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物和拓扑异构酶作用实验具体步骤及详细方法

合集下载

抗癌药物和拓扑异构酶作用实验具体步骤及详细方法

抗癌药物和拓扑异构酶作用实验具体步骤及详细方法

抗癌药物和拓扑异构酶作用实验具体步骤及详细方法1.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离心机、PCR仪等。

-准备所需的试剂和溶液,包括抗癌药物、拓扑异构酶底物、酶解缓冲液等。

-调制实验所需的实验用细胞系,如人类癌细胞系。

-准备实验动物(如果需要)。

2.细胞培养:-用适当的培养基培养癌细胞系,维持细胞的正常生长。

-保持细胞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等环境条件。

3.制备药物样品:-在适当的溶剂中配置抗癌药物的工作浓度。

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可以选择单剂量或多剂量的实验设计。

-制备药物的雏形溶液。

-通过稀释等方法制备出不同浓度的药物样品。

4.拓扑异构酶底物添加实验:-将细胞分为不同的组,每组包含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于实验组,将不同浓度的抗癌药物添加到细胞培养基中。

-取适量的细胞悬浮液,连同抗癌药物一起添加到细胞培养板中。

同时,在对照组中只加入细胞悬浮液而不加入抗癌药物。

-在培养时间的不同时间点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和生长情况。

5.细胞生存率测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使用MTT或二乙基亚砜(DMSO)等荧光染料对细胞的存活情况进行检测。

-使用细胞计数仪等设备对细胞的生存率进行定量测量。

6.拓扑异构酶活性测定:-使用PCR技术对拓扑异构酶的底物进行扩增,并观察扩增产物的形成情况。

-通过电泳或其他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分离和检测。

-根据扩增产物的形成情况评估拓扑异构酶的活性。

7.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抗癌药物对拓扑异构酶的影响。

-使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总结:抗癌药物和拓扑异构酶作用实验是一种用于研究抗癌药物与拓扑异构酶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实验主要包括细胞培养、制备药物样品、添加拓扑异构酶底物、测定细胞生存率和拓扑异构酶活性等步骤。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评估抗癌药物对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机制和抗癌活性。

抗癌新药——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

抗癌新药——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

抗癌新药——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潘启超【期刊名称】《中国新药杂志》【年(卷),期】1998(7)1【摘要】目的:阐述3种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依莲洛特肯、拓扑特肯及9氨基喜树碱的药理及临床疗效。

方法:用经典的临床前及临床试验方法。

结果:①依莲洛特肯(CPT11)体内转变为SN38而显效。

对小鼠S180,Lewis肺癌、胰癌O3、黑色素瘤B16、结肠癌38及多种人癌裸鼠移植瘤均有良效。

用量100mg/(m2·周)或350mg/(m2·3周)。

临床上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结直肠癌、卵巢癌、淋巴瘤类等有效,合用药物常为顺铂(DDP)、鬼臼乙叉甙(VP16)、紫杉醇等。

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及下泻。

②拓扑特肯(TPT),其下泻副作用可用洛哌胺纠正。

多用1.5mg/(m2·d)×5静滴。

临床上对NSCLC、前列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有效。

③9氨基喜树碱(9AC),研究刚开始。

结论:喜树碱衍化物具拓扑异构酶Ⅰ抑制作用,是有希望的抗癌药物。

【总页数】6页(P6-11)【关键词】拓扑异构酶;依莲洛特肯;抗癌药;CPI-11;新药【作者】潘启超【作者单位】中山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相关文献】1.5种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的抗癌应用 [J], 戴德银;卢海波;杨素群2.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类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J], 侯宝龙;王翠玲;刘建利;王学军3.立博昔利布: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类抗癌新药 [J], 王艳梅;薛春苗;于晓维;曹俊岭4.DNA嵌入剂和DNA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与抗癌作用的关系:介绍两种抗... [J], 刘宗潮;谢冰芬5.DNA嵌入剂和DNA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与抗癌作用的关系——介绍两种抗癌药物的筛选方法 [J], 刘宗潮;谢冰芬;潘启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olfirinox化疗方案

folfirinox化疗方案

FOLFIRINOX化疗方案什么是FOLFIRINOX化疗方案?FOLFIRINOX是一种用于治疗胰腺癌的化疗方案。

它由多种化疗药物组成: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Oxaliplatin)、伊立替康(Irinotecan)和亮丙氨酰脯氨酸(Leucovorin)。

