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2)
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小学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小学生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多年的传统作文教学、批改方式影响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写作兴趣;二是语文教学长期囿于课本,忽视了教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致使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有话不会表达;三是不能把握小学各年级教学作文的阶段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本文试图从以下三点探讨克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难题。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可说境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
让学生有话说,教师必须把作文课上的活泼生动,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通过观察事物产生喜爱感。
带着情感观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激发其积极思维,进而产生兴趣,产生表达的愿望,写的文章才会有条理,内容才会充实,才会有真情实感。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
亲身体验后作文。
学生参加活动、游戏后,及时组织引导学生说一说活动的所见所闻,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感悟。
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感受生活,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以生动的描写人物、景物或场面。
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能写出有感染力的作文。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
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到不困难。
例如:课间一个精彩的场面、运动场上的精彩表现、课堂上发生的趣事,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
第四,教师要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杠子打死。
评价要根据学生的文章恰如其分,评价得当,对学生的亮点要多表扬、多鼓励。
使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
评价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给予不同的要求,对于水平高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哪怕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
三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只要有兴趣 ,再难的事也敢做 , 并 且都可 以做好。所以 ,要使学生写好作文 ,必须从多渠道 、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 教 师在作文教学 中所选的教学 内容就要贴近童心 。 ( 1 ) 命题要 贴 近童 心 。要尽 可 能地 贴近 学生 的实 际生 活 ,宁可 低一 点 , 不搞 “ 一刀切” 。 ( 2 ) 指导要贴近 “ 童调” 。要把教师的架子 放下来 ,要用商量 口 气, 商量写什么 、怎样写、怎么改 、如 何评等。( 3 ) 评改要贴近 “ 童手 ” 。学生只要对作文产生了 兴趣 ,就会 留心观察 , 分析周围的每一个人 、每一件事 、每
总分总的结构在讲读课文中常有出现 , 在阅读教学课上注意 指导学生如何找出中心句 ,让学生掌握这类文章 的结构特 点。 在 习作指导课上, 让学生根据习作题 目进行开头结尾的 训练 ,然后指名部分学生在班上读 自己的作文 ,集体评议 , 点评开头和结尾的优劣 , 最后 由全体学生 自己修正。 经过一 段时间的训练 , 学生基本掌握如何布局谋篇。为了降低写作 难度 ,还可结合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仿写。
学园 l X U E Y U A N
2 0 1 3年 第 1 9期
三年 级作文教学之我 见
赵 丽燕 甘 肃省 兰州市西 固区达川 中心校 河嘴 小学
写作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 的内容 , 对阅读 、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具有积极作用 , 对掌握语文知识 、 学会语文方法 、
四 批语 要有 鼓 励性
处景 ,写 起 文章来 自然得 心应 手 。
二 引导 学 生积 累写作 素材
学 生怕 写作 文 是 因为没 有生 活事 例可 写 , 所 以老 师应 指 导 学生 用耳 朵 听 、用手 触摸 ,去感 受 、去体 验 、去思 考 ,多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遵循着:“教师命题点拨——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样的模式。
教师绞尽脑汁的命题设计,煞费苦心的点拨提示,呕心沥血的精批细改,不厌其烦的优劣评析,教师成了作文教学中的主角;另一方面,学生却习惯地、被动地按老师的意图作文,少不了无中生有,少不了虚情假意,少不了矫揉造作,少不了改头换面……对老师的评语批改,或一看了之,或熟视无睹,对老师的评析,或漫不经心,或充耳不闻。
这种单调呆板的训练方式,没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发掘学生对知识、生活的积累,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感……这样的作文教学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望而生畏,或平时消极应付,或考试临时抱佛脚背范文,作文教学步履维艰。
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教师没有改变传统作文的教学观念,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经念及实践,觉得应变传统的作文模式为:“学生积累材料——师生互动命题一学生快速写作——学生自主批改——学生自由评析——学生结册编集”的写作模式。
让学生在作文各环节中体验成功的欢乐,产生强烈的写作兴趣,让教师从沉重的虚耗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精力在作文教学的各环节中适时、巧妙点拨。
一、学生材料积累让学生改变无写作素材或材料陈旧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一点一滴、持之以恒地积累材料,通过电视等媒体、网络、或留心生活,对身边的材料积累,当然,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积累名特教师整理分类好的写作素材,为我所用,为我所选,每日一则,日积月累。
老师需要对这些积累的材料教会学生如何巧妙运用,不囫囵吞枣,不东施效颦。
二、师生互动命题与教材教学同步,教师可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对经典篇目中的不同侧重点命题立意。
从而挖掘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新内容。
有序训练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进而,教师开始征集命题活动,对命题新颖别致、寓意深刻的学生予以表扬,并把这些命题作为该次的习作命题。
小学生习作教学之我见

习作教学之我见新市镇平宁基点校(QQ:1083731671)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
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语文教师们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尤其是农村小学生更为突出。
经过十余年的教学总结,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都是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
所以,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进步,即使是文章写的一般也可以尽量批出好地方,哪怕是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用的好,画上表示用的好的符号或写几句鼓励性或启发性的评语。
