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课程设计(仅供参考)
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桩基础课程设计二设计荷载:柱底荷载标准组合与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见桩基础设计任务书表3,表4。
1 题号:4号2 柱底荷载效应标组合值A轴:F k=2040KN M K=242KN.M V K=145KN。
B轴:F k=2280KN M K=223KN.M V K=158KN。
C轴:F k=2460KN M K=221KN.M V K=148KN。
3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A轴:F k=2650KN M K=253KN.M V K=193KN。
B轴:F k=3560KN M K=228KN.M V K=175KNC轴:F k=3120KN M K=244KN.M V K=188KN。
4 地层条件及其参数地基各土层物理性质参数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3.5米处。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四.桩的选型疏桩布置经济承载力高,此处地层中无高压缩性土,不考虑承台作用,拟采用Φ500灌注桩,持力层选择粉沙层。
桩入土深度1.0米(不小于2d),设计桩长15.6米,伸入承台50mm,承台底置于淤泥质土顶面,拟选承台高1200mm。
室外地坪标高为—0.45m,自然地面标高同室外地坪标高。
土层分布图(一)单桩承载力计算1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值QukQuk=Qsk+Qpk=U∑q si l i+A p q pk=π×0.5×(2.0×26×0.8+1.3×28+6.6×45+4.2×65+1.0×75)+ π×(0.5/2)^2×2400=1606.1kn2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承台底部为淤泥质地基土,压缩性大,不考虑承台效应ηc=0,则有R=Ra=Ruk/K=1606.1/2=803.05KN根据上部荷载初步估计桩数为:n=Fk/R=3.06 取4根(一)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当按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进行计算时,荷载应取效应标准组合值,由于桩基所处场地设防烈度为7度,且场地内无可液化沙土,粉土问题,因此不进行地震效应承载力验算。
桩基础课设设计范例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目录一、设计资料 (4)二、确定桩的长度和承台埋深 (5)三、确定单桩的竖向承载力 (5)四、轴线选择 (5)五、初步确定桩数及承台尺寸 (5)六、群桩基础中单桩承载力验算 (6)七、确定桩的平面布置 (6)八、承台结构计算 (6)1、桩顶最大竖向力 (6)2、承台受弯验算及承台配筋 (6)3、承台柱下抗冲切验算 (7)4、承台角桩抗冲切验算 (8)5、承台抗剪验算 (9)九、单桩配筋设计和计算 (10)一、设计资料1、工程概况某综合楼,框架结构,柱下拟采用桩基础。
柱尺寸400X400,柱网平面布置见图1。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上部结构传至柱底的荷载效应见表1、表2,表中弯矩、水平力的作用方向均为横向。
对于任意一位学生,荷载效应的取值为表内值加学号的后两位乘以10。
如某同学学号后两位是21,则该同学在计算①轴交B轴处的柱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取值为:轴向力=1765+21×10=1975 kN,相应的计算弯矩和水平荷载以及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值。
表1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图1 柱网平面布置2、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建筑场地平整,地层及物理力学参数见表3。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砂土不会发生液化现象。
拟建场区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表3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3、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级。
二、确定桩的长度和承台埋深1、材料信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30C桩、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30C 2/43.1mm N f t = 钢筋强度等级:235HpB 2/210mm N f y = 钢筋强度等级:335HRB 2/300mm N f y =2、确定桩的长度及截面尺寸:根据设计资料,选第四层粉质粘土为持力层,进入持力层2.1m ,承台埋深2.5m ,桩长11m 。
截面尺寸选为350mmx350mm 。
桥梁基础桩基础课程设计

桥梁基础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桥梁基础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基础桩的受力原理、设计要点及施工方法。
3. 学生能了解桥梁基础桩的检测与验收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基础桩知识,分析桥梁工程中基础桩的选择与应用。
2. 学生能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基础桩的简单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
3. 学生能运用检测方法,评估桥梁基础桩的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桥梁工程建设的兴趣,增强对国家基础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质量观念,注重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3.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工程实践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桥梁工程知识基础,对桥梁基础桩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桥梁基础桩的知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桥梁基础桩概述- 基础桩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桥梁基础桩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 基础桩受力原理- 桩土相互作用原理- 桩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桩身强度及稳定性分析3. 桥梁基础桩设计- 设计原则与要求- 桩长、桩径、桩距的确定- 桩基施工图的绘制4. 桥梁基础桩施工技术- 施工准备与工艺流程-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预制桩施工方法- 桩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5. 桥梁基础桩检测与验收- 检测方法与技术- 验收标准与程序- 桩基工程质量评定6. 案例分析与讨论- 现有桥梁基础桩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 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号土层: 素填土, 层厚约1.5m, 稍湿, 松散, 承载力特性值fak=95kPa(号土层: 淤泥质土, 层厚3.3m, 流塑, 承载力特性值fak=65kPa。
