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某实验室多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考核成绩:--------------------

建筑教研室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二、课程设计指导书 (5)

(一)课程设计编写原则

(二)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指南

1、设计资料的收集 (5)

2、桩型、桩断面尺寸及桩长的择 (7)

3、确定单桩承载力 (7)

4、桩的数量计算及桩的平面布置 (10)

5、桩基础验算 (11)

6、桩身结构设计 (14)

7、承台设计 (15)

三、附录

附录一:课程设计评定标准 (21)

《桩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任务书

题目:某实验室多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时间及地点:2009年月日-- 月日(1周),教室

指导教师:

一、课程设计基础资料

某实验室多层建筑一框架柱截面为400mm×800mm,承担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设计值:轴力F=2800kN,弯矩M=420kN·m,H=50kN。经勘查地基土层依次为:0.8m厚人工填土;1.5m厚黏土;9.0m厚淤泥质黏土;6m厚粉土。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表所示,地下水位离地表1.5m。试设计该桩基础。

表7-35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土层号土层名称土层

厚度

(m)

含水

(%)

重力密

(kN/m

3)

孔隙

液限

指数

压缩模量

(Mpa)

内摩

擦角

(0)

凝聚

(kPa)

①②③

④⑤

⑥人工填土

黏土

淤泥质黏

粉土

淤泥质黏

风化砾石

0.8

1.5

9.0

6.0

12.0

5.0

32

49

32.8

43.0

18

19

17.5

18.9

17.6

0.864

1.34

0.80

1.20

0.363

1.613

0.527

1.349

5.2

2.8

11.07

3.1

13

11

18

12

12

16

3

17

二、设计依据和资料(详见实例)

三、设计任务和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通过《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桩基础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基本掌握主要承受竖向力的桩基础的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

本课程设计拟结合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多层、高层办公楼,已知其柱底荷载、框架平面布置、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建筑物的环境及施工条件进行桩基础设计计算,并绘制施工图,包括桩位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桩配筋图及施工说明。

桩基设计依据为《建筑桩基技术规范》(IGJ94-94)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四、课程设计成果及要求

设计成果包括说明书、桩基础设计计算及施工图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说明书

说明书内容完整,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书写认真、字迹工整、格式参考国家正式出版的书籍和论文形式编排;

计算部分列出具体公式、参数,必要时可附示意图;

应有目录等相关内容。

2)、图纸

制图正确、图面饱满、绘制清晰、比例适当、尺寸齐全、图幅规定为3号图,内容为桩位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桩配筋图。

五、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1、了解任务书及熟悉资料0.5天

2、收集编写相关资料0.5天

3、编写说明书及绘制施工图 3.5天

4、整理报告0.5天

合计 5.0天

六、课程设计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表现,例如出勤、纪律表现;

上交材料是否完整并符合设计要求;

图纸绘制是否清晰准确;

说明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成绩评定方法

成绩评定按百分制。其中出勤表现计30分,采用扣分制,每缺席一次扣5分,扣完为止。设计成果计70分,分为三部分:

(1)总体设计验收;

(2)上交材料质量评定;

(3)设计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成分;

具体评定标准参见附录一。

《桩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指导书

一、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对主要受竖向力的桩基础应进行以下的计算和验算:

(1)桩基础竖向承载力计算:对桩数超过3根的非端承桩宜考虑由桩群、土、承台作用产生的承载力群桩效应。

(2)对桩身及承台承载力进行计算:对于桩侧为可液化土、极限承载力小于50kPa(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土层中的细长桩尚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对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尚应按施工阶段的吊装、运输、堆放和锤击作用进行强度验算。

(3)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卧层的承载力。

(4)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础应验算整体稳定性。

(5)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应进行抗震验算的桩基,应验算其抗震承载力。

(6)桩端持力层为软弱土的一、二级建筑桩基础以及桩端持力层为黏性土、粉土或存在软弱下卧层的一级建筑桩基础应验算沉降。

二、桩基础设计的基本资料

(1)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包括土层分布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地下水位、试桩资料或邻近类似桩基工程资料、液化土层资料等。(详见设计任务书)

(2)建筑物情况:拟建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平面位置见下图。

建筑物

实验室

建筑物

道路

(3)建筑环境条件和施工条件:建筑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三、桩基础的一般构造要求

(1)混凝土灌注桩

1)桩的长径比应符合以下规定:穿越一般黏性土、砂土的端承桩宜取l/d ≤60;穿越淤泥、自重湿陷性黄土的端承桩宜取l/d≤40。

2)对主要受竖向力作用的桩基础,当桩顶轴向压力符合下式规定时,桩身可按构造要求配筋,即

γ0N≤ΨC Af c

式中γ

0——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对一、二、三级桩基础分别取γ

=1.1、1.0、

0.9;对于柱下单桩提高一级考虑,一级桩基取γ

=1.2;

N——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

f

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A——桩身截面面积;

Ψ

C ——桩的施工工艺系数,对于干作业非挤土灌注桩Ψ

C

=0.9;泥浆护壁

和套管护壁非挤土灌注桩、部分挤土灌注桩、挤土灌注桩Ψ

C

=0.8。

灌注桩桩身构造配筋要求如下:

①二级建筑桩基础,根据桩径大于配置4-8根Φ10-12的桩顶与承台连接钢筋,锚入承台至少30倍主筋直径且伸入桩身长度不小于5倍桩身直径;对于沉管灌注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承台下软弱土层层底深度。

3)桩顶轴向力不满足式(7-1)的灌注桩,应按下列规定配筋:

①当桩身直径为300-2000mm,截面配筋率可取0.65%--0.20%(小直径取高值,大直径取低值),对嵌岩端承桩根据计算确定配筋率。

②端承桩宜沿桩身通长配筋;对于单桩竖向承载力较高的摩擦端承桩宜沿深度分段变截面配通长或局部长度钢筋;对承受负摩阻力和位于坡地岸边的基桩应通长配筋。

③对抗压桩,主筋不应小于6Φ10,纵向主筋应沿桩身周边均匀布置,其净距不应小于60mm,并尽量减少钢筋接头。

④箍筋采用Φ6-8@200-300mm宜采用螺旋式箍筋;受水平力较大的桩基础和抗震桩基础,桩顶3-5倍桩身直径范围内箍筋应适当加密;当钢筋笼长度超过4m 时,应每隔2m左右设一道Φ12-18焊接加劲筋。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水下灌注混凝土时不得低于C20,混凝土预制桩尖不得低于C30。

5)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灌注混凝土不得小于50mm。(3)承台

1)承台尺寸:

①承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500mm,承台边缘至边桩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边缘挑出部分不应小于150mm。对于条形承台边缘挑出部分不应小于75mm。

②柱下独立桩基础承台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③承台埋深应不小于600mm,且应满足冻胀等要求。

2)承台的混凝土: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15,采用HRB335级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20;承台底面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当设素混凝土垫层时,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小;垫层厚度宜为100mm,强度等级宜为C7.5。

3)承台构造配筋要求:

