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参考教案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葫芦丝公开课教案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葫芦丝班公开课教案执教:缪巧清一、四大基本功训练(出示课件)1.长音练习:(1)平稳长音:从低音5到中音6,再从6到低音5。
每个音12拍,60的速度。
(2)渐强至渐弱长音。
2.技巧练习:滑音虚指颤音3.活指练习:书上P37 练习一4.吐音练习:书P54单吐《青春舞曲》二、复习(出示课件:伴奏音乐)齐奏上节课的《月光下的凤尾竹》。
三、新课教学(引新——分析曲子——学会唱谱——吹会曲谱——吹对曲谱——加技巧——个别检查——歌曲的处理)1.导入新课歌曲简介、创作背景:(出示课件:杨菲照片简介)著名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作于五、六十年代,是军旅作曲家杨非(现已故)出于对德宏傣乡的热爱而写的。
青年时的杨非被部队派到德宏工作并体验生活,来到德宏后他很失望,认为这里落后,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但他在德宏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有一天他来到瑞丽勐秀山上,遥看山两边,一边是贡米之乡遮放坝子,一边是秀丽的瑞丽田园,真是美呀!一激动由感而发,写出了这首《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后成为电影《勐龙沙》的主题曲之后,更是广为流传。
此曲描绘的是傣乡,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主要写的是德宏的瑞丽。
杨老先生已经仙逝,曲留人去,成人间绝唱,1997年1月德宏州瑞丽市将《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定为瑞丽市市歌。
2002年瑞丽市委市政府再瑞丽勐秀乡原云南省军区边防某团一营的旧址旁立了这座纪念碑。
2.看照片简介(课件:本人葫芦丝寻根之旅的照片)过渡语:我们来看一组本人参加首届世界葫芦丝寻根之旅的部分照片。
以及到那“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作地。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云南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声乐作品,多少年来经久不衰,家喻户晓,其以傣族音乐为基调,表现了云南德宏州一带的美丽风光及风土人情。
德宏州一带,常年都是绿色世界,高大的榕树,茂密的原始森林,美丽的金孔雀,造型独特的傣家竹楼,景颇族绿叶宴,源远流传的佛教文化,独特的民族风俗,欢腾的瑞丽江等等。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7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7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这首歌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景象,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唱这首歌,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感受木叶吹奏乐的美妙,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他们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善于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学习这首歌曲时,部分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木叶吹奏乐的特点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木叶)》,并能够理解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学唱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和木叶吹奏乐的魅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少数民族语言和特殊音调的把握。
2.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木叶吹奏乐的独特韵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文化、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木叶吹奏乐的基本知识。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实践,共同解决问题。
4.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展示歌曲的乐谱、图片和相关文化背景资料。
2.准备木叶吹奏乐的乐器,让学生实地体验。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的风情,引导学生产生对歌曲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特殊音调和少数民族语言,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音调。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能够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卖火柴的小女孩》。
2.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
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
难点: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并积极大胆地参与表演。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头巾、火柴等表演用的道具。
教学方法:探究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闪客大擂台”栏目做客。
大家平时喜欢看FLASH 动画片吗?你们想知道一部好的FLASH动画片是怎么制作成功的吗?你可以根据动画片的内容把它即兴模仿表演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一下。
我们栏目今天要给大家推出的是一部同学们都很熟悉的童话剧,下面我们首先来听听这部影片的插曲。
2.课件播放FLASH MTV歌曲《火柴天堂》。
3.请你们告诉我这幕童话剧的各字和它的作者。
(生答。
)对了,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今天,我们栏目就是要请大家为这幕戏进行后期制作。
首先,请你们完整地看一下这部影片,并结合你们学过的课文,想想这幕童话剧大致可以分为几段?(课件播放没有声音的动画片)二、体验探索1.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和刚才的观看,大家都知道这幕童话剧可以分为三段,下面请大家给每段起个小标题吧!(第一段:寒夜卖火柴;第二段:五次点火柴;第三段:冻死在街头。
)2.大家觉得这部动画片少了什么?(学生回答:声音、音乐、效果、旁白等。
)3.接下来,我将邀请大家一起来完成这部动画片的制作。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家分为三组,分别是“朗诵组”、“配乐组”和“表演组”。
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道具,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朗诵组:话筒两只,六年级语文课本十本。
