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上课讲义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
2、过程与方法: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做到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举一反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点难点】1.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一、学生得分情况一览第Ⅰ卷: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D B C D A C B做错人数10 26 6 3 10 19 4 1 3 8错项CD D第Ⅱ卷:题型翻译诗歌默写文学作品语言运用作文总分最高分 6 6 5 18 14 51 125最低分 1 0 3 10 6 15 76二、错因分析:(一)选择题(二)11、文言文翻译(1)家业农,不任作苦,委耒耜,慨叹而去之。
(5分)学生答案示例:①家里的祖业是当农民,元达不情愿耕作的辛苦,委屈于耒耜,因此叹着气离开了故乡。
②家里田地农活,他不喜欢担负劳苦,给他耕地用具,就感慨叹息着离开。
③元达在家以农为生,不能忍受劳作的辛苦,放下耒耜,感慨而又叹息地离开。
(2)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5分)学生答案示例:①虽然是盗贼、无赖,也大多处身于这些人之间,与屠夫与商人有什么不同的呢?②即使是盗贼无赖不守信用的人也进入朝廷内,这和杀狗的、贩卖缯的人有什么区别呢?③即使盗贼无赖,也从其中参与,这与屠夫狗贩卖杂货的人有什么不同呢?(三)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分)学生答案示例:本首诗表现了诗人游庐山借宿在栖贤寺所发出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超然物外之情,由诗中“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可看出。
(2)请从“动”和“静”的角度赏析颔联。
(5分)学生答案示例:“千山月午”是静景,“一壑泉鸣”是动景。
诗人描绘了静的月光和动的泉鸣,动静结合,灵动丰富,使意境更充实,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讲评》课件

请你打分(根据高考命题者的评分依据)
• 1、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 失穷。(4分) • 象昇领兵疾战,呼声动天,从辰到未,炮矢穷尽 • 答案:象昇带领军队跟敌人奋勇作战,喊话(指 挥)声音很大(震到云间),从上午到下午(从 辰时到未时),炮弹发射光了,箭也没有了。 • 2、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3分) • 天下的人怜惜弘文多于象昇。 • 百姓于是怜惜弘文敬佩(责备、支持)象昇 • 答案:老百姓因此为侯弘文的(遭遇)感到遗憾 而赞叹象昇(的义举)
• • ①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3分) 译: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这样的
• • ②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2分)
译: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
• 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 • 译: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 大王您的军队。
六、巩固练习,力争满分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 )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 ,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 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 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直译 意译
•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留 删 换 调 补 贯
四、链接高考—明确考点类型
• (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 军帅师应之也。(5分)
• 译文:国家安危,全在于将军。现在某国不肯臣服,希 望将军率领军队去讨伐他。
• (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 审,而见劳苦之明也。(5分)
高三文言文试卷评讲教案

高三文言文试卷评讲教案1.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一、全盘式讲评。
老师对一份试卷的讲评不分主次,全盘讲评。
这样的讲评面面俱到,耗时长,容易引起学生疲倦反感。
二、灌输式讲评。
老师在讲评试卷时,自顾自依照题目讲解分析,给出答案,学生忙着修改。
这样的讲评,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死的答案,没有动手动脑参与教学活动。
老师一味包办,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方法都无法真真掌握,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在下一次考试或练习中还会出现,试卷讲评根本就没有达到教学效果。
三、盲目式讲评。
老师在阅完试卷后,没有对试卷作整体分析评价,没有对本班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就急着讲试卷,结果只能是就题论题,没有知识归纳,没有规律总结,更没有对试卷中的创新题目进行思维方法的整合。
因此,学生对一些技巧性的题目没有形成思维方法,没有掌握答题技巧,以后的考试中类似的错误仍会出现。
四、基础式讲评。
老师在讲解试卷时,只重视基础题的讲解,而忽略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时要么匆匆收场,要么泛泛而谈,念几篇范文了事,缺乏对作文的深层理解。
不对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的阐发和指导,也不引导学生揣摩命题意图,缺乏指导性和针对性。
这样的讲评,在日后的考试中仍会有学生因审题不准,理解不透而造成写作偏题,影响成绩。
五、讲评缺乏理论分析和技法指导。
讲评试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从这次考试中总结前一阶段学习成功或不足的地方,更好地为以后的学习作指导和借鉴。
如果不分析学生答题的情况,不分析试卷命题的优劣、难度,不分析试卷的创新之处,学生就不能形成知识体系,也不能总结规律掌握方法,更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命题中的一些新信息也无法把握,无法调整后面的学习。
传统的试卷讲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考试对学习的指导作用。
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考试中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讲评,注重试卷讲评的效率。
一、在知识层面上,我们要突出重难点,尤其是考试中的易错点、易混点、创新点,老师要重点讲解和分析,并作出整理。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通用10篇)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通用10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篇1教学目标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2、在学生掌握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上,加强学生踩点得分的意识,通过对已学的难词难句的突破掌握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强化得分点。
2、掌握解题方法,答题步骤。
3、调动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思路以练得法,以法导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资源网络高三资料参考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和步骤:一、导语设计由同学自主谈谈翻译的困惑和亮点以及平时采用什么方法去突破,由此归纳出翻译的原则标准。
译文标准: 字字落实一一对应文从句顺二、自主探究,得出翻译的'方法。
(温故知新)1、练一练: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归纳:留——人名、地名、官名、制度名词等2、练一练:①“夫六国与秦皆诸侯”,②“昼夜勤作息”归纳:删——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同义互用等3、练一练: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②吾妻之美我者③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归纳:换——单音节词、通假字、活用、古今异义词等1、练一练:①大王来何操?②求人可使报秦者,不得。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归纳:调——变序句(主谓倒装、宾前、定后、状语后置、省略等)5、练一练:①一鼓作气,再而衰。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归纳:补——省略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6、练一练: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②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③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