①承台梁纵向主筋直径不宜小于Φ12,架立筋直径不宜小于Φ6。

②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受力钢筋应通长配筋。矩形承台板配筋宜按双向均匀布

置,钢筋直径不宜小于Φ10,间距应满足100-200mm;三桩承台按三向板带均匀配置,最里面三根钢筋围成的三角形应位于柱截面范围以内。

4)桩与承台的连接

①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对大直径桩不宜小于100mm,对中等直径桩不宜小于50mm。

②桩顶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30倍主筋直径;对预应力混凝土桩可采用钢筋与桩头钢板焊接连接;钢桩可采用在桩头加焊锅型板或钢筋与承台连接。

四、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1)桩型与成桩工艺选择

桩型与成桩工艺选择应根据建筑结构类型、荷载性质与大小、桩的使用功能、穿越土层的性质、桩端持力层土类、地下水位、施工设备、施工环境、施工经验、制桩材料供应条件等,选择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桩型和成桩工艺。选择时可参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附录A。

(2)桩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一般应选择压缩性低而承载力高的较硬土层作为持力层,同时考虑桩所负荷载特性、桩身强度、沉桩方法等因素,根据桩基承载力、桩位布置、桩基沉降的要求,并结合有关经济指标综合评定确定。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d,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基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4d(d为桩径)。

同一结构单元宜避免采用不同类型的桩。同一基础相邻桩的桩底标高差,对于非嵌岩端承桩不宜超过相邻桩的中心距,对于摩擦型桩,在相同土层中不宜超过桩长的1/10。

当持力层较厚且施工条件许可时,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达到桩端阻力的临界深度。砂与碎石类土的临界深度为(3-10)d,随其密度提高而增大;粉土、黏土的临界深度为(2-6)d,随土的空隙比和液性指数的减小而增大。(3)桩截面的选择

桩截面的选择主要根据上部荷载的情况、桩型、楼层数、地基土的性质、现场施工条件及经济指标等初步确定截面尺寸,然后验算其截面的抗压强度。常用的桩截面与楼层数的经验关系可参考表7-24

表7-24 楼层数与桩截面(mm)的经验关系

楼层

<10 10-20 20-30 30-40

桩型

预制桩300-400 400-500 450-550 500-550(预应力)

Φ800(钢管桩)灌注桩Φ500-80 Φ800-1000 Φ1000-1200 大于Φ1200

(4)桩基础竖向承载力

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应按下列规定确定:一级建筑桩基采用现场静荷载试验,并结合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等原位测试方法综合确定;二级建筑桩基根据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经验公式等估算,并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综合确定,当缺乏可参照的试桩资料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由现场静载荷试验

确定;对三级建筑桩基,如无原位测试资料时,可利用承载力经验参数估算。

①根据静载荷试验确定单轴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其方法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附录C。采用该方法确定Q uk时,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小于3根,当总桩数不超过50根时,试桩数可为2根。

②根据现场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可按下式计算

Q uk=Q sk+Q pk

其中,Q sk、Q pk分别为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可按单桥探头或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分别进行计算。

根据单桥头静力触探资料,Q sk与Q pk按下式计算

Q sk=u∑q sik l i

Q pk=αp p sk A P

式中:u-桩身周长

q sik-用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值估算的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l

-桩穿越第i层土的厚度;

i

αp-桩端阻力修正系数,按表7-25查取;

p sk-桩端附近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标准值(平均值);

A P-桩端面积。

表7-25 桩端阻力修正系数α

p

桩入土深度H<15 15≤h≤30 30

注:桩入土深度15≤h≤30时,α值按h值线性内插;h为基底至桩端全断面的距离。

q sik值应结合土工试验资料,依据土的类别、埋藏深度、排列次序,按图7-28折线取值,当桩端穿越粉土、粉砂、细砂及中砂层底面时,折线D估算的q sik 值需乘以表7-26中系数εs值。

图7-28 q

sik-p

s

曲线

注:图中,直线A(线段gh)适用于地表下6m范围内的土层;折线B(线段0abc)适用于粉土及砂土土层以上(或无粉土及砂土层地区)的黏性土;折线C(线段0def)适用于粉土及砂土土层以下的黏性土;折线D(线段0ef)适用于粉土﹑粉砂﹑细砂及中砂。

p sk可按下式计算:

当p sk1≤p sk2时

p sk=1/2(p sk1+βp sk2)

当p sk1>p sk2时

p sk=p sk2

式中 p sk1-桩端全截面以上8倍桩径范围内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

p sk2-桩端全截面以下4倍桩径范围内的比贯入阻力标准值,如桩端持力

层为密实的砂土层,其比贯入阻力平均值P

s

超过20MPa时,则需乘以表7-27中

系数C予以折减后,再计算p

sk2及p

sk1

值。

β-折减系数,按p sk2/p sk1值从表7-28中选用。

表7-26系数ε

s

P a /P

S1

≤5 7.5 ≥10

βS 1.00 0.50 0.33

注:1、P S为桩端穿越的中密一密实砂土、粉土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p sk1为砂土、粉土的下卧软土层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

2、采用的单桥探头,圆锥底面积为1500mm2,底部带70mm高滑套,锥角60°。

表7-27系数C

P a (MP

a

) 20-30 35 >40

系数C 5/6 2/3 1/2

表7-28折减系数β

P a /P

S1

≤5 7.5 12.5 ≥15

β 1 5/6 2/3 1/2 注:表7-27、表7-28可内插取值。

③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Q

uk

,其经验公式为:

Q uk=Q sk+Q pk=u∑q ski l i+q pk A P

式中 q

ski,q

pk——

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阻力标准值、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一般按地

区经验取值,当无当地经验时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取值;

u-桩身周长

l

i

-桩穿越第i层土的厚度;

A

P

-桩端截面积。

2)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按公式计算:

①按单桩极限承载力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先建立土层的物理力学状态指标与桩极限侧摩阻力、极限桩端力的经验关系为

Q uk=Q sk+Q pk=u p∑q sik l i+q pk A P

式中:Q 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 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 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A P———桩底端横截面面积;

u p———桩身周边长度;

l

i

———第i层岩土的厚度。

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 a可按下式求得

R a=Q uk/k

式中: k——值一般可取2.0。

(5)确定桩数、桩的平面布置

1)桩的数量计算

对于承受竖向中心荷载的桩基,可按下式计算桩数n:

n≥(F k+G k)/R a

式中:F 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G k——桩基承台自重及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R a——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特征值;

n——桩基中的桩数。

对于承受竖向偏心荷载的桩基,各桩受力不均匀,先按下式估算桩数,待桩布置完以后,再根据实际荷载(复合荷载)确定受力最大的桩,并验算其竖向承载力,最后确定桩数。

n≥u(F k+G k)/R a

式中——桩基偏心增大系数,通常取1.1-1.2。

2)桩的平面布置

①桩的中心距

通常桩的中心距宜取(3-4)d(桩径),且不小于有关要求。中心距过小,桩施工时互相影响大;中心距过大,桩承台尺寸太大,不经济。

②桩的平面布置

根据桩基的受力情况,桩可采用多种形式的平面布置。如等间距布置、不等间距布置,以及正方形、矩形网格、三角形、梅花形等布置形式。布置时,应尽量使上部荷载的中心与桩群的中心重合或接近,以使桩基中的各桩受力比较均匀。对于桩基,通常布置梅花形或行列式;对于条形基础,通常布置成一字形,小型工程一排桩,大中型工程两排桩;对于烟囱、水塔基础,通常布置成圆环形。桩离桩承台边缘的净距应不小于d/2。

