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基因工程期末试题复习要点整理
基因工程期末复习总结.docx

一、单选1、第一个实现DNA重组的实验: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P.Berg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DNA的体外重组。
2、第一次实现重组体转化成功的实验:1973年,科恩(Coher)和博耶(Boyer)建立的基因工程基本模式。
3、基因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切接转增检。
4、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要素:基因、工具酶、载体、受体细胞。
5、DNA在生物体内的存在状态:染色体DNA、病毒DNA (噬菌体DNA)、质粒DNA、线粒体DNA利叶绿体DNA,有的以线型存在,有的以环状存在。
6、天然DNA提取的步骤:生物材料的准备、裂解细胞、分离抽提DNAo7、DNA的分离抽提法:酚■氯仿抽提法(常用、经典)。
8、DNA的保存:温度越低越好,同等条件下,温度越低越不容易降解。
9、为了消除在制备RNA过程中RNA酶的污染,应用0.1% DEPC处理过的水配制试剂。
10、人工合成DNA片段的方法有化学合成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法。
口、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核酸样品的纯度(常用),纯净的核酸溶液的OD260/OD280值应为1.7-2.0, OD260/OD230值应大于2.0,如果OD260/OD280小于1.7,可能有蛋白质污染,如果OD260/OD280大于2.0或OD260/OD23O小于2.0时,核酸溶液中可能存在其他干扰物质。
12、工具酶就其用途而言可分为三大类: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和修饰酶。
基因工程屮最常用的工具酶14、通常提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指II类酶而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属名+种名。
例如:Bacillus amylolique faciens H、Haemophilus influenzae d BamH> Hind I o“属种株序”15、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本质:细菌细胞的限制一修饰系统。
16、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作用机制识别双链DNA中特定的核昔酸17、常用的酶切方法:单酶切、双酶切和部分酶切。
基因工程复习资料

基因工程复习资料基因工程期末考点一.绪论1.基因的定义:基因是一段能产生功能性肽链或RNA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最小的功能单位。
(基因产物:RNA或蛋白质)2.基因的概念(基因的发展历程):(1)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阶段:提出遗传因子的概念。
(2)摩尔根的基因阶段:将基因和染色体联系起来。
(3)顺反子阶段:基因和DNA联系起来,变异和重组的最小单位不再是基因。
(4)现代基因阶段:提出操纵子的模型,进入基因调控研究阶段。
3.基因结构:4.基因表达的概念:是指外源基因克隆到某种表达系统的载体中,再引入合适的宿主细胞中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
5.基因表达的规律:(1)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某一特定基因的表达严格按特定的时间顺序发生,这就是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
(2)基因表达的空间特异性:在个体生长全过程,某种基因产物在个体按不同组织空间顺序出现。
6.管家基因:某些基因产物对生命全过程都是必需的或必不可少的,这类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
7.基因表达方式:组成性表达、诱导、阻遏:(1)在特定环境信号刺激下,相应的基因被激活,基因表达产物增加,这种基因是可诱导的。
可诱导基因在特定环境中表达增强的过程称为诱导。
(2)基因对环境信号应答时被抑制,这种基因是可阻遏的。
可阻遏基因表达产物水平降低的过程称为阻遏。
8.基因工程的定义:通过基因操作来定向改变或修饰生物体或人类自身,并具有明确应用目的的活动。
9.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分、切、连、转、选、鉴10.基因工程的应用:(1)生产基因工程药品(2)用于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3)器官移植(4)培育高产优质或具有特殊用途的动植物新品种(5)用于环境监测和净化二.基因工程工具酶1.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主要是指用于DNA和RNA分子的切割、连接、聚合、修饰、反转录等有关的各种酶系统。
2.无论是限制还是修饰,都是由寄主控制的,我们统称为寄主控制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基因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基因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什么是移动基因?移动基因又叫转位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s),它可以从染色体基因组上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甚至在不同的染色体之间跃迁,也有称跳跃基因。
(或控制因子、结合解离因子)2、什么是断裂基因?在编码序列中间插入无编码作用的碱基序列,从而使一个基因被分隔成不连续的若干区段的基因,这类基因被称为间隔或断裂基因。
