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研究

合集下载

全球及中国金融科技市场发展情况及投融资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金融科技市场发展情况及投融资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金融科技市场发展情况及投融资现状分析一、全球金融科技生态发展现状(一)全球金融科技产业生态现状1、传统金融机构强化“科技属性”,金融科技应用能力成为竞争关键以科技为核心的竞争导向,带来了全球各大金融机构信息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

从近五年金融机构IT投入数据来看,在保持3年较为平稳的投入规模后,全球金融机构的IT投入在2018年开始迈入一个新台阶,增长率达12.6%。

2、财富管理、支付、保险科技是金融科技创业公司布局的热点领域《2021-2027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市场发展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数据显示:财富管理、支付、保险成为金融科技创新企业的热点聚集地,这三个领域的金融科技企业分布也最多,总数占50强企业的近60%。

(二)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现状1、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呈下降趋势,2020年第二季度有所改善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总额为374亿美元,相较2018年下降10.7%。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金融科技投融资下降幅度较大,第二季度,投融资金额有所增加但总体规模尚未恢复,投融资笔数依旧下降,第一季度为452笔,第二季度仅为397笔,降至近十个季度最低值。

从全球各区域来看,除北美外,其他地区金融科技投融资金额均有下降。

其中,亚洲金融科技投融资持续减少,自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持续下降,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已下降了64%,投融资金额相较于前一季度下降了近10亿美元。

目前,北美地区占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市场规模最高,占40%;欧洲次之,占19.3%。

2、全球金融科技细分领域投资“回暖”,财富管理、普惠金融、融资租赁增幅突出从全球金融科技细分领域投融资分析,地产金融在2020年第二季度降幅明显,环比下降72.1%,主要由于贝壳集团在2020年从全球金融科技细分领域投融资分析,地产金融在2020年第二季度降幅明显,环比下降72.1%,主要由于贝壳集团在2020年第一季度获得超24亿美元融资。

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未来十大发展趋势分析

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未来十大发展趋势分析

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概况分析《经济参考报》3月26日刊发题为《机构加速抢滩布局金融科技》的报道。

文章称,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正跃上新风口。

一方面,等传统金融机构不断加注金融科技砝码。

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近日召开了金融科技专场校园招聘,2019年将在金融科技领域加大研发投入。

另一方面,互联网系的金融科技公司快速崛起,腾讯、360金融、乐信等多家巨头近日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金融科技收入增长迅猛,其中360金融2018年净收入同比增长464%。

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也愈加紧密,金融科技发展生态正在形成。

业内专家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将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为民企融资、金融防风险带来新的环境,但同时也为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根据监管层近期密集释放的信号,金融科技将获更大力度政策支持,金融科技监管也将同步趋严。

未来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接近2万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仅仅达695.1亿元。

之后呈现高速增长状态,2016年以来,我国正逐渐从用户流量驱动向金融科技驱动转型。

虽然目前我国金融科技仍处于发展初期,但是我国尚未成熟的金融市场给予了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土壤。

截止至2017年我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营收总规模达到6541亿元左右,同比增速55.2%。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8年,我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营收总规模达到9698.8亿元,同比增速48.3%。

前瞻认为,目前金融科技服务于金融机构,更偏向实际金融业务的后端,并不是金融产业链中利润最丰厚的一环,因此短时间内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很难迎来爆发式增长,或将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速稳定增长。

并预测在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达19704.9亿元。

2013-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未来中国金融科技十大发展趋势分析、、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金融业务不断融合,科技对于金融的作用被不断强化,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数据价值持续不断的体现并释放出来,金融业务环节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金融解决方案创新推陈出新。

浅析18年贸易战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浅析18年贸易战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浅析18年贸易战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1. 引言1.1 18年贸易战背景18年贸易战是指自2018年开始的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纠纷。

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冲突。

这场贸易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美国对中国经济模式、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的不满。

双方在贸易谈判中互相指责对方采取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并相继实施关税措施以回应对方的行动。

这种紧张局势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也对中国金融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在18年贸易战背景下,中国金融业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

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外资流入受到一定影响,汇率波动加剧,金融监管也面临更大压力。

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需要应对贸易战带来的挑战,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结束】1.2 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中国金融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截至2018年,中国金融业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银行体系,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

与此我国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也日益壮大,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层出不穷,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在金融监管方面,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强金融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

通过逐步推出一系列监管政策和措施,我国金融业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有效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金融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

