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重点名解含英文、大题
精神病学重点名解含英文、大题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幻觉hallucination: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称为幻觉。
自知力insight: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是否觉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存在差异,对异常表现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望和现在的表现哪些属于病态。
知觉consciousness对事物总体属性的反应。
定向力orientation: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状态的认识能力。
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
错构paramnesia:患者在回忆中对过去的经历加以歪曲,并信以为真。
多见于老年期精神障碍和脑血管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虚构confabulation:是指病人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或经历,说成是亲身体验。
常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
、焦虑anxiety:患者在缺乏明显的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和客观情况过分严重估计而内心不安。
常怀大祸临头或即将遭遇不幸的心境。
遗忘amnesia指部分或全部不能回忆遗忘的经验。
一段时间的全部精力的丧失称为完全性遗忘,积极是对部分精力或事件不能回忆称作部分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 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产生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的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精力。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不能回忆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 又称柯萨可夫精神病Korsakov`s psychosis:多在酒依赖伴有营养缺乏的基础上缓慢起病,也可在震颤谵妄后发生。
临床以记忆缺失、虚构和错构等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
经久不愈,少数可恢复正常。
妄想decondary: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毫无事实根据,病人坚信不疑。
被害妄想persecutory delusion: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精神病学考试复习资料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版权所有,翻版必究一:名词解释 2010级麻醉二班1.幻觉(hallucination): 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是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2.妄想(delusion): 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是病态推理和妄想。
3.自知力(insight): 又称领悟力或者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的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
4.药物依赖:是指对药物强烈的渴求。
5.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 ): 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6.焦虑(anxiety):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患者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以至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7.精神发育障碍:是指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大脑的发育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感染,遗传,中毒,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使大脑发育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
8.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9.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10.健康:是指具有高尚的品德,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1.精神卫生:不仅研究各类精神疾病的社会防治,同时探讨保障人群心理健康,减少和预防各类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12.心身医学:是研究由精神因素引起或参与引起的,表现为躯体疾病的学科。
13.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
14.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精神病护理学大题名解(重点)

1.急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①意识障碍:昼轻夜重,注意,定向,记忆障碍②感知障碍:感觉过敏,错觉,幻觉,片段妄想。
③思维障碍:思维不连贯。
④情绪波动:焦虑,抑郁,愤怒,紧张,恐惧,欣快。
⑤意志行为:精神运动紊乱,兴奋躁动,不安冲动,行为无目的,与环境不协调。
起病急,症状变化大,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2.慢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①认知功能缺损:最早出现近事记忆障碍。
中度:记忆障碍严重(虚构,被盗窃妄想)重度:近记忆全丧失,不识亲人,不知饥饱②社会生活能力减退:早期:职业能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进展期:记忆障碍严重,出现定向障碍,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③行为精神症状:早期:有一定自知力,可出现消极意念。
后期:情感淡漠,幼稚,愚蠢性欣快,哭笑无常,人格改变出现较早3.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①前驱期症状:情绪改变,认知改变,对自我和外界感知改变,行为改变,躯体改变②显症期症状:a.阳性症状:幻觉,妄想,瓦解症状群(思维形式障碍,紧张症行为,不适当的情感,怪异行为)B.阴性症状:意志减退,缺乏快感,情感迟钝,社交退缩C.焦虑抑郁症状D.激越症状E.定向,记忆,智能障碍F.自知力4.神经症性障碍的共同特征①起病常与不良社会心理因素有关②病前多有一定易患素质和人格基础③症状多种多样,但客观检查缺乏器质性病理改变证据④精神障碍程度较轻,一般无精神症性症状。
⑤对疾病有相当的自知力⑥意识清楚,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⑦病程持续迁延5.神经症性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症状标准:身体不适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主动求医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1个月有3次发作或首次发作后害怕再发的焦虑持续一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应激相关障碍6.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①情绪低落(晨重夜轻)②抑郁性认知:三无症状:无望无助无用三自症状:自杀自责自罪③兴趣缺乏④快感缺乏⑤思维迟缓⑥意志活动减退(抑郁性木僵)⑦精神运动性改变(焦虑,运动性迟滞)⑧生物学症状:睡眠障碍:早醒,性欲食欲减退7.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①情感高涨:易激惹,愤怒,敌意②思维奔逸③活动增多,意志行为增强④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⑤睡眠需求减少⑥其他:食欲增加,性欲亢进⑦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8.锂盐的治疗,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治疗:急性治疗期:0.6mmoml/L维持治疗期:0.4-0.8mmol/L上限:1.4mmol/L 老人1.0mmol/L不良反应:早期:无力,疲乏,嗜睡,恶心,呕吐,厌食多尿,口干晚期:多尿,手指细震颤,粗大震颤提示接近中毒水平处理:①停药②大量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加速锂排泄③人工血透9.锥体外系反应的表现及处理①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表现为斜颈,眼上翻,吐舌,张口困难,角弓反张处理:肌注东莨菪碱0.3mg,盐酸苯海索②静坐不能:激越不安,反复走动,原地踏步处理:苯二氮卓类(阿普唑仑)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③类帕金森症:运动不能,肌张力增高,佝偻慌张步态,面具脸盐酸苯海索④迟发性运动障碍:舌口唇震颤处理:关键在于预防,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异丙嗪可改善。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652475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2.真性幻觉: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自己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3.Asperger综合症:语言沟通与人际交往困难.兴趣和行为局限、刻板为临床特点,智力正常预后良好。