3、什么是假基因?是一种核苷酸序列同其相应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但却不能合成出功能蛋白质的失活基因。
在真核生物中是很普遍存在,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小的碱基对缺失或插入以致不能正常编码。
4、什么是重复基因?即在基因组中有多个拷贝的基因。
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发现这种现象,真核生物中的重复基因可以达到30%。
重复基因主要是为了满足生物体快速发育的需要。
5、什么是重叠基因?即多个基因共用碱基对的基因。
重叠方式有完全重合叠,也有部分重叠。
6、什么是基因工程?对DNA的遗传基因进行体外操作,把不同来源的基因按照单元设计的蓝图,重新构成新的基因组合,再把它引入细胞中,构成具有新的遗传特性的生物。
7、基因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1)从复杂的生物有机体基因组中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2)体外连接重组DNA分子。
(3)重组DNA分子转移到适当的受体细胞并增殖。
(4)从大量的细胞群体中筛选获得了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克隆。
(5)从受体细胞克隆提取目的基因。
(6)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导入寄主细胞,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物质。
8、核酸的凝胶电泳基本原理在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向带符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在电场中,推动带电质点运动的力(F)等于质点所带净电荷量(Q)与电场强度(E)的乘积。
F=QE。
(1)核酸分子的糖-磷酸骨架中的磷酸基团,是呈离子化状态的,——DNA和RNA的多核苷酸链可叫多聚阴离子。
(2)当核酸分子放置在电场中时,它就会向正电极的方向迁移。
《基因工程》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述第一节基因操作与基因工程基因操作(gene manipulation):指对基因进行分离、分析、改造、检测、表达、重组和转移等操作的总称。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通过工具酶,在体外将目的基因、基因片段或其它DNA元件进行切割,与适当的载体进行连接和重组,导入相应受体细胞,并使外源基因进行复制和表达,定向改造受体生物性状或获得表达产物。
基因操作与基因工程的关系:基因操作的核心是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技术,基因工程是基因操作、基因重组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的。
基因工程的遗传学效果:受体生物发生遗传信息或遗传性状的变化并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
第二节基因工程是生物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一、基因是基因重组的物质基础遗传因子、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从物质结构上看,基因是染色体组核酸分子。
基因(gene)是作为遗传物质的核酸分子上的一段片段并具有遗传学功能,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可以存在于染色体上,也可存在于染色体之外(如质粒、噬菌体等)。
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⑴. 明确了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基因的载体是DNA,明确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⑵.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模型得以阐明,解决了基因的自我复制和传递问题。
⑶. 中心法则、操纵子学说的提出以及遗传密码子的破译,解决了遗传信息的流向和表达问题。
(4). 遗传物质基础和中心法则的通用性决定了基因工程原理和技术在生物界普遍适用,尤其是可以实现跨越任何物种界限的遗传成分转移。
自此,从理论上讲,基因工程已有可能成为现实基因工程的技术基础:⑴. DNA体外切割和连接技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的发现与应用,标志着DNA 重组时代的开始)。
⑵. 克隆载体的发展与应用。
⑶. 大肠杆菌转化体系的建立。
⑷. 琼脂糖电泳技术的应用。
⑸. DNA测序技术的应用。
⑹. 核酸杂交技术的应用。
基因工程-期末资料

基因工程期末复习总结(√为期中已考内容)1、基因工程:通过基因操作来定向改变或修饰生物体或人类自身,并且有明确应用目的的活动。
2、分子克隆工具酶的类型有核酸酶、连接酶、聚合酶、修饰酶√3、限制与修饰现象:限制是限制性内切酶将侵入细菌体内的外源DNA切成小片断;修饰是细菌自身的DNA碱基被甲基化酶甲基化修饰所保护,不能被自身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切割。
4、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原则:如H in dⅢ,H为属名,in为种名,d为株名,Ⅲ表示在该特殊菌株中发现此种酶的先后次序。
5、限制酶识别的序列的特点是大多为回文对称结构,能识别的序列长度一般为4~8个碱基,最常见的为6个碱基。
√6、同裂酶定义及分类:识别相同序列的限制酶称为同裂酶,但他们的切割位点可能不同。
具体分为同序同切酶,同序异切酶,同功多位,其他。
