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阶级性科学性

唯物论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形态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是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性兴亡的大事。

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学说

7统一战线理论

8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理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

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

是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路线也是各三个的精髓。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

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的途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遇到的挑战和考验,

在解决实践中新问题的时候形成的新观点新理论。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是因为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必须解决好影响小康社会原定指标完成的…三农?和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

党的十七大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

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三网

所谓三网融合,是指广播电视网、

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

其中互联网是核心。从实现方式上看,

三网融合一种是指相同的服务和内容既可在

广电网又可在电信网上被提供;

另一种是广播电视网与电信网配合,

从而实现业务融合,例如前者负责视频广播,

后者承载互动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阶级性科学性 唯物论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形态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是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性兴亡的大事。 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学说 7统一战线理论 8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理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 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 是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路线也是各三个的精髓。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 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的途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遇到的挑战和考验, 在解决实践中新问题的时候形成的新观点新理论。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是因为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必须解决好影响小康社会原定指标完成的…三农?和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 党的十七大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 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高二政治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高二政治—— 哲學常识(世界观、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行动,促进食物的发展②错误的意识指导人们行动,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具有客观性。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4.(世界观)人的意识有正误。形成正误意识的原因: 主观:①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②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客观:①立场不同②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③知识构成不同 (方法论)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二.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的观点(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世界观)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之间各个部分、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世界观)联系具有条件性。 (方法论)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世界观)联系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人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不能生拉硬扯,主观捏造联系。 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的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的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4.(世界观)联系具有多样性。 因果联系: ①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才叫因果联系。 ②因果联系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二是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 起的关系。 ③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含义不同;二是时间顺序不同;三是地位作用不同。 ④原因和结果的联系:一是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只因。二是二者的区别

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关系 一、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形式。哲学一词,在希腊文中,是由‘爱’和‘智慧’这两个词构成;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作哲学。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普遍具有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而不系统的,没有上升到理论形态。哲学一理论的形态对世界观问题做出系统的回答和必要的论证。哲学既是世界观有时方法论。哲学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自觉按照这种最一般的规律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就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注: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二、关于世界观的论述 (一)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什么叫总的根本性的看法和观点呢?就是说它具有最大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最普遍的适用性。例如:自然观的原理、观点既适用于机械运动、又适用于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原理,既适用于奴隶社会、又适用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既适用于自然界,又适用于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领域。 (二)世界观具有阶级性 世界观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主要归属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会有不同的世界观: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平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资产阶级世界观崇尚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哲学;无产阶级世界观所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这两种世界观总是在不断斗争,总是相互对立的。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注:世界观确实有很强的阶级性,但唯物和唯心,和阶级不能直接挂钩,如在劳苦大众中,也有唯心和唯物的不同世界观存在) (三)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文化,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生产力水平,受教育程度,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 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是零散的、朴素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缺乏理论论证的; 哲学则把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教案.doc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教案 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系 1.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应用和表现。 2.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3.价值观包含在人生观中。价值观集中体现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奉献还是索取是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看法和观点,是既唯物有辩证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旧世界和建设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在于: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是自己的人生焕发光彩。第一课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a]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是物质的世界,宇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并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终了,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宇宙是多样而又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就在于其物质性。2.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尽管千差万别,各有自

己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的。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是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是总结科学发展的全部成果,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所作出的科学结论。二、意识的本质和作用[a]1.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形式来说,它是精神性的;而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它是客观的。2.意识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事物生动丰富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表现在人们能够以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为指导,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采取正确的行动、做好工作,对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b]意识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但是,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获得对客观事物正确的认识,是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前提,而要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四、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坚持物质第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次练习有25题,你已做25题,已提交25题,其中答对25题。 当前页有25题,你已做25题,已提交25题,其中答对25题。 1.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 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 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 D、使人们一劳永逸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 D、世界大观的简称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 B、一种方法 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 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5.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6. :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世界是统一的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7. 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8.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9. 《国语郑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知识大总结

