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课程设计终稿模版

合集下载

毕设柱下桩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毕设柱下桩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2 桩基础课程设计................................................ - 1 -2.1设计资料................................................. - 2 -2.1.1地形.............................................. - 2 -2.1.2工程地质条件...................................... - 2 -2.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 2 -2.1.4水文地质条件...................................... - 3 -2.1.5场地条件.......................................... - 3 -2.1.6上部结构资料...................................... - 3 -2.1.7本人设计资料...................................... - 4 -2.2 灌注桩基设计............................................ - 4 -2.2.1单桩承载力计算.................................... - 4 -2.2.2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 5 -2.2.3承台设计.......................................... - 7 -2.2.4桩身结构设计..................................... - 10 -2.2.5桩身构造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桥梁基础桩基础课程设计

桥梁基础桩基础课程设计

桥梁基础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桥梁基础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基础桩的受力原理、设计要点及施工方法。

3. 学生能了解桥梁基础桩的检测与验收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基础桩知识,分析桥梁工程中基础桩的选择与应用。

2. 学生能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基础桩的简单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

3. 学生能运用检测方法,评估桥梁基础桩的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桥梁工程建设的兴趣,增强对国家基础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质量观念,注重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3.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工程实践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桥梁工程知识基础,对桥梁基础桩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桥梁基础桩的知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桥梁基础桩概述- 基础桩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桥梁基础桩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 基础桩受力原理- 桩土相互作用原理- 桩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桩身强度及稳定性分析3. 桥梁基础桩设计- 设计原则与要求- 桩长、桩径、桩距的确定- 桩基施工图的绘制4. 桥梁基础桩施工技术- 施工准备与工艺流程-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预制桩施工方法- 桩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5. 桥梁基础桩检测与验收- 检测方法与技术- 验收标准与程序- 桩基工程质量评定6. 案例分析与讨论- 现有桥梁基础桩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础设计)

*******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土木工程地下工程方向)姓名:******学号:********组别:*****一班(ACE组)二〇一一年六月目录一. 工程概况 (3)二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6)三. 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6)四. 确定桩数 (7)五. Z1、Z2类柱下桩基础设计 (8)六. Z3类柱下桩基础设计 (11)七. Z4类柱下桩基础设计 (14)八. 连系梁设计 (18)九. 基础布置总平面图 (20)一 .工程概况凤凰大厦为六层框架结构,±0.00以上高度19.6米,拟采用400×400mm 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整个基础占地面积为()()22.8350.322.780.6m =+⨯⨯⨯.具体的地质等工程条件如下:Z 1Z 2Z 2Z 2Z 2Z 2Z 2Z 2Z 1Z 1Z 3Z 3123456789DCB A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图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钻孔平面布置图Zk1Zk2Zk3Zk4(2)工程地质剖面图-1.8-2.0-2.2-2.5-5.1(-5.8)-9.5(-10.5)-18.4(-20.4)-3.0(-4.0)-15.5(-17.3)-4.5(-5.3)-8.6(-9.2)-20.5(-21.8)-6.0(-6.5)-9.0(-9.7)-20(-21.2)杂填土淤泥粉质粘土砾质粘土-8.5(-9.8)Ⅰ—Ⅰ 剖面-1.8-2.0-2.2-2.4-4.9(-4.5)-10.0(-11.4)-14.5(-16.3)-3.0(-4.5)-8.0(-9.4)-17.0(-18.5)-5.5(-6.2)-22.0(-23.0)-6.5(-7.5)-9.5(-11.3)-21.5-(22.0)杂填土淤泥粉质粘土砾质粘土-8.5(-10.7)Ⅱ—Ⅱ 剖面(3)预制桩桩端承载能力标准值2、底层柱截面尺寸及荷载3、其它条件(1)柱底标高为-1.0m;(2)基础梁(连系梁)顶面荷载Q=15kN/m;(3)建筑物处于非地震区,可不考虑抗震。

桩基础课程设计终稿模板

桩基础课程设计终稿模板

桩基础课程设计终稿目录1 .设计资料 (1)1.1 上部结构资料 (1)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1)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2)2.1 选择桩型 (2)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3)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4)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4)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5)6 .桩顶作用验算 (5)7 .桩基础沉降验算 (6)8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7)9 .承台设计 (8)9.1 承台抗弯验算 (8)9.2 承台抗冲切验算 (9)9.3 承台抗剪切验算 (10)9.4 承台局部承载力验算 (10)10.参考文献 (12)1设计资料1.1、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7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底层层高 3.4m(局部10m,内有10t桥式吊车,其余层高3.3m,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如图2所示。

1.2、建筑物场地资料(1)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平面位置如图1所示图1建筑物平面位置示意图(2)建筑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 2.1m,根据已有分析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作用。