(号土层: 粉砂, 层厚6.6m, 稍密, 承载力特性值fak=110kPa。
(号土层:粉质黏土, 层厚4.2m, 湿, 可塑, 承载力特性值fak=165kPa。
(号土层:粉砂层, 钻孔未穿透, 中密-密实, 承载力特性值fak=28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岩土设计参数如表3.1和表3.2所示.表3.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土层编号土的名称孔隙比e含水量W(%液性指数I L标准贯入锤击数N压缩模量Es(MPa)素填土---- 5.0 淤泥质土 1.04 62.4 1.08 - 3.8 ●粉砂0.81 27.6 -14 7.5 ❍粉质黏土0.79 31.2 0.74 -9.2 ⏹粉砂层0.58 --31 16.8表3.2 桩的土的名称桩的侧阻力qsk桩的端阻力qpk土层编号土的名称桩的侧阻力qsk桩的端阻力qpk(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 位于地表下3.5m。
5.场地条件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
6.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长30m, 宽9.6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 室内外高差450mm。
柱截面尺寸均为400mm×400mm, 横向承重, 柱网布置如图3.1所示。
图3.1 柱网布置图7、上部结构作用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表3.3所示, 该表中弯矩MK 、水平力VK 均为横向方向。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3.4所示, 该表中弯短M、水平力V均为横向方向。
表3.3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题号FK(kN)MK( kN.m)VK(kN)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1 1256 1765 1564 172 169 197 123 130 1122 1350 1900 1640 185 192 203 126 135 1143 1650 2050 1810 191 197 208 132 141 1204 1875 2160 2080 205 204 213 139 149 1345 2040 2280 2460 242 223 221 145 158 1486 2310 2690 2970 275 231 238 165 162 1537 2568 3225 3170 293 248 247 174 179 1658 2670 3550 3410 299 264 256 183 190 1709 2920 3860 3720 304 285 281 192 202 19110 3130 3970 3950 323 302 316 211 223 230题号FK (kN)MK( kN.m)VK(kN)9、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30, 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级。
12根桩的桩基础课程设计

12根桩的桩基础课程设计【实用版】目录1.课程设计的概述2.桩基础的定义和作用3.12 根桩的设计原则和方法4.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5.设计成果及对今后工作的启示正文【课程设计的概述】本篇课程设计主要介绍了 12 根桩的桩基础设计。
桩基础是一种深基础,它通过桩身将荷载传递到地基深处,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桩基础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码头等大型工程中。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桩基础的定义和作用】桩基础是指通过桩将荷载传递到地基深处的一种基础形式。
桩基础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1.提高地基承载能力:桩基础可以将荷载传递到地基深处,利用地基土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减小不均匀沉降:桩基础可以避免直接承受地表土层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减小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
3.提高建筑物稳定性:桩基础通过桩身将荷载传递到地基深处,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 根桩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在设计 12 根桩的桩基础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桩基选型: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荷载特性、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桩型。
常见的桩型有预制混凝土桩、钢管桩、钻孔灌注桩等。
2.桩位布置: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桩基选型和荷载分布,合理布置桩位,使桩基承受的荷载均衡,避免局部荷载过大。
3.桩身设计:根据桩基选型、桩位布置、地基土特性等因素,确定桩身尺寸、材料、配筋等参数。
4.桩基础承载力计算:根据桩身设计参数、地基土特性、桩基选型等因素,计算桩基础的承载力。
5.桩基础沉降计算:根据桩身设计参数、地基土特性、桩基选型等因素,计算桩基础的沉降量。
6.桩基础稳定性分析:根据桩身设计参数、地基土特性、桩基选型等因素,分析桩基础的稳定性。
【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地基土特性的不确定、桩基选型的选择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地基勘察:通过钻孔取芯、标准贯入试验等方法,了解地基土特性,为桩基础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桩基础在工程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建筑物提供承载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等特质。