√7、同尾酶:不同限制酶切割DNA产生的末端是相同的,且是对称的,即它们可产生相同的黏性突出末端,这类酶统称为同尾酶8、星星活性的定义及诱发星星活性的常见原因:在极端非标准情况下,限制酶能切割与识别序列相似的序列,这个改变的特殊性称为星星活性。
√出现原因:①高甘油含量;②内切酶用量过大;③低离子强度;④高pH;⑤含有有机溶剂,如乙醇;⑥Mn2+、Cu2+、Zn2+等非Mg2+的二价阳离子存在。
9、DNA连接酶:指能够催化在两条DNA链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将两段核酸连接起来的酶。
10、DNA聚合酶:能在引物和模板的存在下,把脱氧核糖单核苷酸连续地加到双链DNA分子引物链的3’-OH末端,催化DNA的合成。
1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的活性:①5’→3’DNA聚合酶活性、②5’→3’外切核酸酶活性、③3’→5’外切核酸酶活性√12、Klenow DNA 聚合酶与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相比没有5’→3’外切核酸酶活性。
具有最强DNA聚合酶活性的是T7 噬菌体DNA聚合酶。
Taq DNA 聚合酶具有耐热活性。
13、载体的定义及载体应具备的条件:将外源DNA或基因携带入宿主细胞的工具称为载体;必须具有如下条件:1、在宿主细胞内必须能够进行独立和稳定的自我复制(具备复制位点);2、必须具有合适的酶切位点,供外源DNA片段的插入,同时不影响其复制;3、具有合适的筛选标记(如抗药性基因等)4、最好具有较高的拷贝数多,便于载体的制备;5、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能任意转移,避免基因的非控制性扩散,给人类带来危害。
基因工程概论复习重点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原核基因(Prokaryotic gene):由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基因组编码的基因,以及高等生物细胞器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等编码的基因,统称原核基因。
2. 真核基因(Eukaryotic gene):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编码的基因,以及感染真核细胞的DNA病毒和反转录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基因,统称真核基因。
3. .前导序列(Leader sequence):又叫前导序列区或5'-非翻译区(5'-UTR),,系指位于mRNA5'-起始密码子之前的一段长数百个核苷酸的不翻译的RNA 区段。
4. 尾随序列(Tai1er sequence):又称尾随序列区或3'-非翻译区(3'-UTR),系指位于mRNA3'-终止密码子之后一段100多核苷酸的不翻译的RNA区段。
5 复制子(Replicon):指有一个复制起始区(oriC)和起始基因的DNA复制单元。
例如细菌染色体、病毒基因组、质粒基因组等,凡其DNA能够进行复制的遗传单元,均称复制子。
真核细胞基因组的复制子是指含有一个复制起始位点的DNA(RNA)的复制子特称复制单元。
6. 增强子(Enhancer):又叫增强子序列或增强子元件,是真核基因中发现的一种特异序列,能够在距离目标基因50kb以上的位置,从上游或下游的不同位置及方向增强该基因的转录活性。
7. 沉默子(Silencer)在真核基因启动子中除了增强子之外,沉默子同样也是一种可远距离调控相关基因转录活性的顺式元件。
与增强子一样,沉默子也能够从启动子的上游、下游甚至是基因内部三种不同的位置以及正向或反向,影响相关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起始效率。
同时沉默子往往是以组织特异性或时间特异的作用方式,控制基因的表达作用。
但与增强子的功能效应相反,沉默子只能抑制而不能激活相关基因的转录起始活性。
8. 绝缘子(Insulator)亦即是增强子活性的物理边界元件(physical boundaryelement),它是一段能够抑制或隔离增强子功能效应的顺式转录调节序列。
基因工程复习资料

基因⼯程复习资料⼀、绪论1、简述基因⼯程的概念。
答:基因⼯程是指按照⼈们的设计,⽤⽣物技术直接操作⽣物的基因组。
通过分离和拷贝⽬的基因或⼈⼯合成外源基因,在体外将外源基因插⼊到载体分⼦中,成为重组DNA,再导⼊宿主细胞内,进⾏扩增和表达。
此过程所涉及的⽅法学称为重组DNA技术,也称分⼦克隆或基因操作。
2、列举基因⼯程中常⽤的⼀些技术。
答:(1)基因敲⼊:以ES细胞培养技术和同源重组为基础,通过转基因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特定的靶位点,利⽤靶位点全套的表达调控元件以实现特异性的异位表达。
(2)基因敲除:将⼀个特地设计的DNA⽚段导⼊⽣物体中,通过同源重组使靶基因被置换出⽽失活的实验技术。
(3)基因敲落:是⽤反义技术,RNAi等降低或抑制靶基因的表达活性。
(4)基因打靶:是⽤同源重组来瞄准希望改变的特定内源基因。
(5)基因组编辑:⽤基因组编辑核酸酶,如锌指核酸酶(ZFN)、归巢核酸内切酶、转录激活⼦样效应物(TALE)和成簇间隔短回⽂重复(CRISPR)进⾏剪切。
⼆、基因⼯程的分⼦遗传学基础(⼀)名词解释1、基因表达:指DNA分⼦经转录产⽣互补的RNA分⼦。
2、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双链分离后的两条单链均可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复制完成后的⼦代DNA分⼦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DNA分⼦相同,但⼦代DNA分⼦的双链⼀条来⾃亲代,另⼀条为新合成的链,故称为半保留复制。
3、半不连续复制:是指DNA复制时,前导链上DNA的合成是连续的,后随链上是不连续的,故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半不连续模型是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4、DNA的变性:指核酸双螺旋碱基对的氢键断裂,双链变成单链,从⽽使核酸的天然构象和性质发⽣改变。
变性DNA常发⽣⼀些理化及⽣物学性质的改变:溶液粘度降低、溶液旋光性发⽣改变、增⾊效应。