(6)桩基础中各桩受力验算

1)单桩受力验算

①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Q k=(F k+G k)/n≤R a

式中F 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值组合时,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G k——桩基承台自重及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n——桩基中的桩数;

Q 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值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任一单桩的竖向力;

R a——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特征值。

②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桩基偏心受压时,各桩桩顶轴压力为

式中:Q i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值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根桩的竖向力;

M xk 、M y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值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通过桩群群心的x 、y 轴的力矩;

x i 、y i ——桩i 至桩群形心得x 、y 轴线的距离。 在 Q ik 中的最大值Q ikmax ,应满足下式

Q ikmax ≤1.2R a

若不能满足上式要求,则需重新确定桩的数量n ,并进行验算,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一般情况下,Q ik 中的最小值Q ikmin 若为拉力,则有

Q ikmin ≤T a

式中T a ——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③桩基承受水平荷载时,桩基中各桩桩顶水平位移相等,故各桩桩顶所受水平荷载可按各桩弯曲刚度进行分配。当桩材料与断面面积相同时,应满足以下式要求

H ik =H k /n ≤R ha

式中: H 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值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的水平力; H i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值组合时,作用于任一单桩的水平力; R ha ——单桩水平承载力的特征值。

2)群桩承载力与变形验算(略)。 (7)软弱下卧层验算

当壮端持力层厚度有限,其下具有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层的承载力,要求冲剪锥体底面压应力设计值不超过下卧层的承载力设计值(图7-30):

f

z

z

z

Z ≤

σ (7-26)

对于桩距s a ≤6d 群桩基础(图7-30a )

)

tan 2)(tan 2()(2)(00000θθγσ?+?+?+-+=

∑t B t A l q B A G F i

sik z (7-27) 图7-30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计算

对于桩距s a >6d 、且硬持力层厚度t<(s a -D e )2

cot θ

?的群桩基础(图7-30b ),以及单桩基础

2

0)

tan 2()

(4θπγσ?+-=

∑t D l q u N e i sik z

式中: z σ——作用于软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

z γ——软卧层顶面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 Z ——地面至软卧层顶面的深度;

z f ——软卧层经深度修正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 ——作用于桩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 G ——桩基础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设计值; N ——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

t ——桩端平面至软卧层顶面的深度;

0,0B A ——桩群外缘矩形面积的长、短边长; ski q ——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i l ——第i 层土的厚度; 0γ——桩基础重要性系数;

e D ——桩端等代直径,对于圆形桩端,D e = D ;方桩,D e =1.13b(b 为桩

的边长);按表7-32确定θ时,B 0= D e ;

θ——桩端硬持力层压力扩散角,按表7-33取值。

表7-32 桩的最小中心距

土类与成桩工艺 排数不少于3排且桩数不少于9根的摩擦

型桩基

其他情况

非挤土和部分挤土灌注桩 3.0d 2.5d 挤土灌注桩 穿越非饱和土 3.5d 3.0d

穿越饱和软土 4.0d 3.5d

挤土预制桩 3.5d 3.0d

打入式敞口管桩和H 型钢桩 3.5d 3.0d

表7-33桩端硬持力层压力扩散角θ

E

E S S 2

1

t=0.5B 0

T ≥0.50B 0

1 3 5 10

4

6

10

20

12

23

25

30

注:1. E s 1、E s 2为硬持力层、软下卧层的压缩模量;

2.当t=0.25B 0时,θ降低取值。 (8)群桩的沉降计算

当桩中心距

s a

≤6d 时,可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模式见图7-31)

计算桩基础内任务意点的最终沉降量S :

∑∑

==---=m

j n

i si

j

i i ij ij j e E z z p s 1

1

)1()1(0ααψψ (7-29)

式中: ψ——桩基础沉降计

算经验系数,当无当地经验 时,对于非软土地区桩端有 良好持力层时取ψ=1;对于 软土地区且桩端无良好持力 层时,则当桩长l ≤25m ,取 ψ=(5.9l-20)/(7l-100); e ψ ——桩基础等级沉 降系数,根据《建筑桩基技术 规范》确定;

m ——角点法计算点对 应的矩形荷载分块数;

si E ——桩端平面以下第 i 层土的压缩模量;

j i ij z z )1(,-——桩端平面第j 块 荷载至第i 层土、第i-1层土 底面的距离(m );

j i ij )1(,-αα——桩端平面第j 块荷 载计算点至第i 层土、第i-1层 土底面深度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 系数,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附录G 采用。

桩端平面下压缩层厚度z n 可按应力比法确定,即z n 处附加应力Бz 与土的自重应力Бcz 应符合下式要求:

c σσ2.02≤ (7-30) ∑='=m

j j j p 102ασ (7-31)

式中: j α'——附加应力系数,根据角点法划分的矩形长宽比及深宽比查《建

筑桩基技术规范》

(9)桩身结构强度验算

1)混凝土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桩的桩身结构强度除需满足使用荷载下桩的承载力外,还需要验算桩在施工过程中起吊、运输、吊立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内力,对一级建筑桩基、桩身有抗裂要求和处于腐蚀性土中的打入桩还需验算捶击打入时的捶击拉、压应力。

①预制桩起吊、运输、吊立时的桩身内力:桩在起吊、运输和置于打桩机的吊立过程中,桩身所受的荷载仅为自重,可将桩视为受弯构件。桩在起吊时一般采用2个吊点,桩在吊立时只有一个吊点,因桩内主筋通常都是沿桩长均匀布置的,所以吊点位置应按桩身正负弯矩相等的原则确定(图7-32)

图7-32 预制桩的吊点位置和弯矩图 (a )两点起吊时;(b )单点吊立时 两点起吊 M 1=M 2=0.0214Kql 2 单点吊立 M 1=M 2=0.0429Kql 2 式中 q ——桩单位长度的重量; L ——桩长;

K ——考虑吊运过程中桩可能受到冲撞和振动而取的动力系数,一般取

K=1.3。桩在运输或堆放时的支点应放在起吊吊点处。

②打入桩的捶击位、压应力: 锤击正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

?