因此,优质的桩基础设计是建筑物的基础,在建设项目中有重要的地位。
针对桩基础课程设计,从理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设计依据、设计流程、施工技术等方面来分析,构建一套完整的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框架。
一、理论基础知识桩基础知识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地质学和力学知识,包括地质地基及其特性,地质力学原理、基础桩的类型和性能、桩的结构和形成机制、桩的试验方法等内容。
二、基本原理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有三个方面:1)地质力学原理:桩基础设计要考虑地质地基和地质力学特性,充分发挥桩基础特性,承载力和稳定性。
2)桩设计原理: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地质条件,确定桩的尺寸、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以保证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研究原理:在设计基础桩时,要利用各种研究方法,最多可以使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
三、设计依据桩基础的设计依据要素有:1)建筑物的荷载和重量:要考虑建筑物的静荷载、动荷载及风荷载等,并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重量,确定桩的尺寸、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
2)地质条件:要仔细调查地质条件,合理判断地质环境的承载能力,并考虑地质环境的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包括地质力学性质、坡度、深度等。
3)计算原理:要考虑桩基础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挠度等参数,根据计算原理,运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来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四、设计流程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流程包括:1)前期准备:对桩基础设计做初步调研,收集有关资料,完成前期准备工作;2)设计分析:测定建筑物的荷载和地质条件,确定桩的尺寸、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等,运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进行设计分析;3)施工计划:制定施工计划,包括工程周期安排、人力配置、桩基础施工工艺流程等;4)监理管控:对桩基础施工过程进行监理管控,以确保施工质量。
五、施工技术桩基础施工技术,包括:1)施工准备:定位桩、严格控制开挖深度、保持孔内湿度、确保桩周围稳定等;2)施工方法:地基支护、桩芯施工、浇筑、桩芯处理等;3)施工质量检测:取样检验、桩芯的分析试验、桩基础抗压实验等。
桩基础课程设计(1)

桩基础课程设计(1)一、概述桩基础是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方式。
桩基础不仅具有承受建筑荷载的能力,而且可有效地降低地基沉降,防止地基侧移,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授桩基础的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对桩基础的深刻理解。
二、课程大纲2.1 桩基础原理•桩基础的定义•桩基础的分类•桩基础的荷载传递机理•桩基础的作用2.2 桩基础设计•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桩基础的荷载-位移特性分析•桩基础的设计参数选择•不同种类桩基础应用场合与设计方法2.3 桩基础施工技术•桩基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桩基础施工过程•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三、教学方法3.1 理论讲授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传授桩基础的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使学生对桩基础有系统、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实践操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操作环节,包括桩基础的施工现场观摩、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查和实操演练等。
四、考核方法考核方法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
4.1 理论考试理论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进行,考察学生对桩基础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基础的扎实程度。
4.2 实践操作实践操作主要考察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桩基础施工现场观摩和实操演练等方式进行。
五、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本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一份通俗易懂的桩基础设计教材•一份桩基础设计软件——STAAD.Pro•一份桩基础施工操作手册六、教学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理解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掌握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计算桩基础的荷载-位移特性•熟练掌握桩基础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具备解决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的能力七、桩基础是建筑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习桩基础课程对建筑专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独立桩基础课程设计

独立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独立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及构造特点。