4.Rett综合症:主要发牛发牛于女性儿童.以运动技能和智力进行性衰退为临床特征,多数预后不良。
5.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6.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
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7.病理姓激情:患者骤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
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应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武158.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但片面而偏激,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9.痴呆: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原有智力所造成的智力减退状态。
10.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11 .错构」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的错误回忆。
12.错觉:对客观事实歪曲的知觉°13.定向力: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14.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增加°15.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16.感知觉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性状、颜色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精神病重点整理名词解释和答题.doc

精神病重点整理名词解释和答题2,木僵:指严重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
3,家庭护理:是以家庭系统为单位,把家庭看做一个整体并在特殊环境中进行心理治疗,康复治疗以及护理的过程。
4,澹妄:又称有害作用,指一种有悖于社会常规或偏离医疗所需的间断或者不间断的自行使用精神活性物质。
5,戒断状态:指因减少或停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拮抗剂所致的综合征,由此引起躯体症状,精神症状或社会功能受损。
6,精精神分裂症:指一组病因未明的重型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周围环境不协调,自身知情意不协调和人格解体等分裂症状。
7,1型精神分离症:也称阳性症状,指精神活动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行为冲动紊乱,情感不稳定且与环境不协调。
8,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
9,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里,社会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所致的精神障碍。
10,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一组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以进食,睡眠及性行为等基本生理功能异常为主的障碍。
11,神经性厌食:是以患者对自身体象的感知有歪曲,担心发胖而故意节食,以致体重显著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
12,神经性贪食:是以反复出现的强烈进食欲望,和难以控制的冲动性的暴食,以及有恐怕发胖的观念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
13,睡惊症:是出现在夜间的极度恐惧和惊恐发作,伴有强烈的言语运动形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状态。
14,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又称多动症,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缩短,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15,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指儿童与他所依恋的对象分离时产生过度的焦虑情绪,依恋对象多是母亲,也可是祖父母,父亲,其他扶养者。
16,情感性精神障碍:也称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17,精神发育迟缓:是一组由生物,心里和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临床特征为智力发育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前。
精神病学

6.Circumscribed amnesia:界限性遗忘,又名心因性遗忘(psychogenic),指同以往经历的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有关的记忆丧失。发生的事情是不愉快的,或与强烈的恐惧、羞辱情境有关,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多见于分离性障碍。
4.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组起病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以前(1分),以智力发育低下(1分)和社会适应困难(1分)为临床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1分)。
5.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1分),主要临床表现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1分),活动过多和冲动(1分),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1分)。
3.Hallucination:幻觉,是一种缺乏外界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具有逼真的知觉体验和幻觉似乎来自外部世界两个特性。幻视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幻听、味幻觉、嗅幻觉、本体幻觉见于精神分裂症。
4.Delusion:妄想,是一种病理信念,内容与事实不符,与患者的文化水平及社会背景也不符,但患者仍坚信不疑,难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加以纠正,见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
7.Ganser syndrome:Ganser综合征,指患者回答问题时表现出能理解问题,但作出近似而不正确的回答,常伴有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定向障碍。有两种表现,假性痴呆和童样痴呆,见于分离性障碍。
8.Stupor:木僵,指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明显减少或抑制,并常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9 情感高涨(elation)患者情绪异常高涨,心情特别愉快。表情喜悦、语音高亢、动作明显增多、自我感觉良好、洋洋得意、盛气凌人,常伴有明显的夸大色彩。常见于躁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精神病学名词解释大全1.强制性思维突然涌现的大量杂乱无章的思潮,是异己的思维;无强烈的情感反应;多无自知力;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2.假性痴呆假性痴呆是指在某种特殊的心理背景下出现的一种部分短暂、可逆的智能障碍,而无明显脑器质性损害的证据。
常表现为刚塞氏综合征、童样痴呆、抑郁性假性痴呆。
常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病,一般预后较好。