这个方案是在2010年首次引入,并成为胰腺癌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

FOLFIRINOX化疗方案的使用情况FOLFIRINOX化疗方案主要用于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治疗。

这个方案的目标是控制肿瘤的生长,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由于FOLFIRINOX具有较高的毒副作用,所以一般适用于身体状态较好的患者。

FOLFIRINOX化疗方案的药物组成FOLFIRINOX化疗方案包含以下四种药物:1.5-氟尿嘧啶(5-FU):5-FU是一种抗癌药物,通过阻断DNA的合成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2.奥沙利铂(Oxaliplatin):奥沙利铂是一种铂类药物,可以干扰DNA合成,并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

3.伊立替康(Irinotecan):伊立替康是一种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它可以干扰DNA的拓扑结构,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4.亮丙氨酰脯氨酸(Leucovorin):亮丙氨酰脯氨酸是一种补充剂,用于增强5-FU的作用。

FOLFIRINOX化疗方案的使用方法FOLFIRINOX化疗方案通常通过静脉输注来进行。

每个周期通常在14天内完成,然后患者需要休息14天。

一个完整的疗程通常需要6个周期。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1.Day 1:–亮丙氨酰脯氨酸(Leucovorin):200 mg/m2,静脉输注2小时。

–伊立替康(Irinotecan):180 mg/m2,静脉注射90分钟。

–奥沙利铂(Oxaliplatin):85 mg/m2,静脉输注2小时。

–5-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脉推注,然后静脉注射2400 mg/m2,持续46小时。

喜树碱的药物设计靶向癌细胞死亡与基因

喜树碱的药物设计靶向癌细胞死亡与基因
24
• 一些抗叶酸药物通过阻断DNA生物合成中 所需的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导 致肿瘤细胞的死亡,在临床上用作抗肿瘤 药物。
• 最早用作抗肿瘤药物靶点的叶酸依赖性酶 是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DHFR催化 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然后在其他酶 的作用下生成四氢叶酸的各种活性衍生物。 因此,它在叶酸代谢循环中处于中心地位。
• 因此,S期细胞对CPT类化合物特别敏感。另外, CPT稳定的可切割复合物也作用于RNA聚合酶的 转录过程,抑制RNA的合成,在DNA模板链形 成不可逆的单链断裂,并在启动子区域引起少量 双链断裂。
5
3. CPT衍生物的设计:永无 止境
• 根据在A-B、C-D、E环上取代基位置的不同, 可以将CPT衍生物分成三类。
14
4.DNA修复或细胞死亡
• TopoⅠ介导的DNA损伤的修复机制是复杂的,同源重 组在DNA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TopoⅠ介导的DNA损 伤也涉及 其它的DNA修复复合物,比如与TopoIII相 关的ReqQ解旋酶参与的碱基切除途径。喜树碱类药物 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S期,并对G2+M期 边界有延缓作用;它能够抑制DNA TopoⅠ将DNA断端 重新接上的正常功能,并进一步造成DNA链的断裂损伤, 从而控制DNA复制,阻断RNA合成(即转录)、干扰细 胞分裂周期(延迟G2期),最终导致癌细胞的死亡。当 DNA损伤超过DNA修复的时候,细胞就会不可避免的 趋向死亡。迄今为止,最好的描述由CPT诱导的细胞死 亡机制称为细胞凋亡。
25
• 例如,抗叶酸药物甲氨蝶呤(MTX), 它作为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抑制 二氢叶酸还原酶而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 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从而使嘌呤核苷 酸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一碳基 团的转移作用受阻,导致DNA的生物合 成受到抑制。主要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和 绒毛膜上皮癌,可作为免疫抑制剂应用。

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 Ⅱα)与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 Ⅱα)与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 Ⅱα)与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研究进展杜跃耀【摘要】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 Ⅱα,topo Ⅱα)不仅是肿瘤细胞的一个增殖指标,也是蒽环类化疗药物的治疗靶点.体外实验已经表明topo Ⅱα表达水平与蒽环类药物敏感性有关,但topo Ⅱα能否作为乳腺癌蒽环类化疗敏感性的预测因子还存在争论.本文就近年来topo Ⅱα及其他相关的分子指标与乳腺癌蒽环类药物敏感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Topoisomerase Ha (topo Ila) is not only a proliferation marker of tumor cells but also a target for anthracycline-based chemotherapy. In vitro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relationship between topo Ila expression level and chemosensitivity to anthracyclines. However there are several controversies on the role of topo Ila in predicting sensitivity to anthracycline-based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in clinical studies. We aim to give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opo Ila with other related biomarkers and the sensitivity of anthracycline-based chem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039)002【总页数】4页(P203-206)【关键词】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 Ⅱα);Her-2-p53;17号染色体;蒽环类药物;预测因子;乳腺癌【作者】杜跃耀【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DNA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topo)是控制DNA的拓扑状态的一类酶蛋白,存在于细胞核内,其作用的机制为催化DNA链的断裂和结合[1]。