2. 学生能掌握独立桩基础的承载特性及影响因素。
3. 学生能了解独立桩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及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独立桩基础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评估独立桩基础的承载能力。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独立桩基础结构,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土木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独立桩基础的基本理论、设计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土木工程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探究。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独立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及构造特点- 桩基础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独立桩基础的构造及组成部分- 桩身材料及其性能要求2. 独立桩基础的承载特性及影响因素- 桩的受力分析及承载机制- 影响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桩基设计中的安全系数及可靠性分析3. 独立桩基础的设计方法- 桩长的确定- 桩径的选择- 桩间距及排布方式- 桩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4. 独立桩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桩基础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桩基础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桩基础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5. 独立桩基础的优缺点分析- 独立桩基础的优点- 独立桩基础的局限性- 独立桩基础与其他类型基础的比较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独立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及构造特点第二周:独立桩基础的承载特性及影响因素第三周:独立桩基础的设计方法第四周:独立桩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及优缺点分析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系:土木学院姓名: ***学号: ********班号:土木1001指导教师:***日期:2013年6月目录1.设计资料1.1 上部结构资料 (4)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4)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4)2.1 选择桩型 (4)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4)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5)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5)4.1 B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 (5)4.2 C柱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 (5)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与非复合作比较) (5)5.1四桩承台承载力计算(B承台) (5)5.2五桩承台承载力计算(C承台) (7)5.3 比较 (8)6. 桩基础沉降验算 (8)6.1 B柱沉降验算 (8)6.2 C柱沉降验算 (8)7.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8. 承台设计 (10)8.1四桩承台设计(B柱) (10)(1)柱对承台的冲切 (10)(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1)(3)斜截面抗剪验算 (11)(4)受弯计算 (11)(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12)8.2五桩承台设计(C柱) (12)(1)柱对承台的冲切 (12)(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2)(3)斜截面抗剪验算 (13)(4)受弯计算 (13)(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13)1.设计资料1.1 上部结构资料某建筑方案,上部结构为五层框架,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见附图。
BC附图1.2 建筑物场地资料见附加资料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2.1 选择桩型采用预制桩(静压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
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⑤层为粉砂,压缩性低,所以第⑤层是比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2d),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h=2+2+4+8+1=17m。
初步选定承台埋深为2.1m。
桩截面尺寸选用:350mm ×350mm , 桩基以及土层分布示意如右图。
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静力触探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4×0.35×(2×20+4×10+8×22+2500×0.1225)=1014.15KN估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60.1==p s γγ) kN Q ppks6156.165.1014Q R sk==+=γγ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下面以B,C 的荷载计算。
4.1 B 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最大轴力组合的荷载N=1900KN 初步估算桩数, 即:n =1900/615=3.1,取n =4根,桩距 1.05m 3d =≥a S ,桩位平面布置如右图,承台底面尺寸为1.9m 1.9m ⨯。
