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张
质量管理学--质量功能展开分析(ppt-78页)(共76张PPT)【可编辑全文】

(2) 将要求项目转换成要求质量
4 QFD中的顾客需求的获取及整理
转换 成本 20—40%
又如“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是正相关的,意味着可靠性和提高也同时延长了使用寿命。 克莱思勒公司、
工艺计划
工艺/质量控
5最表后示一最级好的,需1求表前示的最数差字。表示顾客需求的重要程度,即权重,它也是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并通过式(5-1)、(5-2)和(5-3)计算得到制的参。 数
技 术 特 性
屋顶
顾 客 需 求
技术评估
质量屋
关 系 矩 阵
竞 争 分 析
屋顶
技术特性
顾客
竞
需求 关系矩阵
争 分
析
技术评估
屋顶
竞争分析
顾客需求 Ci
顾客需求1 顾客需求2
顾客需求3
顾客需求4
…
零 件 特 性 1
零 件 特 性 2
零 件 特 性 3
零 件 特 性 4
…
零 件 特 性
np
企 业
A
企 业
3.关系矩阵
rnc np
竞争分析
质量屋内容
一个完整的质量屋包括6个部分。
1.顾客需求及其权重,即质量屋的“什么(What)”。 2.技术需求(最终产品特性),即质量屋的“如何(How)”。 3.关系矩阵,即顾客需求和技术需求之间的相关程度关系矩阵。 4.竞争分析,站在顾客的角度,对本企业的产品和市场上其
它竞争者的产品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进行评估。
障树分析(FTA)等方法对产品可能存在的故障及质量问 题进行分析,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5.零件设计及工艺过程设计
著名质量管理学家张公绪教授谈SPC

著名质量管理学家张公绪教授谈SPC“中国企业太需要spc了”——访著名质量管理学家张公绪教授对于行内人士来说,提起张公绪教授,人们自然就会想起他致力推行的SPC (英文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简称,即统计过程控制),就会想到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PD (英文Statistical Process Diagnosis的简称,即统计过程诊断)。
当记者登门造访时,张教授更是语出惊人:“我们的过程管理与国外的先进水平 (六西格玛) 的差距是多少?对于国内的三西格玛企业而言是差2万倍,而对于国内的二西格玛企业而言则是差9万倍!如不迅速赶上,差距可能还会拉大。
”“水平相差2万倍至9万倍并非危言耸听”两万倍乃至九万倍的差距是怎样算出来的?张教授说,这是经过严格地科学比较得出的结论。
他介绍说,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奖有三个:美国的波得里奇奖、日本的戴明奖和欧洲质量管理奖,这三个奖可以代表质量管理的国际先进水平。
前不久中国质量协会借鉴上述奖项的评审办法也设立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奖。
可以以此作为我国质量管理总体现状的一个体现。
而比较的指标则是四个奖项中均涵盖的内容项:领导和经营策略、资源管理、过程管理、信息、经营结果。
把每个奖中的内容项放在天平上一一比较,这个天平就是六西格玛。
经过比较,领导和经营策略、资源管理、信息、经营结果这四项,我国企业和国际水平虽有差距但相去不远,而过程管理却是造成国际水平和我国企业之间天壤之别局面的重要因素。
如说国际水平是六西格玛的话,我国企业的管理大致只处于三西格玛的水平,而六西格玛企业的质量水平较之三西格玛企业要高两万倍,较之二西格玛水平则要高九万倍!这主要是由我国企业过程管理缺乏科学方法、统计技术造成的。
那么,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水平落后于人吗?张教授说,非也,相反,我们在这方面的部分研究,例如SPD (统计过程诊断),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SPC对我们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引起重视”说到过程管理,就得说到早在20世纪中期就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的SPC(统计过程控制)。
2024版质量管理培训ppt(45张)