(3)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2.1 选择桩型因为框架跨度大而且不均匀,柱底荷载大,不宜采用浅基础。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

因转孔灌注桩泥水排泄不便,为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能够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②层是灰褐色粉质粘土,第③层是灰色淤泥质的粉质粘土,且比较厚,而第④层是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因。

独立桩基础课程设计

独立桩基础课程设计

独立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独立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及构造特点。

2. 学生能掌握独立桩基础的承载特性及影响因素。

3. 学生能了解独立桩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及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独立桩基础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评估独立桩基础的承载能力。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独立桩基础结构,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土木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独立桩基础的基本理论、设计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土木工程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探究。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独立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及构造特点- 桩基础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独立桩基础的构造及组成部分- 桩身材料及其性能要求2. 独立桩基础的承载特性及影响因素- 桩的受力分析及承载机制- 影响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桩基设计中的安全系数及可靠性分析3. 独立桩基础的设计方法- 桩长的确定- 桩径的选择- 桩间距及排布方式- 桩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4. 独立桩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桩基础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桩基础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桩基础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5. 独立桩基础的优缺点分析- 独立桩基础的优点- 独立桩基础的局限性- 独立桩基础与其他类型基础的比较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独立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及构造特点第二周:独立桩基础的承载特性及影响因素第三周:独立桩基础的设计方法第四周:独立桩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及优缺点分析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能力。

桩基础课程设计(仅供参考)

桩基础课程设计(仅供参考)

院系:土木学院姓名: ***学号: ********班号:土木1001指导教师:罗晓辉日期:2013年6月目录1.设计资料1.1 上部结构资料 (4)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4)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4)2.1 选择桩型 (4)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4)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5)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5)4.1 B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 (5)4.2 C柱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 (5)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与非复合作比较) (5)5.1四桩承台承载力计算(B承台) (5)5.2五桩承台承载力计算(C承台) (7)5.3 比较 (8)6. 桩基础沉降验算 (8)6.1 B柱沉降验算 (8)6.2 C柱沉降验算 (8)7.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8. 承台设计 (10)8.1四桩承台设计(B柱) (10)(1)柱对承台的冲切 (10)(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1)(3)斜截面抗剪验算 (11)(4)受弯计算 (11)(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12)8.2五桩承台设计(C柱) (12)(1)柱对承台的冲切 (12)(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2)(3)斜截面抗剪验算 (13)(4)受弯计算 (13)(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13)1.设计资料1.1 上部结构资料某建筑方案,上部结构为五层框架,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见附图。

附图1.2 建筑物场地资料见附加资料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2.1 选择桩型采用预制桩(静压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

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⑤层为粉砂,压缩性低,所以第⑤层是比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 (>2d ),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h=2+2+4+8+1=17m 。

桩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桩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设计计算一.确定尺寸及桩个数:设计采用C20的混凝土,桩径d=1.00m ,挖孔灌注桩,桩长l=41.00m ,伸入持力层(粗纱)的深度为3.3m 。

1.求[]σ:根据条件,所选公式:[]()d k d k 2'2220634γγσσ+-+=可查知持力层的基本承载力 kPa 4000=σ查《规范》得 52=k 5.225'2==k 3'2/10102010M KN =-=-==γγγ 则桩底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Kpa6001105.26)34(105400=⨯⨯⨯+-⨯⨯+=σ2.求[]p :公式:[][]∑+=σA m l f U p i i 021227854.04m d A ==πm U 2673.304.1=⨯=π查《规范》得4.00=m查《规范》得i f (钻孔灌注桩极限摩阻力)。

K P a f 451=m l 8.03=; K P a f 502= m l 1.82= K P a f 303=m l 8.03=; KPa f 554= m l 8.265= K P a f 805=m l 3.35=。

则:[]Kpap 56.3875607854.04.0)3.3808.26558.0301.850245(2673.321=⨯⨯+⨯+⨯+⨯+⨯+⨯⨯⨯=3.定桩数:取u=1.5则: []91.756.38755.204425.1=⨯==p Nn μ根取8=∴n布桩如下:二.计算:1. 桩的计算宽度b o : 公式:b k kk b f 00=()()md h b n h L 6136.026.31136.06.02131'11=+====+⨯=<=-=则11''6.01h L b b k ⋅-+=∴822.0626.06.016.0=⋅-+=9.0=f k ()2/10=+=d k α m b 48.1129.082.00=⨯⨯⨯=∴ 2. 求变形系数α: 假设为弹性桩,则:()()()26474224241211006.1641107.28.08.0/864008.408.208.222900027500/9000/750008.2208.423.113.1308.4104.1212m KN I E EI M KN m m KN m m KN m h h m d h h m ⋅⨯=⋅⨯⨯⨯===⨯+⨯⨯+⨯====-==-==+⨯=+=π则得:立。