????+????????+=

C c p c

H

H c

c H

C p e p E E A A E E A A H

E γγγγγασ112 (7-34)

式中 α——锤型系数,自有落锤,α=1,柴油锤,α=

e ——捶击效率系数,自有落锤,e=0.6,柴油锤,e=0.8; H A ,C A ,A ——锤、桩垫、桩的实际段面积; H E ,C E ,E ——锤、桩垫、桩的纵向弹性模量; H γ,C γ,P γ——锤、桩垫、桩的重度;

H ——锤的落距。

捶击拉应力包括桩身轴向最大拉应力和最大捶击压力相应的某一横截面的环向拉应力(圆形或环形截面)或侧向拉应力(方形或矩形截面)。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建议取值。(表7-34)

表7-34 混凝土预制桩捶击拉应力建议值

应力类别 建议值(KPa) 出现部位

桩轴向拉应力 (0.25-0.33)σp 1.桩刚穿越软土层 2.距桩尖(0.5-0.7)l

l-桩入土深度;

σp-捶击压应力值

桩截面环向拉应力或侧

向拉应力(0.22-0.25) σp 最大捶击压应力相应的

截面

要求捶击压应力应小于桩身材料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捶击轴向最大拉应力值应小于桩身材料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在设计中,各类预制方桩的配筋和构造详图可根据桩的长度直接从标准图集JSJT-89《全国通用建筑标准设计结构试用图集预制钢筋混凝土桩》中选用。2)灌注桩:对于灌注桩主要进行使用荷载下的桩身结构承载力的验算。

(10)承台设计

承台设计应包括确定承台的形状、尺寸、高度及配筋等,必须进行局部受压、受剪或边长受弯承载力的验算,并应符合构造要求。

1)构造要求

桩承台的宽度不应小于500mm。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50mm。对于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小于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承台的配筋,对于矩形承台,其钢筋应按双向均匀布置,见图7-33(a),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对于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钢筋围成的三角形应在柱截面范围内,见图7-33(b),承台梁的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最小配筋率的要求,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架立筋不宜小于10mm,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见图7-33(C)

图7-33承台配筋示意

(a)矩形承台配筋;(b)三桩承台配筋;(c)承台梁

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当有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40mm。

2)承台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验算

一般柱下单独桩基承台板作为受弯构件,在桩的反力作用下,其正截面和钢筋配置可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有关规定计算。

多桩(例如6根以上)矩形承台的弯矩计算截面取在桩边和承台厚度突变处(杯口外侧或台阶边缘),如图7-34所示,两个方向的正截面弯矩表达式分别为:

x=ΣN

i

y

i

(7-35)

y =ΣN

i

x

i

(7-36)

式中M

x、M

y

——分别为垂直y轴和x轴方向计算截面处的弯矩设计值;

x i 、y i ——垂直y 轴和x 轴方向自桩轴线相应计算截面的距离; Ni ——扣除承台和其上填土自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第

i 桩竖向力设计值。

图7-34承台弯矩计算示意图

3)承台板的冲切验算

承台板的冲切有两种情况,分别缘起于柱底竖向力和桩顶竖向力。 (1) 柱对承台的冲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冲切承载力,见图7-35。

[]

0)()(2h f h b F t hp ox c oy oy c ox l βαβαβ+++≤ (7-37)

∑-=i l N F F (7-38)

)2.0/(84.0+=O X O X λβ

)2.0/(84.0+=oy oy λβ

式中 L F ——扣除承台及其上填土自重,作用在冲切破坏锥体相应于荷载

效应基本组合和冲切力设计值,冲切破坏锥体应采用自桩边或承台变阶处至相应桩顶边缘连线构成的锥体,锥体与承台底面的夹

角不小于450

0h ——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

hp β——受冲切承载力截面设计影响系数,其值按本规范第规定取值; ox β,oy β——冲切系数;

ox λ,oy λ——冲垮比,λ

ox

=αox /h 0、λ

oy

=αoy /h 0、αoy 、α

ox

为柱边或

变阶处至桩边的水平距离;当αox (αoy )?0.2h 0时,αox (αoy )=0.2h 0;当αox (αoy )?h 0时,αox (αoy )=h 0。

F ——柱跟部轴力设计值;

∑i N ——冲切破坏锥体范围内各桩的净反力设计值之和。 对中低压缩性土上的承台,当承台与地基之间没有脱空现象时可根据地区经验适当减小柱下桩基础独立承台受冲切计算的承台厚度。

(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多桩矩形承台受角桩冲切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

算。(图7-36)

图7-35 柱对承台冲切计算示意 图7-36 矩形承台角桩冲切计算示意

0111121)2()2(h f c c N t hp x y y x l βαβαβ??

?

???+++≤ (7-39)

???

?

??+=2.056

.011x x λβ

???

?

??+=2.056.011y y

λβ 式中 N 1——扣除承台和其上填土自重后的角桩桩顶相当于荷载效应

基本组合时的竖向力设计值;

β1x ,β1y ——角桩冲切系数;

λ1x 、λ1y ——角桩冲垮比,其值满足0.2-1.0, λ1x =α1x /h 0、λ

1y =α

1y

/h

c

1、c

2

——从角桩内边缘至承台外边缘的距离;

α

1x 、α

1y

——从承台底角桩内边缘引450冲切线与承台顶面或承台变阶处相交点至角桩内边缘的水平距离;

h

——承台外边缘的有效高度。

4)承台板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

一般情况下,独立桩基承台板作为受弯构件,验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必须考虑互相正交的两个截面;当桩基同时承受弯矩时,则应取与弯矩作用面相交的斜截面作为验算面,通常以过柱(墙)边和桩边的斜截面作为剪切破坏面,如图7-37所示。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按下列公式验算:

V≤β

hs βf

t

h

β=1.75/(λ+0.1)

βhs=(800/h0)1/4

式中 V——扣除承台及其上填土自重后相对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斜截面的最大剪力设计值;

——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宽度。阶梯形承台变阶处的计算宽度、锥形承台的计算宽度应按本规范的附录确定;

h

——计算宽度处的承台有效高度;

β——剪切系数;

β

hs ——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板的有效高度h

?800mm时,

h

取800mm;h

?2000mm时,h

取2000mm;

λ——计算截面的剪跨比,λ

x =α

x

/h

、λ

y

y

/h

。α

x

,α

y

为柱边或

承台变阶处至x,y方向计算一排桩的水平距离,当λ?0.3

时,取λ=0.3;当λ?3时,取λ=3。

5)局部承压验算

当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6)承台之间的连接

(1)单桩承台、宜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联系梁;

(2)两桩承台、宜在短方向设置联系梁;

(3)有抗震要求的柱下独立承台,宜在两个主轴方向设置联系梁;

(4)联系梁顶面宜与承台位于同一标高。联系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梁的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

(5)联系梁的主筋应按计算要求确定。联系梁内上下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不应少于2根,并应按受拉要求锚入承台。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4.5m 【题1】某试验大厅柱下桩基,柱截面尺寸为 400mm 600mm ,地质剖面示意图如图 1 所示,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为 F = 2035kN, M=330kN ?m , H = 55kN,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设计值为 F k =1565kN, M=2548.0 21.7 0.5 15 32.5 12.5 20 0.25 0.9 8 13.0 200

