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公共建筑原理2(第三章)

第三章公共建筑的造型问题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学及内容(本章主要)重点论述三个方面1 基本特点(1)二重性(2)空间性2 室内空间艺术处理3 室外体型艺术处理公共建筑造型艺术问题不仅仅是上述三个方面内容,还包括民族形式,地方风格,构图技巧以及形式美规律等方面。
希望学生在平时多多查阅有关资料,加强学习,并运用于设计中去。
本章要求学会用形式美的构图规律和构图原理及技法进行建筑造型艺术创作。
三——1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一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1)二重性物质要求:适用,功能精神要求:美观(2)空间性:建筑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作品最大特点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要求,是创造建筑形式美的主要依据。
建筑是一种人造空间环境,这种空间环境应具有满足生理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双重性。
即建筑不仅要是适用的,而且应该是美观的。
二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关系(形式追随功能)一般说,一定的建筑形式取决于一定的构思内涵,同时建筑形式常能反作用于建筑的内容,并对建筑内容起着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所以在对公共建筑进行造型艺术创作是,力求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才有可能获取完美的艺术形式。
三形式美的规律及建筑构图原理1 形式美的规律(1)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即变化中求统一,从统一中求变化,并使两者得到比较完美的结合,达到高度完整的境界。
(2)多样统一的构图原则包括比例与尺度,统一与变化,主要与从属,对比与协调,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视觉与视差,性格与风格。
(3)形式美的规律中,比例,尺度,对比,主从,韵律,均衡,重点等,均是多样统一的某一方面,是常用的构图技巧2 如何作到建筑艺术创作的多样统一(手段多样性与统一性)(1)多样统一既是建筑艺术形式普遍认同的法则,同样也是公共建筑造型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据。
(2)建筑艺术形式的多样变化内在基础和统一的内在依据公共建筑是由各种不同使用性质的空间和若干细部组成的。
它的形状大小色彩质感等各不相同,这些客观存在的千差万别上午因素是构成建筑形式多样变化的内在基础。
1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1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艺术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决定艺术,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3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艺术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5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关系。
A、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历史时期,是相互影响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宗教成为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艺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
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是经济基础,它们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B、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6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形象:就是艺术家所创造的体现着他的审美理想的具体可感的现象形态,就是艺术家的创造结果,也是受众的审美对象。
艺术形象有三大特性: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7艺术典型:在作品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题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作。
艺术典型必须具备鲜明生动的个性,并以特殊的个性表现其普遍性。
2019艺术硕士 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

彭吉象,艺术概论核心笔记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
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1.艺术的本质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3.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1)艺术起源于“模仿”。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2)艺术起源于“游戏”。
艺术概论——考研试题、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考研试题、复习资料一、填空1.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
2.艺术作品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二是作者的情感偏爱。
3.艺术的起源5大学说:模仿说→表现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
4.艺术的创作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基本阶段。
5.王朝闻早在50年代就首先提出艺术接受中再创造、再评论的理论。
6.中国画独特的美是形神想结合。
7.罗丹的“巴尔扎克”属于艺术中雕塑美术。
8.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说是劳动说。
9.艺术的创作手法主要有:象征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
10.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为代表的著述,是中国的绘画理论专著。
11.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12.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13.艺术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14.《思想者》雕塑的作者是法国艺术家罗丹。
15.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隐含的读者”概念。
16.艺术典型主要包括典型环境、典型事件等。
二、名词解释1.艺术语言答:又称艺术语汇。
指的是各种艺术体裁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
艺术作品的特定内容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现出来,成为可供人们欣赏的对象。
2.艺术直觉答:“艺术直觉”特指创作主体未经理性分析与逻辑推演而迅速直接地把握客体对象的本质及其感性特征的能力。
3.艺术流派答:指在中外艺术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术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很多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统称艺术流派。
4.形象思维答:形象思维是运用基形意识、完形意象、群形意象、异形意象四种思维形式进行思维的。
5.造型艺术答:造型艺术是艺术形态之一。
指以一定物质材料(如绘画用颜、墨、绢、布、纸、木板等,雕塑、工艺用木、石、泥、玻璃、金属等,建筑用多种建筑材料等)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
关于艺术导论学习心得2023年(3篇)

