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设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2024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与展望》范文

《2024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与展望》范文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污水处理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介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1.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工作,加大了投资力度,推动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网络,包括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污泥处理设施等。

这些设施的建立为城市污水的收集、处理和排放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污水处理技术与应用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

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

其中,生物法因其处理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一些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如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等也在逐步推广应用。

3. 污水处理效果与挑战虽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地区由于设施老旧、技术落后等原因,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佳。

此外,一些地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善、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城市污水产生量不断增加,给污水处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三、未来展望1. 加强政策引导与投入政府应加大政策引导和投入力度,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管措施,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和评估。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技术水平。

2. 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针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应加快推进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工作。

加大对老旧设施的改造力度,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处理效果。

同时,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合理规划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和规模。

3. 推广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积极推广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展望

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展望

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展望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展望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合理高效的污水处理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和人民健康意义重大。

本文将对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城市污水处理现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迅猛,城市污水产生量大幅增加。

然而,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工作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一些中小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相对薄弱,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污水处理需求。

其次是运维管理不足。

投资不足和人才缺乏导致许多污水处理设施无法正常运营和维护,进而影响了污水处理的效果。

此外,政府监管体系不健全也是制约城市污水处理的一大问题。

然而,尽管面临一系列挑战,国内城市污水处理也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首先是封闭地下渠道。

通过修建封闭地下渠道,不仅能有效减少污水外流和地下水污染,还能提高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环境。

其次是加强了源头治理。

在一些大城市,实施了分散式污水处理,采用了提高一体化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覆盖率,确保城市每个角落的污水得到处理。

二、国外城市污水处理现状与国内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例如,日本的污水处理技术成熟,能够高效处理各类污水。

德国的污水处理系统覆盖范围广泛,水质也较好。

同时,国外一些城市还注重资源回收利用,将处理后的污水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源,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未来发展展望为了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持续发展,未来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大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提高投资回报率。

其次,要加强运维管理。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提高设施运营和维护的水平,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

再次,要加强科技创新。

在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方面,要加强科研力量,不断探索新的处理技术和方法,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

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一、引言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是一个关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介绍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为读者提供关于该领域的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

二、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1. 传统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是指采用网格、格栅、沉淀池等传统工艺,将污水中的杂质、泥沙等固体物质进行拦截、沉淀和过滤,适用于污水处理前的初步处理、大面积处理和海水淡化。

化学处理是指采用化学药剂如氯、次氯酸钠等进行消毒,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过程。

生物处理是指依靠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降解成无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标。

这三种技术常常结合起来使用,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处理出的水质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对水质的要求。

2. 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变革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不断涌现,例如反渗透技术、超滤技术、膜分离技术等。

反渗透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来催化水分子分离的技术,该技术可有效消除水中的细菌、病毒、重金属等物质;超滤技术是指通过特殊的滤膜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胶体、蛋白质等较大分子的物质截留住,达到了更好的净化效果;膜分离技术则是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与膜分离相结合,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水质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水平。

三、未来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1. 智能互联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和迅猛发展,促进了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升级。

智能化处理设备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效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活污水处理网络。

智能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集中化管理,使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更加稳定、高效,减少人为干预和维护成本。

2. 低能耗、高效率未来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将注重低能耗、高效率、高环保。

一些新材料的应用和膜技术的改进使生活污水处理的综合质量大为提升。

2024年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市场需求分析概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市场是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

本文将从需求主体、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市场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主体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城市和乡村的污水处理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对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需求非常大。

同样,乡村地区也面临着污水处理设备建设的需求,以解决农村地区污水处理不足的问题。

此外,工业企业和特定行业也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需求主体。

市场规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市场规模庞大,而且呈现增长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全球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还将保持较快增长。

目前,亚太地区是全球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力。

发展趋势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市场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技术不断创新。

目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控制、高效处理和资源回收等功能,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处理效率。

2.健康与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于污水处理设备的需求也在增加。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臭氧释放少等特点,能够满足人们对环保性能的要求。

3.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对污水处理设备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4.政府支持政策的推动: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加大了对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支持力度。

政府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备,并提供相关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总结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市场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城市和乡村污水处理需求,市场规模庞大且呈现增长趋势。

《2024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范文

《2024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范文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不仅关系到城市水环境的改善,也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

因此,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分析当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然后探讨其发展趋势。

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一)技术种类与特点目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主要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

物理法主要包括格栅拦截、沉淀、气浮等,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油脂;化学法如混凝、氧化等,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生物法则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有机物。