桩基础课程设计范例

桩基础课程设计范例

桩基础课程设计范例1000字桩基础课程设计范例一、课程背景桩基础作为土木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从而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本课程旨在介绍桩基础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巧,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桩基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实战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桩基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了解桩基础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发展。

2. 了解桩基础的种类和分类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工程要求选用适当的桩型。

3. 熟练掌握桩基础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原理,能够进行桩基础的初选和优化设计。

4. 熟悉桩基础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5. 能够掌握桩基础的监理和质量控制技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6.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其在土木工程领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桩基础的概述2. 桩基础的类型和分类方法3. 桩基础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4. 桩基础的施工流程和技术要点5. 桩基础的监理和质量控制技术6. 桩基础实践案例分析四、课程组织本课程为线下授课,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成绩和实践能力评估。

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实践能力评估占总评成绩的40%。

实践能力评估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估。

六、参考教材1. 谷立华、蒋垚编著. 土木工程基础建设技术[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9.2. 李光玉、叶伟彪编著. 土木工程基础设计与施工[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3. 肖东光、叶伟彪编著. 桩基础工程设计及施工[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七、总结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土木工程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应对现代建筑工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桩基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成为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领域专业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资料1、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七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底层层高3.4m,其余层高3.3m。

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

最大轴力组合:最大弯矩组合:最大轴力标准值:2、建筑物场地资料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1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

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

表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3、设计依据写你所采用的规范二 、设计步骤1、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1) 选择桩型因为框架跨度大而且不均匀,柱底荷载大 ,不宜采用浅基础。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

因转孔灌注桩泥水排泄不便,为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③层是灰色淤泥质的粉质粘土,且比较厚,而第④层是粉土夹粉质粘土,所以第④层是比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 (>2d ),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1.88.312123.1h m =+++=由于第①层后1.8m ,地下水位为离地表2.1m,为了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所以选择承台底进入第②层土0.3m ,即承台埋深为2.1m ,桩基的有效桩长即为23.1-2.1=21m 。

桩截面尺寸选用:由于经验关系建议:楼层<10时,桩边长取300~400,350mm ×350mm ,由施工设备要求,桩分为两节,上段长11m ,下段长11m (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长1m , 图2-2桩基及土层分布示意图 这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的起伏以及桩需要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桩基以及土层分布示意如图。

2、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本设计属于二级建筑桩基,采用经验参数法和静力触探法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Ps 按图确定桩侧极限阻力标准50p +40c801007000g15a h d1000200030004000500060000.0psp s (kPa)fe.025s251251000.016p s +20.450.02p s q s k (k P a )1401206020b600 图 s sk p q -曲线由于除去杂土外,第②,③,④,⑤层土都是粘土,则采取图中的折线oabc 来确定桩侧极限阻力的标准值:即:kPa P s 1000<时,s sk P q 05.0= kPa P s 1000>时,25025.0+=s sk P q桩端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 p sk i ski pk sk ukA P l q u Q Q Q α+=+=∑其中:)(2121sk sk sk P P P β+=u ――桩身截面周长,m 。

i l ――桩穿过第i 层土的厚度。

p A ――桩身横截面积,扩底桩为桩底水平投影面积,2m ,α――桩端阻力修正系数,查表2.2。

由于桩尖入土深度H=23.1m(15<H<30),查下表,由线性插值法求得修正系数α=0.831sk P 为桩端全断面以上8倍桩径范围内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计算时,由于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较浅,仅1m,并考虑持力层的可能起伏,所以这里不计持力层土的sk P ,2sk P 为桩端全断面以下4倍桩径范围以内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故KPa P sk 8601=,KPa P sk 34402=,β为折减系数,因为5/21<sk sk P P ,取β=1。

根据静力触探法求sk q ,根据各层土的Ps 值,有如下: 第二层:kPa q m h sk 15,6=≤;kPa Ps q m h sk 3672005.005.0,1.106=⨯==≤≤; 第三层:kPa ps q m h sk 4386005.005.0,1.221.10=⨯==≤≤;第四层:kPa p q m h s sk 111253440025.025025.0,6.273.22=+⨯=+=<≤2 40.35156-2.136 4.1431211110.351784.5 1166.34+218.6 1385kNuk sk pk ski i sk pQ Q Q u q l P A α=+=+⨯⨯⨯⨯⨯⨯⨯∑=〔()+++〕+==估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60.1==p s γγ) kN Q ppks6.8656.11385Q R sk1==+=γγ 按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承载力标准值:2 40.35358+29125510.352200956.2269.51226kNuk sk pk Q Q Q =+⨯⨯⨯⨯⨯⨯⨯=(+)+=+=估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65.1==p s γγ)kN Q ppks74365.11226Q R sk2==+=γγ 由于R 1>R 2,所以最终按经验参数法计算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即采用kN R R 7432==,初步确定桩数。