5、DNA的复性:指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互补链全部或部分恢复到天然双螺旋结构的现象,是变性的⼀种逆转过程。
热变性DNA⼀般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此过程称之为“退⽕”。
《基因工程》----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述第一节基因操作与基因工程基因操作(gene manipulation):指对基因进行分离、分析、改造、检测、表达、重组和转移等操作的总称。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通过工具酶,在体外将目的基因、基因片段或其它DNA元件进行切割,与适当的载体进行连接和重组,导入相应受体细胞,并使外源基因进行复制和表达,定向改造受体生物性状或获得表达产物。
基因操作与基因工程的关系:基因操作的核心是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技术,基因工程是基因操作、基因重组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的。
基因工程的遗传学效果:受体生物发生遗传信息或遗传性状的变化并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
第二节基因工程是生物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一、基因是基因重组的物质基础遗传因子、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从物质结构上看,基因是染色体组核酸分子。
基因(gene)是作为遗传物质的核酸分子上的一段片段并具有遗传学功能,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可以存在于染色体上,也可存在于染色体之外(如质粒、噬菌体等)。
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⑴. 明确了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基因的载体是DNA,明确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⑵.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模型得以阐明,解决了基因的自我复制和传递问题。
⑶. 中心法则、操纵子学说的提出以及遗传密码子的破译,解决了遗传信息的流向和表达问题。
(4). 遗传物质基础和中心法则的通用性决定了基因工程原理和技术在生物界普遍适用,尤其是可以实现跨越任何物种界限的遗传成分转移。
自此,从理论上讲,基因工程已有可能成为现实基因工程的技术基础:⑴. DNA体外切割和连接技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的发现与应用,标志着DNA重组时代的开始)。
⑵. 克隆载体的发展与应用。
⑶. 大肠杆菌转化体系的建立。
⑷. 琼脂糖电泳技术的应用。
⑸. DNA测序技术的应用。
⑹. 核酸杂交技术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工程期末试题复习要点整理基因工程是70年代出现的一门科学,是生物学最具生命力和最引人注目的前沿科学之一,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代表,是生命科学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基因工程概述、重组DNA基本技术及原理、基因克隆、基因的分离及鉴定、基因工程的表达系统、基因工程的应用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了解该技术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方面的应用,为今后从事生物学教学、生物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或进一步的研究生学习科研打下坚实的理论及专业基础。
扬州大学试题纸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基因: 是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2. 定位克隆: 获取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信息,然后采用各种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定位和克隆3. 融合基因: 是指应用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的一类具有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新型基因。
4. 转化子: 导入外源DNA后获得了新遗传标志的细菌细胞或其他受体细胞,又称重组体。
5. 人工接头: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一个或数个特定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和切割序列的双股平端DNA短序列。
6. RT-PCR: 是指以mRNA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cDNA第一链为模板进行的PCR。
7. ORF : 起始于AUG、止于UAA、UGA、UAG的连续的密码子区域,是潜在的编码区。
8. MCS: 指载体上人工合成的含有紧密排列的多种限制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的DNA片段。
9. gene targeting : 基因工程中利用活细胞染色体DNA可与外源DNA的同源性DNA序列发生重组的性质,来进行定点修饰改造染色体上某一目的基因的技术10. 5’RACE: 是一种通过PCR进行cDNA末端快速克隆的技术,是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成cDNA第一链后用PCR技术扩增出某个特异位点到5’端之间未知序列的方法。