3.反射性幻听当某一感觉器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知觉体验时,另一感觉器官出现幻觉;如听到关门声即闪现人影。
见于精神分-裂症。
一种无法以病人当前环境和以往心境解释、有非源于其4.原发性妄想他异常精神活动的病理信念,具有突然发作、坚信不疑、非常显著的特点;常在下列原发性妄想体验的基础上产生,如妄想直觉、妄想心境等。
5.恶性综合征多见于应用高效价药物的病人尤其是氟哌啶醇;表现为意识障碍、持续高热、肌肉强直、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药物加量过快、用量过高、脱水、营养不足可能与其发生有关;处理是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给予支持性治疗。
6.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
7.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的人际互动过程;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影响患者和其他求助者;引起心理、行为和躯体功能的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8.精神病:是指可造成社会功能障碍和现实检验能力下降的一组重性精神障碍。
临床相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
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和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9.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多迁延。
10.锥体外系反应(锥体外系副作用):是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副作用,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帕金森症、迟发性运动障碍。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科学领域,它涉及了多种名词和概念。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精神病学名词的解释和拓展:1. 精神疾病(Mental Disorders):指的是对个体的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交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的疾病。
精神疾病可以涉及各种症状和严重程度,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2. 诊断(Diagnosis):精神病学中的诊断是指通过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症状、行为和心理状况来确定他们是否符合特定的精神疾病标准。
诊断通常由经验丰富的精神病学专家进行,依据国际通用的分类系统,如《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
3. 治疗(Treatment):精神病学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依靠精神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以减轻症状或控制病情。
心理治疗则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心理干预来帮助他们改善思维、情绪和行为。
4. 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精神病理学研究精神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因,探讨导致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如遗传、神经化学、环境和社会因素等。
精神病理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疾病的本质,并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5.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源于弗洛伊德的理论。
它旨在通过探究无意识心理过程和童年经历,帮助患者认识和解决潜在的心理冲突和困扰。
精神分析还用于研究人类思维和心理的深层结构。
6. 社区精神病学(Community Psychiatry):社区精神病学关注精神疾病对社区和个体的影响,并通过提供综合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来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
它强调社区参与和个体的整体健康。
以上是一些精神病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和拓展。
精神病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的心理和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幻觉hallucination: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称为幻觉。
自知力insight: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是否觉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存在差异,对异常表现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望和现在的表现哪些属于病态。
知觉consciousness对事物总体属性的反应。
定向力orientation: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状态的认识能力。
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
错构paramnesia:患者在回忆中对过去的经历加以歪曲,并信以为真。
多见于老年期精神障碍和脑血管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虚构confabulation:是指病人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或经历,说成是亲身体验。
常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
、焦虑anxiety:患者在缺乏明显的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和客观情况过分严重估计而内心不安。
常怀大祸临头或即将遭遇不幸的心境。
遗忘amnesia指部分或全部不能回忆遗忘的经验。
一段时间的全部精力的丧失称为完全性遗忘,积极是对部分精力或事件不能回忆称作部分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 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产生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的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精力。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不能回忆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 又称柯萨可夫精神病Korsakov`s psychosis:多在酒依赖伴有营养缺乏的基础上缓慢起病,也可在震颤谵妄后发生。
临床以记忆缺失、虚构和错构等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
经久不愈,少数可恢复正常。
妄想decondary: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毫无事实根据,病人坚信不疑。
被害妄想persecutory delusion: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
主要见于精分和偏执性精神病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的。
谵妄delirium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起病急,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又称为急性脑综合症震颤谵妄T remor delirium 病人在长期饮酒后骤然减少酒量或停饮可很快出现的短暂意识障碍,同时有四肢粗大震颤和共济失调,常伴有发热大汗等。
痴呆dementia:较严重的持续性的认知障碍。
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又称为慢性脑综合症。
真性痴呆genuine / T rue dementia指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和智能发育正常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的作用,引起大脑器质性损害,导致严重智能障碍。
假性痴呆pseudodementia 伴随意识障碍而出现的暂时性脑机能障碍,并非真正的智能缺损,它常突然发生,也可突然消失,一般维持时间较短。
木僵stupor病人意识清楚,出现言语动作行为的抑制。
重者对体内外任何刺激不起反应。
神经症neurosis是一组轻性精神障碍的总称。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和/或易疲劳、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疑病、躯体形式障碍。