文言文句子翻译专题讲评课导学案

文言文句子翻译专题讲评课导学案
一.错解导读
1. 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
2. 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3. 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4. 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5.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二.错因分析
在知识方面:
1. 实词虚词用法掌握不牢固:尔,斯,咨嗟,属,言,冠
2. 省略成分没有翻译出,省略的主语常被忽视
3. 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能正确判断常见的句式类型比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等
方法方面:
1.没有结合语境,生搬硬套
2.粗心遗漏要点,不能做到字字落实。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学习目标:1.回顾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标准、方法。
2.结合一模考试文言翻译出现的问题,加强踩点得分意识,掌握解题步骤。
3.进一步勾连、整合文言知识,活用翻译方法,实现知识迁移。
课前预习案一、【课前练习】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⑤古之人不余欺也。
⑥主人下马客在船二、【知识回顾】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三、【自我检测】完成自测题中的文言文《张自新传》的翻译题目。
(2009福建卷)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张自新传[明]归有光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
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性方简,无文饰。
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⑤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
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
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⑦黧黑。
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
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县吏怪其意气。
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
吴中子弟多轻儇③,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
议论古今,意气慷慨。
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
补学官弟子员④,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
⑥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
高三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指导一》导学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指导一》导学案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复习指导一一、研究样卷寻症结[例](2019·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公[注]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
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
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注]公:指汤显祖。
[尝试答题][参考答案]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
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评分细则][你来阅卷](得分:2分)减分依据:非自信,为宾语前置句,未调整语序翻译,扣1分;虽,翻译成“虽然”,错误,扣1分;“忻”未翻译,扣1分。
(得分:2分)减分依据:然,译成“虽然”错误,扣1分;虽,译成“虽然”错误,扣1分;“忻”未翻译,扣1分。
二、由失分案例醒醒脑——知失分点文言文翻译常有以下几种失分情形:失误一该留不留,强行翻译[例1]会金左将军昌(完颜昌,人名)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考生翻译][失分评析]官职名“左将军”“通守”“宣抚使”及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作用的“之”,不用翻译,却强行翻译,应保留官职名,删去“之”。
[参考答案]适逢金国左将军完颜昌加紧围困楚州,通守贾敦诗打算交出城投降,宣抚使杜充命令赵立率领部下前往支援。
[总结]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特殊称谓等在翻译时予以保留,照抄不译。
失误二该换不换,文白混杂[例2]僧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
(摘自《酉阳杂俎》)[考生翻译][失分评析]“邻居有个王姥”文白掺杂,读者不能明白“王姥”是人名,还是一个老太太,“姥”根据文意应译为“年老的妇人”。
[参考答案]高僧一行,年幼时家庭贫困,邻居有个王老太太,前后接济一行几十万铜钱。
[总结]在翻译时,一定要一一对译,尽量将文言句子中的每个字都拆解成现代汉语的词语,这样就减少了个别词语未翻译或语句翻译不彻底的现象。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课导学案(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复习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文句子翻译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些基本方法【课前导学】一、知识详解:(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基本要求。
“信”就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保持原意,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达”就是要求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通畅,没有语病;例如: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凭勇气闻名在诸侯中间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雅”就是要求译文用词比较考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高考要求:在高考中,主要落实在一个“信”字,其次才是一个“达”字,至于“雅”,这是较高要求,有朝此目标努力的意识即可,考试一般不做要求。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翻译必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一一对应译出。
(三)、掌握翻译的一些基本方法。
1、保留:即保留原文中的物品名称、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度量衡单位等,这些不必翻译。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拜相如为上大夫庐陵文天祥2、调整:特殊句式加以调整。
(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判断句)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农具木棍)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贤哉回也:颜回很贤德啊刘备,天下枭雄:刘备是天下的英雄豪杰。
3、增补:省略句补充完整。
(成名)审谛之,(蟋蟀)短小,(蟋蟀)黑赤色,顿(觉得它)非前物。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4、替换:单音节换成双音节、偏义复词换成句中义、通假字换成句中义、词类活用换成活用后的句中义。
例:吾性不喜华靡: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
昼夜勤作息:日夜不停地辛勤劳作至莫夜月明:到了晚上月亮明亮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帝位控制天下二、课前知识演练有一人形俯捺履行者,居尚书里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学习目标:1.回顾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标准、方法。
2.结合一模考试文言翻译出现的问题,加强踩点得分意识,掌握解题步骤。
3.进一步勾连、整合文言知识,活用翻译方法,实现知识迁移。
一、【课前练习】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⑤古之人不余欺也。
⑥主人下马客在船二、【知识回顾】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三、【自我检测】完成自测题中的文言文《张自新传》的翻译题目。