四、简答题:共4题,共20分。
1.简述获得目的基因常用的几种方法。
(5分)答:(1)直接从染色体DNA中分离:(1分)仅适用于原核生物、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的分离,较少采用。
(2)人工合成:(1分)根据已知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利用遗传密码表推定其核苷酸顺序再进行人工合成。
适应于编码小分子多肽的基因。
(3)从mRNA合成cDNA:(1分)采用一定的方法钓取特定基因的mRNA,再通过逆转录酶催化合成其互补DNA (cDNA),除去RNA链后,再用DNA聚合酶合成其互补DNA链,从而得到双链DNA。
这一方法通常可得到可表达的完整基因。
(4)利用PCR合成:(1分)如已知目的基因两端的序列,则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在体外合成目的基因。
(5)从基因文库中筛选:(1分)首先建立基因组或cDNA文库,利用探针从文库中筛选目的克隆。
2. 分子克隆载体应具备哪些特点?(4分)答:(1) 在宿主细胞内必须能够自主复制(1分)(2) 必须具备合适的酶切位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同时不影响其复制(1分)(3) 有一定的选择标记,用于筛选(1分)(4) 具有较高的拷贝数,便于载体的制备(1分)3. 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的主要差别有哪些?(5分)答:(1)基因组文库克隆的是任何基因,包括未知功能的DNA序列;cDNA文库克隆的是具有蛋白质产物的结构基因,包括调节基因。
(2分)(2)基因组文库克隆的是全部遗传信息,不受时空影响;cDNA文库克隆的是不完全的编码DNA序列,因它受发育和调控因子的影响。
(1分)(3)基因组文库中的编码基因是真实基因,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而cDNA文库克隆的是不含内含子的功能基因。
(2分)4. 某一质粒载体具有Tetr和Kanr的表型,在Kan抗性基因内有一Bgl I的切点。
现用Bgl I切割该载体进行基因克隆,问:(1)转化后涂皿时应加什么样的抗生素? (2)培养后长出的菌落具有什么样的抗性基因型? (3)如何利用抗性变化筛选到含有插入片段的重组体? (6分)答:(1)加四环素;(2)TetrKans和TetrKanr;(3)重新点种在含Tet、Kan和只加Tet 的平板上,选择只在Tet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即为所需的重组体。
五.分析题 10分科学家将人的生长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
过程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1)人的基因之所以能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原因是什么?(2)过程①表示的是采取什么的方法来获取目的基因?(3)检测大肠杆菌B是否导入了质粒或重组质粒,可采用的方法和理由?(4)如果把已经导入了普通质粒A或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放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生什么现象?分析原因?答:(1)人的基因与大肠杆菌DNA的组成成分相同,结构相同 (2分)(2) 反转录法(逆转录法) (2分)(3)将得到的大肠杆菌B涂布在一个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说明已导入了质粒A或重组质粒,反之则没有导入。
因为普通质粒A和重组质粒上都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 (2分)(4)有的能生长,有的不能生长导入普通质粒A的细菌能生长,因为普通质粒A 上有四环素抗性基因;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菌不能生长,因为目的基因正插在四环素抗性基因中,破坏了其结构和功能。
(4分)六、论述题:共1题,15分。
1.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克隆载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选择受体细胞时需要具备哪些基本原则?答:克隆载体需要具备条件:(7分)①载体都能携带外源DNA片段(基因)进入受体细胞,或停留在细胞质中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上,随着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
(1分)②载体都具有合适的筛选遗传标记。
(1分)③载体都具有供外源基因插入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即多克隆位点。
(1分)④载体都必须是安全的,不应含有对受体细胞有害的基因,并且不会任意转入除受体细胞以外的其他生物细胞,尤其是人的细胞。
(1分)⑤载体本身的分子量都比较小,可容纳较大的外源基因片段。
(1分)⑥载体在细胞内的拷贝数要高,方便外源基因在细胞内大量扩增。
(1分)⑦载体在细胞内稳定性要高,保证重组体稳定传代而不易丢失。
(0.5分)⑧载体的特征都是充分掌握的,包括它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0.5分)受体细胞的选择应具备的基本原则:(8分)①便于重组DNA分子的导入。
(1分)②便于重组体的筛选。
根据所用的表达载体所含的选择性标记与受体细胞基因是否相匹配,从而易于对重组体进行筛选。
(1分)③遗传稳定性高,易于进行扩大培养或易于进行高密度发酵而不影响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
对动物细胞而言,所选用的受体细胞具有对培养的适应性强,可以进行贴壁或悬浮培养,可以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1分)④受体细胞内内源蛋白水解酶基因缺失或蛋白酶含量低,利于外源蛋白表达产物在细胞内积累,可促进外源基因高效分泌表达。