配乐组:三段音乐磁带,录音机,音响效果磁带。
表演组:头巾、火柴等表演道具和布景。
下面请每组讨论五分钟,各派出一到两名同学上台来说说你们的方案,或进行简单的表演。
苏少版音乐六下第四单元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六下第四单元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少版音乐六下第四单元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歌曲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家乡,让人心生向往。
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家乡的美好,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和节奏变化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六年级下册的音乐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对音乐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由于地区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美好景象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一点,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3.知识与技能:了解歌曲的背景,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气息演唱歌曲。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针对难点,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以及钢琴、吉他等乐器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的美好。
2.新课教学:教师介绍歌曲的背景,讲解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
3.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讲解歌唱技巧,如正确的姿势、气息运用等。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个别辅导。
5.课堂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展示,评价彼此的演唱效果。
6.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
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堂情境分析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音乐元素、音乐鉴赏、音乐欣赏和舞蹈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歌曲来观察、感受、理解音乐,同时让学生了解北京喜讯到边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了解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材的内容框架。
2)学习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3)了解北京喜讯到边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
2.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听歌曲来发现音乐的美和意境。
2)发展音乐欣赏、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学习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2)感受音乐的美和意境。
2.教学难点1)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意义。
2)帮助学生解读音乐作品,理解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热身教师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自由欣赏一分钟,然后停止播放。
教师问学生听了这段音乐,你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再由团队代表回答。
2.学习新歌曲1)学生做好听的准备,教师给学生听完整的歌曲,让学生自由欣赏。
2)教师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以团队为单位,细致地听歌,找出这首歌曲中的乐曲特点并描述。
3)教师通过乐曲的演奏、旋律、节奏、和声、乐器等方面,让学生探究歌曲的特点和意义。
3.体验活动1)教师让学生带着学过的歌曲,分小组形式,课外到社区、校园、公园、家园等地放歌,让人欣赏,展示学习成果。
2)学生演唱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体验民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考核教师评价听歌活动中学生表现、参与度、歌曲演唱效果。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们逐渐领悟了音乐的美、意境和魅力,学习和鉴赏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和体验活动,不仅学会了欣赏音乐,更能够自发地体验和表现音乐,从而学会了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
苏少版音乐六下第四单元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六下第四单元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苏少版音乐六下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词曲展现了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中的意境,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如识谱、唱歌、音乐鉴赏等。
但部分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歌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并能够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调和节奏的掌握。
2.对歌曲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3.对我国民族音乐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欣赏法:聆听民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乐谱、图片、视频等。
2.教学设备:音响、投影仪等。
3.乐器:钢琴、民族乐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特殊音调和节奏。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全)第一单元:节拍与拍子1. 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中的节拍和拍子的概念与区别;- 能够正确演奏和判断节拍与拍子;-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2. 教学重点:- 掌握节拍和拍子的概念;- 正确演奏和判断节拍与拍子。