3、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1) 柱下桩数和承台的确定最大轴力组合的荷载:F kN,M= kN m Q kN •= ,=初步估算桩数,由于柱子是偏心受压,故考虑一定的系数,规范中建议取1.1~1.2, 现在取1.1的系数,即:()根4.31.174322941.1n 2=⨯=⨯≥R F 取n =4根,桩距 1.05m 3d =≥a S ,桩位平面布置如图 ,承台底面尺寸为1.9m 1.9m ⨯。

四桩桩基础4、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该桩基属于非端承桩,并n>3,承台底面下并非欠固结土,新填土等,故承台底面不会于土脱离,所以宜考虑桩群、土、承台的相互作用效应,按复合基桩计算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目前,考虑桩基的群桩效应的有两种方法。

《地基规范》采用等代实体法,《桩基规范》采用群桩效应系数法。

下面用群桩效应系数法计算B,C 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图2-7承台净面积:22212.335.049.1m A c =⨯-=。

承台底地基土极限阻力标准值:KPa f q k ck 25012522=⨯==kN l quQ iski sk 2.956==∑kN q A Q p p pk 5.269==分项系数70.1,65.1===c p s γγγ因为桩分布不规则,所以要对桩的距径比进行修正,修正如下:群桩效应系数查表得:64.1,8.0==p s ηη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承台外区净面积2222.1)35.09.1(9.1m A e c =--=承台内区净面积92.12.112.3=-=-=ec c i c A A A m 2查表63.0,11.0==ec i c ηη那么,B 复合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5、 桩顶作用验算(1)荷载取柱的max N 组合:F kN, M= kN m Q kN •= , =承台高度设为1m 等厚,荷载作用于承台顶面,承台的埋深d = m 。

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的重要性系数0λ=1.0.作用在承台底形心处的竖向力有F,G,但是G 的分项系数取为1.2.kN G F 248919522942.12025.29.122942=+=⨯⨯⨯+=+作用在承台底形心处的弯矩∑=⨯+=kN M 12514778桩顶受力计算如下:R kN N 2.1674max 0<=γ0min 0>N γkN R kN N 7676220=<=γ 满足要求(2)荷载取max M 组合:F kN, M= kN m Q kN •= ,=∑=⨯+==+=+kNM kNG F 29213825421721951977桩顶受力计算如下:R kN N 2.17.664max 0<=γ 0min 0>N γkN R kN N 7675430=<=γ 满足要求6、 桩基础沉降验算采用长期效应组合的荷载标准值进行桩基础的沉降计算。

由于桩基础的桩中心距小于6d ,所以可以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最终沉降量。

基底处的附加应力kPa P P d 7.496377.5330=-=-=γ桩端平面下的土的自重应力c σ和附加应力z σ(04p z ασ=)计算如下: ①.在z=0时: 1)101.19(12)108.17(8)104.18(3.04.188.15.17⨯-+⨯-+⨯-+⨯+⨯==∑ii c hγσ=206.9kPa kPa p bz b ls 7.4967.49625.044,25.0,02,10=⨯⨯=====ασα ②.在m z 2=时: kPa hii c 1.2251.929.206=⨯+==∑γσkPa p b z b ls 16.1567.4960786.044,0786.0,1.29.142,10=⨯⨯======ασα ③.在m z 8.2=时:kPa h i i c 38.2321.98.29.206=⨯+==∑γσkPa p b z b l s 8.887.4960447.044,0447.0,39.16.52,10=⨯⨯======ασα ④.在m z 3.4=时kPa h i i c 2461.93.49.206=⨯+==∑γσkPa p b z b l s 5.437.4960218.044,0218.0.0,5.49.16.82,1=⨯⨯======ασα 将以上计算资料整理于表2.4表2.4 z c σσ,的计算结果在z=4.4m 处,2.0176.02465.43<==czσσ,所以本基础取m Z n 3.4=计算沉降量。

计算如表2.5表2.5计算沉降量S ’=59.1+7.1+9.3=75.5mm桩基础持力层性能良好,去沉降经验系数0.1=ψ。

短边方向桩数2=b n ,等效距径比4.235.049.19.1886.0886.0=⨯⨯==b n Ae d Sa ,长径比6035.021==d l ,承台的长宽比0.1=BcLc,查表:59.17,9.1,031.0210===C C C 082.059.17)12(9.11231.0)1(210=+--+=+-+=C n C n C b b e ψ所以,四桩桩基础最终沉降量'S S e ψψ==mm 21.65.75082.00.1=⨯⨯ 满足要求7、桩身结构设计计算两端桩长各11m,采用单点吊立的强度进行桩身配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