与此中国金融机构也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扩大国际业务,提高国际竞争力。

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良好,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发展潜力。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中国金融业仍需不断创新,做好应对措施,保持稳健发展。

【2000字】2. 正文2.1 金融市场波动金融市场在贸易战的影响下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股市受到直接影响,股指下跌,投资者情绪受到波动。

债市也受到冲击,债券价格波动较大,利率波动明显。

金融科技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和趋势

金融科技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和趋势

金融科技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和趋势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金融科技(FinTech) 的兴起改变了传统金融行业的格局,推动了全球金融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金融科技在国际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对金融科技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探讨。

二、现状1. 金融科技行业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在金融科技领域,全球化程度近年来逐渐升高,首先是公司逐渐跨越国界开展业务,例如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金服于2018年在香港市场上市,而在美国上市,还需要经历政治、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

其次,金融科技公司高管和技术人员的国际化也逐渐加深,部分高管毕业于国际名校,并担任美国、欧洲、中国等多个国家公司的高管。

2. 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突破国界在金融科技领域,如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突破国界,成为金融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重要驱动力。

例如区块链技术不仅被全球银行和金融机构广泛应用于资产证券化、新兴商业模式,还在全球范围内用于优化货物流通、大宗商品交易等领域。

AI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应用于人脸识别、自动语音识别等,成为金融与科技的交融之产。

3. 金融科技公司越来越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金融科技公司越来越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

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额达到111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中国、英国和德国是今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最活跃的四个国家。

尤其是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已经成为世界级的行业巨头,得到全球范围内的追捧,例如中国金融科技公司 Ant Financial 得到了 Warburg Pincus、BlackRock、T.Rowe Price、GIC、Khazanah Nasional 等机构的追捧。

三、趋势1. 金融科技行业将不断加速国际化发展未来,金融科技行业将不断加速国际化发展。

一方面,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成熟,将推动传统金融行业全球化进程;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科技公司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司跨国业务和国际化人才也将逐渐加深。

中国金融 发展现状

中国金融 发展现状

中国金融发展现状中国金融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目前,中国金融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金融开放大幕已经拉开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开放已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自2014年起,中国先后推出了香港沪港通和深港通,进一步扩大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

此外,中国还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随着金融开放加快,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创新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金融科技(Fintech)创新。

中国金融科技公司众多,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公司均在金融领域布局。

同时,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科技监管,推出了一系列支持金融科技创新的政策,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

三、金融监管趋严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中国多次出台监管政策,加强金融监管。

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成立,整合了原银监会和保监会,打造全新的金融监管体系。

今年,央行还出台了《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指引》等文件,将进一步加强对虚拟货币等金融产品的监管。

四、金融业吸引力不断提升随着金融开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中国金融业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为人才引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与此同时,金融行业也成为了各类人才竞相争夺的热门领域。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中国金融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金融创新创业风险较大;金融风险隐患仍然存在;金融机构中存在的不良资产较多等。

但随着中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一定会逐渐解决。

总之,中国金融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信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中国金融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国科技 金融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浅析

我国科技 金融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浅析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浅析作者:金峻弘来源:《商讯·公司金融》 2018年第7期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有所下降,并且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也有待提升。

由此可见,我国必须积极推进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工作,以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式不断恶化的情况。

在此过程中,作为产业结构改革的重要保证,科技金融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支持,并直接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然而,在科技金融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相关问题的存在,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科技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使其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如今科技金融业的现状目前,我国正积极促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科技金融服务的推出,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能够由此获得资金扶持,这对于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通过对科技金融发展现状的分析,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其具有如下几点特征。

首先,科技金融缺乏充足的科技研发内容作为支持。

就我国的科技研发经费与国外相比,其在经费投入的强度以及速度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

同时,科技金融服务投入的项目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尤其是在企业基础研究方面投入量较少。

其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由于科技金融的积极性发挥离不开科技金融配套服务质量的支持,因此,为实现科技金融作用的最大限度发挥,则需要先将其诚信问题及时解决,区别出信誉度高的企业。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以及失信惩戒机制,对存在失信行为的企业,进行调查取证,如果确认为事实,则应当对企业进行严肃处理。

同时,融资机构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沟通还有待加强,并应借此加强资金供需双方的对接效果。

再次,科技金融中的市场部分与政府相关的部分存在着衔接性的问题。

究其原因可知,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体系还缺乏完整性、全面性,其中的部分管控措施还局限在基础层面,国家的扶持政策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惠及所有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