(2009福建卷)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张自新传[明]归有光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
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性方简,无文饰。
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⑤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
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
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⑦黧黑。
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
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县吏怪其意气。
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
吴中子弟多轻儇③,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
议论古今,意气慷慨。
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
补学官弟子员④,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
⑥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
笑骂纷集,殊不为意。
其自信如此。
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
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注]①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
②青紫:古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俯楷高官昱爵。
③儇:轻佻,不庄重。
④弟子员:生员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译:②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译:③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译一、交流预习二、探讨试卷中的两篇文言文《秋灯琐忆》、《张自新传》(一)《秋灯琐忆》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1.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2.圈划得分点,给下列句子打分,找出问题所在,分析失分原因。
第一组: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
(4分)得分 2 失分原因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没有语境意识,违背直译为主意义为辅的原则。
第二组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
雨霁更行。
(4分)秋芙命雏鬟负琴,放舟两湖荷芰之间。
(2分)得分②0 失分原因对句意把握错误,忽略句式特点,重点词语翻译不准确。
得分③0 失分原因得分点翻译时写错字第三组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
(2分)失分原因关键得分点写错别字(二)《张自新传》1.通读原文,了解大意,互相答疑解难2.扫清障碍,结合分析,独立完成。
我的问题:①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②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③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①②③订正后的答案①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②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他哥哥藏在别的地方。
③(自新)屡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里怏怏不乐,想弃官而去,不久得病而死。
3.展示自我答案4.同学互评【规律点拨】1.归纳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步骤:1.通读文言材料,整体理解。
2.结合语境,找得分点,字字落实,理清句式,调整语序,拟定草稿。
3.带回原文,检查矫正,确认无误,写到到答题卡上。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贾谊贾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①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②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③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
诸生于是以为能。
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汉书·贾谊传》)①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译文:凭借能够背诵诗书写文章在郡中闻名。
②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译文:河南太守吴公听说他才学优秀,把他召到门下,很是宠爱他。
③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译文:(吴公)旧时与李斯同乡,并且曾经向李斯学习过,(皇上)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
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
”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
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
”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
”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
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
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
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
”将杀管仲。
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
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
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東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
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
(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课后反思:上完这节课,在实践中对先前的设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做认真反思,以为日后的教学储备足够多的经验。
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首先作为一堂试卷讲评课,从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一轮复习过的方法的指导下,自己给原题找得分点,给考例打分,分析问题所在,分析失分原因。
俗话说的好“最有效的学习是来自自己的失误”,学生经过讨论明确了自己出错的原因,在以后做题的时候,就可以避免再次出错。
这个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帮助同学们梳理了文言文翻译题目的解题步骤,这个步骤不需要学生们刻意去记忆,通过分析呢,这些步骤自然而然的就生成了。
在要求、原则方法和步骤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课堂拓展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既是检验,也是巩固。
学生们的表现非常优秀,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能够及时提出疑问,引起大家共同思考,来解决疑难问题,有效的实现了课堂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活跃了课堂气氛。
这节课表面看起来能够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对话。
但认真分析,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所提出的许多问题,学生回答答案时的选择余地非常小,也就是说他们的多数回答总在我的预料之中,以至于我能够很流畅的把他们按照我的思路引导下去。
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的主体探索不够积极主动,基本上提不出什么异议来,一节课下他们的思维能力并没得到多大的训练,语文学科所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就很难实现。
针对这一问题,在今后课堂上提问时,对问题的设置一定要认真思考,尽可能的拓宽答案的范围,让学生真正做到畅所欲言,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不同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还有,因为学情的差异,可能有的环节的设置时间分配不是特别合理,这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