这些症状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中常常混合存在,病程大多持续迁延。
共同特征: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
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相称。
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患者有相当的自知力,疾病使患者感觉痛苦。
恶性综合征Malignant syndrome :抗精神病药物的一种少见的严重副作用。
临床特征:持续性高热,肌肉僵直,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心血管症状。
情感高涨elation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常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情感淡漠indifference情感活动减退的表现。
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缺如。
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思维散漫looseness。
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思维破裂splitting。
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思维被洞悉thought revealed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是,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
该症状对诊断精分具有很重要意义强迫性思维(obsessional thinking):患者脑海中反复多次出现某一观念或概念,伴有主观的被强迫感觉和痛苦感。
病理性象征思维symbolic。
: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意戒断状态withdrawal syndrome 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对在青壮年发病,起病往往较为缓慢,临床上可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精神运动性兴奋psychomotor excitement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两种。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时,患者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并且和环境协调一致。
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是有目的的,可理解的。
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时患者的动作、行为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
患者的动作杂乱无章,动机和目的性不明确,使人难以理解。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和紧张型,也可见于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的动作、行为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
患者的动作杂乱无章,动机和目的性不明确,使人难以理解。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和紧张型,也可见于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
精神运动性抑制(Psychomotor retardation)是整个精神活动的减低。
动作、行为与言语活动的减少,缺乏主动性,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
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临床上包括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和违拗症。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 由于长期服用较大剂量抗精神病药引起一组肌群不自主的节律性重复运动,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之一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各种致病因素(物理,化学,生理,社会,心理等因素)影响下所导致的精神活动的失调或异常情况的总称。
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空间距离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多见于癫痫精神病学pathergasiology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分支,主要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病象和临床规律以及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有关问题的临床医学科学。
精神卫生mental health:研究精神疾病的社会防治,探讨群体的心理健康,预防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最终目的是提高群体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疾病所造成的过早死亡,有效生命期的缩短。
意义:估计疾病的相对重要性,估计疾病所造成的社会负担,估计疾病干预措施及预防,合理分配健康资源慢性酒精中毒依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对饮酒的渴求,无法控制;固定的饮酒模式;饮酒对社会功能造成损害;耐受性逐渐增加;戒断综合征反复出现。
抑郁发作临表1心境低落: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
三无(无望无助无价值)三自(自责自罪自杀)2、思维迟缓: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
3、意志活动减退:行为缓慢,生活被动,不想做事,常闭门独居,回避社交。
4、躯体症状: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力下降。
5、其他: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症状。
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或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性欲减退。
2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3病程:2周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药物所致的抑郁。
治疗原则:全面考虑年龄和躯体状况;尽量单一用药;全程治疗,急性期治疗和维持治疗;辅以心理治疗;积极治疗相关的共病。
心境障碍临表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躁狂和抑郁)躁狂发作的临表1、心境高涨:患者主观感觉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
整天兴高采烈。
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
2、思维奔逸:联想过程明显加速,思维敏捷,内容丰富。
3、活动过多:精力旺盛,兴趣广,动作快速敏捷,整天忙碌,但做事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4、躯体症状:面色红润,两眼有神,体力过度消耗。
5、其他症状: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不能持久,易为周围事物吸引。
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至少有以下3种: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语量增多;思维奔逸,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量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行为鲁莽;睡眠需要减少;性欲亢进。
2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3病程标准:1周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药物所致躁狂。
治疗原则:1首先选用简单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心境稳定剂为主,根据病情需要家用辅助药物。
2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定期测血药浓度,监测疗效及毒副作用并及时调整剂量。
4判断一种心境稳定剂无效,应排除依从性差和血药浓度过低等因素,且用药时间大于3周。
椎体外系症状的临床表现1帕金森综合征2急性肌张力障碍3静坐不能4迟发性椎体外系综合征,迟发性运动障碍和迟发性肌张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