我市金融科技应用现状、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发展建议

我市金融科技应用现状、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发展建议

地方经济我市金融科技应用现状、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发展建议王 凯 温州市金融工作服务中心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的发展,科技与金融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改善客户体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及解决资金供需双方“信息来源不对称、信用评价不对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近年来,我市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应用及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用科技平台防范金融风险和信用评价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尤其是温州银行、鹿城农商银行等地方法人机构立足本地应用场景,创新开发了一系列紧密温州特色的金融产品。

温州“金融大脑”的上线,在探索金融风险防范和企业信用评价智能化、动态化方向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但同时也存在“信息孤岛”尚未完全打通等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关键词:金融科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3-0487-02一、我市金融科技应用现状(一)渠道领域智能化程度提升我市银行业机构在客户渠道领域智能化程序普遍提升:一是大多数银行上线手机APP,实现跨行存款、转账汇款、信用卡申请等传统柜台业务线上办理,大部分银行手机APP还提供理财产品、基金代销、保险代销、外汇买卖等多元化金融服务。

截至9月末,温州辖内具有网银、手机银行功能的银行机构占比已达93%以上,具有微信银行功能的机构占比达63%以上,超半数机构电子替代率达80%以上。

二是银行网点智能柜台普遍应用,智能柜台可以办理80%的个人非现金业务,如自助开户、自助办卡、密码挂失与重置、客户信息变更等,改变了以往综合业务窗口排长龙现象,为客户节省排队时间,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

例如,杭州银行温州分行借助“登门办”“芝麻开门”等网络技术,按“一件事”标准整合服务企业全流程,实现“一门进出、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采集、一网通办、一日办结”,截至2019年8月27日全辖驻点现场开户26户。

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村金融领域发展中的应用,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迅速显现,方式快速更迭。

面对乡村振兴新形势、新要求,金融机构加快探索脚步,立足自身科技实力,打造出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型数字金融业务。

本文基于金融科技的视角,阐述了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分析了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相关建议。

一、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现状得益于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打造“去网点式”业务模式,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推广打下基础。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农村网上银行开通户数达6.12亿,增幅15.29%;移动支付同样在农村地区快速推广。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8年,非银行支付机构为农户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累计2898.02亿次,其中移动支付占比94.85%,支付数额达74.42万亿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扶持了三农群体。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贷行业三农业务累计成交量高达1380亿元,涉及三农业务的正常运营平台有107家,并且发展和衍生出了多层次、多形态的网络借贷产品,精准满足了农业经营需求。

二、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一)乡村地区落后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制约金融科技发展。

一是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处于落后状态。

工信部数据显示(如图1),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宽带用户总数达1.58亿户,仅占总人数29.4%。

网络通讯条件落后,制约了电子银行、移动支付等发展和普及。

二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刚起步,农村征信体系尚未健全,无法与公积金、税务、财政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银行机构无法充分采集乡村用户的信誉并对可靠性作出充分评估,制约信贷审批。

