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
07 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教学目标掌握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教学重点依据两原则,掌握翻译“六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答题方法,熟练准确解答此类题目教学过程【文言翻译·考势微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做到“信”“达”“雅”。
“理解”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并领会某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能理解句子内部以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句子的内涵和深层含意。
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需注意翻译的重点和翻译的方法。
【文言翻译·真题体验】【2024年文言文翻译题】(2024年新高考1卷)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答案】(1)我愿意亲自率领一支队伍,到兰干山南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他全力对付贰师将军的军队。
(2)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借口。
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解析】得分点:(1)“当”,主持,引申为率领;“专”,专门,可意译为“全力”;“乡”,同“向”,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引申为对付。
(2)“得当”,适当的机会;“愧”,感到惭愧;“文”,文饰,掩饰。
(2024年新高考2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答案】:(1)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2)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
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及10大技巧,建议收藏[2020年最新]
![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及10大技巧,建议收藏[2020年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3981eeb40975f46527d3e168.png)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使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 其意思凝缩。 例: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 译句: “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
七直
即直译, 就是指紧扣原文, 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 对于文言文的实 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 例: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译句: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 大体有 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 “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 “汝之不惠甚矣 ”。 2.后置定语前移: 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 “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 民 ”。 3.前置宾语后移: 例: “何以战? ”可调成 “以何战 ”。 4.介宾短语前移: 例: “还自扬州。 ”可调成 “自扬州还 ”。
二删
就是删除, 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 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 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2020-2021年最新
例 1:“夫战,勇气也。 ”译句: “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 ”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 2:“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句: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之“”为宾语前 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 “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 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 掉。
2020-2021年最新
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及 10 大技巧,建议收藏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翻译不易,也算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
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考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得多;否则,就会捉襟见肘,甚至难以完成。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
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
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举例简述如下:(1)“换”。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5分) 译:常常纵容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
回游荡没有斗志。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5分) 译: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经把玉帛赐给匈奴单于,
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
得分标准:“词语、句式 ” 和 “大意 ”
围之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如果放弃(围攻)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 路上的主人。
于
2、遂与秦王会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于是和秦王(在)渑池相会。
之
3、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译文: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方法4:补(增补) 按现代汉语习惯补出文言句中省略成分。
,则保留久任;意所欲避,则易地借才。今岁燕、秦, 明岁闽、粤,道路往返,动经数千,程限稽迟,多逾数 月。加一番更移,辄加一番扰害。”帝是其言。十二年
十月,杨嗣昌出督师。肯堂奏,帝以偏执臆见责之。
(1)崇祯/七年,擢/御史。明年/春,贼/陷/凤 阳,条上/灭贼五事。(5分)
译文:崇祯七年,他升任点意见。
文言文翻译方法
学习目标:
1、感知 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得分标准。 2、回顾并能说出 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
和标准。
3、能归纳总结 文言翻译的方法并记住 。
了解原则和标准 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对每个词做准确解释,准确呈现特殊 句式和句子的语气。 意译: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 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古今异义 单音节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翻译(新法突破)

例1:(2021·新高考Ⅰ卷)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 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 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 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答案】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 为谄谀;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化 成忠诚。
【解析】后一句“乐闻”译为“乐于听”,前一句的“恶 闻”,就应该是“讨厌听”;“过”,过错;“佞”,谄媚。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
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
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
之。……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
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
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定了该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在语境中的推敲、分析、 整合能力。
第10页
例 1:(2020·课标全国Ⅲ)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 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 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 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
少有。
第15页
2.从成语中推断
例 2:(2020·课标全国Ⅱ)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答案】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 了进言。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答案】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 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
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然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
【增补法】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
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
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
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
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
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
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2020年最全文言文翻译

宾语前置
•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 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时,介词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句翻译高考示例
• 其李将军之谓也? • “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
的是李将军吧?”) • 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 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
• 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 • 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
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判断句翻译高考示例
• (诸葛亮)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 诸葛亮寄身于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
的人的臣子罢了。 • (罗提督)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
也。 • 罗提督还请文详细地写下他做贼的事,真
六、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 君将哀而生之乎? • 项伯杀人,臣活之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 • 可烧而走也 •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六、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封之以膏腴之地 •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判断句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
也。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判断句
• 用“者”或“也”句式表判断。
①“……者,……也” ②句末用“者也” ③单用“者”或“也”
• 用“此(是)……”句式表判断。 •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 用“即”“乃”“则”“皆”等副词表判断。 • 用“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真题详解

2020年⾼考全国Ⅰ卷⽂⾔⽂真题详解阅读下⾯的⽂⾔⽂,完成10-13题。
苏轼字⼦瞻,眉州眉⼭⼈。
母程⽒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吾当避此⼈出⼀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时创⾏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实法,不时施⾏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违制之坐,若⾃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公姑徐之。
”未⼏,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雪苦寒⼠坐庭中噤未能⾔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知杭州。
既⾄杭,⼤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三之⼀,复得赐度僧牒,易⽶以救饥者。
明年春,⼜减价粜常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杭,⽔陆之会,疫死⽐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千,复发橐中黄⾦五⼗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更三⼤敖,遂提举⽟局观,复朝奉郎。
轼⾃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洵为⽂,既⽽得之于天。
尝⾃谓:“作⽂如⾏云流⽔,初⽆定质,但常⾏于所当⾏,⽌于所不可不⽌。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宋史·苏轼传》)10.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雪苦寒/⼠坐庭中/噤未能⾔/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雪苦寒/⼠坐庭中噤/未能⾔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雪苦寒/⼠坐庭中噤/未能⾔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雪苦寒/⼠坐庭中/噤未能⾔/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解析:本题考查学⽣⽂⾔断句的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
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一
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
要考“直译”。
直译的方法——“留”、“换”、“删”、“补”、“调”、“贯”六个字。
(1)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屈原列传》)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
⑤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
补上。
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例题:
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桃花源记》)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③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
④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
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
情况:①句首发语词。
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
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
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
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③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
⑤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庖丁解牛》)
⑥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⑧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
(之,句末语气助词)
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
(4)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
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执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
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
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
“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
④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5)贯通法(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常见的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
地译出。
例题: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固若金汤的城池)
②项伯以身翼蔽沛公。
(像翅膀一样)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做官的人)
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自己死去)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
⑥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
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
(6)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
③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结构后置)
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⑥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
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
⑦大王来何操?
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⑧“蚓无爪牙之利”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句式为“蚓无利之爪牙”,“利”是修饰“爪牙”这个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