1. 2. 2^00 - 确定桩的规格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确定第 4层粘土为桩端持力层。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截面为 方桩,为400mm< 400mm 桩长为9米。承台埋深1.7米,桩顶嵌入承台 0.1米,则桩 端进持力层2.4米。初步确定承台尺寸为 2.4m X 2.4m 。 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Q 根据公式 查表内插求值得 层序 深度(m) I L q sik (kPa ) q pk ( kPa) ② 粉质粘土 2 0.6 60 ③ 饱和软粘土 4.5 0.97 38 ② 粘土 2.4 0.25 82 2500 按静力触探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 uk Q sk Q pk u q sik l i q pk A p =4X 0.4(60 X 2.0+38 X 4.5+82 X 1.5)+2500 X 0.4 X 0.4=902.4KN 取 Q uk 902.4 kN 3.确定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R 并确定桩数n 及其布置 按照规范要求,S a 3d ,取 S a 4d , b e = 2m, l = 9m 故 0.22 查表得,sp 0.97。 查表得,sp 1.60先不考虑承台效应,估算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R 为 sp 1.60 桩基承台和承台以上土自重设计值为 G= 2.4 X 2.4 X 1.7 X 20= 195.84 kN 粗估桩数n 为 n = 1.1 X (F+G)/R= (1565+195.84)/ 547.08=3.22 根 取桩数n = 4根,桩的平面布置为右图所示, 承台面积为 2.4m X 2.4m ,承台高度为 0.9m ,由于n > 3,应该考虑 群桩效应和承台效应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R ,S a B e 由一=4 ; = 0.25 d l 查表得 e = 0.155 , := 0.75 sp Q uk 0.97 902.4 =547.08 kN

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某实验室多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考核成绩:-------------------- 建筑教研室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二、课程设计指导书 (5) (一)课程设计编写原则 (二)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指南 1、设计资料的收集 (5) 2、桩型、桩断面尺寸及桩长的择 (7) 3、确定单桩承载力 (7) 4、桩的数量计算及桩的平面布置 (10) 5、桩基础验算 (11) 6、桩身结构设计 (14) 7、承台设计 (15) 三、附录 附录一:课程设计评定标准 (21)

《桩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任务书 题目:某实验室多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时间及地点:2009年月日-- 月日(1周),教室 指导教师: 一、课程设计基础资料 某实验室多层建筑一框架柱截面为400mm×800mm,承担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设计值:轴力F=2800kN,弯矩M=420kN·m,H=50kN。经勘查地基土层依次为:0.8m厚人工填土;1.5m厚黏土;9.0m厚淤泥质黏土;6m厚粉土。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表所示,地下水位离地表1.5m。试设计该桩基础。 表7-35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土层号土层名称土层 厚度 (m) 含水 量 (%) 重力密 度 (kN/m 3) 孔隙 比 液限 指数 压缩模量 (Mpa) 内摩 擦角 (0) 凝聚 力 (kPa) ①②③ ④⑤ ⑥人工填土 黏土 淤泥质黏 土 粉土 淤泥质黏 土 风化砾石 0.8 1.5 9.0 6.0 12.0 5.0 32 49 32.8 43.0 18 19 17.5 18.9 17.6 0.864 1.34 0.80 1.20 0.363 1.613 0.527 1.349 5.2 2.8 11.07 3.1 13 11 18 12 12 16 3 17 二、设计依据和资料(详见实例) 三、设计任务和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通过《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桩基础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基本掌握主要承受竖向力的桩基础的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 本课程设计拟结合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多层、高层办公楼,已知其柱底荷载、框架平面布置、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建筑物的环境及施工条件进行桩基础设计计算,并绘制施工图,包括桩位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桩配筋图及施工说明。 桩基设计依据为《建筑桩基技术规范》(IGJ94-94)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四、课程设计成果及要求 设计成果包括说明书、桩基础设计计算及施工图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说明书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范本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 算书

土 力 学 课 程 设 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二级学院: 指导老师: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概况] 某城市新区拟建一栋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长24.0m ,宽9.6m ,其1-5轴的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所示。建筑场地位于临街地块部·位,地势平坦,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截面尺寸均为500mm ×500mm ,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图如图1所示。场地内地层层位稳定,场地地质剖面及桩基计算指标详见工程地质资料,如表1所示。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为 2.5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地下水无腐蚀性。试按乙级条件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1轴荷载:5417;85.m;60k k k F kN M kN V kN ===。 2轴荷载:5411;160.m;53k k k F kN M kN V kN ===。 3轴荷载:5120;88.m;63k k k F kN M kN V kN ===。 4轴荷载:5300;198.m;82k k k F kN M KN V kN ===。 5轴荷载:5268;140.m;60k k k F kN M kN V kN ===。

图1 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 (预制桩基础)--12土木1班 工程概况 某市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长24.0米,柱距6米,宽9.6米,室内外地面高差0.45米。柱截面500×500mm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1。 表1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

注: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5米处 目录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 0 -工程概况....................................................................................................... - 1 - 1.设计资料.................................................................................................... - 4 - 2.选择桩型与桩端持力层、确定桩长和承台埋深...................................... - 4 - 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5 - 4.确定桩数和承台尺寸 ................................................................................ - 6 - 5.桩顶作用效应验算 .................................................................................... - 7 - 6.桩基础沉降验算 ........................................................................................ - 8 - 6.1 求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 ........................................................... - 8 - 6.2 确定沉降计算深度 ........................................................................... - 8 - 6.3 沉降计算........................................................................................... - 8 -

灌注桩基础课程设计

灌注桩基础课程设计 1、设计资料 (1)设计题号6,设计轴号○B (○A 轴、○C 轴柱下仅设计承台尺寸和估算桩数)。 (2)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 ○A 轴荷载:N k 165V m kN 275M kN 2310F k k k =?==;; ○B 轴荷载:N k 162V m kN 231M kN 2690F k k k =?==;; ○C 轴荷载:N k 153V m kN 238M kN 2970F k k k =?==;; (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 ○A 轴荷载:N k 204V m kN 286M kN 2910F k k k =?==;; ○B 轴荷载:N k 188V m kN 251M kN 3790F k k k =?==;; ○C 轴荷载:N k 196V m kN 266M kN 3430F k k k =?==;; (4)工程地质条件 ①号土层:素填土,层厚1.5m ,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ak f =95kPa 。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3.3m ,流塑,承载力特征值ak f =65kPa 。 ③号土层:粉砂,层厚6.6m ,稍密,承载力特征值ak f =110kPa 。 ④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4.2m ,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ak f =165kPa 。 ⑤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ak f =280kPa 。 (5)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位于地表下3.5m ,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6)场地条件 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级,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 (7)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30m ,宽9.6m 。室外地坪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截面尺寸400mm ×400mm ,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图如下:

桩基础课程设计终稿模版

桩基础课程设计 一、设计资料 1、上部结构资料 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七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底层层高3.4m,其余层高3.3m。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 最大轴力组合: 最大弯矩组合: 最大轴力标准值: 2、建筑物场地资料 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1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 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 表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3、设计依据 写你所采用的规范