3
六西格玛管理法的实施步骤 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即DMAIC流 程。
2024/1/28
21
创新思维在质量改进中应用
01
创新思维的概念
指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
控制图
用于监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及 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05
04
散布图
研究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用点的分布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024/1/28
17
统计技术在过程控制中应用
01
02
03
04
过程能力分析
运用统计技术对过程能力进行 评估,了解过程满足产品质量
要求的能力。
2024/1/28
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管理职责和目标,制定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计划,确保质量管理 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024/1/28
开展质量管理活动
组织员工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质量改进项目等,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提高员工 的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
29
营造良好企业质量文化氛围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加强质量文化宣传
识别关键过程
分析产品或服务的关 键过程,确定对质量 影响最大的环节。
设定质量控制点
在关键过程中设定质 量控制点,制定检验 标准和验收规范。
编制质量文件
编写质量管理手册、 程序文件、作业指导 书等,确保质量策划 的落地实施。
2024/1/28
12
过程控制与检验
过程监控
采用统计技术对关键过程进行 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波动。
质量管理培训课件(PPT 47张)

取消不必要 为什么这项任务是必须的?澄清目 的任务 的 在哪儿做这项工作?必须在那儿做 吗? 什么时间是做这项工作的最佳时间? 必须在那个时间做吗? 改变顺序或 谁来做这项工作?应该让别人做吗? 组合 为什么是我做这项工作? 如何做这项工作?这是最好的方法 简化任务 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现在的花费是多少?改进后将花费 选择一种改 多少? 进方法
高层:质量决策 中层:本部分的目标和决策 基层:严格按标准执行。
(2)从质量职能角度看,服务质量职能分散 在饭店各部门中,要保证和提高服务质量, 就必须将分散在饭店和部门的全体员工的积 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六西格玛,质量体系的组织模式是按黑带大 师-黑带-绿带的机构运行 ISO9000中按照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内 审员的模式构建。
确 定 持 续 的 措 施
原则六:持续改进
TQM 顾客满意
P A D C
P
P A D C
A D C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 恒目标。
原则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员工成长5个层次
PDCA例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过程图示
二、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质量管理
用系统 的方法进行质量管理需要掌握以下 几个要点: 1、建立一个体系,以最有效的方法实现组 织目标,即按系统的方法建立组织体系、工 作标准、检查体系、信息反馈、信息分析体 系等。如图4-1
2.了解系统过程之间(即工序、环节、接口 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如高级会议礼宾服务 程序的自动化运行模式。 3.确定体系内特定活动的目标及活动运作方 式或目标考核方法。 4.通过考核和评估并持续改进。
P
C
D
5
质量管理手法--因果图、树图与关联图PPT课件(15张)

第一节 因果图 第二节 树图 第三节 关联图
返回目录
第一节 因果图
应用因果图的步骤:
1) 简明扼要地规定结果,即规定需要解决的质量问题; 2) 规定可能发生的原因的主要类别,这时可以考虑下列因素作为因 素的主要类别:数据和信息系统、人员、机器设备、材料、方法、度 量和环境等; 3) 开始画图,把“结果”画在右边的矩形框中,然后把各类主要原 因放在它的左边,作为“结果”框的输入; 4) 寻找所有下一个层次的原因并画在相应的枝上,继续一层层地展 开下去。
应用树图的步骤
1. 简明扼要地讲述清楚要研究的主题(如质量问题); 2. 确定该主题的主要类别,即主要的层次; 3. 构造树图,把主题放在左框内,主要类别放在右边的方框内; 4. 针对这个主要类别确定其组成要素和子要素; 5. 把针对每个主要类别的组成要素及其子要素放在主要类别右边的方
框内;
6. 评审画出的树图,确保无论在顺序上或逻辑上都没有差错和空档。
设计
环
第二节 树图
树图又叫系统图。用来表示某个质量问题与其他组成要素之间的关 系,从而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求达到目的所应采取的最适当的手段和措 施的一种树枝状图。
树图常用于单目标的展开。
树图的主要用途
1. 企业方针目标实施项目的展开; 2. 在新产品开发中进行质量设计展开; 3. 为确保质量保证活动而进行的保证质量要素(事项)的展开; 4. 对为解决企业内质量、成本、产量等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加以展开; 5. 企业承包责任制项目的展开; 6. 工序分析中对质量特性进行主导因素的展开; 7. 探求明确部门职能、管理职能和提高效率的方法; 8. 可以用于因果分析。
因果图常同排列图、对策表联合起来应用。
一张图说明质量管理体系