(二)技术应用情况现阶段,大多数城市都建立了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上述一种或多种技术组合处理污水。

然而,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同,技术应用水平和处理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同时,部分老旧小区和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相对落后,亟待升级改造。

(三)存在的问题当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仍面临一些问题。

如技术更新换代慢,部分地区仍采用落后的处理技术;处理设施运维管理不到位,导致设备老化、故障频发;污水处理成本较高,影响污水处理工作的积极性。

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技术创新与升级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

例如,采用高级氧化技术、纳米技术等手段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污水处理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这些技术创新将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

(二)政策支持与推广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例如,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政策支持;同时,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综合治理与循环利用未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将更加注重综合治理和循环利用。

《2024年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

《2024年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

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会产生大量污泥,因此,如何处理处置这些污泥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一)国内现状目前,国内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主要包括污泥的浓缩、脱水、稳定化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

在污泥的浓缩和脱水方面,国内主要采用机械脱水和自然脱水两种方式。

在稳定化处理方面,常见的有生物稳定化、热化学稳定化等。

资源化利用方面,污泥可被用于农业利用、建筑材料制造等。

然而,目前国内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资源化利用率低等。

(二)国外现状相较于国内,国外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上更为成熟。

国外主要采用热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等。

其中,热化学处理包括污泥焚烧和污泥制生物炭等;生物处理方法则包括厌氧消化和好氧堆肥等;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则主要指利用化学试剂进行脱水等方法。

此外,国外在污泥资源化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利用污泥生产生物质能源等。

三、国内外主要技术应用与特点(一)热化学处理技术热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污泥焚烧和污泥制生物炭等。

其优点是能显著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并实现部分有机物的高效分解和消毒灭活。

但缺点是能耗高、对环境污染控制要求高。

(二)生物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厌氧消化和好氧堆肥等。

这些方法能有效减少有害物质、产生再生能源,同时也能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但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和技术支持。

(三)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物理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指利用化学试剂进行脱水等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污泥的含水率,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问题。

四、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一)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技术路线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未来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将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可持续性发展。

污水处理设备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污水处理设备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污水处理设备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引言污水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领域,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污水处理设备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设备的现状,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污水处理设备的现状污水处理设备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和分析:技术种类目前污水处理设备的技术种类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物理处理包括固液分离、膜分离和吸附等技术;化学处理主要采用氧化、沉淀和中和等技术;生物处理则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能力来净化污水。

设备规模污水处理设备的规模可以从小型家庭污水处理设备到大型工业级污水处理设备。

小型家庭污水处理设备主要用于处理家庭污水,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的特点;大型工业级污水处理设备则需要处理更大量的污水,并具备更高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成本污水处理设备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使用和推广。

目前,污水处理设备的成本主要包括设备本身的制造成本、运营和维护成本、以及处理后的废物处理成本。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效应的发挥,污水处理设备的成本逐渐下降,使得其更加普及和可行。

环保效益污水处理设备的环保效益是其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因素。

通过污水处理设备的使用,可以实现废水的净化和资源的回收利用,从而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水体的污染。

此外,污水处理设备还可以减少水体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的含量,改善水质。

污水处理设备发展趋势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污水处理设备未来的发展可以预期会有以下几方面的趋势:高效节能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未来的污水处理设备将趋向于高效节能。

通过引入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处理。

自动化智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污水处理设备将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通过引入自动控制系统和智能感知技术,实现对污水处理过程的精准控制和监测,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处理效率。

探索新型材料为了提高污水处理设备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探索新型材料的应用。

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污水处理问题也成为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环保难题之一。

污水处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既涉及国内各地城市的情况,也能借鉴国外经验,共同推动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一、国内城市污水处理现状目前国内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首先,市政府往往投入不足,致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其次,尽管部分城市有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但设计容量过小,无法满足城市人口和工业用水量的快速增长。

此外,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存在着老化、堵塞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污水收集和处理的效果。

最后,大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方式仍然以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和人工排泄法为主,相对而言,高级的处理工艺如膜技术、生物膜技术等在国内应用尚不普遍。

针对这些问题,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开始采取积极措施。

例如,逐步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并增强其运行和维护的经费保障;开展城市污水管网的修复和更新工作,提高收集效率;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适应城市发展需求的先进污水处理工艺,如采用生物膜技术替代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等。

二、国外城市污水处理现状相比国内,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这些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来改善污水处理状况。

例如,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此外,这些国家在污水回用和能源回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和应用成果,提高了污水处理设施的资源利用效率。