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

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

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 II)是一类在DNA拓扑结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的酶。

该酶可以解开DNA链的超螺旋结构,使其松弛或旋转,并在DNA复制,转录和重组等生物过程中起到拓扑结构的重排作用。

由于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Topoisomerase II成为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点。

在Topoisomerase II抑制剂的合成方面,主要包括通过化学合成和天然产物提取两种途径。

化学合成方法主要通过分析结构活性关系(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来设计和合成具有抑制活性的化合物。

天然产物提取则是从植物、微生物等自然界中提取具有抑制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

值得注意的是,合成Topoisomerase II抑制剂时需要注意合成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化合物的活性和稳定性。

Topoisomerase II抑制剂能够抑制Topoisomerase II酶的活性,从而阻断DNA链的重排作用,干扰细胞的DNA拓扑结构调控。

具体而言,抑制剂与Topoisomerase II酶结合形成复合物,阻止DNA合酶复合物进行进一步的反应,从而导致DNA受损,使细胞不能正常进行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

在抗肿瘤机制的研究方面,Topoisomerase II抑制剂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来发挥抗肿瘤活性:1. DNA断裂:Topoisomerase II抑制剂通过阻断DNA链的修复过程,导致DNA断裂,从而使细胞进入凋亡通路。

2. 细胞凋亡:Topoisomerase II抑制剂还能够诱导肿瘤细胞进入凋亡通路,通过激活caspase酶促进细胞凋亡。

3. 细胞周期阻滞:Topoisomerase II抑制剂还能够阻滞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特别是在S期和G2期,通过阻止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此外,Topoisomerase II抑制剂还具有一定的药物代谢和耐药性问题。

以DNA拓扑异构酶II为靶点的抗癌药物-依托泊苷(VP16)

以DNA拓扑异构酶II为靶点的抗癌药物-依托泊苷(VP16)

以DNA拓扑异构酶II为靶点的抗癌药物——依托泊苷(VP16)依托泊苷(VP16),作为一种针对DNA拓扑异构酶II的抗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NA拓扑异构酶II在细胞周期中负责DNA的复制、转录和修复,其功能的异常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依托泊苷通过靶向这一关键酶,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为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1. 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I活性依托泊苷能够与DNA拓扑异构酶II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这导致肿瘤细胞在DNA复制过程中产生断裂,无法正常进行细胞分裂,最终引发细胞凋亡。

2. 阻断细胞周期进程依托泊苷通过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I,使肿瘤细胞停滞在G2/M期,无法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这种细胞周期阻断作用使得肿瘤细胞无法继续增殖,从而起到抗肿瘤效果。

3. 诱导细胞凋亡依托泊苷在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I活性的同时,还能激活细胞内的凋亡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这一过程有助于消除肿瘤细胞,降低肿瘤负荷。

4. 增强化疗药物敏感性依托泊苷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时,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治疗效果。

这一特点使得依托泊苷在临床联合化疗方案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依托泊苷作为一种以DNA拓扑异构酶II为靶点的抗癌药物,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点,合理制定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疗效。

同时,关注依托泊苷的毒副作用,加强患者用药监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DNA拓扑异构酶II为靶点的抗癌药物——依托泊苷(VP16)临床应用范围广泛1. 小细胞肺癌:依托泊苷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基石药物,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2. 霍奇金淋巴瘤:依托泊苷在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复发和难治性病例。

3. 白血病:依托泊苷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疗效。

个性化治疗方案由于癌症患者的个体差异,依托泊苷的治疗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dna拓扑异构酶作用过程

dna拓扑异构酶作用过程

dna拓扑异构酶作用过程DNA拓扑异构酶是一类在DNA分子中调节拓扑结构的酶,它们可以改变DNA的旋转、环形和超螺旋结构,起到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DNA拓扑异构酶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DNA拓扑异构酶是一类能够改变DNA的拓扑结构的酶,在细胞中起到关键的生物学功能。

DNA的拓扑结构是指DNA分子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包括旋转、环形和超螺旋等结构。