(二)乡村人口老龄化、人才匮乏,金融科技创新改革动能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研究— 以爱财集团为例
2018年
摘要
2016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正逐渐从用户流量驱动向金融科技驱动转型。虽然目 前我国金融科技仍处于发展初期,但是我国尚未成熟的金融市场给予了金融科技快速 发展的土壤。2017年,我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营收总规模达到6541.4亿元,艾瑞预计 2020年金融科技企业的营收总规模将达到19704.9亿元。
从只以互联网为获客手段的线上信贷1.0阶段:
线上获客
线下:网点受理—材料提交—信贷员审批—放款—贷后管理
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完善 促进线上信贷的升级发展
生物识别
生物识别技术的 成熟与发展使得 线上用户识别得 以实现
征信 多年来大数据的积 累及反欺诈模型的 不断迭代使得线上 大数据风控精准度 更高。
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有助 于打破数据孤岛, 使不同金融机构 的数据信息共通。
市场中高速发展。
中国金融科技仍处于发展初期
中国金融科技营收总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
2017年,我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营收总规模达到6541.4亿元,同比增速55.2%。艾瑞分析认为,目前金融科技服务于金融机 构,更偏向实际金融业务的后端,并不是金融产业链中利润最丰厚的一环,因此短时间内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很难迎来爆发 式增长,或将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速稳定增长。
线上获客
2013-2020年中国泛线上信贷交易规模
大数据风控
IT系统构建
贷后管理
CAGR=57.36%
390782.1
10131.6
16272.3
28293.8
62012.4
100283.1
158115.3
2013
2014
2015
来源: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
1
爱财集团案例分析
2
爱财集团案例启示
3
互联网金融进入科技驱动时代
金融科技企业将成为未来金融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2016年以来,我国网民数量增速趋缓,互联网行业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互联网金融依赖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进 入尾声。而当互金企业从一味追求用户数量到重新寻找行业发展的促进要素时,科技的重要性被更多的金融从业者发现。 并且,随着金融科技对我国金融改造的深入,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生产体系正从一个封闭的体系走向一个开放的体系,金 融的边界被不断拓宽,于是许多的金融科技企业,以其专业化、垂直性及对客户和市场的了解,开始介入传统金融机构的 金融体系,成为金融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中国泛线上信贷交易规模快速增长
信贷是金融的核心,自2007年P2P登陆中国开始,国内的信贷就开始了漫长的线上化进程。而随着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完 善,移动支付的普及、征信大数据的积累、反欺诈模型的不断迭代,我国的线上信贷市场终于在今年迎来了爆发期。艾瑞 分析认为,在“线上获客,大数据风控,IT系统构建,贷后管理”四个领域中,不同程度引入金融科技元素后的泛线上信 贷领域,2017年交易规模超过10万亿,到202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7.36%。
市场增长和前景 低
信用卡数量
2016年信用卡数量10.95亿
高 2016年信用卡数量4.65亿
人均信用卡数量
网络消费金融 / 总消费金融 个人征信机构 人口覆盖(%)
2016年人均信用卡数量3.0张 2016年约为31% 2016年约为92%
2016年人均信用卡数量0.3张 2016年约为13% 2016年约为28%
信贷是金融的核心,自2007年P2P登陆中国开始,国内的信贷就开始了漫长的线上 化进程。而随着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完善,移动支付的普及、征信大数据的积累、 反欺诈模型的不断迭代,我国的线上信贷市场终于在今年迎来了爆发期。
金融科技典型企业爱财集团,以场景为切入点,以金融科技拓展普惠金融的边界,为 年轻人提供陪伴式消费金融服务。构建了“金融生态+金融科技+大资管”的年轻人 金融服务生态系统。
市场热度
金融科技在中国的市场热度示意图
技术能力推动
用户规模推动
金融科技 互联网金融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2016
时间
中美金融科技的差异化发展
中国尚未成熟的金融市场给予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土壤
美国金融市场 VS 中国金融市场
市场特征
储蓄率低,消费增长缓慢
金融服务渗透率 高
储蓄率高,消费快速上涨 低
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亿元)
2017e
2018e
2019e
增长率(%)
2020e
来源:综合企业访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公开市场信息,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保险业协会等机构,根据艾瑞统计模型
中国消费金融领域金融科技产业链图谱
中国消费金融领域金融科技产业链图谱
消费金融
借款人
需求 用户端操作 资金 企业端操作
30000 24000 18000 12000
6000 0
695.1
2013-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
102.5%
110.8%
42.0%
55.2%
48.3%
1407.4
2967.1
4213.8
6541.4
9698.8
48.1% 14365.0
37.2% 19704.9
2013
2014
2015
2016
2015-2016年金融科技VC投资地域分布情况
11% 14%
130%%
19%
中国
46%
56%
美国
41%
美国
2015年 中国
2016年9月
亚洲(除中国)
欧洲
美国金 融市场 比中国 金融市 场成熟
美国金 融科技 投资占 比减 少;中 国金融 科技投 资占比 增加
金融科技在美国成熟的 金融市场中保守前进; 在中国尚未成熟的金融
支付 移动支付的普及和 发展将金融服务渗 透到各个消费场景, 并计算为各金融企业提供可自由组合定制的金融IT系统搭建服务。
到互联网全流程管理的线上信贷2.0阶段:
线上获客
用户识别
大数据风控
放款
贷后管理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中国线上信贷在今年迎来爆发期
用户注册
用户识别 大数据分析 判断是否通过
完善信息
风控模型评估 借贷款额度确定
放款 资产智能管理
收益 资金
投资方
支付
征信
区块链
生物识别
金融云服务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金融科技基础设施
中国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支付、征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线上信贷快速发展打好地基
中国线上信贷进入新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