3. 教学内容:- 介绍节拍和拍子的概念;- 演示不同音乐节拍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和拍子感。
4.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多种节拍音乐,让学生聆听并感受节拍;- 观察:指导学生观察不同节拍的特点和拍子的规律;- 练:与学生一起演奏不同节拍的音乐,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和拍子感;- 创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节拍和拍子。
第二单元:音高与音名1. 教学目标:- 了解音高和音名的概念与关系;- 能够正确演奏和辨别不同音高和音名。
2. 教学重点:- 掌握音高和音名的概念;- 正确演奏和辨别不同音高和音名。
3. 教学内容:- 介绍音高和音名的概念和关系;- 演示不同音高的音符和音名;- 锻炼学生辨别不同音高和音名的能力。
4.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不同音高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并感知音高;- 观察:指导学生观察不同音高的音符和音名;- 练:与学生一起演奏不同音高的音符,锻炼学生辨别能力;- 巩固:进行音高和音名相关的小游戏。
......(后续单元内容继续,以此类推)以上是《苏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全)》的大致内容,每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内容和过程都有详细安排。
通过系统的教学,学生可以逐步掌握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教学目标:1、学生在欣赏《滚核桃》、《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
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
在研究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时安排:3教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XXX:敲起我的小木鼓XXX: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XXX——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
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
衬词“羊买啊XXX”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1、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4、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XXX:〈〈滚核桃〉〉。
XXX: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
XXX: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教学的重点、难点: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复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
b.唱歌谱两边。
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教学目的:
通过学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育学生热爱德宏,热爱自己的家乡,让学生喜欢当地少数民族歌曲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
学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少数民族歌曲。
教具:
黑板,粉笔,录音机,葫芦丝。
教学准备:
准备好教学内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打印的歌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齐唱《美丽富饶的轩岗坝》。
二、导入新课:
(一)提问:
(1)(师):我们德宏州有几种少数民族?(生:五种)(师):分别是哪五种?(生:傣族,景颇族,傈僳族,德昂族,阿昌族)哎对!
(2)既然说到傣族,那傣族的乐器可就多了,(师提问:你们知道傣族有哪些乐器是常用的吗?)(生:知道)(师:那么有哪些呢?)(生:有象脚鼓、芒、罗……)那么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手里拿的这种乐器属不属于傣族常用的一种乐器啊?(生:属于)(师:那么它是什么乐器呢?(生:是葫芦丝),哎同学们真聪明啊!下面老师用葫芦丝给大家吹奏一首曲子。
之后(师:同学们你们说老师吹奏的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生: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哎对接下来,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三、作者简介:
作曲者杨非是江西省南康市大坪乡人,历任昆明军区国防歌舞团演奏员、创作员、创作组、艺术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云南省分会理事、云南省第五届政协委员等。
四、作品简介: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a调,四三拍子,是属于傣族音乐旋律创作风格的一首歌曲。
作曲家杨非于1954年在德宏瑞丽创作的一首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
作曲者在创作歌曲的过程中,应用了傣族不同地方的山歌调子,有瑞丽山歌调、遮放山歌调、轩岗山歌调。
歌词描写了德宏美丽的景色,傣族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五、板书:师生把歌谱抄在黑板上。
六、让学生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录音机)。
七、歌谱教学:
(1)音乐知识复习。
A、复习音阶1234567。
B、复习小节线,数数本首歌中有多少小节。
C、复习反复记号,并指出本首歌的反复记号有几个?从哪里开始反复?
(2)学唱歌谱(由于学生视唱基础差,不要求学生会唱歌谱)。
(3)教师教两遍。
(师一句,生一句)。
(4)师生一起唱歌谱。
八、歌词教学:
(1)全班齐读一遍歌词(目的:理解歌词大意,让学生知道本首歌曲是赞美德宏,赞美傣族人民自己家乡的歌曲,其次还要让学生热爱德宏,热爱少数民族,热爱自己的家乡)。
(2)学生学唱歌词(方法:老师唱一句歌词学生跟着唱一句歌词)。
(3)本首歌曲总共有三段,我们先学第一段,会唱第一段的基础上在学习第二、三段。
(4)在欣赏一遍《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录音机)
(5)(师)本首歌曲的表现形式应该是怎样的?(生:优美、抒情的)对!(师)这首曲子是赞美德宏,赞美傣族,赞美我们家乡的一首歌曲,我们应该要为德宏有这么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而感到骄傲,尤其是傣族同学更应该感到自豪。
那么下面我们就用骄傲自豪的心态,用优美、抒情的方式再来完整的唱一遍《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吧!
(6)全班同学有感情的齐唱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7)纠正学生没唱准的地方。
九、小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很好,我们大家又学会了一首赞美自己家乡和歌颂少数民族的歌曲,大家高不高兴?。