最高管理者过程附表:3目标制定/监控管理职责资源提供产品管理企业战略组织机构人力资源项目监控质量方针职责权限财力资源价格审批年经营计划管理评审物力资源产品安全性质量目标方法资源产品实现过程信息流与顾客沟通采购过程制造过程销售过程顾顾生产计划、作业准备验证、过程控制营销活动物料采购销售计划、单据客合同评审供方控制采购件管理、交付管理客加工检验包装入库满产品诞生过程服务过程自制件需(部分工序外包) (部分模具开发外包)(试验外包) 项目管理、质量计划、过程设计售前、售中、意求和开发、开发变更、产品和过程售后服务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顾客财产、产品防护批准物流文件管理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内外满意度数据分析内部审核质量改进文件控制质量成本外部顾客满意度过程监视和测量质量体系审核持续改进设备的管理记录控制价格管理内部顾客满意度公司级数据的分过程审核纠正措施工装管理员工满意度析和使用产品审核预防措施设施的管理内部沟通统计技术环境管理(环境手册)不合格品控制信息管理测量系统分析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产品监视和测量应急计划公司无内部实验室激励机制人力资源(安全性评价)。
质量管理概述(共38张PPT)

2.质量管理的研究对象
是研究和揭示质量形成和实现过程的客观规
律的科学。
3.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质量体系; 制造质量和过程控制;
常用统计方法;
质量检验;
质量的经济性;
使用质量; 电子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2 质量管理的发展
——三阶段说与六阶段说
Hale Waihona Puke 一、三阶段说:质量管理
授课:常永吉
单元一:质量管理概述
C l i c k t o a d d y o u r t e x t
1.1质量管理的对象和范围、主要内容
一、质量的定义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理解要点: 1﹒ 特性:可区分的特征。有物理特性(机械性能、化学性能 等);感官特性(气味、手感、噪音等);行为特性(礼貌、 正直、诚实等);时间特性和人体工效特性等。 · 固有特性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指那种永久 的特性,如物体的长度等。 · · 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特性。如产品的价格、硬件产品的供货 时间等。 不同产品的固有特性与赋予特性是不相同的,某些产品的 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
· 过程包含有 3 个要素 : 输入、输出和活动 ;
· 过程与过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2.产品 : 过程的结果
注一: 有下述四种通用的产品类别 : ——服务 ( 如运输 ); ——软件 ( 如计算机程序、字典 ); ——硬件 ( 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 ——流程性材料 ( 如润滑油 ) 。 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 , 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 料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分。 例如 :外供产品 " 汽车 " 是由硬件 ( 如轮胎 ) 、流程性材料 ( 如 : 燃料、冷却液 ) 、软件 ( 如 : 发动机控制软件、 驾驶员手
质量管理培训教材(共64张PPT)