4.2 C 柱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最大轴力组合的荷载N=2700KN 初步估算桩数 n =2700/615=4.4,取n =5根, 1.05m 3d =≥a S ,取m S a 6.1=,则承台底尺寸为2.3m 2.3m ⨯。
桩位平面布置如右图。
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与非复合作比较)《桩基规范》采用群桩效应系数法。
下面用群桩效应系数法计算B,C 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5.1四桩承台承载力计算(B 承台)四桩桩基础五桩桩基础图2-7承台净面积:22212.335.049.1m A c =⨯-=。
承台底地基土极限阻力标准值:KPa f q k ck 20010022=⨯== kN n A q Q c ck ck 156412.3200=⨯==kN l quQ iski sk 4.708==∑kN q A Q p p pk 25.306==分项系数70.1,65.1===c p s γγγ因为桩分布不规则,所以要对桩的距径比进行修正,修正如下: 4.235.049.19.1886.0886.0=⨯⨯==b n e Ad a S112.0179.1==lBc群桩效应系数查表得:64.1,8.0==p s ηη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c ece c c i c icc A A A A ηηη+= 承台外区净面积2222.1)35.09.1(9.1m A e c =--= 承台内区净面积92.12.112.3=-=-=e c c i c A A A m 2查表63.0,11.0==e c i c ηη31.012.32.163.012.392.111.0=+=+=c ece c c i c i cc A A A A ηηη 那么,B 复合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 kN Q Q Q R cckcppkpssks31.67670.115631.065.125.30664.165.14.7088.0=++=++=γηγηγη5.2五桩承台承载力计算(C 承台)承台净面积:2226775.435.053.2m A c =⨯-=承台底地基土极限阻力标准值:KPa f q k ck 20010022=⨯==kN n A q Q c ck ck 1.18756775.4200=⨯==kN l quQ iski sk 4.708==∑kN q A Q p p pk 25.306== 分项系数70.1,65.1===c p s γγγ因为桩分布不规则,所以要对桩的距径比进行修正,修正如下: 6.235.053.23.2886.0886.0=⨯⨯==b n e Ad a S1353.0173.2==lBc群桩效应系数查表得:64.1,8.0==p s ηη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c ece c c i c icc A A A A ηηη+= 承台外区净面积2224875.1)35.03.2(3.2m A e c =--= 承台内区净面积19.34875.16775.4=-=-=ec c i c A A A m 2查表63.0,11.0==ec i c ηη275.06775.44875.163.06775.419.311.0=+=+=c ece c c i c i cc A A A A ηηη 那么,C 复合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 kN Q Q Q R cckcppkpssks13.67870.11.187275.065.125.30664.165.14.7088.0=++=++=γηγηγη5.3 比较比较:用群桩效应系数法计算B,C 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比非复合的要大一些(本设计中)6. 桩基础沉降验算采用长期效应组合的荷载标准值进行桩基础的沉降计算。
由于桩基础的桩中心距小于6d ,所以可以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最终沉降量。
6.1 B 柱沉降验算竖向荷载标准值kN F 1900=基底处压力kPa A G F p 3.5719.19.12025.29.19.11900=⨯⨯⨯⨯+=+=基底自重压力kPa d 381.21.21.01.1821.18=⨯⨯+⨯=γ基底处的附加应力kPa P P d 3.533383.5710=-=-=γ确定地基压缩层深度:m b b z n 3.4)9.1ln 4.05.2(9.1)ln 4.05.2(=-⨯=-=。
所以本基础取m Z n 3.4=计算沉降量。
计算如下表表:计算沉降量(B 柱)S 桩基础持力层性能良好,去沉降经验系数0.1=ψ。
短边方向桩数2=b n ,等效距径比4.235.049.19.1886.0886.0=⨯⨯==b n Ae d Sa ,长径比57.4835.017==d l ,承台的长宽比0.1=BcLc,查表:492.19,79.1,038.0210===C C C085.0492.19)12(79.112038.0)1(1210=+--+=+--+=C n C n C b b e ψ所以,四桩桩基础最终沉降量'S S e ψψ==mm 2.223.261085.00.1=⨯⨯ 满足要求 6.2 C 柱沉降验算竖向荷载标准值kN F 2700= 基底处压力kPa A G F p 40.5553.23.22025.23.23.22700=⨯⨯⨯⨯+=+=基底自重压力kPa d 381.21.21.01.1821.18=⨯⨯+⨯=γ基底处的附加应力kPa d P P 40.5173840.5550=-=-=γ确定地基压缩层深度:m b b z n 5)3.2ln 4.05.2(3.2)ln 4.05.2(=-⨯=-= 所以本基础取m Z n 5=计算沉降量 计算如下表表: 计算沉降量(C 柱)S 桩基础持力层性能良好,去沉降经验系数0.1=ψ。
短边方向桩数24.25===ccb L nB n ,等效距径6.235.053.23.2886.0886.0=⨯⨯==b n Ae d Sa ,长径比75.4835.017==dl,承台的长宽比0.1=BcLc,查表:492.14,77.1,038.0210===C C C00972.0492.14)124.2(77.1124.2038.0)1(210=+--+=+-+=C n C n C b b e ψ所以,五桩桩基础最终沉降量'S S e ψψ==mm 2929111.00.1=⨯⨯ 满足要求7.桩身结构设计计算采用单点吊立的强度进行桩身配筋设计。
吊立位置在距桩顶、桩端平面0.29L ,起吊时桩身最大正负弯矩2max 0429.0KqL M =,其中K=1.3; ./675.32.12535.02m kN q =⨯⨯=。
即为每延米桩的自重(1.2为恒载分项系数)。
桩身长采用混凝土强度C30,II 级钢筋,所以:m kN KqL M.23.5917675.33.10429.00429.022max=⨯⨯⨯==桩身截面有效高度m h 315.0035.035.00=-=1193.03153503.141023.592620=⨯⨯⨯==bh f M c s α9363.0)1193.0211(21)211(21=⨯-+=-+=s s αγ桩身受拉主筋2604.6693153009363.01023.59mm h f M As y s =⨯⨯⨯==γ选用,2804,164mm A s =Φ,因此整个截面的主筋胃,25.1608,168mm A s =Φ,配筋率为%46.013103505.1608=⨯=ρ>4.0min =ρ%。
其他构造要求配筋见施工图。