(1分)⑤安全性高,无致病性,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生物污染。
一般选用致病缺陷型的细胞或营养缺陷型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1分)⑥能使重组DNA分子稳定存在于细胞中。
从受体细胞的角度出发,通常的做法是是对其作适当的修饰改造,如选用某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缺陷型的受体细胞就可以避免其对重组DNA分子的降解破坏作用。
(1分)⑦受体细胞在遗传密码子的应用上无明显偏倚性。
(1分)⑧具有较好的转译后加工机制等,便于真核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
(0.5分)⑨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0.5分)基因工程原理复习题思考题基因工程绪论1、基因工程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在体外把核酸分子(DNA的分离、合成)插入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重组DNA),引入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受体细胞内,稳定地复制表达繁殖,培育符合人们需要的新品种(品系),生产人类急需的药品、食品、工业品等。
特征:1、具跨越天然物种屏障的能力。
2、强调了确定的DNA片段在新寄主细胞中的扩增。
2、试述基因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1)、目的基因的分离2)、DNA的体外重组(载体、受体系统等)3)、重组DNA分子转移到受体细胞及其筛选4)、基因在受体细胞内的扩增、表达、检测及其分析。
3、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上有何应用发展?主要是通过基因重组,使各种转基因生物提高生产谷氨酸、调味剂、酒类和油类等有机物的产率;或者改良这些有机物组成成分,提高利用价值。
4、转基因是一把双刃剑,请客观谈谈对转基因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认识。
转基因技术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人类历史进步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首先,通过该项技术可以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特性,改良培育新品种;第二,延长食品保存时间或增加营养成分;第三,将抗虫防菌基因转入到作物中,使作物本身产生抵抗病虫害侵袭的能力,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第四,转基因技术及基因食物在医学方面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主要担忧在于环境方面。
外源基因的导入可能会造就某种强势生物,产生新物种或超级杂草、损害非目标生物、破坏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也即转基因生物存在潜在的环境安全问题。
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已有数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至少有10亿之多,但至今仍未有转基因食品对生命造成危害的实例;更何况目前每一种基因工程食品在上市前,都要经过国家法律认可,食品卫生部门和环境部门的严格检测。
只有测试合格了,才能投放市场。
因此公众完全可以安全地消费、大胆地食用转基因食品。
第一章 DNA的分子特性与利用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有何差别?1)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三个水平:转录水平调控、翻译水平调控、蛋白质加工水平的调控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主要是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
2)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特点:l 1.基因组DNA存在的形式与原核生物不同;l 2.真核生物中转录和翻译分开进行;l 3.基因表达具有细胞特异性或组织特异性;l 4.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在多个水平上进行:DNA水平的调控、转录水平调控、转录后水平调控、翻译水平调控、蛋白质加工水平的调控;2、什么是基因?根据基因的产物,基因可分为哪三类?基因是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在染色体上占据一定位置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分子遗传的功能单位。
根据基因的产物,基因可分为三类:l 转录并翻译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包括结构蛋白基因、编码酶的基因、调节基因l 转录但不翻译产物的基因:包括tRNA、rRNAl 不转录但有功能的DNA区段:如启动子、操纵基因3、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核酸变性后性质有何变化?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温度、酸、碱、甲醛和尿素等。
DNA变性后,它的一系列性质发生变化,如紫外吸收(260 nm)值升高(增色效应), 粘度降低等,如DNA增加25-40%. RNA约增加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