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词类活用:
名词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名词作状语
负而前驱 前:向前
仓皇东出 东:向东
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
动词作名词
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使动用法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使动
通假字: 及仇雠已灭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雠通仇,仇敌。 无通毋,不要。
一词多义: 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 惧其不已,告之于帝(上报,报告) 自告奋勇(表明,要求) 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与其所以失之者(代词,它) 其后用兵(代词,那)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与 与尔三矢(给)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求!无乃尔是过与(语气助词,通“欤”) 尝与人佣耕(介词,为,替) 与其所以失之者(连词,和) 易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 或未易量(容易) 以乱易整(代替) 寒暑易节(交替)
古今异义词: 至于 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
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从事 古义:官名 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伶官传序》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伶官传序》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伶官传序》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盛衰兴废:兴盛和衰微,指人事的发展兴亡。

2.人事代谢:代谢,更迭,交替。

泛指人世间的事新旧交替。

3.谋事在人:谋求事情能成功,需靠自己努力。

4.原始见终: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5.亲冒矢石:见“亲当矢石”,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

6.锦囊还矢:谓凯旋告捷。

7.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8.誓天断发:断发向天起誓。

9.指天誓日: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

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10.泣下沾襟: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形容哭得非常悲伤。

11.泫然泣下:泫然,流泪的样子。

泣,眼泪。

伤心地流下眼泪。

12.满招损,谦得益:骄傲自满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1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指的是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14.谦虚敬慎:见“谦虚谨慎”,谦虚,虚心,不自满。

谨慎,慎重,小心。

对人虚心,办事小心。

15.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每天都孜孜不倦努力工作,不敢贪图享受。

16.逸豫之心:谓贪图安逸的思想。

17.一豫一游:豫,快乐。

游玩快乐。

指帝王的游乐生活。

18.积于忽微:从细小的事情上累积发展起来。

19.祸积忽微:灾祸产生于疏忽大意。

20.流溺忘反:犹言流连忘反。

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二、文化常识1.《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907年至960年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代的历史。

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

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2.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引言”、“前言”等类的序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属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议论文。

如《〈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等。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知识点《伶官传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

这篇文章通过对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盛衰兴亡的史实分析,得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以及“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警示后人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梳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反对浮华靡丽的文风。

其作品风格平易流畅,委婉含蓄。

2、作品出处《伶官传序》出自欧阳修所著的《新五代史·伶官传》。

《新五代史》是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五代时期的历史。

二、字词解释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考查。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的。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

4、函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

5、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还是。

本:推究。

迹:事迹,道理。

6、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

7、举天下之豪杰举:全,整个。

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微小的事。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三、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不要。

四、词类活用1、函梁君臣之首函:名词用作动词,用匣子装。

2、一夫夜呼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

4、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形容词用作名词,有勇有谋的人。

五、古今异义1、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2、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六、特殊句式1、梁,吾仇也判断句2、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3、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4、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5、而告以成功状语后置句6、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语后置句七、文章主旨文章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兴亡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知识点《伶官传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

这篇文章通过对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的总结,阐述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这篇文章的相关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反对浮靡文风。

2、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新五代史》是欧阳修编撰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二、重点字词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考查。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一定。

乃:你的。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方:当……时。

系:捆绑。

组:绳索。

4、函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

5、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还是。

本:推究。

迹:事迹,原因。

6、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

7、举天下之豪杰举:全,整个。

8、智勇多困于所溺溺:溺爱,沉迷。

三、重点句子翻译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翻译: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翻译: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翻译: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领取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胜利归来就把箭收藏在祖庙里。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翻译: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匣子装着后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5、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翻译: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知识点《伶官传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

这篇文章通过对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兴衰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反对浮靡文风。

2、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新五代史》是欧阳修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与宋祁等合修的《旧唐书》并称为“二十四史”。

二、字词解释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考查。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语气副词,表示祈使、期望。