由于DNA分子在生物体内需要频繁地进行复制、转录和重组等过程,这些过程需要DNA分子在空间上进行结构的变化。

而DNA拓扑异构酶就是负责调节DNA的拓扑结构,使其能够在生物体内进行正常的生物学功能。

根据其作用方式的不同,DNA拓扑异构酶可以分为两大类:拓扑异构酶I和拓扑异构酶II。

拓扑异构酶I主要负责切割DNA分子的单链,从而改变DNA分子的旋转结构;而拓扑异构酶II则能够切割DNA分子的双链,并在切割后重新连接DNA分子的两个末端,从而改变DNA分子的环形和超螺旋结构。

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酶的结构和功能。

拓扑异构酶通常由两个亚基组成,其中一个亚基负责切割DNA分子的单链或双链,而另一个亚基则负责重新连接DNA分子的末端。

在DNA拓扑异构酶的作用下,DNA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DNA分子的旋转、环形和超螺旋结构。

DNA拓扑异构酶在生物体内起到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首先,拓扑异构酶可以帮助维持DNA分子的稳定性。

在DNA分子复制和转录过程中,DNA分子往往会出现过旋转和超螺旋结构的累积,在这种情况下,拓扑异构酶可以通过切割和重新连接DNA分子的结构来消除过旋转和超螺旋结构的累积,从而保证DNA分子的稳定性。

拓扑异构酶还可以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在基因转录的过程中,DNA分子需要在转录起始位点处被RNA聚合酶复制,而这一过程需要DNA分子的拓扑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

拓扑异构酶可以在转录起始位点附近切割DNA分子的结构,使其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开放的结构,从而促进基因的转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癌药物对ⅡDNA拓扑异构酶作用的实验具体步骤及方法DNA拓扑异构酶在DNA形成环状和超螺旋结构中起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在DNA超螺旋结构的松懈、DNA单、双链的断裂以至再连接的过程均有赖于该酶的参与,从而使DNA的复制或重组成为可能,关于抗癌药如烃化剂和非烃化剂,其中许多是以DNA拓扑异构酶为靶点使之形成可断裂的DNA蛋白复合物从而引起DNA损伤,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一、材料准备
1. 药物制备
(1)将药物溶解于0. mol/l Hepes缓冲液或含10%~20%的二甲基亚砜中或其它助溶剂中。

(2)其它80%~90%为0.1 mol/l Hepes缓冲液,pH6.7,使药物的最终浓度为0.2~0.4 mmol/l。

2. 反应液
(1)反应液体积为24 ul
(2)其中包含500 mmol/l Hepes pH6.7,50 mmol/l KCl 100 mmol/l NaCl,0.1 mmol/l EDTA,10 mmol/l MgCl2,0.1 mmol/l ATP,50 ug/ml BSA,0.26ug P4DNA。

二、实验步骤
1. 实验将微量试管分组为
(1)加药管、不加药对照管,已知药(VP-16)对照管和标准管(含不同浓度的酶,根据所用酶的活性定出第一管的酶稀释度,然后依次成倍递减至第四管,第5管不含酶的空白管)。

(2)除空白对照管外将其与全部管中均加入酶液(浓度同标准管第一管的浓度)。

(3)放恒温水浴30 min 即刻用终止液停止反应(终止液:2%sodium dodecyl、20%甘油。

0.05%溴酚蓝)。

2. 将以上各管的样本加到1%琼脂糖凝胶上在电泳缓冲液(90 mmol/l tris-boric acid pH8.3和2.5 mmol/l EDTA)中进行电泳,50V过夜。

3. 电泳终了将凝胶膜用溴乙啶染色(30~40 min),此时用紫外灯照射则DNA可显示荧光带。

4. 然后可用吸收度计进行定量测定或用荧光带的长度与个标准管进行对比,亦可获得半定量的结果。

5. 一个酶单位是指在30 min内可使50% 0.26ug超螺旋DNA转变为解旋转的DNA,每个测定是用两个酶单位。

6. Ⅱ型DNA拓扑异构酶的分离制备
(1)人的Ⅱ型酶可用从白血病患者获得,例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白血病细胞中分离。

(2)将分离出的酶再用聚乙二醇纯化,再通过羟基磷灰石柱色谱、肝素-琼脂糖柱色谱和六氨基琼脂糖亲和色谱,使之纯化。

(3)用Coomassie蓝进行染色可见142 000、132 000和114 000 dalton三个区带。

7. P4超螺旋DNA的制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