子教案
马克思深刻地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 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的理想和他 所献身的事业是: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他认为 哲学就是要为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提供思想武器。
这就是马克思对自己的哲学的社会作用的深刻揭示, 它改变了哲学仅仅解释世界的状况,把解释世界、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
过去的哲学家们在创立哲学体系时,都企图建立一 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把一切科学的研究对象统统包 罗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企图用哲学去取代一切科学,成 为“科学的科学”。
第三,实现了哲学社会作用的深刻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一切哲学,只看到哲 学解释世界的功能,不懂得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看不 到哲学与改造世界的关系。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的伟大变革,它无论 在研究对象、内容还是作用上都与以往的哲学有本质的 区别,因而成为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标志着哲学思想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第一,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深刻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 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的一切哲学,都没 有在实践基础 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本质特征是:时 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从研究对象、 内容、作用和本质特征四个方面形成了旧哲学完全不同 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自发的、零乱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之为哲学。

只有经过思想家自觉研究、系统阐发和逻辑论证的世界观,才能称之为哲学。

所以哲学不等于一般的世界观,它是系统化和理论化了的世界观。

所谓理论化、系统化,就是用一系列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世界观理论体系。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形态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又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属于本体论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

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是第一性的,都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坚持意识是第一性的,都是唯心主义。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这两大派别,独立于两派之外的第三种哲学是不存在的。

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两种基本形式。

主观唯心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客观唯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即认识论问题。

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哲学上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就是可知论。

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但也有少数的哲学家,如休谟和康德,否认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

(三)世界的存在状态在本原问题上解决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世界是“怎么样”的呢?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动的,世界万物为什么会发展变化?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阶级性科学性
唯物论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形态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是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性兴亡的大事。

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学说
7统一战线理论
8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理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
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
是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路线也是各三个的精髓。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
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的途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遇到的挑战和考验,
在解决实践中新问题的时候形成的新观点新理论。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是因为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必须解决好影响小康社会原定指标完成的…三农‟和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

党的十七大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
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三网
所谓三网融合,是指广播电视网、
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
其中互联网是核心。

从实现方式上看,
三网融合一种是指相同的服务和内容既可在
广电网又可在电信网上被提供;
另一种是广播电视网与电信网配合,
从而实现业务融合,例如前者负责视频广播,
后者承载互动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