二 、设计步骤 1、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 (1) 选择桩型 因为框架跨度大而且不均匀,柱底荷载大 ,不宜采用浅基础。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因转孔灌注桩泥水排泄不便,为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③层是灰色淤泥质的粉质粘土,且比较厚,而第④层是粉土夹粉质粘土,所以第④层是比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 (>2d ),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1.88.312123.1h m =+++= 由于第①层后1.8m ,地下水位为离地表2.1m,为了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所以选择承台底进入第②层土0.3m ,即承台埋深为2.1m ,桩基的有效桩长即为23.1-2.1=21m 。 桩截面尺寸选用:由于经验关系建议:楼层 <10时,桩边长取300~400,350mm ×350mm ,由施工设备要求,桩分为两节,上段长11m ,下段长11m (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长1m , 图2-2桩基及土层分布示意图 这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的起伏以及桩需要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桩基以及土层分布示意如图。 2、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本设计属于二级建筑桩基,采用经验参数法和静力触探法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Ps 按图确定桩侧极限阻力标准 50p +40 c 801000 g 15a h d 0.0 p s p s (kPa) f e . 025s 251251000. 016p s +20.450.02p s q s k (k P a ) 140120 60 20 b 图 s sk p q -曲线 由于除去杂土外,第②,③,④,⑤层土都是粘土,则采取图中的折线oabc 来确定桩侧极限阻力的标准值:

桩基础课程设计书

桩基础课程设计书 (2013级岩土班) 非常不错的桩基础课程设计,值得一看。 班级:土木135 日期:2017年1月9日

目录 桩基础课程设计书 (1) (2013级岩土班) (1) 1.设计资料 (3) 1.1地形条件及其参数 (3) 1.2设计题目 (3) 1.3设计荷载 (3) 2灌注桩基设计 (3) 2.1单桩承载力计算 (4) 2.1.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 (4) 2.1.2.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4) 2.2初步拟定承台尺寸 (5) 2.3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5) 2.4承台的设计计算 (8) 2.4.1 C轴柱下的承台设计计算(含桩身设计) (8) 2.4.2 B轴柱下承台设计计算(含桩身设计) (16) 2.4.3 A轴柱下承台设计计算(含桩身设计) (21) 2.4.3.1桩承台设计计算 (21) 3设计图纸 (27)

1.设计资料 1.1地形条件及其参数 地层条件及其参数详见桩基设计任务书。 1.2设计题目 灌注桩基础课程设计 1.3设计荷载 题号:荷载6 ,层厚1。 (1)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 ○A轴荷载:F k =2175kN,M xk =258kN m ?,V k=155kN。 ○B轴荷载:F k =2480kN,M k =227 kN m ?,V k=160kN。 ○C轴荷载:F k =2700kN,M k =230kN m ?,V k=150kN。 (2)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 ○A轴荷载:F k=2780kN,M k=270 kN m ?,V k=199N。 ○B轴荷载:F k=3675kN,M k=240kN m ?,V k=181kN。 ○C轴荷载:F k=3275kN,M k=255 kN m ?,V k=192kN。 设计○B、○A、○C轴柱下桩基。 2灌注桩基设计 建筑物基础设计方案采用混凝土沉管灌注桩,具体设计方案如下:室外地坪标高为-0.45m,自然地面标高同室外地坪标高。根据设计资料,该建筑桩基属丙级建筑桩基,拟采用直径为400mm的混凝土沉管桩基础,选用○5号土层粉砂层为持力层,桩尖伸入持力层0.6m(对于砂土不小于1.5d=600mm),设计桩长15.0m,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桩基础课程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西南交通大学

目录 一、概述 (3) 1.1 设计任务 (3) 1.2设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桩的计算宽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桩的变形系数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桩顶的刚度系数ρ1,ρ2,ρ3,ρ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计算承台底面形心O 点的位移a,b,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计算作用在每根桩顶上的作用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计算局部冲刷线处弯矩M0,水平力Q0及轴向力N0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验算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局部冲刷线以下深度y 处截面的弯矩 y M 及 y 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桩顶纵向水平位移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桩基础课程设计(仅供参考)

院系:土木学院 姓名: *** 学号: ********班号:土木1001指导教师:罗晓辉日期:2013年6月

目录 1.设计资料 1.1 上部结构资料 (4)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4)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4) 2.1 选择桩型 (4)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4) 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5) 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5) 4.1 B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 (5) 4.2 C柱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 (5) 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与非复合作比较) (5) 5.1四桩承台承载力计算(B承台) (5) 5.2五桩承台承载力计算(C承台) (7) 5.3 比较 (8) 6. 桩基础沉降验算 (8) 6.1 B柱沉降验算 (8) 6.2 C柱沉降验算 (8) 7.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 8. 承台设计 (10) 8.1四桩承台设计(B柱) (10) (1)柱对承台的冲切 (10) (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1) (3)斜截面抗剪验算 (11) (4)受弯计算 (11) (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12) 8.2五桩承台设计(C柱) (12) (1)柱对承台的冲切 (12)

(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2) (3)斜截面抗剪验算 (13) (4)受弯计算 (13) (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13)

1.设计资料 1.1 上部结构资料 某建筑方案,上部结构为五层框架,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见附图。 B C 附图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见附加资料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2.1 选择桩型 采用预制桩(静压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⑤层为粉砂,压缩性低,所以第⑤层是比较适合 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2d),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h=2+2+4+8+1=17m。 初步选定承台埋深为2.1m。

桩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 1 .设计资料 (2) (一)工程概况 (2) (二)设计资料 (2) 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4) 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5) 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6) 5 .单桩竖向承载力验算 (7) 6 .柱下独立承台的冲切计算和受剪计算 (8) 7 .承台的抗弯计算和配筋 (15) 8 .基础梁(连系梁)的结构设计 (21) 9 .参考文献 (24)

1. 设计资料(本组采用的工况为ACE) (一)工程概况 凤凰大厦为六层框架结构,±0.00以上高度19.6米。底层柱网尺寸如图1所示。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采用(A)400×400mm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或(B)450×450mm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要求进行基础设计。 Z1Z2Z2Z2Z2Z2Z2Z2Z1 Z1 Z2 Z2 Z2 Z2 Z2 Z2 Z2 Z1 Z3 Z3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3 Z3 123456789 D C B A 图1 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图 (二)设计资料 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钻孔平面布置图 1 7 . 5 m 16.0m16.0m16.0m Zk5Zk6Zk7Zk8 Zk1Zk2Zk3Zk4