关于艺术导论学习心得2023年(3篇)心得体会一有句话常挂在我们嘴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然而,何为美?即使细究起来,也似乎无从回答。
要给大家介绍的书,书名是《艺术概论》。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概论”二字,大概已没了兴趣,再加上“艺术”二字,估计已经给这本书判了死刑。
没错,与大家猜想的一样,这是本教科书,还是本有关艺术的教科书。
然而,这不是过去我们经历过的那些,阅读后对艺术茫然若知、倒尽胃口,使得你从此再也不想与艺术沾边的深奥苦涩的教科书,这是一本有趣的、容易阅读的、启发生命的书!作者蒋x先生,是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出版小说、散文、艺术史及美学著作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
在蒋x先生看来,艺术,是比任何一种科目更需要人的自觉,更需要心灵的介入的领域。
这本《艺术概论》以清丽流畅的文笔,深入浅出介绍了艺术的源流、特征、类别、材料、内容、形式、创作、欣赏、批评等,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使读者阅后能够坦然看待艺术、从中获得无数喜悦与无限乐趣。
我们对美的信仰,会因此更加坚定而真实。
美,是一种拯救——在人性众多的挫折阻碍之中、在生命众多的困惑迷惘之中,使人有反省、有思维、有渴望、有向往,有对伤痛的悲悯、也有对喜悦幸福的期待——美,不再是困难的学习。
当带着美的信仰回到现实生活,我们会发现很多方面都与以前不太一样……我们工作的地方——基层人民法院——是社会矛盾的集中点,每一个到我们单位办事的人内心或有愤恨或有冤屈抑或其他,与当事人接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是“易燃易爆”之群体。
处理纠纷案件扎实的法律理论知识是基础,但我们可运用智慧、能创造的艺术远不止这些。
以处理离婚案件为例,为了维护家庭及社会的稳定,苦口婆心劝导男女双方,委婉提醒他们珍惜家庭、尊重体谅对方的工作我们做了太多,但这样的工作我们依然会继续做下去,当看到深深埋怨的两人终于表示愿意给对方一次机会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喜悦是难以道明的,“艺术不但需有深刻的思想,也往往要有动人的情操”,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挽救一个家庭,这样的事情难道不是一种美吗?最后,又回到最初的问题,何为美?谈到美,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或娇艳或清雅的花,花似乎是大自然中一种美的象征。
艺术概论 第四章

第三章艺术发展论1.为什么说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P198—206答:(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2)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3)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4)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2.简述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P212—218答:从工具的产生,到艺术的发生,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纯粹的实用品。
第二阶段:即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
叫"准艺术”、”史前艺术"。
发生在狩猎经济做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大约在七千年到五千年之间,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生活方式由游牧渐趋稳定。
是“准艺术”的繁荣时期.约四、五千年前,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石器工具衰落了,金属工具的使用,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准艺术”的衰落.第三阶段:纯粹的艺术品,就是文明社会的艺术。
3.什么是艺术发展的他律性?P224-240答: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条:(1)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①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②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第三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第四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
因为政治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
因此,政治即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促进艺术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巨大的阻力导致艺术的衰败。
(3)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①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即宗教对艺术否定;②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
③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
(4)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当艺术作品表现进步的道德准则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
以辩证观念推动新时代文艺发展

以辩证观念推动新时代文艺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对文艺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视野上谋划文艺工作,深刻把握文艺发展的规律,有效促进新时代文艺的繁荣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新时代文艺的初心使然。
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坚持时代性与历史性相统一,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是我们在推进新时代文艺工作时应该具有的辩证观念。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根本力量,新时代文艺要始终把服务人民视为自己的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人民生活中汲取高尚的情思与健康的审美理想,以更多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观察历史不难发现,一切轰动当时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
它们经久流传而成为经典,都是因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都是对人民生活风貌的真实摹写、对人民精神品格的生动反映、对人民思想情感的传神表达、对人民利益意愿的深刻体察。
这决定着,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
人民性在文艺全部特性中居于统摄地位,内在于思想性、艺术性、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之中,并支配着文艺的发展。
新时代文艺的人民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加以理解:一是人民需要文艺。
在新时代,我们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必然需要新时代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更讲格调、品位,更注重情怀、内涵,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二是文艺需要人民。
要牢牢把握住人民性的价值取向,这是文艺存在之本。
文艺脱离了人民就会误入歧途。
必须始终扎根于人民当中,以心系人民冷暖、反映人民心声为己任,从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文艺之树才能保持枝繁叶茂、长盛不衰。
三是文艺要热爱人民。
文艺为人民立传抒怀的初衷,决定了其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取向,故文艺家的情之所至、爱之所趋、心之所向皆为人民。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
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7.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8.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9.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1、如何理解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
在艺术构思中,形式是追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
作品有怎样的内容,就会呼唤适合这内容的表现形式,而特定的形式也往往是为特定的内容服务的。
这种内容决定形式的观点是建立在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是割裂开来的基础之上的,即艺术作品的内容在未物化为形式之前。
事实上,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是统一在一起的,艺术形式总是以积极能动的方式服务于内容,而且其自身也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所以,我们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实际上这是从艺术创作过程的角度来考察两者的关系而得出的结论。
2、如何理解形式的能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艺术形式总是以积极能动的方式服务于内容,而且其自身也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形式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每个不同的艺术家,在选择创作题材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身把握艺术语言的特长来加以取舍裁定,一般不会强己所难而为之;其次,还表现在选用不恰当的艺术形式,对于内容的表现,不仅不能使之增色,反而会糟蹋内容、歪曲内容。
艺术作品形式的相对稳定性,首先,表现在某一种类型的作品,在将形式剥离内容后依然可资利用的继承性上,即鲁迅所提出的“旧瓶装新酒”;其次,还表现在有些艺术作品形式的美,可以抽取出来,构成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3、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是怎么体现的?(如何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内容是有形式的内容,形式是有内容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相互包容、相互转换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
1、从艺术创作过程的角度来看,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
作品有怎样的内容,就会呼唤适合这内容的表现形式。
2、艺术形式总是以积极能动的方式服务于内容,而且其自身也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所以,从艺术鉴赏即接受角度来看,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是形式,这形式被认知、被体验了就是内容,所以,形式又先于内容、决定内容。
(1)首先,艺术欣赏必须从对形式的解读、感受开始,进而才能达到对内容、意蕴的把握。
(2)其次,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对内容的欣赏。
(3)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电影、音乐等作品,它们的形式自身就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