对写得有意思的地方,写上几句发自内心的称赞的话,或者写出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如“这个字用得很棒!”“能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词语。
”“这处的细节描写很好,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
”如有不当之处我便写上“想想看,换上哪个近义词会更合适?”“读读看,这句话怎样写会更好呢?”学生看到老师认真的态度,明白了自己哪儿写的不好,应该怎样修改。
这样的批改,不但使学生的写作热情越来越高,而且也从中获得了习作的能力。
教师在写全篇习作评语时要注意叙述口气的协商性,我们应当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积极向上,爱好表扬的特点,在批改时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一定要向学生指出,通过扬长树立学生的信心,对待有些学生文章中写的不好的地方,也可以用商量的口吻与其谈谈如何修改,改变以经常用的“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顺!”这种生硬、打击学生积极性而无指导性的评语,教师写的评语要能让学生看完后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修改作文,教师要平心静气,用满腔热情去肯定学生作文中的成功之处,诚恳指出其不足,介绍一些学生可实施的修改方法,多用谈心,协商式的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殷切希望和爱心,以情动人,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习作的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中图分类号】g623.24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小学作文教学更使教师感到棘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效果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必要的语言训练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小学生初学写作文,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问题。
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
因此,进行语言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叶圣陶指出:“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
”只有将教师的训导和学生认真的语言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是口语训练,激发学生的说话热情,让他们敢说敢讲,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作文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训练造句,造语段;最后,将前两种训练与摘抄读背相结合,学生的语言能力将“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二、向生活汲取养料在作文教学中,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要渗透学生的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
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发现,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所以作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或者三句话就说完。
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
三、与阅读训练相结合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正如蜜蜂的采花与酿蜜。
叶圣陶先生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
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示个人魅力和引领个性发展的主渠道。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呢?下面是笔者的浅见。
一、注重字词句的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鲁迅先生讲过,要把作文写好,最可靠的是看课外书。
但读课外书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阅读的作用就会大大减弱。
因此,阅读要注意精读,积累词汇,把文章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如能把平常的积累运用到写作当中,作文一定增添光彩。
可见词汇的积累对写作非常重要,我们应重视:(1)积累语文内容,重视文本知识。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一些好词佳句为写作做好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比如:在教完《桂林山水》这节课后,我就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并用其来写写熟悉的景物(如家乡)。
(2)多读课外书或报刊、杂志,摘抄好词、佳句。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不够的,老师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
在阅读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勤写心得,同时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及典型事例就摘录下来,还可以做佳作摘要。
这样,学生的的知识丰富起来了,那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文章自然不会空洞,生涩。
(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
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在日记中表现出来。
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内容摘要:浓厚的兴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
作文是学生的意识活动的产物,不管是现实生活的记实叙事,还是的议论抒情,从根本上说都只能来源于生活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获得持久的动力。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冷淡趋势,许多人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作文,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
只有极少部分人有浓厚的兴趣,视作文为快乐。
要积极发展学生作文的兴趣,首先就必须探究当前学生作文兴趣缺乏的原因,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作文没有与生活相结合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仿袭用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此类奉命作文,学生的思想受到牵制,个性遭受制约,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依样画瓢,奉命而作,无论是选材主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
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样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想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作文的兴趣。
作文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开放作文形式,采取规定范围的自己命题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二、忽略了学习写作文的过程作文教学离不开知识,认识水平这一基础,两者之间是同步发展,循序渐进的整体。
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常追随考试这根指挥棒,讲求“近期效益”,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极普遍。
如有些学校三年级就要求命题作文,高年级则要求“面面俱到”。