桩身强度R kN A f A f s y c c >=⨯+⨯⨯⨯⨯=+3.2083)5.16083103153503.140.1(0.1)(ψϕ 满足要求8. 承台设计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8.1四桩承台设计(B 柱)由于桩的受力可知,平均反力kN N 524=,桩顶净反力: kN n F n G N N j 47541951900=+==-= (1) 柱对承台的冲切由右图,2175mm a a oy ox ==,承台厚度H=1.0m,计算截面处的有效高度mm h 9208010000=-=,承台底保护层厚度取80mm.冲垮比19.09201750====h a ox oy ox λλ 冲切系数846.12.019.072.02.072.0=+=+==ox oy ox d d λB 柱截面取2500500mm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kPa f t 1100= 冲切力设计值kN QF F il 14254751900=-=-=∑m mm u m 7.22700)175500(4==+⨯=kN F kN h u f l m t 1425504492.07.21100846.100=>=⨯⨯⨯=γα(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由计算图,mm c c mm a a y x 525,1752111====四桩承台结构计算平面图角桩冲垮比19.09201750111====h a x y x λλ 角桩的冲切系数23.12.019.048.02.048.0111=+=+==x y x λαα 0111121)]2()2([h f a c a c t x y yx +++αα 92.01100)2175.0525.0(23.12⨯⨯+⨯⨯= kN N kN j 4758.15240=>=γ 满足要求(3)斜截面抗剪验算计算截面为I-I ,截面有效高度m h 92.00=,截面的计算宽度m b 9.1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kPa Mpa f c 96006.9==,该计算截面的最大剪力设计值kN N V j 95047522=⨯==mm a a y x 175==剪跨比19.09201750====h a x y x λλ 剪切系数2449.03.019.012.03.012.0=+=+=x λβ kN V kN h b f c 950410992.09.196002449.0000=>=⨯⨯⨯=γβ 满足要求(4)受弯计算承台I-I 截面处最大弯矩m kN y N M j .5.332)235.0175.0(9502=+⨯== II 级钢筋2/300mm N f y = 26057.13389203009.0105.3329.0mm h f M A y s =⨯⨯⨯== 每米宽度范围的配筋27059.157.1338mm A s ==,选用2705270.769,145mm mm A s >=Φ 整个承台宽度范围内用筋5×1.9=9.5根,取10根,而且双向布置,即1420Φ(双向布置)(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B 柱截面面积225.05.05.0m A t =⨯=,局部受压净面积2125.0m A A t n ==,局部受压计算面积225.2)5.03()5.03(,m A A b b =⨯⨯⨯= 混凝土的局部受压强度提高系数325.025.2,===t b A A ββ kN F kN A f B n c 1900972025.09600335.135.11=>=⨯⨯⨯=β 满足条件8.2五桩承台设计(C 柱)由于桩的受力可知,桩顶平均反力kN N 540=,桩顶净反力: kN n F n G N N j 54052700===-= (1)柱对承台的冲切由右图,2375mm a a oy ox ==,承台厚度H=1.0m,计算截面处的有效高度mm h 9208010000=-=,承台底保护层厚度取80mm.冲垮比4076.09203750====h a ox oy ox λλ 冲切系数185.12.04076.072.02.072.0=+=+==ox oy ox d d λ B 柱截面取2500500mm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kPa f t 1100=冲切力设计值kN Q F F i l 21605402700=-=-=∑mmm u m 5.33500)375500(4==+⨯= kN F kN h u f l m t 2603419792.05.31100185.100=>=⨯⨯⨯=γα(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由计算图,mm c c mm a a y x 525,3752111====角桩冲垮比4076.09203750111====h a x y x λλ 角桩的冲切系数79.02.04076.048.02.048.0111=+=+==x y x λααkN N kN h f a c a c j t x y y x 540113992.01100)2375.0525.0(79.02)]2()2([00111121=>=⨯⨯+⨯⨯=+++γαα (3)斜截面抗剪验算计算截面为I-I ,截面有效高度m h 92.00=,截面的计算宽度m b 9.1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kPa Mpa f c 96006.9==,该计算截面的最大剪力设计值kN N V j 108054022=⨯== mm a a y x 375==剪跨比4076.09203750====h a x y x λλ 剪切系数1696.03.04076.012.03.012.0=+=+=x λβ kN V kN h b f c 1080344592.03.296001696.0000=>=⨯⨯⨯=γβ 满足要求(4)受弯计算承台I-I 截面处最大弯矩m kN y N M j .594)235.0375.0(10802=+⨯== II 级钢筋2/300mm N f y = 26023919203009.0105949.0mm h f M A y s =⨯⨯⨯== 每米宽度范围的配筋270.10393.22391mm A s ==,选用270.103921077,147mm mm A s >=Φ 整个承台宽度范围内用筋163.27=⨯根,取16根,而且双向布置,即1416Φ(双向布置)(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B 柱截面面积225.05.05.0m A t =⨯=,局部受压净面积2125.0m A A t n ==,局部受压计算面积225.2)5.03()5.03(,m A A b b =⨯⨯⨯= 混凝土的局部受压强度提高系数325.025.2,===t b A A ββ kN F kN A f B n c 2700972025.09600335.135.11=>=⨯⨯⨯=β 满足条件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罗晓辉,主编《基础工程设计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5】王广月,王盛桂,付志前编著·《地基基础工程》·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6】赵明华主编,徐学燕副主编·《基础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陈希哲编著·《土力学地基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熊峰,李章政,李碧雄,贾正甫编著·《结构设计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