乃:你的。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方:当……时。

系:捆绑。

组:绳索。

4、函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

5、及仇雠已灭仇雠:仇人。

6、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还是。

本:推究本源。

迹:事迹,道理。

7、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

8、举天下之豪杰举:全,整个。

三、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雠”通“仇”,仇敌。

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函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一夫夜呼夜:在夜里仓皇东出东:向东2、名词作状语负而前驱前:向前3、动词作名词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4、形容词作动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5、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五、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至于誓天断发古义:以至于。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完整版)《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

(完整版)《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

(完整版)《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二、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2.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形容词作动词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形容词作名词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三、古今异义1.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2.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3.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人情事理四、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五代史 伶官传序》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五代史 伶官传序》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五代史伶官传序》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作者常识: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文化知识:①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

②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查举非法。

文中泛指一般属官。

③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猪,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人有时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二、重要词语释义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名词作动词,推究)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与其所以(……的原因)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把)三矢(箭)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归附)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给)尔三矢,尔其无(通毋,一定)忘乃(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官员)以一少牢(羊、猪各一)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背着)而前(名状,向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正)其系(捆绑)燕父子以组(绳索),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人)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在夜里)呼,乱(形容词作动词,作乱)者四(名状,在四面)应,仓皇(急急忙忙的样子)东(名状,向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看),不知所归。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规整]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规整]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规整] 《伶官传序》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著的一部文言小说,以伶官为主要角色,描写了他们的生活和遭遇。

这篇文章主要整理了《伶官传序》中的文言知识,包括常用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等。

一、常用词汇1. 伶官:指古代的戏曲演员,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

2. 传:指传记,记录一个人的生平、事迹的文学体裁。

3. 词:指戏曲中的歌词,一般由伶官演唱。

4. 青衫:指伶官的戏服,一般为青色。

5. 乐府:指古代宫廷音乐机构,也泛指唐代的音乐。

6. 丹青:指绘画。

7. 举子:指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8. 闺阁:指女子的居室。

二、句式1. “一”字句:在《伶官传序》中,常常使用“一”字句来烘托情景或表达作者的感受,如“一朝风雨一朝秋”、“一问一世一百年”等。

2. 排比句:用一系列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来修饰同一个名词,以增加修辞效果。

如“排演、归家、乐府、丹青,虽不见其所以然,然觉演绎清脆,归家醇和,乐府豁达,丹青浓淡,触目皆真情也。

”3. 倒装句: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以突出某种语气或修辞效果。

如“伶官之谓伶官者,有伶者也。

”4. 修辞句: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如比喻、拟人等。

如“伶官之于戏,若鱼之于水”、“乐府之曲,若温泉之泻”。

三、修辞手法1. 比喻:用具体的形象来说明抽象的概念,以增加表达力。

如“伶官之谓伶官者,有伶者也”。

2. 拟人:将非人物赋予人的特征或行为,以增强表达效果。

如“乐府之曲,若温泉之泻”。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以产生强烈的修辞效果。

如“百戏之中而莫能不醉者,伶官之谓也”。

4. 对仗:将句子或词语进行对称排列,以增加韵律感和修辞效果。

如“安知伶官之心中,亦有思慕之情”。

5. 暗示:通过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思,以增加表达的含蓄性和深度。

如“吾闻君子之不取于世,若鱼犹不离水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
通假字:
及仇雠已灭雠通仇,仇敌。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不要。

一词多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
惧其不已,告之于帝(上报,报告)
自告奋勇(表明,要求)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与其所以失之者(代词,它)其后用兵(代词,那)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与尔三矢(给)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求!无乃尔是过与(语气助词,通“欤”)
尝与人佣耕(介词,为,替)
与其所以失之者(连词,和)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
或未易量(容易)
以乱易整(代替)
寒暑易节(交替)
古今异义词:
至于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
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从事古义:官名
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人情事理
所以古义:...的原因
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与其古义:和他
今义: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重点词组: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名词作状语
负而前驱前:向前
仓皇东出东:向东
一夫夜呼夜:在夜里
乱者四应四:在四面
动词作名词
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
使动用法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
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
形容词作动词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
形容词作名词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特殊句式:
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状语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省略句
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被动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

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