三、辩证法 1、联系 【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的普遍性】:『世界观』: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联系的客观性】:『世界观』: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反对主观臆造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世界观』: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联系的条件性】:『世界观』: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是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方法论』: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整体是事务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3)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合。部分以无序结构形成整体,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合。『方法论』:(1)注重整体,树立全局观念,从全局着眼,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优化结构。 2、发展:『世界观』:一、发展的定义: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三、发展的道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a.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c.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d.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a.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b.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c. 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四、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1)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一&二、坚持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三、(1)明确事物所处之阶段和地位,看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2)具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四、(1)注重量的积累。(2)要抓住时机,促进质变,实现发展和飞跃。(3)坚持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3、矛盾【矛盾的同一性、特殊性和普遍性】:『世界观』:一、含义: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1)同一性: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A.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B.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 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5)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世界观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无范围限定,可与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使用) 世界观2: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是客观的原理) 方法论2: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世界观3: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方法论3:要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地充实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世界观4: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促进事物发展。 方法论4: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规律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5:规律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用在辩证法、认识论) 方法论5: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 ㈠、联系:(3)(联系的观点) 世界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 方法论1: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因果联系:(因果联系原理) 世界观2: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都是由其它现象引起的。 方法论2: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原理) 世界观3:整体主导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由部分组成,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状态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3: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㈡、发展(4)(发展的观点) 世界观1: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1: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后三点可选择而用)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明确事物处在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 发展的原因:(内外内相结合原理) 世界观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2: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相结合原理) 世界观3: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3:要重视量的积累(要学会优化结构)/ 要坚持适度原则/ 要不失去时机促成飞跃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定义: 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⑵、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⑶、是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⑷、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观、方法论的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3、哲学与其他科学(非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即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也即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⑵、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6、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⑴、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 ⑵、现实社会的表象和概念中能不能正确的反应现实。 7、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 的最高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派别。 8、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⑴、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思、思维是第二性的; ⑵、物质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⑶、物质决定意识。 9、唯物主义的主要三种形态: 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原始的自发,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始物质。 古代唯物朴素论和朴素辩证法是结合在一起的,例如"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体现了它们的统一。 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⑶、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10、唯心主义的根源: ⑴、社会根源; ⑵、阶级根源; ⑶、认识论根源。 11、唯心主义的主要二种形态: ⑴、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主观精神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支配一切,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 ⑵、客观唯心主义:离开了人,脱离了物质世界的某种"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⑴、在对象上:是普遍规律的科学,正确的指出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⑵、在内容上: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生活与哲学 世界观方法论整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第二部分:(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第三部分:(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神创论。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③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观的观点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区别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联系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方法论意义】要求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意义】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发挥主观能动性 【原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意义】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哲学与生活部分世界观与方法论归纳

必修四哲学与生活原理和方法论归纳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认识论) 一、唯物论<第四课、第五课>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世界观〗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方法论〗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世界观〗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必须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科学态度和革命精神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与历史的统一。 二、认识论<第六课> 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2.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原理 〖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的作用。要做到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二、认识是发展的原理 〖世界观〗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汇总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途;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发展的观点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4、规律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5、对立统一的观点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肯定事物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统一的一面。 6、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作业一: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的关系

作业一: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的关系 【作业导航】 “人生定位在哪里,心里装的坐标图; 人生路线在那里,顺着路标一直走;人生手 段是什么,大要着眼小着手;人生态度是什 么,理想信念当导游。”散文诗总是给我们 很多的启示,这就是所谓的哲学思想。通过 今天的作业,我们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1、理解基本概念:(1)哲学 (2)世界观 (3)方法论 2、理解并掌握的基本关系: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选择题】 1.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 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答案:C 2.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总称,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医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的 影响。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生和影响,说明: ①没有哲学就不可能有其它具体科学②中国古代人民群众的智慧是伟大的③我们伟大 祖国是世界上最具光彩的文明古国之一④哲学对其它学科的发展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3.19世纪,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使人们 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可见( ) A.哲学就是人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科学家只有学哲学,才能取得辉煌成就 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解析:材料强调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哲学有巨大推动作用,故D正确。A、C表述错误,B与题意不符。 答案:D 4.(2012?潍坊统考)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 ①哲学可以代替艺术 ②艺术受到哲学的影响 ③哲学对艺术具有指导作用 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艺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材料强调哲学能为艺术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进而提高艺术家的艺术素养,避免其沦为供人玩乐的艺人,故选B。①④夸大了哲学的作用。 答案:B 5.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哲学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区别是