在作文教学指导中,产生了盲目、偏高、偏难及对学生习作评估要求过高等现象,使学生觉得写作“商不可攀”,严重地反冲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小学作文教学途径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途径之我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纵观我们的作文课,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有的大脑空空,无从下手不想写;有的置之不理,毫不在意不爱写;有的觉得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好写。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拓展途径,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引发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内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力量的源泉。
在作文教学中,我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写,敢于写。
有些学生的自尊心太强,期望值高,怕写不好让别的同学耻笑,会失面子。
这时我就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由“怕写”到“爱写”,能自由的倾吐,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有效实践,开拓学生作文的更大空间1.引导背诵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它道出了读与写的关系。
除了教材中规定要背诵的诗歌及片段外,我还选择各类课文中可供习作借鉴的精彩片段让学生精读,体会其妙处,然后当堂背诵,从中汲取并积累有益的习作营养,学生读得朗朗上口,习作时往往文思泉涌,收到了厚积薄发的良好效果。
2.下水“教练”我经常模仿佳段的写法即兴口述一段话给学生听,或仿写一段话让学生看,使学生具体而直观地感受到怎样向课文学作文。
3.仿写练习有了习作知识不等于有了习作能力。
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过渡方法之一就是多做仿写练习。
我们可设计仿写句子与片段,模仿习作技法,谋篇布局。
仿写作文脱胎于课文,即使留点“胎记”也无妨。
另外,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写自己童年的趣事,写自己记忆中那些“犯傻”的事、“笨拙”的事、“荒唐”的事、“可笑”的事、“捣蛋”的事、“不讲理”的事……由于是他们自己极感兴趣的内容,所以写起来特别顺畅,效果出奇的好。
最终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提高作文水平。
三、做好评价,点燃学生习作的火花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者:徐美琴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3年第03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怕写话,高年级学生怕作文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学生害怕的原因主要在于相对于一般知识的学习而言,作文一般缺少直接针对性地教导。
另外,现在的学生由于远离生活,自身学到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间接知识,他们无法直接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作为作文的有效素材……种种原因作用下的结果就是学生害怕作文,那小学作文如何才能走向高效?笔者带着这个问题思考了若干年,形成了一些思考,取得了一些收获,在此形成文字,供大家批评并指正。
首先,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生成经验,让所作之文言之有物。
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源泉就是学生的生活。
由于现代社会信息呈现的方式日趋快速化、电子化,因此现在的学生一方面可以享受到足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事的便捷——当然,我们的小学生还不会真正对天下事感兴趣,但我们注意到一种现象就是学生能够从许多动画片中获得丰富的信息。
另一方面则正如上文所说,这些经验都是间接经验,学生不足以从这些信息中获得贴切的认识,有时虽然能够在作文中引用,但具体何义却难以理解,甚至经常出现引喻失当的现象。
我们提出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在“以身体之”的过程中“以心悟之”,一旦学生有了体验并生成经验,那学生在作文时就有可能言之有物,从而一定程度上克服害怕写作文的畏惧心理。
同时,我们在研究小学作文教学时,经常引用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作文的自然顺序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欲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笔者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就十分注意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生活,让他们在学校时要注意观察学校的趣事,例如学校所举行的体育运动会、趣味运动会、文娱活动等,记下这些事情过程中能够引发自己兴趣的事;在家时要注意观察家庭的有意义的事,例如父母的教导、父母孝顺爷爷奶奶、自家与家的友好相处等;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学习中的印象深刻的事,如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学习过程中通过一番努力克服了学习困难的事情。
这些范围内的事情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学生的生活中,只要学生认真去体味,就总会有内容进入学生的视野,而当学生有了体验的意识之后,就自然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印象,这些印象即为学生的写作素材。
其次,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并知晓其义,以保证适当的时候能够调用出来。
因为从作文的角度看,学生的感受最终都是要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除了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外,在很多时候需要用一些比较书面的语言,或者是引用一些名言名句来表达相应的意思,这就需要多进行积累。
积累的途径之一就是课堂上的学习积累,在对课本上的课文进行学习时,课文本身以及我们教师都会通过一些凝练的佳句来概括文本的意思,这时就要提醒学生记住这些词句,以备后来作文之用。
课后的积累是另一个重要途径,我们的语文教学现在有一种优秀的选择,就是让学生用一本本子专门用来记录读到的好词好句,每天记一条,长期积累就会形成一个可观的结果。
可能学生在积累之初还不能真正懂得有些好词好名、名人名言的真实含义,但作为一种原始积累,在后来不断地运用中,学生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引用的时机也会越来越准确。
再次,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作文。
这个道理想必同行们都懂,平常与同行交流时,也基本上都认同作文如同游泳一样,人只可能在游泳过程中学会游泳,只掌握游泳理论就下水只可能往下沉。
因此,作文教学也要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学会写作,这其中必然会出现学生在作文之初写出一些不理想的作文,但这也正是学生的客观基础,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且允许其客观存在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通过有效地作文指导并让学生学会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感受自己作文存在的缺点,这样就能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教学研究的时间几乎伴随着整个语文教学的历程。
在笔者看来,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加强思考,“以我笔写我心”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关键在于不同的学生总会基于自己的经验与兴趣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每个学生的思维习惯与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的世界是多元的,也因此导致了我们的作文教学虽然有章可循,但不同学生的作文却可能会大不相同。
故,作文教学研究将永远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