(2)工程地质剖面图 -1.8-2.0 -2.2-2.5 -5.1(-5.8) -9.5(-10.5) -18.4(-20.4)-3.0(-4.0) -15.5(-17.3) -4.5(-5.3) -8.6(-9.2) -20.5(-21.8) -6.0(-6.5) -9.0(-9.7) -20(-21.2) 杂填土 淤泥 粉质粘土 砾质粘土 -8.5(-9.8) Ⅰ—Ⅰ剖面 -1.8-2.0 -2.2-2.4 -4.9(-4.5) -10.0(-11.4) -14.5(-16.3)-3.0(-4.5) -8.0(-9.4) -17.0(-18.5) -5.5(-6.2) -22.0(-23.0) -6.5(-7.5) -9.5(-11.3) -21.5-(22.0) 杂填土 淤泥 粉质粘土 砾质粘土 -8.5(-10.7) Ⅱ—Ⅱ剖面

排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单排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拟定尺寸 桩径:参考选择范围:1.2m~1.6m。 桩长:据所选定的持力层选择。 摩擦桩的桩长不应小于4m,桩底端部应尽可能达到该土层的桩端阻力的临界深度。一般不宜小于1m。 横系梁:梁高取(0.8~1.0)d;梁宽取(0.6~1.0)d。详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条第3款 二.荷载计算及荷载组合 1.荷载计算 浮力的考虑参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4.2.4条 墩柱自重应考虑常水位和最低水位两种情况。 钢筋混凝土重度取25KN/m3;有效重度取15KN/m3。 2.桩顶荷载计算及桩顶荷载组合 参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4.1有关条款及《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第1.0.5条~1.0.11条有关条款。 可列表计算 三.桩基设计计算与验算

1.桩长确定及单桩承载能力验算 桩长的计算可以根据持力层位置拟定,再根据单桩容许承载力的验算来修正,也可以根据单桩单桩承载力的验算公式反算桩长。 地基承载能力验算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第1.0..8条规定,验算荷载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取能产生最大竖向轴向力N max 的荷载组合作为控制荷载。 G ———桩身自重与置换土重(当自重计入浮力时,置换土重也计入浮力)的差值 R ———地基承载力容许值抗力系数。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第5.3.7条规定取值。 [R a ] ——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 由于R 取值不同,应取永久荷载+汽车荷载及永久荷载+可变荷载两种工况验算。 2.桩身内力及配筋计算 (1)计算桩的计算宽度 圆形截面桩:9.0)1(+=d b l (2)计算桩土变形系数α,并判断桩是否为弹性桩 (3)计算最大冲刷线处桩顶荷载 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第1.0.5条规定基础结构设计当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采用作用效应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本设计不考虑)进行验算。控制荷载应取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能产生最大弯矩及相应轴力较小的工况进行验算。 (4)桩身内力计算可列表进行,相应格式可参照下表: 求出桩身弯矩及剪力图(用坐标纸绘制) Z Z Z α=- h h α=- m A m B m A H α m B M 0 Z M Z Z Z α=- h h α=- q A q B q A H 0 q B M 0α Z Q (5)配筋计算 a .桩身最大弯矩值及其相应的截面位置的确定 可由桩身弯矩图(用坐标纸绘制)确定(图解法),也可计算出系数C Q 后,查表求得(数解法)。 b .求出最大弯矩和相应轴力后,配筋计算及截面强度验算课参见《结构设计原理》有关偏心受压构件强度计算部分。 最大弯矩及相应轴力应取设计值,要考虑荷载分项系数。 桩基构造要求详见《公桥基规》第5.2.2条及5.2.5条第3款有关规定。 钢筋布置要考虑: (1)主筋钢种、直径,与承台的联结方式及主筋的截断; (2)箍筋的直径、间距,加强筋的设置。 ] [max a R R G N γ≤+

土木5桥梁桩基础课程设计word文档

桥梁桩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1、桥墩组成:该桥墩基础由两根钻孔灌注桩组成。桩径采用φ=1.2m ,墩柱直径采用φ=1.0m 。桩底沉淀土厚度t = (0.2~0.4)d 。局部冲刷线处设置横系梁。 2、地质资料:标高25m 以上桩侧土为软塑亚粘土,其各物理性质指标为:容量γ=18.5kN /m 3,土粒比重G=2.70g/3cm ,天然含水量%21=ω,液限 %7.22=l ω,塑限%3.16=p ω。标高25m 以下桩侧及桩底土均为硬塑性亚粘土,其物理性质指标为:容量γ=19.5kN /m 3,土粒比重G=2.70g/3cm ,天然含水量 %8.17=ω,液限%7.22=l ω,塑限%3.16=p ω。 3、桩身材料:桩身采用25号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弹性模量 αMP E h 41085.2?=,所供钢筋有Ⅰ级钢和Ⅱ级纲。 4、计算荷载 ⑴ 一跨上部结构自重G=2350kN ; ⑵ 盖梁自重G 2=350kN ⑶ 局部冲刷线以上一根柱重G 3应分别考虑最低水位及常水位情况; ⑷公路Ⅱ级 : 双孔布载,以产生最大竖向力; 单孔布载,以产生最大偏心弯矩。 支座对桥墩的纵向偏心距为3.0=b m (见图2)。计算汽车荷载时考虑冲击力。 ⑸ 人群荷载: 双孔布载,以产生最大竖向力; 单孔布载,以产生最大偏心弯矩。 ⑹ 水平荷载(见图3) 制动力:H 1=22.5kN (4.5); 盖梁风力:W 1=8kN (5); 柱风力:W 2=10kN (8)。采用常水位并考虑波浪影响0.5m ,常水位按45m 计,以产生较大的桩身弯矩。W 2的力臂为11.25m 。

图4 5、设计要求 ⑴确定桩的长度,进行单桩承载力验算。 ⑵桩身强度验算:求出桩身弯矩图(用座标纸画),定出桩身最大弯矩值及其相应截面位置和相应轴力,配置钢筋,验算截面强度(采用最不利荷载组合及常水位)。 ⑶计算主筋长度、螺旋钢筋长度及钢筋总用量。 ⑷用A3纸绘出桩的钢筋布置图。 二、应交资料 1、桩基础计算书 2、桩基础配筋图 3、桩基础钢筋数量表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土 力 学 课 程 设 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二级学院: 指导老师: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概况] 某城市新区拟建一栋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长24.0m ,宽9.6m ,其1-5轴的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所示。建筑场地位于临街地块部·位,地势平坦,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截面尺寸均为500mm ×500mm ,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图如图1所示。场地内地层层位稳定,场地地质剖面及桩基计算指标详见工程地质资料,如表1所示。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为2.5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地下水无腐蚀性。试按乙级条件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1轴荷载:5417;85.m;60k k k F kN M kN V kN ===。 2轴荷载:5411;160.m;53k k k F kN M kN V kN ===。 3轴荷载:5120;88.m;63k k k F kN M kN V kN ===。 4轴荷载:5300;198.m;82k k k F kN M KN V kN ===。 5轴荷载:5268;140.m;60k k k F kN M kN V kN ===。 图1 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

(预制桩基础)--12土木1班 工程概况 某市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长24.0米,柱距6米,宽9.6米,室内外地面高差0.45米。柱截面500×500mm。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1。 表1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 注: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5米处