国外城市污水处理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可以学习其先进的技术工艺,并引进适合自身情况的先进设备。

其次,国外一些城市还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了污水处理运营的市场化,提高了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效益和管理效益。

此外,国外也注重开展污水回用和能源回收研究,发展了一系列相关技术,如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生物能源转化等,这些值得国内城市在推进污水处理和资源回收方面进行借鉴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设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赵秉森
作者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1.学位论文邹金龙污泥制成新型过滤材料及其在曝气生物滤池中的应用2005
本文对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和粘土的性质、新型滤料的制备、新型滤料的性能和结构特征、重金属的转化和行为以及新型滤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污泥作为常规污水处理的剩余产品,对它进行处置是十分必要的,利用污泥制作轻型材料是一种处置污泥的有效途径。

粘土和水玻璃被选为添加剂,在本研究中得到了制备滤料的两种添加剂最佳添加量和最佳的工艺条件,原料最初成分、孔隙形成机制和固体阶段反应机理。

两种最佳产品的参数如下:①配方1:粘土添加百分数为100%(与污泥质量比)、粘结剂添加百分数为20%(与污泥质量比)、烧成温度为950℃、保温时间为20min。

②配方2:污泥添加百分数为33%(与粘土质量比)、粘结剂添加百分数为15%(与粘土质量比)、烧成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为10min。

两种产品的性质:①配方1:亚甲基蓝吸附量为0.155mg/g,碘吸附量为14.11mg/g,得率为69.5%,烧失率为30.5%,吸水率为19.6%,空隙率为
53.2%,松散容重为519kg/m3,颗粒表观密度为1110kg/m3。

②配方2:亚甲基蓝吸附量为0.169mg/g,碘吸附量为16.8mg/g,得率为82.1%,烧失率为17.9%,吸水率为9.6%,空隙率为43.7%,松散容重为582kg/m3,颗粒表观密度为1033kg/m3。

本文从晶体结构的角度阐明滤料中重金属的形态和结构,指出原料中的重金属通过高温烧结,经过一系列的转化和反应过程,固化在滤料中,不容易重新释放到环境中而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作用,也就消除了新型滤料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顾虑。

文中设计曝气生物滤池,分别采用广州陶粒、江西陶粒、山西活性炭和配方2滤料作为滤料进行对比试验,配方2滤料的滤柱在稳定运行阶段对浊度、COD、SCOD和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41%、76.15%、59.56%和82.31%,通过对生活污水的处理发现配方2滤料用于曝气生物滤池作为生物膜载体可行,而且其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对浊度、COD和SCOD的去除效果要优于广州陶粒和江西陶粒,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要优于广州陶粒。

2.会议论文解庆林.王敦球.张学洪.李金城污水污泥资源化研究2003
本文介绍了广西省高校科研项目——"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研究"的项目内容及进展情况,介绍了为防止污水处理的二次污染,将污泥制成有机复合肥的过程,最后提出了经专家评审该项目成果显著,可行性高,可作为示范项目推广.
3.学位论文李俊涛成都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可用性研究2006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植物所需的其它养分,其资源化农用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但污泥中重金属元素已成为制约污泥资源化农用的关键因素。

本文以成都市三瓦窑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作为试验对象,对污水厂污水及污泥长时间采样及分析.对重金属(As、Cd、Cr、Cu、Ni、Pb、Zn、和Hg)含量作调查作评价,得出成都市城市污泥符合《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采用盆栽小白菜、葱、血皮菜作试验,通过配比方案:实验配土为成都市污水厂污泥和成都簇桥蔬菜田的混合土壤,两者的配比分为1:3;2:2;3;1(污泥:沙土,以风干量重比),分析各种蔬菜在各种配土及原土栽培下,植物体重金属的含量。

分析讨论了蔬菜对各种重金属的富集结果.同时对重金属在土壤和蔬菜中的累积效应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在配合比为1:3(污泥:沙土,以风干量重比)时,小白菜、葱、血皮菜体内各种重金属均未出现超标. 试验结果表明只要污泥使用量在国家相关标准范围内,蔬菜产品重金属含量合格。

也证明了成都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可用性。

4.学位论文单舒曼制药污水处理过程中流离球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2008
污泥是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数量巨大,成分复杂。

为了保证处理厂的正常运行,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必须对污泥进行处理处置。

因此,如何经济有效地利用污泥便成为目前深受关注的课题之一。

污泥填料是综合利用污泥的一个重要途径。

采用药厂污泥为主要原料,与外加掺合剂混合,烧结制备应用于污水处理工程的污泥流离球填料,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污泥流离球填料的制备;另一方面是污泥填料的应用性能。