【精选】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18周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含解析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有些根本观点相同,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①科学的哲学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④正确的哲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哲学与世界观 ▲“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三部分,其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又统称为客观世界或物质世界,人的思维是主观世界或者精神世界。 ▲“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们对事物共同特征进行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最普遍、最一般的看法和观点,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它不同于对某个事物或某个方面的零散的、具体的或个别的看法。

世界观与方法论 ▲哲学上讲的方法论是一般的普遍的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不同于具体方法。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1.“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更加强了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体现了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B.人的世界观决定其方法论 C.客观世界依赖于主观世界存在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但无论从党的建设理论还是实践看,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都是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这是因为 ①不存在脱离正确世界观的方法论

高中哲学常识世界观方法论的归纳

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的客观性 (1)【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具体内容:①自然界先于人、人的意识而存在。②人类出现后,自然界仍然是 具有客观性(注意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联系)的: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影响改变着自然界,使自然界发生变化;但是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都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和规律为前提。 反面内容:自然界既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唯心论) (2)【方法论】:人们改造自然以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为前提 具体内容: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应用范围】: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4)【关键词】自然界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 人类社会的客观性 (1)【世界观】: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具体内容:①从社会的产生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社会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③社会存在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反面内容:①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尤其是杰出人物的意识起着决定性作用;(客观唯心主义)②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体和人间的祸福(主观唯心主义) (2)【方法论】:人们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具体内容】:①承认人类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个人的活动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正视社会客观条件,要以社会规律为指导,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反面内容:夸大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坚持神创论。 (3)【应用范围】:建立和谐社会,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社会收入差 距扩大的问题。 3.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原理内容】: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4.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1)【世界观】:影响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因素 具体内容:①客观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 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②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立场不同(利益 立足点不同); 世界观、 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结构不同。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4.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之间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5.可知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不可知论(思维不能认识存在)。 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黑格尔)→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8.主观唯心主义→主观精神(意志、心灵、感觉、精神)。客观唯心→客观精神(理念、上帝、神)。 9.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主张一元论(世界有一个本原)。二元论(精神和物质各自独立、互不依赖)是折中主义,最终倒向唯心主义。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张普遍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是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1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达到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的内在统一。 1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实。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4.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基础)、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15.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改造世界,是现实世界成为人化自然。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6.世界是多样的物质统一体,是辩证唯物世界观最基本的原理,也称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规律具有客观性(根本特点)、稳定型、普遍性。 17.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18.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19.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狭义的发展)。 20.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普遍性(时间普遍存在、空间普通存在)和特殊性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21.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过程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方向和道路)。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前进性是否定之否定过程的最根本的特征。 2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3.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最基本)、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实践。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4.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25.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2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有社会根源、阶级根源、认识论根源。 27.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为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生产力的特征有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的三个实体性因素。非实体性因素包括教育、管理、科学技术。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 28.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生产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客观性。 29.国家类型(国体,国家的阶级内容,即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决定、选择国家形式(政体、统治方式,专制和民主),政体为国体服务,使国体得以实现。国家对内职能有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对外职能有国防职能和外交职能。 30.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肖红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的方法论,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它的基本理论是对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的概括和反映,并经过实践反复证明的普遍真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内涵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人们用世界观的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世界观也就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改变世界”的问题放在首位的,它必然要求人们把每一个观点都自觉地变成指导实践和认识的方法。马克思哲学对人类的社会实践作了科学的规定和解释,阐明了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是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统一的基础,离开了实践,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马克思把实践观引入了自然观、历史和认识论,从而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彻底了唯物论和辩证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以往科学和哲学思想发展的光辉结晶。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

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就是自然界自身的辩证运动;唯物辩证法就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的辩证运动;人的实践辩证法同样是客观的,生产实践在人类社会的基础作用、实践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实践与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辩证运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唯物论和辩证法这两种哲学传统获得了统一,从而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成为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与社会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形成了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说明了自然史与人类史是密不可分的,它把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必要前提,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创造性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只是二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解放思想着眼于从主体方面,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