目录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 0 - 工程概况.................................................................................................................................... - 1 - 1.设计资料................................................................................................................................. - 3 - 2.选择桩型与桩端持力层、确定桩长和承台埋深................................................................. - 3 - 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4 - 4.确定桩数和承台尺寸............................................................................................................. - 5 - 5.桩顶作用效应验算................................................................................................................. - 5 - 6.桩基础沉降验算..................................................................................................................... - 6 - 6.1 求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 - 6 - 6.2 确定沉降计算深度...................................................................................................... - 6 - 6.3 沉降计算...................................................................................................................... - 6 - 6.4 确定沉降经验系数...................................................................................................... - 7 - 8 承台设计计算........................................................................................................................ - 9 - 8.1承台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 9 - 8.1.1.柱边冲切............................................................................................................. - 9 - 8.1.2角桩向上冲切................................................................................................... - 10 - 8.2承台受剪承载力计算................................................................................................. - 10 - 8.3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 11 - 参考文献...................................................................................................................................- 11 -

桩基础课程设计--灌注桩基础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桩基础课程设计 完成日期:2013年11月20日

灌注桩基课程设计 1.设计题目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灌注桩基础设计 2.设计荷载 (2)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 ○A轴荷载:F k=2040kN M k=242kN.M V k=145kN ○B轴荷载:F k=2280KN M k=223 KN.M V k=158 kN ○C轴荷载:F k=2460kN M k=221kN.M V k=148kN (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 ○A轴荷载:F k=2650kN M k=253kN.M V k=193kN ○B轴荷载:F=3560 kN M=228 kN.M V=175 kN ○C轴荷载:F k=3120kN M k=244kN.M V k=188kN 设计○C轴柱下桩基,○A、○B轴柱下仅设计承台尺寸和估算桩数。 3.地层条件及其参数 1). 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95kPa。 ①号土层:素填土,厚度1.5m,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f ak =65kPa。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厚度3.3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 =110kPa。 ③土层:粉砂,厚度6.6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 =165kPa ④号土层:粉质粘土,厚度4.2m,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 =280kPa。 ⑤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f ak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表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土层编号 土的名称 孔隙比 e 含水量 W (%) 液性指数 I l 标准灌入锤击数 N (次) 压缩模量 Es ① 素填土 - - - - 5.0 ② 淤泥质土 1.04 62.4 1.08 - 3.8 ③ 粉砂 0.81 27.6 - 14 7.5 ④ 粉质粘土 0.79 31.2 0.74 - 9.2 ⑤ 粉砂层 0.58 - - 31 16.8 表2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sk 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 土层编号 土的名称 桩的侧阻力q sk 桩的端阻力q pk ① 素填土 22 - ② 淤泥质土 28 - ③ 粉砂 45 - ④ 粉质粘土 60 900 ⑤ 粉砂层 75 4).水文地质条件 1.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桩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桩基础课程设计题目:某机械厂粗加工车间桩基设计指导教师: ******* 班级: ******* 姓名: ******* 学号: ******* 组别: ******* 建筑工程学院 2014年 6 月 2 日

某机械加工车间桩基设计 一、设计资料 1、某机械粗加工车间上部结构(柱子300×400mm2)传至基础顶面的最大荷载为:轴力F k=2500KN,弯矩M k=300KN.m,剪力H k=30KN。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指出:地基土的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该场地原建有平房两幢(现已拆除),场地地形平坦,相对高度不足1m。位于黄河泛滥平原,冲洪积形式,表层覆盖有少量植被和杂填土。 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编录,室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将场地所揭露的地层分为六层。其岩性自上而下为:表土、软而可塑粉质粘土、软塑粘土、流塑淤泥质粘土、软塑粉土、同一硬度粉质粘土,现分述如下: A、表土:以橘黄色粉土为主,局部为杂填土,含植物根、砖渣等,分布场地表面,厚度约0.3m(因为有高低之分,所以以剖面为准),据目测有机含量不高。 可塑、湿、中-压缩性 B、软可塑粉质粘土:褐黄色,褐灰色,含少量的铁质浸染和结核,含植物根,腐殖根,厚度约为2m,全区均有分布。 软-流塑、湿-饱和、高-中压缩性 C、软塑粘土:褐色,含少量的生物碎屑及铁质结核,厚度约为2.5m,分布于全区。 软-流塑、饱和、高-中压缩性

D、流塑淤泥质粘土:呈黑灰色,含多量的有机质,有臭 味夹有薄层粉砂或细砂,偶见贝壳,为三角洲冲积物。厚度约为5m。 软塑、饱和 E、软塑粉土:褐黄色,灰黄色,含砂质团块,自上而下颜色逐渐变深,有淡臭味,含少量的生物碎屑,云母片,该层厚约4.2m,区均有分布。(大于5d 可做持力层但需考虑。) 软-流塑、饱和、中等压缩性 F、同一硬度粉质粘土:呈棕红色,有紫红色和白色斑点,层厚很深。 硬塑、稍湿 (2)水文地质条件:据外业施工期间,测得地下水埋深约为0.5m其类型属于潜水,地下水流向自东北向西南。由于现在是枯水季节,到丰水期时,地下水位还会上涨约0.2m,场地局部会渗出地表。据邻近资料判断,该水不具侵蚀性。 3、地基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评价 场地地层分布比较稳定,从水平方向上变化不大,垂直方向上变化有规律,因为地下水位较高,使地基(2)(3)(4)(5)层均为饱和状,呈软-流塑状态,地基强度较低,变形值高。 4、结论与建议 (1) 根据建筑物的情况,从经济、实用上考虑可采用柱下十字交叉梁基础或桩基础,但应特别注意承载力不足补偿和减少沉降值问题,建议建筑设计部门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定酌。 第一层表土因其不均匀且厚度较小,本次勘察未加评价。

基础工程灌注桩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灌注桩基础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制

目录 1.设计资料 3 2.桩的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5 3.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6 4.确定桩数和承台尺寸 6 5.桩基础沉降验算 6 6.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7 7.水平承载力校核 9 8.承台设计计算 9 9.连系梁设计 11 10.抗震设计 11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任务要求:荷载序号;21号;计算位置:7轴+C轴;桩类型:灌注桩)1.设计资料 1.1岩土设计参数 某体型简单高层结构,柱截面 500×500mm2,C30混凝土。 1.2.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 1.5,承载力特征值 fak = 110kPa。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 3.5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 fak = 50kPa。 ③号土层:粉砂,层厚 4.5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 fak = 120kPa。 ④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 4.0m,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 fak = 175kPa。 ⑤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 fak = 270kPa。 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岩土设计参数如表 1 和表 2 所示 各层土重度依据《工程地质手册》表3-1-24规定: 土的名称 重度(KN/) 素填土18.7 淤泥质土17.1 粉砂19.5 粉质黏土19 粉砂层19.5

1.4水文地质条件 ⑴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⑵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 3.5m。 1.5场地条件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 1.6设计题目 1.6.1 桩基础设计 ⑴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 8 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柱截面尺寸均为 500mm ×500mm,柱网布置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