并通过测试填料的抗压强、吸水率等方法系统的研究了污泥填料性能,考察了升温速率、烧成温度、保温时间以及污泥含量对填料的颗粒抗压强度和吸水率的影响。

获得了性能良好的水处理填料。

研究表明:(1)颗粒抗压强度和吸水率是反映污泥填料品质的重要指标。

烧成温度和污泥用量是影响污泥填料品质的主要因素。

在烧成温度为1000±25℃,污泥掺量为70%,保温时间为40min的条件下,烧制的颗粒抗压强度达到25MPa,超过GB2838-81抗压强度≧6.5MPa的规定,吸水率为17%,低于GB2838-81吸水率≦22%的规定;(2)利用污泥填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易于再生的特点,用来处理药厂废水。

结果表明:在常温下的CODCr的平均去除率为74.0%,SS的去除率为54.1%;(3)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污泥填料的CODCr去除率优于塑料填料。

5.会议论文宋照亮.单胜道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以杭州市为例2007
城市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一种生物固体废弃物,含有可供植物利用的N、P、K等中微量元素,但同时也含有高含量的Zn、Cu和Pb等重金属,如果处置不当会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周少奇和陆伟东,2006)。

有资料(马利民等,2004)表明,目前世界污水处理厂干污泥年产生量已超过1亿吨。

因此,如何开展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其处置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关系到各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作为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杭州市近年来城市污泥产生量增长迅速。

然而,大量的城市污泥给杭州市城市污泥的处置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考虑到城市污泥的资源价值,本文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探讨杭州市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及发展趋势等问题,为杭州市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6.学位论文黄亚军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与利用研究2003
基于城市污水厂污泥富含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和有机质,有害重金属元素低,其它元素符合国家农用标准这一事实,该文提出了利用污水厂污泥进行堆肥化后生产有机复混肥的观点.通过生产优质有机复混肥来保证污泥的有效、持续利用.通过对堆肥化过程中微生物特征进行的研究,认为堆肥化过程中对微生物活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有机物和温度,其次是pH值.通过研究堆肥化过程中微生物与有机质降解的关系,认为中温条件对有机物降解更为有利,且把中温堆肥过程分为中温过渡、中温和中低温过渡等三个阶段,并从无害化目的出发,利用堆肥化产品进行有机复混肥的研制.根据有机复混肥的特点,结合堆肥产品成分、土壤性质及作用所需的营养状况,确定了生产有机复合肥的最佳配比,并研制了水稻和玉米专用有机复合肥,并进行了田间实验,结果表明:所生产的有机复混肥对水稻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7.学位论文张龙活性污泥为原料生产水泥的可行性研究2003
作者以小河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对污泥作前期处理后,作为水泥原料,进而模拟了水泥原料的煅烧试验,制得了硅酸盐水泥.为了降低污泥的含水率,测定了小河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的含水率、有机物含量、无机物成分、pH值和燃烧热,Zeta电位等,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多种手段脱水实验.借助DTA,XRD等分析测试手段,并通过全套物理检测及化学全分析,考察了以污泥代替粉煤灰作为原料制备硅酸盐水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并对形成机理作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污泥颗粒水分存在于颗粒之间、网状体间隙、胶体表面以及微生物体内,且由于其结构过于复杂,无法用化学方法将水分大量脱去.因此,只能采用物理方法或自然干燥法脱水.污泥的着火点较低,当与粉煤灰混合充当水泥生料时,可以持续不断的供给热量,减少水泥生料在反应初期所需的外加热量,进而节省了能源.以活性污泥为原料代替粉煤灰制备出的水泥,其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所含主要成分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同.由此可以看出,以活性污泥为原料代替粉煤灰是可行的,真正实现对污泥的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
8.会议论文赵宏平黄磷磷泥回收转炉法研制及应用1993
9.会议论文杨振环.曹汉江雾化提钒烟气洗涤水处理及尘泥利用1985
10.期刊论文黄永港.徐如良.侯天明.王毓仁油罐底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石油炼制与化工2003,34(5)
根据油罐底含油污泥的特殊组成,用国产设备,组配成套油罐底污泥处理设施;污泥经过调质和离心分离技术处理后得到资源化利用.污泥中的碳氢化合物回收率达到94.5%,回收油可以达到回炼要求,污水达到排放污水处理场要求,污泥量减至原来的12.2%.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824973.aspx
下载时间:2009年12月2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