统计过程控制(SPC)应用
SPC基本原理
阐述SPC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包括控 制图的应用、判异准则等。
控制图的类型与选择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控制图及其适用 场合,如计量值控制图、计数值控制 图等。
SPC实施步骤
给出SPC实施的具体步骤,包括确定 控制对象、收集数据、计算控制限、 绘制控制图、分析和判断等。
设计评审、验证和确认
设计评审
组织专家或相关人员对设 计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意 见和建议。
设计验证
通过试验、模拟等手段验 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设计确认
在产品设计完成后,进行 最终确认,确保设计满足 所有相关要求和标准。
可靠性设计与优化
01
02
03
04
可靠性分析
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分析,识别 潜在的故障模式和影响。
实施改进项目
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和实际需求, 选择合适的改进项目,制定详细的 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防错技术原理与分类
详细介绍防错技术的原理及分类 ,如接触式防错、定数式防错等
。
04
防错技术实施效果评价
对防错技术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包括减少错误率、提高生产效
率等。
持续改进思路和方法
持续改进基本概念
阐述持续改进的定义、意义及其 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
持续改进实践案例
详细介绍持续改进的方法论,包 括PDCA循环、六西格玛管理等
帮助企业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 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02
质量策划与产品设计
Chapter
质量策划流程与方法
确定质量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实验报告一
院系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应用统计学
姓名张逸枫
学号20131387056
指导教师张斌
二O一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实验目的:
掌握假设检验,以及过程能力指数的求解,并要求熟练运用minitab软件进行分析。
实验内容:
书64页12、13、14及16题
实验过程:
12.有一批枪弹出厂时的初速(单位;米/秒)服从正态分布N(950,),经过一段时间储存后,取9发进行试射,得初速的观察值为:
914 920 910 934 953 945 912 924 940
据经验,枪弹储存后的初速仍服从正态分布,能否认为这批枪弹的初速有显著降低。
(取=0.05)
解:设原假设
H储存后初速仍服从正态分布N(950,)
备选假设H1:储存后初速小于950
过程:打开minitab,输入数据,选择协助—假设检验,选择单样本
得出结果
,不服从原假设,接受储存后初速小于950。
13.某公司产品的一个关键参数服从正态分布,为提高该关键参数,一位工程师建议在生产的最后增加一道工序,为检验这道工序是否有用,决定从所生产的产品中随机抽取7件,先测起参数值,然后经过新的这道工序加工后再测其参数,结果如下表,试问再=0.05水平下能否认为这道工序对提高参数值有用?
解:设原假设:新工序对提高参数无显著作用
备选假设:新工序对提高参数有显著作用
打开minitab, 输入数据,协助—假设检验,选择双样本t,选择
确定,得出结果
30
252015C1
C2
C1 的均值并不显著小于 C2 的均值 (p > 0.05)。
> 0.5
0.1
0.050
否
是
P = 0.228
2
-2
-4
-6
前查找异常数据。
-- 数据分布: 比较样本的位置和均值。
用于在解释检验结果之间。
定性。
您可以 90% 确信实际差值介于 -5.7672 和 2.3100-- 置信区间: 通过估计样本数据的差值量化与之相关的不确的均值小于 C2。
-- 检验: 没有足够的证据断定,显著性水平为 0.05 时,C1样本数量77均值
22.529
24.257
90% 置信区间(20.20, 24.85)
(20.605, 27.909)
标准差 3.1663 4.9729
统计量
C1
C2
-1.7286
(-5.7672, 2.3100)
均值之间的差值* 90% 置信区间
* 所定义的差值为 C1 - C2。
C1 和 C2 的均值的双样本 t 检验
汇总报告
数据分布
比较样本的数据和均值。
均值检验C1 是否小于 C2?
差值的 90% 置信区间区间是否包含零?
注释
可知,接受原假设:新工序对提高参数无显著作用。
14.某产品的质量特征X(单位:厘米)服从正态分布,规范限为[90,110].
(1)若该过程的标准差的估计σ
ˆ=2.5,求c
ˆp ; (2)若该过程均值的估计为μˆ
=107,求
c
pk
ˆ;
(3)该过程的不合格品率p 为多少? (4)该过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在哪里?
(1)
c ˆp
=σ
ˆ6LSL
USL -=1.33 (2)σ
μμ
ˆ3)ˆ,ˆ(min ˆLSL USL c pk
--==0.4 (3)p==)3()]2
(3[ˆˆˆc c c
pk pk
p
-Φ+--Φ=0.1151
(4)主要问题是过程均值和规范中心相距较远
16、某厂齿轮的关键质量特性控制图表明过程已受控,最近十周的为:
1.48 1.27 1.61 1.53 1.56 1.49 1.41 1.70 1.64 1.39
质量工程师想知道十周的有重要变化吗?有人建议: (1) 先对这组数据用正态概率纸作正态性检验; (2) 若正态性通过的话,可用x-MR 图考察是否可控;
(3) 若受控,说明过程无异常波动的迹象,尽管周与周之间的值上下波动,但无证据表
明实际已改变。
要知道诸只是一种估计,估计就会有程度不同的偏差,不要对每次改变急于采取行动,好像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干涉”会导致浪费。
该人的建议和说法,你同意吗? 解:
10
9
8
7
654
3
2
1
0.5
0.4
0.3
0.2
0.1
0.0
观测值
移动极差
__
MR=0.1567
UCL=0.5119
LCL=0
C1 的移动极差控制图
σLS
p
LSL
USL 6p
-=
=0.7075
σμ
LT
3p
-=
USL pU
σμLT
pL
LSL
3p
-=
},
min{p
p p
pL
pU
pK
=0.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